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3篇)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6
关于成语的神话故事大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成语是经常被使用和引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
成语是汉语中的独特文化现象,通常由四个字组成,被用来传递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
很多成语源于神话故事,这为我们理解和应用成语提供了更多的背景和故事。
一、牛郎织女成语:“牛郎织女” 起源于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是天上的织女和人间的牛郎,在七夕之夜在银河河边相会。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夫妻的爱情故事,也用来形容两地分居的情侣。
二、投石问路成语:“投石问路” 起源于一则古代神话。
这个故事中,有个叫做陶朱公的人在路上遇到一个人,他不懂路,于是他拾起一块石头抛向前方,问路的人告诉他石头会往哪边滚去,陶朱公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遇到困难时不安于现状而主动寻求解决办法。
三、坐井观天成语:“坐井观天” 源于一个古代寓言故事。
故事里有个蛙儿住在井里,天上的鸟儿告诉它外面的世界多么广阔美丽,但是蛙儿却不相信,它认为井里就是整个世界。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思维狭隘,见识不广的人。
四、釜底抽薪成语:“釜底抽薪” 源于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个国家在战争中,发现敌军的粮仓里有很多粮食。
为了让敌军不能继续供给粮食,国家派人放火烧毁了粮仓的底部,使得粮食无法储存,战争很快结束。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意思是想办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解决表面现象。
五、灯红酒绿成语:“灯红酒绿” 源于一个神话故事。
传说中有个叫做西王母的仙女,她的宫殿灯火辉煌,宴会上满是美酒佳肴。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夜晚酒肆喧闹,花锦满街的繁华场景,也用来形容世俗的享乐和放纵。
六、画蛇添足成语:“画蛇添足” 起源于一个传说。
故事中有人在一幅画上已经画了一条蛇,然而他觉得画得不够完美,又在画上添了四只脚。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多此一举,做了本来不需要做的事情。
七、亡羊补牢成语:“亡羊补牢” 源于一则寓言故事。
故事中有个人的羊不小心跑出了圈,他意识到羊跑丢了,立即补牢,希望能抓回来。
神话故事成语有那些「精选」我国的神话故事种类繁多,你知道有哪些著名的故事吗?我国还有不少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你知道有哪些吗?神话故事成语篇一:天狗食日从前有个小伙子,他找了一个媳妇,结婚不久,他们生了一个女儿。
有一年,这个小伙子得了麻风病,因为麻风病是传染很厉害的病,所以他就被隔离在离村子很远很远的一个石洞里,根本就没有人到那里去。
小伙子养了一只狗,日日夜夜陪伴着他。
他在石洞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生活得很清苦寂寞。
有一天,他到洞外的森林里去散步,在茂密的草丛里看见了一条大蟒蛇,这条蛇头大如斗,口大如盆,十分可怕。
他偶然看见在大蟒蛇的嘴里有一颗宝石。
这条大蟒因为闻到了人的气味,常常爬到洞里,但是小伙子不敢去惹它,总是离它远远的。
后来不知什么原因,和小伙子日夜相伴的狗死了。
他心里非常难过,但是他舍不得埋葬它,就把它停放在洞里面。
小伙子想:一定是蟒蛇咬死了他的伙伴。
因此,小伙子下定决心要制服或杀死那条该死的蟒蛇,但是要想出一条妙计,而且不能伤害自己的身体。
于是他想啊想,终于他决定把尖刀埋在地上,要埋得深一点,刚刚露出一寸左右,当蟒蛇爬过时就可以把它的肚皮从头到尾划开,它就注定要死的。
主意已定,于是,他就把尖刀埋在蟒蛇常常出入的地方了。
结果没有多久,那蟒蛇就死了。
小伙子从蟒蛇的嘴里取出了那颗宝石,在自己的身上擦抹,然后又在狗的身上擦抹,嘿,狗还真的活了。
小伙子特别地兴奋,因为他常常用那颗宝石擦身,他的麻风病也好了,人长得也胖了。
于是,他带着狗回到了村子里。
到家以后,媳妇都不认识他了。
她说:"哎呀,很久没有相见,都不认识你了,因为你长得比以前胖多了。
'小伙子说:"我住在石洞里,杀过一条大蟒蛇,从它的嘴里取出了一颗宝石,拿这颗宝石擦身,我的病就好了,人也长胖了,还救活了这条狗的'命。
'媳妇又向他细问宝石的事,他就说了。
过了几天,丈夫出去了,媳妇知道了宝石的秘密,她一定要看一看宝石,但是,又怕丈夫突然回来,所以只好拿着宝石到外边去观赏。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共10篇)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一):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4个)夸父追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女娲补天海市蜃楼大禹治水天女散花钻木取火百鸟朝凤开天辟地后羿射日愚公移山、火眼金睛、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结草衔环、人神共愤、盘古开天地、杜鹃啼血比翼鸟、照妖镜、阎王好见,小鬼难当、月下老人叶公好龙、擎天之柱、十日并出、补天浴日、炼石补天水漫金山、摇钱树、月里嫦娥、玉宇琼楼、生风作浪东兔西乌、巴蛇吞象、魑魅魍魉、钓鳌客、飞黄腾达广寒仙子、牛头马面、金马碧鸡、乔松之寿、瑶池玉液贪如饕餮、旱魃为灾、狐唱枭和、云锦天章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二): 含有神话故事的成语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叶公好龙井底之蛙天衣无缝涸辙之鱼女娲补天其实叶公好龙和井底之蛙,涸辙之鱼属于寓言类.其他属于神话.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三):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写4个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有:写4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写4个寓言:《龟兔赛跑》、《自相矛盾》、《农夫和蛇》、《会飞的乌龟历史:《铁棒磨成针》、《狡兔三窟》、《三顾茅庐》、《老马识途神话:《夸夫追日》、《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炎帝神农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四):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全部)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女娲补天海市蜃楼..井底之蛙.沧海桑田.草船借箭.买椟还珠.守株待兔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五): 来自神话故事的词语有哪些夸父逐日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牛郎织女精卫填海天衣无缝女娲补天海市蜃楼大禹治水天女散花钻木取火百鸟朝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叶公好龙井底之蛙天衣无缝涸辙之鱼愚公移山农神后稷劈山救母神笔马良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六): 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七): 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有哪些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八): 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一共要3个【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九): 来自神话传说的成语有什么要5个哦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开天辟地火眼金睛八仙过海伏羲造字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牛郎织女农神后稷女娲补天女娲造人劈山救母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十): 表示说话的成语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来自神话故事的成语越多越好【便辞巧说】指牵强附会、巧为立说.【背地厮说】背地里胡说八道.【稗官小说】即野史小说,街谈巷说之言.【不经之说】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不刊之说】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不容分说】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白日说梦】大白天说梦话.比喻毫无根据地说话.【辩说属辞】属辞:撰写文章.用诡辩的的言论撰写文章.【不由分说】由:听从,顺便;分说: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秕言谬说】指错误的言论.【痴儿说梦】痴:呆,傻.原指对傻子说梦话而傻子信以为真.比喻凭妄想说不可靠或根本办不到的话.【长话短说】要说的话很多,一时不能说清,只用扼要的几句话表明主要意思. 【从何说起】从哪里开始说.【丑话说在前头】不中听的话先说出来以免发生矛盾.【痴人说梦】痴:傻.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成事不说】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再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成事不说,遂事不谏】说:言论;遂:完成;谏:劝说.已做过的事不必再解释,已经完成的事不要再劝说了.含既往不咎之意.【道东说西】指乱加谈论.同“道西说东”.【打开窗户说亮话】指直率而明白地讲出来.【打开天窗说亮话】比喻无须规避,公开说明.【代人说项】替人说好话.【敦诗说礼】敦:敦厚.诗:《诗经》.诚恳地学《诗》,大力讲《礼》.旧时统治阶级表示要按照《诗经》温柔敦厚的精神和古礼的规定办事.【道听涂说】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正确写法应该是“道听途说” 【道听途说】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东谈西说】指议论的面很宽.【代为说项】比喻替别人说好话.【道西说东】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二话不说】不说任何别的话.指立即行动.【二话没说】指很干脆地采取行动.【浮称流说】称:称引.广泛称引,丰博谈论.【浮词曲说】浮:虚浮,不真实;曲:歪曲.虚浮不实的词句,歪曲不正的言论.【逢人且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逢人说项】项:指唐朝诗人项斯.遇人便赞扬项斯.比喻到处为某人某事吹嘘,说好话.【逢人只说三分话】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管窥之说】管窥:从管中看物.比喻见解局限、偏颇、肤浅.【观眉说眼】比喻挑眼,说闲话.【光说不练】指只会说而不干实事.【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公公说的有公公的道理,婆婆说的有婆婆的道理.比喻双方争执,各说自己有理.【顾说他事】转过头去说别的事情.表示不愿意交谈对方提起的话题. 【敢想敢说】敢于冲破某种束缚去思考问题和发表见解.【诡言浮说】指虚假不实的话.【话长说短】评论他人的好坏是非.【会道能说】形容很会讲话.同“能说会道”.【胡说白道】犹言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混说白道】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胡说八道】没有根据或没有道理地瞎说.【好说歹说】形容用各种理由或方式请求或劝说.【胡说乱道】乱编瞎说,胡说八道.【花说柳说】形容说虚假而动听的话哄人.【海说神聊】漫无边际的胡吹乱谈.【横说竖说】指多方论说,反复喻解.【和颜说色】形容和善可亲.同“和颜悦色”.【胡诌乱说】胡诌,随意胡说.【家见户说】每家每户都知道.【讲经说法】讲传宗教经典,宣扬宗教教义.亦指引经据典地谈说议论.【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指看人说话与处事.形容人善于说话.【讲是说非】犹言说三道四.形容不负责任地胡乱议论.【街谈巷说】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家至人说】传到每一家,人人都知道.【口辩户说】户:住户.口头争辩并挨户劝说.【口耳讲说】耳朵刚听到嘴就说出去了.【空费词说】说的话别人不听,等于白说.【狂瞽之说】狂:狂妄;瞽:瞎眼.指愚妄无知的言论.旧时常用作自谦之辞. 【空口说白话】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空口说空话】形容光说不做事,或光说而没有实际行动证明.【夸强说会】会:能.夸耀自己能力强、本事大.【看人说话】指不按规矩办事,处理问题因人而异.【口说无凭】单凭口说,不足为据.【狂言瞽说】狂:狂放任性;瞽:盲目.狂妄无知,信口开河.形容人狂妄愚昧,胡说八道.【谩辞哗说】指谎言乱语.【门到户说】到各家各户宣传解说.【明人不说暗话】明:光明正大.光明正大的人说实在话,不转弯抹角.【盲人说象】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没有说的】指没有可以指责的缺点.或指不成问题,没有申说的必要.【谬悠之说】谬悠:荒诞,无稽.荒唐、不合情理的言论.【梦中说梦】原为佛家语,比喻虚幻无凭.后也比喻胡言乱语.【懦词怪说】指荒诞无稽之谈.【论长说短】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论今说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能说惯道】形容人口才好,很会讲话.【能说会道】形容很会讲话.【能说善道】道:说,讲.形容口齿伶俐,很会说话.【能言快说】能说会道,言词敏捷爽利.同“能言快语”.【流言流说】流流传,引申为没有根据的意见.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诬蔑或挑拔的话.【千言万说】犹千言万语.形容说得话很多.【说白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同“说白道绿”.【说白道绿】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说白道绿】犹言说长道短,信口雌黄.亦作“说白道黑”.【说不过去】不合情理,无法交代.【说曹操,曹操到】正说着曹操,曹操就到了.比喻正说着某人,某人就来了. 【说长道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长话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同“说长道短”.【说长论短】说长处,讲短处.形容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长说短】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同“说长道短”.【说到曹操,曹操就到】指谈论到某人,某人恰巧来了.【说短道长】说长处,讲短处.形容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东道西】说东家,讲西家.形容没有中心地随意说.【说大话】夸口说话或言过其实地说话.【说短论长】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说得轻巧】说起来很简单容易.【说大人则藐之】大人:大人物.原指向大人物游说时,不能把他们的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后比喻敢于同权威名流争鸣辩论的精神.【说地谈天】天上地下,无所不谈.形容话题广泛或巧于言辞.【说东谈西】说这说那,随意谈论.【说东忘西】说了这样忘了那样.形容记忆力差.【说得行不得】只能说不能做.【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说过的话一定用行动实现.【说风凉话】站在事件之外说讽刺性的话.【说风说水】指撺掇怂勇.【说古道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同“说古谈今”. 【生公说法】生公:晋末高僧竺道生,世称生公.竺道生解说佛法,能使顽石点头.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生公说法,顽石点头】shēnggōngshuōfǎ,wánshídiǎntóu【说古谈今】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形容话题广泛.【说黑道白】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说黄道黑】比喻对人对事任意评论.【说好说歹】①指百般劝说或请求.②褒贬,评论好坏.【实话实说】用直捷了当的方法讲出真实情况.【说谎调皮】说假话并从中捣鬼.【说好嫌歹】说这个好,嫌那个坏.泛指批评,褒贬.【说今道古】从今到古无所不谈,无不评论. 恶言泼语: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恶言恶语:指用狠毒的话骂人或说话讹言谎语:讹言,谣言.造谣说谎话重厚寡言:持重敦厚,不爱多说话.直言勿讳:直率地说话,无所隐讳.同“直言无讳”.正言直谏:以正义之语,规劝皇帝、上级、长辈或朋友.正言不讳:说话爽直,毫无忌讳.正色危言:态度严肃,语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正色敢言:态度严肃,敢于直言.语四言三:指信口乱说闲话.倚马千言:倚马,靠着战马.倚靠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千言立就.形容才思敏捷.一言不发:一句话也不说.信口胡言:随口乱说.指毫无根据、不负责任地瞎说. 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危言核论:正直而翔实的言论.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
关于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神话产生于远古时期,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它是人民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故事,具有高度幻想性。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神话传说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篇一:女娲补天传说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天,没有地,没有山川湖泊,没有花草树木,没有飞禽走兽,更不用说有人类。
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才有了万物生灵。
不知哪一年,西天突然塌了一块,天河中的水哗哗地从缺口流下人间,淹死了无数人畜,天下顿时沦为泽国。
当时,有个姑娘名叫女娲,住在再大的水也淹不到的山崖洞里。
她目睹百姓颠沛流离,动了恻隐之心,立誓要把天上缺口补起来。
她离开所住的崖洞,爬过无数高山,淌过许多大河,到处寻求补天的办法,可是都无结果。
她疲倦极了,坐下来歇息,不知不觉睡着了,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梦中有一位神仙告诉她,昆仑山顶堆满许多五色宝石,用大火将宝石炼过,就可以拿来补天。
女娲醒来后,就直奔昆仑山。
昆仑山高耸陡峭,更有狮虎等恶兽无数,等闲人上不了山。
但她一心一意想早日找到补天的宝石替天下百姓消灾,道路崎岖险恶,全不加理会,日夜兼程,来到昆仑山下。
举头一望,到处是处锯似的荆棘、犬齿般的乱石,不但上山无路,山顶更高不可攀。
然而她不怕险阻,拨开荆棘,攀过乱石,手脚伤痕累累,脸也被剌花,仍不分日夜往上爬,正当爬得疲惫不堪时,荆棘丛中突然扑出一只老虎,对她张牙舞爪。
女娲正要躲避,老虎抢先一步一把抓住了她,张开血盆大口,要咬她的头。
她镇定地说:“老虎,你先别性急,我这个头可以给你吃,可要等我去山顶找到宝石,补好天上缺口,你再来吃好不好?”老虎似知人意,就放她走了。
女娲再往上走,山越来越陡,雾也越来越浓,累得走不动了。
她跌跌撞撞,爬爬滚滚,始终不停步。
突然一阵狂风吹来,一只金毛雄狮从林中跃出,一口咬住女娲的头发。
老虎从后面赶上来,对着狮子咆吼说:“这妞儿是我先抓到的,说好她补完天后让我吃,你竟敢抢先?”狮子听了放下女娲,和老虎厮斗起来。
写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
下面我们为大家带来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篇一:百鸟朝凤很久很久以前,凤凰和其它小鸟一样,羽毛也很平常,它很勤劳,不像别的鸟那样吃饱了就知道玩,而是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将别的鸟扔掉的果实都一颗一颗捡起来,收藏在洞里。
这有什么意思呀?这不是财迷精,大傻瓜吗?可别小看了这种贮藏食物的行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可发挥大用处了!果然,有一年,森林大旱。
鸟儿们找不到吃的,这时,凤凰急忙打开山洞,把自己多年积存下来的干果和草籽拿出来分给大家,和大家共渡难关。
旱灾过后,为了感谢凤凰的救命之恩,鸟儿们都从自己身上选了一根最漂亮的羽毛拔下来,制成了一件光彩耀眼的百鸟衣献给凤凰,并一致推举它为鸟王。
以后,每逢凤凰生日之时,四面八方的鸟儿都会飞来向凤凰表示祝贺,这就是百鸟朝凤。
出自神话故事的成语篇二:开天辟地传说在天地还没有开辟以前,宇宙就像是一个大鸡蛋一样混沌一团。
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
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巨人盘古在这个“大鸡蛋”中一直酣睡了约18000年后醒来,发现周围一团黑暗,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
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
天哪!这该死的地方!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
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于是他拔下自己一颗牙齿,把它变成威力巨大的神斧,抡起来用力向周围劈砍。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
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
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
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
关于神话故事的成语级故事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神话故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这些故事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道德教导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神话故事中的一些成语,既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又饱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关于神话故事的成语,分析其背后的故事和含义。
成语一:鱼龙混杂相传古时候,大禹治水时,曾遇到一只鱼和一条龙。
鱼对龙说:“我们应该合作,共同为人民造福。
”龙并不答应,而是以其自身的力量独立完成了任务。
然而,由于龙和鱼的差异,他们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
最后,他们不得不分开各自行动。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鱼龙混杂会导致冲突和混乱。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使用“鱼龙混杂”这个成语,表示形容人物或事物品质不一,混在一起。
成语二:羊入虎口相传,有一只小羊不小心走进了一个老虎的洞穴。
这只小羊非常害怕,但它心中渴望着逃脱。
于是,它开始引起老虎的注意,用嘶声和奇怪的举动吸引老虎的注意力。
最终,老虎对于这只小羊的怪异行为产生了兴趣,转而将小羊当成了朋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时候需要通过聪明才智来应对困境,就像小羊一样,它找到了逃脱的方法。
成语三:画龙点睛相传,一位古代画家画了一幅非常精美的画,但是缺乏灵气和生命力。
他为此苦恼了很长时间,最后决定在画中画上一只龙,用来点亮整幅画的平衡。
于是,这幅画变得生动起来,逼真而有力。
人们看到这幅画后,纷纷竖起大拇指称赞其画技。
从此以后,“画龙点睛”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在某件事情上做一个精巧而关键的改动,使之更加完美。
成语四:如鱼得水相传,古代有一位仙人,他能够和鱼说话,并且将鱼转化为人形。
这个仙人非常善良,对待鱼就像对待亲人一样。
他了解鱼的需求,并为鱼提供舒适的环境。
因此,在这个仙人的庇护之下,鱼们感到非常舒适和满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当一个人处于一个合适的环境中,他将感到非常舒适和满足。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如鱼得水”。
成语五:虎头蛇尾相传,有一只蛇为了想变得更强大,决定融入虎群中,以获取虎的力量。
神话故事的四字成语在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中,有许多成语都源自于这些古老的传说。
这些成语既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哲理,又反映了中国人对神话故事的热爱和传承。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些与神话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吧。
1. 九转功成。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白蛇传》。
故事中,白蛇为了救夫人许仙,不惜九次转世投胎,最终才得以功成。
这个成语形容了经过多次努力之后,最终取得成功的情景,也寓意着坚持不懈、不断努力的精神。
2. 勇往直前。
这个成语源自于《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事。
孙悟空在取经的路上,勇敢无畏,直面困难,一往无前。
这个成语形容了勇敢向前,不畏艰难险阻的精神,也寓意着不退缩、勇往直前的决心和毅力。
3. 逆水行舟。
这个成语源自于《水浒传》中的故事。
故事中,宋江等英雄在草庙河逆水而行,形容了他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这个成语寓意着在逆境中前行,克服困难,不向困境低头的坚强意志。
4. 画龙点睛。
这个成语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
相传,一位画师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龙,但觉得还缺少了点什么。
后来,他在龙的眼睛处点上了一点颜色,龙立刻活灵活现。
这个成语形容了在作品的关键处加上点睛之笔,使其更加完美。
5. 一箭双雕。
这个成语源自于《封神演义》中的故事。
相传商汤率领军队攻打纣王,射中了纣王的两个儿子,一箭射中双雕。
这个成语形容了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达到双重目的的情景,也寓意着高明的策略和手法。
以上就是一些与神话故事相关的四字成语,这些成语不仅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和哲理,也反映了中国人对神话故事的热爱和传承。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这些成语,感受到古代神话故事的魅力,也能够从中汲取智慧,指引自己前行。
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大全神话故事里的神大多住在高高的,接近天的地方。
而银河是天空一道神秘的风景,它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可以驾驭的地方。
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神话传说的故事大全,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大全篇一:精卫填海炎帝爱女女娃游于东溺水而死。
炎帝悲痛欲绝,女娃死后变为彩首、白喙、赤足的小鸟,随神农狩猎,绕飞林中,悲鸣声“精卫”,炎帝举弓欲射,随从禀告:“此鸟乃陛下之女所化!”炎帝心中一惊,放下弓箭,泪水盈眶,久久不能自己,许久之后才说:“就赐小鸟精卫之名吧!”精卫久久盘旋不肯离去。
炎帝作歌:“精卫鸣兮天地动容!山木翠兮人为鱼虫!娇女不能言兮吾至悲痛!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精卫听得神农“海何以不平”的歌词,遂决心填平大海。
于是每日衔西山之木石填于东海。
精卫飞翔着、鸣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发鸠山去衔石子和树枝。
她衔呀,扔呀,成年累月,往复飞翔,从不停息。
后来,一只海燕飞过东海时无意间看见了精卫,他为她的行为感到困惑不解——但了解了事情的起因之后,海燕为精卫大无畏的精神所打动,就与其结成了夫妻,生出许多小鸟,雌的像精卫,雄的像海燕。
小精卫和她们的妈妈一样,也去衔石填海。
直到今天,它们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大全篇二:八仙过海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
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
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湘子以花蓝技水而渡;吕洞宾、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
何仙姑也分别把自己的萧、拍板、纸驴、鼓、玉版、竹罩投到海里,站在上面逐浪而过。
八位神仙都靠自己的神通渡过了东海。
“八仙过海”根据这个传说而来。
神话传说的成语故事大全篇三:神笔马良从前,有个叫马良的穷孩子,他天生聪敏,从小喜欢画画。
可是由于家里穷困潦倒,他连买一支笔的钱也没有他到山上打柴时,就折一根树枝在山坡上画;到河边割草时,就用草根蘸着河水在河边画;回到家里,就拿一块木炭在院子里画。
神话故事成语〔精选3篇〕篇1:神话故事成语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宏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补天浴日这是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
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才能。
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
表示光阴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
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
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
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拓天地,开场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夸父追日古代神话。
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洁或坚韧。
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
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
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
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
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
《淮南子・天文训》:“I日橹劣谟菰ǎ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
②比喻并起。
篇2:神话故事成语八仙过海相传白云仙长有一回于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或〕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方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或“八仙过海、各凭本领”的起。
此时抛下自己另一项法器铁拐〔或说葫芦〕,扔了芭蕉扇,张国老放下坐骑“纸驴”,其他神仙也各掷法器下水,横渡东海。
由于八仙的举动惊动龙宫,率领虾兵蟹将前往理论,不料发生冲突,被带回龙宫〔亦说法器被抢〕。
出自神话的四字成语
1.夸父追日::古代神话,夸父为了追赶太阳,渴极了,喝了黄河、渭河的水还不够,又往别处去找水,半路上就渴死了。
他遗下的木杖,后来变成一片树林,叫做邓林(见于《山海经·海外北经》)。
后来用“夸父追日”比喻决心大或不自量力。
2.嫦娥奔月:嫦娥:月宫仙子;奔:投向。
嫦娥奔向月亮。
3.精卫填海::古代神话。
据《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炎帝的女儿在东海淹死,变为精卫鸟,每天衔西山的木石来填东海,想把东海填平。
旧时用以比喻有深仇大恨,积极设法报复。
后用以比喻不畏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
4.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5.盘古开天: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6.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7.后羿射日:后羿射日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故事的大致内容是:古时候,天空曾有十个太阳,都是东方天帝的儿子。
这十个太阳轮流跑出来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
但有的时候十个太阳一起出来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箭,向那九个太阳射去。
最后,天上只留下一个太阳。
这个传说主要表达了古代人民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的意志。
8.八仙过海:中国神话,相传白云仙长有回于蓬莱仙岛牡丹盛开时,邀请八仙及五圣共襄盛举,回程时铁拐李建议不搭船而各自想办法,就是后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第一篇:
1、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
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2、擎天之柱:支撑天的柱子。
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
亦作“擎天玉柱”。
3、补天浴日:这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
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本事。
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4、牛郎织女: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5、开天辟地: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6、兴风作浪:兴作:引起。
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
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7、日薄虞渊:犹日薄西山。
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
《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谓黄昏。
”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
8、吉光片羽: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9、东曦既驾: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
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
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
亦作“东曦既上”。
10、玉宇琼楼: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
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11、夸父追日:古代神话。
同“夸父逐日”。
12、牵牛织女: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13、无缝天衣: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
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14、水漫金山: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
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亦作“水满金山”。
15、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一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
16、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
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
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17、清都紫微: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18、兴云致雨:兴云:布下云彩。
致雨:使下雨。
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本事。
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一样凡响。
19、女娲补天: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20、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21、东兔西乌: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
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22、十日并出: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
②比喻暴乱并起。
23、松乔之寿: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
指长生不老。
24、云锦天章: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
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
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第二篇:
【巫山云雨】
原指古代神话传说巫山神女兴云降雨的事。
后称男女欢合。
【无缝天衣】
神话谓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针线缝合,没有缝儿。
常以比喻诗文等事物没有一点瑕疵。
【兴风作浪】
兴、作:引起。
原指神话小说中妖魔鬼怪施展法术掀起风浪。
后多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兴云致雨】
兴云:布下云彩。
致雨:使下雨。
神话传说,神龙有布云作雨的本事。
借喻乐曲诗文,声势雄壮,不一样凡响。
【玉宇琼楼】
①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宫殿。
②形容覆雪的楼宇。
【月里嫦娥】
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
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
【云锦天章】
云锦:神话传说中织女用彩云织出的锦缎。
天章:彩云组合成的花纹。
比喻文章极为高雅、华美。
【大禹治水】
禹:三皇五帝时中原的领袖。
大禹治理水患为百姓谋福。
【杜鹃啼血】
传说杜鹃昼夜悲鸣,啼至血出乃止。
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极。
【月下老人】
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
后泛指媒人。
简称“月老”。
【火眼金睛】
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够识别真伪。
火眼金睛孙悟空的专利,孙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中锻烧的意外收获,孙悟空常说他老孙有火眼金睛,能够识得妖怪。
【含沙射影】
传说一种叫蜮的动物,在水中含沙喷射人的影子,使人生病。
比喻暗中攻击或陷害人。
【愚公移山】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补天浴日】
这指女娲炼五色石补天和羲和给太阳洗澡两个神话故事。
后用来比喻人有战胜自然的本事。
也形容伟大的功业。
【东兔西乌】
兔、乌:古代神话传说中说,月亮里有玉兔,太阳里有三足金乌,所以用乌、兔代表日月。
月亮东升,太阳西落。
表示时光不断流逝。
【东曦既驾】
曦:曦和,神话中驾日车的神。
指太阳已经在东方升起。
比喻驱散黑暗,光明已见。
亦作“东曦既上”。
【吉光片羽】
吉光:古代神话中的神兽名;片羽:一片毛。
比喻残存的珍贵文物。
【开天辟地】
古代神话传说:盘古氏开辟天地,开始有人类历史。
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来没有过的。
【夸父追日】
古代神话。
同“夸父逐日”。
【炼石补天】
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
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
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
【牛郎织女】
从牵牛星与织女星演化而来的神话故事里的主人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
现比喻分居两地的夫妻
【女娲补天】
神话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娲炼五色石补天。
形容改造天地的雄伟气魄和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牵牛织女】
指牵牛星、织女星。
亦指古代神话中的牛郎、织女。
【清都紫微】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擎天之柱】
支撑天的柱子。
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有八柱擎天,后用以比喻能担负重任的人。
亦作“擎天玉柱”。
【日薄虞渊】
犹日薄西山。
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
《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谓黄昏。
”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
”
【十日并出】
①古代神话传说天本有十个同时出现的太阳。
②比喻暴乱并起。
【水漫金山】
神话故事。
金山,在江苏省镇江市。
《白雪遗音·马头调·雷峰塔》:“金山寺里法海一见许仙,面带妖色,不放下山。
怒恼白蛇,忙唤青儿,带领着虾兵蟹将,这才水漫金山。
”亦作“水满金山”。
鲁迅《坟·论雷峰塔的倒掉》:“扞法海禅师呴便将他藏在金山寺的法座后,白蛇娘娘来
【松乔之寿】
松乔:神话中仙人赤松子与王子乔。
指长生不老。
【天衣无缝】
神话传说,仙女的衣服没有衣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
来源于神话故事的成语第三篇:
1、天衣无缝,水漫金山,广寒仙子
2、开天辟地,擎天玉柱,女娲补天
3、猛志常在,无缝天衣,含沙射影
4、擎天之柱,巴蛇吞象,长生不老
5、吴牛喘月,叱石成羊,生风作浪
6、叶公好龙,守株待兔,十日并出
7、淮王鸡狗,不死之药,画龙点睛
8、炼石补天,月下老人,日薄虞渊
9、天女散花,玉宇琼楼,吉光片羽
10、浴日补天,水满金山,嚼墨喷纸
11、各显神通,点石成金,松乔之寿
12、月里嫦娥,牛头马面,一蛇吞象
13、人神共愤,三头六臂,愚公移山
14、东兔西乌,夸父逐日,妖魔鬼怪
15、广寒仙子,南柯一梦,清都紫微
16、巫山云雨,东曦既驾,大显神通
17、虾兵蟹将,盘古开天,刻舟求剑
18、人面兽心,兴云致雨,涸辙之鱼
19、旱魃为灾,桑田沧海,亡羊补牢
20、云锦天章,火眼金睛,杜鹃啼血
21、沧海桑田,补天浴日,井底之蛙
22、铜头铁额,愚公移山,兴风作浪
23、牛郎织女,不同凡响,乔松之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