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基础》教案课程机械部分—劳人社五
- 格式:docx
- 大小:361.31 KB
- 文档页数:149
《机械基础》教材分析《机械基础》教材版本采用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第五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机械类通用教材。
一、课程的任务和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类及相关专业的技术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和培养专业岗位能力服务。
它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机械原理、机械零件、液压、机械传动等方面的知识,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知识教学目标1、掌握机械传动的类型、组成、工作原理、传动特点、会按图进行传动比计算。
2、掌握平面连杆机构、凸轮机构及其他常用机构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场合等。
3、掌握常用连接、轴、轴承、联轴器、离合器和制动器的结构、常用材料和应用场合及有关标准和选用方法。
4、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概念、液压泵、液压控制阀的构造、性能、工作原理,能看懂液压基本回路和机床液压传动系统实例。
(二)能力培养目标1、培养识图、制图的能力2、具备理解机械原理的能力3、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思想教育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2、具有科学求实的学风、严谨的思维方法3、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三、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建议绪论教学要求1、了解我国机械发展历史2、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内容3、理解机器和机构的定义、特征及组成,理解构件和零件的区别及运动副的定义和分类。
4、了解机械传动的分类教学建议绪论概括介绍了教材的主旨和内容,建议力求通过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到学习《机械基础》课程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只有真正确实“学以致用”的正确思想,才能学好《机械基础》。
第一章带传动教学要求1、了解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和类型。
2、掌握V带的结构和类型、普通V带传动的主要参数、选用及使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掌握带传动的张紧原理和方法。
了解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类型。
教学建议本章是教材具体内容的开始,学习机械基础的关键是理论联系实际,建议根据专业需要从生产实践中选取实例进行教学,并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实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械基础教案教案标题:机械基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机械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3. 能够分析和解决常见的机械问题。
4.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重点:1. 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常见机械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1. 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本和教学资料。
2. 多媒体设备。
3. 实物模型和图示。
4. 实验材料和装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入机械基础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理论讲解(30分钟)1. 机械基础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a. 机械工程的定义和范围。
b. 机械元件的分类和常见结构。
c. 力、力矩、功和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d. 相对运动和绝对运动的区别。
2. 常见机械元件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a. 齿轮传动和皮带传动的原理和应用。
b. 连杆机构和滑块机构的结构和运动规律。
c. 轴承和支撑的作用和种类。
d. 常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问题,并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
四、实践操作(40分钟)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包括:1. 组装和拆卸机械元件。
2. 使用传感器进行测量和监测。
3. 运用连接机构完成指定任务。
五、总结和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展望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教学延伸:1. 实地参观机械工厂或机械设备的展览,加深学生对机械基础知识的实际理解。
2. 设计和制作小型机械模型,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3. 鼓励学生参加机械相关的竞赛或项目,提升实践技能和综合素质。
评估方式:1. 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机械基础概念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2. 实践操作的成果展示和报告,评估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个人或小组项目作业,考察学生在机械领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中职类机电专业《机械基础》教案第一章:机械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让学生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概念与分类机械的基本参数机械的性能指标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应用。
问答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1.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机械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的概念、分类和应用。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1.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指标的理解。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机械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的掌握程度。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让学生掌握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方法。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概念与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和加工方法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实践教学法:展示机械零件的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其选材和加工方法。
2.4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机械零件在机械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
3. 实物展示:展示机械零件的实物,引导学生了解其选材和加工方法。
4. 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5 教学评价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基本概念、分类和功能的understanding.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机械零件选材和加工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让学生掌握机械传动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概念与分类机械传动的原理机械传动的计算方法与应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
实践教学法:演示机械传动的实验,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和应用。
课时计划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 1241 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1讲2013 年月日第1页教材章节绪论课题绪论教学明确学习本课程的意义和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学习方法;掌握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目的重点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难点机器、机构、部件、构件、运动副及机构的观点课的种类授新课教课方法解说法教具挂图教学进程备注绪论引言人类社会发展进度中,使用简单工具来进行生产和生活,跟着社会的进步及技术的提升,各样机械逐渐应用到生产、生活中,特别是现代社会,各种机械设备有了日异月新的发展。
关于机械专业学生,掌握各样机械设施的结构原理和运动规律,为进一步学习机械加工设施知识打下必定的基础,以便在此后实质工作中更好使用各种机械设施。
一、课程概括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为学习专业技术课程和此后在工作中合理使用、保护机械设施及技改、技革供给必需的理论基础知识。
2、课程内容机械传动、常用机构、轴系部件、液压传动与气压传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3、课程任务经过本课程的学习,熟习和掌握机械传动、常用机构及轴系部件的基本知识、工作原理和应用特色;掌握剖析机械工作原理的基本方法;能作简单的相关参数计算;能查阅相关技术资料和采纳标准件。
培育和提升剖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第2页教学进追备课程与备注力。
4、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质,综合运用机械制图、力学、金属资料与物理等课程的基础知识,与平时生活及生产实例相联系。
二、机器、机构、机械、构件和部件1、机器与机构(1)机器是人们依据使用要求而设计制造的一种履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递能量、物料与信息,进而取代或减少人类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
作用:机器用于履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变换或传达能量、物料与信息。
特色:从机器的构成与运动确实定性和机器的功能关系来剖析,所有机器都拥有三个共同特色:①任何机器都是由很多构件组合而成的(很多不一样的机构所构成)②各运动实体之间拥有确立的相对运动。
《机械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基础知识,掌握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学会使用常用机械工具,如扳手、螺丝刀等;(3)了解机械传动原理,能够分析简单的机械传动系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3)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机械知识的愿望;(2)培养学生珍惜劳动成果,爱护设备设施的意识;(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1)机器与机械的概念;(2)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发动机、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等;(3)各部分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2. 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1)扳手、螺丝刀等常用工具的识别与使用;(2)工具的选择与使用技巧;(3)工具的保养与维护。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2)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1)机械传动原理的理解与应用;(2)机械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作用及传动原理;2. 演示法:展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3. 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机械设备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机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 讲解机械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作用,引导学生了解机械的整体结构;3. 演示常用机械工具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观看并动手操作;4. 讲解机械传动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传动系统的工作过程;5. 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动手实践,操作机械设备;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机械传动系统,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评价1. 课堂讲解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以及对机械基础知识的理解程度。
机械基础——教案教学过程及说明;★ 教具演示并导入新课:(讲解相关理论知识)螺纹联接:利用螺纹零件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零件相对固定起来的联接。
螺旋传动:利用螺纹零件将回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从而传递运动或动力的装置.一、螺纹的形成二、螺纹的类型1、按线数分在圆柱体上沿一条螺旋线切制的螺纹,称为单线螺纹。
也可沿二条、三条螺旋线分别切制出双线螺纹和三线螺纹。
单线螺纹主要用于联接,多线螺纹主要用于传动。
2、按螺旋线绕行方向按螺旋线绕行方向的不同,又有右旋螺纹和左旋螺纹之分。
通常采用右旋螺纹,左旋螺纹仅用于有特殊要求的场合。
3、位置分螺纹有外螺纹和内螺纹之分。
在圆柱体外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外螺纹,在圆孔的表面上形成的螺纹,称为内螺纹。
普通螺纹又有粗牙和细牙两种。
公称直径相同时,细牙螺纹的螺距小,升角小,自锁性好,螺杆强度较高,适用于受冲击、振动和变载荷的联接以及薄壁零件的联接。
细牙螺纹比粗牙螺纹的耐磨性差,不宜经常拆卸,故生产实践中广泛使用粗牙螺纹。
三、螺纹的主要参数螺纹的主要参数:(1)大径(d、D)——螺纹的最大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对内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
标准规定大径为螺纹的公称直径。
(2)小径(d1、D1)——螺纹的最小直径。
对外螺纹是牙底圆柱直径(d1),对内螺纹是牙顶圆柱直径(D1)。
(3)中径(d2、D2)——处于大径和小径之间的一个假想圆柱直径,该圆柱的母线位于牙型上凸起(牙)和沟槽(牙间)宽度相等处。
此假想圆柱称为中径圆柱。
(4)螺距(P)——在中径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间的轴向距离。
(5)导程(S)——同一螺旋线上,相邻两牙在中径线上对应两点之间的轴向距离。
对单线螺纹,S=P;对于线数为n的多线螺纹,S=np。
(6)牙形角(α)——在轴向截面内螺纹牙形两侧边的夹角。
(7)升角(λ)——在中径圆柱上螺旋线的切线与垂直于螺纹轴线的平面间的夹角。
四、螺纹代号与标记1.普通螺纹螺纹的标记由螺纹代号、螺纹公差代号和螺纹旋合长度代号组成。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1 讲
2013年月日第 1 页
第 2 页
第 3 页
第 4 页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
讲总第 2 讲
2013年月日第 5 页
第 6 页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3讲
2013年月日第 7 页
第 8 页
第 9 页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4 讲
2013年月日第 10 页
第 11 页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5 讲
2013年月日第 12 页
第 13 页
第 14页
第 15 页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
总第 6 讲
2013年月日第 16 页
第 17 页
第 18 页
第 19 页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7 讲
2013年月日第 20 页
第 21页
第 22 页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8 讲
2013年月日第 23 页
第 24 页
第 25 页。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章节一:机械概述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掌握机械的主要特点和分类。
教学内容:机械的定义,机械的分类,机械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2. 分析机械的主要特点;3. 介绍机械的分类;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的应用。
章节二:常用机械传动教学目标:掌握常用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教学内容:齿轮传动,皮带传动,链传动,蜗轮传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齿轮传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2. 演示皮带传动的过程;3. 讲解链传动的特点和应用;4. 分析蜗轮传动的工作原理。
章节三:机械零件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分类,掌握机械零件的主要功能和选材。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分类,机械零件的功能,机械零件的选材。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零件的分类;2. 分析机械零件的功能;3. 介绍机械零件的选材;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零件的应用。
章节四:机械设计教学目标:了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掌握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内容: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机械设计的方法,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
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设计的基本原则;2. 介绍机械设计的方法;3. 分析机械设计的一般步骤;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设计的过程。
章节五:机械制造教学目标: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掌握机械制造的主要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机械制造的方法,机械制造的工艺。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制造的基本过程;2. 演示机械制造的方法;3. 介绍机械制造的工艺;4. 通过案例理解机械制造的应用。
章节六:机械强度计算教学目标:学习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机械零件的强度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轴、齿轮、联轴器等零件的强度计算。
教学方法: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步骤:1. 讲解机械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2. 引导学生练习计算轴的强度;3. 教授齿轮强度计算的方法;4. 演示联轴器强度计算的案例。
机械基础说课教案(标准)第一章:机械基础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基础知识,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
3. 理解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二、教学内容:1. 机械的概念和分类2. 机械的基本参数3. 机械的性能指标4. 机械的运用和维护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
2. 难点: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理知识,引出机械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性能指标。
3. 实例分析:分析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的运用和维护方法。
第二章:机械传动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和分类。
2. 掌握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和特点。
3.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2. 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3. 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
2. 难点: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
2.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机械基础知识,引出机械传动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机械传动的基本原理、常见机械传动的结构与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4.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机械传动的设计与应用。
六章:联接件与紧固件一、教学目标:1. 了解联接件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紧固件的种类和选用方法。
3. 理解联接件的设计和应用。
二、教学内容:1. 联接件的概念和作用2. 紧固件的种类和选用方法3. 联接件的设计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联接件的概念、紧固件的选用方法。
《机械基础》教案全套第一章:机械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掌握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
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1.2 教学内容机械的基本概念:机械的定义、特点和功能。
机械的分类:传动机械、执行机械、控制机械等。
机械的性能:强度、刚度、精度、可靠性等。
机械的基本参数:尺寸、形状、位置等。
常用单位:长度、质量、时间、力、能量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
利用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机械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机械的基本参数和常用单位的重要性。
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的基本概念、分类和性能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机械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工作原理。
第二章:机械零件2.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功能和选型原则。
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2 教学内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机械零件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零件的分类:固定零件、传动零件、执行零件、控制零件等。
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齿轮、轴承、联轴器、弹簧等。
机械零件的功能和选型原则:根据机械的工作条件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零件。
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配合尺寸、配合类型和配合精度。
运动传递方式:齿轮传动、链传动、皮带传动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讲解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直观教学手段,介绍常用机械零件的结构和功能。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机械零件的配合关系和运动传递方式。
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机械零件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一张常用机械零件的示意图,并简要说明其结构和功能。
第三章:机械传动3.1 教学目标了解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常用机械传动方式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理解机械传动的设计和选型原则。
3.2 教学内容机械传动的基本概念:机械传动的定义和作用。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1 讲
2013年月日
第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2 讲
2013年月日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3讲
2013年月日
第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4 讲
2013年月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5 讲
2013年月日
第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
讲总第 6 讲
2013年月
第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7 讲
2013年月
第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8 讲
2013年月
第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9 讲
2013 年月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10 讲
2013年月
课时计划
科目机械基础班级高机控1241班教师检查人周第讲总第 11 讲
2013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