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投标法及招投标法条例中有关时间相关内容
- 格式:docx
- 大小:14.84 KB
- 文档页数:2
一、总则为规范招标文件公告时间,确保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二、招标文件公告时间的基本原则1.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应充分保障投标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公平竞争权。
2.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招标投标活动的相关规定。
3.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应保证招标人、投标人和其他相关方的合法权益。
三、招标文件公告时间的具体规定1.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应从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计算。
2.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不少于20个工作日,且不得少于45日。
3.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可根据项目特点和招标人需求,经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后适当调整。
4.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自招标文件公告之日起,投标人有权随时查阅招标文件。
5.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届满后,投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
6.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届满后,招标人应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组织开标、评标和定标。
7. 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届满后,如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招标文件公告时间,招标人应书面通知所有投标人,并经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批准。
四、招标文件公告时间的特殊情况处理1. 如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届满前,投标人提出质疑或者投诉,招标人应暂停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并依法处理。
2. 如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届满前,招标人发现招标文件存在重大错误或者遗漏,招标人应立即更正,并重新计算招标文件公告时间。
3. 如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届满前,招标人因故无法继续进行招标活动,招标人应立即停止招标文件公告时间,并书面通知所有投标人。
五、违反招标文件公告时间规定的处理1. 招标人未按照本规定公告招标文件时间的,由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责令改正,并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可以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2. 招标人违反本规定,导致招标投标活动不公平、不公正的,由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3. 投标人、招标代理机构等违反本规定,扰乱招标投标秩序的,由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依法查处。
招标投标(不含资格预审阶段)中各流程时间期限的规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中招标投标各流程时间期限的规定进行了总结、归纳,提供给大家,希望为您工作与学习带来方便。
1. 招标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实施条例》第十六条招标人应当按照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
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招标人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应当限于补偿印刷、邮寄的成本支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2. 提交投标文件的期限: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20日。
《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四条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3. 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的时间: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应在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作出。
《招标投标法》第二十三条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实施条例》第二十一条招标人可以对已发出的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
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编制的,招标人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3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足3日或者15日的,招标人应当顺延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4. 招标文件异议提出时间期限: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5. 招标文件异议答复时间期限: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实施条例》第二十二条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资格预审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对招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问题4)。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招投标中,各个时间节点的时限规定!(最全)资格预审各流程(1)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期限: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
(3)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的期限: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编制的,应在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3日前作出。
(4)资格预审文件异议提出期限: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
(5)资格预审文件异议答复期限:招标人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6)资格预审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投诉期限: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
(7)行政监督部门处理投诉期限: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决定是否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作出处理,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不含资格预审的流程其中上述第14条合同签订期限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法》第62条;第19条提出延长投标有效期的时间依据为《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第40条;第21条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对外公告期限依据为《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第6、9条。
(1)招标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投标文件的期限: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20日。
(3)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的时间: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应在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作出。
(4)招标文件异议提出和答复时间期限: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5)招标文件异议答复时间期限: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6)投标截止时间前撤回投标文件时投标保证金返还期限:自收到投标人书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内。
(7)开标时间:与投标截止时间为同一时间。
(8)开标异议提出期限:当场。
(9)开标异议答复期限:当场。
(10)中标候选人公示开始时间: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
(11)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少于3日。
工程施工项目评标时间规定工程施工项目评标时间是指在工程施工项目招标过程中,从招标文件发布到确定中标人的整个过程中,各个环节所需的时间。
评标时间的规定对于保证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工程施工项目评标时间的规定主要体现在《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中。
一、招标文件发布之日起至投标截止时间的规定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招标人应当根据项目的特点和需要,确定合理的投标截止时间。
投标截止时间是指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招标文件发布之日起至投标截止时间不少于20日。
特殊情况下,经招标投标监督部门批准,可以适当缩短。
二、投标文件接收和开标时间的规定根据《招标投标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投标文件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送达招标人。
招标人收到投标文件后,应当签收保存,不得开启。
投标文件的开标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的同时进行。
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三、评标时间的规定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评标委员会应当自收到评标所需资料之日起20日内完成评标。
特殊情况下,经招标投标监督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评标委员会完成评标后,应当向招标人提交书面评标报告和中标候选人名单。
中标候选人应当根据评标报告载明的顺序确定。
四、中标公告时间的规定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三条的规定,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完成中标公告。
中标公告应当在国家指定的报刊、信息网络或者其他媒介上发布。
五、中标人确定和合同签订时间的规定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七条的规定,招标人应当自中标公告发布之日起30日内与中标人签订合同。
特殊情况下,经招标投标监督部门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综上所述,工程施工项目评标时间的规定主要包括招标文件发布之日起至投标截止时间、投标文件接收和开标时间、评标时间、中标公告时间以及中标人确定和合同签订时间。
这些规定旨在保证工程施工项目招标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确保优秀投标者能够脱颖而出,为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招投标中各个时间节点的时限规定-招标时间(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资格预审各流程依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1)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期限: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
(3)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的期限: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编制的,应在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3日前作出。
(4)资格预审文件异议提出期限: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
(5)资格预审文件异议答复期限:招标人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6)资格预审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投诉期限: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
(7)行政监督部门处理投诉期限: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决定是否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作出处理,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不含资格预审的流程依据:《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1)招标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投标文件的期限: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20日。
(3)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的时间: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应在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作出。
(4)招标文件异议提出和答复时间期限: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5)招标文件异议答复时间期限: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6)投标截止时间前撤回投标文件时投标保证金返还期限:自收到投标人书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内。
(7)开标时间:与投标截止时间为同一时间。
(8)开标异议提出期限:当场。
(9)开标异议答复期限:当场。
(10)中标候选人公示开始时间: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
(11)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少于3日。
(12)评标结果异议提出期限:公示期内。
(13)评标结果异议答复期限: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
《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招标投标各个时间节点的时限规定资格预审各流程依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16、17、21、22、60、61条。
(1)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期限: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
(3)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的期限: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编制的,应在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3日前作出。
(4)资格预审文件异议提出期限: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
(5)资格预审文件异议答复期限:招标人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6)资格预审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投诉期限: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
(7)行政监督部门处理投诉期限: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决定是否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作出处理,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不含资格预审的流程依据:《招标投标法》第20、34、46、47条;《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第16、21、22、26、35、44、54、57、60、61条。
其中上述第14条合同签订期限为《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法》第62条;第19条提出延长投标有效期的时间依据为《评标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第40条;第21条招标投标违法行为对外公告期限依据为《招标投标违法行为记录公告暂行办法》第6、9条。
(1)招标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投标文件的期限: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20日。
(3)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的时间: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应在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作出。
(4)招标文件异议提出和答复时间期限: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5)招标文件异议答复时间期限: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6)投标截止时间前撤回投标文件时投标保证金返还期限:自收到投标人书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内。
资格预审各流程依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1)资格预审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期限: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3)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的期限:澄清或修改资格预审文件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编制的,应在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3日前作出。
(4)资格预审文件异议提出期限: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提交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
(5)资格预审文件异议答复期限:招标人应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6)资格预审申请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投诉期限: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7)行政监督部门处理投诉期限: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决定是否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作出处理,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
不含资格预审的流程依据:《招标投标法》、《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1)招标文件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2)提交投标文件的期限:自招标文件发出之日起不得少于20日。
(3)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的时间:澄清或修改招标文件影响投标文件编制的,应在投标截止时间15日前作出。
(4)招标文件异议提出和答复时间期限: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5)招标文件异议答复时间期限:在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答复,作出答复前,暂停招标投标活动.(6)投标截止时间前撤回投标文件时投标保证金返还期限:自收到投标人书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内。
(7)开标时间:与投标截止时间为同一时间.(8)开标异议提出期限:当场。
(9)开标异议答复期限:当场。
(10)中标候选人公示开始时间: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
(11)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少于3日。
(12)评标结果异议提出期限:公示期内。
(13)评标结果异议答复期限: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
(14)合同签订期限:在投标有效期内及发出中标通知书之日起30日内。
(15)投标保证金有效期:与投标有效期一致。
(16)投标保证金返还期限:最迟在合同签订后5日内.(17)投标人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提出投诉期限:自知道或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
一、前言为规范招标活动,保障招标投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规定。
二、招标文件发布时间的定义招标文件发布时间是指招标人将招标文件通过法定媒介公布的时间。
三、招标文件发布时间的原则1. 依法公开原则: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应当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招标活动的公开透明。
2. 公平公正原则: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应当公平公正,不得歧视任何投标人。
3. 及时性原则: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应当及时,确保投标人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投标。
4. 合理性原则: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应当合理,符合招标项目的实际情况。
四、招标文件发布时间的规定1. 招标公告发布时间(1)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公告应当在招标文件发布前至少发布5个工作日。
(2)依法可不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公告应当在招标文件发布前至少发布3个工作日。
2. 招标文件发布时间(1)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应当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少10个工作日。
(2)依法可不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应当自招标公告发布之日起至少5个工作日。
3. 招标文件修改和澄清时间(1)招标文件修改:招标人在招标文件发布后,如需对招标文件进行修改,应当自修改内容发布之日起至少3个工作日。
(2)招标文件澄清:招标人在招标文件发布后,如需对招标文件进行澄清,应当自澄清内容发布之日起至少2个工作日。
4. 特殊情况下的招标文件发布时间(1)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技术秘密的项目,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可以适当缩短,但不得少于2个工作日。
(2)招标人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招标文件发布时间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并报同级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五、招标文件发布方式的规范1. 招标公告发布方式(1)招标公告应当在招标投标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媒体上发布。
(2)招标公告应当包括招标项目的基本情况、招标范围、招标文件发布时间、投标截止时间、开标时间、联系方式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关于时间节点的知识汇总按程序的先后顺序排序:招标文件发售、文件澄清、投标截止、公示中标候选人、签订合同、备案、退付保证金。
本汇总不详之处,读者酌情增补,以利实用。
在此感谢惠读。
《条例》第二章第十六条招标人应当按照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
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招标人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应当限于补偿印刷、邮寄的成本支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十七条招标人应当合理确定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
《条例》第二章第二十一条招标人可以对已发出的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
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编制的,招标人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3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足3日或者15日的,招标人应当顺延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第二十二条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资格预审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对招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招标投标法》第二章第二十四条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20日。
《条例》第二章第五十四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间提出。
一、引言招标文件时间是指在招标过程中,招标人向投标人提供的招标文件发布、提交投标文件、投标截止、开标时间等各个环节的时间规定。
为确保招标活动的公平、公正、公开,维护招标投标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实施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招标文件时间的相关规定。
二、招标文件发布时间1. 招标文件发布时间应提前足够的时间,一般不少于20个工作日。
特殊情况需缩短发布时间的,招标人应报主管部门批准。
2. 招标文件发布后,招标人应确保投标人能够充分了解招标项目的相关信息,包括招标范围、投标资格、投标文件编制要求、投标保证金、评标标准等。
3. 招标文件发布后,招标人不得随意更改招标文件中的实质性内容,如需修改,应报主管部门批准,并重新发布招标文件。
三、投标文件提交时间1. 投标文件提交时间应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执行。
特殊情况需延期提交的,投标人应向招标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招标人同意后方可延期。
2. 投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提交投标文件。
逾期提交的投标文件,招标人不予受理。
3. 招标人应在投标截止时间前对投标文件进行封存,并妥善保管,确保投标文件的保密性。
四、投标截止时间1. 投标截止时间应明确,一般不少于投标文件提交时间的前一天。
2. 投标截止时间前,招标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延长投标截止时间。
3. 投标截止时间后,招标人不得接受任何投标文件。
五、开标时间1. 开标时间应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时间执行,一般不少于投标截止时间后的第二天。
2. 开标时间前,招标人应通知所有投标人参加开标会议。
3. 开标时间后,招标人应组织评标委员会对投标文件进行评审。
六、招标投标活动的其他时间规定1. 招标公告发布时间:招标公告应在招标文件发布前至少5个工作日发布。
2. 招标答疑时间:招标答疑应在招标文件发布后至投标截止时间前,由招标人组织进行。
3. 评标时间:评标时间一般不少于10个工作日,特殊情况需延长评标时间的,招标人应报主管部门批准。
招投标法中:
第二章招标
第二十三条招标人对已发出的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的,应当在招标文件要求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至少十五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招标文件收受人。
该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为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
第二十四条招标人应当确定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所需要的合理时间;但是,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
第四章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三十四条开标应当在招标文件确定的提交投标文件截止时间的同一时间公开进行;开标地点应当为招标文件中预先确定的地点。
第四十六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自中标通知书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按照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订立书面合同。
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招标文件要求中标人提交履约保证金的,中标人应当提交。
第四十七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确定中标人之日起十五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提交招标投标情况的书面报告。
招投标法实施条例中
第二章招标
第十六条招标人应当按照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规定的时间、地点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
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
招标人发售资格预审文件、招标文件收取的费用应当限于补偿印刷、邮寄的成本支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
第十七条招标人应当合理确定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
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
第二十一条招标人可以对已发出的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进行必要的澄清或者修改。
澄清或者修改的内容可能影响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编制的,招标人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至少3日前,或者投标截止时间至少15日前,以书面形式通知所有获取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潜在投标人;不足3日或者15日的,招标人应当顺延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或者投标文件的截止时间。
第二十二条潜在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资格预审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截止时间2日前提出;对招标文件有异议的,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10日前提出。
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第二十五条招标人应当在招标文件中载明投标有效期。
投标有效期从提交投标文件的截止之日起算。
第三章投标
第三十五条投标人撤回已提交的投标文件,应当在投标截止时间前书面通知招标人。
招标
人已收取投标保证金的,应当自收到投标人书面撤回通知之日起5日内退还。
投标截止后投标人撤销投标文件的,招标人可以不退还投标保证金。
第四章开标、评标和中标
第五十四条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招标人应当自收到评标报告之日起3日内公示中标候选人,公示期不得少于3日。
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对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的评标结果有异议的,应当在中标候选人公示期间提出。
招标人应当自收到异议之日起3日内作出答复;作出答复前,应当暂停招标投标活动。
第五十七条招标人和中标人应当依照招标投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签订书面合同,合同的标的、价款、质量、履行期限等主要条款应当与招标文件和中标人的投标文件的内容一致。
招标人和中标人不得再行订立背离合同实质性内容的其他协议。
招标人最迟应当在书面合同签订后5日内向中标人和未中标的投标人退还投标保证金及银行同期存款利息。
第五章投诉与处理
第六十条投标人或者其他利害关系人认为招标投标活动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可以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10日内向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投诉。
投诉应当有明确的请求和必要的证明材料。
就本条例第二十二条、第四十四条、第五十四条规定事项投诉的,应当先向招标人提出异议,异议答复期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第六十一条投诉人就同一事项向两个以上有权受理的行政监督部门投诉的,由最先收到投诉的行政监督部门负责处理。
行政监督部门应当自收到投诉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投诉,并自受理投诉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书面处理决定;需要检验、检测、鉴定、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