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一语文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
- 格式:doc
- 大小:98.50 KB
- 文档页数:3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详细答案(1)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
梁龙德中,始解褐为康延孝从事。
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
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
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
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縗随幕,人或短之。
及入相,以敦让汲引为务。
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
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
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
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
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
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
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
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
”于是南望稽首,涕泗横流。
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
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契丹主闵而许之。
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
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B.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C.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D. 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
高一学年文言小短文阅读初级训练(一)(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1、孙登遇到了什么事?2、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3、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适见一人2,咸以为是3,登不听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1、问题:贾人和主人,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谁受到了怀疑?为什么?2、思考:柳庆如何问案?(提示:注意标题。
)3、评述:凡诬服之词必有疑窦,故“庆问而疑之”,然郡县为何不能发现疑问呢?搞逼供信的人往往自以为破案有术,孰知逼供之下必有冤魂!4、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高一语文文言小短文阅读初级训练(一)(一) 孙登比丸吴太子孙登,尝乘马出,有弹圆过。
左右求之,适见一人,操弹佩圆,咸以为是。
辞对不服。
从者欲捶之,登不听。
使求过圆,比之非类,乃见释。
人之负冤,多因疑似,听者不能审谨,忿然作威,遂至枉滥。
1、孙登遇到了什么事?2、孙登怎样处理这件事?(提示:注意“比丸”二字。
)3、这件小事给你什么启示?(提示:以小见大。
)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适见一人2.咸以为是3.登不听4.乃见释(二)柳庆问饮后周柳庆,初士后魏,为雍州别驾。
有贾人持金二十斤,诣京师交易,寄人居止。
每欲出行,常自执管钥。
无何,缄闭不异而并失之。
谓是主人所窃。
郡县讯问,主人遂自诬服。
庆问而疑之,乃召问贾人曰:“卿钥常置何处?”对曰:“常自带之。
”庆曰:“颇与人同宿乎?”对曰:“无。
”曰:“与同饮乎?”曰:“向者曾与一沙门再度酣宴,醉而昼寝。
”庆曰:“主人特以痛自诬,非盗也。
彼沙门乃真盗耳。
”即遣吏逮捕沙门,乃怀金逃匿。
后捕得,尽获所失之金。
注释:别驾,官名。
后魏于诸州置别驾从事史,掌总理众务。
1、问题:贾人和主人,谁丢失了东西?丢失了什么东西?谁受到了怀疑?为什么?2、思考:柳庆如何问案?(提示:注意标题。
)3、评述:凡诬服之词必有疑窦,故“庆问而疑之”,然郡县为何不能发现疑问呢?搞逼供信的人往往自以为破案有术,孰知逼供之下必有冤魂!4、词句:解释加横线的词。
(1)诣京师交易(2)主人特以痛自诬服(三)蒋常留妪唐贞观中,衛州版桥店主张逖妻归宁。
有魏州三衛杨正等三人投店宿,五更早发。
是夜,有人取其刀杀逖,却纳鞘中,正等不觉。
至晚店人追及,刀血狼籍,收禁考掠,遂自诬服。
太宗疑之差御史蒋常复推。
常至,追店人十五以上皆集,人数不足,因俱放散,独留一妪,年八十余,晚乃令出,密遣狱典觇之,曰:“有人共语,即记姓名。
”果有一人问妪:“使人作何推勘?”前后三日,并是此人。
捕获诘问,具服:与逖妻奸杀逖,有实迹。
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1)15.C? 16.B18、B 19、A 20、D 21、B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2)7、B 8、B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3)8、A 9、D 11、B 12、D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4)7、C 8、D 9、B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5)22、D 23、C 24、D 25、A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6)15、B 16、B 17、D 11、B 18、D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7)12.B.连词,和(A兼词,于此;代词,他。
C连词,表承接,就;连词,表转折,却。
D连词,表目的,以便;连词,表承接,就)13.D(A扩大知识面B靠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C跟…相同)14.A定语后置(B状语后置C宾语前置D疑问句宾语前置)15.C刘开《问说》中没有用比喻16.(1)如果刻一下就停止,即使朽木也不能折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就是铁、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注意“锲”、“金石”、“镂”的意义)(2)道理明白了,但是,有的人却不能把道理运用于实际问题,知道那些大道理了,有的人却不知道那些小道理,舍弃了问,怎能解决疑难问题呢?(注意“其”、“奚”、“焉”的意义;“其奚决焉”的句式)(3)有的(不知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不解惑)却不向老师学习。
(注意句式)高一文言文语段阅读训练(8)小题1:B小题2:B小题3:D小题4:B小题5:B小题1:试题分析:“生”同“性”,天赋、资质;“惑”是“糊涂”;“众人”古义是普通人。
文言文中一词多义现象比较多,所以答题时一定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及本句语法关系来推断实词的含义。
本题考查的是课内实词的掌握情况,学生要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记小题2:试题分析:B连词,表修饰,A取独//定后标志,C①代词,这②表反问语气,难道//表猜测,大概,D对于//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高考的一个高频考点,平时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
高一语文文言文专题训练一参考答案与译文阅读(一)4.答案:C5.答案:D.明器,文中指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6.答案:C.“元天穆与高祖都很懊悔”错,文中没有说明高祖懊悔。
7(1)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辞理详尽审核,大多能获得实情。
【“拷掠”:拷打;“直”:通“只”;“穷核”:详尽审核;“情”:实情;各1分,大意1分。
】(2)若让吏部选官只按任职年岁和功劳,不考核他是否贤愚,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哪能说铨选考核?【“曹”:官员;“简”:考核;“次若贯鱼”: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铨衡”:铨选考核;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薛琡,字昙珍,河南人氏。
他形貌魁伟,年轻时因有才能而被人称道。
担当典客令,每引导客人相见,仪表特别漂亮。
魏帝召见,对他说:“你风度翩翩,姿貌秀伟,以后升进,要作什么样的官?”琡答:“宗庙之礼,不敢不敬;朝廷之事,不敢不忠,除此之外,不是我能够达到的。
”正光年间,薛琡担当洛阳县令,境内安定肃然。
有犯法的,不加拷打,只用辞理详尽考核,大多获得实情。
豪猾畏惧他的威势,事务不繁苛。
当时久旱,京师囚犯都被集中到了华林园,他审理滞留未申的冤案,最终只留下三人囚禁在牢狱。
魏孝明帝嘉奖了薛琡,还赐给缣百匹。
薛琡迁官吏部郎中,早些时候吏部尚书崔亮奏请建立停年之格,不选拔人才,只提拔有功劳年龄大的。
薛琡上书,说:“百姓的命运,被长吏驾驭,假如用人得当,百姓就可以养精蓄锐;假如任用不当,造成的祸害更大。
若让吏部选官只按任职年岁和功劳,不考核他是否贤愚,次序就像一起游过的鱼群,哪能说铨选考核?”上奏后,皇帝没有答复。
后趁皇帝召见,他又进谏说:“一同治理天下,是百官的义务。
所以汉朝常常下令让三公大臣举荐贤良、方正、有道、直言人士,任作长吏,安抚黎元。
从晋末以来,此风渐渐衰败。
如今日下刚刚安定,应致力于养民。
我恳求依汉代之制,建立四科,令三公大臣各自推举贤能,补充到郡县,明晰条例,防止官员们结党偏私。
高一阅读练习(一)Ⅰ文言文练习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延徽,幽州人,有智略,颇知属文。
刘守光末年衰困,遣参军韩延徽求援于契丹,契丹主怒其述律后言于契丹主曰:“延徽能守节不屈,此今之贤者,奈何辱以牧圉!宜礼而用之。
”契丹主召延徽与语,悦之,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延徽始教契丹建牙开府,筑城郭,立市里,以处汉人,倾之,延徽逃奔晋阳。
晋王欲置之幕府,掌书记王缄疾之。
延徽不自安,求东归省母,过真定,止于乡人王德明家。
德明问所之,延徽曰:“今河北皆为晋有,当复诣契丹耳。
”德明曰:“叛而复往,得无取死乎!”延徽曰:“彼自吾来,如丧手目;今往诣之,彼手目复完,安肯害我!”既省母,遂复入契丹。
契丹主闻其至,大喜,如自天而下,拊其背曰:“向者何往?”延徽曰:“思母,欲告归,恐不听,故私归耳。
”契丹主待之益厚。
及称帝,以延徽为相,累迁至中书令。
晋王遣使至契丹,延徽寓书于晋王,叙所以北去之意,且曰:“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所以不留,正惧王缄之谗耳。
”因以老母为托,且曰:“延徽在此,契丹必不南牧。
”故终同光之世,(《资治通鉴·后梁记》) 1.A.颇知属文..属文——B.思母,欲告归..告归——C.累迁..至中书令累迁——D.延徽寓书..于晋王寓书——2.A.遂以为谋主,举动....访焉 B.筑城郭,立市里C.使各有配偶,垦艺荒田.... D.非不恋英主,非不思故乡3.A.①延徽有助焉.②若不阙秦,将焉.取之?B.①止于.②于.人为可讥C.①彼手目复完,安.②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D.①所以..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D.①向者何往?②昔者十日并出4.A.宜礼而用之——应该以B.各安生业——C.延徽不自安——延徽(也)D.北去之意——5.A.①④⑤B.③④⑤C.①②⑤D.6.A.韩延徽本来是作为后B.述律后的知人和契丹主的善任,使韩延徽在契丹国逐渐被重用,并发挥作用。
C.韩延徽本是带兵出使,却留在契丹,后虽逃回,却又因怕人妒嫉重返契丹,二三其德贪生辱节。
高中高一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及详细答案(精选)(1)一、高中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奕字纯臣。
第进士。
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洺、相饥,徙之东路。
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曰:“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帝悦。
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
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
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
擢监察御史。
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
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
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
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
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
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
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
入为开封少尹。
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
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
迁光禄卿、户部侍郎。
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
寇平,论劳增两秩。
还为户部。
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
奕白宰相曰:“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即自劾不称职。
诏徙奕工部。
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
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
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B.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C.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D.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五篇)第一篇:高一语文专项练习(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本: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9分)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常居代雁门,备匈奴。
以便宜臵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
日击数牛飨士,习骑射,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
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
”匈奴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
如是数岁,亦不亡失。
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
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余,匈奴每来,出战。
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
复请李牧。
牧杜门不出,固称疾。
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
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
”王许之。
.李牧至,如故约。
匈奴数岁无所得。
终以为怯。
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
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五万人,彀①者十万人,悉勒习战。
大纵畜牧,人民满野。
匈奴小入,佯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
单于闻之,大率众来入。
李牧多为.奇阵,张左右翼击之,大破杀匈奴十余万骑。
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
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
后七年,秦破杀赵将扈辄于武遂,斩首十万。
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大破秦军,走秦将桓。
封李牧.为武安君。
居三年,秦攻番吾,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
赵王迁七年,秦使王翦攻赵,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
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
赵王乃使赵葱及齐将颜聚代李牧。
李牧不受命,赵使人微捕得李牧,.斩之。
废司马尚。
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打破杀赵葱,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节)【注】①彀:张弓射箭。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匈奴即入盗即:如果。
.B.赵王让李牧让:谦让,退让。
.C.走秦将桓走:使……逃跑。
.D.赵使人微捕得李牧微:暗中。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一。
孔子犹江海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2.赐不能识.也二、翻译下列句子.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
推敲《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 .遂于驴上吟哦..(歌唱)B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 .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 .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 .岛/初赴举/京师B .岛初赴/举京师C .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D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高一文言文课外练习精编一(附答案)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
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故蒙灌氏姓为灌孟。
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
夫以千人与父俱。
灌孟年老,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
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
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
”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
及出壁门,莫敢前。
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夫身中大创十余。
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
”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孝景时,至代相。
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
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示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士亦以此多之。
灌夫有服,过丞相。
丞相从容曰:“吾欲与仲孺过魏其侯,会仲孺有服。
”灌大曰:“将军乃肯幸临况魏其侯,夫安敢以服为解!请语魏其侯帐具,将军旦日蚤临。
”武安许诺。
灌夫具语魏其侯如所谓武安侯。
魏其与其夫人益市牛酒,夜洒扫,早帐具至旦。
平明,令门下候伺。
至日中,丞相不来。
魏其谓灌夫曰:“丞相岂忘之哉?”浠大不怿,曰:“夫以服请,宜往。
”乃驾,自往迎丞相。
丞相特前戏许灌夫,殊无意往。
及夫至门,丞相尚卧。
于是夫入见,曰:“将军昨日幸许过魏其,魏其夫妻治具,自旦至今,未敢尝食。
”武安愕谢曰:“吾昨日醉,忽忘与仲孺言。
”乃驾往。
又徐行,灌夫愈益怒。
及饮酒酣,夫起舞属丞相,丞相不起,夫从坐上语侵之。
魏其乃扶灌夫去,谢丞相。
(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及出壁门,莫敢前。
壁:营垒B.将军壮义之壮义:认为……勇敢而有义气C.不欲加礼,必陵之陵:凌驾……之上D.士亦以此多之。
高一文言文课外浅易短文阅读系列训练(一)
班级姓名
一.孔子犹江海
赵简子①问子贡②曰:“孔子为人何如?”子贡对曰:“赐不能识也。
”简子不说③曰:“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④而去之,寡人问子,子曰‘不能识’,何也?”子贡曰:“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简子曰:“善哉,子贡之言也!”
【注释】①赵简子:赵国开国君主,名鞅。
②子贡:孔子的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
③说:同“悦”。
④终业:完成学业。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孔子犹江海 2.赐不能识也
二、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子事孔子数十年,终业而去之。
2.赐譬渴者之饮江海,知足而已。
3.孔子犹江海也,赐则奚足以识之?
三、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1.谓语提前的倒装句:
2.疑问代词“何”作宾语:
四、下列对文章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赞扬赵简子求贤若渴、不耻下问的作风。
B.称赞子贡谦虚好学、尊重老师的品德。
C.说明孔子的贤明犹如江海,深不可测。
D.闸述求学问必须知其所以然的道理。
二.推敲
《刘公嘉话》云:岛初赴举京师。
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始欲着“推”字,又欲作“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岛不觉冲至第三节。
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韩立马良久,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遂并辔而归。
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一、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遂于驴上吟哦(歌唱) B.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不时地)
C.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伸出手) D.遂并辔而归(骑着马一同走)
二、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始欲着“推”字( ) 2.炼之未定( )
3.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 4.与为布衣之交( )
三、下列朗读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岛/初赴举/京师 B.岛初赴/举京师
C.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D.时/韩愈/吏部权京兆
四、韩愈认为“作敲字佳”,请你说说理由。
五.翻译句子。
1.遂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
2.左右拥至尹前,岛具对所得诗句云云。
3.留连论诗,与为布衣之交。
五、下面是唐代贾岛五言律诗《题李凝幽居》,请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句子。
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罗生还镯
罗一峰先生,名伦,以孝廉①赴会试。
仆于途中拾一金镯。
行已五日,先生忧旅费不给②,仆曰:“无虑也,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先生怒,欲亲赍③付还。
仆叩首,且屈指曰:“往返必误场期,不可。
”先生曰:“此必婢仆遗失,万一主人拷讯,因而致死,是谁之咎?吾宁不会试,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竟寻至其家,果系妇遗面盆,而婢误投于地者。
主妇疑婢窃取,鞭笞流血,几次寻死。
夫复疑妻有私,辱骂不休,妻亦愤怒投缳④,赖人解救。
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
急行至京,试期已届⑤矣,仓皇投卷,竟得中试,状元及第。
【注】①孝廉:“举人”别称。
②给:充足。
③赍(jī):以物送人。
④投缳:上吊自杀。
⑤届(jiè)到。
一、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质为费 2.仆叩首;且屈指曰 3.竟寻至其家
4.鞭笞流血 5.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 6.举家感激
二、请你简单概括罗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翻译下列句子。
、
1.向于山东某处拾一金镯,可质为费。
2.不忍令人死于非命也。
3.先生至,出镯与之,举家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