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重点专项2016年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为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重要科技计划之一。
为了指导和规范这一计划的实施,国家科技部于2016年发布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
该指南为申报单位和项目负责人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和要求,以确保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够得到有效推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项目申报范围和要求:指南明确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范围,包括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
指南还对项目申报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研究目标、技术路线、预期成果等方面。
2. 项目申报流程:指南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申报流程,包括申报单位的资格审核、项目申报书的编写和评审流程等。
指南还对项目申报的时间节点进行了明确,以便申报单位按时递交申请材料。
3. 项目评审和资助:指南详细介绍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评审和资助程序。
指南明确了评审的原则和方法,包括专家评审、现场答辩等环节。
同时,指南还对资助方式和资助额度进行了说明,以便申报单位了解申请资助的具体条件和要求。
4. 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指南强调了项目管理和成果转化的重要性。
指南明确了项目管理的要求,包括项目经费管理、项目进度和成果报告等方面。
指南还鼓励申报单位积极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的发布对于促进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该指南的发布为申报单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要求,帮助申报单位准确把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方向和目标。
同时,指南的发布还有助于提高项目申报和评审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确保项目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够得到有效推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指南的发布,国家科技部进一步加强了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管理和监督,提高了科技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相信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的指导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动和促进。
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一、介绍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是指2016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项目清单,它涵盖了重要的科研领域和热点问题,对于国家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进行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二、内容概述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涵盖了许多重要领域,如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先进制造、农业科技等。
这些领域都与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对其进行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在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中,可以见到许多引人注目的课题,如高性能计算、基因编辑技术、新型功能材料等,这些都是当时科技领域的热点问题。
三、迭代发展根据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迭代发展。
高性能计算一直是科技领域的重要方向之一,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高性能计算在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医学等领域的应用也不断拓展。
在撰写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相关文章时,应该特别关注这些项目的迭代发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科技发展的脉络和走向。
四、个人观点作为科技领域的从业人员,我对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中的课题非常关注。
在这些课题中,我认为基因编辑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是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个人感兴趣的领域。
我相信,这些项目的研发将会为人类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
五、总结通过对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我对这些重要课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课题涉及的领域广泛,涵盖了科技发展的方方面面,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也希望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更多地关注这些重要课题,努力为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六、参考资料1.《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指南》2.《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申报指南》3.《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解读》以上就是针对2016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名单的深度评估和全面探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国家重大研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由原来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而成,是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
将科技部管理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发改委、工信部共同管理的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基金,农业部、卫计委等13个部门管理的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整合形成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当前,从“科学”到“技术”到“市场”演进周期大为缩短、各研发阶段边界模糊,技术更新和成果转化更加快捷。
为适应这一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特征,新设立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着力改变现有科技计划按不同研发阶段设置和部署的做法,按照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组织实施。
该计划下,将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和科技发展优先领域,凝练设立一批重点专项,瞄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主要领域的重大、核心、关键科技问题,组织产学研优势力量协同攻关,提出整体解决方案。
作为原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发展计划的集大成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经成为我国针对事关国计民生的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突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技术瓶颈的重要科技资助渠道。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这一年科技部已经正式对外公示了12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共计1132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拟获立项,其中包括142所高校拟立项项目647项,占比为57.16%。
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16.02.16•【文号】国科发资〔2016〕37号•【施行日期】2016.02.1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技计划正文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纳米科技等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国科发资〔2016〕3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科技主管单位,各有关单位:《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以下简称国发64号文件)明确规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面向事关国计民生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以及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重大科学问题、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按照重点专项的方式组织实施,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研发布局和协同创新,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领域提供持续性的支撑和引领。
重点专项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载体,是聚焦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围绕解决当前国家发展面临的瓶颈和突出问题、以目标为导向的重大项目群。
重点专项按程序报批后,交由相关专业机构负责具体项目管理工作。
按照国发64号文件的要求,科技部会同相关部门,根据“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原则,遵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新的项目形成机制,面向2016年凝练形成了若干重点专项并研究编制了各重点专项实施方案,已经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战略咨询与综合评审特邀委员会(以下简称“特邀咨评委”)和部际联席会议审议通过,并按程序报国务院批复同意。
根据“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现将“纳米科技”等9个重点专项2016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公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
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项目组织申报要求及评审流程1. 申报单位根据指南支持方向的研究内容以项目形式组织申报,根据项目不同特点可设任务(或课题)。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2016年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序号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牵头单位项目负责人中央财政经费(万元)项目实施周期(年)1 2016YFA0600100 全球气候数据集生成及气候变化关键过程和要素监测北京师范大学梁顺林3500.00 52 2016YFA0600200 基于多源卫星遥感的高分辨率全球碳同化系统研究南京大学居为民2800.00 53 2016YFA0600300 全球变化大数据的科学认知与云共享平台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吴炳方2800.00 54 2016YFA0600400 气候多尺度变化与年代际重大事件的归因及预估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马柱国2800.00 55 2016YFA0600500 过去气候变化定量重建方法和我国区域气候重建南京大学鹿化煜2800.00 56 2016YFA0600600 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关键区海气相互作用及其对东亚夏季风气候的影响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陈文2500.00 57 2016YFA0600700 中国北方地区极端气候的变化及成因研究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王会军2654.00 58 2016YFA0600800 中国北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碳氮耦合循环与碳源汇效应研究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韩士杰2500.00 59 2016YFA0600900 大型水库对河流-河口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物质输运的影响机制中国海洋大学王厚杰*10 2016YFA0601000 中国西南河流拦截对流域碳氮循环和输送的影响及其效应评估研究天津大学肖化云*11 2016YFA0601100 海洋储碳机制及区域碳氮硫循环耦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谢树成*12 2016YFA0601200 海洋生态系统储碳过程的多尺度调控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厦门大学黄邦钦*13 2016YFA0601300 中国东部陆架海域生源活性气体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气候效应中国海洋大学杨桂朋2586.00 514 2016YFA0601400 近海生态系统碳汇过程、调控机制及增汇模式厦门大学张瑶2500.00 515 2016YFA0601500 陆地水循环演变及其在全球变化中的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严登华2800.00 5作用研究究院16 2016YFA0601600 跨境水资源科学调控与利益共享研究云南大学何大明1000.00 517 2016YFA0601700 云水资源评估研究与利用示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毓荃1000.00 518 2016YFA0601800 全球变暖“停滞”现象辨识与机理研究中国海洋大学林霄沛2510.00 519 2016YFA0601900 亚洲风尘循环的过程、机制和环境效应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刘晓东2500.00 520 2016YFA0602000 黑碳的农业与生活源排放对东亚气候、空气质量的影响及其气候-健康效益评估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丁德平2500.00 521 2016YFA0602100 基于高分辨率气候系统模式的无缝隙气候预测系统研制与评估国家气候中心吴统文2800.00 522 2016YFA0602200 大规模多模式多过程地球系统模式耦合平台研发无锡恒鼎超级计算中心有限公司杨广文2800.00 4.523 2016YFA0602300 中高纬度湿地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宋长春2500.00 524 2016YFA0602400 全球变化人口与经济系统风险形成机北京师范大学史培军2685.00 5制及评估研究25 2016YFA0602500 碳排放和减碳的社会经济代价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邓祥征2352.00 526 2016YFA0602600 气候变化经济影响综合评估模式研究北京理工大学魏一鸣*27 2016YFA0602700 地球系统模式与综合评估模型的双向耦合及应用中山大学董文杰*28 2016YFA0602800 中国实现2030年碳排放峰值目标的优化路径研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刘卫东*29 2016YFA0602900 面向化工与医药领域的低碳与绿色途径华南理工大学江焕峰*注:带*项目实施2年后,需评估择优。
“量⼦调控与量⼦信息”重点专项“量⼦调控与量⼦信息”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申报指南“量⼦调控与量⼦信息”重点专项的总体⽬标是瞄准我国未来信息技术和社会发展的重⼤需求,围绕量⼦调控与量⼦信息领域的重⼤科学问题和瓶颈技术,开展基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探索研究和关键技术攻关,产⽣⼀批原创性的具有重要意义和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并在若⼲⽅⾯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可预期的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为我国在未来的国际战略竞争中抢占核⼼技术的制⾼点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项⿎励和倡导原始创新,并积极推动应⽤研究,⼒争在新原理原型器件等⽅⾯取得突破,向功能化集成和实⽤化⽅向推进。
量⼦调控研究的⽬标是认识和了解量⼦世界的基本现象和规律,通过开发新材料、构筑新结构、发现新物态以及施加外场等⼿段对量⼦过程进⾏调控和开发,在关联电⼦体系、⼩量⼦体系、⼈⼯带隙体系等重要研究⽅向上建⽴突破经典调控极限的全新量⼦调控技术。
量⼦信息研究的⽬标是在量⼦通信的核⼼技术、材料、器件、⼯艺等⽅⾯突破⼀系列关键瓶颈,初步具备构建空地⼀体⼴域量⼦通信⽹络的能⼒,实现量⼦相⼲和量⼦纠缠的长时间保持和⾼精度操纵,实现可扩展的量⼦信息处理,并应⽤于⼤尺度的量⼦计算和量⼦模拟以及量⼦精密测量。
“量⼦调控与量⼦信息”重点专项将部署6个⽅⾯的研究任务:1.关联电⼦体系;2.⼩量⼦体系;3.⼈⼯带隙体系;4.量⼦通信;5.量⼦计算与模拟;6.量⼦精密测量。
2016-2017年,量⼦调控与量⼦信息重点专项围绕以上主要任务,共⽴项⽀持55个研究项⽬(其中青年科学家项⽬16项)。
根据专项实施⽅案和“⼗三五”期间有关部署,2018年,量⼦调控与量⼦信息重点专项将围绕关联电⼦体系、⼩量⼦体系、⼈⼯带隙体系、量⼦通信、量⼦计算与模拟以及量⼦精密测量等⽅⾯继续部署项⽬,拟优先⽀持12个研究⽅向,同⼀指南⽅向下,原则上只⽀持1项,仅在申报项⽬评审结果相近,技术路线明显不同,可同时⽀持2项,并建⽴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中期评估结果,再择优继续⽀持。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 2016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以下简称“重点计划”)是我国为推动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而设立的专项资金支持计划,是我国科技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点计划旨在加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推动高技术领域的创新发展,提高我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2016年版的重点计划指南是指导各类研究机构、企业和科技人员在申请重点计划资金项目时所遵循的指南。
重点计划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拨款和配套资金。
指南中明确了项目资助范围、申请条件、申请程序、评审标准等内容,为申请者提供了详细的指导。
首先,重点计划指南明确了重点计划的资助范围。
重点计划主要支持科技领域中具有战略意义和前瞻性的研究和创新项目,涵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等领域。
重点计划鼓励跨学科和综合性创新研究,促进技术与产业融合,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其次,重点计划指南明确了申请条件和程序。
对于申请人来说,重点计划一般要求具备一定的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需要具备相应的研发设施和条件,并有相关的研究团队和研究计划。
申请人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申请书和项目方案,并按照指南要求填写有关信息和材料。
申请流程包括项目初审、评审、立项和资助等环节。
重点计划指南还明确了项目的评审标准。
评审主要从技术创新性、应用前景、研发能力、团队组织能力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评审标准要求项目具备一定的原创性和前瞻性,能够解决重大科技难题或改变现有技术格局。
同时,项目还需要与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方向相契合,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
总体来说,2016年版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指南为我国的科技研发和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该指南,申请者可以了解重点计划的申请条件和程序,及时掌握最新的政策和要求。
指南的发布也促进了科技创新的繁荣和发展,提升了我国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希望在今后的重点计划中,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为我国的科技强国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28期2023年10月江苏科技信息Jiangs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No.28October,2023作者简介:谢锦园(1991 ),女,江西玉山人,副科长,硕士;研究方向:科研项目管理,科学计量㊂2016—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情况分析谢锦园(南京大学科学技术处,江苏南京210093)摘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科技改革创新的重大战略举措,自2016年实施以来,逐步成为我国解决重大战略科技问题㊁服务国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渠道㊂文章以2016 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项目为研究对象,从项目所属领域㊁牵头承担单位区域和性质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进而从聚焦我国重点研发计划战略布局㊁强化产学研合作与创新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思考与建议㊂关键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分析;科研管理中图分类号:G311㊀㊀文献标志码:A 0㊀引言㊀㊀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 2020年)“,解决科技资源配置 碎片化 问题,2014年国家发布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㊁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国发 2014 64号)㊁‘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国发 2014 11号)等改革文件[1-2],将改革前的近百个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㊁基金等)优化布局,形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㊁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㊁基地和人才专项5类项目,并纳入统一的国家科技管理平台进行管理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科技部 973 计划㊁ 863 计划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㊁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资金㊁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20余个科技计划及专项整合形成的新计划[3],该计划瞄准事关国计民生的农业㊁能源资源㊁生态环境㊁健康等领域中需要长期演进的重大社会公益性研究,事关产业核心竞争力㊁整体自主创新能力和国家安全的战略性㊁基础性㊁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㊁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和产品㊁重大国际科技合作,旨在突破国民经济各主要领域的技术瓶颈[4]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按照重点专项㊁项目实行分层次管理,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实施的基本单元[5]㊂本文对2016 2022年立项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进行梳理,从年度㊁领域㊁区域㊁牵头承担单位等方面展开统计分析,以期为科研单位提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能力及科研人员选择研究方向提供借鉴参考㊂1㊀数据来源与处理㊀㊀本文研究所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信息来源于科技部国家科技管理信息系统公共服务平台以及7家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官方网站,统计截止日期是2023年6月30日㊂将平台采集的项目立项信息整理建立数据表,并以此为基础结合研究需要,补充项目牵头承担单位的类型与所在区域㊁项目所属领域等相关信息㊂然后,运用传统数据分析方法,对总体立项情况和项目分布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并选取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4个代表性区域进行对比分析㊂2㊀2016 2022年项目立项情况2.1㊀项目年度立项情况㊀㊀2016 2022年期间,科技部共启动了133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立项了8355个项目㊂从年度项目立项数量(见图1)上看,2016 2022年分别立项了1172项㊁1333项㊁1434项㊁611项㊁540项㊁1132项㊁2133项㊂可以看出, 十三五 前3年项目立项数量较多,后两年项目立项数量大幅下降; 十四五 开局情况与 十三五 相似,2021年和2022年项目立项数量较多,2021年项目立项数量基本与2016年持平,而2022年项目立项数量较2017年大幅增加,增幅高达60%㊂2.2㊀项目领域分布情况㊀㊀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归口部门,将其划分为5个领域方向:社会发展㊁高新技术㊁农村科技㊁基图1㊀2016 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项数量分布础研究和其他领域(包括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㊁战略性科技创新合作㊁科技冬奥㊁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KA)专项等重点专项)㊂从5个领域方向项目立项数量(见表1)来看,社会发展领域2944项,高新技术领域2385项,农村科技领域937项,基础研究领域1941项,其他领域148项㊂考虑到其他领域重点专项的项目立项公示数据较少,且其中部分重点专项部署时间较短,因此本文不再将其他领域重点专项的项目立项情况和其余4个领域方向开展对比分析㊂表1㊀2016 2022年5个领域方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分布情况领域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专项/个项目/项专项/个项目/项专项/个项目/项专项/个项目/项专项/个项目/项专项/个项目/项专项/个项目/项社会发展1455817493205451531481221924520667高新技术132761540422485435141781935823649农村科技81168140111373603321414617306基础研究722282741022910153111791437714507其他001222382492291614总计4211724913336514343461138540671132752133㊀㊀从4个领域方向逐年项目立项情况(见图2)来看,社会发展㊁高新技术两个领域方向项目数量占比较高,合计占当年立项项目总量的60%左右,其中2016㊁2018年占比超过了70%;基础研究领域占比较为稳定,维持在20%左右㊂此外, 十三五 期间,社会发展㊁高新技术和农村科技3个领域方向基本集中在前3年大规模部署项目,而基础研究领域5年间较为稳定持续地部署项目㊂2.3㊀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情况㊀㊀2016 2022年期间,共有2163家单位牵头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按高等院校㊁科研院所㊁企业和其他4种单位类型对项目牵头承担单位进行分类统计(见表2),可以看出:高等院校牵头承担的项目数量最多,占比高达47.15%;科研院所牵头承担的项目数量次之,占比33.17%;企业牵头承担的项目数量较少,占比仅为19.09%;其他类别占比为0.6%㊂同时,平均每个高等院校牵头承担了4.00个项目,平均每个科研院所牵头承担了1.82个项目,平均每个企业牵头承担了1.11个项目㊂综上,高等院校师资规模大㊁学科门类全,科研院所规模小㊁专业化程度图2㊀2016 2022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分领域项目数量分布表2㊀2016 2022年各类型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情况领域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单位/个项目/项单位/个项目/项单位/个项目/项单位/个项目/项单位/个项目/项单位/个项目/项单位/个项目/项高等院校1134911375251536261233011022511416271761118科研院所23346925350526345412018097136197352294675企业186205258295308348117125138149130144291329其他7788564544791111总计53911726561333729143436461134154047511327722133㊀注:其他类型包含北京市实验动物管理办公室㊁北京市医疗器械检验所㊁故宫博物院㊁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㊁湖北技术交易所㊁江苏省交通工程建设局㊁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㊁交通运输部烟台打捞局㊁南京博物院㊁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㊁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㊁全国海关信息中心㊁厦门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㊁上海博物馆㊁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㊁上海市医疗器械检测所㊁深圳海关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㊁深圳证券交易所㊁长江航道局㊁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㊁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㊁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㊁中国国家博物馆㊁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㊁中国环境监测总站㊁中国汽车工程学会㊁中国人民解放军93209部队㊁中国认证认可协会㊁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㊁中国丝绸博物馆㊁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㊂高,二者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部署实施中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合计承担了超过80%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㊂对高等院校㊁科研院所㊁企业3种类型项目牵头单位中承担项目数量排名前10的单位进行分析(见表3):高等院校牵头承担项目数量排名前10的单位分别是清华大学㊁北京大学㊁浙江大学㊁上海交通大学㊁复旦大学㊁华中科技大学㊁中山大学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㊁天津大学(并列第9)㊁同济大学(并列第9),均为我国 双一流 建设高校,科研基础深厚扎实,人才队伍和学科建设较为完善;科研院所牵头承担项目数量排名前10的单位分别是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㊁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㊁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㊁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㊁中国标准化研究院㊁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并列第9)㊁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并列第9)㊁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并列第9)㊁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并列第9),均为国家级科研院所,专注于特定领域研究时间较长,集聚了大量的科研人才和专业设备;企业牵头承担项目数量排名前10的单位分别是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㊁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㊁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㊁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㊁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并列第6)㊁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并列第6)㊁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并列第6)㊁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列第6)㊁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并列第6),大部分为国有控股㊁国有全资㊁国有独资公司或央企,较少部分为高新技术企业㊂2.4㊀项目牵头单位所在区域分布情况㊀㊀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区域统计分析,2016 2022年间,共有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见图3),即除台湾省外其他所有区域均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㊂承担项目数量排名前10的区域依次为北京㊁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湖北㊁浙江㊁山东㊁天津㊁陕西和辽宁,其中北京承担项目数量最多,超过了全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的1/3;北京㊁上海㊁江苏㊁广东4个区域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布密集区域,合计承担项目数量超过了总量的60%㊂3㊀部分区域承担项目情况对比分析㊀㊀根据各区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统计情况,本文选取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4个承担项目数量相近又较为密集的区域开展对比分析㊂2016 2022年间,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4个区域共牵头承担了238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㊂从逐年牵头承担项目数量(见图4)上看,上海一直保持第1位,浙江在4个区域中排第4位,江苏在2019年低于广东,其他年份均排在第2位㊂总体上,4个区域承担项目数量年度间变化情况比较相似㊂从项目类型(见图5)上看,4个区域牵头承担的项目领域方向分布较为相似,社会发展领域占比35%左右,高新技术领域占比30%左右,基础研究领域占比20%~32%,农村科技领域占比4%~15%㊂从项目牵头承担单位性质与数量(见表4)上看,上海㊁江苏和广东牵头单位数量相近,约为180家单位,浙江牵头单位数约为上述3个区域的60%;浙江的高等院校㊁科研院所㊁企业数量均为4个区域最低,其中科研院所和企业数量较其他3个区域差别较大㊂根据4个区域牵头承担项目数量与牵头单位数量㊀㊀表3㊀2016 2022年各类型项目牵头单位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前10单位情况(a)高等院校排名名称项目数量/项1清华大学2222北京大学2083浙江大学1844上海交通大学1785复旦大学1376华中科技大学1117中山大学109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009天津大学909同济大学90(b)科研院所排名名称项目数量/项1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572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483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414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365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366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347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308中国标准化研究院289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79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79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79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27(c)企业排名名称项目数量/项1中国中车股份有限公司132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113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104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5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86中冶建筑研究总院有限公司76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76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76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76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7情况,可以计算4个区域各项目牵头单位平均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分别为4.8项㊁3.5项㊁3.2项和3.5项,上海平均值最图3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分布图4㊀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逐年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数量分布高,其他3个区域较相近,即上海各牵头承担单位的科研综合能力或持续科研能力较强㊂4㊀结论与展望㊀㊀值得关注的是, 十四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类型更加丰富多元,除了常规公开竞争类项目,还设置了鼓励从事探索性㊁原创性研究的青年科研人员脱颖而出的青年科学家项目,为提升科研投入绩效㊁强化重大创新成果 实战性 的 揭榜挂帅 项目,以及鼓励地方联合投入㊁协同管理的部省市联动项目,不同类型项目对申报人及申报单位的要求㊁课题设置以及项目评审立项机制都有相应区别,能够更大范围地鼓励科研人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任务,推动科研成果落地实施㊂通过对2016 2022年我国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立图5㊀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按领域方向统计分布表4㊀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浙江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牵头单位情况单位:个区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其他合计上海1755974173江苏25321203180广东16511023172浙江1416761107项情况的统计分析,结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申报立项与实施管理,本文形成一些建议如下㊂(1)继续加强科研资源战略引导作用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我国重大科技计划的先行者,发挥着我国科技事业改革前进的探索和引路重要作用㊂当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主要集中于北京㊁上海㊁江苏㊁广东㊁湖北㊁浙江等科研资源密集区域,其他地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较少,呈现科技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特点㊂因此,要继续加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战略引导作用,围绕区域社会经济㊁科技创新发展现状和趋势需求,以科技辐射带动区域发展㊂(2)促进产学研合作,推动成果转化实施㊂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承担单位性质上看,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主要承担单位,企业占比不到20%㊂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基础研究㊁重大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策源地,企业尤其是科技企业是成果转化应用的试验田㊂应更加注重高等院校㊁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究与合作,促进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从研究到应用的全链条一体化管理,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断注入科技供给力㊂(3)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提升服务保障能力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目标定位高㊁研究任务重㊁经费规模大㊁管理环节多,因此更加需要通过创新管理方式,一方面建立一支高素质管理队伍,为项目从申报㊁实施到结题验收等环节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另一方面以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动为目标,完善科研项目和经费等管理制度,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㊂参考文献[1]国务院.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㊁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EB/OL]. (2014-12-03)[2023-01-12].https:/// zhengce/content/2015-01/12/content_9383.htm.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2014-03-03) [2013-01-12].https:///zhengce/ content/2014-03/12/content_8711.htm.[3]金振蓉,杨舒.国家科技计划管理重大思路转变政府退后+五类计划[N].光明日报,2015-01-08 (5).[4]侯婉莹,刘蓉蓉,戴培刚,等.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思考与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7 (2):18-21.[5]科技部,财政部.科技部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EB/OL].(2017-06-22)[2023-01-12]./ xxgk/xinxifenlei/fdzdgknr/fgzc/gfxwj/gfxwj2017/ 201706/t20170628_133796.html.(编辑㊀李春燕)Analysis of the approval of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from2016to2022Xie Jinyuan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partment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210093 ChinaAbstract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is a major strategic measure for China 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form and innovation.Since its implementation in2016 i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China to solve major strategic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 and serve the national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The article takes the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from2016to2022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nducts statistical analysis from the fields of the project the regions and nature of the leading undertaking units etc.Furthermore it puts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from the aspects of focusing on the strategic layout of China s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lan strengthening industry-university-research cooperation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system.Key words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project initiation analysis research manag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