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服务 支持“三农”—对江苏省金坛市农信社支农服务的调查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18.48 KB
- 文档页数:2
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范文农村信用社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怎么发挥农村信用社支持农村经济进展的作用,是银监部门关注的一具重大课题,本文拟从为“三农”服务的要求来探讨农村信用社改革取向的咨询题。
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历程及其评价我国农村信用社进展大致记忆了四个时期,一是农村信用社组建和进展时期(1951-1959),基本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
二是反复和停滞时期(1959-1980)。
农村信用社下放给社队,成为打算经济体制下农村筹资和分配的要紧渠道。
三是农行代管时期(1980-1996)。
信用社归农行治理,两套编制,两本账薄。
农村基层信用社入股组建县联社,信用社与县联社为两级法人体制。
四是1996年至今。
1996年信用社脱离农行,开始恢复合作金融性质。
1996年8月,国务院公布《对于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决定》,农村信用社正式脱离与农业银行的行政隶属关系,逐步改变为“农民自愿入股,社员民主治理,要紧为社员服务”的合作金融组织,并由中国人民银行对其进行监督和治理,之后进行了一系列理顺外部关系、明晰产权、强化内部治理的改革。
从1996年以来迄今为止的改革实践看,我国信用社有三种形式:农村股份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信用合作社。
虽然农村信用社经过一系列改革,但不管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银行,依然信用合作社,离完善的产权制度仍有一定距离。
县联社统一法人形式,沿袭了原有的信用社产权结构特征,仍存在所有权缺位的咨询题,民主治理有名无实,成立县联社统一法人,使信用社离农民越来越远,对信用社的参与程度越来越低。
在信用社扩大规模和信贷业务高度专业化未来,信用社的民主治理更加难以实现。
在省联社与县联社之间,在组织形式上,省联社是行业自律组织,承担着规范与治理县联社的职责,而实际上,县联社是省联社的股东,作为一级法人,它有合法经营的自主权,省联社对县联社的治理成了法人管法人,会浮现县联社别服管的局面。
工作报告: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三农问题调研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金融机构支持服务三农问题调研报告长期以来,基层农村金融机构的运行效率低下,无法满足农村经济主体融资的需求,无法为农民和中小企业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仍然受到多方面的限制,这些也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增长、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
所以,如何有效地解决当前基层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三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显得尤为迫切。
一、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和服务三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信贷供给主体单一,“三农”资金供需矛盾凸现。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经过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基本形成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并存的格局,但从近几年实际信贷供给情况看,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支农投入不足,农发行仍以粮棉油收购资金管理为主;农村信用社作为支“三农”的主力军发挥了很大的支农作用。
但由于其资金总量有限,出现了存贷比偏高贷款投放难问题,削弱了支农资金供给,据不完全调查,大约六成以上的农村中小企业和农户资金需求难以满足。
(二)金融支农体系不完备,服务效率不高。
1、乡村金融网点布局不合理,覆盖面较低,存在金融服务盲区。
目前只有在乡镇驻地才有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营业所等一两家金融网点,在数量庞大的自然村中一般没有金融网点,金融服务严重缺失。
2、农村金融机构支付结算工具单一,网络建设滞后,结算业务效率不高。
农村信用社仍以支票、电子汇兑和个人账户转账结算为主,商业票据、网上银行结算等未开通使用;农村邮政储蓄网点未接入大、小额支付系统,无法对农村居民办理跨系统结算。
自动存取款机、POS刷卡机等产品农村推广使用较难,银行卡业务发展较慢。
3、农民投资理财、政策法规咨询、市场经济信息提供等服务少。
随着农民收入增长、金融意识的增强,农户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存取款业务,对委托理财、代理、咨询等服务多样化,基层农村金融部门人员素质不高及重视程度不够,此类业务开展明显滞后。
农信社服务三农调查报告范文【引言】农牧业做为在我国关键的三大产业之一,再在我国人民名经济发展的发展趋势中拥有关键的主导地位,它是完成此外两大产业发展规划的关键前提条件。
为了更好地推动农牧业的发展趋势,我国采用现行政策立即调节在我国的产业布局,全力执行“三农”现行政策,以确保农牧业的顺利发展趋势。
可是在三农政策执行的全过程中依然存有许多难题,这种难题阻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而乡村农村信用社在三农政策中充分发挥着愈来愈关键的功效。
【关键字】乡村金融机构、三农、方式“三农”指的是乡村、农牧业和农户,因为在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社会初始阶段,三农问题能不能合理地处理关联着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状况。
处理各地区的三农问题必须全国各地单位的一同协作才可以完成的,乡村农村信用社(乡村银行业)做为本地的金融企业,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经济发展职责,以更强的进行服务项目“三农”的工作中。
一、“三农”难题阻拦现代农业发展三农问题的处理关联着在我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性,其包括了许多繁杂的內容,处理好三农难题务必要对它有深入的掌握,那样才可以有目的性的开展工作,从源头上完成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趋势,为在我国的社会经济奠定优良的发展趋势基本。
下边深入分析在我国所遭遇的“三农”的含意:(1)乡村难题。
乡村难题关键指的是农业户口、农村集体经济和农村土地承包难题。
现阶段在我国广泛存在的不足是乡村人口数据不清楚,户籍制度改革的执行工作中实际效果不理想化,促使许多农户的户籍精准定位不精确。
而农村集体经济层面,因为所在位置存有差别,交通出行的不比较发达,及其销售市场的狭小等缘故导致乡村地区经济发展发展比较缓慢,导致区域经济发展差别慢慢扩大,最后发生两极化比较严重的状况。
土地使用权证则关联到农户的一切正常日常生活状况,一些偏远地区欠缺管理方法分派观念,对在我国的土地资源分配机制不了解,促使农户的土地使用权证沒有获得非常好的维护,消弱了农户基本建设乡村的主动性。
农村信用社支农问题分析和对策建议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然而,随着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深入,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发展中的矛盾也日渐显现。
笔者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农村信用社支农工作面临的矛盾,如何克服,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进行一些探讨。
一、农村信用社当前支农工作中面临的主要矛盾。
1、自有资金不足和农村、农业发展大量资金需求的矛盾。
农村信用社担负着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但受政策因素、硬件设施、服务手段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基层机构的撤并和职能调整等影响,国有商业银行县域信贷不断萎缩,农村信用社已基本成为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资金融通渠道,而农村信用社资金投放和资金组织却明显失调,县域内的部分资金倒流至大中城市,严重制约了信用社支农服务力度。
2、支农服务需求与支农服务机构、服务人员不对称的矛盾。
“三农”要求的多样化金融服务非常大,要全面满足“三农”的金融服务需求,就必须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服务机构和服务队伍,及时掌握“三农”金融服务需求,并及时足额的服务到位,解决“三农”金融服务需求问题。
而目前担负服务“三农”重担的农村金融机构实际只有农村信用社一家,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不对称无疑是我县支农服务的矛盾之一。
如我市信用社目前有510名从业人员,以全市平均计算,每位员工承担了324户城乡居民的金融服务需求,每位信贷外勤人员要承担4个行政村1180户城乡居民户及2000多农业人口的信贷服务。
这还不包信贷人员的其他日常工作,工作量不言而喻,要全面深入满足支农服务需求,依然任重而道远。
3、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和农信社自身效益最大化的矛盾。
目前我市农村尚未实现城乡一体化,农业经济的比重依然较大,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尚未形成,离产业化的要求还有差距。
这直接增加了贷款管理难度,造成农户贷款风险较高,回报率低。
而农村信用社按照“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性质,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以效益为目标,以效益为基础,并要讲求规模经营。
---------------------------------------------------------------范文最新推荐------------------------------------------------------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调研报告 【摘要】农业作为我国重要的三大产业之一,再我国国民名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它是实现另外两大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为了促进农业的发展,国家采取政策及时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大力实施三农政策,以保证农业的顺利发展。
但是在三农政策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着农业经济的发展,而农村信用合作社在三农政策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农村银行、三农、途径三农指的是农村、农业和农民,由于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农问题能否有效地解决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
解决各地区的三农问题需要各地部门的共同合作才能实现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商业银行)作为当地的金融机构,应该发挥本身的经济职能,以更好的开展服务三农的工作。
一、三农问题阻碍农业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全局,其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内容,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要对它有深刻的了解,这样才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从根本上实现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的国民经济打下良好的发展基础。
下面具体分析我国所面临的三农的含义:(1)农村问题。
农村问题主要指的是农村户口、农村经济和农村土地1/ 16问题。
目前我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农村人口统计不清楚,户籍制度的实施工作效果不理想,使得很多农民的户口定位不准确。
而农村经济方面,由于地理位置存在差异,交通的不发达,以及市场的狭窄等原因造成农村地方经济发展缓慢,造成城乡经济差距逐渐增大,最终出现两极分化严重的现象。
土地使用权则关系到农民的正常生活情况,一些偏僻地区缺乏管理分配意识,对我国的土地分配制度不熟悉,使得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削弱了农民建设农村的积极性。
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范文(通用3篇)这份报告被广泛使用。
根据上级的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一份报告,反映工作的基本情况、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工作思路,以获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金融机构支持三农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的文章3篇 ,欢迎品鉴!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商业银行市场化运作不断加强,对其县级机构的布局不断膨胀和信贷权限不断上交,国有商业银行县级机构对农村经济积极支持的色彩逐步弱化。
对我县农村经济及农业生产发展积极支持的重任落到了农村信用社一家身上。
我县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加之农村信用社本身先天和历史累积存有的问题,造成了对农村经济的积极支持不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基本情况1、x县情。
x县地处黄河岸边,境内交通不便,矿藏贫泛,工业较为滞后,就是个传统的山区农业生产大县,传统农业占到主导地位。
农业人口5万多人,占到总人口的85。
据估计,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96元,城镇居民人均岗位数总收入5000元,财政收入800万元。
2、xx县金融机构格局现状。
随着金融改革的深入,x县建行、工行都相继撤并,农发行降格为信贷组,目前只有人民银行x县支行、农业银行x县支行、8家农村信用社法人机构、邮政储蓄及保险代办所等金融机构。
其中农行和信用社这两家金融机构从业人员144人;截止20xx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06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5599万元。
其中,农业贷款10990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70。
二、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三农发展情况总体来看,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中农业贷款额度呈逐年增长态势。
平均增幅10。
有的年份增加较快,有的.年份增加较为缓慢,农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也呈逐年加大的趋势。
其中农村信用社落农业贷款余额为5038万元,占到全部农业贷款的46。
三、我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缓慢的主要因素1、农业生产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
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的调研报告金融服务“三农”的着力点在于通过满足合理资金需求,有效支持专业生产大户、家庭农场、农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实现快速发展,来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
一、金融服务“三农”基本情况(一)银行业涉农信贷总量不断增加。
2017年末,蓬莱市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7.3亿元,,其中涉农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36.3亿元,比2016年增加37.2亿元,占比为72.2%。
其中,三家“农”字金融机构和民生村镇银行涉农贷款分别为农业银行29.2亿,农商行60.2亿,农发行18.4亿,民生村镇银行11.2亿元,分别比上年度增加1.2亿、2.3亿、3.5亿和0.6亿元。
三家“农”字金融机构是蓬莱市服务三农的“金融主力军”。
(二)新型金融组织对“三农”经营主体的支持成为有效补充。
近年来,蓬莱市新增设立了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间资本管理公司和民间融资服务中介机构等地方金融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灵活便捷快速的优势,成为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支农助农工作的有效补充。
2017年末,3家融资性担保机构涉农担保余额3.4亿元,发放涉农小额贷款1.02亿元,民间融资机构累计对涉农项目投资6000万元,较好的支持了农村经营主体发展。
(三)涉农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蓬莱市不断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探索扩大抵押担保范围,2013年由政府财政提供1000万元风险补偿资金作为增信手段,为全市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服务,目前,存量助保贷客户23家贷款15580万元,其中涉农贷款6家金额4980万元。
2017年蓬莱市争取了“鲁担·惠农贷”试点,在蓬莱市设立省农业融资担保公司蓬莱办事处,切实解决农业经营主体的担保难、融资难问题。
各银行也结合自己优势,不断改善涉农金融服务,创新开办葡萄汁抵押贷款、海参大联保贷款、苹果仓单质押贷款、汽车联保贷款等特色金融产品创新服务,加强银行与企业多样化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