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败血型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25
鸭大肠杆菌感染的症状有哪些,有何流行特点鸭大肠杆菌病也称鸭大肠杆菌败血症,是鸭的常发病,主要侵害2-6周龄的雏鸭或青年鸭。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鸭大肠杆菌感染的症状有哪些,以便对症下药。
一、鸭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1)黄囊炎及脐炎型:发生在新出壳鸭,主要表现为脐部肿大发炎,卵黄吸收不全,腹部膨大,多在几日内死亡。
(2)眼炎型:多见于1-2周龄雏鸭,眼结膜发炎,流泪,有的角膜混浊,眼睛有脓性分泌物,可粘合上下眼睑。
(3)败血型:多见于1-2周龄雏鸭,常突然死亡。
病鸭精神食欲下降,渴欲增加,羽毛蓬松,缩颈闭眼,腹泻,喜卧,有的出现呼吸道症状,眼、鼻常有分泌物,病程一般1-2天。
(4)浆膜炎型:常见于2-6周龄肉雏鸭,精神食欲均不佳,气喘,甩头,眼睛和鼻有浆液或黏液性分泌物,缩颈闭眼,嗜睡,部分鸭腹部膨大下垂,病程2-7天。
(5)关节炎型:多见于7-10日龄雏鸭,一侧或两侧跗关节肿胀,跛行,食欲下降,常在3-5天死亡。
(6)脑炎型:呈现神经症状。
(7)肉芽肿型:病鸭腹泻,逐渐消瘦。
(8)生殖器皮炎型。
二、鸭大肠杆菌病流行特点(1)各种日龄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以2-6周龄多见。
(2)病鸭和带菌鸭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感染途径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还可通过伤口、生殖道、种蛋表面等途径传播。
被该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尘埃、工具等均是传播媒介。
(3)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北方以寒冷的冬春季多见。
成年鸭和种鸭主要为零星发病死亡,商品肉鸭病死率达50%左右。
三、鸭大肠杆菌病剖检特征病变随各型有所不同,但比较典型的病变有心包炎、肝周炎和气囊炎。
肝脏肿大,青铜色或土黄色,浆膜上有一层纤维素膜覆盖,有的有散在的坏死灶或出血点;气囊壁增厚、混浊,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心包粘连,心包囊内充满纤维素性渗出物。
关节肿胀发炎,关节腔内有纤维素性关节液;眼结膜发炎;脑膜充血、出血;实质脏器黏膜及浆膜上有菜花样肉芽肿;生殖器官发炎、变形、变性等。
羔羊大肠杆菌病什么症状表现?羔羊大肠杆菌症状有哪些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羔羊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临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
一、羔羊大肠杆菌病症状1、败血型一般在羔羊出生后4d内发病,呈急性经过。
病羊精神不振,虚弱,体温上升到41℃-42℃,食欲不振,多在发病后2天内或数天内死亡,有时无腹泻,死亡率超过80%。
耐过羔羊有时在1周后出现关节炎、脑膜炎或肺炎等疾病。
2、肠毒血型病程短,症状不明显,患病羊多在2-6h内突然死亡。
病程长是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兴奋后精神萎靡,最后昏迷死亡。
体温变化不大,呼吸加快,脉搏增加,一般不表现腹泻症状。
3、肠型肠型是大肠杆菌病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类型,病初排出浅黄色粪便,成粥状,恶臭,继而成水样,浅灰白色,有时带有血丝和气泡。
发病中期,肛门失禁,粪便自由流出,污染后躯和腿部,常伴有腹痛症状。
后期严重脱水,衰竭,卧地不起,有的出现痉挛,如不及时治疗,一般经过1—3d死亡。
耐过羔羊发育迟缓。
小尾寒羊羔羊大肠杆菌病一般由3种类型混合发生。
二、病理变化败血型:胸、腹腔和心包见大量积液,内有纤维素样物;关节肿大,内含混浊液体或脓性絮片;脑膜充血,有许多小出血点。
下痢型:主要为急性胃肠炎变化,胃内乳凝块发酵,肠粘膜充血、水肿和出血,肠内混有血液和气泡,肠系膜淋巴结肿胀,切面多汗或充血。
三、诊断要点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流行情况,可以进行初步诊断,诊断需要实验室诊断。
同时注意和B型魏氏梭菌的区别。
B型魏氏梭菌也可引起初生羔下痢,应注意区别。
羔羊濒死或刚死时,采用内脏和肠内容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如纯B型魏氏梭菌分离,具有鉴别诊断意义。
禽大肠杆菌介绍禽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多种病的总称,包括大肠杆菌性肉芽肿、腹膜炎、输卵管炎、脐炎、滑膜炎、气囊炎、眼炎、卵黄性腹膜炎等疾病,对养禽业危害严重。
鸡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氏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其特征是引起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腹膜炎、输卵管炎、滑膜炎、大肠杆菌性肉芽肿和脐炎等病变。
大肠杆菌九种表现型:急性败血型:可见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心包积液。
卵黄性腹膜炎型:可见腹腔内有黄色的干酪样分泌物和破碎凝固的卵黄,恶臭。
肠炎型:前期拉黄白色稀粪,后期呈水样,脚爪发干,剖检见小肠黏膜脱落,肠壁菲薄,肠黏膜有弥散性出血。
眼炎型:前期病鸡一侧或两侧脸肿,结膜发炎,流鼻液,后期病鸡鼻分泌物增多,呼吸时发出咕咕声响或张口呼吸,严重的病鸡失明。
脐炎型:脐部发炎,周围呈炎性肿胀,局部皮下胶样浸润,病灶处呈紫褐色,脐部愈合不良,触摸有硬块。
关节炎型:关节肿大,触摸有灼热滑动感,剖检关节腔内有浓性分泌物,后期有干酪样分泌物。
气囊炎型:气囊浑浊增厚,上有纤维素样、干酪样渗出物。
大肠杆菌肉芽肿:肝、肠壁、肠系膜上出现隆起的灰白色、肿瘤状结节。
脑型:鸡头部肿大,皮下组织胶冻样浸润。
各种大肠杆菌的治疗方案:一、急性败血型:安贝宁、倍耐欣、强力卡星、氟特V10、氟特V20等任选其一。
二、气囊炎型:依克沙。
三、眼炎型:优舒林。
四、肠炎型:再林、肠泰V20、肠泰V50等任选其一。
五、关节炎型:氟特V10/氟特V20+呼特加口服溶液。
六、卵黄性腹膜炎:倍耐欣、优舒克任选其一。
七、大肠杆菌肉芽肿:氟特V10、氟特V20任选其一。
小牛拉稀带血什么原因,用什么药治疗?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初生牛犊的伤害很大,有时会导致小牛出现拉稀带血的问题,过食、感冒、饮水不洁等原因,均可能诱发小牛拉稀,严重时会便中带血,小牛拉稀的临床症状有哪些,应该怎么治疗,下面来了解下。
一、小牛拉稀带血的原因小牛犊有拉稀带血的现象,这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对初生牛犊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而来。
过食、感冒、饮水不洁、食物急变、过早采食青贮料、圈舍湿冷等原因,都可能诱发小牛拉稀,严重时会出现带血现象。
二、小牛拉稀的临床症状1、败血型:多在出生后3天内发病,呈急性过程。
常于发病后数小时或1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以上。
多数伴有腹泻,粪似蛋白汤状,淡灰白色,有时伴有体温升高、精神不振等症。
耐过败血时期的犊牛,1周后出现关节炎、脑膜炎或脐炎。
2、肠毒血型:急性患者会突然死亡。
病程较长的,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兴奋、后抑郁,直到昏迷,最后死亡。
3、肠炎型:以最先出现腹泻症状为特征。
起初排出的粪便为淡黄色、粥样且恶臭,继而出现水样,浅灰白色,污染后躯及腿部,常有腹痛。
后期高度脱水、衰竭和卧地不起,有时出现痉挛。
若不及时治疗,常因虚脱或继发肺炎而死。
个别病例可自愈,但自愈后会伴随发育迟缓等后遗症。
三、小牛拉稀的治疗方法1、用东方牛肠清进行治疗,该药适用于牛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梭菌、传染性胃肠炎、犊牛副伤寒、流行性腹泻、急慢性胃肠炎等引起的体温升高40°C以上、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腹痛、腹泻、拉黄绿、黄白色稀便或恶臭的粥状粪便、痢疾、溃疡、坏死性肠炎、胃肠粘膜卡它性炎症、胃肠机能紊乱、磨牙哞叫,肠毒血症、反刍力下降及胃肠道感染等症状。
2、每吨饲料中添加1000g-2000g东方牛肠清,均匀混合进行饲喂,可以有效解决犊牛拉稀问题,东方牛肠清可以替代痢菌净的饲料添加剂。
3、如果对犊牛拉稀防治不及时,就会造成犊牛后期成长速度缓慢、死亡率增加、饲料转化率低等问题。
羔羊大肠杆菌病的症状图片有哪些?概述:羔羊大肠杆菌病是一种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幼羔急性、致死性传染病。
该病在临床上表现为腹泻和败血症,多发生于出生数日至6周龄的羔羊。
放牧羊在春舍饲季节发病较多,而放牧季节发病很少。
该病的主要症状为:羔羊大肠杆菌病临床症状在自然条件下,发病非常迅速,往往在放牧羊群内突然发现死羔。
发病较慢的病羔,则多在放牧时落在羊群之后,呆立不动,精神萎顿,呼吸困难,口鼻流出清亮的黏性液体,眼结膜潮红。
少数病羔排出带血的稀粪。
临死时,腹部膨胀,肛门突出,口腔及鼻孔黏膜发绀。
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4h死亡,慢的则在6~12h死亡。
发病后未见有恢复的。
羔羊大肠杆菌病败血型症状通常是2-4周龄羔羊容易发生,病羊主要表现出体温升高,可达到41-42℃,精神萎靡,机体快速虚脱,发生轻度腹泻。
部分会具有神经症状,运动障碍,视力减弱,磨牙;部分会发生胸膜炎;部分会发生关节炎;部分在临死前有稀粪从肛门流出。
该类型呈急性经过,通常在4-12h内发生死亡,死亡率能够超过80%。
羔羊大肠杆菌病肠炎型症状通常是2-8日龄的羔羊容易发生,病羊初期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可达到40-41℃,排出稀薄的半液状粪便,其中含有气泡,并散发恶臭味,开始呈黄色,之后变成淡白色,并混杂凝乳块,严重时甚至混杂血液,且后躯以及腿部会黏附粪便。
病羊后期表现出弓背、腹痛,体质虚弱,明显脱水、衰竭,往往只能够卧地不起,有时还会发生痉挛。
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会在24-36h内发生死亡。
羔羊大肠杆菌病病理变化主要的病理变化是消化道有显著的炎症,即第一和第二胃黏膜脱落,第四胃、十二指肠及小肠中段发生严重的充血及出血等,但也有极少数病例肠道不发生炎症。
血液常呈红紫色,心内膜下常有出血现象。
胸纵膈淋巴结严重充血及出血,肠系膜淋巴结有少数显著充血,小肠淋巴滤泡有明显充血。
肺有显著充血、出血及水肿,支气管充满气泡,黏膜明显充血。
肾皮质部有显著充血或浊肿,常呈紫色,但不软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