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数学:《换算》-(
- 格式:ppt
- 大小:726.50 KB
- 文档页数:7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新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人民币的换
算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进行交流,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游戏中运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活动准备
1、.课件-认识人民币
2、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游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仔细观察人民币并进行交流,发现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1.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2.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3.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 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人民币》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人民币》含反思教案吧。
集中活动一:数学:钱币换算活动目标:1.认识面值10以内以元为计量单位的人民币,能说出它们的单位名称。
2.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并有不同的面价,探索相同面值人民币不同的换算方法。
3.能在游戏中进行10元以内钱币的换算。
4.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课件、人民币(1元、2元、5元纸币及1元硬币)若干,铅笔若干、记录单若干活动过程:一、认识人民币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一样吗?"(引导幼儿观察。
)"它们分别是多少钱呢?""你怎么知道是x元钱呢?"(通过观察钱币上的数字让幼儿认识它们不同的面值。
)"仔细看看这些钱上都有印有什么?你们知道这些钱共同的名称吗?"(人民币。
)二、游戏"凑钱"。
1.教师交待活动要求"今天老师想到超市去买东西,可我只有一张5元钱,我想把它换成1元、2元的零钱去请你们帮我换,你们想想可换几张1元、几张2元,请你将每种钱的数目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取出钱币卡进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将活动结果展示出来。
4.集体检查凑出的每份钱是否都是5元。
5.讨论我们可以用哪些不同的方法凑出5元钱。
6.教师用大统计表和幼儿一起统计5元钱用了几种方法换零钱。
三、练习1.教师出示一张10元人民币,让幼儿利用人民币卡片探究不同的换算方法,并在记录单上记录下来。
2.幼儿汇报自己的记录结果。
大班数学教案:换算
一、常用换算单位
1.1 长度单位
•厘米(cm)
•米(m)
•千米(km)
1.2 时间单位
•秒(s)
•分钟(min)
•小时(h)
1.3 重量单位
•克(g)
•千克(kg)
•吨(t)
1.4 容量单位
•毫升(ml)
•升(L)
二、长度换算
2.1 厘米和米的换算
•1米 = 100厘米
•1厘米 = 0.01米
2.2 厘米和千米的换算
•1千米 = 100000厘米
•1厘米 = 0.00001千米
2.3 米和千米的换算
•1千米 = 1000米
•1米 = 0.001千米
三、时间换算
3.1 秒和分钟的换算
•1分钟 = 60秒
•1秒 = 0.0167分钟
3.2 分钟和小时的换算
•1小时 = 60分钟
•1分钟 = 0.0167小时
四、重量换算
4.1 克和千克的换算
•1千克 = 1000克
•1克 = 0.001千克
4.2 克和吨的换算
•1吨 = 1000000克
•1克 = 0.000001吨
4.3 千克和吨的换算
•1吨 = 1000千克
•1千克 = 0.001吨
五、容量换算
5.1 毫升和升的换算
•1升 = 1000毫升
•1毫升 = 0.001升
结论
通过本次教案,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长度、时间、重量和容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以上只是部分常用单位的换算方法,学生可以参考教材中的表格,进一步扩展和巩固自己的知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记忆这些换算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大班数学教案元和角的换算大班数学教案:元和角的换算在大班数学课程中,元和角的换算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掌握了这个概念,学生们将能够更好地理解角的大小、度量和转化。
本文将介绍一种交互式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元和角之间的关系。
1. 引入概念和激起兴趣首先,老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活动来引入元和角的概念。
例如,可以给学生一些将正方形纸片围成的圈,让他们观察并讨论圆的特性。
之后,提问学生如何用角来度量圆的大小。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开始思考角和元的关系。
2. 角的度量和转化接下来,老师可以向学生解释角的度量和转化的概念。
可以通过使用圆规和量角器来示范如何测量和转化角的大小。
老师可以讲解弧度和度数之间的转换关系,让学生理解角的度量可以使用不同的单位。
3. 角的图示和计算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角的换算,老师可以使用图形和计算的方法。
首先,可以引入弧长的概念,并让学生通过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来估算弧长。
然后,可以通过计算公式来精确地求解弧长。
这将让学生明白角的度量和计算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4. 角的应用和实践在角的度量和换算概念之后,老师可以引入一些实际应用和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时钟,要求他们在时钟上标注不同的角度。
这样,学生将能够将角度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并加深对元和角的理解。
5. 互动讨论和巩固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机会互动讨论和分享他们的理解。
可以设置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解决问题和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样,学生将能够从彼此的经验和知识中获益,加深对元和角的认识。
6. 评估和总结在教学结束时,老师应该进行一次综合评估,以确保学生对元和角的换算有了充分的理解。
可以通过测试、问答和小组演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评估之后,老师可以对课程进行总结,强调元和角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角度的应用和发展。
通过以上的交互式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元和角的换算概念。
幼儿园大班教案《钱币换算》知识点概述在幼儿阶段,引导孩子了解钱币是什么、用途是什么、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同时培养孩子健全的金钱管理能力,有利于日后的生活。
教学目的1.学生认识并能正确区分人民币的面值,及其所代表的具体价值;2.学生掌握人民币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熟练进行面值之间的换算计算;3.激发学生对金钱管理的意识,培养孩子健全的金钱管理意识;教学内容1. 金钱的概念与用途引导学生了解钱币的概念和作用,并通过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示现代人生活中使用的常见货币,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钱币的作用和意义。
2. 人民币的面值通过图片的形式介绍人民币的各个面值,并逐一讲解不同面值代表的具体价值,让学生能够初步认识人民币的面值和价值。
3. 面值之间的换算引导学生了解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并通过实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帮助学生掌握面值之间的换算方法。
4. 数字游戏通过数字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的面值和换算关系,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通过现场教学、讲授、实例演示、互动问答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金钱基本概念和人民币面值,加深对人民币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人民币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熟练进行面值之间的换算计算。
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理解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及计算方法,和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和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安排时间:40分钟时间内容10分钟介绍钱币的概念和用途,引导学生对钱币产生认识5分钟通过图片展示人民币面值,讲解各个面值的具体价值15分钟讲解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10分钟带学生进行数字游戏,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情况,对于活跃积极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2.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理解不同面值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情况;3.通过数字游戏,检查学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换算在大班的数学教学中,换算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孩子们在学习换算的过程中,可以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适合大班学生的换算教案,帮助他们掌握换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一、长度的换算在大班的数学教学中,长度的换算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内容。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操作帮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长度的换算方法。
例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段,让孩子们用标尺测量,并记录下每个线段的长度。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将长度换算为更简单的单位,如厘米、分米和米。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长度的换算规则,提高他们的操作能力。
二、容量的换算容量的换算也是大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孩子们在学习容量的换算时,需要理解不同容器的容量单位,并学会将不同单位换算为更大或更小的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验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容量的换算。
例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不同容量的容器,如杯子、壶和桶,并让孩子们用不同的容器测量和转移水。
通过这样的实验,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容量的换算规则,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重量的换算重量的换算是大班数学教学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孩子们在学习重量的换算时,需要理解不同重量的单位,并学会将不同单位换算为更大或更小的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例子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重量的换算。
例如,我们可以准备一些不同重量的物品,并让孩子们用天平来测量和比较重量。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重量的换算规则,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四、时间的换算时间的换算也是大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孩子们在学习时间的换算时,需要理解不同时间的单位,并学会将不同单位换算为更大或更小的单位。
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实际活动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换算。
例如,我们可以让孩子们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并记录下所用的时间。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们将时间换算为更简单的单位,例如秒、分钟和小时。
通过这样的实际操作,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的换算规则,提高他们的时间感知能力。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程方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宫》第一章:认识数字1-10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数字1-10培养学生对数字的敏感性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1.2 教学内容数字1-10的认识和书写数字1-10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数字1-10的运用和计算1.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数字游戏教学法:通过数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字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字1.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0-9新课:介绍数字1-10,让学生认识和书写练习:进行数字大小比较和运用计算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二章:认识形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形状,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培养学生对形状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2 教学内容基本形状的认识和识别形状的名称和特征形状的运用和创造2.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形状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形状的能力动手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形状2.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和基本形状新课:介绍新的形状,让学生认识和识别练习:进行形状的分类和运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三章:认识颜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颜色,如红、橙、黄、绿等培养学生对颜色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2 教学内容基本颜色的认识和识别颜色的名称和特征颜色的运用和创作3.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颜色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颜色的能力动手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创作颜色3.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形状和基本颜色新课:介绍新的颜色,让学生认识和识别练习:进行颜色的分类和运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四章:认识时间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如早上、下午、晚上等培养学生对时间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4.2 教学内容时间的基本概念的认识和识别时间的名称和特征时间的运用和安排4.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时间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时间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时间4.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形状、颜色和基本时间概念新课:介绍新的时间概念,让学生认识和识别练习:进行时间的排序和运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五章:认识空间5.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空间的基本概念,如上、下、前、后等培养学生对空间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5.2 教学内容空间的基本概念的认识和识别空间的名称和特征空间的运用和创造5.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空间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空间的能力动手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空间5.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形状、颜色、时间基本概念新课:介绍新的空间概念,让学生认识和识别练习:进行空间的分类和运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六章:简单的加减法6.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的概念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6.2 教学内容加减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规则利用实物和图片进行加减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加减法问题6.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理解加减法概念操作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加减法运算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加减法6.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练习:进行实际的加减法运算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七章:认识货币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货币单位,如元、角、分等培养学生对货币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7.2 教学内容货币单位的认识和识别货币的名称和特征货币的运用和计算7.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货币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货币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货币7.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货币的基本单位和运用练习:进行货币的计算和运用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八章:认识日历8.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日历的基本知识,如年、月、日等培养学生对日历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日历的基本知识的认识和识别日历的名称和特征日历的运用和安排8.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日历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日历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日历8.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日历的基本知识和运用练习:进行日历的排序和运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九章:认识几何图形9.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基本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9.2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图形的认识和识别几何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几何图形的运用和创造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几何图形的能力动手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几何图形9.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日历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新的几何图形,让学生认识和识别练习:进行几何图形的分类和运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十章: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10.2 教学内容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应用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策略生活中的数学知识和技巧10.3 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的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应用数学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日历、几何图形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练习: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第十一章:认识分数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掌握分数的读写法和比较大小提高学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分数的读写法和比较大小分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11.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分数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分数的能力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分数的概念11.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日历、几何图形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分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练习:进行分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十二章:认识倍数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培养学生掌握倍数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运用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2 教学内容倍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倍数的运算方法倍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12.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倍数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倍数的能力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理解倍数的概念12.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日历、几何图形、分数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倍数的基本概念和性质练习:进行倍数的运算和应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十三章:认识计量单位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认识并掌握常见的计量单位,如米、千克、秒等培养学生对计量单位的观察和识别能力提高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力13.2 教学内容常见计量单位的认识和识别计量单位的名称和特征计量单位的运用和换算13.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认识计量单位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计量单位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计量单位13.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日历、几何图形、分数、倍数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常见的计量单位及其运用练习:进行计量单位的换算和运用的练习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十四章:数学思维训练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和判断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14.2 教学内容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逻辑推理和判断题的训练创新思维和综合素质的培养14.3 教学方法实例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教学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思维14.4 教学步骤导入:引导学生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日历、几何图形、分数、倍数、计量单位和基本概念新课:介绍数学思维方法和解题策略练习:进行逻辑推理和判断题的训练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第十五章:课程复习与总结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5.2 教学内容复习已学的数字、简单的加减法、货币、日历、几何图形、分数、倍数、计量单位和数学思维等知识总结课程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15.3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复习知识观察教学法:培养学生观察和识别知识的能力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15.4 教学步骤导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幼儿园大班数学教程方案《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宫》,内容包括数字1-10的认识、形状、颜色、时间、空间、简单加减法、货币、日历、几何图形、分数、倍数、计量单位和数学思维训练等。
2023年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民币的换算》(精选篇)大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人民币的换算》篇1 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进行沟通,了解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的一般特征。
2、引导幼儿了解1元=10角的人民币兑换关系,并能够在嬉戏中运用,激励幼儿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学问。
活动打算:和幼儿一起收集1角、2角、5角、1元人民币若干,标明价格(1角~5角)的玩具9篮,嬉戏币每个幼儿一套。
活动过程:1、引导幼儿细致视察人民币并进行沟通,发觉不同面额人民币的特征。
A、先来看看1元的人民币,你发觉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元纸币上的风景图案是杭州西湖;1元的硬币是银白色的,有牡丹花或菊花图案。
)B、再来看看5角的人民币,你发觉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5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侗族和苗族的阿姨;5角的硬币是黄色的,有梅花图案。
)C、再来看看2角的人民币,你发觉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2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彝族和朝鲜族的.阿姨;2角的没有硬币。
)D、最终看看1角的人民币,你发觉了什么?(老师小结幼儿的回答,介绍一下1角纸币上的人物图案是高山族和汉族的叔叔;1角的硬币也是银白色的,比1元的小些、轻些,上面有水仙花或菊花图案。
)2、引导幼儿了解人民币的兑换关系。
老师提问,幼儿依据问题操作嬉戏币,说说操作的结果:A、假如用1角的去换2角的,怎么换呢?(2角=2个1角)B、假如用1角、2角的去换5角的,可以怎么换?C、小挚友知道1元等于多少角呢?(1元=10角)D、假如用1角、2角、5角的去换1元的,可以怎么换呢?(激励幼儿用多种方法进行兑换练习,幼儿说出一种方法,老师就请全班小挚友都来操作练习一下)3、做买卖玩具的嬉戏,引导幼儿运用人民币兑换的学问。
A、指定9个小挚友当售货员,就在每个小组卖玩具;其他幼儿当顾客,先把椅子搬到墙边,再去买自己喜爱的玩具。
B、老师激励幼儿去买价格不同的玩具,并提示幼儿付钱时要算一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