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统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15.快乐过新年第1课时
- 格式:pptx
- 大小:76.89 MB
- 文档页数:24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快乐过新年》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应能够:1.认识中国传统节日——春节;2.掌握一些关于春节的基本知识,如春节的起源、习俗等;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简单的小手工,如短信贺卡等;4.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道德伦理,如勤俭、节约、和谐等。
2.能力目标:1.发扬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传统节日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文化内涵和美好价值观念,进而激发学生对于家国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2.让学生在现代化的生活中,感受到传统节日所体现的温馨、亲情和快乐,增强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欣赏能力,增添他们的人生色彩。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春节的来历和传统文化的内涵;2.春节的习俗和文化底蕴;3.春节的家庭氛围和节日文化。
2.教学难点1.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2.让学生感受春节的家庭氛围。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2.互动教学法四、教学过程设计1.热身新年到了,老师先问学生们有什么特别高兴的事情,特别愿望还没实现。
适当让学生讲讲,体现出节日的欢乐气氛和期盼感。
2.导览既让学生了解春节的来历,又让学生了解春节有哪些庆祝活动和节日习俗。
引导学生了解春节及文化,进一步加深对节日的认知,培养出对传统文化的爱好。
3.互动解读首先让学生自由发挥,说出自己印象中的春节是什么?有什么活动?然后给予引导和介绍组织,让学生归纳总结。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多做些排除干扰、辨别是非的工作,让学生更科学的认识和研究春节的文化内涵。
4.动手制作在了解了春节的来历和节日文化后,让学生动手制作一份属于自己的新年贺卡,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快乐。
5.反思每个学生都获得了一张图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图片展开反思,体现出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教学意义。
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快乐过新年》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新年的来历、意义和习俗。
2.了解各地庆祝新年的方式,并尊重不同的习俗。
3.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过年心愿。
4.意识到新年节日时要注意安全。
教学内容1.快乐过新年。
2.新年的来历、意义。
3.各地庆祝新年的方式与不同的习俗。
4.表达自己的过年心愿。
5.新年节日时要注意安全。
教学重点1.理解新年的来历、意义和习俗。
2.了解各地庆祝新年的方式,并尊重不同的习俗。
教学难点1.表达自己的过年心愿。
2.新年节日时要注意安全。
教学设计活动1:引入1.让学生看一段视频,介绍不同地区过年的风俗。
2.利用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在讨论中更深入了解新年的来历和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过年要放烟花炮、贴年画、挂灯笼。
活动2:讲解1.让学生听教师讲解各地庆祝新年的方式和不同的习俗。
2.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了解新年节日的由来。
活动3:交流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庭背景,分享自己家乡的习俗。
2.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讨论一些新年的安全小提示。
活动4:表达1.让学生在课堂上画自己新年的想象图。
2.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过年愿望。
课后作业1.家长带领孩子到社区游行,了解当地的习俗。
2.画一张自己的新年图,写一篇小短文,描述自己过年的心情。
3.回顾一下今天学习的安全小提示,整理成句子写在笔记本上。
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新年节日的由来和各地庆祝新年的方式,同时培养学生安全防范意识,让他们能够在新年期间过一个快乐、安全的节日。
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5课《快乐过新年》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采用公历即阳历经年,并把1月1日叫做“元旦”。
4.图片+文本学习:元旦的来历每年的1月1日是元旦,我们通常把元旦称为公历新年,也叫阳历年。
5.素材:新年的第一天为什么叫元旦6.小结并板书课题:快乐过新年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视频齐读课题中国成立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决定采用公历即阳历经年,并把1月1日叫做“元旦”。
讲授新课教学环节一:欢度元旦1.图片+文本学习:新年的开始日历的第一页显示的就是元旦——新年的第一天。
它宣告了新年的开始2.文本学习:在很多国家,元旦是新年的第一天。
3.图片+文本学习:世界各国新年庆祝活动(一)中国(1)新年音乐会(2)元旦戏曲演唱会人们聚集在一起以各种各样的表演形式庆祝新年的到来。
(3)人们新年撞钟祈福(4)挂红灯笼(5)燃放烟花(6)敲锣打鼓(二)巴西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人们会举行一年一度的“祭海神”活动。
大家在海滩上,把许多装满鲜花的小木船放进海中,并将白色的花瓣和其他的祭品扔进大海,表达对海之女神的感谢。
(三)德国在德国,人们穿上统一的演出服,列队在街上吹奏,欢庆新年。
素材:德国美因茨举行新年盛装游行群众不断高呼“新年快乐!”_ 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观看图片学习文本了解文本感知文本观看视频本环节呈现了小朋友探讨新年第一天的场景。
在小学生活里,庆祝公历新年是一次值得回忆的集体生活事件。
日历的第一页显示的就是元旦——新年的第一天。
它宣告了新年的开始。
各国新年有不同的习俗。
在我国,人们会挂起红灯笼,喜迎新年。
在德国,人们穿上统一的演出服,列队在街上吹奏,欢庆新年。
年呢?元旦这一天,人们以各种形式庆贺新年的到来,表达了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愿望。
第15课快乐过新年第1课时(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新年的传统习俗。
2.学会应对新年的正确姿势和新年的祝福语。
3.了解中国新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掌握新年的基本习俗。
2. 学生理解新年的文化意义。
教学难点:1. 学生掌握新年的正确姿势和祝福语。
2. 学生理解新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教学准备:1. ppt课件2. 红色装饰品3. 新年饺子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和视频向学生介绍中国新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在介绍的过程中,向学生解释为什么中国人会过春节,以及春节为什么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二、学习新课(35分钟)1. 学习新年的传统习俗(15分钟)1)向学生介绍新年的传统习俗,例如过年前的打扫卫生、贴春联、挂灯笼等等。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并画出这些习俗,然后向全班呈现。
3)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询问学生对每个习俗的印象和理解,并解释它们的含义和作用。
2. 学习新年的正确姿势和祝福语(10分钟)1)向学生演示正确的新年姿势和祝福语,例如“恭喜发财,红包拿来”、“新年快乐”等等。
2)让学生练习这些姿势和祝福语,并进行角色扮演。
3)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掌握在实际交往中应该如何运用这些姿势和祝福语。
3. 学习新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10分钟)1)重申中国新年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并深入学习其中一个习俗的背景和意义:包饺子。
2)向学生介绍包饺子的传统意义、制作方法、以及饺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包饺子的实践活动,并与学生一起品尝自己制作的饺子。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总结今天所学的内容,并准备一份新年的学习笔记。
2. 随后,让学生向全班介绍他们的笔记,并进行互动交流。
四、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回家后与自己的家人讨论如何在新年期间庆祝这个节日,并记录下实践的过程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