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知识分享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4
中医谈肺——是人体的“大宰相”《黄帝内经》说:“肺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
”《黄帝内经》非常重视肺。
那么我们怎么认识肺这个器官呢?它在我们的胸腔,左右各一,跟我们的呼吸道、鼻腔、喉咙是连接着的,跟我们的自然界的清气是相互通应的。
《内经》认为肺脏位置最高,所以提出“肺者,脏之盖”。
中医又把肺称作“诸脏之华盖”。
华盖就是指君子、天子坐的车上面那个顶头的伞状的遮蔽物。
我们的肺脏位置最高,肺脏的下边是心脏。
所以把肺称之为华盖。
《内经》又称其为相傅之官。
相和傅实际上都是辅佐的意思,辅佐心君,也就是辅佐天子。
那么肺这个宰相的具体的职责有哪些呢?一、肺司呼吸,主气肺掌管着人体的气,且司呼吸,肺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这一点跟西医不太一样。
这个气包含了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就是呼吸之气。
人体要把自然界的清气吸纳进来,把当中的有营养的物质吸收到我们人体当中,把人体所产生的浊气呼出到体外,把具有营养价值的清气输送到全身各处。
所以在《内经》当中叫做“天气通于肺”。
第二个层面,肺还主一身之气。
《内经》提出“肺者气之本”。
这个气就是我们人体的一身之气。
它由水谷精微化生的精微物质和清气化生的宗气组成。
宗气就在我们胸中形成,由肺来操纵,所以宗气就积于我们胸中。
我们说话的声音,就是宗气的作用。
声音洪亮叫底气十足,说明宗气充足。
语声低微,声音可能还嘶哑,就可能是宗气不足或者宗气下陷。
宗气还可以贯心脉,行到心脉当中推动气血运行。
所以《内经》把宗气的这些作用叫做“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
二、宣发和肃降“宣发”指肺气向上的升宣和向外围的布散;“肃降”指肺气向下是通降和使呼吸道保持洁净的作用。
《内经》把这个功能称作“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这里“上焦开发”指的就是肺。
肺的这种宣发作用,可以将这些营养物质、水谷精微,像雾露一样弥弥漫漫地布散到全身。
五谷味就是我们所说的一身之气。
肺为相傅之官我们都知道,湿地经常被比作大地的"肺"。
没有了湿地,地球的生态平衡就会乱套,可见湿地对于地球的重要性。
那回到我们人类自身,肺的健康与否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有着怎样的影响呢?说起肺,相信大家是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因为,关于"肺"大家都能说上那么一二点,陌生是因为很少有人能解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黄帝内经》记载:肺主宣发肃降,肺是水上之源,肺开窍于鼻,肺主皮毛、诸气愤郁、皆属于肺。
肺在五行中属"金",在季节里肺主"秋"。
大家都知道,秋天是收获季节,所以肺主收敛。
五脏之中,"肺为相傅之官",足可见肺的地位。
在情智方面肺属忧,忧伤肺。
从五脏与五味的对应关系来看,辣养肺,过辣伤肺。
从五脏与五色的对应关系来看,肺主"白色",对应到食物,我经常提到的白萝卜就是对肺有好处的。
说到肺,就让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一个人,红楼梦里的女主角之一"林黛玉",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
她最后就是因为肺出现了问题,而过早的失去了生命。
我们知道,林黛玉是一个才华横溢而又略带忧郁的年轻女子。
因为从小在贾府长大,黛玉多少有点寄人篱下的感觉;再加上天生敏感,人越大也越发忧郁了。
前面我们已经讲到,在情志方面,肺主忧。
一个人只要一忧虑,就会伤到肺。
林黛玉为了自己这个病没少吃药,更没少吃各种各样的补品,但是就是不见好转,总是时好时坏。
难道是那些药不管用吗?在我看来,当然不是!最主要还是林黛玉的"忧郁"。
我为什么要给大家讲林黛玉呢?其实是想告诉大家,无论是多么高明的医生、再名贵的补药,如果不从根本上也就是我们自己身上发现问题、改正问题,这个病很难用药治好。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的养生和一个人的性格、甚至为人处世也是分不开的。
我们大家都已经知道,一个人的健康和气血是有着很大关系的,那具体到肺,与人的气血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举一个例子,"驼背"。
《藏象学说》第四节五脏肺(上)肺司呼吸,肺为气之主——相辅之官肺的解剖位置从图上看,在人体的胸腔里,解剖位置偏上。
在肺叶的底下盖着我们的心,再直接的下来有肝和胃这些都是在肺的下面,图的左边就是肺,分左右两叶,通过支气管(向肺叶分出的叫支气管),连着气管连接到我们的咽喉部,最后连接到口鼻通到外边。
中医所讲的肺,不仅仅是西医解剖上的肺,当然了,具体到肺这个脏器来讲,跟西医的好多功能是完全吻合的。
但是,中医的藏象学说是重功能轻形质的,是这样的的一种研究方法,他把好多的五行里边的对应关系,比如说五种季节,春夏长夏秋冬,以及五体、五液,它都通过五行比类取象的也要赋予这个肺上去,包括五志,情绪,我们讲七情对应于五脏把它归类成五行,汇过来,所以,关于肺的解剖位置和形态,我们先有个直观的印象,然后包括它的功能跟西医解剖学重叠的我们要学习,更要注重的是中医赋予它的一些功能,下面先来建立一个原则上的概念。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主气司呼吸、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
这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
肺的生理特性:肺为华盖,肺为娇脏,宣发与肃降。
肺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在志为忧,在液为涕,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通过肺的这些生理功能、特性以及与形窍志液时的关系我们来一点一点的对号入座,主气司呼吸这一点上跟我们现代医学的解剖学上是完全一模一样的,主气司呼吸就是肺的解剖学上的功能;那么,主行水;朝百脉;主治节呢,它是有机的把好多的功能结合起来了,在有一部分是跟我们现代医学的解剖学上也是能够对上号的,而有一些是按我们中医的五行理论给它对上去的。
肺为华盖在说什么?这就是说的它的解剖位置,华盖就是皇上的伞盖,皇帝在伞盖底下是我们的君主之官心,这样的比喻列举的还是很形象的,所以中医讲肺为华盖。
但是,肺的位置在人体的最上端,在皮下,在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千万不可以去用针灸针的,你可以给自己在手脚上去试着去扎,问题不大,因为地方没有重要的脏器和神经,体针,就是说胸腹的这一块不敢乱扎的,还有头部的。
人体十二官 ----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人体十二官 ----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器官”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里的十二官。
《黄帝内径•素问•灵兰秘典论》把人体的器官给命名为十二官,心为君主之官,皇上;肝为将军之官、肺为宰相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等都是官。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一、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君,尊也,治理、发号施令也;主:灯中火柱也,一盏灯中的火柱 ;神明:神,天神,引出万物者;明,照也,神明为天神闪电照耀大地也。
心在人体之中掌管神明,在五行中为火。
心之有空,人才能明。
五脏之中肝、脾、肺、肾,皆有月字旁, 表明是肉体,唯独心不是肉体,因为其性空。
五脏之中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此四脏为实在肉体,开于空窍。
心开窍于舌,因主体为空,开于实窍。
心为空体,故主神明。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当心处于空静状态之中,血脉平稳、通畅,故面有光华。
由于心的特殊性,调心与调其他脏腑不可等同而论。
首先,要静心。
佛讲:“心静血清,血清颜清。
”其次,才是调理肉体的心脏平衡。
治宜清心泻火、清心开窍、滋阴降火,或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以及活血化瘀等法。
人体十二官 ----肺,相傅之官二、肺,相傅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相,视也,通过查看、估量做出正确选择;傅,相也,辅佐之宰相。
治节:治,水之名子也;节,竹节也,意为约束。
相傅之官是人体正确调节水分和营养的高官,处于宰相之位。
与心相连共处于上焦,为五脏之华盖。
华,荣也。
盖,遮蔽也。
肺将水谷之精华合以清气输送至五脏及四肢百骸。
【典籍解读】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原⽂出处
《素问·灵兰秘典论》“⼼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详解
本段原⽂以古代官职作⽐,形象的论述了⼗⼆脏的功能及其相互协调的关系。
“肺者,相傅之官”即把肺⽐作“相傅之官”。
傅,为辅助的意思;相即宰相,就是把肺⽐作朝廷中的宰相,辅
佐君主。
即肺脏的功能是在⼼的旁边辅佐⼼脏。
“治节出焉”即肺的具体功能是“治节”,“治节”就是治理调节的意思。
脏腑的⽓⾎营卫,都要依靠肺来进⾏调节。
肺主⽓,司呼吸。
肺⼜被喻为“华盖”。
“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在胸腔内位置最⾼因⽽有“华盖”之称。
由于肺的⽀⽓管到肺内分成很多⽀⽓管树,进⽽分成细⽀⽓管,细⽀⽓管再分⽀,末端为肺泡,⼜被形容“虚如蜂巢”。
肺不仅覆盖于五脏六腑之上,⼜能宣发卫⽓于体表。
肺司呼吸,⾃然界的清⽓随着⼈们的呼吸通过肺进⼊体内,⽽体内的浊⽓则通过肺排出体外,
保证⼈体内各个脏腑正常的⽣理功能。
因此,肺辅助⼼脏治理全⾝,使⽓⾎营卫正常运⾏,在维持⼈体的正常活动中起着不可忽
视的作⽤。
中医知识:肺肺位于胸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
又因为肺脏娇嫩,不耐寒热,容易被邪气侵犯而发病,故又叫做"娇脏"。
由于肺具有辅心行血的作用,所以《黄帝内经》称肺为"相辅之官"。
肺的功能主要依赖于肺气的推动和固摄作用,其次与肺阴的滋润作用也有关。
肺气运动的特点有宣发和肃降两方面。
宣发,是指向上向外的宣通发散;肃降,是指向下向内的清肃下行。
这两方面的特点都体现在肺的生理功能之中。
肺主宣发肺的生理功能肺具有主气和主通调水道两方面的生理功能。
1.主气肺主气的功能包括主呼吸之气和主一身之气两个方面。
(1)主呼吸之气肺主呼吸之气,也称"肺司呼吸",是指肺具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肺是人体呼吸运动的主要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
通过肺的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如此不断地吐故纳新,维持着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发挥,除了肺阴的滋润作用以外,主要依赖于肺气的宣发和肃降作用。
通过肺气向上向外的宣通发散,而呼出了体内的浊气;通过肺气向下向内的清肃下行,而吸入了自然界的清气。
因此,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呼吸功能。
在生理情况下,肺气的宣降保持协调,则气道通畅,呼吸调匀。
如肺失宣降,影响其呼吸功能,则出现胸闷、咳嗽、气喘等呼吸不利的症状。
(2)主一身之气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周身之气的功能。
其具体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宗气的生成宗气是人体气的一部分,它是由脾通过消化饮食物,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而上输于胸中,与肺吸入的白然界之清气互相结合而生成的。
宗气生成后,再通过肺的宣发肃降及心主血的功能而布散于全身,以温养各脏腑组织,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由于自然界之清气是生成宗气的必要条件,它是依靠肺的呼吸功能来吸入的,所以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与否,直接影响着人体宗气的生成,也影响着全身之气的生成。
中医五脏养生之肺脏养生
五脏之肺脏:肺属金,为相傅之官,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主皮毛、肺朝百脉,助心行血,通调水道。
在五脏六腑中,位居最高,为五脏之长。
开窍于鼻,其华在肤,与大肠相表里,为肾水之母。
肺金与四时之秋季相应。
肺金功能下降时会表现:咳嗽、咳嗽、胸闷、气短、心悸、语调低微、少言懒语、易忧伤、呼吸困难、唇青舌紫、易感冒、咳血、喘息、鼻塞或流涕、鼻炎、慢性咽炎、慢支、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气肿、哮喘、毛发干枯、皮肤粗糙、痤疮、毛囊角化、痰饮水肿、肺癌等。
肺金调理养生:肺金生于脾土、生肾水、克肝木、克于心火。
肺金功能异常时,需同时调理肺金及相关四脏,以维持各脏腑间的动态平衡,方保康健。
仙方谷调理养生理念:清润宣降以养肺金、健脾土益气祛湿、养肾水助纳气、疏肝木理气、调心火以温煦肺体,综合调理诸脏以达到:清肺泄热、理气祛痰、祛风邪、利肺气、助肺宣降、润肺止咳、平喘之功,起到清肺毒、护肺体、养肺气的肺金调理养生。
日常注意事项:
1、戒烟酒,饮食宜清淡,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2、加强体育锻炼,以有氧运动为宜;
3、注意保暖,户外空气质量差时,减少户外活动时间;
4、定期体检。
人体十二官----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人体十二官----心·君主之官《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器官”一词出自《黄帝内经》里的十二官。
《黄帝内径•素问•灵兰秘典论》把人体的器官给命名为十二官,心为君主之官,皇上;肝为将军之官、肺为宰相之官、脾为谏议之官、胃为仓廪之官,等都是官。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故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
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一、心,为五脏六腑之君主。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君主:君,尊也,治理、发号施令也;主:灯中火柱也,一盏灯中的火柱;神明:神,天神,引出万物者;明,照也,神明为天神闪电照耀大地也。
心在人体之中掌管神明,在五行中为火。
心之有空,人才能明。
五脏之中肝、脾、肺、肾,皆有月字旁,表明是肉体,唯独心不是肉体,因为其性空。
五脏之中肝开窍于目,脾开窍于口,肺开窍于鼻,肾开窍于耳。
此四脏为实在肉体,开于空窍。
心开窍于舌,因主体为空,开于实窍。
心为空体,故主神明。
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当心处于空静状态之中,血脉平稳、通畅,故面有光华。
由于心的特殊性,调心与调其他脏腑不可等同而论。
首先,要静心。
佛讲:“心静血清,血清颜清。
”其次,才是调理肉体的心脏平衡。
治宜清心泻火、清心开窍、滋阴降火,或养心安神、益气补血,以及活血化瘀等法。
人体十二官----肺,相傅之官二、肺,相傅之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相,视也,通过查看、估量做出正确选择;傅,相也,辅佐之宰相。
治节:治,水之名子也;节,竹节也,意为约束。
相傅之官是人体正确调节水分和营养的高官,处于宰相之位。
与心相连共处于上焦,为五脏之华盖。
华,荣也。
盖,遮蔽也。
肺将水谷之精华合以清气输送至五脏及四肢百骸。
肺给人体输送营养的同时,又像大伞一样保护着五脏,那就是卫气遮蔽,以防寒邪侵入。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最近这些日子,“肺”一定是大家经常能听到的一个字。
肺为五脏之一,是人体的重要脏器。
提起肺,大家很容易能想到它与呼吸有关。
其实,肺的功能远不止这一个,它还与人体许多功能活动都密切相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肺的重要性。
1.肺为五脏六腑之华盖人们称肺为“华盖”。
《素问·病能论》云:“肺为脏之盖也。
”就脏腑而言,肺属五脏之一,属里。
然肺与其他四脏不同,不仅居胸中,且处于五脏之高位,诸邪入侵,每先犯之,故肺被称为“华盖”。
所谓“华盖”,原指古代帝王的车盖,肺在五脏六腑之中位置最高,因而有此称。
肺上通咽喉,开窍于鼻,主呼吸之气。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天气通于肺。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通于卫气,主一身之表,而风、寒、燥、热等邪气,尤其是温热之邪,多直接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脏,出现肺卫失宣、肺窍不利等病变。
由此可知,五脏之中,外感之邪侵犯人体,首先犯肺。
2.肺为娇脏——五脏中的“大家闺秀”肺为娇脏之“娇”字有娇弱、娇嫩两义。
“娇嫩”重点在于描述肺叶的形态结构特点。
肺的“娇弱”之性,来源于对肺脏的病理,尤其是外感病病理的临床观察。
大家都有过这样的感受:一感冒就会发烧、流涕、鼻子不通气。
这些症状都是肺系独有的症状,说明肺是一个娇弱的脏器,容易发病。
肺脏的生理特性与其他脏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肺朝百脉”,指的是全身脏腑经络气血均朝汇于肺。
想一想,这是多么大的工作量,全身的气血都要到肺这里来一趟,拿走它们需要的东西,然后才可以回去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
如果肺脏出现了问题,那么体内所有的器官都会受到连累。
其供血的功能减弱,全身得不到血液的供养,脏器就会出现问题。
3.主气,司呼吸——清浊交换,吐故纳新肺主气是指肺主呼吸之气和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呼吸是很好理解的,就是指肺脏呼吸的最基本功能。
肺主一身之气有些令人费解,让我们细细道来。
肺主呼吸之气是说肺有司呼吸的作用。
相傅之官------肺肺居胸中,上通喉咙,开窍于鼻。
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主气,司呼吸,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通道;助心行血而贯通血脉,通调水道,参与水液代谢,输精于皮毛,主一身之表。
(1)肺的部位和形态①肺的部位:肺位于胸腔,上连气道,喉为门户,开窍于鼻,为气体出入的器官,在人体脏腑之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
“肺者,五脏六腑之盖也”(《灵枢·九针论》)、“肺者脏之盖也”(《素问·病能篇》)。
“心肺独居膈上”(《难经·十二难》)。
“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医贯》)。
指出了肺在人体中的位置。
②肺的形态:肺为白色分叶状,质地疏松,“肺重三斤三两,六叶两耳,凡八叶”(《难经·四十二难》)。
“肺得水而浮”,“肺熟而复沉”(《难经·十三难》),“肺叶白莹、谓为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窠,下无透窍、吸之则满,呼之则虚。
”(《医宗必读》)。
这里的“虚如蜂窠”,“得水而浮”,就是说肺脏本身是质地疏松的含气的器官。
至于重量问题,《难经》记载心肺重量之间的比例与现代解剖学讲的心和肺之间的比例,也十分相似,说明古人对肺确有较深刻的了解。
(2)肺的生理和病理“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素问·灵兰秘典论》)。
“相傅”,傅同辅,有辅佐、协助的意思,是和心为君主之官的君主相对而言的,意即肺对心脏有协助作用。
所谓“治节”,就是“治理”、“调节”。
就是说,人体的各种生理调节代偿功能,均属于肺的职能范围。
“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
毛脉合精,行气于府。
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素问·经脉别论》)。
“四脏”,是指肺以外其余器官;“权衡”,就是调节作用,说明了肺与全身器官的关系。
因此,肺是一个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代偿作用的重要器官,所以说:“肺与心皆居膈上,位高近君,犹之宰辅,故称“相傅之官”。
肺的主要生理功能为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肺为相傅之官:肺为帝王师,主一身之气
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
在人体当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
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
“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
“相傅之官”也是一个官称。
《灵兰秘典论》这篇文章很有趣的地方就在于,它把五脏比喻为中
央官员,把六腑比喻为地方官员。
六腑都是干活的官员,是基层的干部,做很细致的工作;而中央官员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是
它起到一个权衡治理、统摄大局的作用,如果人的身体没有这种统摄作用,也会垮掉。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为贵,六腑为贱。
肺为帝王师
五脏中,最“贵”的是心,它是“君主之官”。
它的下一级就是肺,肺是“相傅之官”,“相”即宰相,“傅”即师傅。
在人体当
中,心虽然是最高位,处于南方,但是从人体解剖方面来讲,肺比心的位置高,所以肺可以做君主的师傅,相当于刘伯温、诸葛亮
这样的人物。
肺主管“治节出焉”。
一般来说,大家会认为“治”是治理调节,肺主管治理调节,但这样理解比较粗俗,毛泽东曾
经说过“天下大乱方能天下大治”,实际上“治”是与“乱”相对而言的一个概念,就是指“正常”,乱是混乱,治是正常。
肺的
“治节出焉”就是指,如果肺的功能很好,人正常的气机才能表现。
而人正常气机的最关键表现就在“节”,人体有节,天地之间也有节,那就是二十四节气。
天地之气正常,二十四节气就可以正常
,人的肺气是否正常,也要通过节来表现。
比如有些人到了某个节气的时候,关节就会出现疼痛,这是什么原因?这是不正常的气
的作用导致的,如果是不正常的气机,就会导致节的关键点出现问题,造成疼痛的象。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非常注重节日,中国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各种各样的节日。
节到底是什么?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大家
可以看竹子的竹节,竹子长一段以后,就会有一个关键点,那个关键点就是节。
中国古代强调过节,实际上是告诉大家:每到一个
节日,人们的生活都会出现一次转变、转机,“节”其实是转机的意思。
过节为什么要休息?实际是在告诉大家,要通过这种保持
休息的、安闲的状态,来让自己平安地度过气机的转换点。
但是人们现在对过节有认识上的误区,似乎过节就意味着大吃大喝、暴饮暴食的日子来了,这样反而会造成很多的节日病,这跟古
代的理念恰恰相反。
古人认为,这种时候要休息,才可以躲过节节坎坎。
比如,过去人们认为春节就是一个大鬼,怎么躲过去?传
统文化、传统民俗就有很多办法,首先,人们过春节的时候会放鞭炮,放鞭炮其实就是在驱鬼。
其次,过节的时候,大家还要聚在
一起,因为聚在一起人多力量大,可以抗衡邪气。
再次,人们还要守岁,因为“岁”是个大怪兽,人们一夜不睡,大家坐在一起,
让关键点的这个鬼能够过去,守岁时,到处灯火通明,因为鬼怕灯、怕火。
这样,大家就能很好地去理解“节”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