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丝绸之路
- 格式:ppt
- 大小:2.95 MB
- 文档页数:21
初一历史第14课笔记一、导入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交流之一。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二、重点知识1. 丝绸之路的概念和范围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它包括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连接了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2. 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路线陆路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今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
这条路线全长70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陆路交通线之一。
3.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路线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主要是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如广州、泉州等城市。
这条路线通过海上航行,连接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以及地中海地区的贸易和文化交流。
4. 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促进了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推动了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和融合。
同时,丝绸之路也促进了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交流之一。
三、难点知识1. 丝绸之路的形成过程丝绸之路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历史过程,涉及到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需要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丝绸之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2. 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贸易、文化、科技、宗教等多个方面。
需要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以及丝绸之路在其中的重要作用。
四、课堂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以及其在中外文明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学习本课,我们可以了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和意义,以及它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同时,也可以激发我们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兴趣和热情,促进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
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一、知识梳理1.张骞通西域(1)原因:汉代人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和更远的广大地区称作西域。
西汉初的西域,小国林立,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匈奴从西域不断向中原发动进攻,使汉王朝十分被动。
汉武帝认识到西域的重要性,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2)第一次:公元前138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在途中被匈奴抓住,被扣留10余年之后,寻机逃脱,继续西行,历尽艰难到达大月氏。
但是大月氏西迁已久,安居乐业,不愿再与匈奴打仗,张骞只好返回。
归途中他又被匈奴抓住,扣留了1年多才得以逃出,回到阔别13年之久的长安。
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作了报告,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3)第二次: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率领使团走访了乌孙等西域许多国家。
西域各国也认识到汉朝的富足与强大,纷纷派使节来到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2.丝绸之路(1)陆上丝绸之路①背景: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
②路线: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
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
③经济文化交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④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
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
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设计1. 引言1.1 引言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和欧亚大陆之间重要的交通线,连接了东西方的文明。
通过丝绸之路,中外文化得以交流和传播,促进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文明交流。
本节课将从丝绸之路展开讲解,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外文明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被传到了西方国家,西方的商品也通过此路传到了中国。
丝绸之路也是文化、宗教、技术等方面的交流平台,促进了各国之间的交流和发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传播途径、对中外文明交流的影响等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
通过讨论和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中外文化的美好之处,增进对于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2000字】2. 正文2.1 课程背景《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是初中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介绍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对文化、经济和政治的影响。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拓展视野,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本课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相联系,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当今世界的多元文化交流和交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保护意识。
也可以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和对世界文明的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总字数:238】2.2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地理位置、起源和发展历程,明白丝绸之路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 帮助学生认识到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间的交流和沟通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理解其中所带来的文化、经济和科技的交流与创新。
七年级上册丝绸之路知识点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中亚、欧洲间的贸易路线,国际间的商贸往来使中国与世界各地交流了文化、艺术、宗教、科技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以七年级上册丝绸之路相关内容为基础,介绍丝绸之路的知识点。
一、丝绸之路的历史丝绸之路是始于汉代,经唐代鼎盛,一直长达1400年,沿途有广泛的贸易网,汇集了中国纺织、陶瓷、药物、遮阳伞、大黄鱼等商品,以及丝、茶、玻璃器皿、胡椒、象牙等外国商品。
丝绸之路的兴起,对于中国文化的传统和世界文明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丝绸之路是丝绸和中国人先驱永乐皇帝所开创的交通线路,分为陆路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两条线路。
陆路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是以长城为界,向西经过河州、楼兰、疏勒、伊宁、哈密、敦煌进入西域和中亚地区,最终抵达印度、波斯、罗马等国家。
海上丝绸之路则从洛阳、广州等港口出发,通过海上贸易到达东南亚各国以及印度。
三、丝绸之路的作用丝绸之路的开通,为中国与世界各地之间的人文交流、商贸往来、技术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商业上,丝绸之路的开启加速了华夏与外界的贸易交流,推动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融合。
在文化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为西方人了解东方文化开启了广阔的通道,文化交流得到极大的促进。
在科技上,丝绸之路也为中外技术交流带来了条件,如印刷、火药、指南针等。
四、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敦煌:敦煌是途经丝绸之路的重要城市之一,依山傍水,极具特色。
这里早在1500年前就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通关口和商贸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留下了众多宝贵的文物。
长城:长城是中国的国家标志,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符号。
长城沿线遍布着很多名胜古迹,如通天门、故宫、鸟巢等,连接着北京和西北沿线的主要城市和重要关口,作为历史上中国最重要、最悠久的一道军事屏障,勾勒了中国壮丽的边防线。
五、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的重大影响在于的中外文化交流,先是以商品贸易为主,之后就逐步转向经济、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