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段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18.50 KB
- 文档页数:13
路基填筑96区试验段施工方案路基填筑是指在道路基础上进行填土、压实、平整,以提高道路承载能力和平整度的工作。
下面是针对96区试验段的路基填筑施工方案。
一、施工前准备1.调查阶段:对试验段的地质和水文条件进行调查和勘察,收集资料,确定施工方案。
2.设计阶段:根据调查结果进行设计,包括填土量确定、填筑层厚度、填筑方式等。
二、材料准备1.填土材料:使用均匀分布、物理性能稳定的土壤作为填土材料。
土壤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经过理化试验检测合格。
2.辅助材料:包括排水管材料、护坡材料、草皮等。
三、施工工艺1.清理施工区域:清理路基上的杂草、石块等杂物,确保施工区域清洁。
2.填筑层厚度与分层填筑: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筑层厚度,分层进行填筑。
每层填土高度应控制在0.1米左右,每层填筑后进行压实。
3.压实施工:使用压路机进行压实,分为初压和终压两个阶段。
初压时,采用较高压力进行初期压实,并按要求进行回头,以提高填土的密实性。
终压时,压路机的均匀行驶速度和较低压力,以避免填土的位移和不均匀沉降。
4.修整与平整:采用刮平机、平板夯等工具进行修整与平整。
5.排水施工:在填土过程中,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排水管道,确保路基排水畅通。
6.护坡施工:根据设计要求,在填土路基两侧设置护坡,以防止土壤流失和坡体滑坡。
四、质量控制1.材料质量控制:对填土材料进行取样、试验,确保其符合规范要求。
2.压实质量控制:对填土层进行室内压实试验,确定合适的压实工艺参数,如压实机具、压实次数和压实速度等。
3.施工质量控制:设置专人负责施工现场质量监督与检查,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
五、安全措施1.施工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并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用品。
2.在施工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和车辆安全。
3.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施工期间,应根据填筑层的厚度和施工的进度,进行适时的质量检查和整改。
同时,要充分考虑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尽量减少土壤流失和水土流失,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周围环境。
本项目为夏门至成都国家高速公路赣州至崇义(赣湘界)段B5标,标段起讫桩号为K514+000- K518+150,路线全长4.15KM。
本标段路线总体为东西走向,位于崇义县关田镇境内。
本段路线起于关田村上牛岗附近,沿小江设置两座高架桥后至刘屋北面,沿山脚布线,于关田小学附近设关田互通,之后跨赣丰公路及小江,终于杨梅坑附近。
主要控制点有上牛岗、关田镇、关田互通。
主要河流为小江,主要公路为赣丰公路,为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路基宽8.5m,路面宽7m。
导线点、水准点、路基横断面已进行了准确的复测,其成果已得到监理工程师的批复。
2010年12月15日经我项目部和监理组在现场认真勘查研究,最后综合考虑决定试验段选择在K518+000—K518+150,全幅填筑施工,试验段计划施工时间2010.12.29-2011.01.02。
1、赣崇高速公路B5合同段施工承包合同书及技术规范;2、赣崇高速公路B5合同段施工图设计文件;3、交通部现行的公路设计、施工技术规范、验收评定标准等。
相关规范、规程;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B01-2003;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6、《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04。
三、试验段目的1、根据各种机械的施工能力相匹配的原则,确定适宜的施工机械,按生产能力决定机械数量及组合方式。
2、通过试验段验证:最佳含水量、最大密实度等土工试验指标指导施工的实际效果。
3、通过试铺决定:1)压实机械的选择、组合,碾压顺序、碾压速度、碾压遍数;2)确定压实系数;3)挖土、运输、推平和碾压机械的合理组合;4)施工中人员的配合。
4、确定每天的施工产量及作业段的长度。
5、全面检查填料及施工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填方用土:试验段用土主要来自主线挖方段,挖方段土源五、路基土方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施工工艺:测量放样---场地处理---试验准备---排水设施完善—布土—推平---碾压成型---试验检测---下道工序施工。
试验段路基填筑专项施工方案一、项目背景•针对某一具体道路试验段路基填筑工程,为确保施工质量,提出本专项施工方案。
二、施工准备工作• 2.1 施工前准备– 2.1.1 确认填土种类及抗压强度等级。
– 2.1.2 准备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
– 2.1.3 制定施工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方案• 3.1 排水处理– 3.1.1 清除原有路基表面杂物,保持路基干燥。
– 3.1.2 按设计要求确定路基边坡坡度。
– 3.1.3 针对不同部位设置合适的排水设施。
• 3.2 填土施工– 3.2.1 按层填土,每层厚度控制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 3.2.2 采用机械碾压或手工夯实填土,确保填土均匀密实。
– 3.2.3 对填土层进行及时检测,确保填土质量。
• 3.3 坡面处理– 3.3.1 在填土施工完成后,及时修整路基坡面。
– 3.3.2 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处理,防止产生滑坡等安全隐患。
四、施工质量控制• 4.1 材料质量控制– 4.1.1 严格按照要求选取填土材料,保证填土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
– 4.1.2 对填土材料进行抽样检测,确保质量达标。
• 4.2 施工工艺控制– 4.2.1 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监控,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 4.2.2 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五、安全防护措施• 5.1 施工人员安全– 5.1.1 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防护用具。
– 5.1.2 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培训,提高施工人员安全意识。
• 5.2 设备安全– 5.2.1 确保施工机械设备符合安全要求,定期进行检查维护。
– 5.2.2 对机械设备操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设备使用安全性。
六、施工结束工作• 6.1 施工验收– 6.1.1 在施工完成后进行验收,查验填土质量和坡面处理情况。
– 6.1.2 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 6.2 清理整理– 6.2.1 清理施工现场杂物和废料。
– 6.2.2 对施工设备进行清洗和维护。
基床以下路基本体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7.1.测量放样7.1.1.按照复测的原地面标高,根据设计图纸上横断面的桩号间距进行放样,定出填筑边桩(竹片),并在每个断面的竹竿上画出0.3米的填土标志,然后挂线控制断面之间的填土厚度,最后洒白灰作为填土边线。
7.1.2.填土边线比设计宽出0.5米,以确保路堤边缘的压实度。
7.2.路基清表对试验段放样,以确立路基填筑坡脚线,组织人员、设备对试验段进行清表。
清表采用推土机配合挖掘机及人工结合的方式进行,清表厚度为30cm,原地面树根、草根及腐植土应全部清除干净。
在试验段内根据具体情况每隔一定距离(50m)开挖横向排水沟,沟深5Ocm,将路基水引入纵向排水沟,排到路基外。
对于机械作业不彻底的地方(包括树、草根及腐植土)或清除表土后含水量仍较大的局部地方人工配合挖掘机挖除,换填合格材料并碾压至规定压实度93%。
清表完成后,将地面按填筑要求进行整平与压实,组织试验人员对地基进行承载力检查,若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的承载力,需作出软地基处理措施。
7.3.路基填筑7.3.1.填前碾压达到设计要求后,用全站仪重新进行放样,恢复中边桩,按要求每侧超宽5Ocm。
填筑前在处理好的基底上用石灰在填筑范围内打格划线,线格宽度计算时考虑每车的装车方量和规范要求的松铺厚度,保证一格一车土,考虑土方松铺厚度40cm,每格尺寸为7cm ×7cm,用石灰线全幅连接,保证格内土方推土机松开后能够互相连续且厚度均匀(40cm左右)。
7.3.2.该段填方利用路堑开挖的挖方,两台挖掘机同时开挖,推土机拢料,挖掘机和装载机装料,汽车运输。
土方运至现场后由专人指挥倒在指定的方格内,全幅上料,人工摘除掺和在土中的树根、杂物及其它不适合路基填料的杂质。
7.3.3.填料含水量一般控制在最佳含水量±2%,按路面平行线分层控制填土标高,作业时分层平行摊铺,填土松铺厚度控制在40cm以下,先用推土机初平,测量各点的高程(用高程的方法得出压实沉降量),然后平地机精平,当平好的铺筑土层含水量达到要求后进行碾压,碾压时压路机直线段先两侧后中间,小半径曲线段先中间后两边;先慢后快、先静压后振动碾压,先弱振后强振的操作程序进行。
目录1.编制根据 (1)2.工程概况 (1)3.实验段实验目和范畴 (2)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状况 (3)5.路基实验段施工准备 (5)6.填筑施工办法 (8)7、实验成果.................................... 错误!未定义书签。
8、施工进度安排................................ 错误!未定义书签。
9、质量保证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0、安全保证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环保办法 (26)12.文明工地管理办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路基填筑实验段施工方案为保证高速铁路路堤填筑质量, 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资料及相应沉降参数, 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损失, 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最佳施工方案, 指引本段路基施工, 特编制本方案。
1.编制根据(1)《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6-;(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原则》铁建设[]160号;(3)《客运专线无砟轨道铁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原则》铁建设[]085;(4)《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1-;(5)《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J971-;(6)《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初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7)《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8)沪昆赣鹰指安发[]8号;(9) 沪昆赣工发[]79号文;(10)《中交股份沪昆客专HKJX-3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路基施工组织设计》;2.工程概况2.1概述我项目部承建新建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里程为DK453+000~DK477+301.5,全长24.3km。
土石混填-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前言在道路工程建设中,路基是道路的基础部分,对于路基的施工方案选择至关重要。
土石混填是一种常用的路基填筑方式,通过将土石材料混合填充至路基设计高程,以提升道路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本文将就土石混填路基的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二、施工前准备1. 材料准备在进行土石混填的路基试验段施工前,需要准备好以下主要材料:•砂石土:用于填充路基。
•石灰:用于土石混合填充过程中的胶凝作用。
•水:用于搅拌土石混合材料。
•路基填料:用于表层修整。
2. 设备准备为保证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准备好如下设备:•推土机:用于土石混合填充的均匀推平。
•水泥搅拌机:用于混合土石材料及石灰的搅拌。
•初期检测仪器:用于监测土石混合填充后的压实情况。
•卡板:用于压实土石混合材料,确保路基密实。
三、施工流程1. 土石混合填充1.将砂石土和石灰按比例混合,并逐步加入适量水进行搅拌,直至形成均匀的土石混合材料。
2.将土石混合材料填充至路基设计高程,并用推土机进行均匀推平,确保填充充实。
3.使用初始检测仪器对土石混合填充进行检测,调整填充密实度,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2. 压实处理1.采用卡板进行压实处理,逐层逐段进行,确保土石混合材料密实度达标。
2.压实完毕后,对路基进行表层修整,确保路基平整度。
四、施工质量控制1. 定期检测在施工过程中,应设置定期检测点,对土石混合填充的压实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施工方案。
2. 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质量验收工作,确保土石混填路基试验段的工程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五、总结土石混填路基是路基填筑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本文对土石混填路基试验段施工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
在实际施工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流程进行操作,保证路基工程质量和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
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编制原则 (1)三、工程概况 (2)四、路基试验段施工目的 (2)五、施工准备工作 (3)1、技术准备 (3)、2、现场准备 (3)3、路基试验段人员安排及分工 (3)4、报检程序 (3)5、施工机械组合及有关规定 (4)6、试验、测量仪器 (5)六、工期安排 (5)七、测量工作、程序 (6)1、测量准备 (6)~2、测量程序 (7)3、测量成果 (7)八、路堤填筑试验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7)1、试验段路基总体施工方案 (7)2、第一层填筑 (7)3、第二层试验 (10)4、注意事项 (10)5、试验成果整理 (11)<九、质量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1)1、质量保证体系 (11)2、质量保证措施 (11)十、安全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13)1、安全保证体系 (13)2、安全保证措施 (14)十一、环境保护体系及保证措施 (14)1、环境保护体系 (14)&2、环境保护措施 (14)十二、文明施工体系及保证措施 (15)1、文明施工体系 (15)2、文明施工措施 (15)十三、冬、雨季路基施工 (16)1、冬季施工注意事项 (16)2、雨季施工注意事项 (17)十四、路基试验段资料的整理、分析及结论 (18)'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公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 JTG E-2007;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 JTG F10-2006;3、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及资料;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4、我标段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有关资料;5、我单位拥有的科技工法成果和现有的企业管理水平,劳力、设备技术能力以及长期从事高速公路建设所积累的丰富的施工经验;6、国家、地方政府有关安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规程、规则、条例。
二、编制原则1、严格遵守部颁规范、规程和规则等技术标准并将其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2、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及我标段承诺的工期、质量、安全等各方面要求,制定出完善的保证体系和保证措施,确保该项目标的实现。
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本项目是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试验段,选取长度为500米的全断面地段进行试验。
试验段的地质情况为黏土地基,没有明显坡度,施工难度相对较低。
二、施工准备1.资源准备:准备所需的原材料,包括填筑土、石料和水泥等。
2.施工机械设备准备:准备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和水泥搅拌机等施工机械设备。
3.人员组织:组织合适的施工人员,并指定专业人员进行施工指导。
三、填筑层次1.底层填筑:先进行底层填筑,采用挖掘机进行开挖,将黏土土壤清除干净,确保填筑层面近似平整。
挖掘机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挖掘深度,一般为1.5米左右。
2.均质填筑:底层填筑完成后,进行均质填筑。
将准备好的填筑土输送到填筑区域,并使用水泥搅拌机搅拌与水泥混合均匀,再以推土机进行均匀压实。
填筑层厚度为0.3米左右,填筑密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3.标高修整:根据测量标高结果,对填筑层进行标高修整,确保填筑层的平整度和标高符合要求。
四、质量控制1.原材料验收:对填筑土、石料和水泥等原材料进行验收,确保质量符合标准要求。
2.施工过程控制:在填筑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填筑土的湿度和水泥的用量,确保填筑层的密实度和强度。
五、施工安全1.安全培训:施工前,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熟悉施工操作规程。
2.施工现场防护:设置警示标志,划定施工区域,并配备警卫人员,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3.施工机械安全:确保挖掘机、推土机和压路机等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性能,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
六、环境保护1.正确处理废弃物:将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分类处理,包括填埋、焚烧或回收利用等方式,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2.污水处理:对施工现场产生的污水进行处理,通过沉淀和过滤等方式去除悬浮物,达到排放标准。
七、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的达标。
八、监理与验收在施工过程中,安排专业人员进行监理工作,确保施工按照方案的要求进行。
路基回填试验段专题施工方案原先设计图纸中路基回填段试验段为通港东路K0+700~K0+850, 现根据施工现场实际状况, 经建设单位、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多方协商, 为尽快打开回填区工作面, 加紧施工进度, 综合多种原因, 最终到达一致意见, 决定把试验段变更为海景路K2+900~K3+050。
一、编制根据:1.洞头县洞头状元南片回填工程(驳岸、市政道路软基处理部分)及招标文献、有关技术文献、设计图纸、招标答疑、施工组织设计。
2.温州工程勘察院有限企业《洞头县状元南片市政道路工程地质勘察汇报》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23)4.《交通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JT/T480-2023)5.《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 1-2023)6.从现场踏勘、调查、征询获得旳有关资料。
7、现拥有旳技术成果、技术装备、管理水平、施工工艺水平, 以及数年积累旳土石方工程和现场工程施工经验。
二、开展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旳目旳(一)路基填筑试验段施工段工程概况1.路基试验段选择位置为: 海景路K2+900~K3+050, 长150米, 做石方填筑试验。
2、该段地质(z18孔、z23孔)状况为:(1)淤泥质粘土层, 层厚1.4米:(2)淤泥层, 层厚12米:(3)粘土层, 层厚8.2米:(4)粘土层未穿透:各层土质力学、物理指标详细祥地质勘查汇报。
最大填筑高度5.84米。
(二)进行路基填筑试验段旳目旳1.通过试验, 检查设计边坡坡比旳合理性, 尝试进行深入优化, 以及边坡稳定观测控制临界值旳合理性。
2.通过试验, 探索并总结围垦区路基填筑施工中进行回填所需明确旳路堤回填旳松铺厚度、压实机械型号及组合、压实速度及压实遍数、沉降差等施工工艺参数。
3.探索并总结怎样根据招标文献、设计施工图、质量原则以及部颁质量原则进行规范旳程序管理措施和质量控制手段。
4、通过本试验段施工, 搜集有关数据, 指导全面路基工程施工并到达技术质量原则。
路基AB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一、施工背景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果,道路建设更是尤为重要。
路基AB料填筑试验段施工,旨在为我国道路建设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施工方法。
下面,我就来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施工方案。
二、施工目标1.确保路基AB料填筑试验段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建设周期。
3.降低施工成本,实现环保施工。
三、施工准备1.人员准备:组建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明确各岗位职责,加强技术培训。
2.材料准备:选购合格的AB料,确保材料质量。
3.设备准备:选用合适的施工设备,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4.施工方案准备: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明确施工流程和关键技术。
四、施工流程1.施工前期准备(1)对施工现场进行清理,确保施工环境整洁。
(2)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2.基础施工(1)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基础施工,确保基础质量。
(2)在基础施工过程中,注意检查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3.AB料填筑(1)按照设计要求,将AB料均匀填筑在基础上。
(2)采用振动压实设备,对填筑层进行压实,确保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在填筑过程中,注意检查AB料的质量,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施工缝处理(1)在施工过程中,遇到施工缝时,采用预留槽法进行处理。
(2)预留槽宽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确保施工缝质量。
5.防水层施工(1)在AB料填筑完成后,进行防水层施工。
(2)选用合格的防水材料,确保防水层质量。
6.面层施工(1)在防水层施工完成后,进行面层施工。
(2)选用合适的面层材料,确保面层质量。
7.施工验收(1)在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工作进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
(2)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
五、关键技术1.AB料填筑技术:采用振动压实设备,确保填筑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施工缝处理技术:采用预留槽法,确保施工缝质量。
3.防水层施工技术:选用合格的防水材料,确保防水层质量。
六、施工注意事项1.严格遵循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目录1.编制依据 (1)2.试验段的选定 (1)3. 试验段施工的意义和目的 (1)3.1.试验段施工的意义 (1)3.2.试验段施工的目的 (2)4.试验段工程概况、水文地质及主要工程数量 (2)4.1.工程概况 (2)4.2.水文地质 (2)4.2.主要工程数量 (3)5.试验段总体方案 (3)5.1.试验段管理机构设置 (3)5.2.现场机械、仪器及施工人员投入 (4)6.试验段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 (4)6.1.施工准备 (4)6.2.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 (5)6.2.1.工艺流程 (5)6.2.2.工艺要求 (5)6.3.试验段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 (7)6.4.土工格栅铺设 (9)6.4.1.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 (9)6.4.2.土工格栅铺设检验指标 (10)7.试验段工期 (10)8.质量保证措施 (10)9.试验段总结 (11)1.编制依据⑴改建铁路金华至温州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图路基设计图(金温扩能施(路)-JWSG1-1)。
⑵《上海铁路局建设工程事故应急预案》上铁建发〔2009〕449号。
⑶《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⑷现场施工调查资料。
2.试验段的选定根据目前图纸到位、征地拆迁情况、路基段落的代表性、并考虑交通条件、地理环境等因素,拟定DK10+450~DK10+650段作为路基填筑试验段。
经过对周边土源进行调查,确定采用DK10+000~DK10+420段挖方弃土做为料源,该段挖方数量为7.2万m³,能为本试验段提供充足的填料。
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对该料源试验检测,判定为B组填料(见附件土质试验报告),可以用于本管段路基基床以下及基床底层填筑。
3. 试验段施工的意义和目的3.1.试验段施工的意义根据《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及《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要求:路基工程施工全面开工前,应选择不小于100m具有代表性区段进行现场填筑压实工艺试验。
确定机械设备组合及施工组织、施工工艺、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填料含水率等施工参数及试验、检测的方法。
并进行总结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以便指导全标段路基施工。
由于本试验段(DK10+450~DK10+650)较短,表层级配碎石填筑受限,暂不做级配碎石填筑试验。
等路基基本成型后再做表层级配碎石填筑试验。
3.2.试验段施工的目的⑴确定符合规范要求的填料是否可以用于高速铁路路基填筑施工,确定不同填料施工含水率的控制范围。
⑵确定最适宜的机械设备的配置组合和施工组织。
⑶确定施工工艺参数,适宜的松铺厚度和相应的压实遍数等。
⑷施工过程中进行路基沉降观测和分析。
4.试验段工程概况、水文地质及主要工程数量4.1.工程概况本试验段起迄里程为DK10+450~DK10+650,位于金东区江东镇杨川村,附近主要交通道路为老330国道和部分乡村公路。
试验段填土宽度25~31m,填高2.8~4.8m,基床以下路堤本体填料采用A、B组填料,基床表层采用0.7m的级配碎石,基床底层填筑厚2.3m的A、B组填料。
4.2.水文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丘陵区地下水不发育,地下水无侵蚀性。
物理地质条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
试验段底层岩性:(0)素填土(1)1 al+pl淤泥质粘土,褐黄色,流塑,σ0=80KPa,Ⅱ(1)3 al+pl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σ0=150KPa,Ⅱ(2)2 al+pl粉砂,黄色。
松散,饱和,σ0=100KPa,Ⅱ(5)1 K2f 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全风化,σ0=200KPa,Ⅲ(5)2 K2f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强风化,σ0=300 KPa,Ⅳ(5)3 K2f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弱风化,σ0=400 KPa,Ⅳ(6)1 K2f砂砾岩,紫红色,全风化,σ0=200 KPa,Ⅲ(6)2 K2f砂砾岩,紫红色,强风化,σ0=350 KPa,Ⅳ4.2.主要工程数量5.试验段总体方案5.1.试验段管理机构设置成立以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为组长的试验小组,主要成员如表5.1-1所示。
5.2.现场机械、仪器及施工人员投入为保证试验段顺利进行,拟定投入施工机械、实验仪器及相关施工人员,详见表5.2-1、5.2-2。
6.试验段路基填筑的施工方法、关键技术、工艺要点、工艺要求6.1.施工准备⑴场地准备放样出试验段填筑范围,在原地面用挖掘机和推土机等机械进行场地平整,清除地表种植土,依据现场确定基底标高后,再精平,作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并开挖出临时排水沟及四周排水沟,防止路堤坡脚被水浸泡。
⑵技术准备组织相关人员培训,积极学习施工技术指南及验标,并对技术人员及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工艺、施工安全、机械使用等。
⑶测量准备施工控制测量,严格按测量规范要求进行,所有测量仪器都已进行校核和检定,可以保证测量精度。
施工前放出试验段填筑范围及基底标高。
6.2.工艺流程及工艺要求6.2.1.工艺流程路基填筑施工时,严格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6.2-1如下。
6.2-1“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施工工艺流程图6.2.2.工艺要求(1)基底处理用推土机将地面的草根、杂草清楚干净,做成人字坡,并进行平整。
两侧挖出临时排水沟,保证路基面不积水。
采用振动碾压的方法处理基底,对处理后的基底应用动力触探进行试验检测,实验结果达到基床以下路堤填筑压实标准后方可进行路基填筑(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5MPa)。
(2)分层填筑在填筑前,根据每层松铺厚度及自卸汽车装载量,测出每一车的松铺面积,用石灰撒出7×9m网络线,每一格内倒一车填料,以便于控制松铺厚度。
填筑过程中上下层间接头错开不小于3.0m。
每一水平层的全幅宽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层累计总厚度不宜小于50cm。
为保证路基的有效压实宽度,断面边坡线按每侧超填宽度不小于50cm进行控制,直线段边桩设置间距20m,曲线段边桩设置间距10m。
每隔20~50m用标杆和施工线绳做成标准几何断面来控制几何尺寸。
分层填筑厚度根据压实机械压实能力、填料种类以及要求的压实密度,通过现场工艺试验确定。
为保证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本试验段分层松铺厚度暂定为34cm、35cm、36cm。
然后通过试验最终确定合适的松铺厚度。
(3)摊铺整平填料摊铺使用推土机进行初平,压路机快速静压一遍,再进行终平,大面必须保证平整,并作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
(4)洒水或晾晒在碾压前,填料的含水率必须控制在工艺试验确定的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暂定为±1﹪,当含水率过低时,及时洒水湿润;当含水率过大时,将填料翻开晾晒至施工允许含水率范围内。
(5)碾压用大吨位(自重20t以上)振动压路机压实。
压实顺序应由两侧路肩开始向线路中心碾压,先静压后强振、再弱振、最后静压收光的操作程序进行碾压;强振过程中每碾压一遍均要检测并记录压实数据。
达到压实要求后,再静压一遍收光。
各区段交接处,应互相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沿线路纵向行与行之间压实重叠不应小于40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m。
碾压过程中如发现有凹凸不平现象,应人工配合及时整平,以保证路基面的平整度满足规范的要求。
6.3.试验段施工工艺质量控制标准⑴路堤填料种类、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基床以下填料粒径不大于15cm,基床底层填料粒径不大于10cm。
填筑前应对取土场填料进行取样检验;填筑时应对运至现场的填料进行抽样检验。
当填料土质发生变化或更换取土场时应重新进行检验见表6.3-1。
⑵路堤压实质量应根据填料类别按表6.3-2、6.3-3、6.3-4、6.3-5指标控制。
沿线路纵向每100m每压实层抽样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6点,其中:左、右距路肩边线1m处各2点,路基中部2点,有反压护道地段每100m 增加1个检测点;每100m每层检验地基系数K304 点,其中:距路基边线2m处左、右各1点,路基中部2点。
试验段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样数量的100%检验压实系数或孔隙率、地基系数K30。
6.4.土工格栅铺设本试验段DK10+450~DK10+537.5线路右侧、DK10+612.5~DK10+650线路左侧边坡坡脚沿线路方向采用铺设宽3m,层间距0.6m的单向土工格栅防护加固。
6.4.1.土工格栅铺设施工工艺⑴路基填筑压实完成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查,检查合格后,进行土工格栅的铺设。
⑵土工格栅在铺设时,边坡土工格栅沿线路方向进行铺设,铺设时沿线路方向从一端向另一端铺设或从两端向中间铺设。
铺设时松紧适度,无绷拉过紧或褶皱现象,同时保证连续性、完整性。
施工过程中禁止过量拉伸土工格栅,使其超过其强度和变形的极限而发生破坏、撕裂或局部顶破。
⑶边坡土工格栅铺设拉伸长度方向与线路方向一致,铺设应平整、尽量拉紧,然后用U型钉固定,U型钉间距为50cm,成“梅花型布置”。
⑷土工格栅采用绑扎方法连接,采用绑扎法时,每隔10~15cm应有一个绑扎点,以使搭接处的强度满足要求,绑扎搭接宽度不小于50cm,在受力方向至少应有两个绑扎点。
在不受力方向只要密贴排放或搭接即可。
同时以不大于1m的间距用铅丝进行绑扎连接,保证其搭接宽度和整体性。
多层铺设时,上下层搭接应错缝布置。
⑸土工格栅摊铺完成以后及时填筑填料,避免其受阳光过长时间的直接暴晒。
要求在铺设完成以后24h内填筑填料。
⑹铺设上层填料时,采用机械运料、整平、碾压。
机械摊铺、碾压从两边向中间推进,其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碾压时,应避免压轮与格栅接触,以防格栅损坏,未压实的基床不允许车辆在上面行驶,以免筋材错位,压实厚度不少于20cm。
⑺铺设上层填料时,禁止填料集中堆放,禁止车辆在未铺设填料的土工格栅上行驶调头,避免破坏土工格栅。
⑻施工中随时检查土工格栅的质量,发现有折损、刺破、撕裂等损坏时,视程度修补或更换。
6.4.2.土工格栅铺设检验指标土工格栅具体铺设检验指标见下表6.4.2-1:7.试验段工期计划开工日期:2011年03月11日。
计划完工时间:2011年05月30日。
8.质量保证措施(1)基底必须作成向两侧4﹪的横向排水坡,路基两侧临时防排水措施必须到位。
(2)含水量适宜的填料必须及时碾压,防止松散填料在空气中暴露时间过长,导致含水量损失难以压实。
含水量不适宜的填料应进行调整处理后方可碾压。
(3)路基面的平整度必须满足规范要求,严禁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
(4)施工中必须坚持层层检测、层层报检,及时整理归档试验数据,确保压实度符合要求,以确定相应的碾压遍数。
9.试验段总结在试验结束后根据试验段试验所得数据进行总结,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
试验段总结内容主要有:⑴试验段施工过程概述;⑵试验段施工工艺的总结;⑶检测数据汇总及总结;⑷试验段试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