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日本(4)
- 格式:pptx
- 大小:17.25 MB
- 文档页数:25
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日本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湘教版教材编写由“大洲----地区----国家”组成,层层递减。
本节是在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这后走进的第一个国家。
因此,本课从内容上是前面知识的延伸与应用,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一节教材具有国家地理起始课的功能,应起到说明国家地理学习目的和方法的作用,学好它又为今后学习其他国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2、教育目标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同时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心智水平等因素。
确定出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本的位置特点及其对地形、气候、资源等方面带来的影响,并掌握日本自然地理的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进一步提高运用地图来分析地理特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树立“事物是联系的,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的唯物主义观点3、教学重难点根据中学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经过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的了解,并借鉴和总结他人的教学经验,据此,拟定出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a、日本位置、领土组成。
b、地形特征。
c、气候特征。
(2)教学难点: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4、说学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告诉学生学习方法比告诉学生结论更有用,因此让学生掌握方法才是王道,在学习日本这部分的内容的同时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习一个国家应该从那些方法入手。
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获得必需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本节课将对学生进行如下学法指导:(1)自主探究能力性的学法:学生对日本较为熟悉,因此可以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经过思考、讨论来解决问题,重在参与积极思考的这一过程,以培养自我的学习探究能力。
(2)发现法:利用学科知识在生活中的衍生性,引导学生发现、分析周围的地理事物,从生活中学习地理,也把地理理论知识用到生活中去,两者要相结合,相促进。
(3)对比分析法: 通过对照得出区域地理特征。
《日本》教材知识梳理一、多山的地形,日本轮廓略图1.地形特征:多山的岛国,山地丘陵约占全国面积的3/4以上。
平原大多分布在沿海或较大河流的下游地区。
2.主要地形区:富士山海拔3 776米,是日本最高的山峰,也是著名的活火山。
关东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
3.自然灾害:日本群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地震活动频繁,还有洪涝和台风。
二、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日本属亚热带和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明显。
夏季太平洋沿岸多雨,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雪。
三、高度发达的经济,日本工业分布图1.地位:自20世纪60年代末至21世纪初,日本一直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2010年,日本的经济总量被中国超过,居世界第三位。
2.日本经济的发展(1)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①便利的海运;②发达的科技;③高效率的管理;④高素质的劳动力。
(2)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①日本的铁矿、石油、煤炭等资源贫乏,绝大部分依赖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对外贸易主要面向美国、中国及欧洲各国。
3.工业发展方向、工业部分(1)工业高度发达,工业结构向技术密集型和节能节材方向发展。
(2)主要部门:电子、家用电器、汽车、精密机械、造船、钢铁、化工和医药等。
4.工业分布及工业城市(1)分布:太平洋沿岸。
(2)原因:方便工业原料、燃料的进口与制成品的出口。
(3)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大阪、神户、名古屋、北九州。
(4)五大工业区:京滨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濑户内海工业区。
(5)工业迁移:①日本本土的传统加工贸易型工业逐步向海外迁移,或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廉价劳动力地区,或接近消费市场,如向东南亚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转移。
②日本本国的高科技工业,则向环境相对较好的本州北部和九州南部扩散。
5.农业(1)特点:日本耕地面积狭小,农业劳动力不足,农业现代化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以使用小型农机具为主,精耕细作,科技含量高,农业生产水平高。
(2)重要农产品:稻米、水果、蔬菜和茶叶等。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精选7篇)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在地图上找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并能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了解日本的抗震防灾意识。
3.运用地图资料,说明日本海洋性季风气候的分布、特点。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研究国家地理自然地理的方法2.教学难点: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日本的气候为什么呈现“海洋性”教学工具课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活思维观看多媒体课件中的一组图片,回答一个问题:这些图片来自于哪个国家?(二)展示目标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目标一遍,初步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三)自主学习1.日本的地理位置①半球位置②纬度位置③海陆位置2. 日本的领土范围①日本的陆地是由什么组成的?(提示:陆地一般由大陆、半岛、岛屿等组成)②自北向南分别是什么?③日本周围的邻国有哪些?在地图上找到日本的首都3. 日本的地形读地图册32页:日本群岛地势及日本地形面积比较①描述日本的地形特点②日本第一高峰在哪里?③日本的平原是什么?4. 日本的气候读图课本第10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①日本的主要气候类型是什么?②日本的气候有什么特点?5.日本的资源尝试描述日本的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及矿产资源(提示:是丰富还是不足)(四)合作探究要求:以小组形式进行合作探究;将探究结果写在老师发的纸上面;时间5分钟。
1. 阅读课本55页图8-1-3、地图册32页日本在地震带中的位置,尝试分析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2. 展示材料,日本2011年的3.11地震与中国2008年的5.12汶川地震相比,损失要小很多,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日本的哪些抗震、防震措施值得我们学习?3.东京和济南都位于36°N附近,下表为两个城市的气象数据。
①完成表格②对比济南的气象数据,描述东京的气候特点? 造成此气候特点的原因是什么?(五)风采展示将合作探究的结果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展示。
湘教版初中地理日本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
(3)了解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社会经济特点。
(4)通过阅读地图,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运用比较法,分析日本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日本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及防震措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日本这个邻近国家的认识,增进中日两国之间的了解。
(2)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3)通过学习日本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
(3)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社会经济特点。
(4)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
(2)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社会经济特点。
(3)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导入,展示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日本这个国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教学(1)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引导学生通过地图找出日本所在的海洋、大洲,了解日本的纬度范围。
(2)讲解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地理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分布,了解日本的气候类型及资源状况。
(3)介绍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社会经济特点,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分析日本的工业分布,了解日本的经济状况。
(4)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日本地震和火山活动的原因及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 课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回答有关日本地理的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资源等特点,以及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社会经济特点。
初中地理湘教版日本教案年级:七年级教材: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课时:3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
3. 培养学生对日本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4. 提高学生运用地图和其他图文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
2. 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3. 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
教学难点:1. 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2. 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教学准备:1. 教材、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料。
2. 投影仪、白板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内容,了解亚洲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提问:亚洲有哪些国家?它们的位置如何?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信息。
2. 讲解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等基本知识。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日本地形图,分析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
2. 讲解日本的地形、地貌成因。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地形、地貌的特点。
第二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形、地貌特征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展示日本气候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气候特点。
2. 讲解日本的气候成因。
三、课堂探究(15分钟)1. 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2. 讲解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强调日本的资源、经济、文化特点。
第三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提问: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首都是什么?2. 引导学生思考:日本的地形、地貌、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等特点。
日本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日本是一个由四大岛和其他小岛组成的国家,位于亚洲东部,是世界上最发达和繁荣的国家之一。
在七年级下册的地理学习中,我们将重点学习日本的地理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区域来介绍日本的地理情况。
本州和四国本州和四国是日本的两个主要岛屿,也是人口密集和文化中心。
1.经济和人口:本洲和四国是日本经济和人口最集中的区域。
其中的主要城市是东京,内部市和名古屋。
2.气候和环境:本洲和四国的气候温暖,湿润。
特别是夏季气温较高,湿润程度相对较大。
日本的秋深天高,五彩缤纷的景象尤其根据错落多姿的自然风光使人难以忘怀。
北海道北海道是日本的最北部,拥有令人惊叹的大自然景观。
1.经济和人口:北海道的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但经济,特别是旅游业发展迅速。
这里有美丽的泉和雪景,吸引许多国内外游客。
2.气候和环境:北海道的气候是严寒的。
这里的雪景非常壮观,是举办冬季运动和观赏花卉的好地方。
九州和冲绳岛九州和冲绳是日本最南端的两个岛屿,也是自然风光最美丽的地区。
1.经济和人口:九州和冲绳岛的人口密度相对较低,但也拥有重要的工业和旅游业,其中干部和那霸市是人数最多的城市。
2.气候和环境:九州和冲绳的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较大。
这里的自然风光,包括美丽的海滩、岛屿和森林,是观光的主要吸引力总结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日本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我们深入了解了日本各个地区的经济,人口,气候和环境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的日本文化和社会的学习及旅游与生活方面都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