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神经系统病例分析.ppt
- 格式:ppt
- 大小:189.50 KB
- 文档页数:9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例分析】患者男性,68岁,主诉反复右上肢无力伴右侧面部麻木4天入院。
2009年3月10日晨起后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上肢无力,拿物不稳,活动不灵,同时伴有右侧面部麻木。
左侧肢体及右下肢正常,症状持续约15分钟后完全缓解,3月17日及18日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均于半小时内恢复正常。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未服用降压药物。
查体:血压160/80mmHg,神经系统检查未见阳性体征。
辅助检查: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心电图示坐室高电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
实验室检查:血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58,mmol/L,空腹血糖9.8mmol/L。
诊断: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左侧颈内动脉系统),高血压,糖尿病2型。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突发起病,主要症状为右上肢无力及右侧面部麻木反复发作,症状30分钟之内自行缓解。
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后诊断2型糖尿病。
辅助检查:头颅CT 未见明显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提示左侧血管痉挛,提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诊断成立,定位于左侧颈内动脉系统。
治疗:1.病因治疗:降低血压、血脂,控制血糖。
2,抗血小板聚集: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3.可用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作用的中药制剂,如川芎、丹参、红花等。
4.手术治疗。
【病例分析】女,64岁,主诉:左侧肢体无力14小时现病史:入院前14小时无明显诱因下突发左侧肢体无力,表现为左手持物失落,左下肢行走拖曳,自行休息后无缓解,并在入院前1小时以上症状进行性加重。
病程中患者无明显头晕,头痛,无意识丧失,无恶心,呕吐,无明显言语障碍,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失禁等。
既往史: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l80/lOOmmHg,间断断服用“珍菊降压片”。
有糖尿病病史3年,近期服用“瑞易宁”,血糖控制情况不详。
既往1年前有过1次短暂发作性左侧肢体活动障碍病史(当时外院考虑为颈内动脉系统TIA)。
否认吸烟,饮酒史。
神经内科临床典型病例分析一、病例摘要患者,男,65岁,因“突发右侧肢体无力3小时”入院。
患者3小时前在家休息时突然出现右侧肢体无力,不能站立和行走,伴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家属发现后立即呼叫急救车送至我院。
发病后患者神志清楚,情绪稳定,对答切题。
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血压180/100mmHg,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
否认糖尿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二、病例分析1. 病史特点:患者为老年男性,急性起病,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言语不利,无意识丧失、抽搐、头痛、恶心、呕吐等。
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
根据病史,初步考虑为脑血管疾病。
2. 体格检查:患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
神志清楚,对答切题。
双眼球活动自如,无眼震。
双侧额纹、鼻唇沟对称,口角不偏。
右侧肢体肌力3级,左侧肢体肌力5级。
右侧巴氏征阳性,左侧巴氏征阴性。
颈软,无抵抗。
3. 辅助检查:头颅CT检查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量约10ml。
心电图、胸部X线片、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4. 诊断: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患者诊断为左侧基底节区脑出血。
三、治疗与预后1. 治疗: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预防感染等治疗。
同时,针对患者的高血压病史,调整降压药物,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2. 预后:经过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右侧肢体无力逐渐好转,言语不利症状减轻。
住院治疗2周后,患者好转出院。
出院后继续服用降压药物,定期复查血压,并进行康复治疗。
四、讨论1. 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脑血管疾病是指由于脑部血管病变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包括脑出血、脑梗死等。
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本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10年,长期服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尚可,但仍然发生了脑出血。
神经系统疑难病例讨论
引言
神经系统疑难病例是指那些对医生和患者都具有挑战性的疾病。
这些病例常常涉及复杂的症状和不明确的诊断,需要医生借助各种
资料和经验进行讨论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背景
神经系统疑难病例的讨论有助于提高医生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识
别和处理能力,加强医患之间的合作和沟通。
通过分享案例和经验,医生可以互相研究,改进自己的临床实践。
讨论内容
本次疑难病例讨论将聚焦于以下方面:
1. 病例描述:详细描述患者的病史、主要症状和体征。
包括但
不限于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的信息。
2. 问题分析:在讨论中提出对于该病例存在的疑问和困惑。
可
能涉及到疾病的诊断、治疗方案选择、并发症风险评估等问题。
3. 检查与诊断:讨论患者所接受的各种检查结果,包括神经影像学、实验室检查等。
结合病例描述和检查结果,给出初步诊断或诊断假设。
4. 治疗建议:就疾病的治疗方案提出建议,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训练等方面的内容。
5. 讨论与总结:对病例的讨论和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呈现不同观点和意见,为医生提供更多选择和思路。
结论
神经系统疑难病例的讨论有助于医生们提高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效果,促进医学进步。
通过共享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共同努力提升对神经系统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根据实际情况添加)。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病例分析神经系统疾病是指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和周围神经系统(包括神经和神经肌肉接头)出现的疾病。
这些疾病可以引起各种症状,如头痛、痉挛、脑部功能障碍等。
下面将通过一个病例来进行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病例分析。
病例信息:患者为一名35岁女性,主要症状为持续头痛和肢体无力,且伴有说话困难和呕吐。
患者描述头痛为持续性、搏动性,程度逐渐加重。
肢体无力主要表现为四肢乏力感,行走时腿部无力。
说话困难主要表现为说话不清晰、咀嚼困难。
患者还提到最近几天有频繁呕吐的情况。
患者过去健康状况良好,无其他明显症状。
根据患者的症状,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脑部疾病,需要进一步定位和诊断。
首先,考虑到患者的头痛是持续性和搏动性的,并伴随着肢体无力、说话困难和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颅内压增高可能由于颅内肿瘤、脑出血、脑膜炎等引起。
需要进一步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如头颅MRI或CT扫描,来排除颅内肿瘤或其他结构性病变。
其次,患者的肢体无力可能与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有关。
神经肌肉接头疾病是指影响神经和肌肉之间的传导的疾病,可能导致肢体无力。
进行进一步的神经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EMG)或神经传导速度检测(NCS),可以帮助确定是否存在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最后,考虑患者的说话困难和呕吐,这些症状可能与脑干的功能异常有关。
脑干是连接大脑和脊髓的重要部分,控制呼吸、消化、说话等基本功能。
患者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脑干功能检查,如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或脑干运动诱发电位(BAEP),来评估脑干的功能状态。
通过综合分析患者的症状和上述检查结果,可以帮助确定患者的神经系统疾病的定位诊断。
例如,如果脑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存在颅内肿瘤,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肿瘤生物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如果神经电生理检查显示存在神经肌肉接头疾病,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血液检查或遗传检测。
如果脑干功能检查异常,可能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脑干造影或脑干活检。
神经内科病例1患者男性,55岁,主因眩晕、左侧肢体麻木、无力24天,声音嘶哑、饮水呛咳、吞咽困难3天,憋气1天于2005年1月15日入院。
患者24天前安静状态下突感眩晕、恶心、视物旋转、站立不稳,左侧肢体麻木、无力,勉强持物和行走,无视物成双及二便失禁.当地医院CT扫描仅显示右侧侧脑室旁腔隙性脑梗死,枕大池囊肿。
按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治疗,但症状无明显改善。
3天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1天前因感憋气而急转我院急诊,并收入神经内科普通病房。
既往糖尿病史10年,血糖最高15mmol∕l。
高血压病史5年,最高160∕100mmHg.未规范服药治疗。
无烟酒嗜好。
入院时查体:T 36。
5o C ,P 102次/分,R 21次/分,BP 120/75 mmHg 。
皮肤粘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听诊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四肢无水肿。
神经系统检查:意识清楚,烦躁不安,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尚可;眼动充分,可见水平眼震;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面额纹对称,软腭上提无力,咽反射减弱,伸舌居中;左上下肢肌力4级,右上下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键反射对称性活跃,左Babinski征阳性;左侧指鼻、轮替及跟膝胫试验欠稳准;左侧面部痛觉减退。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包括:血常规正常;血气分析:ph 7。
415,PaO2 87.1mmHg,PaCO2 43。
1mmHg, O2Sa 94。
5%;血生化:CRE 0。
8mg/dl,BUN 13。
8mg/dl,K3.0mmol/L,Na144mmol/L,GLU163 mg/dl;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13.3秒,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88。
5%,部分凝血活酶时间43.1秒,凝血酶时间14秒,纤维蛋白原3。
34 g/L,国际标准化比率1.13。
心电图基本正常。
复查头颅CT扫描,与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入院后第3天傍晚,突然呼吸停止, O2Sa 70%,P 170次/分,BP 92/76mmHg;意识状态转为昏迷;左瞳孔缩2 mm,对光反射消失;右则瞳孔3 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对疼痛刺激无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