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工业的环境保护状况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4.36 MB
- 文档页数:125
中国能源电力行业现状与发展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上海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
1949年以后我国(大陆,下同)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
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展现状(一)电力建设快速发展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
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
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
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
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
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
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4年9月,随着青海黄河上游公伯峡水电站首台机组建成投产,我国水电装机超过了1亿千瓦,达到10830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24.6%,目前在建规模约4700万千瓦。
电力工业的能源节约与减排讨论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一直在不断增长,这不仅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电力工业作为现代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如何实现能源节约和减排的挑战。
一、电力工业的能源消耗情况电力工业是消耗大量能源的行业,其主要能源来源包括煤炭、油气和水力等。
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19年全国电力行业共消耗标准煤33.81亿吨,其中火电占比为71.9%,水电占比为19.1%,风电、光伏等非化石能源占比为9%。
这些能源的消耗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也成为电力工业需要紧急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电力工业的能源节约措施为了实现能源节约,电力行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提高电力设备的能效、减少输电损耗、采用新型清洁能源等。
以下是具体措施:1. 提高电力设备的能效。
电力设备的能效影响着整个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
电力行业通过推广高效节能的电力设备和技术,如高效变频器、高压寄生电容器、高压换流器等,来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效。
2. 减少输电损耗。
输电损耗是电力工业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其损失量不仅会导致能源的浪费,同时也对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
电力工业通过优化供电系统结构、提高输电线路质量等方式来减少输电损耗。
3. 采用新型清洁能源。
在推广可再生能源的同时,电力行业也在积极采用新型清洁能源,如核能、洁净煤、生物质能等。
这些清洁能源的应用将有效的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三、电力工业的减排措施除了能源的节约,电力工业也需要采取减排措施来保护环境。
电力工业所产生的污染主要包括大气污染和水资源污染两个方面。
以下是具体措施:1. 投入环保设施。
电力工业通过安装烟气脱硝、脱硫、除尘等环保设施,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在水污染方面,电力产业也安装了各种污水处理装置,将排出的工业废水进行净化处理,降低对水资源的污染。
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电力工业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分析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环境保护措施发表时间:2019-07-08T09:13:06.807Z 来源:《电力设备》2019年第4期作者:刘兴波李红亮[导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国家电投新乡豫新发电有限公司 453000)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电力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电力行业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
其中火力发电厂尤为突出,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火力发电厂燃煤燃烧不彻底导致排放许多污染气体和产生许多废弃物,这些气体和废弃物对环境污染严重。
分析燃煤火力发电厂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研究降低和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是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燃煤;火力发电厂;环境保护在我国发电厂总装机容量中,78%以上均属于燃煤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
基于国际专业机构检测研究,我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已经位居全球第一,已经远远超过了美国。
从目前来看,我国以燃煤为主要发电能源的情况还会长时间存在,二氧化碳的减排压力会日益增大。
燃煤火力发电厂运行时出现的噪声,设备运行中排出的废液、废水、废渣,以及燃料燃烧过程排出的烟气、灰渣、尘粒等,均会存在着环境污染问题。
就燃煤火力发电厂的环境保护措施进行探索。
一、燃煤电厂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的发电厂以火力发电为主,而且是以燃煤为主。
火力发电厂在生产电能的过程中,排放的各种物质对环境来说都有一定的影响,其影响超过一定限度之后会造成环境恶化。
燃煤电厂具有用煤量大、产污量多、排污严重的特点,因此,逐渐成为许多地区最主要的污染源。
污染物来自很多方面,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水、气等常规污染物,有燃煤储存运输等过程中带来的污染物,以及原料燃烧、水源使用等方面的生态污染问题,主要有烟气污染、废渣污染和废水污染,下面针对这些污染进行具体的论述。
当前电力企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及对策一、电力企业面临经济环境分析(一)宏观经济环境当前,由于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各类企业和广大居民要求电力行业打破垄断、提供优质服务和降低电价的呼声越来越高。
随着市场化进程,宏观经济环境对电力企业的影响将日益加深,我们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将越来越多,对此我们必须有正确的认识和充分的思想准备。
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国民经济增长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地变化,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和技术进步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快和提高。
在资源配置以市场为主的大环境下,国家已经逐步取消过去计划经济下由于严重缺电而给予电力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截至1998年底,卖用电权政策,省及省以下各级集资办电政策,河北省超计划加价0.l元钱的政策,以及其它供电环节各种相关收费都已明令取消。
随着各项优惠政策的取消,在社会不景气指数制约期,受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电力企业资源获取困难,平均固定成本上长,市场销售不旺,沉淀资本增大,电费回收困难,应收账款增多,产品限价。
同时,由于国有企业没有解困,用户困难,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的一员,自然要为改革分担成本,因此必须增加上缴利润。
国家电力公司对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增加了利润指标,相应的华北电力集团公司对河北省公司也将增加利润指标。
与此同时,为维护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支持经济发展,减轻社会负担,电价调整必然困难,1998、1999年省公司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出台电价,为加强监察力度,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务院实行向国有大型企业派驻稽察特派员制度,为防止电力机制落后、管理不严造成资产流失,司法部确定电力为重点监督行业之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中国加人WTO在一定程度上对电力也将直接或间接的产生一定的影响。
如此种种,对电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将产生极强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电力企业面临这一经济宏观环境的变化,不得不由过去靠政策支持转向市场寻求资源和挖掘内部潜力。
(二)行业环境电力作为生产动力的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资金和技术是其使用的主要资源。
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中国电力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述中国电力行业是指以发电、输配电和供电为核心业务的电力产业。
电力行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础、最重要的产业之一,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电力行业自2000年初以来,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二、发展历程1. 2000-2010年:从规模扩张到产能过剩在21世纪初,中国电力行业持续保持高速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电力装机容量快速增加。
然而,由于缺乏规划和调度,以及项目管理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不足,导致电力产能过剩,出现了供需失衡的局面。
2. 2011-2015年:推动电力结构调整与能源革命为了解决供需失衡问题,中国政府加快了电力结构调整的步伐,大力推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大对传统能源的替代力度。
在这一时期,新能源发电容量迅速增长,电力行业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3. 2016-2020年:实施“绿色电力”行动计划在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电力行业进一步深化了产能过剩和环境污染治理,大力推进“绿色电力”行动计划。
通过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入,推进发电行业的结构调整,以及提高电力供应的效率,电力行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行业规模和现状1. 产能规模和装机容量居全球前列中国电力行业的总发电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均居全球前列。
截至2020年,中国电力装机容量超过2.2亿千瓦,年发电量超过10万亿千瓦时。
2. 能源结构逐步优化中国电力行业实施了能源结构调整,通过增加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对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截至2020年,清洁能源占电力行业发电比重已超过40%。
3. 输配电网建设和运营不断完善为了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中国电力行业加大了对输配电网的建设和运营的投入。
相继建成了一批超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实现了远距离能源传输和区域电网的互联互通。
四、前景展望1. 消费需求将保持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电力行业的消费需求将持续增长。
电力行业的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答案:电力行业在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方面采用了各种关键的措施和技术,如提高发电效率、推动清洁能源发展、实施减排政策等。
在环境保护方面,电力行业加大了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治理力度,广泛采用脱硫、脱硝、除尘等技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此外,电力行业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水能等,以减少燃煤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在节能减排方面,电力行业采用了多项措施。
一是提高发电效率,通过技术升级和设备更新,提高火电、水电等发电方式的效率,降低单位能源消耗。
二是促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提高清洁能源的利用率。
三是实施减排政策,出台环保法规和政策,对高污染高耗能企业进行减排指标要求,推动行业减少二氧化碳等排放量。
除此之外,电力行业还在技术研发、智能化管理等方面不断努力,以推动行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各种努力,电力行业已经在环保与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贡献了力量。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1.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1882年,英籍商人R.W.Little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1.2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2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2.1我国电力系统的现状目前基本上进入大电网、大电厂、大机组、高电压输电、高度自动控制的新时代;2.1.1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8%、7.9%;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4.41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701.4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全国总装机40000万kW2004年4月 ,发电量为18000亿kW·h 2003年底均居世界第二位到2010年12月达到9.62亿kW;全国人均装机为0.2523 kW,人均发电为1380kW·h,相当于世界人均用电量的1/2,相当于发达国家人均用电量的1/6 ;我国现有发电装机容量在2000MW以上的电力系统11个,其中东北、华北、华东、华中电网装机容量均超过30000MW,华东、华中电网甚至超过40000MW,西北电网的装机容量也达到20000MW;南方电网连结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省,实现了西电东送;其它几个独立省网,如四川、山东、福建等电网和装机容量也超过10000MW;各电网中500KV包括330KV主网架逐步形成和壮大;220KV电网不断完善和扩充,到2000年底220KV以上输电线路总长达598053km,变电容量达642280MVA;其中500KV线路含直流线路达26837km,变电容量达94470MVA;2.1.2电力环保取得显著成绩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电力工业从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控制烟尘排放,目前安装电除尘器比例达到85%以上,烟尘排放总量较1980年减少32%以上,单位电量烟尘排放量减少了88%;1995年底结束向江河排灰,2002年废水排放达标率达到97%,部分水资源缺乏地区实现了废水“零排放”;2003年底大陆已累计建成投产的脱硫机组装置容量约1000万千瓦,脱硫设施产生的SO2去除量为96.9万吨,单位电量二氧化硫排放量较1990年减少了40%;洁净煤燃烧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技术引进取得进展,已经掌握了低氮燃烧技术;水电、核电和电网的环境保护得到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供电标准煤耗从1978年的471克/千瓦时下降到2004年的376克/千瓦时;发电厂用电率从6.61%下降到5.95%;线路损失率从9.64%下降到7.59%;平均单机容量达到5.68万千瓦;2.1.3电力系统稳定性得到改善随着500KV网架的形成和加强,网络结构的改善,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得到改善;近10年间系统稳定破坏事故比前10年下降了60%以上;省及以上电网现代化的调度自动化系统基本实现了实用化;2.2电力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20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进入了世界中低收入国家行列,消费结构升级,工业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提高,人均用电量超过1400千瓦时,进入了重工业化发展阶段;加快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对电力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2.2.1信息化建设近年来,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进行,各个电力集团公司首先在有效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其中信息化建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电力信自、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进人电力系统的各个应用领域,并进一步由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向决策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如:生产管理系统、设备管理系统、燃料管理系统、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等;但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虽然覆盖了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为进一步建立数据仓库等更深入的应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为此,2005年后,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纷纷出台规划推进本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化整合工作,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53.9亿元,2006-2009年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0.71%;值得一提的是,各项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对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极为重大,意义深远;目前,“SG186”信息化工程正已处于实施的中后期阶段,“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具体内容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并将于2010年得到落实,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潜力巨大;2.2.2加快电网建设,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优化资源配置;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的输电线路建设,合理规划布局,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提高线路输送容量,节约输电通道资源;建设坚强、清晰、合理、可靠的区域电网;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规模;2010年区域电网间电力交换能力达到3000万千瓦;2020年除西藏外,形成结构更为坚强的全国互联电网,区域电网间交换能力进一步提高,达到9000万千瓦,基本实现全国资源优化配置;完善城乡配电网结构,增强供电能力;加快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城网自动化水平和供电可靠性,满足城乡居民用电的需求;简化农村电网电压等级,进一步降低线损,从根本上解决农网电能损耗高、供电可靠性低、电能质量差的问题;完善县城电网的功能、增强小城镇电网的供电能力,扩大电网覆盖面;2.2.3提高效率、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发电机组;加快小火电机组关停退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机组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热电冷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电力工业整体效率;参考文献1.中国大陆电力发展现状与趋势北京: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2007年;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北京:中共中央;3. 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北京: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7年8月;4. 月刊中国电力 Electric power 主办:中国电力信息中心;中国电机工程学会;5.双月刊现代电力Modern Electric Power 主办: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在电力方面的发展现状-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电力是支撑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基础设施。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电力需求呈现出增长迅猛的趋势。
因此,中国在电力方面的发展现状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电力行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与发展。
从靠近社区的小型发电厂到跨地区的大型电网,中国电力系统逐渐完善并形成了庞大的供应网络。
电力发展的历史背景与中国经济增长紧密相连。
中国政府通过投资大规模电力项目和制定相关政策,不断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使中国电力供应水平取得了长足进步。
目前,中国电力供应已经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已覆盖城市和农村地区,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显著提高。
同时,中国电力消费呈现出多样化和智能化的趋势。
新兴的电力技术和应用,如清洁能源、智能电网和电动汽车等,正在改变着中国电力消费模式。
然而,中国电力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电力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差距仍然存在,一些偏远地区的电力供应不足。
此外,电力行业的发展也带来了环境问题,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等。
中国政府正在通过制定更加严格的环保政策和采用清洁能源来解决这些问题。
展望未来,中国电力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政府已经提出“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将电力产业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之中。
未来几年,中国将继续加大对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技术的投资,提高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环保性。
同时,中国电力行业也将面临更大的国际合作与竞争,积极参与全球电力市场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在电力方面的发展现状令人瞩目。
在不断改善电力供应的同时,中国也积极推动电力行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民幸福生活做出贡献。
1.2 文章结构一.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叙述中国在电力方面的发展现状:1. 电力发展的历史背景:介绍中国电力事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重点关注重大政策和改革措施对电力行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