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 动物的行为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上) (3)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苏科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七章第2节动物的行为2.教学难点:设计探究蚂蚁觅食行为的方案。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视频学生准备:观察一些动物行为,拍照片、DV,收集有关资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间欣赏呈现音乐、图片准备进入生物课堂创设学习情景,建立良好的学习情绪展示成果走入动物行为“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句导入新课。
1.评一评:最佳讲解员,请同学们分组展示课前布置的观察动物行为成果,并组织小组间互评。
2.引导学生讨论,归纳总结什么是动物的行为及“动物行为的表现形式”。
1.白板展示自拍的各种动物行为的照片、DV,提供收集、整理的各种网络网址、视频、电视节目等资料,畅谈对动物行为的认识和体会,完成活动一。
2.学生讨论并互评,归纳“什么是动物行为”。
3.初步认识动物行为对生存繁衍的意义。
创设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互动。
1.自拍的照片、录像、资料在白板展示,学生更能感受动物行为之美,体验成功之乐,进一步激发探究生物奥秘之趣的愿望。
2.创设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表现的机会,激起竞争意识。
深层探讨剖析动物1.播放录像展示各种行为。
2.引导学生阅读p71信息库内容。
3.组织讨论:⑴讨论各种行为的特点及对生物生存的意义;⑵在这些行为1.观看录像。
2.阅读p71信息库内容。
3.小组讨论后,完成活动二,组间进行评价,共同完成动物行为的知识体系。
4. 归纳各种动物行为的作用与意义1.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2.利用白板完成对动物行为的知识体系的构建,通过批注、探照灯、计时器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理解:不同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活起了不同作行为中,你觉得哪种行为对动物最重要?用,动物的行为增强了动物对环境的适应性。
走进科学探究蚂蚁觅食1.连接网络,播放蚂蚁关于社群生活的资料。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回忆探究活动的设计方法。
第2节动物的行为一、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二、重难点分析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难点:探究动物的某种行为。
三、学习过程(一)预习导学知识点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动物________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________所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另一类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________和________而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________行为是________行为的基础。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动物的学习行为可以让它们更好地适应________的变化。
3.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________,学习行为越________。
答案:1.生来遗传物质生活经验学习先天性学习2.复杂环境3.强复杂知识点二: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
2.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时,实验前要使小鼠处于________状态。
答案:1.观察实验2.饥饿(二)合作探究1.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骨和骨骼混为一谈,在生物学中,这两个概念是否相同呢?如果不同,两者有什么区别?答案:人体有206块骨,全身的骨由骨连结而成骨骼。
骨是一种器官,而骨骼是由多块骨经骨连结而成的一个整体。
如脊柱是由许多块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就可以称为骨骼。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可以说是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的,也可以描述为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的。
2.骨连结和关节之间是什么关系?答案:骨间连结方式不同,骨与骨之间的活动程度也不同。
例如,颅骨之间的连结无活动性,结构比较牢固;椎骨之间的连结有一定的活动性;而在四肢,骨与骨之间大多是能灵活运动的骨连结,这样的骨连结称为关节,人体大部分的骨连结属于关节。
第16章第二节动物的行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描述各种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能正确区别各种动物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过程引言:小故事: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
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节目呢!于是,这家的主人对它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
一想一想:1、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2、小狗一生下来就会到指定的地点去拉屎、拉尿么?3、小狗一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讨论:这是为什么呢?问大家:1、这三种行为一样么?有那两种行为是一样的?2、前一种和后两种为什么不一样呢?总结:前一种是动物一生下来就有的,也就是说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我们把这种行为叫先天性行为。
后一种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从生活经验和后天学习而获得的行为,我们把它称为学习行为。
二请大家分别举两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例子,看谁举的又好又准。
(播放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视频)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母鸡孵蛋、羚羊争斗、母猪哺乳三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动物的图片,并判断一下它们的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
1.刚出生的小袋鼠掉在母袋鼠的尾巴根部,它可以靠本能爬向母袋鼠腹部的育儿袋,从育儿袋中吃奶。
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2.蚯蚓走迷宫实验在迷宫的一臂安上电极,而另一臂是潮湿的暗室,其中还有食物。
当蚯蚓爬到安有电极的一臂时,它就会受到电击。
经过多次尝试和错误之后,蚯蚓能够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
蚯蚓的这种行为是属于先天性行为还是学习行为想一想:比较一下袋鼠和蚯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生:资料1和2的动物行为都对动物自身的生存有好处,资料1中刚出生的小袋鼠如果爬不到母袋鼠的育儿袋中吃奶,就很难存活,所以幼袋鼠的这种行为是它存活的基础;资料2中的蚯蚓经过多次的尝试和错误后,能学会直接爬向潮湿的暗室,是对环境的适应,使它能更好地生活。
《第2节动物的行为》教案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动物的行为概念。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主要作用及类型。
3、举例说明动物行为的获得途径及类型。
4、认识动物行为的主要特征。
5、说出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作用与获得,训练分析思维能力。
2、通过探究蚂蚁的觅食行为,提高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认识自然界动物表现出的各种行为的作用与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与繁衍。
2、培养科学认识、保护与利用动物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动物行为的作用、获得与类型,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
难点:动物行为的概念,及与环境的适应性。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资料分析法
四、教学过程。
第2节动物的行为
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对教材文字、图片的阅读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于资料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形成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3)认识青春期,学习知识的“黄金时期”
二、学习重点
动物行为的分类
三、学习方法:
自主阅读,归纳法,比较法等。
四、学习活动设计:。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自然界中的动物,它们每时每刻都要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这些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而动物完成某种行为需要一定的结构基础。
所以本节内容安排在运动的结构的后面。
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其运动和行为的表现形式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对自身的生存和种族的繁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动物的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
本节知识点清晰,一是动物的行为及其类型,另一就是生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呈现的方式也直观,通过大量图片,探究活动“探究鸡的绕道取食”,再通过分析讨论,归纳总结,来进行本节课的学习。
非常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内容看似简单,但要能让学生建构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动物为了生存和繁衍种族,表现出越复杂多样的动物行为特征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认真组织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这个基本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及其特点。
(3)归纳总结出动物行为的特点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只有人类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和谐相处,才能使整个地球表现出盎然生机。
(2)初步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从而初步使学生具有保护动物及生物圈的意识,拒绝破坏环境。
3、能力目标(1)观察描述“动物的几种行为类型特点以及各种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种族延续的意义”(2)“探究鸡的绕道取食”的探究活动三、教学方法1、本节课贯穿观察和讨论,主要运用启发式谈话法,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热情,并遵循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以大量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逐渐认识到动物的行为特点和意义。
生物八年级 上册 《 动物的行为 》教学设计
执教人: 周建妹
【目标设计】
知识性目标:1.描述动物行为的概念 2.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3.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4.阐明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技能性目标:1.尝试控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情感性目标:1.体验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养成观察的习惯 2.参与合作学习并交流体会
3.认同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确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
【教学难点】阐明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思路设计】
动物的行为
一、 概念
生活在各种不同环境中的动物,对体内外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其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二、类型
1.按作用
2.按行为获得过程
四、特点和意义
觅食行为
争斗行为
防御行为 繁殖行为 社群行为 …… 先天性行为(本能)
后天性行为(学习)
1. 动态
2. 适应环境,利于生存和种族延续
3. 有生理基础
三、生理基础 遗传物质
神经系统 相互作用。
八年级生物上册17.2 动物的行为学案(新版)苏科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描述部分动物行为;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认识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动物的行为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重点】动物行为对于动物的生物学意义,先天性行为和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和实例【学习难点】后天性行为的概念,动物行为的特点【知识梳理】1、动物对的变化作出反应的表现形式就是动物的行为。
2、按照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可以为行为、行为、行为等。
从动物行为的获得过程来看,动物的行为可以分为和两大类。
其中,前者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的物质所决定的,后者又叫行为,是在前者的基础上,通过因素的作用,由和获得。
3、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的变化,提高和的机会。
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
4、动物行为的3个共同特点:第一,动物行为都是、的动态过程;第二,动物的各种行为都与其相适应的,对动物的和有重要作用;第三,每种动物行为都是动物体内、、和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5、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在于揭示动物行为的、、及其与动物生活的相互关系,能更好地、和对人类有益的动物,和对人类有害的动物。
【课堂检测】1、下列哪种动物不具有社群行为()A、蜜蜂B、蚂蚁C、蝗虫D、白蚁2、诗人白居易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新泥?这句诗反映了鸟的什么行为()A、攻击行为B、贮食行为C、繁殖行为D、防御行为3、动物具有“学习”能力,这有利于()A、找到食物B、逃避敌害C、找到配偶D、适应复杂的生活环境4、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一项是()A、动物体内分解有机物B、大雁南飞C、狼捕鹿,鹿奔跑D、鸟儿鸣叫5、下列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A、大山雀偷饮牛奶B、蚯蚓走迷宫C、海豚表演D、母鸡哺育小鸡6、蚂蜂遭受到袭击时,蜂群共同向侵犯者发起攻击,从个体和群体的角度来看,其行为属于()A、攻击行为和社群行为B、防御行为和社群行为C、取食行为和社群行为D、学习行为7、诗曰:“须臾来往,犹恐巢中饥。
精选教课设计第 2 节动物的行为(1)[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行为。
2、运用研究法研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3、理解动物的行为[ 教课要点 ] :理解动物的行为[ 教课难点 ] :研究蚂蚁的觅食行为。
一、课程引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孔雀开屏、大雁南飞这些动物的活动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自主学习1、依据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动物的行为能够分为、、、和。
2、动物的觅食行为是指经过独到的方式获得的行为。
因为动物生活在各自不一样的环境中,其觅食方式也。
在动物界中,同种动物个体之间为了抢夺和。
而发生的斗争,这类行为称为。
3、蜜蜂是营生活的,在一个蜂群中,常常有一只,少量的和大量的。
此中担负出门觅食、洁净、饲养幼蜂的任务。
合作研究1、察看 P61 依据对动物所起的作用、各属于哪一种行为?2、说明行为特色?3、每一种行为对动物的生计和繁衍有什么意义?4、您还可以举出其余的例子吗?5、研究蚂蚁的觅食行为议论:(1)蚂蚁是怎样觅食的?主要的食品是什么?蚂蚁对不一样的食品有不一样的选择吗?(2)你们小组与其余小组的结论一致吗?达标检测1 、动物的行为是指()A 、动物的动向动作B、动物的各样动作C、动物的内部生理活动D、动物的捕食活动2 、以下行为中,属于攻击行为的是()A、两只雄海豹为抢夺一只雌海豹而争斗;B、一只蛇追击一只青蛙C、一只鹰捕食一只飞翔的小鸟D、螃蟹举起螯钳还击天敌的攻击3 、以下属于社群行为的是()A、母鸡率领一群小鸡B、山洞中生活的一群蝙蝠C、由蜂王率领的一群蜜蜂 D 、草原上大量吃草的马4 、以下不属于觅食行为的是()A 、松鼠把蕈类挂在树枝上晒干B、蚂蚁向洞里搬运食品C、星鸟遮蔽坚果D、在生殖季节,大山雀每日大量捕获虫子,并带回巢穴5 、以下属于防守行为的是()A 、猫抓老鼠B、母鸡培育小鸡C、竹节虫的拟态 D 、海豚钻圈6 、动物的生殖行为越复杂()A 、动物类群越低等B、动物类群越高等C、动物产生后辈数目越多 D 、后辈的成活率越低7 、全部的动物行为都拥有的行为是()A 、防守行为B、攻击行为C、生殖行为 D 、社群行为8 、在动物的社群行为中,最占优势的是()A 、最后享有食品B、负责对外战斗C、常常是一个雌性个体 D 、主要表此刻攻击行为上老是获胜整理导教案教后记。
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独特的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学习的兴趣、观察能力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错点:动物学习行为。
易混点: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易漏点:动物学习行为。
问题导学: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P96页——p98社会行为上面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材料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
(5)、阅读材料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6)、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的实验中的三个问题你能回答吗?赶快回答吧!加油!
2、请同学们阅读p97社会行为——p100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2)、特征:群体内有明显_____
成员间有明确_____
群体内有明显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动作、_____传递信息。
(4)意义:利用_____
控制_____
拓展提升:
1、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
2、社会行为(1)、特点a.. 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举例:
达标检测
1、选择题
(1)、今年的国庆节,王岩同学在青岛的“海底世界”看到海豚的顶球表演,海豚的这种行为属于()A.适应行为B.经验行为C.先天性行为 D.学习行为
(2)、除哪种动物外其余动物都具有社会行为()A.蜜蜂B.蚂蚁C.蝗虫D.白蚁
2、非选择题
(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
(2)、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______的基础上,通过______的作用,由______和______获得的。
甲:无母的小猫当成自己的雏鸡,对猫无微不至的关怀,你看它像爱护雏鸡那样把小猫掩藏在自己温暖的翅膀下边。
这两只小猫也安然地接受母鸡的抚爱,它们把母鸡当作了自己的猫妈妈,并且同它顽皮嬉戏,甚至会亲热地去舐母鸡的羽毛。
但是,当小猫长大以后,它们最终会离开这位义母。
乙:这是一只失去了雏鸟的美国红雀,它来到养鱼池边,对浮出张口求食的金鱼,立刻塞给它一条捕捉来的昆虫,就如同喂自己的雏鸟一样。
就这样,红雀喂金鱼连续了好几个星期。
丙:人们把黑猩猩爱吃的香蕉挂在高处,黑猩猩徒手是拿不到的,于是,它把几个木箱堆叠在一起,然后爬到木箱顶上,这样就可以拿到原来拿不到的香蕉了。
请说出以上行为是______先天性行为,______是学习行为。
学后反思:通过本节的学习你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困惑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