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国学经典的分类
- 格式:pptx
- 大小:15.89 MB
- 文档页数:32
关于国学经典的选读选择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写为:引言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主题——关于国学经典的选读选择,并提供读者对本文的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对这些经典著作的选读,我们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本文将分为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首先,在正文的第一部分(2.1 小节)中,我们将对国学经典进行定义和阐述其意义。
通过解读国学经典的内涵和特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些作品对于培养个人修养、塑造人格的重要性。
在正文的第二部分(2.2 小节)中,我们将对国学经典进行分类和探讨其特点。
通过对各类国学经典著作的概述和分析,读者将能够了解到不同类型经典之间的差异与联系,为后续的选读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
最后,在结论部分中(3.1 小节),我们将强调选读国学经典的重要性。
通过选读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源和精髓,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同时,我们还将提供一些关于如何选择适合的国学经典作品的建议和方法,帮助读者在众多经典著作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读本,提高阅读效果。
通过对本文概述的理解,读者将能够清晰地了解到本文的结构和内容安排,为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后续的讨论内容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接下来的正文部分,我们将对国学经典的定义和意义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多有关国学经典选读的启发和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展开:1.2 文章结构在撰写本文时,我们将采用以下结构来展开对于国学经典的选读选择的讨论。
首先,在引言部分(1.引言)中,我们将提供一个概述,对国学经典的选读选择这一话题进行简要介绍,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着,正文部分(2.正文)将着重讨论国学经典的定义和意义(2.1 国学经典的定义和意义)。
我们将深入探讨什么是国学经典,以及国学经典的重要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国学知识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
它涵盖了古代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关于传统文化的知识。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国学知识:
国学的定义:国学,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涵盖了各历史时期文化精髓的学术: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
国学学派之分: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无主从之分。
先秦诸子百家学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没有主从关系,如果按时期所起作用而论,各家学说在各个时期都发挥着或显性或隐性作用,只是作用在的领域不同而已。
国学与传统文化:国学强调治学要循序渐进、实事求是。
一直到晚清,中国传统学人的治学,一定都是先由文字、音韵、训诂及目录、版本、校勘等“小学”科目入手,而后才治“史学”,再由“史学”而入“经学”。
国学的当代价值:国学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国人的文化识别符号,是中国传统学术和文化的综合,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教化意识,闪耀着传承千载的理性光芒,既可以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又能够为修养身心、涵养德行带来很大帮助。
国学经典分类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下面按照一定分类,介绍一些重要的国学经典。
一、经典儒家文献:1.《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强调了道德修养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2.《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3.《中庸》:也是《礼记》中的一篇,阐述了“中庸之道”的理念,主张保持适度和平衡,追求内外兼修的境界。
二、佛教经典:1.《金刚经》: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强调了“无我”和“般若”等核心概念,通过智慧的觉悟来超越痛苦和迷惑。
2.《心经》:也是佛教中的经典之一,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核心思想,强调了空性和无我。
3.《楞严经》:是禅宗佛教的重要经典,以对话形式阐述了诸法的实相和修行的方法,强调了觉悟和证悟的境界。
三、道家经典:1.《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短小精炼的语言表达了道家的核心思想,强调了“无为而治”和“自然而然”的道理。
2.《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通过寓言和哲理故事,阐述了“自由自在”和“无为而治”的境界。
3.《列子》: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一,以讲述列子的故事和哲理对话的形式,阐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四、文言文经典:1.《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之一,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思想,是研究古代政治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2.《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的巅峰之作,以纪传体的形式,全面而系统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对后世影响深远。
3.《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书中的一部,以编年体的形式,纵横比较地记述了中国历史,是研究历史和政治的重要参考。
五、诗词经典: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周代的民歌和宫廷雅乐,是研究古代文化和美学的重要资料。
2.《唐诗三百首》:是唐代诗歌的选集,包含了王之涣、杜甫、李白等众多优秀诗人的作品,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巅峰之作。
第1篇一、引言国学,作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承载着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
国学经典作为国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深邃的内涵、独特的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本文旨在对国学经典进行总结,以期为当代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国学经典概述1. 国学经典的概念国学经典是指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代表性强、传承久远的著作。
这些著作包括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学派的作品,以及诗词、散文、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
2. 国学经典的主要特点(1)思想深邃: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如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道家追求的道法自然,法家强调的法治等。
(2)道德规范:国学经典强调道德规范,倡导仁爱、忠诚、诚信、孝顺等美德。
(3)文化传承: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国学经典的主要内容1. 儒家经典(1)《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阐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2)《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强调仁政、民本等观念。
(3)《大学》、《中庸》:分别阐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2. 道家经典(1)《道德经》:阐述了道家哲学的核心思想,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2)《庄子》:描绘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强调顺应自然、逍遥自在。
3. 法家经典(1)《韩非子》:阐述了法家思想,强调法治、权谋、术数等。
4. 墨家经典(1)《墨子》:阐述了墨家思想,强调兼爱、非攻、节用等。
5. 其他经典(1)诗词: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展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审美情趣。
(2)散文:如《庄子》、《列子》、《世说新语》等,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魅力。
四、国学经典的价值与启示1. 培养道德品质国学经典强调道德规范,倡导仁爱、忠诚、诚信、孝顺等美德。
这些美德对于培养个人的道德品质、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作用。
2. 提升文化素养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信心。
人类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不断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的过程, 而分类正是这个过程中的最基本, 也是最重要的思维方式。
分类是把一个属概念划分为若干种概念的思维过程。
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 人们通过比较, 揭示事物之间属性的异同, 根据共同点将事物归并为较大的类, 再根据差异点将较大的类划分为较小的类。
分类既是科学认识和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也是信息整序的主要手段。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按其属性区分开来, 并归入一定的类。
这一思想虽未构成据以组织图书的分类体系, 还不能称其为图书分类法, 但它却为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形成和发展, 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的文献分类第一节《七略》分类法也叫做六分法大家都知道,孔子把当时的史册定为六艺, 也就是将图书分为六大类, 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是孔子对当时学术流派的系统总结, 同时也体现了他的图书分类思想。
这一思想虽未构成据以组织图书的分类体系,还不能称其为图书分类法, 但它却为我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形成和发展, 奠定了基础.今天我们所讲的即:真正的文献分类法。
汉代,文化学术繁荣,科学技术发达,文献种类与数量骤增,文献收藏利用频繁,文献组织工作如雨后春笋般地扩展,出现了官修、史探、专著三大类型的目录,形成了一定的工作体系,奠定了我国文献组织的坚实基础。
这一时期,文献组织也从简单幼稚走向成熟。
汉武帝时,下令征集全国图书。
公元前26年,汉成帝再次下令征集图书,命谒者陈农前往各地搜求遗书,聘请各方面专家,分工协作,对我国历史上对古籍的第一次大整理,为我国古籍的流传、研究奠定了基础。
刘向去世后,哀帝又令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业,刘歆综合群书《叙录》,将所收的书编成目录, 写出学术性的总论及各类的分论,即《七略》。
这部图书分类法的诞生, 比瑞士人吉士纳于年编的《万象图书分类法》要早。
《七略》原书在唐朝以后遗失了,现在只能在《汉书·艺文志》中见到《七略》的概貌。
一、中华国学典籍的四部分类法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典籍是指记录着历史、哲学、文学、政治等各个方面知识的重要书籍。
在中华国学中,典籍被分为四部,分别是经典、史书、子部和集部。
1. 经典:经典是指儒家经典,包括《四书五经》等。
这些经典对我国古代政治、伦理道德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被视为儒家思想的代表。
《四书五经》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尚书》、《礼记》、《左传》、《易经》、《诗经》、《春秋》等。
经典的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伦理道德、礼制等,是我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思想来源。
2. 史书:史书是记录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著作,包括《史记》、《汉书》、《后汉书》等。
史书在我国古代被视为最重要的书籍之一,它们记录了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3. 子部:子部是指儒家经典以外的其他著作,包括诗、书、礼、乐等方面的书籍。
例如《诗经》、《尚书》、《礼记》、《乐记》等,这些著作在我国古代的文化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古代文学、音乐等方面的典范。
4. 集部:集部是指收集了古代文人的诗词、散文、书信等著作的书籍,如《文选》、《唐诗三百首》等。
这些书籍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才华等方面,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中华国学典籍分类法的具体含义1. 经典的具体含义:经典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包括了儒家的政治、伦理、礼制等方面的思想体系。
这些思想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精神支柱。
2. 史书的具体含义:史书是记录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著作,它们不仅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通过研究史书,可以了解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政治制度、社会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3. 子部的具体含义:子部包括了儒家经典以外的其他著作,这些著作反映了我国古代文学、音乐、礼制等方面的情况,是我国古代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4. 集部的具体含义:集部收集了古代文人的诗词、散文、书信等著作,它们反映了我国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才华等方面,是我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学经典资料介绍国学经典是指古代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著作,包括了诸多类别和种类,如儒家经典、佛家经典、道家经典、史学经典、农学经典、医学经典、音乐经典等等。
这些经典著作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在,也是历史、文化、哲学等各个领域的重要考据和参考资料,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
下面将介绍几部常见的国学经典:《论语》《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孔子及其弟子言论与行为记录组成。
《论语》凝聚了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其中记载了孔子的思想、言行和学生的对话,包括了“仁、义、礼、智”等诸多儒家思想的精髓。
《论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继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大学》《大学》是《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经典之一。
《大学》中阐述了儒家关于教育的思想,认为教育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法。
在儒家文化中,《大学》是培养人类德行的基石之一,被认为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之道。
《中庸》《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学生荀子记录下的孔子思想的一部分。
《中庸》强调的是“中和之道”,即在生命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地保持均衡,不过度追求任何一方面,以此达到人的全面发展。
《道德经》《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的作品,是道家经典之一。
《道德经》以“道”作为中心思想,强调无为而治,通过“道”的思想,强调人要学会顺应自然规律、顺应宇宙至理。
在思维方式和创造力的启发上,这部经典也对后来的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周易》《周易》是一部中国古代卜筮的经典著作,也是文化、哲学、宇宙观念和人生哲学等多个领域的重要参考。
《周易》包含了很多阴阳、五行、天、地、人之间相互作用和变化的原理,对古代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孟子》《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论与行为记录组成的。
《孟子》中包含了儒家文化智慧的精华,由于孟子的思想有别于孔子,对于多元化、达摩克利斯的价值观、人的自由度等方面的探讨有较大的影响,是中国儒家学派中的一部重要互文化医学工具。
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和研究。
作为这一领域的重要载体,国学经典和相关的书籍一直受到文化爱好者和学者们的青睐。
本文将对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进行详细介绍和评析,旨在展现其重要性和魅力。
一、国学经典的定义与特点国学经典是指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经典著作。
这些经典著作包括但不限于《论语》、《大学》、《中庸》、《孟子》、《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等。
国学经典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优美精妙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哲学内涵而闻名于世。
这些经典作品不仅是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精神追求和道德伦理的重要指南,对于今天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观念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分类及特点1. 国学经典注释书籍国学经典的注释书籍是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解读和评析的重要作品。
这类书籍包括《四书集注》、《五经正义》、《国学大成》等,通过对国学经典的原文进行分析、注释和评注,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领悟其中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涵,具有很高的参考和研究价值。
2. 国学经典研究专著国学经典研究专著是对国学经典进行专门研究和探讨的书籍,这类书籍包括《我国古代经学研究》、《国学大成》等,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领域对国学经典进行深入剖析和论证,为读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和多元的学术视角和理解途径。
3. 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中华传统文化概论书籍是对中华传统文化整体进行概括和介绍的专著,它们涵盖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起源、发展、特点和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如《中华传统文化概论》、《我国文化通论》等,这些书籍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
三、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的重要作用国学经典和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在文化传承、价值观念培育、学术研究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学经典导读1. 什么是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著作,包括但不限于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等。
这些经典蕴含了中国古代智慧和文明的精华,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思想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
2. 国学经典的分类2.1 古代儒家经典•论语:由孔子及其弟子记录的言行录,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大学:集中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与原则。
•中庸:强调人的中正之道,追求心灵与行为的平衡。
•孟子:孟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体系,阐述了仁义道德等观念。
2.2 古代道家经典•道德经:陈述了道家哲学思想,讲述人们应当追求自然之道。
•老子授业篇:介绍老子治理国家和培育人才的观点。
2.3 古代文学经典•诗经:是中国古六艺之一,包含了大量古代民歌和宫廷乐舞的作品。
•四书五经: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易经》、《尚书》、《礼记》、《周礼》、《仪礼》等著作,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基础。
3. 国学经典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例子:•领导力:儒家经典中强调道德修养和治理国家的原则,对于培育领导者具有指导意义。
•教育体系:国学经典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和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
•美学观念:古代文学经典中包含了丰富的美学元素,对于塑造人们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有积极影响。
4. 如何进行国学经典导读?4.1 阅读经典原文首先要深入研读经典原著,理解其中的思想和内涵。
可以从简单易懂的版本开始,逐渐深入,建立起对经典的整体认识。
4.2 理论与实践结合将国学经典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这些智慧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可以通过讨论、写作、实践等方式来加深对国学经典的理解。
4.3 寻求专家指导如果遇到难以理解或解释的问题,可以寻求专家指导或参加相关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
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也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
【转】太涨知识了!国学经典中五经、七经、九经、十二经、
十三经的演变
五经------
所谓的五经,是指孔子或其弟子选编的《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五部经典。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风、雅、颂三个部分,以风最为生动、丰富;《尚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公文汇编,是历代统治者的“政治课本”;《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载了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周易》号称群经之首,是周代卜筮之书,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春秋》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记述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十二代君主的历史,为后代史书之榜样。
七经------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等五经,东汉时加《论语》、《孝经》二经,演而为七经。
九经------
唐朝时将《礼》一分为三,即《周礼》、《仪礼》和《礼记》,将《春秋》一分为三,即《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又把《论语》、《孝经》剔除,是为九经。
十二经-----
唐文宗时,官方在前述九经的基础上增加《论语》、《孝经》和《尔雅》,即为十二经。
十三经------
因《孟子》地位升高,到了宋朝时,《孟子》也被列入经学,这样就成了十三经。
国学书籍分类
1. 经典国学类呀,这就像是一座蕴藏无尽智慧的宝库!《论语》就是个超级棒的例子,里面的话语能教我们好多做人的道理呢。
2. 史学国学类,哇哦,那可相当于是历史的时光机!《史记》不就是嘛,带我们穿梭在过去的岁月中,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
3. 哲学国学类,嘿,这简直就是让我们思维放飞的广阔天空!就像《老子》,那深邃的思想真能让人琢磨好久呀。
4. 文学国学类,哟呵,这可是文字的奇妙花园呀!《诗经》不就是里面最美的花朵之一嘛,读起来韵味十足。
5. 医学国学类,咦,这可不就是守护健康的秘籍嘛!《黄帝内经》就是典型啊,它里面好多养生知识呢。
6. 术数国学类,哇,这有点像神秘的魔法世界哟!像《周易》,那深奥的道理和神奇的预测让人惊叹不已呀。
7. 蒙学国学类,哈哈,这就是小朋友们的智慧启蒙伙伴呀!《三字经》谁小时候没读过呢,对我们的成长帮助可大啦!
我觉得国学书籍真的是太丰富太有趣啦,每一类都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值得我们好好去探索和学习呀!。
国学典籍的基本分类导语:尽管国学近几年大热,但许多人对于国学这一概念还是比较模糊的,对于国学中一些典籍的分类也不大明确。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
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也包括了医学、戏剧、书画、星相、数术等等,这些当然是属于国学范畴,但也可以说是国学的外延了。
国学以学科分,应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文学、礼俗学、考据学、伦理学、版本学等,其中以儒家哲学为主流;以思想分,应分为先秦诸子、儒道释三家等,儒家贯穿并主导中国思想史,其它列从属地位;国学以《四库全书》分,应分为经、史、子、集四部,但以经、子部为重,尤倾向于经部。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
四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经部:儒学经典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名著。
重点是儒学十三经:《周易》、《尚书》、《周礼》、《礼记》、《仪礼》、《诗经》、《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子部分为儒家类、兵家类、法家类、农家类、医家类、天文算法类、数术类、艺术类、谱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家类、释家类、道家类、耶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重要书目如:《老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管子》、《尹文子》、《慎子》、《公孙龙子》、《淮南子》、《抱朴子》、《列子》、《孙子》、《山海经》、《艺文类聚》、《金刚经》、《四十二章经》等等。
史部:各种体裁历史著作,史部分为正史类、编年类、纪事本末类、别史类、杂史类、诏令奏议类、传记类、史抄类、载记类、时令类、地理类、职官类、政书类、目录类、史评类、汇编类,重要书目如:《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战国策》、《宋元明史纪事本末》等等。
中国典籍的分类:三⽞四书五经中国早在三千年前的商周时代就已经有了⽂字,⽤来记载个⼈和社会⽣活⽅⽅⾯⾯的事情。
⼏千年来,流传下来的典籍可以说是浩如烟海。
这些经典,任何⼈⽤他毕⽣的精⼒都只能窥其⼀斑,即便给他⼏辈⼦的时间,也很难遍览。
中国⽂献的传承有两个特点,使它虽然数量繁多,但却统之有序。
⼀个就是孔⼦说的,叫做“述⽽不作”。
所谓“述”就是叙述,“作”就是创作、发明。
中国古⼈可以说是⽐较谦虚的,他们认为⾃⼰其实不是在创作什么新东西,只是在叙述、阐发前⼈的⼀些思想。
再⼀个就是,在中国传统⽂化中,并没有像现在这样细密的学术分科。
⽂学、历史、哲学、宗教、艺术、政治、经济、法律、军事,乃⾄于农、⼯、医、科技等,都是混杂在⼀起的,后来才慢慢形成了经、史、⼦、集这样简单的四部分类。
清代编《四库全书》,就是按照四部分类来分的,即使这样,也有很多的交叉。
中国古代传统⽂化典籍分类的⽅法和现代有很⼤差异,按现在的分类标准去安排是⾏不通的。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国传统⽂化各部分虽然谈论的具体问题不同,但它们的内在其实都遵循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秉承着同⼀个价值观念。
⼀个述⽽不作,⼀个理念相通,这两个特点就使得中国⽂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汇聚成⼏部具有根源性影响的著作,成为中国⽂化的源头,也使后⼈得以由此把握中国传统⽂化的基本内容和根本精神。
这些根源性典籍,我们⼤概可以⽤“三、四、五”这三个数字来加以概括,说简单点就是三⽞、四书、五经。
三⽞是指《⽼⼦》、《庄⼦》、《周易》;四书是指《⼤学》、《中庸》、《论语》、《孟⼦》;五经指的是《周易》、《三礼》、《书经》、《诗经》,还有《春秋》(三传)。
从春秋战国⼀直到20世纪初的新⽂化运动,这⼏本书是中国⽂化内容的根源。
不管是论述哲学思想,还是论述⽂学历史;不管是讲政治、经济、法律,还是讲农、⼯、医、科技,都离不开这⼏部典籍的根本理念和价值观念,引经据典都不会超出这⼏本书。
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不了解这些本书,就很难了解中国⽂化的⽅⽅⾯⾯;反过来,即使了解了中国⽂化的⽅⽅⾯⾯,但不能将它们统摄到这⼏本书⾥去,也把握不住中国⽂化的理论基础和核⼼价值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