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图解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的有效性运用
- 格式:pdf
- 大小:78.37 KB
- 文档页数:1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一直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绝大多数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在解题时往往会出现困惑和犯错的情况。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繁琐的计算和抽象的概念进行教学,但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这种教学方式往往难以理解和掌握。
通过对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效果,为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提供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2000字】1.2 研究意义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通过使用画图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数学问题。
数学问题往往抽象复杂,通过画图可以将问题具体化,使学生能够更容易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思路。
画图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空间想象力。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展示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图形和结构,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画图法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绘制图形、分析图形,学生可以逐步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
对画图法在数学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画图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和效果,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提供更多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深入探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运用画图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从而为提高小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通过分析画图法在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和效果,旨在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研究目的也包括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促进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兴趣和自信心。
浅谈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解题中的运用摘要: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画图意识的培养是循序渐进的,为此,数学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时,要从点滴入手,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掌握画图解题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画图解题;运用引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应用题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来说,难度会比较大。
这就需要我们运用到数学画来突破难点,解决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画有着很多的优势,教师应该认识到这些优势,并且大力推广,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画来解决问题,使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1小学数学画图策略的应用意义1.1建立形象思维,理解更加透彻小学生的数学想象能力总体而言比较差,对一些需要迂回思考的题目,有时做起来会力不从心。
比如在学习数量关系时,题干信息有时会绕来绕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关键点。
例如:“妞妞比壮壮多两颗糖,壮壮比妮妮少一颗糖,那么妞妞和妮妮谁的糖多?多几颗?”对于这一类考查学生逻辑判断思维的题型,学生如果只看文字叙述可能会被绕晕,进而无法获得正确的答案。
而如果教会学生画图,那么效果会完全不一样。
比如可以让学生画三个小朋友的简体画,再任意给妞妞画不少于两颗糖,依据妞妞的糖数将壮壮的糖数画出来,再将妮妮的糖数画出来,每个小朋友拥有糖数就一目了然了,学生就很容易比较出妞妞比妮妮多一颗糖。
因此,学生适当地运用画图策略,通过生动形象的图画更容易理解题意,让数学学习更加得心应手。
1.2画图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小学数学课程授课教师应当善于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而通过将画图策略引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能够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思考。
也就是说,当学生能够画出图后,便说明了其已经对题目的意思有了全面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之上将之绘制为图形,借助对图形的分析,达成了解决特定数学问题的目的。
可以说,画图策略的应用,将有助于学生养成仔细阅读的习惯,并在此基础之上做到充分思考。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画图法是解决小学数学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
画图法有简单易懂、可视化、直观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画图法可以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数的概念、算术、几何、应用题等。
在数的概念教学中,画图法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字的大小与大小之间的关系。
例如,可以用图片和数字相结合的方式教授数的大小和大小之间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来理解这些概念。
在算术学习中,画图法可以用来帮助学生进行运算,例如加减乘除等操作。
学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数字和操作符,并通过操作图形来进行计算。
在几何学习中,画图法可以用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和图形关系。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画图来理解平行线、垂直线、角等概念,学习如何测量长度、面积和体积。
学生也可以通过画图来解决几何问题,例如在矩形中找出最大面积、计算一些图形的面积等等。
通过画图法的学习,学生可以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在应用题学习中,画图法可以用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学生可以用图形来表示数据,例如图表、图像等,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
同样,学生也可以用图形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寻找最短路径、计算房间的面积等等。
通过画图法的学习,学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在数学学科中,画图法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够解决所有的问题。
例如,当问题超过了画图法解决能力的范围时,就需要其他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同时,在进行画图教学时,需要注意画图的清晰度和精确度,确保学生的能够正确理解问题和解决问题。
总之,画图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十分实用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各种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如以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采用画图法来解决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小学数学中运用图示法解决问题浅析摘要:小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象形思维等并未完全成熟,其在面对抽象复杂的数学题目时,难免会感觉力不从心。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认识这一情况,并引进图式教学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让学生面对数学题不再感到无从下手,提升学生数学思维。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示教学;分析引言数学学习不仅仅是数字的计算,更加需要图示、思维等多方面结合。
在小学数学中,因为学生的思维与能力还有所欠缺,面对具有难度的题目,学生必然感到无所适从,但是图示法的合理应用,有效突破了这一困境,通过图示法,学生直观清晰地明确数学问题含义,提升数学问题理解能力,深化数学素养与学科思维。
一、线段图线段图的绘制方式,常见的线段图具备横向线段、竖向线段图两种。
在线段图中,分为单条线段图、两条线段图以及多条线组合式的线段图。
在数学问题教学进程中,借助线段图进行问题处理,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掌握问题、认识问题,从而快速明确怎样解决问题[1]。
教学案例一:在面对这一应用题时:小明在山上种植了桃树与梨树两种,其中桃树有一百八十棵,比之梨树少了五分之二。
那么请你算一算,梨树有多少?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进线段图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问题,如下图所示:问题分析:先找出单位为一的梨树数量,同时应用线段表示出来,再根据题目中“比梨树少”这一条件,可以画出桃树的线段。
通过这样一种线段图绘制方式,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量与率之间的关系,从而面对这一应用题也是迎刃而解。
线段图在数学应用题的解决进程中发挥出了十分关键的意义,其可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题意,找出解决办法,为学生提供帮助。
二、集合图集合图这一图样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有着广泛应用,这一图样因为绘制简单,清晰明了,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数学问题,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案例二:十个小朋友回答问题,其中八个小朋友答对了第一题,五个小朋友答对第二题,每一个孩子至少答对一道题,那么两道题都答对的小朋友有多少呢?在做这一题时,很多学生掰着手指计算起来,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这一类型题目的解决方式,教师可以引进集合图,让学生在图示法的引领下掌握解决问题的核心,如下图所示[2]。
图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实践与探究1. 引言1.1 引言图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图示教学法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流方式。
通过引入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通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如理解题意、解题方法和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等。
而图示教学法可以通过引入图形、图片等视觉元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推动他们积极参与解题过程,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对图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实践进行探究,分析其优势与局限,探讨如何有效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介绍图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应用案例,并探讨其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图示教学法的深入研究和实践,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图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实践图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实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图示教学,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学概念,更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
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概念的视觉形象。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学生往往需要通过对问题的理解和抽象推理来得出结论。
通过图示教学法,老师可以利用图表、图形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图示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小学生对数学往往充满了抵触情绪,觉得数学枯燥无味。
而通过图示教学法,可以使数学问题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图示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生需要不仅仅是运用公式和方法,更需要灵活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本质。
通过图示教学法,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问题,更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2.2 图示教学法的优势与局限图示教学法在小学数学问题解决中的实践与探究图示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图形、图片等视觉形式来辅助教学和学习的方法。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1. 提高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画图是一种直观的表现方式,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理解问题的含义和解题的思路。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问题都需要通过图形来描述,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展现问题的特点,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
而且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点,提高学生的问题理解和解题能力。
2.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画图是一个展现问题的过程,学生需要通过画图来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这就需要学生进行逻辑思考。
在画图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问题转化为图形表示,通过推理和逻辑分析来构建图形,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帮助学生形象化地解题小学生通常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差,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将抽象的问题变得形象化,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解决问题。
通过画图,学生可以将问题转化为具体的图形,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容易进行解题。
1. 帮助学生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在几何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画图法尤为重要。
通过画图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问题,并提供一个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
在解决关于面积和周长的问题时,通过画图可以更加直观地看出各个图形的属性,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1. 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平面图、立体图、表格图等。
教师需要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
对于一些简单的问题,可以使用简单的平面图表示,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使用立体图或表格图表示。
2. 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使用画图法。
学生需要了解画图的目的和方法,明确画图的作用和意义。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适的画图方式,正确地进行画图,并根据画出的图形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解题。
3. 注重画图法与其他解题方法的结合运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法虽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并不是万能的。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画图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画图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明确问题的关键点,并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画图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有些数学问题是抽象的,学生很难直接理解和把握。
通过画图,可以将抽象的问题转化为具体的视觉图形,使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问题的含义和内涵。
在解决几何问题时,画出图形后,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需要求解的角度、长度、面积等,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意义和要求。
画图法可以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关键点。
在解决数学问题时,很多时候关键在于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即问题中的重要参数或条件。
而通过画图,可以将问题中的关键点直观地呈现,并帮助学生抓住重点。
在解决比例问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画出比例图,从中获得比例的关系,进而解决问题。
画图法还可以通过图形化的方式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画图可以帮助学生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简单的部分,从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解答。
通过绘制图形,学生可以运用几何形状的特性和关系,把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几何问题,然后运用几何知识进行求解。
画图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和特点,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限制。
画图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绘画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对于一些学生来说,他们可能无法准确地绘制出需要的图形,从而无法正确理解和解决问题。
画图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学生可能需要花费较长时间来绘制和分析图形,从而影响解题的效率和速度。
画图法只适用于一些几何相关的问题,对于其他类型的数学问题,如代数问题、实际应用问题等,画图法可能并不适用或效果不佳。
数学教学论文:“图解法”在小学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的有效运用随着教育改革的创新升级,人们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越来越严格,从得出正确答案转变成为培养学生的思维和掌握更多解题技巧,从而满足新时代的教育要求。
受传统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思维影响,在学生的思维和解题技巧的培养中存在一定的不足。
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通过深入的探索寻找出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解题思维,还能够培养解题技巧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审题不清、读不通题等。
“图解法”作为辅助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和质量。
“图解法”的有效运用能够满足解决问题教学中学生解题思维和解题技巧的培养要求。
一、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在六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是数学内容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数学问题中数量关系的问题比较复杂,学生难以通过读题来构建出数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可以通过“图解法”来明确数量关系。
比如,教学例题:肖冰和他的爸爸、妈妈三人的年龄总和是82岁,爸爸比妈妈大6岁,妈妈比肖冰大23岁,求三人各自的年龄。
通过“图解法”把题目上的已知条件进行作图描述,分析爸爸、妈妈、肖冰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能够清楚转化成“爸爸比肖冰大(6+23)岁,也便是29岁”,如此一来,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另外,题目难度较大的问题,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对题意的理解中存在困难,而在解题过程中运用“图解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让题意更加清楚明了。
解决问题对学生而言是需要具备抽象思维的,但是因为一些题目的难度较大,学生的抽象思维不能满足要求,所以在解决问题时可运用“图解法”来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帮助学生理解问题,从而解决问题。
二、通过情境创设解决问题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解决数学难题,需要站在学生的数学角度来观察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灵活地运用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画图法是小学数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通过绘制出问题中所涉及到的图形,来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
一、画图法的优点
1. 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很多问题是需要依靠图形来理解的。
通过画图法,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问题的本质,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
3.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在画图法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进行估算、计算等操作,这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1. 常见的几何问题。
在小学数学中,几何问题是非常常见的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图形的形状和尺寸,让学生计算面积、周长等等。
通过画图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计算一个矩形的面积时,学生可以画出这个矩形,并分别标出矩形的长和宽,从而有效地计算出矩形的面积。
三、细节问题
1. 当画图时,需要注意图形的准确度。
图形必须与题目描述的条件一致,不能出现样式上的小错误。
2. 在画图时,需要注意图形的清晰度。
例如,做一个大圆,画出一个小圆,这个小圆不能太小,否则无法清晰地展现出问题。
3. 在画图时,需要注意用色彩的合理应用,帮助学生区分和理解。
综上所述,画图法在小学数学中的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
在使用画图法时需要注意图形的准确度、清晰度以及颜色的合理应用。
浅谈画图法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小学数学中的问题解决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画图的方法是帮助学生解决抽象性数学物理问题的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法,它通过利用图形把抽象的问题直观地抽象化,达到了使得学生准确理解和把握题意的教学目的。
所以在数学问题的解决所以在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体会到画图的作用,掌握常用的画图方法,养成用画图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画图方法;解决问题;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是新课标的一项基本要求。
所谓“解决问题”是综合性地应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画图方法是众多的解题方法中最基本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它是通过各种图形帮助学生把抽象问题具体化,直观化,从而使学生能从图中理解题意和分析数量关系,搜寻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因此,要重视让学生体会画图的作用,掌握画图的方法,养成用画图方法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升数学素养。
1.学生画图解决数学问题的现状从平时教学时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画图的习惯,尤其在解决行程问题、分数应用题等适合画图分析的一些题目时,学生在解答时存在很多问题。
通过调查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出现以下几种现象:(1)学生会做题,不会画图。
(2)学生在解题时,想不到通过画图去分析解答。
学生几乎丧失了“画图”的主动需求,只是一味地被动接受。
(3)学生即使结合题意画了图,解题时却也懒得去分析图上的数量关系,甚至连图也不看,纯粹是为了画而画。
(4)学生画不出图,更谈不上去正确解题。
1.引导学生体会画图的作用1、画图能较为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有限,学习应用题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当数量关系不太明显或比较复杂时,解决应用题就更为困难。
用线段图把应用题中的各个数量及其相互关系表示出来,能使应用题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能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搞清数量之间的关系,寻找出解题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思维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