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炼字型》教学案例(高一选修)
- 格式:doc
- 大小:1.53 KB
- 文档页数:1
含英咀华品味诗歌——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炼字”的含义与高考诗歌鉴赏中常考的“炼字”类型。
2.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察方式。
3.规范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教学过程导入语:在进行试卷讲评之前,我们先来看三组数据。
第一组数据是“全校期中考各主观题得分情况”,我们尤其要注意“满分人数”这一列,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在除作文外的12道主观题中,只有一道题的满分人数为0,那就是第16题,第16题是古代诗歌鉴赏题中的炼字题(板书题目: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第二组数据是“全区第16题的得分情况”,由表可知,在全区4506名学生中,只有1名同学获得满分6分,而全区平均分是1.62分;第三组数据是“咱们班第16题的答题情况”,从中看到这道题最高得分是3分,有王晓玥、孙睿、徐翊翔、程子衡4位同学,更多的同学分值区间主要集中于1-2分这个分数段。
基于这三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道题的作答很不理想。
因此,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题型,共同来“含英咀华,品味诗歌”(板书题目:含英咀华,品味诗歌)。
01任务一:梳理新知,明确考点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炼字”的本质在于“炼意”,使“意”具体化、生动化、深入化、美感化。
即清人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的“古人不废炼字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
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炼字题考什么?炼字题怎么考?请同学们结合课前预习进行讨论交流。
学生活动:①根据学案中设计的课前预习题进行分类整理、讨论交流。
③归纳、概括炼字题常考的词语类型及题目类型。
明确:①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许多诗中都有一些特别值得重视的词,通常使全诗增色不少甚至成为诗眼。
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词性改变的活用词经常是作者着意炼字所在。
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第一篇:诗歌鉴赏之炼字-公开课教案高考古诗词鉴赏之炼字专题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设题角度中的炼字方面的考查;2、通过讲解和练习,归纳积累解答此类问题的方法;3、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2、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诗词鉴赏水平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1、在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前,我们先来看几句诗。
大家看看这些句子向我们传达了一些什么信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卢延让《苦吟》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贾岛《题诗后》求得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顾文炜《苦吟》(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古人特别在意诗歌语句的锤炼,对个别词特别在意。
)大家说得都没错。
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也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诗词鉴赏之炼字。
既然讲到炼字,何为炼字?我们来看下投影。
2、何为炼字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二、高考常见题型:1、诗中的某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直接鉴赏2、诗中某句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
确定字并鉴赏3、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亮观点并比较鉴赏三、炼字对象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木兰花》宋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齐己《早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根据这些诗句以及你的做题经验,在做炼字题时我们要重点关注哪些类型的词呢?(让学生七嘴八舌地说,教师再呈现PPT整理)老师做了一个整理。
小结:关注动词关注形容词、副词、数词关注特殊词(颜色词)四、高考真题例析江间作四首·其三潘大临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古代诗歌鉴赏之炼字教案知识与技术目标:探讨古代诗人炼字的妙处进程与方式目标:悟导结合,赏析诗歌中诗人所炼之词的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品味古诗的语言,培育学生的鉴赏诗歌的能力一、情景导入传说中,苏东坡有个伶俐的妹妹苏小妹,其诗才在东坡之上。
一次妹妹出题考哥哥,要大哥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当中各加一字。
苏东坡不假思索,张口就来:“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不屑,讥之曰“俗”。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再来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虽好,但仍不属上品。
”东坡哑然。
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东坡吟诵玩味以后,不由叫绝。
学生活动:一、指名一人品味,说出二字的妙处。
二、让学生也各加一字,并说出妙处。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种手腕叫炼字。
炼字是古代诗人提升诗歌品位的重要手腕。
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也留下过很多“炼字”美谈。
学生活动:说一说你所明白的“炼字”美谈或名言。
那么在一首诗歌中,到底那些词才是诗人精心锤炼的字词呢?咱们要如何鉴赏这些炼字呢?(提出目标)二、教学进程:(师生互动完成)一、介绍此类题的提问方式及答题要领二、诗歌关键字词把握(一)炼动词例一、杜甫《春望》中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例二、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例3、杜甫《旅夜书怀》中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例4、白居易《南浦别》“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转头。
”例五、宋·曾巩的《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依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二)炼形容词例一、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例二、杜甫《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天黑,润物细无声。
”例3、王之涣《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形容词的特殊用法使动用法:例4、蒋捷《一剪梅》“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例五、周邦彦的“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
【高中阅读指导】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诗歌鉴赏专题复习——炼字教案(苏教版高三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揣摩赏析所炼字妙处的方法。
2、规范诗歌鉴赏中炼字题目的答题步骤。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们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锤炼语言的佳话。
“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是卢延让锤炼语言时的真实写照;“求得一字稳,耐褥五更寒”是欧阳修对锤炼语言的执着;“两句三得,一吟双泪流”是贾岛对锤炼语言的一份感动;“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杜甫炼字炼句的铮铮誓言……所以在鉴赏古代诗歌的时候,炼字尤其重要。
考纲也把这点列为重要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二、考情研究。
1、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有两种考察方式:炼字和判断语言风格。
其中炼字考察频率特别高,08就有5个省份对炼字直接命题。
其中全国卷一、二都设题了。
2、提问方式:(1) 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或与其它某字比较提出优劣问题。
(3)请结合全诗赏析某词的妙处。
(4)本诗(某联)的“诗眼”是什么?(诗眼:最生动传神的字或词)那么如何鉴赏诗歌所炼之字富有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两首诗,去发现思考角度。
三、寻找赏析思考方向。
1、杜甫《绝句二首(其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试析“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的“燃”字妙处。
参考答案:“燃”字用得极妙,由“燃”字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火,把花与火相比,就抓住了花明丽、鲜艳的特征,在青绿背景的反衬下,花朵就显得格外红艳。
不仅如此,还利用火苗燃烧的跳动感,赋予花儿以动感,化静为动,就把花朵竞相开放、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生机盎然的特征准确地传达出来了。
古诗词鉴赏炼字【教学目标】体会古典诗歌的炼字之妙【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古典诗歌炼字技巧,提高鉴赏古典诗歌语言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难点】炼字题的做题方法【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探究,诱探点练悟【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苏小妹与哥哥苏东坡和朋友黄庭坚一起玩吟诗游戏,苏小妹出了个对子要两位诗人填上两个字,把诗写完整,并能表达意境。
这两句就是:轻风细柳,淡月梅花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二、古典诗歌中的炼字何为炼字?所谓炼字,就是为了表达的需要,在用字遣词时进行精细的锤炼推敲和创造性的搭配,使所用的字词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表达效果。
这种对字词进行艺术化加工的方法,就叫做炼字。
二、品赏佳句,推敲字词1.宋祁《玉楼春》:红杏枝头春意闹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婕《一剪梅•舟过吴江》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6.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三、学生讨论回答后,老师总结规律:㈠词性角度:⒈关照动词⒉关照修饰语(形容词、副词、颜色词)⒊关照特殊词(叠词、数量词)㈡设问方式⒈某一联中最精炼传神的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简要赏析。
⒉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⒊这首诗某句中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⒋诗歌的诗眼是什么?鉴赏它的妙处。
⒌某个词语或某个字被认为是全诗的关键,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四、题型一般有三种:㈠定向赏析型。
如2008年高考全国卷Ⅱ:春日即事李弥逊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请对首句中的“网”字进行赏析。
答案:作者由丝丝小雨想到了用丝织成的网;再由丝网及暮春,想到要把春天网住,即留住春天。
这个想象、比喻非常生动、新奇。
㈡自助赏析型。
新晴野望王维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
诗歌鉴赏语言篇-------炼字(教案)湖南湘乡东山学校刘京玉教学目标:1、了解“炼字”的高考考查内容2、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目的答题方法教学重难点: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方法教学方法: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导入:高考“鉴赏诗歌语言”考查的类型:(一)炼字类: (1)评炼字(2)析诗眼(二)语句类: 品语句(关键词)(三)作品类: 析风格古人作诗写词讲究炼字,以使之传神动人。
阅读古代诗歌,评析诗人炼字炼句技巧和作用,有助于深入体会诗歌丰富的内蕴。
古人非常注重炼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等,都道出了古人对炼字的重视。
而炼字也是高考诗歌鉴赏考查的重点之一,今天我们就是着重来学习诗歌鉴赏之炼字。
二、提问方式(一)、补充概念“诗眼”有时是精练传神的一个字,有时是传达主旨的关键词、关键句。
诗眼,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
析诗眼就是抓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动词或形容词品味,看其在拓深诗的意境、传达诗人情感上起的作用。
炼字,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析炼字,就是品味用得好的词语深藏的情感或品味其更为形象生动的效果。
(二)、“炼字”常见题型A、某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分析。
B、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C 、请赏析某字的妙处。
三、高考真题典型实例:(2014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宋词,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好事近陆游湓口放船归,薄暮散花洲宿。
两岸白蘋红蓼,映一蓑新绿。
有沽酒处便为家,菱芡四时足,明日又乘风去,任江南江北。
注:本词写于作者54岁东归途中。
赏析上片“映一蓑新绿”句中的“蓑”、“映”二字的巧妙之处。
(4分)【参考答案】“蓑”字勾连“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近观长短参差,远望绵延润泽,形象生动。
“映”字体物甚细,将绿草与前句之白蘋、红蓼相映衬,构成一幅深浅对比、冷暖交融的色彩丰富的美景,足以怡悦人心。
鉴赏诗歌的关键字词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常见考察范围2、重点了解如何鉴赏诗歌中的关键字词,借以规范答题方法,掌握答题技巧。
【教学方法】导学式【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再现以刚刚做过的段考题为导入,向学生们说明鉴赏诗歌是一定要抓住诗中关键字的提炼。
再者以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袁枚:“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等人的名句来说明诗歌中炼字的重要性。
二、高考要求1、《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2、古诗词鉴赏考查范围三、答题步骤:第一步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和运用了什么手法(释含义、明手法)第二步展开联想和想象,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描景象)第三步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者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在整体上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情境/表感情/谈作用)格式:该词有……的含义,采用……修辞手法,化……为……{释含义、明手法},写出了……情形,{描景象},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同时在结构上还照应了(前)后文的……(或“为……做了铺垫”){表感情、谈作用}。
以下分别举例来套用这一格式:分别举白居易的《南浦别》“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华的《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等来分析。
四、分析综合1、在鉴赏诗歌时,一要重点关照动词举例:王之涣“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
)2、在诗词鉴赏中,二要关注修饰语举例: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解读】近几年,古代诗词鉴赏已成为高考语文重点考点之一。
鉴赏的考点涉及: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在以往的考查中学生在古诗词鉴赏方面失分较多,得分率较低,这也成为制约高考语文得分的瓶颈。
诗歌语言题出题方式一般为:炼字、炼句;鉴赏诗歌语言风格。
所以,这节古代诗歌鉴赏炼字专题复习课就定位在:一方面训练学生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学生整体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生情况分析】为了既体现命题者在《考试说明》中所提出的要求,又能在题目的区分度上达到理想状态,经过之前训练,学生对诗歌主观题的命题形式已经基本了解。
但是真正读懂诗歌的思想内容,把相关的表达技巧与具体的诗句联系分析,看精练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教学设想】根据本班学生水平的特点,本课利用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等特点,采用动画、图片等营造鉴赏的氛围,调动学生的情感。
本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小结和学生的朗读、讨论、联系等互动形式活跃课堂气氛,已达到让学生掌握古诗歌鉴赏的答题方法等目标。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引导和训练学生掌握古诗歌鉴赏炼字相关的答题方法及综合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师为导体和生为主体的原则。
通过教师的“考点阐述”、“解答步骤”、“真题示例”和学生的“真题体验”几个环节,精选典型题目,让学生学的明白、练得明确、做得有效。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味和文化修养。
2.帮助学生克服对古诗词鉴赏炼字的畏惧心理,增强他们的应试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训练学生结合全诗,看精练词语及诗句在诗歌中所起作用的能力。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古诗歌鉴赏的炼字对于理解全诗十分重要。
“炼字”是指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磨,从词汇宝库中挑选出最妥切、最确切、最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古代诗歌鉴赏——炼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炼字在诗歌表情达意的作用。
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练习巩固“炼字”题型答题思略。
积累相关炼字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和评价能力。
并激发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积累、训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重点: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要点。
提高学生诗歌“炼字”答题能力。
教学难点:归纳解题思路,熟练掌握“炼字”类诗歌鉴赏题目的答题步骤与技巧。
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及过程:一、导入: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我们如何去体悟古人在炼字上下的功夫呢?今天我们就走进他们的诗歌世界。
二、古代诗歌鉴赏类型鉴赏诗歌的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物形象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赏析关键词(诗眼、词眼)、语言风格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修辞方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鉴赏诗歌的内容主旨及思想感情(一)、整体把握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鉴赏诗歌语言,就是要求考生了解诗歌语言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想象、联想、比较等多种方法,进一步领悟诗歌的精妙之处。
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炼字、诗眼和语言风格。
1、考点透视“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主要包括赏析诗中炼字(词)、诗眼和语言风格三个方面。
(1)、赏析炼字(词)是品析诗中在表情达意上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2)、赏析炼句是品析诗中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句子;(3)、赏析语言风格就是品析诗歌的语言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方面所显示出的格调。
2、感知“炼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红杏枝头春意闹。
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手法。
2、让学生明确高考诗歌鉴赏中对于“炼字”的考查方式。
3、让学生学会鉴赏古典诗歌语言中的“炼字”。
4、让学生学会作答高考中诗歌鉴赏的“炼字”题型。
二、重点难点:1、怎样鉴赏“炼字”。
2、怎样作答高考中的“炼字”题。
三、导课:有一天黄庭坚在苏小妹家与苏轼闲谈,苏小妹出了一道题目,要求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各加一字,成为两句五言诗。
请同学们替苏小妹“炼字”,看谁填的好,是否能超过苏轼、黄庭坚和苏小妹。
“轻风____细柳,淡月____梅花”(板书)四、理解炼字古人很讲究炼字,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推敲”的贾岛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朝诗人卢延让《苦吟》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那么古人经常在那些字上下功夫呢,一般在“五言诗的第三个字,七言诗的第五个字,这个位置一般是动词,当然也有炼形容词,虚词,名词,数词的。
炼动词,形容词,虚词,数词,名词的,这样看整首诗的内容意趣和作者的感情。
1、动词。
(板书)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常常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杜甫《春望》第三、四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溅”和“惊”是炼字,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
春天来了,鸟语花香本应欢笑愉快,但现在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罢了。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中的“悦”字和“空”字,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一词活而全句活,全句活而全诗活。
另外还有大家很熟悉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的“弄”字。
“绿”字是形容词活用,“闹’和“弄”是拟人的手法。
无论动词活用,还是拟人,都起到了生动形象,化美为媚的效果。
2、形容词。
(板书)诗歌是社会生活的主观化的表现,少不了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
学习目标:(3分钟)
1、在熟读诗歌的基础上当堂背诵
2、掌握诗歌炼字型习题的提问方式与答题技巧。
提问方式:
(1)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诗中的某个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3)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4)这个词与另一个词比较哪个更好?为什么?
答题技巧:(记一记,2分钟)
(1)准确解释该字在诗词中的含义;
(2)将该字还原于诗词,结合作品展开联想谈谈该字描绘出了怎样的的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什么意境或表达了什么感情。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结合注释自读课本14页《蜀相》一诗,比一比,看谁读得准,读得好,记得快。
(6分钟)
2、根据学过的知识从语言特色或表现手法的角度自主赏析本诗,体会诗歌传递的情感,然后与大家交流。
(看一看哪位同学理解的到位,6分钟)
3、探究第二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比一比哪位同学思考的最深入,6分钟)
二、精讲点拨
三、当堂训练
1、必做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
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
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2、选做题: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答案:“空”字写诗人在暮霭沉沉之中久久站立在石阶前,感到的只是一片空茫。
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本题学生应重点答出三个要点,一是写出了“空”所写的意境,二是此字所表达的情感,三是此字运用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