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大气运动
- 格式:doc
- 大小:641.50 KB
- 文档页数:5
高考地理重点知识专练:大气运动(附答案解析)【基础篇】一、选择题(2020·山东高三月考)浓雾发生时,有些农民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浓雾使()A.太阳辐射增强B.地面辐射增强C.空气能见度降低D.大气逆辐射减弱2.浓雾发生时对农田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地膜()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加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减弱了地面辐射【答案】1.C 2.D【解析】1.浓雾时,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使太阳辐射减弱,A错误;浓雾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减少,地面辐射减弱,B错误。
浓雾产生后,使大气能见度降低,大气逆辐射增强,D错误,C正确。
故选C。
2.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长红外线部分,地膜可阻止红外线能量丧失,将能量保留在地膜内,减弱了地面辐射散失,D正确。
不能增强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不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太阳辐射的总量没有影响,ABC错误。
故选D。
3.(2019·甘肃武威月考)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存在着局部环流,如图为我国某大湖东湖岸某时刻实测风速(m/s)垂直剖面图,形成大湖湖泊与湖岸之间局部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湖、岸地形高低差异B.湖、岸热力性质差异C.湖、岸太阳辐射差异D.湖、岸植被类型差异【答案】3.B【解析】3.读图大湖和湖岸高空和近地面的风向相反,近地面从湖面吹向湖岸,高空风从湖岸吹向湖面,说明近地面湖面气压高气温低,湖岸气压低气温高,湖面和湖岸之间存在着热力差异,形成热力环流,所以该题选择B。
(2020·河南高三月考)下图示意某一时刻我国部分地区近地面等压线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A.成都较昆明气压低B.三亚盛行东北风C.北京比上海风力小D.上海出现暴风雪5.此时成都较上海气温高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较低B.北部山地阻挡冬季风C.海拔较低D.受江淮准静止锋影响【答案】4.B 5.B【解析】4.读图可知,成都气压在1046~1050之间(hPa),昆明气压在1034~1038(hPa)之间,故成都较昆明气压高,A错误;此时三亚盛行东北风(根据风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向右偏为东北风),故B正确;北京附近等压线较上海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较上海大,风力比上海大,C错误;此时上海位于高压脊附近,不会出现降雪天气,故D错误,所以该题选B。
考点11 大气运动(A)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一般指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常产生于门窗相对或有类似通道的房间中。
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
图1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图2为该民居穿堂风结构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石质地面在穿堂风形成中起的主要作用是()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B.减少下渗,增加湿度C.增大房屋前后的温差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2.我国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A.利用厨房、卫生间做进风口B.房屋门窗的朝向为东西向C.减少东西向墙面的长度D.在前后居室(南北向)间墙上设窗或门洞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
下图为某滨海城市夏季海陆风与非海陆风日的热岛强度日变化特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市热岛效应最强时()A.郊区气温高于中心区B.国际标准时间为16时C.为市区日气温最低时D.为市区日气温最高时4.相对于非海陆风日,海陆风日白天()A.较暖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B.较凉的海风加强了热岛环流C.较暖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D.较凉的海风减弱了热岛环流太行山脉是我国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的地理分界线,其山麓焚风(过山气流在背风坡下沉增温形成的一种干热地方性风)较强,焚风往往以阵风形式出现,从山上沿山坡向下吹。
太行山区有众多河流发源地或流经地区,其东麓地带农业生产自然条件优越。
左图为太行山东西向剖面示意图,右图为太行山山麓焚风季节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太行山东西两侧焚风效应较强的坡面和焚风多发的季节及时间对应正确的是()A.东坡、冬季、夜间多发B.西坡、夏季、白天多发C.东坡、冬季、白天多发D.西坡、冬季、夜间多发6.太行山春季焚风对当地农业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①气温升高,小麦返青提前②热量增加,熟制改变③平原积雪消融,缓解春旱④蒸发增强,加剧干旱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航拍中国(第三季)·云南》中提到“泼水节早已让人们认识了傣族,夜幕降临,澜沧江换了一身节日的装扮,人们点燃手中的孔明灯,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送到天际之上”,孔明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被公认为热气球的始祖,多用于祈福许愿,其升空高度和灯内外温差有关。
主题4大气运动(2020·天津地理)读图,回答1~2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A.风和日丽B.狂风暴雨C.阴雨连绵D.大雪纷飞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A.乌鲁木齐B.贵阳C.上海D.福州答案 1.A 2.D解析第1题,分析图中等压线,华北地区等压线向数值低处凸出,为高压脊,天气为无风或风力较小的晴天,A对。
第2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可判断乌鲁木齐、贵阳、上海风向为偏北风,福州风向为偏南风。
选D。
(2020·江苏地理)选择大洋航线时,应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充分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和岛礁等因素,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以地心为圆心过地表两点的圆)航行。
下图为“巽他海峡西行好望角的大洋航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60°E以东航线的选择,主要考虑的是()A.航程最短B.风阻最小C.逆水最短D.岛礁最少4.7月航线西段明显北移,主要是为了()A.避开南极冰山B.减少西风带影响C.远离热带风暴D.便于沿途补给答案 3.A 4.B解析第3题,读材料可知,在确保航行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
由图中可以看出,60°E以东基本沿圆弧航行,即沿地球表面大圆航行,航程最短,选A。
该海域盛行东南信风,60°E以东航线为东北—西南向,所以风阻并非最小,B错误。
图中未顺南赤道暖流和厄加勒斯暖流航行,C错误。
巽他海峡西行至60°E,在赤道以南海域岛礁都少,D 错误。
第4题,7月西风带北移,航线北移可以减少西风带影响,B对;该地纬度较低,不会有冰山存在,A错;航线越偏北,距离热带风暴源地越近,C错;读材料可知,航线应考虑气象、海况条件、岛礁、最短航线等因素,所以沿途补给不是选择大洋航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D错。
(2020·7月浙江选考)在中纬度地区五千至一万米高空盛行着波状的西风气流。
我国华北某气象测站放飞探空气球进行大气观测,并记录气球从地面上升到万米高空时与气象测站之间水平漂移距离,下图为“多年平均水平漂移距离统计图”。
2024年高考地理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6小题)1.“牵牛花云”所在气团从卡奔塔利亚湾上空登陆之后性质的变化()①变干②变湿③增温④降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如图“等压线分布图”中,a气压中心的名称是()A.蒙古、西伯利亚高压B.夏威夷高压C.印度低压D.阿留申低压3.北半球气流受青藏高原阻挡,分南北分支,冬季,西风气流南移,其南支气流沿青藏高原南缘向东移动,带来暖湿气流。
读图,在我国,南支暖湿气流与北方南下冷空气势均力敌,相持不下,从而在昆明与贵阳之间形成()A.准静止锋B.冷锋C.反气旋D.暖锋4.热带辐合带,两半球信风气流形成的辐合地带的总称。
热带辐合带气流在赤道南、北产生一串气流漩涡,分为季风辐合带和信风辐合带两种类型。
如图为全球全年热带辐合带位置,完成13﹣15题。
判断图示辐合带的季节(北半球)与类型()A.甲春季信风辐合带B.乙夏季季风辐合带C.丙秋季季风辐合带D.丁冬季信风辐合带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下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5﹣5题。
5.灾害发生时,当地低层气压的分布情况为()A.东南高,西北低B.西北高,东南低C.东北高,西南低D.西南高,东北低对流风暴中的冷性下沉气流到达低层并向外扩散,与低层暖温空气交汇形成的边界叫阵风锋。
某年6月,渤海湾先后受到两次阵风锋的影响,形成了雷雨和灾害性大风天气。
如图示意国家自动监测站检测到的两条阵风锋移动路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推断,两次阵风锋()A.南岸路径移动中势力增强B.南岸路径暖湿气团势力较强C.西岸路径积雨云层更厚D.西岸路径水平温度梯度更大7.此次天气过程中风灾最严重的地点在()A.甲B.乙C.丙D.丁如图是某气象局绘制的某日10时近地面的气压与气流状况图。
高考地理《大气的运动》经典题型含答案选择题[2024·广东惠州一模]2024年初,我国首个可并网的兆瓦级高空风能发电示范项目成功发电。
该项目采用伞梯状风筝捕获高空风能,通过控制风筝开闭,实现风筝上下往返循环运动带动发电机,将动能转换为电能。
下图示意一伞梯状系留风筝高空风力发电系统设计。
据此完成1~2题。
1.与近地面相比,高空风能发电的优势是()A.风向多变B.风力较大C.空气稀薄D.空气洁净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近地面风力大小受摩擦力影响,而高空中摩擦力较小,因此风力较大,有利于进行风能发电,B正确;风向多变不利于风能发电,排除A;空气稀薄和洁净对于风能发电影响较小,排除C、D。
故选B。
2.图示系统中,电动机工作时间主要在()A.白天B.晚上C.弱风时D.强风时答案:C解析:结合图中信息可知,电动机运行主要是通过储能装置进行运转,风力较大时,将风能发电的部分能量进行储存,在风力较弱时启动储能装置进行发电,因此,电动机工作时间应在弱风时,C正确,排除D;无法判断白天和夜晚,排除A、B。
故选C。
[2024·安徽六校教研会测试]我国幅员辽阔,山区面积约占国土面积三分之二,地方性风系十分发达。
天山北坡天池的山谷风相当典型,风速也很大,高山冰川形成的冰川风也对山谷风产生一定影响。
图a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m),图b示意该气象站某年7月27日6时到28日15时的温度、相对湿度的变化。
据此完成3~5题。
3.图b中甲表示的要素以及27日16时风向分别为()A.温度偏东风B.温度偏西风C.相对湿度偏东风D.相对湿度偏西风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气象要素以及风向的判断。
天山北坡山谷风相当典型,白天吹谷风,温度高,相对湿度小;夜间吹山风,温度低,再加上天池加湿作用,相对湿度大,故甲为相对湿度,乙为温度,A、B错误。
16时为白天,吹谷风,由低处向高处,结合图中气象站位置可判断此时风向为偏西风,C错误,D正确。
2024年高考地理10月新题复习——大气的运动一.选择题(共13小题)读甲、乙、丙、丁四种气候资料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B.乙气候海洋性最强C.丙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D.丁气候雨热不同期2.下列关于图示四种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A.甲气候只出现在北半球B.乙气候除南极洲以外,其它大洲均有分布C.丙气候只出现在亚洲D.丁气候非洲、南北美洲均有分布3.(2023秋•新乐市校级月考)“雷打雪”发生后一周内,该地的天气特点为()A.冷干B.冷湿C.暖干D.暖湿4.(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下列天气现象,与冷锋有关的是()A.长江流域的梅雨B.冬半年,云贵高原阴雨连绵C.东南沿海的台风D.冬半年爆发的寒潮5.(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图中甲地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欧洲的总研发机构所在地,也是该国的风电基地。
甲地盛行的风向为()A.西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东南风6.(2023•铜梁区校级开学)终年受西风带影响而形成的气候是()A.地中海气候B.温带海洋性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温带大陆性气候7.(2023•海淀区一模)图为某年连续两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读图,2日到3日()A.①地气压升高,持续晴朗B.②地经历暖锋过境,阴雨连绵C.③地吹偏东风,风力减小D.④地下沉运动为主,气流辐散8.(2023•端州区校级开学)高压、低压和锋面是常见的天气系统,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演变出不同的天气过程。
读图“北半球各天气系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上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天气与图①天气系统有关B.图②中甲地风向为东南风C.图③中乙地狂风暴雨,气温降低D.图④天气系统降水主要为锋前雨9.(2022秋•天祝县校级期末)图为某中学学生制作的三圈环流模型实物照片,关于此模型说法正确的是()A.极地东风带的箭头从极点画起B.风带的箭头应该统一偏向东侧C.中低纬环流的高度应相对更高D.可表示北半球全年的大气环流10.(2023春•宁波期末)2023年4月12日,受北方沙尘暴南下影响,宁波空气质量进入轻度污染状态。
解密02 大气运动规律(2022春·浙江·高三瑞安中学校联考阶段练习)大气流过地面时,地面上各种粗糙物体会使大气流动受阻,导致气流向上传递到一定高度,从而影响不同高度风速。
该风速会随气象、地形、地面粗糙度等因素而变化。
图1和图2分别为黑龙江省内4个气象观测站年平均风速垂直分布图及该省不同高度月平均风速比较图。
完成下面小题。
1.图1中从地面到300m高度,风速垂直递增率最大的是()A.哈尔滨B.嫩江C.齐齐哈尔D.伊春2.图2中影响900m高度一年中夏季风速最小的主要因素是()①地形①南北温差①城市建筑①高空偏西风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1.A2.D【解析】1.由图可知0-300米高度,哈尔滨风速增长的最快,风速垂直递增率最大,故本题选A。
2.地形和城市不会随着季节出现变化,另外高空风受地面状况影响小,①③错误。
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夏季风与高空偏西风的风向相反,使得风力较小,②④正确,故本题选D。
【点睛】影响风力大小的因素:水平气压梯度力、地形、摩擦力、距风源地的远近。
(2022春·陕西·高三校联考阶段练习)气象学上将冷空气在山谷或盆地底部汇集的现象称为“冷湖效应”,“冷湖效应”自地面向上消散。
下图示意2021年2月23~24日我国北方某峡谷“冷湖效应”出现前后大气温度随海拔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该地“冷湖效应”消散可能开始于()A.23日17时B.23日19时C.24日8时D.24日10时4.此次“冷湖效应”发生时,可能出现()①露水浓重①地面结霜①逆温层①对流雨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5.“冷湖效应”消散方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B.地势低洼,冷空气易集聚C.地面辐射不断释放能量,地面温度太低D.近地面摩擦力大,风速小【答案】3.C4.C5.A【解析】3.在对流层之内,气温随海拔高度的上升而降低。
专题14 大气的运动试卷副标题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1.(2022·上海浦东新·一模)下图为澳大利亚年降水量分布图。
①、①两地降水集中的季节分别是当地的()A.夏季、冬季B.夏季、夏季C.冬季、夏季D.冬季、冬季(2022·河北·模拟预测)下图为某海湾地理要素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2.下列区域中盐度最高的是()A.加勒比海B.密西西比河口C.阿查法拉亚湾D.西佛罗里达大陆架所在海域3.若大范围控制亚欧大陆的某天气系统与图中涡流的旋转方向一致,则该天气系统最强盛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2022·上海长宁·一模)2021年8月10日开始,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
造成这种“倒黄梅”天气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副热带高压增强B.副热带高压减弱南退C.北方冷空气强度偏弱D.暖湿气流移动速度较快(2022·全国·模拟预测)撒哈拉沙漠是全球最大的沙尘源之一,每年从这里吹出的沙尘超过1.8亿吨,这些沙尘随着强风影响多地。
2021年在撒哈拉沙尘暴活跃的时期,美国国家航空卫星在大西洋上空捕捉到了大量灰黄色的尘埃,哥白尼大气监测局监测到撒哈拉沙尘席卷了中东欧多个国家。
据此完成问题。
5.部分来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尘可影响到挪威和瑞典南部,其传输路线可能是()A.西南季风—中纬上升—盛行西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B.垂直上升—盛行西风—西北季风—极地东风垂直下沉C.垂直上升—高空西南风—垂直下沉—盛行西风—极地东风D.东北信风—赤道上升—高空西南风—副热带下沉—盛行西风6.大量沙尘飘落各处,会()A.减缓阿尔卑斯山积雪融化速度B.影响高空飞机飞行视线C.影响当地的光照和降水D.增大风力,增加风力发电量7.(2022·上海静安·一模)下图表示北半球大气环流状况的季节是()A.冬季B.春季C.秋季D.夏季8.(2022·上海奉贤·一模)对流层厚度因纬度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
专题2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2011年高考全国卷)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4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9-11题
图4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2011年高考北京卷)图5为某日中国东部一条经线附近地区的天气状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7题。
图5
7.该日最可能出现在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011年高考天津卷)图6的四幅天气图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气过程。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10-11题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气发生的过程,四幅天气图由先到后的排序应为
A. a→c→b→d
B. b→c→d→a
C. c→b→d→a
D. d→a→c→b
11.据图6的四幅天气判断,下列城市的天气状况接近实际的是
A a武汉地区晴朗温暖
B b天津地区大风降温
C c北京地区雷雨交加
D d杭州地区阴雨连绵
(2011年高考广东卷)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2011年高考浙江卷)11. 读图7,由于气压高低的变化,使杭州四个呈现多变的现象。
下列天气图依照春夏秋冬季节的排序,正确的是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①②
C. ①②④③
D. ③②①④
(2011年高考福建卷)气温、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过高或过低都会给柑橘的生长发育带来风险,气候风险度越大,柑橘减产的可能性也越大。
图2示意我国大陆亚热带柑橘产地气候风险度分布。
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E、F两地气候风险度分别可能为
A.0.55 0.50 B. 0.30 0.50 C.0.55 0.35 D.0.30 0.35 8.导致E、F两地气候风险度差异的因素主要是
A.大气环流、地形 B.大气环流、海陆位置
C.纬度位置、地形
D.海陆位置、河网密度
9.若图示地区气候变暖,以下四地中风险度降低最明显的是
A.E
B.F
C.G
D.H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是1992年和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对比图。
读图回答1~2题。
1.1992年至2003年格陵兰冰原面积不断缩小,反映了
A.地壳活动加剧B.日地距离缩短
C.黄赤交角变大D.全球气候变暖
2.全球冰川大量融化和退缩会导致
A.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加剧B.冰川融水增多,全球水量增加
C.海洋面积增大,海岸线长度增加D.热量消耗增多,全球温度下降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2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略。
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B.东南C.西北D.西南
6.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B.反气旋C.暖锋D.冷锋
(2011年高考江苏卷)图10为豫西部分地区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分布图。
一旬为10天,多年平均年干旱旬数与降水密切。
据此回答19~20题。
( 双选)[来源:学科网ZXXK]
19.图示地区年干旱旬数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总体上自东南向西北增大B.总体上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C.自洛阳向南逐渐减小D.有高值和低值中心分布
20.关于年干旱旬数分布特征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区等值线向东北凸出主要是由于该地受地形影响,降水较多
B.②地区干旱程度高于①地区的主要原因是纬度较高
C.③地区等值线分布主要受河流影响
D.图中等值线分布是季风和地形共同影响的结果
(2011年高考全国卷)36.(3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
.......
无效
..)
黄麻适合在湿热的气候环境中生长。
收获的黄麻在水中浸湿后,才能进行初加工以获取制作麻袋、麻布、纸张等的原料。
图7中甲城市为世界最大的麻纺织工业中心,也是该地区联系河运和海运的重要港口。
图8为甲城市的气候资料。
(1)简述图示黄麻产区的气候特征。
(8分)
(2)简析图示黄麻产区的地形特征。
(6分)
(3)说明该地区有利于黄麻生产的水文条件。
(8分)
(4)分析甲城市发展麻纺织业的有利条件。
(14分)
(2011年高考安徽卷)34.(30分)根据材料和图1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亚洲冷高压一般形成于9月份,并逐步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半年的天气受其影响,2006年9月3日至5日,四川盆地经历一次暴雨过程。
图14表示2006年9月3日20时地面气压场。
图14
(1)图示时间银川气温(高/低)于成都,分析成因。
(10分)
(2)指出图中成都的风向,判断过境成都的天气系统并简述理由。
(10分)[来源:Z_xx_ (3)该天气过程在四川盆地边缘可能引发哪些地质灾害?若野营遇此情况,应如何防范和自救?(10分)
【答案】(1)低与成都相比,银川纬度较高,海拔教高,湿度较小,云量较少,大气逆辐射弱,接近冷气团的源地;成都北侧的山脉削弱了冷空气的势力,且热岛效应较强。
(2)偏北风冷锋成都北为高压,南为低压;冷气团主动向南移动,与暖气团相遇形成锋面;过境时形成暴雨。
(判断为低压,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3)滑坡、泥石流扎营时,避开谷底排洪通道,河道弯曲和汇合处,以及悬崖、陡坡附近;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注意保护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