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法规依据
- 格式:wps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2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铁路运输安全,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铁路运输企业、铁路运输相关企业和单位(以下简称“相关企业”),以及铁路运输从业人员。
第三条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和监督,建立和完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铁路运输安全、有序、高效。
第四条相关企业应当遵守本规范,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设施,加强安全培训和应急管理,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第二章安全管理职责
第五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制定并执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组织开展铁路运输安全宣传和教育;
(三)建立健全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机制;
(四)组织制定并实施铁路运输安全应急预案;
(五)及时报告和处理铁路运输安全事故;
(六)依法依规处理违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行为。
第六条相关企业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执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配合铁路运输企业开展铁路运输安全宣传和教育;(三)按照规定开展铁路运输安全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四)按照规定制定并实施铁路运输安全应急预案;(五)及时向铁路运输企业报告和处理铁路运输安全事故;(六)按照规定处理违反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行为。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任课教师:张玉玲路电:84979移动电话:138****8726E-mail:***********************本课程介绍生产和安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两大基本需求,“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已成为人们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共同准则。
在我国,铁路作为重要的物质生产部门和商品流通的主渠道,运输安全对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起着重要保证作用。
尤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铁路运输安全水平直接关系到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的竞争实力,以及铁路声誉和经济效益。
因此,确保铁路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是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铁路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永恒的主题。
为了安全教育的需要,按照“安全重在管理”的客观规律,我们一起来研究《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这门课程,以提高我们的安全教育质量和劳动者、管理者的安全素质。
提纲框架及学习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要求:1、了解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2、了解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一、安全是铁路运输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决条件二、安全是铁路运输产品最重要的质量特性三、安全是铁路各项工作质量的综合反映四、安全是加快铁路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保证五、安全是法律赋予铁路运输的义务和责任第二节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现状分析一、我国铁路行车安全现状二、综合治理、确保安全的经验三、运输安全基础的主要问题第二章铁路运输安全及其保障系统基本要求:1、掌握运输安全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2、了解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3、了解我国现行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第一节铁路运输安全的内涵和特性一、运输安全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二、安全的普遍性与铁路运输安全的特殊性第二节铁路运输安全影响因素分析一、单因素影响分析二、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分析三、管理因素影响分析第三节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一、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特征二、铁路运输安全保障系统的结构及内容第四节运输安全心理保障一、运输安全与心理现象的关系二、心理要素与运输安全三、运输安全心理的保障条件第三章铁路运输安全管理运作基本要求:1、了解运输安全管理的方针和手段2、了解运输安全管理的法规与体制3、了解铁路行车安全监察机构的任务、职权第一节运输安全管理方针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的作用二、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的原则要求三、“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节运输安全管理手段1、经济手段2、行政手段3、思想工作4、法律手段第三节运输安全管理法规依据一、《铁路法》中有关运输安全及其管理的法律内容二、国务院颁布的与铁路运输有关的安全法规三、铁道部制定的与确保运输安全有关的规程、规则四、国家技术监督局和铁道部制定的作业和人身安全标准第四节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一、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制二、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体系三、运输安全管理制度第五节铁路行车安全监察工作一、行车安全监察组织机构二、各级行车安全监察机构的任务和职责三、行车安全监察机构的职权四、行车安全监察人员的素质要求和工作准则第四章铁路运输安全系统分析基本要求:1、掌握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系统分析常用的几种方法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2、掌握事故树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目的及其步骤第一节铁路运输安全系统分析概述一、有关概念二、运输安全系统工程三、运输安全系统分析方法第二节安全检查分析一、安全检查表的含义、内容、要求及其优点二、安全检查表的编制方法及其步骤第三节事件树分析一、事件树分析的定义、功能及其编制内容二、事件树定性与定量分析的基本内容第四节事故树分析基本知识一、事故树的基本概念二、事故树的符号及其意义三、事故树的分析程序及其编制过程四、布尔代数、概率和概率积的基本知识第五节事故树定性分析一、割集与径集二、最小割集与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三、结构重要度分析四、系统薄弱环节预测第六节事故树定量分析一、定量分析的目的二、频率、概率的关系三、顶上事件及其发生概率的计算四、概率重要度分析五、临界重要度分析六、结构重要度七、三种重要度作用及相互关系第五章铁路运输安全系统评价基本要求:1、了解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作用及意义2、了解四种安全检查表评价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3、了解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定量安全评价法及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法的基本思路第一节运输安全系统评价概述一、安全评价的基本内容二、安全评价的作用和意义三、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系统评价指标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二节安全检查表评价法第三节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第四节定量安全评价法第五节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法第六章铁路运输安全系统管理基本要求:1、掌握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基本内容2、掌握运输安全总体管理、重点管理及事后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第一节铁路运输安全系统管理概述一、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内涵和特点二、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原理三、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基本内容第二节运输安全总体管理一、运输安全总体管理的对象二、运输安全总体管理的内容第三节运输安全重点管理一、对人员的重点安全管理二、设备安全重点管理三、环境重点管理四、作业安全重点管理第四节运输安全事后管理一、概述二、运输事故的分类三、运输事故调查处理四、运输事故应急处理五、运输事故的两重性及其利用本课程学习重点一、名词解释:1、三个不变P52、三不放过P53、安全P7-84、安全性P85、设备设计安全性P176、风险P87、可靠性P88、事故P99、隐患P910、运输安全管理P20 11、安全对象管理P2412、技规P38 13、行规P3814、站细P38 15、事规P3816、客规P39 17、货规P39 18、危规P3919、超规20、管规P3921、鲜规P39 22、加规P3923、集合P68 24、元素P6825、全集P68 26、空集P6827、交集P68 28、并集P6829、真命题P68 30、假命题P6831、相互独立事件P69 32、相互排斥事件P6933、相容事件P7034、割集P70 35、最小割集P7036、径集P70 37、最小径集P7138、顶上事件P65 39、事故率P9740、损失严重度P97 41、基础指标P10342、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法P99 43、结合部P126 44、定置管理45、险性事故46、事故苗子47、热轴48、运输事故P128二、简答题:1、安全在铁路运输生产中的地位P1-22、铁路运输安全的特殊性P11-123、管理对运输安全的重要性P214、安全组织管理的功能P235、安全的普遍性P10-116、影响运输安全的主要心理要素形式P27-287、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方针及其内涵P318、“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的作用P31-329、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指导方针的原则要求P3210、制定我国运输安全管理法规的主要依据P3611、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有哪些?P45-4612、铁道部、铁路局和铁路分局的行车安全监察机构任务P4713、各级行车安全监察人员必须遵守的工作准则P4814、标准的含义P3915、系统、工程的涵义P5016、系统工程的涵义及其特点P50-5117、安全系统工程的涵义P5118、运输安全系统分析的目的P5119、运输安全系统评价的内容P5120、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内容P5121、安全检查表的优点P5522、在编制安全检查表时应注意的问题P5623、简述事件树分析的主要功能P5824、事件树定量分析的涵义P6025、事件树分析法的功能及其优点P6226、与门或门?P6327、条件与门、条件或门和限制门?P6428、事故树的分析程序P65-6629、定量分析包括的内容P60-30、最小割集和最小径集在事故树分析中的作用P74-7531、进行事故树定量分析的目的P7932、频率与概率的区别P7933、铁路运输安全系统评价的含义P8934、安全评价的作用和意义P89-9135、目前我国铁路行车安全考核指标有哪些?36、安全检查评价法的做法及其优缺点P92-9337、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的内容及其优缺点P95-9638、定量安全评价法的内容P97-9939、多指标安全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步骤P9940、运输安全系统管理的含义P11241、提高人员安全管理水平的措施P12142、实现作业标准化控制的措施P124-12543、安全教育管理的主要内容P11944、合格的机车乘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生理与心理素质P12245、设备安全重点管理的主要内容P122-12346、行车作业结合部的特征P12647、运输事故的两重性及积极转化条件P138-140三、论述题:1、铁路运输安全与效率、效益的辩证关系。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一条:为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确保乘客和货物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铁路运输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制定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并加强对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
第三条:铁路运输单位应制定和实施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和安全操作要求,并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四条:铁路运输单位应定期对运输设备和设施进行检查和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及时消除和报告安全隐患。
第五条:铁路运输中遇到突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救援行动,确保人员安全和物资运输的稳定。
第六条:铁路运输中发生的事故,应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禁止在铁路线上乱穿乱闯,乘客和工作人员应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人员安全。
第八条:禁止私自改变或损坏铁路设备和设施,严禁在铁路线上进行非法活动和携带危险物品。
第九条:严禁运输危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运输单位应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并定期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第十条:铁路运输单位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装备,保障乘客和工作人员的安全,如灭火器、应急药品箱等。
第十一条:铁路运输单位应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确保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执行。
第十二条:铁路安全监督机构应加强对铁路运输的监督检查,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通知运输单位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第十三条:对违反本条例的行为,铁路安全监督机构有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依法进行处理,若涉嫌犯罪的,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第十四条:对于在铁路运输中发生的事故和人员伤亡,铁路运输单位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责任,并赔偿受害者的损失。
第十五条:本条例自颁布之日起生效,铁路运输单位应及时制定并落实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
以上为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目的是为了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可靠,保护乘客和工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铁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行为,保障铁路安全运营,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行为。
第三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责任制度,落实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能力。
第四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以防范为主,综合治理,依法开展安全生产,促进生产安全文化建设。
第五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加强与公安、消防、环保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建立健全应急救援机制,保障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六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安全风险评估,及时发现隐患并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
第七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增强法律意识、安全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第二章安全生产基本要求第八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保证铁路设施、设备、车辆等安全运行,防止事故发生。
第九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按照规定实施安全生产措施,采取预防措施、复查措施等有效方式。
第十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加强安全排查整治,按照规定进行安全检查和保养,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第十一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保证员工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
第十二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处理机制,及时制定应急救援方案,保障应急救援工作顺利开展。
第十三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档案,确保档案内容真实完整。
第三章工作职责第十四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明确安全生产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当承担以下职责:(一)负责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二)制定企业安全生产条例和规章制度;(三)防范化解各类安全事故;(四)组织教育、培训和考核员工的安全生产知识。
第十六条铁路运输企业应当设立安全生产监测机构,承担监测分析和评估风险的职责。
第十七条安全生产监测机构应当承担以下职责:(一)对铁路运输企业的生产方案、设施设备、运行状态等进行监测;(二)及时了解铁路运输企业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及时报告。
铁路运输法律法规解读铁路运输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为了保障运输活动的顺利进行,铁路运输法律法规也相继制定和修订,以确保安全、高效的运输服务。
本文将对铁路运输法律法规进行解读,包括对其目的、内容以及实施中的要点进行分析。
一、铁路运输法律法规的目的铁路运输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规范铁路运输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发展。
通过明确铁路运输的权责关系,规范运输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和安全标准,确保铁路运输的正常运营。
二、铁路运输法律法规的内容1. 铁路运输管理条例《铁路运输管理条例》是我国铁路运输领域的主要法规,它包括了对运输许可证、运输合同、票务管理、运输安全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对运输合同的内容和签订、履行等方面做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运输活动的顺利进行。
2. 铁路安全生产管理规定铁路安全是铁路运输的首要任务,铁路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对铁路安全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了详细的规范。
其中,针对铁路运输中的安全生产管理、事故应急处理、安全工作责任等方面做了明确的要求,提升了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3. 铁路运输违法行为处理办法铁路运输违法行为处理办法是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和救济的依据,其中包括了对超载、超速、破坏车辆设备、偷盗货物等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
该法规的出台,保障了铁路运输的公平性和秩序。
三、铁路运输法律法规的实施要点1. 加强监管力度铁路运输法律法规的实施需要相关部门加强对运输活动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确保法规的有效实施。
2. 完善法律制度铁路运输法律法规应不断完善和修订,以适应铁路运输发展的需求,保障法规的权威性和适用性。
3. 提升安全标准铁路运输涉及人员和财产的安全,因此在实施法律法规时,应当加强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确保运输活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总结铁路运输法律法规的解读对于理解和遵守相关法规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明确法规的目的和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维护和保障铁路运输的顺畅进行,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铁路不安全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确保铁路不安全货物运输的安全性,保护员工及公众生命资产安全,特订立本规定。
本规定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铁路运输安全监督管理的要求。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铁路运输企业从事不安全货物运输的各项活动,包含不安全货物的装卸、运输、储存以及相关管理。
第三条安全责任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全面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明确安全责任,建立不安全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不安全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第二章不安全货物管理第四条分类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对不安全货物进行合理分类和管理,并与相关部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取得最新的不安全货物分类和管理要求,并进行更新。
第五条货物运输准入铁路运输企业应当严格掌控不安全货物的运输准入,对全部不安全货物的运输申请进行审核,确保货物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并具备安全运输的条件。
第六条装卸作业管理1.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装卸作业管理制度,订立相应的作业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不安全货物的装卸作业安全进行。
2.装卸过程中,应当配备专业、合格的操作人员,保证操作人员具备相关岗位的技能和知识,通过培训和考核,提高装卸作业的安全性。
第七条运输过程管理1.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不安全货物运输过程的监控机制,确保货物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2.在货物运输过程中,应当进行运输车辆和装备的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安全运行。
3.对于不安全货物运输车辆,应当配备故障报警装置,确保运输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的安全风险。
第三章安全管理制度第八条安全制度建设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不安全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岗位的安全职责和工作要求,确保安全制度的有效实施。
第九条安全培训1.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对从事不安全货物运输工作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
2.依据不同岗位的需要,进行不同层次和内容的安全培训,确保人员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和技能。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于2022年9月21日经第22次部务会议通过,自2022年12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保障公众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危险货物,是指列入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铁路运输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毁或者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
未列入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或者《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GB6944)等标准确定为危险货物的,按照本规定办理运输。
第三条禁止运输下列物品:(一)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生产和运输的危险物品;(二)危险性质不明、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物品;(三)未采取安全措施的过度敏感物品;(四)未采取安全措施的能自发反应而产生危险的物品。
高速铁路、城际铁路等客运专线及旅客列车禁止运输危险货物,法律、行政法规等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四条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相关单位(以下统称运输单位)为运输安全责任主体,应当依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标准等规定,落实运输条件,加强运输管理,确保运输安全。
本规定所称运输单位,包括铁路运输企业、托运人,专用铁路、铁路专用线产权单位、管理单位和使用单位等。
第五条国家铁路局负责全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负责辖区内的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国家铁路局和地区铁路监督管理局统称铁路监管部门。
第六条鼓励采用有利于提高安全保障水平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鼓励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和发展专用车辆、专用集装箱运输危险货物。
支持开展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技术以及对安全、环保有重大影响的项目研究。
铁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一、引言铁路安全是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方面,而实现铁路安全则需要依靠严格的法律法规体系进行管理与监督。
本文将以铁路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为主题,探讨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重要规定和措施。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是我国铁路安全管理的主要法律依据。
该法规定了铁路行业的管理责任、安全保障措施、事故处理及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内容,为铁路安全管理提供了基本框架。
1. 管理机构确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国务院确定中国铁路总公司为铁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组织实施铁路运输,保障铁路安全。
铁路总公司下设铁路运输管理局,负责具体的安全管理工作。
2. 安全保障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了一系列的安全保障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车辆设备的安全保障、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职工必要的安全培训等。
这些措施的采取,有力地提高了铁路安全的水平。
3. 事故处理与责任追究铁路事故发生时,《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规定了一系列的事故处理程序和责任追究措施。
相关责任人在事故中有过失的,将追究其责任并依法进行惩罚。
三、《铁路安全管理条例》《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是我国铁路行业安全管理的具体细则。
该条例制定了更加具体的安全管理措施,加强了铁路安全工作的实施。
1. 安全设施要求《铁路安全管理条例》明确规定了铁路企业应建立和完善安全设施,包括信号设备、防护设施、紧急避险设备等。
这些设施的使用和维护,对于确保铁路安全至关重要。
2. 事故调查与处理为了及时了解事故原因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规定了事故调查的程序和要求。
通过科学的事故调查和处理,可以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再次发生。
3. 安全培训与管理《铁路安全管理条例》要求铁路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并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这有助于使职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铁路安全管理的水平。
四、其他相关法律法规1. 《中国铁路运输安全规程》《中国铁路运输安全规程》是我国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基本规程,其中规定了铁路运输中的安全要求、事故处理和责任追究等方面的具体细则。
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法规类别】铁路运输【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号【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发布日期:2004年12月27日实施日期:2005年4月1日)废止【发布部门】国务院【发布日期】1989.08.15【实施日期】1989.08.15【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行政法规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号《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已经一九八九年八月三日国务院第四十三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总理李鹏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五日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的安全管理,确保铁路运输畅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国家铁路、地方铁路和专用铁路。
铁路专用线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条铁路设施的铁路承运的旅客、货物的安全均受本条例保护。
第四条铁路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执行铁路运输规章制度,确保运输安全。
第五条铁路部门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共同维护铁路沿线、车站和列车的治安秩序。
第二章铁路运输的安全保护第六条铁路运输工作人员必须坚守岗位,按程序实行标准作业,尽职尽责,保证运输安全。
第七条旅客必须按规定购票乘车。
进站、出站、候车应当听从铁路工作人员的引导,遵守铁路规章制度。
第八条禁止下列扰乱铁路车站、列车秩序或侵害旅客合法权益的行为:(一)无车票或持失效车票、站台票乘车;(二)伪造、涂改、倒卖车票(包括座位号、卧铺号)或货运单据;(三)围车、随车叫卖或强制旅客购买物品;(四)从列车上抛扔杂物;(五)在车站、列车上强占座位、赌博、打架斗殴、寻畔滋事、酗酒闹事;(六)擅自进入货场或调车场;(七)扒乘货物列车;(八)哄抢或盗窃运输物资和铁路器材;(九)妨碍铁路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十)非法携带枪支弹药、匕首、弹簧刀以及其他管制刀具;(十一)其他扰乱铁路车站、列车秩序或侵害旅客合法权益的行为。
第九条。
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铁路运输安全的管理,保障铁路生产经营秩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铁路安全管理应当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以技术手段、管理措施和法律手段相结合,促进铁路事故防范、减少和消除事故隐患,提高铁路安全生产水平,依法维护铁路安全。
第三条铁路安全管理活动应当依据科学规划、分类管理、责任明确、权责相符、程序规范、信息畅通、监督有力等要求,实现全过程、全方位管理。
第四条国务院铁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铁路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铁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铁路企业是铁路安全管理的主体,必须严格执行铁路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机制,配备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水平,确保铁路安全。
第二章安全生产第六条铁路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有关规定,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生产作业活动中的安全职责和要求,建立安全管理和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稳定。
第七条铁路企业应当依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安全生产措施和预案,对可能导致重大事故的施工、检修、试验等重点环节,视情况采取单项或多项安全保护措施,保障施工、检修、试验等活动的安全进行。
第八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设备、机车车辆、线路和电力供应等基础设施和关键部位的安全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第九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生产经营全过程中贯彻落实安全标准化要求,逐步提高生产经营的安全化程度。
第十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作业环境治理,保护环境,预防职业病和工伤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事故应急管理第十一条铁路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有关规定,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和救援预案,建立完善的事故应急管理组织体系,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快速、有效地组织救援和应对处置。
____年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铁路运输安全管理。
第三条铁路运输安全,是指为保障铁路交通运输安全、保障旅客和货物运输安全,预防和减少铁路运输事故发生,保护铁路运输生态环境,保护全社会的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铁路安全工作,依法履行铁路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铁路部门应当加强对铁路企业的监督检查,推动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第二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五条铁路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生产各环节的职责和权限。
第六条铁路企业应当制定并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铁路企业标准编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明确安全操作、保护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七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操作水平。
新员工应当接受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后方可上岗。
第八条铁路企业应当制定并执行疲劳驾驶制度,严禁员工疲劳驾驶或者连续驾驶超过规定时间。
第九条铁路企业应当建立并完善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调查安全事故,并按照规定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
第三章车辆设备安全管理第十条铁路企业应当建立并实施日常检查、定期检修和中修制度,确保车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第十一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车辆设备维护管理,做好车辆设备的清洁、卫生和防腐蚀工作。
第十二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车辆运行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和排查车辆设备的故障和隐患。
第四章人员安全防护第十三条铁路企业应当做好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
第十四条铁路企业应当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十五条铁路企业应当建立并落实应急救援预案,做好员工和旅客的紧急救护工作。
第五章环境保护管理第十六条铁路企业应当制定环境保护措施,防治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第十七条铁路企业应当加强对涉及环境保护的工程建设和设备采购的审核和监督,确保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本条例根据《铁路法》和《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旨在加强铁路运输安全管理,保障乘客、员工和财产的安全,维护社会稳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条例适用于境内的所有铁路运输活动,包括铁路乘客运输和货物运输。
第三条安全管理原则铁路运输安全管理应遵循原则:1.预防为主,防范为前,综合治理;2.依法管理,科学决策,优化资源配置;3.信息共享,风险评估,动态管理;4.追究责任,加强监督,形成合力。
第二章铁路运输安全责任第四条铁路运输企业的安全责任铁路运输企业作为主体承担运输安全责任,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加强组织领导,实施安全防范措施,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五条乘客的安全责任乘客在乘坐铁路列车期间,应当遵守铁路运输规章制度,服从车站和列车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指导,不得携带危险品上车或妨碍安全的行为,确保自身及他人的安全。
第六条员工的安全责任铁路运输企业的员工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服从安全管理,履行岗位职责,不得违反操作规程,确保车辆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乘客的安全。
第三章运输安全管理措施第七条安全生产许可证铁路运输企业在进行运输活动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有效的安全生产许可证,确保运输活动符合安全标准。
第八条安全技术措施铁路运输企业应当根据铁路运输特点和安全风险,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包括信号系统的更新,设备设施的维护和检修,以保障铁路运输的安全。
第九条风险评估和管理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定期对运输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措施,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
第四章事故应急救援第十条事故应急预案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应急救援组织机构和责任人,明确各种事故的应急处置措施,确保及时有效地响应和处置事故。
第十一条事故应急演练铁路运输企业应当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熟悉应急救援流程,加强事故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能力。
铁路货运法律法规铁路货运法律法规一、绪论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的增加,铁路货运在物流和运输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为了保证铁路货运的安全和顺利进行,各国纷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和管理铁路货运行业。
本文将对铁路货运领域的法律法规进行梳理和介绍。
二、国际法律法规1.《国际铁路运输公约》(COTIF)《国际铁路运输公约》是由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制定并得到广泛认可的国际公约,旨在统一各国间的铁路货运规则,促进国际铁路货运的发展。
该公约规定了包括运费和运输责任等方面的规则,为国际铁路货运提供了便利和保障。
2.《联合国国际货物铁路运输条约》(CIM)《联合国国际货物铁路运输条约》是为了促进和规范跨国货物铁路运输而制定的国际公约。
该条约对货物的运输合同、保险、违约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跨国货物铁路运输提供了统一的操作规范。
3.《国际铁路运输危险品规则》(RID)《国际铁路运输危险品规则》是为了保证危险品在铁路运输中的安全和规范而制定的国际公约。
该规则对危险品的包装、标识、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为铁路货运领域的危险品运输提供了国际通用的标准。
三、中国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是中国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铁路领域的基本法律。
该法律规定了我国铁路的建设、运营、安全、票务、货运等各个方面的规则,为铁路货运提供了法律依据。
2.《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管理条例》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包括了铁路运输许可、运输经营者的资质要求、运输合同的签订与履行等方面的规定。
3.《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货运代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货运代理规定》是对铁路货运代理行业的管理和规范,包括了代理资格的认定、代理行为的规定、代理费用的收取等方面的内容,保证了铁路货运代理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4.《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固体危险物品运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固体危险物品运输管理办法》是为了保障危险物品在铁路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有序而制定的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