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三下乡,闪耀中国梦
- 格式:doc
- 大小:29.00 KB
- 文档页数:3
“我的中国梦”社会关爱行动之三下乡实践报告XX乡村景观规划队开展XX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符合了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主题的社会关爱行动。
在此次的暑期实践活动中,活动重在引导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社会以及自然的关系;同时活动不仅能够让大学生们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而且使大学生们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培养大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
此次的XX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历7天,活动的每一天都给参与活动的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同的看法与领悟。
对于每一个活动成员来说,它都是一次难得又难忘的经历。
XX乡村景观规划队XX村首日之行月13日早上,在园艺园林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陈XX的指导下、辅导员刘XX的带领下,一支由23人组成的仲艺乡村景观规划队与生命科学学院的队伍共同前往XX市XX县XX 镇XX村开展XX年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上午9时,三下乡队伍从XX校区行政楼出发,历经四个小时,队伍顺利抵达XX市XX县XX镇XX村村委,轻工食品学院代表、当地驻村干部刘XX、校长等领导热情迎接并带领大队到XX小学入住,同时,让他们对学校内部和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接下来的活动能顺利开展。
队员们来到学校之后也没有休息下来,他们搬行李、搞卫生、做饭,没有明确的分工,却能默契地配合着。
下午3时,由刘义存老师带领着规划组的队员们去考察地形、地貌、山势等,分析当地植物分布情况等,并对规划组的队员进行专业性的指导,让他们明确本次规划的方向。
与此同时,调研组也开始开展了部分调研工作,就仍存在的疑惑向当地驻村干部刘胜洪老师进行咨询,了解当地三华李等农作物的种植情况、施肥等方面以及当地农民生活状况。
在咨询的过程中,驻村干部刘XX老师热情招待同学们,临走之前还邀请大家多来办公室交流工作。
晚上8时30分,小分队队长召集了大家开会,让各组组长作本日总结并安排明日工作。
三下乡方案主题(通用8篇)三下乡方案主题篇1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号召我校学生利用暑期走出校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__精神,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不断自我教育、自我完善,成为五有__人。
二、实践主题青春之光筑梦新时代三、实践内容(一)“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专项行动号召青年创新创业团队利用成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精准扶贫。
积极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接受思想洗礼、学习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重温革命前辈伟大而艰辛的创业史,走好新时代青年的新长征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申报条件(1)报名参加第四届__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的优秀团队;(2)其他成果优秀的创新创业团队,能够积极促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发展。
(二)主题实践1、“投身实践铸信仰”——学习宣讲专项行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活动,通过撰写有理论深度或能指导实践工作的*、调查报告,为社会的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实践和调研活动。
2、“投身实践话成就”——国情社情观察专项行动寻访改革开放__周年以来,国家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取得的新面貌、新成就。
走访“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对“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贸易体系建设、轨道交通建设、民生民情等方面开展深入考察学习。
3、“投身实践助发展”——乡村振兴调研专项行动走访贫困地区,特别是学校精准扶贫对口帮扶地区__市和__县,开展民风民俗调研、技术科普、义务教育帮扶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战略。
走访农村基层,开展生态文明、低碳环保、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调研。
4、“投身实践送温暖”——教育关爱服务专项行动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开展支教、敬老、助残、公益劳动、科普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
一、砥砺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我们是时代的先锋!二、青春如火,实践如歌——投身三下乡,谱写新时代华章!三、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我们在行动!四、理论联系实际,青春助力三农——三下乡实践,践行使命担当!五、走基层,接地气,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共筑中国梦!六、深入农村,体验生活,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让青春绽放光彩!七、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青春力量在行动!八、青春三下乡,梦想起航时——携手同行,共创美好未来!九、实践出真知,奋斗铸辉煌——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青春无悔!十、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三下乡实践,助力乡村振兴!十一、知行合一,助力发展——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我们在路上!十二、走进乡村,感受生活,三下乡实践,让青春绽放光彩!十三、助力脱贫攻坚,共筑小康梦——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青年在行动!十四、传播文明,服务三农——三下乡实践,展现青春风采!十五、青春践行,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我们是时代的筑梦人!以下是详细内容:一、砥砺青春,助力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我们是时代的先锋!这句口号强调了青年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中的使命和担当,旨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投身乡村振兴的积极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二、青春如火,实践如歌——投身三下乡,谱写新时代华章!这句口号以青春的热情和活力为基调,将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描绘成一首充满激情和活力的歌,展现了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成长、进步的精神风貌。
三、播种希望,收获未来——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我们在行动!这句口号寓意着青年学生在三下乡活动中,将希望播撒在广袤的农村土地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最终收获美好未来。
四、理论联系实际,青春助力三农——三下乡实践,践行使命担当!这句口号强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青年学生在三下乡实践中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助力三农发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使命担当。
青春三下乡,闪耀中国梦引言:农民、农村、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今年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构想,是绘制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向。
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泰山医学院的学子,认真领会“中国梦”精神实质,将科技、文化、医疗等带到农村,传递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实现教育帮扶。
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中,泰山医学院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一时代主旋律,以“青春中国路腾飞中国梦”为主题,以思想帮扶、医疗帮扶、学习帮扶、生活帮扶等教育帮扶为主要内容,在泰安市肥城市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群众的好评,在当地闪耀青春中国梦。
下乡慰问实践“中国梦”7月7日,泰山医学院的志愿者在该院党导员的带队下,启程离开泰安,来到泰安市肥城市安临站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帮扶活动。
8日上午,志愿者们带着党刊、大米、洗衣粉等慰问物品来到抗美援朝老战士龙再发家中,看望慰问了龙老。
龙老现年74岁,却仍然精神矍铄,口齿清晰。
他向志愿者们展示了由林彪亲自签发的军人证。
他告诉志愿者,在那个抗战年代,他的梦想就是实现祖国统一,解放中国。
“同学们:你们年轻有才,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国家的重托,早日实现共同理想,中国梦……,谢谢你们走访,感谢你们送来的学习资料和物品。
”这是龙老在写给志愿者的亲笔信中的话语,他是肥城市安临站镇多年的村支书,老干部,他用他的行动告诉志愿者们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不断努力。
同日,志愿者们还看望慰问了安临站镇几家贫困户,并送去了慰问物品。
文艺演出展现“中国梦”8日晚,志愿者在肥城安临站镇刘家村举办了以“梦溪口,扬青春”为主题的文艺演出,通过唱红歌、跳舞、演小品等形式,向当地人民群众传递“中国梦”信息。
夏日三下乡,青春筑梦行【朗诵稿】(舞台背景音乐缓缓响起,朗诵者走上舞台)朗诵者:(轻声)炎炎夏日,绿意盎然。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怀揣着梦想,踏上了一场特殊的旅程——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
今天,让我们共同回顾这段难忘的经历,感受青春的力量,筑梦前行。
(音乐渐强,朗诵者情绪激昂)朗诵者:(慷慨激昂)太阳初升,我们带着对乡村的向往,踏上了这片沃土。
那是我国广袤的土地,承载着无数农民的辛勤与汗水。
我们怀揣着知识,带着信念,决心为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
(音乐转为轻快,朗诵者语气轻松)朗诵者:(轻快)初到乡村,我们被这里的风景所吸引。
稻田里,稻浪翻滚;山间,绿意盎然。
我们与当地村民亲切交流,感受他们的热情与淳朴。
在这里,我们学会了尊重,学会了感恩。
(音乐转为激昂,朗诵者语气坚定)朗诵者:(坚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们分组行动,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生产。
在农民伯伯的指导下,我们亲身参与插秧、收割等劳动,体验到了农民的艰辛。
我们深知,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
(音乐转为悠扬,朗诵者语气深情)朗诵者:(深情)在支教的日子里,我们用爱心温暖每一个孩子。
他们纯真的笑容,让我们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
我们教授他们知识,更传授给他们做人的道理。
我们相信,这些种子会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音乐转为激昂,朗诵者语气豪迈)朗诵者:(豪迈)我们开展文化下乡活动,为村民带来一场场精彩的演出。
歌曲、舞蹈、小品……每一个节目都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我们用艺术的形式,传递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音乐转为轻快,朗诵者语气轻松)朗诵者:(轻松)三下乡的日子里,我们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会了担当。
我们学会了如何与团队合作,如何面对困难。
我们深知,青春的力量在于奋斗,在于奉献。
(音乐转为激昂,朗诵者语气坚定)朗诵者:(坚定)离别之际,我们依依不舍。
但我们相信,这次三下乡的经历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2013年贵州大学林学院“我的中国梦-青春三下乡”心得体会那漫山遍野的灿烂向日葵,那随风而动的幽幽青草香,那傍晚炊烟袅袅的村庄,那崎岖蜿蜒的山间小路,那红旗飘扬的小学,那些老人的苍老的笑颜,那一切不可磨灭的景象,那一份不言而喻的感动,被永远的珍藏在我们的似水年华中。
激情似火的七月,根据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实现我的中国梦。
为积极响应团中央、团省委、校团委有关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深入基层,了解农村,在实践中经风雨,贵州大学林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六盘水水城县发耳镇开展了为期15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在服务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为实现我的中国梦—美丽农村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三下乡”的过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学习的过程。
不管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我们的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升,都在实践中学到了不少的知识。
在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期待着我们的到来能为当地做些实事和好事。
于是,在一个艳阳天里启程,烈日与我们一样热情。
在进行了为期15天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互助、爱心、友谊,我们明白了它们的真正意义。
一、这个暑假是我们生活最有意义的一个暑假。
我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和轻松的暑假,但是却收获了更多,也成熟了很多。
深入山区,真切地感受到了山里人的淳朴和热情,登上讲台,亲见山里娃对知识的强烈渴求,明白了教师的职责和使命。
深刻体会到了农民的辛苦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
支教的工作也红红火火地开始了,因为每天最最热闹的就是教室了。
孩子们上课的方式依然还是很单调、枯燥、乏味,我们决定改变这种状况。
这些小学生们,聪明而懂事,不需要太多的言语来表达,真诚的表情和高高举起的手臂已经说明了一切。
学校并不算大,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
但与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
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嘿,朋友们,作为一名有着10年方案写作经验的大师,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这可不是一般的方案,是融合了网络热门元素,让你一看就热血沸腾、跃跃欲试的那种。
咱们直接进入主题,来看看这个实践活动方案吧!一、活动背景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了解国情民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青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二、活动主题“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共筑美好家园”三、活动目标1.提高大学生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大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升综合素质。
3.助力乡村振兴,为农村地区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储备。
四、活动内容1.开展科技服务(1)组织农业科技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科技素质。
(2)开展农业技术咨询,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3)推广农业新技术,助力农业现代化。
2.开展文化教育(1)组织文艺演出,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2)开展支教活动,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3)举办讲座,普及法律法规和健康知识。
3.开展社会实践(1)开展环境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2)组织志愿服务,帮助农村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
(3)开展社会调查,了解农村发展现状,为乡村振兴提供数据支持。
五、活动安排1.活动前期准备(1)成立活动筹备组,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和实施。
(2)进行活动宣传,吸引更多同学参与。
(3)选拔优秀志愿者,进行培训。
2.活动实施(1)按照活动内容分组,明确各组任务。
(2)深入农村,开展实践活动。
(2)举办成果展示活动,分享实践经验。
(3)对优秀志愿者进行表彰。
六、活动保障1.组织保障:成立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活动的领导。
2.资金保障:积极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报告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重任。
暑期社会实践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三下乡活动,作为暑期社会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承载了服务农村、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
本文将以一次具体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为案例,全面报告活动的筹备、实施过程及取得的成果。
一、筹备阶段筹备阶段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这一阶段,我们成立了专门的活动筹备小组,明确了各成员的职责和任务。
小组成员经过多次讨论,确定了活动的主题为“乡村振兴,青春助力”,并制定了详细的活动计划。
为了更好地了解农村需求和实际情况,我们与当地政府部门、学校及企业进行了深入沟通。
通过与当地政府的合作,我们获得了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与学校的合作,我们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与企业的合作,我们获得了资金和物资的支持。
在人员选拔方面,我们通过公开招募和选拔的方式,挑选了一批具有责任心、专业能力和热情的志愿者。
为了提高志愿者的综合素质,我们还组织了专门的培训活动,包括农村基本情况介绍、实践技能培训、团队协作训练等。
二、实施阶段1. 科普宣传活动科普宣传活动是三下乡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以“科技改变生活,科普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深入农村开展了一系列科普宣传活动。
通过举办科技讲座、发放科普资料、开展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农民普及了现代农业技术、健康生活知识、法律法规等内容。
以一次关于“绿色农业”的科普讲座为例,我们邀请了农业专家为当地农民讲解绿色农业的理念和实践方法。
讲座现场座无虚席,农民们认真听讲、积极参与互动,纷纷表示讲座内容实用、受益匪浅。
2. 支教活动支教活动旨在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资源。
我们组织了一批来自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分别到当地的中小学校开展支教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启发式教学和互动式学习,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传授知识。
在炎炎夏日,我们即将踏上三下乡的征程,投身于这片充满希望与挑战的土地。
为了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参与的热情,弘扬社会实践的精神,我们特此推出以下口号,以激励每一个参与三下乡的青年:一、核心口号1. “青春践行,筑梦田野——三下乡,我们在行动!”2. “走进农村,服务农民,实践成才——三下乡,共筑中国梦!”二、主题口号1. “拥抱乡村,助力振兴——三下乡,青春献乡村!”2. “学以致用,服务社会——三下乡,成长在路上!”三、行动口号1. “走村串户,传播文明——三下乡,知识送到家!”2. “关爱留守儿童,传递温暖——三下乡,爱心在行动!”四、团队口号1. “团结协作,共创辉煌——三下乡,我们是最棒的团队!”2.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三下乡,团队精神永传承!”五、宣传口号1. “三下乡,让青春在田野上闪光!”2. “投身社会实践,展现青春风采——三下乡,我们正青春!”六、口号解析1. 核心口号:强调三下乡活动的核心价值,即青春的实践与梦想的筑梦,激发青年学子投身乡村建设的热情。
2. 主题口号:突出三下乡活动的主题,即服务乡村、实践成才,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3. 行动口号:聚焦三下乡活动的具体行动,如传播文明、关爱留守儿童等,体现活动的实际意义和人文关怀。
4. 团队口号:强调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激发团队精神,让三下乡活动在团队共同努力下取得圆满成功。
5. 宣传口号:突出三下乡活动的积极影响,激发广大青年学子参与的热情,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在接下来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中,让我们携手共进,用青春的激情和汗水,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对口号的详细阐述:“青春践行,筑梦田野——三下乡,我们在行动!”这句话表达了青年学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的决心,用实际行动践行青春誓言。
田野是乡村的象征,代表着广袤的农村大地,也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
在这个舞台上,我们将用青春的热情和智慧,助力乡村振兴,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建筑学院“助力中国梦,青春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总结为响应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中提出的切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开展“我的中国梦”教育实践活动,在“哈工大关于组织开展201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下,哈工大建筑学院组织开展了以“助力中国梦,青春三下乡”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我们选择了全国重点贫困县之一,同时,也是哈工大定点对接帮扶对象,位于黑龙江省鹤岗市的绥滨县做为本次社会实践的活动地点,社会实践团由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和带队老师在内的共15人组成。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利用大学生所学知识,帮扶贫困县建设为主要目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核心,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为契机,旨在体验基层,帮扶贫困县建设的同时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与自我提高。
为了能够切实完成既定目标,我们对社会实践活动内容进行了针对性的安排:·为切实贯彻让学生深入基层、深入农村的要求,我们在第一天组织同学参观新农村建设,参加了由向阳村党委书记主持召开的关于向阳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建设的座谈会,深入基层,参观蔬菜大棚,走访农民家中,体验现代农村生活。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通过所看所闻收集现有情况,总结经验,提出现存问题,为我们开展后续一系列的帮扶工作做好铺垫。
·为了能够真正的利用大学生的优秀资源为新农村建设干实事,第二天我们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当地建设陈国卓越的社区——江城社区。
关注社区建设,体验社区生活。
我们还分发了由城市规划专业同学为本次活动专门设计的专业的调查问卷,旨在切实的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为新社区的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先进人才的培养,绥滨县的孩子们肩负着振兴绥滨的重任。
为了能够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我们组织社会实践团成员们为绥滨县第二小学的同学们准备了一场以中国梦为主题的讲座。
青春三下乡,闪耀中国梦
——长江师范学院走进农村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通讯员:司宇
引言:农民、农村、农业一直以来都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三农”问题同样将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的历史征程中处于极其重要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基础和保障作用,解决“三农”问题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工作任务。
今年习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构想,是绘制中国人民的梦想,是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向。
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学子,认真领会“中国梦”精神实质,将科技、文化、医疗等带到农村,传递党的十八大、团的十七大会议精神,实现教育帮扶。
在今年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工作中,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紧紧围绕“中国梦”这一时代主旋律,以“青春中国路腾飞中国梦”为主题,以思想帮扶、医疗帮扶、学习帮扶、生活帮扶等教育帮扶为主要内容,在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帮扶活动,赢得了当地政府、群众的好评,在土家族苗族闪耀青春中国梦。
下乡慰问实践“中国梦”
7月7日,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的25名志愿者在该院党总支书记姚坤的带队下,启程离开涪陵,来到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溪口镇,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帮扶活动。
8日上午,志愿者们带着党刊、大米、洗衣粉等慰问物品来到抗美援朝老战士龙再发家中,看望慰问了龙老。
龙老现年74岁,却仍然精神矍铄,口齿清晰。
他向志愿者们展示了由林彪亲自签发的军人证。
他告诉志愿者,在那个抗战年代,他的梦想就是实现祖国统一,解放中国。
“同学们:你们年轻有才,肩负着人民的希望、国家的重托,早日实现共同理想,中国梦……,谢谢你们走访,感谢你们送来的学习资料和物品。
”这是龙老在写给志愿者的亲笔信中的话语,他是秀山县溪口镇多年的村支书,老干部,他用他的行动告诉志愿者们要实现中国梦,就要不断努力。
同日,志愿者们还看望慰问了溪口镇几家贫困户,并送去了慰问物品。
文艺演出展现“中国梦”
8日晚,志愿者在秀山县溪口镇龙洞居委会广场上举办了以“梦溪口,扬青春”为主题的文艺演出,通过唱红歌、跳土家舞、演小品等形式,向当地土家族苗族人民群众传递“中国梦”信息。
小品《婆媳关系》通过描述婆媳之间的关系,中间插入一名村长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等,获得观众掌声不断,充分展现了“中国梦”是人民的梦,只有把家庭关系处理好,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的国家,才能最终实现“中国梦”。
小品《婆媳关系》、合唱《爱因为在心中》、手语操《感恩的心》还被选为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成立30周年群众歌手大赛助兴节目。
文化宣讲传递“中国梦”
7月9日上午,志愿者们带着宣传手册、文化宣传单等,走街坊巷,通过资料宣传、口头宣讲的形式,向当地人民群众宣讲“中国梦”。
宣传内容涉及党的十八大精神、环保知识、医疗知识、少数民族优惠政策、农民工订票流程、心理健康知识等,多方面向当地群众传递更多的信息,真正实现教育帮扶。
义务支教践行“中国梦”
7月7日至7月13日,志愿者教育帮扶团支教小组分赴秀山溪口玉屏小学,溪口中心小学对当地孩子进行学习帮扶。
帮扶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训,阳光英语班、舞蹈班、绘画班、体育班分别对小学生、初中生进行分班辅导。
12日上午,各班级做了梦想分享会,孩子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梦想,在志愿者的引导下,他们还将自己的“中国梦”写在了纸上,和同桌分享。
“我的梦想是和妹妹好好读书,为家庭争光,带着家人走出农村。
因为爸爸妈妈都没文化,就只能出去打工,一年都见不到他们。
”这是秀山县留守儿童刘杰在纸上写下的梦想,他今年10岁,是秀山县溪口镇溪口中心学校四年级的学生,她妹妹刘曦蕊今年5岁,还在上幼儿园。
他们的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迫于生计选择了外出打工,他们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
刘杰说父母去宁波时,妹妹还不到3岁,他对父母最清晰的印象就是电话里急匆匆的声音,当志愿者提出帮他给父母打电话时,他一口就拒绝了,他说:“爸爸妈妈都很忙,他们在赚钱,而且我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电话,每次都是他们打电话回来……我也不知道该和他们说什么”。
孩子的梦五彩缤纷,芳菲满眼,他们的梦想也同样是温暖的玫瑰色。
长江师
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此次“三下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教育帮扶,从生活上帮助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心理上帮助他们,志愿者的力量或许还不足以改变什么,但在“中国梦”的渲染下,他们的梦想必将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这个美丽的地方生根发芽。
农村调研宣扬“中国梦”
12日下午,20余名志愿者在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溪口镇团委书记朱峰的带领下从溪口龙洞居委会公共服务中心出发,经过半小时的车程,到达中和村,调研了那里的百年吊脚古楼。
此次暑期“三下乡”走进农村,走进农户,感受土家族苗族文化,增加了志愿者对土家古楼的了解,磨练了志愿者们的意志,强化了志愿者的团队意识。
同时,志愿者还到古楼农户家中,宣传“中国梦”知识,向高山上的农户传递“中国梦”的信息,宣扬“中国梦”。
2013年,长江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各个团队分赴重庆秀山、武隆、黔江、彭水、丰都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教育帮扶、文化宣讲等分队深入农村学习调研,做好服务工作。
外国语学院教育帮扶团在秀山开展为期一周的教育帮扶活动,受到秀山县县委宣传部领导、秀山县溪口镇党政领导的赞赏,受到当地居民的一致好评。
青春三下乡,闪耀中国梦。
志愿者的服务工作培养了志愿者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这必将成为志愿者人生中的一笔宝贵财富,也将为秀山少数民族教育工作带去一定的帮助,起到良好的教育帮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