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七校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 格式:doc
- 大小:360.87 KB
- 文档页数:14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xx.01(考试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本试卷共8页。
答题纸共4页。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机读卡和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收回机读卡和答题纸。
第一部分(27分)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驰骋矫蹂造作迸.(bèng)发谙.(yīn)习B.羁拌刚愎自用哺.(pǔ)育稗.(bài)史C.狭隘忧心忡忡粗糙.(cāo)鞭笞.(chī)D.商贾相形见拙瞠.(chēn)目裨.(bì)益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A.国富才能军强,军强方可卫国。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始终与国家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始终与人民的福祉紧密相连。
B.《中国好声音》作为xx最火爆的娱乐节目,人气节节攀升。
优秀学员纷纷走上商业舞台,小魔女吴莫愁更是炙手可热....。
C.面对中日两国历史,日本理应对中华民族热爱和平但从不屈服的坚强意志有深刻认识,理应知晓礼尚往来....的多重含义。
D.“限塑令”实施4年有余,但以“限塑”来减少白色污染的作用微乎其微。
之前已“死掉”的超薄塑料袋厂家又卷土重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速生鸡”事件发生后,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对贮藏鸡肉产品的冷库进行全面摸排,并将发现的问题产品立即就地封存。
B.共享荣光是百年奥运始终如一的追求,奥运会不仅是世界各国人民加深友谊的平台,也是各国运动员实现梦想的舞台。
C.2013年1月1日起,火车票价将下调近1%左右,新票价及旅客的意外伤害强制险自愿购买的详规有望于下周末出台。
D.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青年、关心青年,以及鼓励青年成才、支持青年干事业,为其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巴尔扎克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90多部小说,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一面镜子”。
2021届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假如推选中国地名中的最美汉字,一定非“阳”字莫属。
有人曾对现今省会、地级市和区县级地名进行统计,带“阳”字的地名多达117个。
其中两个省会城市为贵阳、沈阳,地级市有南阳、岳阳、资阳、辽阳、揭阳等19个,再小一级的阳字地名更多达96个。
而且,这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老古董”,有的甚至沉淀了几千年。
对那些带有“阳”字的地名,古人也是极为挑剔和讲究,最典型的是洛阳。
洛阳是块风水宝地,北有邙山,南有洛水,双阳之地,山川形胜,历朝历代都是皇帝的心头好,而洛阳的名字也十分纠结。
洛河古名雒水,所以战国时,被取名“雒阳”。
雒从火。
秦时,五行之说渐起,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秦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为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东汉尚火德,复名雒阳。
三国时魏的德运为土,认为“水得土乃流,土得水而柔”,遂复改为洛阳,后世沿用至今。
(摘编自堇青《一阴一阳之谓道》)材料二:近段时间以来,一部以“猜地名”为主要形式的电视节目,在民众中间引发了一场“全民猜地名”的热潮。
专家表示,地名是社会交流交往的基础信息,也是重要文化载体。
解读地名活动受到持续关注,为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社会大众文化自信提供了新的尝试。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认为,地名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密切相关,但许多人对它的认知停留在表面。
“我一直认为,行走在地名里,就是走在历史里。
比如,走在深圳的地名里,就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历史里;走在南京的地名里,就是走在六朝古都2000多年时光长河里。
”胡阿祥这样看待地名的含义。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相关负责人说:“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
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民政部正在推进修订《地名管理条例》,拟对规范地名管理,保持地名稳定、保护地名文化等做出一系列新规定。
湖北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 1~5 题。
材料一:日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让文物活起来、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会议提出,要开展创新服务,使文物更好融入生活、服务人民,积极拓展文物对外交流平台,多渠道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
在网络和数字化时代,文化新业态在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打造国家文化软实力中的作用不断凸显,其中文物成为重要的标识要素,在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用文物讲述中国故事,最传统的方式就是举办文物展览——琳琅满目的各种文物,躺在展柜柔和的灯光里,迎接着八方来客近观远望、打量端详。
在无声的展示中,文物背后的故事、文化、历史能被知晓多少,取决于太多外在因素。
讲解员的水平、参观者的文化素养、展览的时间,甚至展览场所的交通条件、展览当天的天气状况等都会影响展览效果。
这种静态展示中的文物,其实是中国故事被动的讲述者。
要想让文物成为中国故事的主动讲述者,就得让文物“开口说话”,即借助于科技、产业甚至艺术的赋能,将文物背后的中国故事、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主动挖掘出来、呈现出来。
网络游戏与文物结缘较早。
《王者荣耀》中的长城和敦煌,《QQ 飞车》中的司马台长城赛道,《天涯明月刀》中的云冈石窟……越来越多的网络游戏为玩家架起了了解文物和历史的桥梁。
很多自带中国文物元素的国产游戏已成功“出海”。
2020 年我国自主研发的游戏海外市场销售收入达 154.5 亿美元,不仅在美、日、英、德等主流市场站稳脚跟,在沙特、土耳其、印尼、巴西等新兴市场也表现良好。
在游戏的超级数字场景中,一件件文物不再是身蒙尘埃的老物件,而成为外国玩家眼中中国文化最好的讲述者。
文艺工作者也从文物中找寻灵感,或直接把文物作为创作素材。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劲.(jìng)厉的寒风从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树梢上呼啸而去时,一个寒颤..(zhàn)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到了心底,差一点(吞噬/吞没)了我对冬的希翼..我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
白日浮现云隙,万物肃杀凋蔽。
难道萦绕冻了么?而雪,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漫天的雪混.(hún)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
风随远山似无意,(甲)。
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飘)白头。
雪,飞扬,旋转,(乙);下落,升腾,奔流如银色的河。
一路东去,缱绻..天涯。
雪舞之夜,好想沏.( qì)茶待朋,和你煮雪夜话。
抚琴雅兴,弹筝(贻/怡)情。
赋一首雪韵在记忆的深处潜藏,听晶莹的雪花无韵无律地低吟浅唱…”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劲(jìng)厉希翼 B.寒颤(zhàn)凋蔽C.混(hún)沌缱绻 D.沏(qì)茶萦绕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吞噬盈怡 B.吞噬飘贻C.吞没盈贻 D.吞没飘怡3.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雪映红梅自欢喜如白色的火燃烧B.雪落明轩自有情燃烧如白色的火C.雪落明轩自有情如白色的火燃烧D.雪映红梅自欢喜燃烧如白色的火【答案】1.D2.A3.B【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字音,又考查字形。
都是平时口语和书面语有误差的字词。
A.希翼一希冀 B.凋蔽一凋敝 C.混hún沌一混hùn沌。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吞噬:1吞食。
新高考湖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字母词呈迅速扩张之势。
以《现代汉语词典》收录的字母词为例,第四版收录字母词39个,第六版猛增到239个。
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规定的不该使用英语的地方,字母词也屡见不鲜。
我们中国人生产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产品,开始流行“洋名”或汉英混合的名称。
只见高耸在大都市的一些公共建筑、楼盘上的英文标识,而不见汉语踪迹,让人恍若到了英语国家。
字母词在汉语通用领域扩张,向社会发出了汉语英语可以混杂的错误信号。
英语入侵汉语,危及汉字汉语的安全。
近二三十年来,英语正在改变中国年轻人的语言习惯、思维习惯,改变他们对汉字汉语的感情。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因、基石,如果任由字母词扩张、泛滥,将危害汉语的纯洁性,冲击中国文化的基础。
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字母词也出现全球化的趋势。
我们不能把字母词拦在中华文化的大门之外,可是也不能任由字母词泛滥成灾。
因此,应该对字母词的使用加以规范和限制。
能不能仿效机动车的出行规定,让字母词的“出行”更规范?语言文字的使用可分为三个领域。
专业领域,也就是专业人员和部分人群才经常使用的专业用语用词,比如X光、B超、A股、B股等。
在专业领域内,有些字母词用汉语代替很不方便。
专业字母词只在专业范围内交流使用,不需要大众都看得懂,又因为它不进入通用领域,对汉字汉语的影响甚微。
因此,专业领域类似“快车道”。
公民个人生活领域,类似“慢车道”。
面向公众的通用领域,就像“人行道”。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文规定,国家机关、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必须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字母词来自外语,外语显然不符合我国通用语言的规范和标准。
现在,有些人主张取消通用领域对字母词的限制,理由有两条:一是“吸收外来语丰富汉语”,二是字母词比汉语简单好用。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练习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xx.1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7题。
材料一一年365天,我们为什么要把归乡的日子选择在春节?这个问题,牵涉到中国时间的秘密。
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研究中国古代历法中节日的排列。
最后我发现了中国古代人时间生活的秘密:原来中国古人按照阴阳观念思考问题,依照阴静阳动的原则,他们给自己的时间生活划分出了鲜明的节奏。
这节奏就体现在节日安排上:一年之中,前半年为重;半年之中,前三个月为重;12个月当中,奇数月份为重;一月之中,前半月为重。
这个排列有两个变例:一是八月份,宋代开始,中秋节成长为大节;另一个变例就是十二月,十二月是偶数月,但节日分量很重,并且集中在后半月,这和来年一月份的前半月结合在一起,构成中国古代时间生活最大的一个节期。
当这一规则具体展开于一年的农业生活中时,我们会看到,中国古代节日具有怎样鲜明的内在节奏!一月之中,当人们为前半月的节日忙碌过后,后半月的平静生活显得非常可贵。
当后半月的生活显得过于平静,下一个月新的节日期已经来临。
当一个节日较多的月份结束后,到来的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少的月份。
然后到来的又是一个节日相对较多的月份。
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年之中,当万物萌生的春季这样一个节日繁多的季节结束后,是稳定的成长,是夏季这样一个节日相对减少的季节。
而当收获的金秋来临,同时到来的是又一个节日的盛季。
而那之后是冬季,是一个特殊的过渡时期,节日排列由相对减少到伴随着新年即将来临而转入迎新的准备期。
一年中节日的最高潮将在这之后如期到来。
这一切构成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节日生活的内在节奏。
一月又一月,一年复一年,这一内在节奏,与大自然的四季变迁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与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节日传说结合在一起,为我们先民的时间轨迹雕上了美丽的刻度。
这一内在节奏,有如万象喧然与处子般宁静的契合..,有如一曲美丽的乐曲。
高三(上)期末语文试卷一、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从“变”的角度看“______”,从“不变”的角度看“______”,所以发出“______”的感叹。
(2)陶渊明《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田间小路纵横、鸡鸣狗叫之声到处可以听到的情景。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进入大学,很多学生不适应新的节奏,平时功课抓得不紧,考前复习拿起书感觉八面受敌....,怎么也读不明白。
②和张先生打过交道的人,都知道他做研究很扎实,性格外圆内方....,为人处世注重一个“度”字,所以都敬佩他、尊重他。
③在第九届城市运动会男子篮球决赛中,国税局代表队在比分落后的情况下奋力拼搏,最后反戈一击....,以68:56的比分战胜对手。
④许多练习书法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如果有机会和同道中人一起坐而论道....,认真听取名家的建议,是提高自身书法水平的一条捷径。
⑤有些刚开始创业的人,对功成名就的企业家盲目崇拜,对大企业、名企业模式亦.步亦趋...,结果吃了不少苦头。
⑥在世界格局多极化的今天,那些惯于以邻为壑....、给周边地区带来麻烦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注定交不到真朋友。
A. ①②⑤B. ②⑤⑥C. ③④⑥D. ①③④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某病人康复后给主治医生送一面锦旗:“杏坛高手,救死回春。
”B. 王明肯定李昊的写作水平:“您的文章写得真好,本世纪散文百家,您必能忝列其中。
”C. 一位企业家给自己的中学老师写信,在书信结束时写上“敬颂教安”作为敬语。
D. 苏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实在不易。
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2小题,共11.0分)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
湖北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语文试卷说明:湖北省2013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共六大题23小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本身的学校、班级、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认真核对与准考证号条形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标题问题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的每题所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答题卡收回,考生本身保管好试题卷,评讲时带来。
一、语文基础知识(共1 5分,共5小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干禄(gān) 央浼(měi) 怏怏不乐(yàng) 殒身不恤(xùn)B.懵懂(měng) 猗郁(yī) 沸反盈天(yíng) 叱咤风云(chà)C.喧阗(tián) 付梓(xīn) 含糊其词(1éng) 生不逢辰(chuǎn)D.安慰(jiè) 赍发(jī) 羽扇纶巾(guān) 畏葸不前(xǐ)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岑寂颓圮敛裾哀声叹气义愤填膺B.寒喧斑斓訾詈开诚布公安之若素C.广袤尺牍敕造急不遐择撒手人寰D.自诩毗邻忸怩残羹冷炙泥牛入海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湖北省农运会即将谢幕了。
跌宕起伏的赛事,盛况空前的广泛,,群雄并起的激烈,令不雅众赞赏有加。
赛场外是城镇旧貌换新颜,;赛场内是选手奋力争先,热热闹闹。
A.进程参加争夺水泄不通B.进程参与争夺熙熙攘攘C.进展参加抢夺水泄不通D.进展参与抢夺熙熙攘攘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尽管飓风“桑迪”造成的灾难超过预期,但是美国东部各州很快就开始了艰难的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5页,共22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雅乐,原是周代统治阶级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舞蹈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
雅乐在历朝历代被不断补充与丰富,作为皇家重要仪式中的一部分而留存下来。
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源远流长。
而“新雅乐”的诞生,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学思想,以具象的文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并将“以礼塑身,以乐兴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
“新雅乐”在艺术创作视野中严格遵循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所在,用声音与舞蹈重温昔日的良辰美景。
“新雅乐”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
《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在古典雅乐的精神指向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这也使古典文集《诗经》和《楚辞》中收录的文本大多可以入乐表演。
当代“新雅乐”受其启发,作曲家林海依古词填曲创作《关雎》,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
“新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墨的文化要素,在《墨香》等舞蹈的编创中,舞者一袭素衣,甩着水袖,以优雅的舞姿在行云流水间诠释着书法独到的抑扬顿挫之感。
现代感十足的编曲方式用古琴和钟磬等古乐配器奏出,在歌声与音乐旋律的交相辉映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
从唱腔特性来看,古人曾形容雅乐之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又有《乐记·师乙篇》中讲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虽只有寥寥数句,但足见雅乐演唱时声音洪亮、气息连贯、以美至归的特点。
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雅乐对于歌唱审美的要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
2021年秋季学期高三语文上册期末试题附答案第Ⅰ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的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
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
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
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
高三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5页,共22题。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雅乐,原是周代统治阶级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充满仪式感的音乐舞蹈来彰显至高无上的王权。
雅乐在历朝历代被不断补充与丰富,作为皇家重要仪式中的一部分而留存下来。
近年来,国内掀起复古热潮,流行音乐领域的“中国风”,街头的汉服装束,均体现着一种时尚文化的新貌。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对于汉文化的详尽解读方式,极致地体现出东方文明的源远流长。
而“新雅乐”的诞生,秉承了“中正和平之性,翩翩君子之风”的儒家哲学思想,以具象的文化形态体现出典雅、淡雅、雅正的审美诉求,并将“以礼塑身,以乐兴国”作为终极艺术使命。
“新雅乐”在艺术创作视野中严格遵循着中国古典文化的精粹所在,用声音与舞蹈重温昔日的良辰美景。
“新雅乐”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古典诗词文化与乐舞文化在“新雅乐”中得到了良好的传承与创新拓展。
《礼记·乐记》有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
在古典雅乐的精神指向中,“诗、乐、舞”三位一体,密不可分。
这也使古典文集《诗经》和《楚辞》中收录的文本大多可以入乐表演。
当代“新雅乐”受其启发,作曲家林海依古词填曲创作《关雎》,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文重现于世,追忆周代社会风俗景象。
“新雅乐”敏锐察觉到书法与水墨的文化要素,在《墨香》等舞蹈的编创中,舞者一袭素衣,甩着水袖,以优雅的舞姿在行云流水间诠释着书法独到的抑扬顿挫之感。
现代感十足的编曲方式用古琴和钟磬等古乐配器奏出,在歌声与音乐旋律的交相辉映中体现中国文化的“天人合一”。
从唱腔特性来看,古人曾形容雅乐之声“余音绕梁,三日而不绝”。
又有《乐记·师乙篇》中讲到的“累累乎端如贯珠”,虽只有寥寥数句,但足见雅乐演唱时声音洪亮、气息连贯、以美至归的特点。
当代歌者经过科学的发声系统训练,在演唱能力方面驾轻就熟,针对古典雅乐对于歌唱审美的要求,在声音塑造上体现“圆、润、糯”的特点,体现出与中国古典美学如出一辙的含蓄、柔美、空灵、醇厚。
从传承的角度来看,“新雅乐”抛弃了礼乐制度在政治和思想层面的捆绑之后,将所有精力都投入到对意境美的追求上。
作为一种艺术,自身对审美观的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不断发展并在全社会范围内辐射延续的基础。
“新雅乐”亦如此。
雅乐文化在沉睡中被唤醒,历经追溯、复原、创新、重塑。
“新雅乐”之“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其鲜明的文化特征钩沉历史,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会贯通,传递着“以礼修身,以乐感人”的优秀品格。
(摘编自罗丽《“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选自《光明日报》2019.11)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王朝的礼乐制度“礼崩乐坏”,但雅乐音声并未消亡,而是作为皇家仪式留存千年。
B.秉承“新雅乐”的创作方法,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极致地体现出汉文化的源远流长。
C.当代新雅乐受到诗、歌、舞三位一体关系的启发,用音乐舞蹈重现了《关雎》诗文之美。
D.“新雅乐”自身对审美有独到见解和追求,是其在广泛的社会范围内得到延续和发展的基础。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从雅乐、新雅乐的发展沿革入笔,引出对新雅乐文化的内涵的阐述。
B.文章从新雅乐的文化韵味等三个方面,论证了新雅乐对于传承与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有重要意义。
C.文章在论证新雅乐的唱腔特性时,将古今雅乐进行了对比。
D.由文章严密的论证,可以得出新雅乐是一种传播传统文化的优质载体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雅乐在艺术创作中遵循古典文化的精粹,以“雅”为律,融合了传统文化中的韵味。
B.新雅乐“圆、润、糯”的唱腔特点,含蓄、柔美、空灵、醇厚,符合古典雅乐的审美要求。
C.新雅乐将形式美与内涵美融合,摆脱了礼乐制度中的束缚,使古典诗乐文化焕然重生。
D.新雅乐融合了诗词文化、书法文化,也必然能将中国其他传统文化一一唤醒。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异地医保都可以联网直接结算,太方便了!”海南三亚的梁阿姨因冠心病来到广东省人民医院手术治疗,体验到了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再也不用带着钱和发票四处奔波。
预计今年9月底前,广东还将全面完成省内和跨省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一站式”结算。
这是广东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改革决策之一。
早在2016年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就召开全省卫生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卫生强省”。
从新中国成立时农村“一无医院、二无药”的困境,到如今广东县域住院率达83.5%,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70年来广东着力补齐基层医疗短板,让更多人实现病有所医。
(摘编自《从“缺医少药”到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南方日报》2019年9月19日)材料二:人口老龄化问题是许多国家都面临的重大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
受快速工业化、城镇化、特殊生育政策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影响,中国老龄化的压力也与日俱增,因此,加快完善相关政策体系、促进有关产业快速发展有着重大意义。
对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不仅关乎中国的发展,也对全球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挑战具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葛延风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与日本、北欧等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的国家相比,中国虽然老年人口规模巨大且在迅速增长,但未来10年左右,仍是以低龄老人增长为主,这是建立和完善老龄化应对体系必须抓住的‘机会窗口期’。
通过前期对有关国际经验以及中国特点的研究,我们认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一方面要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支撑,形成应对老龄化的‘双轮支撑体系’。
虽然中国老龄化压力巨大,但也有很多有利条件,尤其是快速的技术进步。
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和产业发展,中国不仅能够较好地解决老龄化压力,也能够为其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经验和借鉴。
”葛延风指出,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规模大。
目前,中国60岁以上人口有2.5亿,到2050年有可能超过5亿,届时,将占到全世界老年人的22%和亚洲老年人的40%.二是速度快。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增加到14%,即从‘老龄化社会’进入到‘老龄社会’,只需要2、3年(预计在2023年前后)。
三是城乡区域差异大。
虽然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的城镇老年人口将超过农村老年人口,但由于年轻人口更多流向城镇,农村的老龄化程度将深于城镇地区。
根据我们的预测,2030年城镇老年抚养比约为22%,而农村则将达到约40%,养老负担更为沉重。
同样由于人口流动,老龄化也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
随着中西部青壮年人口向东部流动,中西部老龄化的程度将比东部地区更严重。
”老龄化将会带来全面的经济、社会影响。
最直接的压力在四个方面:一是对医疗健康服务的压力,不仅带来费用上涨的压力,也要求服务模式进行转变。
二是带来巨大的老年照护压力。
三是对养老保障制度带来巨大冲击。
四是造成劳动力供给下降。
“当然,我们不必这么悲观,老龄化既是一种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事实上也正在推动各项制度的改革,通过改革来化解压力的空间还是很大的。
”葛延风说。
同时,技术和产业也提供了支撑。
“技术和产业能够在提供优质老年产品、提升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需要大力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满足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
特别是随着未来老年人收入的分化,这方面的需求会更大。
”(选编自《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实现健康老龄化》,《中国青年报》2019年11月22日)材料三:8月29日,第二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在上海召开。
在人工智能产品展览中,最受公众欢迎的,非“AI+医疗”展区莫属。
“您好,根据您的情况,推荐胸痛科就诊。
是否需要立即挂号?”在“AI应用场景”展区里的两台蛋型机器人,吸引了众多观众。
一名手捂胸口的“患者”坐到机器人跟前,机器语音便会指引他通过按钮输入相关信息。
“胸痛持续多久了?”“请选择胸痛程度”“胸痛在哪些部位”……它可以实时采集患者血压、脉搏、体温、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数据,精准检伤分级。
在患者完成“预问诊”后,机器人会自动建议分级、自动匹配相应科室,并直接为患者挂号。
这是由上海奕诊智能公司推出的新型导诊系统。
据悉,这款产品目前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试运行。
上海交大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则在展台前现场演示起了“智慧援藏”项目。
儿科医院的专家张建通过移动机器人,现场连线西藏自治区日喀则人民医院的儿科病房,开展远程智能查房。
通过智能设备的“千里眼”“顺风耳”,不仅将千里之外西藏患儿的病情实时传回,同时,当地通过智能听诊器采集到的心音和呼吸音也一并传回上海,在远程机器人屏幕上显示声波图像并智能判断心音和呼吸音是否正常。
而另一台机器人则实时连线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远程中心,通过三地互通,不仅赋能偏远地区基层医生及时提高诊疗水平,还可开展诸如国家级儿童先心病筛查的智能分级诊疗。
(选编自《医疗“黑科技”会改变哪些看病体验》,《中国青年报》2019年9月6日)4.根据材料的相关内容,下列表述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3分)A. 海南某市民前往广东异地求医时,不必携带大额现金,实行联网直接结算即可。
B. 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劳动力供给下降,某老人无法自理、需要照护,但他可能会面临无人可雇的情况。
C. 某患者在使用奕诊智能系统时,未能清晰描述自己的病症,系统就无法为他进行数据采集,也无法直接为他挂号。
D. 基层医院的某医生学历不高,但其诊疗水平可以通过提升学历和远程在线学习得到提升。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我国的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虽然给整个社会造成压力,但也为养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B. 医疗体系改革迫在眉睫,通过改革,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将惠及百姓,“老龄社会”将不再降临。
C. 综合来看,农村养老服务的缺口更大,这和基层医疗资源匮乏不无关系。
D. 移动机器人等高科技手段可为医生提供智能查询判断等便利,也改变了病人的看病体验。
6.请从以上材料中概括开展“健康中国”工作的三个角度,并说明为此工作目前已经采取了的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三位书记驻村太平镇的刘书记到胡家坪驻村,当扶贫驻村书记。
刘书记是镇里主管党群的副书记,他是实干家,想弄点政绩,摘掉头上的副帽转为正科。
跃进支书说:“胡家坪十年九旱,要脱贫,村里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是老百姓饮水问题,不能让老百姓连水都没得喝。
”刘书记就和村委一班人实地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