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数数与计数
- 格式:doc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9
科学计数法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第23章《科学计数法》。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科学计数法的概念、表示方法以及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数法的互换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1. 科学计数法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 科学计数法的位数和有效数字;3. 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数法的互换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计数法的概念,掌握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2. 掌握科学计数法的位数和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3. 学会将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数法互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数法的互换方法。
难点:科学计数法位数和有效数字的计算,大数与小数的科学计数法互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组数据:,让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组数据的精确值。
引导学生发现,可以将这组数据表示为1.23456789×10^9,从而引出科学计数法的概念。
2. 讲解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通过PPT展示科学计数法的表示方法,讲解科学计数法的定义、位数和有效数字的计算方法。
3. 讲解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数法的互换方法:通过PPT展示科学计数法与普通记数法的互换方法,讲解如何将普通记数法转换为科学计数法,以及如何将科学计数法转换为普通记数法。
4.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1:将普通记数法转换为科学计数法。
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出示例题2:将科学计数法1.23456789×10^9转换为普通记数法。
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练习将普通记数法转换为科学计数法,以及将科学计数法转换为普通记数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科学计数法:表示方法:a×10^n位数:n有效数字:a的位数互换方法:普通记数法→科学计数法:a×10^n科学计数法→普通记数法:a×10^n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将普通记数法转换为科学计数法,以及将科学计数法转换为普通记数法。
01数与计数单位学习目标: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分数、小数和百分数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弄清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2、结合现实情境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3、通过整理和复习,感悟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初步学会知识的整理。
教学重点: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基础知识。
教学难点:分数小数互化及分数的意义的应用教学过程:一、情景体验师:我们目前学到了哪些类型的数生1:因数、倍数生2:质数、合数生3:整数、分数、小数师:那么对于这些书的知识你们都知道什么呢?生回忆回答,是补充。
师: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利用这些知识解决我们要面临的问题。
二、思维探索(建立知识模型)展示例1例1:有一个九位数,亿位是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千万位是最大的一位奇数,百位是非零的最小自然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他各位都是0,那么这个数是(),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是(),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学生试着写数。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亿以内数是怎样写的呢?在写法上要注意什么问题?生:可能回答……(先写最高位,再依次往下写,最后写个级)师:那么,我们能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吗?我们一起来探讨(小组讨论)生汇报:亿位是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数:2;千万位是最大的一位奇数:9;百位是非零的最小自然数:1;个位是最小的合数:4,其他各位都是0,所以这个数是290000104师:怎样改写成亿为单位的数?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多少?这两种形式有什么区别?生讨论汇报答案师小结:改写不改变数的大小,而省略改变了数的大小;改写使用等号,省略使用约等于.三、思维拓展(知识模型的运用)展示例2例2:在小数37.343中,从左边数起,第一个3表示有3个( ),第二个3表示有3个( ),第三个3表示有3个( )。
学生读题师:3在不同的数位表示的意义相同吗?(不同)师:那么具体每个3 的意义是什么呢?(学生思考回答)生回答:第一个3在十位表示有3个十,第二个3在十分位表示有3个0.1或十分之一,第三个3在千分位表示有3个0.001或千分之一。
幼儿数学核心经验 --- 第二章数感与数数谈到数学启蒙,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教小朋友数数,有的妈妈说“我的孩子已经能从1 数到100啦”,有的妈妈说“我孩子3岁了,10以内都数不好,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数数都会漏掉或重复某个数字”,也有的妈妈说“我家孩子会点数,但是每次数完问他总数是多少,他还是回答不知道。
”不管你家娃对应的是哪个类型,你有真正了解过数数吗?你知道单“数数”这件事也是有很多门道的嘛?一、数数的定义我们先看一下专业书上对于数数的定义:计数,又称数数,是指数物体个数的过程,就是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口说数字、手点实物,使数词与要数的单位物体之间一一对应,结果用数字来表示。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解读出所谓幼儿会数数即:1.幼儿知道自然数的顺序,即幼儿会正确唱数12345678(固定顺序原则)2.幼儿能够将唱的数字与实际物品一一对应,每件物品必须且只能点数一次(一一对应原则)3.幼儿明白最后一个数字代表的是集合的总量(基数原则)以上才能说孩子会数数,而不是只是背诵数字。
专业上来讲计数包括两种类型:记忆计数和理解计数。
正确的记忆计数和一一对应是理解计数的基础。
二、计数的内容我们通常会看到很多的练习册是这样子的,孩子可以正确的点数,说出总数,就代表孩子的数数没有问题了吗?当有一天,你问宝贝,每过一年,地球就绕着太阳转了一圈,你现在五岁了,那么从你出生开始,地球绕着太阳转了几圈呢?宝贝回答:不知道。
一年对应一圈,五岁对应五年,五年对应五圈,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孩子却不知道呢?有的人可能会说是因为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不好。
请先思考一下,孩子之前数的是不是都是实际看到的物品或者是练习册上的图画?数学概念本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数字1可以代表一个苹果,也可以代表一袋苹果,甚至可以表示过去发生的1件事,那在生活中,你有没有给孩子提供过足够丰富的数数经验?你有没有让孩子用数字去计数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比如声音、动作、回忆和想象。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数数 (北京版) (第4次课)教学目标1.能够快速准确地数出一定范围内的物品数量。
2.能够在数量的范围内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重点1.数量的认知及数的顺序。
2.数量的加减运算。
教学难点1.在数量的范围内进行加减运算。
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首先,老师通过出示一些图片或物品,让学生观察并快速数出它们的数量,以检验学生对数的认知情况。
然后再通过数说游戏、数的顺序练习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数的认知。
2. 实践与探究活动1:填数游戏1.学生通过阅读填空题,填入正确的数字。
2.老师让学生自主检查对错,并让其现场解释和纠正。
活动2:数的加法1.老师打出两个数字,例如:“7 + 5 =”。
2.学生手中拿着相应数量的物品,先数出两个数的总数,然后在白板上填写答案。
3.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活动3:数的减法1.老师将某一数字隐去,例如“5 - ○ = 3”。
2.学生手中拿着相应数量的物品,尝试将其中的物品拿走,以数出被隐去的数字。
3.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3. 归纳总结老师带领学生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提出感性认识并加以归纳总结。
4. 作业布置1.课堂上老师已经出一定数量的填空题和计算题,在课下学生需要完成。
2.布置课外作业:完成练习册上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数的认知方面有了一定的提高。
在数的加减运算方面,虽然学生容易出现错误,但是通过多次的训练和巩固,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为后续的进一步加强打下了基础。
同时,在实践探究环节,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这使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高。
小班数学教案数字2小班数学教案:数字2引言:数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离不开的概念,而数字2作为最简单的数字之一,对幼儿的数学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次小班数学教案将围绕数字2展开教学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幼儿深入理解数字2及其应用。
一、教学目标:1. 认识数字2,并能正确书写数字2;2. 通过观察、感受等方式感知数字2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 能够正确读出数字2,并能与相应物品进行对应;4. 培养幼儿对数字2的数数和简单计数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数字2的卡片、海报或拼图等教具;2. 多种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石头、球等;3. 数字2的儿歌或童谣;4. 盲盒游戏或其他适合幼儿的数字2相关游戏。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数字2的认识与书写(10分钟)1. 准备数字2的卡片或海报,展示给幼儿看,并帮助他们认识数字2;2. 引导幼儿用手指在空中或纸上写数字2,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数字2的书写形态。
步骤二:数字2的数数和计数(15分钟)1. 给幼儿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物品,如石头、球等;2. 要求幼儿用手指指着每一个物品,边数数边说出数字,当数到第二个物品时,重点强调2这个数字;3. 反复练习数数和计数,帮助幼儿巩固数字2的概念。
步骤三:数字2的应用(1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环境,寻找具有两个相同或类似的物品或图形,如一双鞋、一对手套、一个圆形等;2. 让幼儿说出他们发现的物品或图形,并帮助他们理解这些物品或图形是由两个相同的部分组成的;3. 可以通过图画、图片或实物等形式进行展示和讨论,加深幼儿对数字2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步骤四:数字2的听觉训练(10分钟)1. 播放数字2的儿歌或童谣,让幼儿一边听一遍跟唱;2. 引导幼儿用手指或身体动作模拟数字2的形状;3. 反复进行听觉训练和动作模仿,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数字2。
步骤五:数字2的游戏(15分钟)1. 制作一个盲盒游戏,里面放入两个相同的小玩具或物品,让幼儿通过触摸和摇动盲盒猜测里面的物品数量,并说出答案为2;2. 可以进行多次游戏,增加幼儿的参与度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