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动漫产业对比》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91 MB
- 文档页数:10
中日动漫产业运营机制比较日期:目录•中日动漫产业概述•创作与制作•发行与营销•发行与营销•政策与环境•未来发展趋势中日动漫产业概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产业链逐步完善跨界融合趋势明显政策环境持续优化市场规模庞大产业链完整且高效跨界融合和国际化程度高政策支持力度大中日动漫产业比较中国动漫市场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与日本相比仍有差距。
市场规模产业链完善程度跨界融合和国际化程度政策支持力度中国动漫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但相较于日本还存在一些短板。
中国动漫产业正在逐步提高跨界融合和国际化程度,但与日本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政府对动漫产业支持力度持续加大,但与日本相比,政策还需进一步优化。
创作与制作中国动漫的创作风格通常强调主题和情感,注重角色的心理描绘和情节的起承转合。
其中,历史、文化、社会现实等元素常常被融入到动漫创作中,呈现出一种现实主义和民族特色的风格。
中国动漫风格日本动漫的创作风格则更加注重角色个性、画面细节和故事情节的独特性。
日本动漫通常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新性为特点,从科幻、奇幻到现实题材都有涉猎,同时也更加注重在细节上刻画人物和场景。
日本动漫风格中日动漫创作风格比较中国动漫制作流程中国动漫的制作流程通常是由政府或电视台等机构进行项目立项,然后由制作公司或个人进行具体创作和制作。
制作过程中,剧本、角色设计、原画、动画等环节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查和修改。
日本动漫制作流程日本动漫的制作流程则更加灵活和市场化。
通常,由漫画家创作出漫画作品,然后将其改编成动画。
制作过程中,动画制作公司与漫画家密切合作,共同参与剧本创作、角色设计和动画制作等环节。
中日动漫制作流程比较中国动漫制作团队中国动漫的制作团队通常由专业的制作公司或个人组成,团队成员包括导演、编剧、原画师、动画师等。
由于中国动漫的制作过程相对集中和规范化,每个成员的职责和分工也更加明确。
日本动漫制作团队日本动漫的制作团队则更加灵活和多样化。
除了专业的制作公司外,个人和小型团队也常常参与动漫制作。
我国曾是亚洲最早发展动画的国家之一也曾屡次用优秀的作品震惊世界,但是一场“文革”几乎将之前发展的规模摧毁殆尽,受到的损失不仅仅是硬件上的,更重要的是对人民思想上的束缚和摧残。
所幸随着30年前的改革开放,随着全球化现象、市场经济作用和高新技术发展,我国已经在短短二十年里,从封闭状态迅速越入一个开放的欣欣向荣的局面。
我国的动画片历史渊源流长,从60年代开始一直到80年代中期,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内容和艺术性都远高于同一时期的日本和美国,特别是日本很多的早期动画都受到我国动画的影响。
但是从90年代起,我国的动画开始走向衰落,现在充斥在中国动漫市场上的几乎全是日本和美国的动画。
日本动画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可分为六个阶段。
战前草创期--由1917年日本开始有动画到1945年日本战败为止。
这段时期的前期主要是以世界名著为题材,而后期则由于日本军国主义猖獗,因此动画题材不离宣传、夸耀日本军国主义的路线。
战后探索期--由日本战败到1974年为止。
日本战败后,有些人鉴于战争的教训,开始将反战题材用在动画上。
题材确定期(第一次动画热爆发)--自1974年《宇宙战舰》上演至1982年为止。
这个时期日本动画界经过探索期,确定了动画和卡通的分野。
突破期(第二次动画热爆发)--自1982年《超时空要塞》(MACROSS)上演至1987年为止,该时期由于人们追求视觉享受成为风潮,因此动画画技力求突破.。
成熟期--自1987年到90年代初。
动画进入成熟期后,便出现数部佳片。
排行第一是《圣斗士星矢》。
风格创新期--自1993年到现在。
在画技、制作手法、构思设计方面都日趋成熟的日本动画,开始追求风格上的创新,试图突破原有的模式,以完善的技巧,加上超越时空的构思,带给观众全新的感官冲击。
总的来说,日本动漫一直在探索,前进。
因此,在日本,现在有430多家动漫制作公司,每周可生产动画节目80多期。
目前日本动画产业额已达到230万亿日元,在全球播放的动漫作品中60%来自日本,在日本GDP构成当中动画已达到了十多个点,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中日动漫产业对比摘要:中国动漫产业有着广阔而美好的前景,中国动画也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动画广阔的前景需要政府为动画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政策与宣传,只有人人共同努力,才会最终见证到中国动漫业再次崛起的那一天!关键字:中日对比、原创力、产业链、专业人才、政策支持引言:动画产业是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具有消费群体广,市场需求大,产品生命周期长等特点。
当前,我国把动漫产业列入“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并把动漫产业定义为提升国家。
软实力”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产业之一。
然而,我国动漫产业发展仍存在很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动漫作品缺少原创力、动漫展面临产业发展瓶颈、动漫产业链的错位和断裂、缺少专业人才等。
目前全球播放的动画节目约有60%是日本XXX的,世界上有68个国家播放日本电视动画、40个国家上映其动画电影。
日本动漫产业不仅在动画方面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在漫画、电子游戏方面也成绩斐然。
游戏软件产业更是日本的强项,日本是世界第一生产国、第二消费国,市场规模达到4143亿日元。
然而反观我国,据了解,2009年,全国共XXX完成322部国产电视动画片,共计171816分钟,比2008年增长31%,居世界第一。
这一切似乎都预示着我国动漫产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但另一方面,去年发行的322部国产电视动画片几乎不盈利,更多中小型动漫企业正游走在生死线上。
我国的动漫产业究竟面临着怎样的困难?未来的发展出路又在哪里?在国内各大中城市争相建立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的同时,人们更需要冷静思考这些问题。
一、专业人才对比一直以来,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卡通动画加工基地,但我国政府对于动画人才的培养缺乏政策扶持和引导,导致动漫人才长期处于缺乏的状态,特别是真正懂得技术、拥有创意能力、了解动画创作规律的复合型高端人才尤其缺乏。
我国目前动画人才状况是优秀的创意人才很少,动画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很少,既懂创作生产又懂市场运营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没有建立现代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选人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