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09.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男性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徐安琪

近年来,男性健康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大多仍局限于医药、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男性健康日”和相关的健康调查所关注主要是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的检出率及其卫生科普知识的宣传。其实,男性健康并非只是没有疾病更不应局限于没有性功能障碍、前列腺或性病。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90年的健康定义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伤残”。帕森斯在将健康的医学定义改变为社会学定义的开拓性研究中提出:“健康可以解释为已社会化的个人完成角色和任务的能力处于最适当的状态”(转引自F·D·沃林斯基,1999)。有学者指出,“大健康”目标所追求的不仅是个人的全面健康,而是“健康的人、健康的社会、健康的自然生态及其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尹立,2001)。因此,现代健康学应是一项医药、社会、人口、心理、教育、经济、法律和伦理等学科的综合性研究。然而,据我们对中国期刊网包括文史哲、经济政治与法律、教育与社会科学辑专栏的搜索,没有找到一篇题名或关键词含有“男性健康”的论文和男性健康状况的社会调查报告。也就是说,对健康的社会学等其它学科的研究基本缺位。

由于缺乏相关的专题调查,加上一些学者和传媒对设立“男性健康日”初衷①的误解,媒体常夸大男性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生存的弱势状态,诸如“男性心理负担重、社会压力大”,又缺乏维护男性权益的专门组织,“做女人难,做男人更难”、“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或“男性不是强势群体”、“男性是一个是濒危物种”②等说法屡见不鲜。而一些女性身心健康专题研究则显示,女性由于履行生育职能和承担主要的节育责任,生殖健康的风险更大,加上她们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有限,或家务负担较重,女性尤其是农村女性的医疗保险、保健和预防性健康服务资源明显较少,在身心健康方面与男子相比处于劣势(Mead et al., 2001;姜秀花,2003;邵艾芳等,2003;徐安琪,2004)。

那么,中国男子的身心健康状况究竟如何?哪些人口特征、观念意识、家庭和社会资源、环境因素对男性健康起作用?本研究将使用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资料中的有关数据,对中国男性的健康状况进行大致的描述,并对影响其身心健康的多元因素建立综合模型进行估算和分析。该调查采取分域分层四阶段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国除港澳台外的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04个县/区/市共获得19449个样本,其中男性为8875人,占45.6%,51%为农村样本③。据专家鉴定认为该抽样方案科学,对调查总体具有较好的代表性,且组织实施严谨、调查数据结果与基本事实相符,具有较强的可信性和有效性。

一、身心健康状况

首先,我们对研究对象的健康状况作一基本判断。调查结果表明,67%的被访男性自述

①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设立“男性健康日”的初衷,是宣传普及有关计划生育丈夫有责和男性生殖健康的科学知识,唤起男性参与计划生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而并非是因为男性健康状况比女性差,更需要社会关怀。参见中国人口网2002年10月14日“国家计生委发出关于开展‘男性健康日’活动的通知”。

②参见华商报2001年7月9日、人民网7月13日、新浪网7月14日“点击中国男人的情感世界”,中国人口网2003年10月24日“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关怀”、新华网广东2003年10月29日“男人更需要关怀”,新华网上海10月28日“我国男性健康呈现‘两高两低’严峻局面”,人民网北京2004年11月1日“男性健康日专家谈:男性不是强势群体”等。

③抽样方法和样本特征参见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课题组:“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抽样调查主要数据报告”,《妇女研究论丛》2001年第5期。对于第二期中国妇女地位调查课题组所提供的分析资料,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健康状况良好,28%认为一般,仅5%述说较差或很差。同时,男性的健康状况略好于女性(女性认同自己健康状况较良好的占55%,F检验性别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相关分析还显示,农村和城市男性的健康状况无显著差异,但30岁及以下年轻人有85%自述健康状况良好,51岁及以上者仅占47%(见表1)。

***P<.000

现代社会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在工作中更多地输出脑力并承受更多的压力,心理疲惫往往难以恢复,而且压力越大越难以入睡,不少心理疾病就是从失眠开始的。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紧张、焦虑成为现代人普遍的心理重负,并常引起头痛、乏力、失眠、工作效率下降等多种问题,亚健康人群日渐增多,有的甚至抑郁成疾。调查结果同时报告,在最近一月中,男性有过“失眠”、“身心疲惫”、“烦躁易怒”、“对什么都不感兴趣”、“感到很孤独”、“觉得自己没有用”等亚健康心理症状的比重分别占40%、50%、40%、8%、21%、18和10%。X2检验结果显示,有过上述症状的男性均明显少于女性,而农村男性的的亚健康状况似更差些(见表2)。

男性自述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比女性略胜一筹,但其中不乏社会对两性气质不同期待的所致。由于社会对男子汉的要求是健壮、坚强和成功,一些人即使感觉体力不支、孤独无援也常硬挺着或在外人面前掩饰自己的疲惫、孤寂和病痛,因此,男性诉说或承认自己身心不适的会少一些。比如,表2显示“容易哭泣或想哭”的性别差异为最大,这主要是受“男儿有泪不轻弹”的社会暗示,男性常常抑制自己的喜怒哀乐,处处展现自己的自信、自强,而

不愿公开承认自己的脆弱。因此,自述容易哭泣或想哭,以及身心健康欠佳的比实际感到郁闷、不适的可能更少些。

二、就医和体检情况

市场竞争的激烈和工作节奏的加快则使不少人因忙于工作或家务,或因对身心疾病缺乏重视,甚至因医疗制度改革后个人须承担部分医药费而不及时治疗疾病或按时体检。统计资料显示,在最近三年中有病拖着未及时治疗的男性为15%,低于女性的21%。城市男性、年纪大者未及时治疗的也较多些(见表3)。

调查同时表明,由于50%城市和4%农村男性的工作单位不提供公费医疗或保险(见表4),因此,被访者有病不及时诊断治疗者中有63%出于经济原因,或者由于时间缺乏而拖着不去医院检查。其中男性更多地因工作忙、医院路远等、女性因家务忙而延误诊治的更多些(见表5)。

表5 被访有病不及时治疗的原因(最多择两项,%)

表4还显示,与城市相比,农村男性的医疗资源和保障严重缺乏。而随着医疗福利保障制度的改革,工作单位不提供公费医疗/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病假工资和带薪休假的日趋增多,年轻人难以享受相关医疗保障和福利的比重高于老年人。但他们自我保险的意识则并未随之增强,仅5%自费在保险公司购买了医疗保险,与中老年人无显著差异,而农村也仅有3%的男性购买了医疗保险(城市为9%)。

除了有病就医治疗外,被访者按时进行体检的意识也依然缺乏,调查显示,最近3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