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89.50 KB
- 文档页数:18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句子构建,完成相关练习。
3.能够理解并背诵本单元的古诗词。
4.能够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生词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古诗词的理解和背诵。
三、教学准备
1.教材: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
2.课件:相关课文课件。
3.素材:与古诗词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4.课堂布置:确保学生能够清晰的看到课件和素材。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古诗词视频,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2.学习:教授本单元的生字词,让学生读懂课文内容。
3.练习:组织学生进行课文中生字词的造句练习。
4.拓展:分组让学生模仿古诗词写一首小作文。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巩固生字词的运用。
2.学习:讲解古诗词的背景和意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背诵:学生跟读古诗词,逐句背诵。
4.表演:让学生分组表演古诗词,加深对诗词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
本单元通过引入古诗词的教学,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限,需要加强练习和引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对古诗词的讲解和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字、词语盘点和课外拓展等内容。
本节课通过不同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本节课的内容,他们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其中的知识点。
同时,他们对语文学科有浓厚的兴趣,乐于参与各种语文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词语盘点,巩固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通过口语交际,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其中的知识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通过词语盘点,巩固所学知识。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语交际;能够对课文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语文素养。
2.互动式教学法: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激励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课文课件、词语卡片、教学用具等。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准备好笔记本,记录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读课文,让学生体会语音、语调的变化;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部编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本单元的主题是“语文素养的综合提升”。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得到锻炼,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口语交际、写作和语文实践活动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基础,对于课内外的阅读有一定的理解能力,但在口语交际和写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阅读理解上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帮助。
同时,学生对于语文实践活动的参与度较高,积极性较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能够进行有效的口语交际,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能够书写质量较高的作文,做到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使他们感受到语文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内阅读的理解与把握,课外阅读的拓展,口语交际的训练,写作技巧的掌握。
2.教学难点:阅读理解的深入,写作技巧的灵活运用,口语交际的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语文,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激发他们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园地八》相关内容。
2.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3.教学资源:相关课外阅读材料、写作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本单元的主题,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理解课文的主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习作:故事新编》教案及
教学反思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故事新编的背景及特点。
2.掌握习作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方法。
3.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技巧。
4.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二、教学准备
1.故事新编相关教材及习作范文。
2.黑板、彩色粉笔。
3.学生练习本、铅笔。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引入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新编的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学习范文
学生齐读故事新编范文,分析其结构和语言表达方式。
3.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故事新编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4.布置作业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故事新编,注意结构严谨,语言生动。
第二课时
1.学生习作展示
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提问。
2.点评及指导
教师针对学生的习作进行点评,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3.讨论
学生就改进的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写作心得体会。
4.总结
教师总结本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对故事新编的写作特点进行总结。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中,学生积极性高,表现出对写作的热情。
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故事情节设计上较为简单,缺乏想象力。
下一步应该引导学生多进行大胆构想,丰富故事情节,提高故事表现力和吸引力。
以上为本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掌握故事新编的写作技巧,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含教材分析、教学反思等)一. 教材分析《语文园地八》是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第八单元,主要包括了“口语交际”、“读书交流”、“写作”和“日积月累”四个部分。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增加阅读量,提高写作技巧,同时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对于写作和日积月累的部分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具体的实践中,部分学生可能在口语表达、写作技巧和词汇积累上存在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
2.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3.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使他们的写作更加生动有趣。
4.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口语交际:如何引导学生在人前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2.阅读理解:如何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深入理解能力。
3.写作技巧: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进行写作。
4.语文知识积累: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和积累语文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口语交际:采用情境教学法,设计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口语交际。
2.阅读理解: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写作技巧:采用案例教学法,分析优秀文章的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新。
4.语文知识积累:采用每日一读一写的方式,让学生每天学习和积累语文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场景,用于口语交际的教学。
2.准备阅读材料,用于阅读理解的教学。
3.准备优秀文章案例,用于写作技巧的教学。
4.准备每日一读一写的素材,用于语文知识积累的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巨人的花园》教案一. 教材分析《巨人的花园》是一篇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
课文讲述了一个巨人拥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自私而失去了花园的美丽。
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事情后,巨人意识到了分享的重要性,最终重新找回了自己的花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关于道德、价值观的课文,对于故事的情节和寓意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四年级的学生在理解抽象概念和深入分析人物心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难点:深入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良好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角色的情感变化。
2.小组合作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
2.生字词卡片:用于巩固生字词学习。
3.小组合作任务单:用于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课文封面,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巨人的花园》。
2.呈现(10分钟)分段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在朗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生字词,并适时进行讲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含义。
教师选取一些生字词,进行问答练习,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小组,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人物对话。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发音和表达错误。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8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懂、会读、会写一些熟词生义的词语。
2.能理解文章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字理解的能力。
3.能初步理解作文题目的要求,写出简短的作文。
4.能正确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熟词生义的词语。
•难点:初步理解作文题目要求。
三、教学准备•课文《文字的魔术》•教学课件•黑板、粉笔•学生课本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热身引入1.通过师生互动,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出本课课文《文字的魔术》。
二、学习课文1.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2.老师解释生词生义的词语,学生跟读。
3.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加深理解。
三、课文理解与作文1.师生共同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描写文字的魔术,引导学生思考并写下自己的想法。
2.老师提出作文题目,学生展开写作。
四、课文导学1.结合课文内容,导学熟词生义的词语用法。
2.学生互相练习,加深记忆。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复习上节课课文内容和熟词生义的词语。
二、学习新知识1.老师讲解新的故事篇章,引入新的生字词语。
2.学生学习新词汇,体会课文意境。
三、课文朗读与理解1.学生个别朗读课文,纠正发音或朗读不准确的地方。
2.老师详细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
四、课后讨论1.对比两个故事篇章的特点,导出每篇故事要传达的主旨。
2.学生自由发言,总结今天的学习收获。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文《文字的魔术》的相关练习。
2.完成课后习题。
3.按照所学知识,完成一篇短文。
六、教学反思通过这两节课的教学,学生在课文的理解和熟词生义的掌握上有了一定的提高。
但是还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巩固才能更深入理解。
在未来的教学中,将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理解能力。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8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1一、教材分析本组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
《寓言两则》中的《纪昌学射》告诉人们学习要打好扎实的基础,《扁鹊治病》则告诉我们要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文成公主进藏》突出了文成公主对民族团结、共同发展做出的贡献;《普罗米修斯》盛赞了为人类盗取火种、大义凛然、无所畏惧的英雄普罗米修斯;《渔夫的故事》展示了人类智慧的巨大力量。
这一篇篇充满人文色彩、语言风格迥异的故事,一定会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拨动学生的心弦,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课文,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的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情感。
学习简要概括故事的内容,练习讲故事,再以课文为生发点,把学生目光引到课外阅读中去,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民间故事、寓言故事和神话故事,进一步激发读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会写生字。
正确读写部分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4、懂得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要为促进民族团结作贡献。
5、在体会人物心情和拓展阅读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6、在浏览、复读和绘声绘色的朗读中,记住普罗米修斯这个故事,构建“为人类造福,誓死不变”的英雄形象。
7、学习民间故事:情节完整、人物形象鲜明、层次结构清楚8、领会本文寓意:对待恶人不能怯懦,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三、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快乐阅读。
教学目标通过快乐阅读,学生能够:1.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2.了解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特点;3.加深对文学的理解和认识;4.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5.培养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学内容本教学单元的内容主要是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理解,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形成文学鉴赏的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活动教学为主,辅以讲解和引导。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听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朗读或播放音频,让学生先听一遍,然后再进阅读,并进行学生互动和交流。
2.分组阅读。
将学生分为小组,在活动过程中,组织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阅读资料、合作探究。
3.让学生自己体验、创作、表达和分享。
4.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鉴赏和评价。
教学过程本单元教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讲解课程知识。
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各种文学作品的特点、阅读技巧和鉴赏标准。
2.读文章、看图和写文章。
通过阅读故事、寓言、诗歌等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到文学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激荡。
3.阅读活动。
辅助阅读的活动主要有听阅读、分组阅读、定时阅读、小组讲解等。
4.学生自主学习和分享。
评估方式对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进行综合考察,主要评估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表现。
2.书面作业。
3.美术作品。
4.演讲作品。
5.评奖机制。
总结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案——快乐阅读是一种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阅读水平的教学模式。
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和活动,让学生感知文学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激荡,拓展视野、开阔思维、提高文化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和分享的机制,建立评估机制,以达到使学生更好地掌握阅读技能和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八》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熟练读懂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能正确书写生字,并运用在句子中进行造句。
3.能理解文学作品的情感表达,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4.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课文内容,运用生字造句。
2.难点: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提升情感理解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本《语文园地八》2.单词卡片、板书、黑板、彩色粉笔3.PPT课件四、教学过程第一节课前准备1.教师播放一段与情感表达相关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中人物的情感表达。
2.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熟悉生字的形状及音标。
第二节导入新课1.教师引入新课《语文园地八》,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及背景。
2.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读。
第三节教学重点1.教师逐段解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每个段落的意义。
2.学生分组,互相讨论课文中的情感表达,然后汇总讨论。
第四节拓展延伸1.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自行编写与课文情感相似的小故事,并分享给其他同学。
2.学生用生字造句,并互相交换检查。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课文中的情感表达方面有一定难度,需要更多的引导和解释。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
另外,学生在造句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会设计更多的练习来巩固他们的写作能力。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及反思,希望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单元简析本单元以民间传说好寓言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普罗米修斯》,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
本单元的故事情节生动、充满智慧,学生会感受故事的愉悦性的同时受到启迪。
语文园地中以发挥想象编个寓言童话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
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教学目标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学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难点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
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来,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课时安排29.寓言两则2课时30.文成公主进藏1课时31.普罗米修斯2课时32.渔夫的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八5课时29.寓言两则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纪昌学射、妻子、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难点:1.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结合重点词句。
2.体会人物的心理,理解两则寓言的寓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6个生字,2.正确读写“纪昌学射、3.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读书兴趣我们读过《惊弓之鸟》的故事,还记得故事中的更赢吗?他不仅是射箭能手,更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今天,我们再去认识两位古代著名的射箭能手。
他是谁呢?箭法又如何呢?多媒体出示句子:飞卫是一名射箭能手。
有个叫纪昌的人,相学习射箭;就去向飞卫请教。
读句子:说说从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学生可能说:知道飞卫和纪昌都是射箭能手,知道纪昌是飞卫的徒弟,并且他能百发百中。
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飞卫是怎样教纪昌的,使他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要想解开心中疑问,我们就来读寓言故事《纪昌学射》,我想,同学们不仅会从故事中找到答案,还会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为心中的疑问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问题想跟大家探讨?你得到了什么启示?三、交流讨论,朗读课文1.指名课文,注意随机指导读正确词句。
2.汇报纪昌怎样学射的,指导学生说文章的主要内容。
纪昌想学习射箭,向飞卫请教。
飞卫让他练眼力,先练眼睛盯着一个目标,一眨不眨,后练把极小的东西,看成一件很大的东西,纪昌都照做之后,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
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讨论疑问和交流启示。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疑问:飞卫为什么先让纪昌练眼力,而不先教他开弓放箭?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可相机引导,让学生从多角度体会故事的寓意。
(1)假如纪昌不先练眼力,他会百发百中吗?小结:纪昌学射的故事,告诉我们学任何一项本领,都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要想掌握射箭本领,就要先练眼力。
要想掌握骑车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滑冰本领,就要……;要想掌握操作电脑本领,就要……;要想掌握……,就要……。
你能举例说一说吗?(2)假如纪昌没跟飞卫学射,而跟一个普通箭手学射,会成为射箭能手吗?小结:看来,学习本领和好老师的指导与自己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指导读课文的2、3自然段。
一是读好老师飞卫的话,要读得清楚明白。
二是要读好纪昌的做法,通过“躺”“睁大”“注视”“每天”“聚精会神”“盯”等词语,读出他的认真和虚心。
三是要读出纪昌练习眼力取得的非凡成绩——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那只小虱子,在纪昌的眼里一天天大起来,练到后来,大得竟然像车轮一样。
要读出夸张的描写。
五、识字、写字、写词1.识字:事、虱。
2.写字、写词。
指导重点:“昌”不能写成“冒”。
“妻”把上半部分与“女”连起来。
“刺”左半部分是“朿”不是“束”。
〖板书设计〗纪昌学射盯梭子针刺不眨眼练眼力百发百中练好基本功盯虱子虱大像车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拜见、理睬、肠胃、汤药、医治、百发百中、扁鹊治病、无能为力”等词语。
2.练习提出问题和大家讨论,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体会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已经认识了射箭能手纪昌,这节课再来认识一位古代名医,他是谁呢?多媒体慢慢播放故事或发下阅读资料,学生阅读,了解扁鹊其人:有一次,扁鹊和弟子子阳、子豹等人路过虢国,虢太子恰好患病,病得很厉害,人们都以为他死了。
为此,全国正举行大规模的祈祷活动,把国家大事都撂在一边。
扁鹊得知后,前去为虢太子医治。
扁鹊告诉国君,太子患的是“尸劂”(类似今天的休克或假死)。
于是,扁鹊叫弟子子阳磨制针石,在太子头顶中央凹陷处的百会穴扎了一针。
过一会儿,太子就苏醒过来。
接着,扁鹊叫弟子子豹在太子两胁下做药熨疗法。
不久,太子就能做起来。
再服二十天的汤药,虢太子就完全恢复了健康。
从此以后,天下人都知道扁鹊有“起死回生”之术。
生读短文回答:故事中主要讲的是谁,他是什么人?小结: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
就是这个神医扁鹊,与蔡桓公之间发生了一个小故事,并广为流传。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寓言故事《扁鹊治病》。
二、自读自悟,完成以下自学要求1.读准字音,把课文读正确。
2.边读边思考:扁鹊几次见蔡桓公?都说了什么?结果怎么样?练习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3.把自己的疑问或写下自己受到的启示,准备与大家交流。
三、交流讨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指名读课文,注意指导读好“蔡桓公、敷烫、骨髓”等词语和第6自然段中扁鹊说的话:“皮肤病用热水敷……”2.指名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交流讨论。
(1)交流学生的疑问。
学生可能产生这样的疑问:①扁鹊是有名神医,蔡桓公怎么会不相信他?②明知蔡桓公不相信,扁鹊为什么还一而再再而三地去说?③扁鹊为什么几天前就跑到秦国去了?结合学生的疑问,结合讨论,体会蔡桓公根本没有觉察到自己有病,所以不相信扁鹊的话;而扁鹊出于医生的医德才一次又一次去提醒蔡桓公治病,当他觉得自己无法治疗时,跑到秦国,是出于自己安全的考虑。
相机指导读好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
扁鹊的话和蔡桓公的态度要结合揣摩他们的心理读好。
扁鹊的话要诚恳耐心。
如:扁鹊第二次来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蔡桓公听了很不高兴,没有理睬他。
”他心里会怎么想?“蔡桓公听了非常不高兴。
”他心里会想什么?“蔡桓公觉得奇怪,派人去问他。
”蔡恒公会怎么想,怎么说?蔡桓公浑身疼痛,派人去请扁鹊给他治病。
”此时浑身疼痛的他,又会怎么想(2)交流受到的启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可相机点拨:蔡桓公本为患的是皮肤上的小病,怎么会要人命呢?使学生体会到防微杜渐,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固执已见等道理。
(3)如果能够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想想蔡桓公听了你的话会说什么?也用一两句话写出来。
题目可用《跨越时空的对话》。
例文:跨越时空的对话我:蔡桓公,虽然你是国君,又快死了,我还是忍不住要说你两句:扁鹊是那样著名的医生,你怎么把他当庸医一样看呢?怎么怀疑他想显示自己的高明呢?他几次提醒你,你怎么就那么固执地认为自己没病呢?小病终于因没有及时治疗成了不治之症,这都怪你自己啊!我想你一定也在后悔吧!蔡桓公:唉,你批评得没错。
我快死了,没别的愿望,只希望大家从我的事中吸取教训吧!那个词叫什么?对,叫“防微杜渐”吧!四、认读生字,抄写字词重点指导:对比记忆:“肠、烫、汤”的字形。
蔡,“祭”的第五笔是“フ”第六笔是捺。
教后记: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联系有关词句,体会人物的想法,体会到学习要练好基本功和防微杜渐、不要讳疾忌医,要善于听取别人正确意见和道理。
〖板书设计〗扁鹊治病扁鹊蔡恒公拜见没有病又来拜见不高兴再一次拜见非常不高兴五六天后死了30.文成公主进藏教学目的1、认识7个生字。
读读记记“唐朝、西藏、大臣、求婚、断定、豌豆、耕种、技艺、沼泽地”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体会文成公主进藏故事的美妙与神奇。
3、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
教学重难点了解文成公主的功绩,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安排搜集关于文成公主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交流资料关于文成公主,你都知道些什么?导语:(播放文成公主进藏图──布达拉宫壁画中的图)文成公主知书达礼,不畏艰险,远嫁吐蕃,为促进唐、蕃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进汉藏两族人民亲密友好合作的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
藏族人民热爱美丽的文成公主,把她当成神一样崇敬,因此,民间流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进藏的故事。
今天,俺们要读的,是其中的一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质疑解难根据阅读提示自读课文,了解故事的经过,提出自身的疑问。
交流汇报阅读收获:1、汇报朗读:请同学分局部朗读课文,通过师生评价,把课文读好。
因为是民间故事,应用讲故事的口气读,要读出吐蕃使者的智慧和文成公主的神奇。
比方读“公主找了一段树干横在上面,搭了一座桥”“文成公主听了,剪了一把羊毛撒在地上,就走过去了”“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等句,要读出公主做这些事的轻而易举。
2、交流疑问:同学可能提出这样的疑问:⑴为什么“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出示句子:使臣看过每一个姑娘,发现有两只蜜蜂总是在一个姑娘的头上飞来飞去。
他仔细一看,原来这个姑娘头上戴的是鲜花,其他姑娘戴的是绢花。
他断定这个戴鲜花的姑娘一定是文成公主。
可以从几方面引导考虑:鲜花和绢花,一真一假,警示了真假公主。
公主和其他人什么都一样,只有头上花不一样,这也是惟一能看出区别的地方。
鲜花配公主,更显其高雅、美丽。
⑵公主怎能背动乃巴山呢?出示句子:走着走着,乃巴山又把路挡住了。
大家走起来很不方便。
文成公主就把乃巴山背到旁边去。
直到现在,乃巴山下还有公主的脚印。
可在同学交流的基础上这样引导:为什么人们要这样说呢?在他们心目中,文成公主是怎样的人?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美妙的小故事,你能找到吗?引导同学找到“建桥、撒羊毛、跟鸟说话、树木变化”等地方,感受民间故事的丰富想象力。
三、复述故事1、导语激趣:这个故事充溢了神奇色彩,很受人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