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剂ETU检验作业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3
SMT检验作业指导书一、引言SMT(表面贴装技术)是现代电子制造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技术,它通过将电子元件直接贴装在印刷电路板(PCB)上,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为了确保SMT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本指导书旨在提供详细的作业指导,以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进行SMT检验。
二、作业环境要求1. 温度控制:作业环境温度应控制在20℃±2℃范围内,以确保元件和设备的正常工作。
2. 静电防护:操作人员应穿戴防静电服,并确保工作区域的地面、工作台面等都具备良好的静电防护措施。
3. 照明条件:作业区域应提供充足的照明,以便操作人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检验SMT元件。
三、SMT检验步骤1. 准备工作a. 确认所需检验的SMT元件种类和数量,并准备相应的检验工具和设备。
b. 检查检验工具和设备的完好性,如显微镜、测试仪器等。
c. 清洁工作区域,确保没有杂物和灰尘影响检验结果。
2. 外观检验a. 使用显微镜检查SMT元件的外观,包括外壳是否完整、引脚是否弯曲或损坏等。
b. 检查元件表面是否有划痕、氧化或污染等现象。
c. 检查焊盘是否存在锡球、焊接不良或其他缺陷。
3. 尺寸检验a. 使用尺寸测量工具,测量SMT元件的尺寸,如长度、宽度、高度等。
b. 检查测量结果是否符合设计要求,记录并保存测量数据。
4. 功能性检验a. 使用测试仪器对SMT元件进行功能性测试,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b. 检查测试结果是否符合规定的功能要求,记录并保存测试数据。
5. 焊接质量检验a. 使用显微镜检查焊接点的质量,包括焊接是否均匀、焊接是否完全等。
b. 检查焊接点是否存在焊接不良、焊接短路或其他焊接缺陷。
6. 包装检验a. 检查SMT元件的包装是否完好,如是否有破损、湿气或其他污染。
b. 检查包装标签是否准确并清晰可读,如批次号、生产日期等。
四、记录和报告1. 在每一次SMT检验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记录每个元件的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
2. 检验结果应准确、清晰地记录,并保存在指定的文件夹或数据库中。
零件清洁度检验1 检验目的:1.1 为了明确生产线零件清洁度要求,便于加工车间及外协厂家对零件清洗效果的有效控制。
1.2 此操作指导书规定了用于确定缸盖罩及油底壳总成其零部件清洁度的检查、评定及操作方法。
2 检验范围:2.1 适用于一般用途的发动机缸盖罩及油底壳总成及零部件清洁度的检查和评定。
2.2 检测部位主要是缸盖罩及油底壳总成总成及零部件的内表面及螺栓孔内表面。
3 检验环境:3.1 检测室内要干燥、通风,室温保持20±5℃。
3.2 检测室要有良好的防尘设施,清洗间要有严格的防火措施。
4 检验方式:检查员抽检。
5 检验人员:技术质量部计量、检验室检查员。
6 检验频次:每周抽检1次,每次2件,分别在2个包装箱内各抽一件。
7 作业准备:7.1 仪器设备:烘干炉、干燥瓶、滤膜过滤装置、天平、托盘、放大镜(50倍);7.2 检验工具:喷壶、120#汽油、毛刷、孔径为5um的微孔滤膜;7.3 检验工具:无齿镊子、清洁放膜干燥皿。
8 检验方法:8.1 将零件放置于托盘上方或托盘内,喷壶用120#汽油冲刷零件清洗部位,同时用毛刷轻刷冲洗部位,将冲刷下来的物质全部倒入烧杯中,冲洗不掉的残留物(如渣皮、压铸毛坯瘤等)不准敲打或硬性剔除,此部分残留物也不做考核使用,各种器具清洗时,应防止将带有杂质的清洗液飞溅到容器外;8.2 用无齿镊子夹取滤膜一片,用天平称下滤膜质量,质量记为:G1,精确至0.1mg;8.3 将滤膜放于过滤装置上,将收集后的所有容器中的溶液轻轻倒入装有微孔滤膜的漏斗进行过滤,过滤完成后用120#汽油沿着漏斗壁清洗漏斗里的残余杂质,采集所有杂质;8.4 待所有滤液过滤干净后,将含有所有杂质的滤膜拿下放入清洁放膜干燥皿中置于烘干炉中干燥;8.5 将烘干炉中的烘干温度控制在90°±5℃之间。
烘干至少3小时后,将滤纸取出,放入干燥瓶内干燥30分装后,将滤膜放入天平称重,质量记为:G2精确至0.1mg;8.6 杂质质量即为:G总=G2-G1;8.7 最大颗粒尺寸:过滤后的杂质放在载物片上,同时将标本样(0.8mm)也放在载物片上,进行观察,在放大镜中读取到最大颗粒尺寸。
软包点焊检验作业指导书软包点焊检验作业指导书1.概述1.1 背景软包点焊是一种常见的电焊技术,主要用于连接软包电池的电极片和电解液注入口。
本作业指导书旨在提供对软包点焊检验的详细步骤和操作要求,以确保点焊质量和产品性能。
1.2 目的本作业指导书的目的是确保软包点焊检验过程的规范性和一致性,以减少缺陷和不良品的产生,并确保软包电池的质量满足相关要求。
2.安全要求和风险评估2.1 安全要求在进行软包点焊检验时,必须遵守以下安全要求:- 检验人员必须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电击和火花溅射。
- 对于有电源的设备,必须确保使用安全插座和电源线,以防止电击和短路。
- 检验区域必须保持清洁和整洁,确保没有气体泄漏或易燃物质。
- 严禁将金属物品带入检验区域,以防止误触引起意外损伤。
2.2 风险评估在软包点焊检验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电击风险:在点焊过程中,可能产生高电压和电流,导致电击伤害。
- 火灾风险:点焊时可能产生火花,引发火灾。
- 气体泄漏风险:如果使用的设备或材料不符合相关标准,可能存在气体泄漏的风险。
3.设备和材料3.1 设备在软包点焊检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以下设备:- 点焊机:用于进行软包点焊操作。
- 电流表:用于测量点焊时的电流。
- 压力计:用于测量点焊时施加的压力。
3.2 材料在软包点焊检验过程中,需要使用以下材料:- 电极片:用于进行点焊连接的电子元件。
- 焊丝:用于点焊电极片和电解液注入口。
- 焊接剂:用于促进焊接的接触性和导电性。
- 清洁剂:用于清洁焊接区域和设备。
4.检验步骤4.1 准备工作4.1.1 检查设备和工具的完整性和正常运行。
4.1.2 清洁焊接区域,确保无杂质和污垢。
4.2 点焊操作4.2.1 将待焊接的电极片和电解液注入口放置在焊接位置。
4.2.2 调整点焊机的电流和压力,以适应焊接材料和厚度。
4.2.3 将焊丝和焊接剂涂抹在焊接区域。
4.2.4 使用点焊机进行焊接,确保电极片和电解液注入口牢固连接。
目录1•白碳黑检验作业指导书1 2•活性碳酸钙检验作业指导书 (3)3. 滑石粉检验作业指导书44. 陶土检验作业指导书65. 促进剂TMTD 检验作业指导书76. 对苯醌二肟检验作业指导书87. 促进剂DPTT 检验作业指导书98. 促进剂M 检验作业指导书109. 促进剂DM 检验作业指导书1110. 促进剂ETU 检验作业指导书1211. 防老剂DNP 检验作业指导书1312. 防老剂MB 检验作业指导书1413. 促进剂ZDC 检验作业指导书1514. 防老剂丁检验作业指导书1615. 防老剂RD 检验作业指导书1716. 硫化剂DCP检验作业指导书 (18)17. 氧化锌检验作业指导书1918. 活性氧化镁检验作业指导书2019. TAC 检验作业指导书2120. 碳黑检验作业指导书2221. 三氧化二锑检验作业指导书2422. 工业硬脂酸检验作业指导书 (25)23. 氢氧化铝检验作业指导书 (26)24. 十溴二苯醚检验作业指导书 (27)25. 高岭土检验作业指导书 (28)26. 防老剂NBC检验作业指导书 (29)27. 备注 (30)白炭黑检验作业指导书1. PH值的测定1.1 仪器与设备250ml烧杯、250ml容量瓶、电炉、石棉网、PH-2C型酸度计1.2 试剂PH=7标准缓冲液PH=4标准缓冲液1.3 技术指标PH为6.5-7.01.4 作业流程取白炭黑5g于250ml烧杯中,加入100ml蒸馏水煮沸10分钟冷却至室温, 移入250ml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静置分层,待溶液澄清过滤,用PH计测定其值2 水分的测定仪器与设备烘箱、培养皿作业流程取白炭黑约5g (精确称重W2至0.1mg)于培养皿(精确称重W1至0.1mg)105C中烘干3小时,取出于干燥剂中冷却称重W3(精确与0.1mg)计算公式W2-w3水分= ------------- X 100%W2-w11. 比表面积的测定1.1 仪器与设备PH酸度计、磁力搅拌器、25ml滴定管、400ml烧杯1.2 试剂NaCL溶液、750gNaCL溶于3000ml蒸馏水中0.1mol/L 氢氧化钠溶液0.1mol/L 盐酸溶液1.3 作业流程取白炭黑2.50g(精确称重至0.01g)于400ml烧杯中,加入250mlNaCL溶液, 将PH计的电极插入烧杯中。
作业指导书为保证本次能力验证工作顺利进行,各参加机构请仔细阅读本作业指导书。
1、样品编号注意事项1.1 准确记录和填写本机构的样品编号。
1.2 公布能力验证结果时,以样品编号的报告结果进行公布。
2、样品注意事项2.1实验室能力验证样品已通过均匀性、稳定性实验以及跟踪验证的相关测试。
2.2 实验室能力验证样品已经过密封处理。
2.3 参加能力验证的实验室在样品接受现场领取样品并填写附件1:《样品接收确认单》如实验室发现样品包装有泄漏、破损或其他无法测试的情况,应及时与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联系进行更换。
2.4 实验室在运输样品的过程中应避免撞击、高温而导致包装破损、组成发生变化。
2.5 样品在阴凉避光、干燥、阴凉下储存。
3、检验方法注意事项3.1 推荐使用方法蛋白质:GB 5009.5-2010(第一法);铜:GB/T 5750.6-2006(4.1,4.2.1)或GB/T5009.13-2003(第一法);氨基酸态氮:GB/T 5009.39-2003(4.2.1);酱油中山梨酸、苯甲酸:GB/T 5009.29-2003(第一法、第二法)。
3.2 使用其他方法的在检验报告中注明检验方法编号与名称。
4、检验报告注意事项4.1 实验室应按附件2的要求填报《测试结果报告单》,结果报告单中要明确具体的检验方法以及条款号。
4.2 每个考核项目单独填报一个《测试结果报告单》。
4.3 报告结果单位:蛋白质:(% ,g/g);铜:(mg/L);氨基酸态氮:(g/100ml);酱油中山梨酸、苯甲酸:(mg/kg)。
5、时间安排实验室接收到样品后,应迅速开展实验,最终报送日期为2014 年7 月5日前。
将《测试结果报单》加盖单位公章后寄给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以便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6、作业指导书、样品接收确认单、测试结果报告单下载地址nlyz2014@密码:55153651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黑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检测所2014年6 月17 日附件1:《样品接收确认单》附件2:《测试结果报告单》附件1样品接收确认单注:1、此确认单一式两份,样品发放单位留存一份、样品接收单位留存一份。
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标题: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车间微生物检验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能够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本文将详细介绍车间微生物检验的作业指导书,帮助工作人员正确进行微生物检验,保障生产质量。
一、样品采集1.1 确定采集点:根据生产流程和检验要求,确定样品采集点,确保代表性和准确性。
1.2 采集工具准备:准备好消毒的采集容器、取样器具等工具,避免污染样品。
1.3 采集方法: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采集,避免外界污染和误差。
二、样品处理2.1 样品保存:将采集的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检验,避免样品变质。
2.2 样品处理:根据检验要求,进行样品的处理和预处理,确保检验结果准确。
2.3 样品分装: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对样品进行分装处理,避免相互干扰。
三、实验室操作3.1 检验设备准备:检查实验室设备是否正常运转,准备好所需的试剂和培养基。
3.2 检验条件控制:控制实验室环境温度、湿度等条件,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3.3 检验操作规范: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微生物检验,避免操作失误和污染。
四、结果分析4.1 结果记录:记录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4.2 结果解读:根据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要求。
4.3 异常处理:对于异常结果,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查,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
五、质量控制5.1 质量管理: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2 员工培训:对检验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
5.3 持续改进:定期评估检验流程和结果,不断改进和优化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车间微生物检验作业指导书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的重要工具,正确操作和严格执行作业指导书能够有效提高微生物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工作人员更好地进行微生物检验,确保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
促进剂ETU检验作业指导书
1.外观
白色结晶粉末
2.初溶点
技术指标:≥192℃
3.加热减量
3.1仪器与设备
烘箱
3.2作业流程
取样3–5克于已知重量W1的称量瓶中称重W2,放于75-80℃的烘箱中2小时,取出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W3。
(所有称重精确至0.0001g)
3.3计算公式
W2-W3
加热减量(%)= ————×100%
W2-W1
3.4技术指标:≤0.4%
4.灰分的测定
4.1仪器与设备
马沸炉
4.2作业流程
取样1-2克于已知重量W1的坩埚中称重W2,放于电炉上先低温焦化,确定不会产生火焰,再放入850-900℃马沸炉中直至恒重,却出与干燥器中冷却,称重W3。
(所有称重精确至0.0001g)
4.3计算公式
W3-W1
灰分(%)= ————×100%
W2-W1
4.4技术指标:≤0.3%
5.筛余物的测定(方法同碳酸钙)
技术指标:≤0.1%(100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