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方肌损伤诊断及治疗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70 MB
- 文档页数:16
肩痛手麻颈受限—斜方肌损伤致病斜角肌解剖位置:斜角肌其实是一个肌群,分为前、中、后斜角肌以及并不是所有人都存在的小斜角肌。
前斜角肌起点附着于C3—6的横突前结节,止点附着于第一肋骨内缘以及锁骨下动脉前方、锁骨下静脉后方以及膈神经后方;斜角肌中最大的中斜角肌起点附着于C2—7的横突后结节,止点附着于第一肋骨上缘以及锁骨下动脉横沟的深处,前斜角肌附着点的后方;后斜角肌起点附着于C5—7的横突后结节,止点附着于第二肋骨外表面,它位于中斜角肌之后,上斜方肌与肩胛提肌前缘的深部;而小斜角肌是一块多变的肌肉,通常起点附着于C6—7的横突前结节,止点位于第一肋骨的内缘,小斜角肌位于前斜角肌深部。
其中膈神经位于前斜角肌的肌膜内,与锁骨下神经相连,随着锁骨下动脉、静脉进入胸腔。
当锁骨下动脉和臂丛神经在第一肋骨处与锁骨间隙中被肌肉卡压会发生胸廓出口综合症。
斜角肌体表触诊:枢椎(第二颈椎)横突:标志点为下颌角和胸锁乳突肌,它们中间即为枢椎横突,其前结节位于横突前方,后结节位于横突后方,触诊时需小心。
第3—7颈椎横突:检查者手指位于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之间,上下滑动手指即可触到横突。
前斜角肌:定位胸锁乳突肌的锁骨头,只要稍向后靠近锁骨处,用一个手指或两个手指即能触摸到斜角肌肌腹。
手指逐步向外侧移动,向下可触摸到第一肋骨。
中、后斜角肌:定位肩胛提肌,将手前移,在锁骨窝内可触摸到相当体积的中斜角肌肌腹,后斜角肌在中斜角肌后部。
斜角肌功能:由于斜角肌均附着于颈椎横突和肋骨上,当颈椎固定时,斜角肌收缩可以上提肋骨,以协助完成呼吸的吸气动作;当肋骨固定时,单侧斜角肌收缩可使颈椎发生同侧侧屈,双侧收缩,可协助颈椎屈曲;另外斜角肌还有提供颈椎中下段的稳定性。
斜角肌损伤原因:造成斜角肌劳损常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头颈在侧屈、侧倾等某个姿势固定位持续时间过长。
例如:写字、伏案工作、看书、看电视、打麻将、坐车等,使前斜角肌长时间处于紧张收缩状态,造成过度疲劳而损伤。
斜方肌的诊断与治疗斜方肌的诊断与治疗高雨●山东淄博第一部分:诊断篇明确的诊断才有精准的靶向治疗。
在人体众多肌肉中,斜方肌的面积和损伤几率都排第二,是因为它的附着点众多.功能复杂.损伤后的症状多样.体征各异.与它毗邻的肌群众多,所以在诊断上容易误诊,在治疗上更容易出现遗漏。
一解剖人体的斜方肌分左右两块,覆盖面积大,根据功能不同分上中下三束纤维。
1.上束纤维:起始于人体后枕部的上项线内三分之一处,在正中线附着颈椎第一到第五棘突,和棘上韧带相连接,向外附着于锁骨外三分之一的内侧缘,环绕肩锁关节,较粗大的纤维来走向而水平。
2.中束纤维:内侧附着于C6-T3棘突和棘间韧带,外侧附着于肩峰内侧缘和肩胛冈上缘。
始于第七颈椎棘突旁肌纤维附着于肩峰上,而始于第一胸椎棘突的纤维到达肩胛冈。
像一座斜拉桥,上束纤维是斜行拉起的绳索,中束纤维就是桥面,下束纤维是桥墩,三束纤维紧紧地将其拉向人体正中线。
3.下束纤维:呈扇形,内侧附着于T4到T12的棘突和棘间韧带,外侧的肌纤维汇聚成一束,附着于肩胛冈内侧端点结节处。
肩胛提肌附着于肩胛骨内上角的内侧,而斜方肌下束纤维附着于背侧,那么这两块肌群就构成了肩胛冈内上角处的两块拮抗肌群,共同来稳定肩胛骨。
(它就是桥的基础或支撑柱)从上面的解剖不难发现其附着点多,而与之相邻相关的肌群亦众多,因此斜方肌引起的症状多种多样,下面分上、中、下三束纤维病变引起的症状去分析。
7月21日庞继光针刀临床与精细解剖特训班(北京)二症状及病因1.上斜方肌病变:后枕部和同侧颞部疼痛,又称颈源性头疼(上斜方肌引起的头痛只是颈源性头痛的一部分,还有很多肌群病变可以引起颈源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主要是上斜方肌病变同时伴有枕下气他肌群的损伤共同导致的)头晕,肩部酸痛发沉,肩峰处酸痛,有时伴有锐性疼痛。
2.中斜方肌病变:肩胛骨内侧缘烧灼样疼痛或酸胀痛。
患者喜欢双肩胛骨并拢去放松。
3.下斜方肌病变:椎旁酸痛,有时会放射到乳突及肩峰处剧烈疼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