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例上消化道穿孔临床资料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3
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分析发表时间:2016-10-20T11:48:56.803Z 来源:《医师在线》2016年8月第15期作者:苏拓,李若凡,齐辉,高旭,刘佐军[导读] 临床上上消化道穿孔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若是不能及时为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普外科,北京101149)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方法在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消化道穿孔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应用保守治疗方法开展治疗,为观察组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的方法开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在为上消化道穿孔患者开展治疗的过程中,为其应用手术治疗的方式开展治疗,能够有效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但是保守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具体选用何种治疗方法,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适当的选取。
关键词: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临床上上消化道穿孔表现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等症状,若是不能及时为患者采用有效的治疗方法开展治疗,严重时会导致患者出现休克甚至是死亡,这就需要结合患者疾病的实际情况,及时为其采用有效的治疗方式开展治疗,将手术治疗的方式应用于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治疗中能够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
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4月间收治的上消化道穿孔患者4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中包含有11例男性患者,9例女性患者,年龄处于46岁到76岁之间,平均年龄(55.8±2.1)岁;观察组中包含有12例男性患者,8例女性患者,年龄处于47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56.3±2.3)岁。
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治疗分析资料与方法我院手术治疗及检索腹腔镜下行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患者1576例,男1551例,女25例,其中我院5例,均为男性,其中十二溃疡穿孔1324例,胃溃疡252例。
确诊有消化道溃疡病史728例,有“胃痛史”未确诊479例,突发起病369例。
穿孔时间5~72小时,平均16小时。
空腹穿孔794例,餐后穿孔782例。
局限性腹膜炎347例,弥漫性腹膜炎1229例。
均无休克病例,无幽门梗阻及上消化道出血症状和病史,无上腹部手术史。
合并有胆囊结石12例(手术同时处理),同时完成PCV手术6例,术中取穿孔处活检50例(均为胃溃疡穿孔)。
方法:①粘合法:共45例,术前准备同开放手术。
施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8例,连续硬膜外麻醉2例。
脐部为腹腔镜观察孔,于剑突下安置5~10mmTrocar,入吸引器,吸净积液,明确诊断,找到穿孔,如不能暴露,于脐右侧5cm处放置5mmTrocar,用分离钳测定穿孔大小,将明胶海绵卷成适合锥形栓,将其尖端塞入穿孔内,使其底部稍突出浆膜面,然后以明胶海绵为中心均匀滴注ZT胶或用纤维蛋白封闭剂(Tisseel)05~1ml,约30秒后固化成膜,修补完毕,冲洗腹腔,吸净积液,于右肝下放置腹腔引流,手术完毕;②缝合法(PLS法及Endo-Stitch法)共1531例,术前准备同开放手术。
施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559例,连续硬膜外麻醉7例。
脐部为腹腔镜观察孔,于脐右侧5cm处放置5mmTrocar,入肠钳或吸引器,探查证实胃或十二指肠穿孔,于左中上腹安置5mmTrocar,入肠钳或吸引器,用可吸收缝线或4号丝线缝合或腹腔镜缝合器缝合,如暴露不佳,可在剑突下安置5~10mmTrocar,协助暴露,1针或5针,填或不填入网膜。
冲洗腹腔,吸净积液,于右肝下及右下腹放置腹腔引流,手术完毕。
结果全组均放置腹腔引流管1~2根,中转开腹22例,术后腹腔脓肿形成2例,出血1例,再次手术10例,无伤口感染病例,死亡3例,平均手术时间65分钟,平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3小时,平均住院日期5~9天,术后继续针对溃疡服药治疗,2~3个月后复诊胃镜,溃疡愈合1404例,有浅溃疡55例,随访1459例,随访时间3个月~3年,失访117例,出现远期幽门梗阻2例(术后9个月),再次手术治疗。
消化道穿孔病历书写范文# 消化道穿孔病历。
一、一般资料。
1. 姓名:[患者姓名]2. 性别:[男/女]3. 年龄:[X]岁。
4. 职业:[具体职业]5. 住址:[详细住址]6. 联系电话:[电话号码]二、主诉。
“大夫啊,我这肚子突然疼得要命啊,就像有人在里面用刀绞一样,疼得我直不起腰来,还一直恶心、想吐。
”这疼痛从[具体发病时间]开始的,到现在越来越严重,实在受不了就来医院了。
三、现病史。
患者今天[正常活动情况,比如“正吃着午饭呢,刚吃了几口”或者“啥也没干,正躺着休息的时候”],突然就感觉上腹部一阵剧痛,那疼啊,就像火山爆发一样,一下子就扩散开了。
开始还以为是吃坏肚子了,想忍一忍就过去了,可是这疼痛根本不给人喘息的机会,像个调皮捣蛋的小鬼一样越来越厉害。
疼痛呈持续性,还一阵一阵地加重,就像海浪一波接着一波地冲击着海岸,中间几乎没有缓解的时候。
同时呢,肚子还胀得像个气球似的,感觉里面全是气。
伴随着疼痛,恶心的感觉也不断涌上来,就像晕车晕船一样难受,而且还吐了[X]次,吐出来的都是一些胃里的东西,酸溜溜的。
患者自己也试着用手按了按肚子,发现上腹部压痛特别明显,尤其是在[具体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如剑突下或者脐周等],就像那里藏着一颗随时会爆炸的炸弹一样,一按就疼得更厉害,而且抬手的时候疼痛也没有减轻,感觉就像被定住了一样(反跳痛阳性)。
发病以来,患者还没有排过大便,小便也比平时少了,整个人都没什么精神,感觉像被抽干了力气,只想躺在床上哼哼唧唧地盼着这疼痛能快点消失。
四、既往史。
患者以前身体还算可以,但是呢,这胃一直不太好。
“大夫啊,我这胃啊,就像个娇弱的小姑娘,时不时就闹点小脾气。
”经常会有上腹部隐隐作痛的情况,尤其是在吃了一些凉的东西或者饿了的时候,就像一个小闹钟一样准时提醒自己该注意饮食了。
以前也做过胃镜,说是有[具体胃部疾病,如胃溃疡之类的],不过吃了点药([具体药物名称])后,症状就会好一些,所以也没太当回事儿。
关于消化性溃疡穿孔100例临床分析随着诊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消化性溃疡的内科治愈率日益增加,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机率明显减少。
但是由于农村地区的患者诊疗不规范,以致于消化性溃疡穿孔时有发生,如何减少对消化性溃疡误诊及恰当治疗仍值得探讨。
我院2003年至2010年共收治消化性溃疡穿孔10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27岁至66岁,有溃疡病史71例。
穿孔时间0.5- 24h,就诊时表现为局限性腹膜炎11例,弥漫性腹膜炎89例;合并休克5例;腹透膈下有游离气体86例。
1.2临床诊断诊断消化性溃疡穿孔一般并不困难,绝大部分患者有溃疡病史,穿孔后表现为急剧腹痛和典型的板状腹,腹透可见膈下游离气体,即可作出诊断。
但一部分病人缺乏典型症状或体征,膈下无游离气体,容易与胆石症、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疾病相混淆。
本组2例由于未详细询问病史及体检误诊为阑尾炎,开腹后发现腹腔积液与阑尾炎不符合,改行上腹部切口,结果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另2例诊断为消化道溃疡穿孔,开腹结果1例为重症胰腺炎,另1例为结肠癌破裂穿孔。
因此对不典型病人,应当详细询问病史,仔细体格检查,反复腹透,必要时可自胃管内注入适量气体,以提高气腹的阳性率,本组3例在非手术治疗中腹透2次才发现膈下有游离气体。
1.3 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20例(其中1例中转手术治疗),手术治疗80例(包括原非手术治疗中转手术1例,80例中开腹穿孔修补术71例,开腹胃大部切除术9例)。
对于非手术治疗及穿孔修补术后病人均行正规内科药物治疗及随访。
2.治疗结果本组100例中治愈99例,1例65岁胃溃疡穿孔病人修补后,合并脑梗塞自动出院。
开腹术后并发切口感染2例,肺部感染1例,1例胃穿孔修补术后并发幽门不全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
对经过正规内科药物治疗1个疗程后病人,行胃镜检查溃疡愈合率94.2%。
随访1~3年,2例仍有症状,经服用质子泵抑制剂后症状能缓解,无顽固性疼痛及再穿孔病例。
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43例临床分析[ 11-03-06 16:35:00 ] 作者:沈喜平,戴玮,邱建平编辑:studa20【关键词】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是普外科常见急腹症,一旦诊断明确,临床上大多急诊行手术治疗,我院自2002年1月~2009年12月间采用非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病例43例,效果不错,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43例, 男36 例, 女7例。
年龄17~42岁,平均年龄26.5岁。
病程最长6小时,最短1.5小时,平均病程3.5小时,其中空腹穿孔35例。
既往有胃病史17例,其中8例既往曾明确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2例入院前因外伤口服非甾体类药物超过1周。
1例因风湿性关节炎长期服用非甾体类药物。
12例有长期酗酒史。
入院时经腹部X线或CT检查明确诊断35例,8例保守治疗6~8小时后复查腹部X线明确诊断。
2.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即刻予胃肠减压,做好手术准备,同时静脉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广谱抗生素,皮下注射奥曲肽,并积极维持水及电解质平衡。
保守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腹痛情况及腹部体征,保守4~6小时后腹痛无缓解、腹膜炎体征加重即视为保守治疗无效,即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期间隔日行腹部B超检查,了解腹腔积液情况。
如有包裹性积液,可在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
保守治疗5天左右,患者肛门排气、腹膜炎症状缓解后,可停胃肠减压予流质饮食,进食半流饮食后可予出院。
出院后按上消化道溃疡正规内科治疗,1个月后门诊复查胃镜。
3.治疗结果 1例患者保守治疗4小时后,腹痛无缓解,腹膜炎症状加重而手术治疗,术中诊断为胃窦部穿孔,行穿孔修补术。
42例患者经上述保守治疗2~6小时后腹痛明显缓解,腹部体征改善,其中3例一周左右复查B超提示右肝表面包裹性积液,在B超引导下穿刺放置引流管,一周左右拔除。
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出院后1个月复查胃镜,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4例,胃窦部溃疡7例,2例胃镜检查无阳性发现。
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188例分析摘要】目的:总结上消化道穿孔保守治疗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300例上消化道穿孔,188例保守治疗情况。
结果:临床选择保守治疗上消化道穿孔188例,治愈178例,占消化道穿孔总人数599%,10例保守治疗过程中,腹膜炎明显加重,转手术治疗,均治愈出院。
结论:选择保守治疗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首选重要方法。
【关键词】上消化道穿孔; 保守治疗【中图分类号】R766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8999(2013)12010802随着医疗设备的更新和治疗消化性溃疡新药的相继问世,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已有新的认识,对溃疡所引起的并发症的治疗也有了新的观点。
通过近10年来对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88例的保守治疗,笔者认为保守治疗已成为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3年1月~2012年9月,共收治上消化道穿孔病人300例,选择性保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188例,男性123例,女65例,年龄18~75岁,平均462岁。
多为长期在外务工人员,穿孔至就医时间1~32h,平均105h。
临床表现:突发上腹痛,并迅速延及全腹,伴恶心呕吐,肠鸣音弱或消失。
腹部X线透视示膈下有游离气体152例,腹部B超示腹腔积液179例。
既往胃镜证实为胃十二指肠溃疡35例,178例保守治疗痊愈出院。
10例保守治疗过程中,腹膜炎明显加重,转手术治疗,其中3例胃癌行根治术,7例行修补术。
均治愈出院。
12治疗方法121禁食水,胃肠减压持续通畅目的是防止胃肠内容物继续漏入腹腔,使胃肠尽可能处于空虚状态,以利穿孔自行闭合及腹膜炎好转,鼻胃管连续持续负压吸引或50ml空针每半小时抽吸胃液1次,随时检查并保持胃管通畅,如不通畅应调整位置或用无菌生理盐水少量冲洗胃管,直到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正常,腹膜炎体征明显减轻为止,胃肠减压时间一般为2~6天。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2018年第5卷第14期2018Vol.5No.1431感染药物使用时间为(13.50±3.47)天;同对照组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McGill 疼痛评分以及创面愈合时间等指标对比,观察组获得明显改善(P <0.05)。
3 讨 论临床针对表现出较大创伤面积以及属于难愈性创面患者在施以治疗期间,以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应用较为普遍。
对于此种方法在应用期间,针对患者的创面伤口主要选择特殊材料加以完整覆盖,最终在创面负压的影响下,于创面愈合速度加快、感染控制以及疤痕减少方面获得显著效果。
但是在患者烧伤情况逐渐严重的情况下,确定最佳疗法完成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疾病治疗意义显著[5]。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的有效应用,对于外来致病菌侵袭可以有效阻挡,并且能够避免患者呈现出局部组织坏死情况,从而获得确切创面修复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合理选择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进行治疗,于感染控制以及疤痕减少方面获得确切效果,最终促进深度烧伤创面修复患者的病情好转。
参考文献[1] 张 博,胥学冰,唐亦复,等.负压封闭引流术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J].武警医学,2012,23(12):1036-1038.[2] 蔡 佳,廖少彬,郑妙君,等.浅谈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深度烧伤创面护理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3):4014.[3] 李海珍,孙淮庆.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深Ⅱ度烧伤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27(34):3906-3907.[4] 雷林革,沈美华,何如祥,等.持续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各种复杂创面修复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1):73-74.[5] 符林雄,吴多庆.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修复严重组织缺损创面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1,40(18):1827-1829.本文编辑:鲁守琴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诊疗分析赵 杰,姜伟青(江苏省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100)【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方法,以此为临床诊治提供经验。
研究上消化道穿孔后不同时期与腹腔细菌感染的关联性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穿孔后不同时期与腹腔细菌感染的关联性。
方法195例上消化道穿孔进行手术治疗患者,按穿孔时间分为4 h以前组(39例)、4~8 h组(50例)、8~12 h组(44例)、12~16 h组(37例)及16 h组(25例)。
抽取患者腹腔积液进行细菌培养以及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研究分析。
结果 4 h 以前组、4~8 h组、8~12 h组、12~16 h组及16 h组的细菌菌株阳性率分别为5.13%、52.00%、90.91%、100.00%以及152.00%,五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以及真菌是三种十分常见的菌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最高,为74.13%,其次为革兰阳性球菌,占18.18%,真菌最少,占7.69%;本次研究中,革兰阴性杆菌对泰能的敏感度为98.11%、头孢三嗪为81.13%、头孢哌酮为91.51%、氨苄青霉素为27.36%、丁胺卡那为39.62%,庆大霉素为33.02%。
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消化道穿孔腹腔感染时,要针对常见的致病菌及早进行经验性用药治疗,根据细菌谱不同病程阶段变化进行灵活性调整。
关键词上消化道穿孔;不同时期;腹腔細菌感染;关联性现阶段,临床上对引发腹膜炎的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本研究为研究上消化道穿孔后不同时期与腹腔细菌感染的关联性,本研究对2011年11月~2014年4月195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的上消化道穿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1月~2014年4月195例在本院普外科住院并且被确诊为上消化道穿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其中女93例,男102例,平均年龄(40.18±8.78)岁,平均病程(5.68±1.35)h。
以患者穿孔时间分为 4 h 以前组(39例)、4~8 h组(50例)、8~12 h组(44例)、12~16 h组(37例)及16 h以后组(25例)。
普通外科常见病病历书写及病程记录模板上消化道穿孔(仅限借鉴)上消化道穿孔1主诉及现病史主诉:突发持续性上腹部疼痛12小时。
现病史:该患缘于1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刀割样剧痛,无腰背部及肩部放散痛。
1小时后腹痛扩散为全腹痛,腹痛剧烈,难以忍受。
曾在当地医院以腹痛待查予以诊治,具体治疗不详,腹痛无缓解,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科。
病程中无腹胀、腹泻,无咳嗽、咳痰,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黄染,无心悸、气短。
饮食、睡眠欠佳,小便正常,无大便。
2专科情况及辅助检查专科情况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式呼吸消失。
全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肌紧张阳性,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莫菲氏征阴性。
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7肋间,全腹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消失。
实验室及器械检查结果胸腹联透(2007-05-19):双侧膈下见新月形气体影。
急检血常规(2007-05-19):WBC 22.43×109/L,中性粒细胞86.54%。
3病程记录病程记录2008-07-11郄海洋,男,18岁,因突发持续性上腹部疼痛12小时于年月日时分急诊入院。
本病例特点:1.青年男性,病程短,起病急。
2.该患缘于1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呈刀割样剧痛,无腰背部及肩部放散痛。
1小时后腹痛扩散为全腹痛,腹痛剧烈,难以忍受。
曾在当地医院以腹痛待查予以诊治,具体治疗不详,腹痛无缓解,今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门诊以“腹痛待查”收入科。
病程中无腹胀、腹泻,无咳嗽、咳痰,无寒战、发热,无恶心、呕吐,无黄染,无心悸、气短。
饮食、睡眠欠佳,小便正常,无大便。
3.既往:既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10年,否认结核病及肝炎等传染病史。
4.查体: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未见腹壁静脉曲张,腹式呼吸消失。
全腹压痛阳性,反跳痛阳性,肌紧张阳性,全腹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Murphy征阴性。
184例上消化道穿孔临床资料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及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184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溃疡穿孔156例,恶性肿瘤穿孔13例,其他15例,单纯穿孔修补119例。
胃大部分切除53例,修补加胃空肠吻合4例,保守治疗8例,死亡3例。
结论上消化道穿孔在尽快确诊的基础上积极手术,是有效治疗溃疡穿孔的常用方法。
【关键词】消化道穿孔;治疗
上消化道穿孔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部分病例症状不典型,确诊较困难,尤其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内科疾病,急性穿孔后症状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病情发展快,病死率高。
本院外科2000年1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184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84例,其中男148例,女36例,年龄17~87岁,平均50.5岁,单纯修补119例,胃大部切除53例,修补加胃空肠吻合4例,保守治疗8例,死亡3例(肿瘤患者2例)。
其中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38例,胃溃疡穿孔32例,发病时间1~72 h。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者中130例(70.7%)有溃疡病史,患者多以突发上腹剧痛就诊,部分病例伴出冷汗,面色苍白,肢体发冷,脉搏细速等早期休克的表现,并有时出现一过性缓解表现。
病史较长者常伴有一定中毒症状,体征为全腹压痛、反跳痛,板状腹主要以上腹部为主,肝浊音界缩小,肠鸣音消失。
29例(60岁以上患者15例)仅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钝痛不适,胸背痛,伴有腹胀,肝浊音界缩小不明显。
影像学检查124例(67.4%),术前透视发现双侧或单侧膈下游离气体,其中右膈下多见,反复检查发现膈下游离气体者36例(29.0%),29例症状不典型患者腹透9例(31.0%)有膈下游离气体,腹穿有黄色浑浊渗出液者本组中118例(64.1%)。
1.3 合并症及并发症伴重度休克及中毒症状者49例(26.6%),其中60岁以上者合并有慢支、肺部感染、冠心病、糖尿病等。
其中发现恶性肿瘤13例中有10例为60岁以上老人。
1.4 治疗方法单纯穿孔修补119例(64.7%),胃大部分切除53例(28.8%),修补加胃空肠吻合4例(
2.17%),保守治疗8例(4.3%)。
2 结果
本组184例中手术治疗176例(95.7%),保守治疗8例(4.3%),死亡3例(病死率1.6%)。
3 讨论
3.1 腹透及平片诊断上消化道穿孔腹透及平片发现膈下游离气体是上消化道穿孔的有力证据,但由于部分病例,尤其高年龄组患者症状不典型合并内科疾病多等因素的影响,造成诊断困难,本组气腹阳性率67.1%,X线气腹阴性的原因可能为,穿孔小、周围组织黏连、病程长气体被吸收或病程短游离气体过少等有关,临床怀疑上消化道穿孔者可反复多次透视或拍片检查,腹腔穿刺等协助诊断,必要时可行剖腹探查术。
3.2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是溃疡病的并发症之一表现为严重急腹症,有致命危险,需紧急处理[1],一般需要急诊手术,其优点为能够明确诊断,包括穿孔的部位、病变的性质等;在病情稳定的情况下可行根治性手术,包括解决溃疡的各种并发症;并且手术时机愈早效果愈好,在症状不典型无法确诊的情况下可以积极行剖腹探查术,对于严重休克而不能耐受手术者应在积极抢救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输血等术前准备后尽早手术治疗。
3.3 非手术治疗空腹情况下的穿孔;中毒症状较轻的;穿孔范围局限;有明确手术禁忌证等情况下可采用。
持续胃肠减压,一般留置6~7 d,抗炎,补液,营养,支持治疗。
积极使用抑制胃酸分泌药物(H.2受体阻滞剂,质子泵抑制剂等),保护胃黏膜。
保守治愈后1个月复查胃镜,再确定下步治疗方案。
3.4 手术方法的选择
3.4.1 溃疡穿孔单纯修补术是最早用于溃疡病穿孔的术式,至今仍较广泛应用[2],本组手术治疗176例中,单纯修补119例(64.7%),治疗效果较好,对于年老体弱或有较严重并发症,不能耐受复杂手术者,穿孔小,周边无硬结,患者年轻无溃疡病史者都可以采用该术式。
在术后一般结合内科用药,治疗原发病,疗效满意。
其中有7例恶变并转移者行修补加胃肠吻合术。
3.4.2 胃大部切除术为一期溃疡病急性穿孔的首选方法[3],本组176例手术患者中有53例为本术式,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
其适应证选择如下:年龄40~60岁患者;溃疡穿孔伴幽门梗阻;有溃疡病出血史;溃疡病史长,长期内科治疗无效;穿孔较大,周边组织较硬,缝合困难;患者病变有癌变可能。
对于穿孔时间<12 h,腹腔污染不严重,组织水肿不明显者也可选择此术式。
3.5 围术期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对于老年患者,水电解质的调节机制减退
[4],容易发生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加上营养不良、脏器功能低下,降低了手术的耐受性。
因此,充分的术前准备,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纠正低蛋白和贫血,可增加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治愈率。
但不应过分强调术前准备而丧失手术时机,对早期休克患者,可边抗休克治疗边手术抢救,及时去除病因。
术中术后对各重要器官功能应严密监测,要兼治合并症,做好围术期的处理。
总之,上消化道穿孔病情发展快、合并症多,尤其老年患者病死率高,在尽早确诊后积极手术是该类急症治疗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 邓伟均.老年人溃疡急性穿孔70例临床分析.广东医学,1996,17(11):742.
[2] 郑扶民.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普外临床,1989,4(3):129.
[3] 郭书若.胃十二指溃疡急性穿孔的术式选择体会.中国农村医学,1996,24(1):17.
[4] 徐声辉,周强.130例老年急腹症的诊治体会.实用老年医学,1995,9(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