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识字1.《神州谣》精品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1.00 KB
- 文档页数:4
【导语】本课是⼀篇三字经,读起来朗朗上⼝,引导学⽣先将课⽂熟读成诵,然后结合平时搜集的内容和在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说⼀说祖国的⼭河、民族等内容,联系了学⽣实际,学起来让学⽣有话可说。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15个⽣字。
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感受祖国的伟⼤。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形式,感悟丰富的⽂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形式感兴趣。
第⼀课时 ⼀、谈话导⼊。
1、神州⼤地,⼭河壮美;中华⽂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开拓创新。
⼀艘满载着⼤船,正迎着新世纪的⼤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朋友,我们都爱⾃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起来了解⼀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情吧! 2、板书:识字三,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主探究,学习⽣字。
1、利⽤拼⾳,⾃由⼩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活积累识字。
⽐⽅,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州、兰州、苏州)、川(四川、银川)、岛(海南岛、⾈⼭群岛)、峡(三峡、刘家峡)”。
再如,通过“⼈民路、⼈民公园、⼈民⼩学”等⼈名、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陆,是⼀家”中有五个⽣字,可让同学在读这⼀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字与熟字⽐较,识记字形。
如,申—神、勇—涌、鸟—岛、夹—峡、写—与、眠—民、旅—族。
“州、川”的意思可通过对“神州、⼭川”的⼤致了解来理解。
6、根据课⽂内容⾃编韵语,巩固识字。
如: 神州⼤地,⼭川壮丽;黄河长江,奔涌不息;宝岛台湾,隔海相望;中华民族,奋发图强。
7、教师抽查同学⾃学情况: 换偏旁:伸——神勇――涌减⼀减:写――与 眠――民 加⼀加:夹――峡 猜谜语:海中⼀座⼭鸟⼉好家园 三、写字指导。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第【1】篇〗二下第三单元1课《神州谣》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文是一首篇幅短小却内涵丰富的歌谣,气势恢宏,赞美了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山川壮美、风景如画。
因此,本设计充分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歌曲和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
从而推动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不仅观其“言”,还品其味,悟其神。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的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耸”等新接触的、难理解的字,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
2.祖国名山大川风景视频。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
2.搜集祖国各地的风景、少数民族资料。
制作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动画渲染,激趣导入1.导入: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播放动画:中国地图)对,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
请你告诉全世界人民,我们的祖国的全称是——(动画定格,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学生齐读。
祖国母亲还有很多响亮的名字,你知道哪些?(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中华。
)2.揭题: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儿歌——《神州谣》。
(相机板书课题:神州谣)学生齐读课题。
3.过渡: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首《神州谣》,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设计意图:用音乐渲染的动画导入,既能激发学生心中的学习激情,又开门见山,直入主题,让学生对“神州”有了初步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引导学生交流自主识字、读文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学习小助手”。
引导学生自学: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1 神州谣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3.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感悟学习汉字和课文的方法。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字词的表达效果。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培养他们对汉字的独特情感。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理解字词的含义。
2.感受祖国的伟大,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州、涌、峰”等15个生字,会写“州、华、岛”等8个字。
正确读写“神州、中华”等11个词语,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感知“三字经”式的语言形式,感悟学习汉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音乐渲染,切入主题1.课前三分钟诵读经典《三字经》,配音乐。
2.《三字经》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蒙学读本,语言简练,有韵律感。
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是采用“三字经”的形式写成的一篇童谣。
(板书:神州谣)齐读课题。
3.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并播放音乐《大中国》。
提问:瞧,这是什么?它像什么?(雄鸡)4.了解中国地图,知道祖国的名字。
提问: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可以称作什么?(课件出示:神州、华夏、九州、中华)(1)教师介绍中国其他名字的来历。
(2)全班再次齐读表示中国名称的词语。
5.揭示课题。
我们的祖国妈妈呀,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更有壮美的山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描写祖国妈妈的童谣——《神州谣》。
(再次齐读课题)6.学习“州”字。
(1)动画展示汉字“州”的字形演变。
指导学生理解有河流从“川”字的间隙流过,中间沙石渐渐堆积,形成有三点的“州”字。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教案三篇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神州谣》教案【三篇】【篇一】一、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识字单元的第一课,通过教学要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情感,培养他们对祖国方块字的独特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感受三字经的韵律美。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学习的能力。
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善良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本课文字虽少,内涵却极为丰富。
朗读起来,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整篇课文洋溢着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感和浓郁的时代气息,体现了中华儿女盼望两岸统一祖国繁荣昌盛的强烈愿望。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三字经的形式已不陌生,但对文中的内容理解得不是很清楚,特别是一些地方,学生可能不知道在哪里。
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对文中的内容予以分析,引导学生感悟。
三、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2、会写“州”“奔”“湾”等9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1、9个生字的书写2、感受汉字的鲜活生命,准确领悟字义。
五、教学准备:课件(教师)、预习生字(学生)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音乐,你们想听听吗?播放《三字经》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交流以下问题:(1)从课题上看,你知道了什么?(2)你怎么理解课题中的“谣”字?(通过组词,理解“谣”的意思,歌谣)3、齐读课题《神州谣》二、随文识字,初读课文。
1、齐读课题,提问:课题中有一个我们本课的生字朋友,它是谁?(州)2、有哪位同学有什么好主意能记住“州”字?给“州”字组词试着造句。
3、细讲“州”字(注意笔画顺序的讲解),引导学生观察其在田字格中的占位。
4、教师范写,学生描红、临写。
5、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结识了课题中的生字朋友,我们再去课文中找一找还有哪些生字新朋友吧。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识字神州谣教学目标:1.认识15个生字。
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重点:学习生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感知三字经的语言形式.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
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
1.神州大地.山河壮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勤劳.勇敢的华夏儿女.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团结奋斗.开拓创新。
一艘满载着大船.正迎着新世纪的大潮.扬帆远航。
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自已的祖国。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我们祖国的各种风土人情吧!2.板书:识字1 神州谣.边板书边让同学书空。
二.自主探究.学习生字。
1.利用拼音.自由小声读出字词.不会读的找同学帮助。
2.去掉拼音读词语。
3.调动同学的生活积累识字。
比方.各地同学可以结合当地地名认识“州(广州.兰州.苏州).峡(三峡.海峡)”。
再如.通过“人民路.人民公园.人民小学”等路名.公园.学校名.认识“民”字。
4.“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中有五个生字.可让同学在读这一句时集中认读和识记。
5.让同学通过生字与熟字比较.识记字形。
如.勇—涌.夹—峡.眠—民.旅—族。
6.字理识记.“州”是象形字.可以先与“川”进行字形比较.再展示“州”的字形演变过程.渗透汉字文化。
7.教师抽查同学自学情况:换偏旁:通――涌减一减:眠――民加一加:夹――峡猜谜语:海中一座山.鸟儿好家园。
【岛】三.写字指导。
(1)观察发现。
相似的字:川.州。
难写的字:民.族。
(2)重点讲解。
州:第二笔是撇.中竖稍短.右竖要长.三个点的朝向有变化。
湾:右上两竖较短.两点呈八字分开;右下“弓”三笔写成。
峡:“山”靠左上.“夹”的两点呈内八字形.最后撇.捺写舒展。
民:上窄下宽.竖提要直.斜钩呈弓形.写舒展。
族:“方”的笔顺是点.横.横折钩.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1神州谣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意图:本文是一篇韵文,每一句都气势磅礴,掷地有声。
因此,本节课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其中的韵律美和祖国的山川美,并以启发学生想象,感受黄河奔腾、长江汹涌、长城蜿蜒、珠峰高耸的壮美。
从而调动学生的情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情感进行交流。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本板块主题是识字,所以本课设计重点是识字、写字,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识字,同时以课件辅助理解文中的“涌”“州”等新接触的、难以理解的字词,提高识字写字的效率。
教学目标:1.认识“涌、峰、耸、州”等字,会写“州、岛、民、族”四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韵律美。
3.想象画面,抓关键词感受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美。
模仿写法编歌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识记“州”字1.师:瞧,这是什么?(出示中国地图)它像什么?(一只大公鸡)是啊,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只昂首挺胸的大公鸡,它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神州”。
“州”是翘舌音,谁来读。
(正音)2.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歌谣——《神州谣》,请小朋友们看老师写课题。
(齐读课题)3.识记“州”字。
①记字形。
“州”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字比较像?(川)字理识记“州”。
川指河流,那些点就是一个个小岛,州呀就是水中的一块陆地。
(出示)②联系生活组词。
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地名中有“州”字吗?(广州、苏州、杭州、扬州等,出示)③书写“州”字。
指导书写:中间稍短,三点朝向不一。
(引导学生发现,三点有什么不一样呢?)二、初读课文,检查正音1.出示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检查朗读。
①请四位小朋友分节朗读,相机正音,难读的句子再读一遍:后鼻音“涌、峰、耸”,前鼻音“奋”,“繁荣”。
②同桌互读。
小朋友把一个个难读的字都读准了,现在请你读给你的同桌听,要读得比第一遍更好哦!三、学习第一节,感知中国美1.认识别称。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第【1】篇〗《识字1神州谣》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州、涌”等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
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长、耸”等词语的表述效果。
课前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上学的第一天,老师就告诉大家,我们是----------。
我们知道,我们的祖国还有一个名字(神州),今天继续我们来学习《神州谣》。
二、初读课文,复习生字1、教师:让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同座互相检查认读课后生字。
3、教师检查生字读音情况,突出重点。
分组认读生字:(1)涌、荣、耸、浓;(2)奋——峰;州——耸;浓——陆。
(4)开火车认读词语。
三、再读课文,感受特点1、教师:自由读一读课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每句话都有3个字,读起来很有气势;朗朗上口。
3、教师总结:同学们真会发现!学习这篇课文,我们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朗读课文,随文理解字义1、朗读第一小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神州”和“中华”都指的*。
(板书:我神州山川美)(3)齐读第一小节。
2、朗读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二小节,思考:写了哪些壮美的山川?用横线画出。
用三角画出各自的特点。
(2)学生交流,教师范读。
说一说:从“奔、涌、长、耸”几个字中,感受到了什么?(3)出示课件,直观感受,教师简要解说:黄河、长*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流不息,气势磅礴;长城像一条巨龙在群山之间蜿蜒盘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的最高峰。
神州大地,多么壮美!(4)男女生对读第二小节。
3、朗读第三小节。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地图,让学生指认*、海峡、大陆的地理位置。
(3)看图理解“隔”的意思,用“隔”组词。
4、朗读第四小节。
(1)全班朗读。
(板书:各民族情意浓)(2)我们有多少个民族?我们是哪个民族?(3)联系生活,结合理解“繁荣”: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铁路四通八达......三、朗读全文,读出自己的感受。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第1篇】《神州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并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3.体会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掌握并认识“州、华”等15个生字,会写“州”字,积累“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等8个词语。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
教学难点:体会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受“奔、涌”等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我是来自**市**实验小学的**老师。
请同学们准备好学习任务单和文具,开启我们快乐的学习之旅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赞美祖国妈妈的童谣——《神州谣》。
1、(课件出示学习目标)这是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请按下暂停键读一读吧!2、知道祖国的名字及由来。
你知道祖国除了叫“中国”外,还有其他的名字吗?(课件出示:神州、九州、中华、华夏),相传大禹治水以后以大山、大河为界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后来“九州”就成了中国的别称,我们的祖先热爱脚下的这片土地,称它为“神州”!我们还是华夏儿女和炎黄子孙呢,请看这段视频了解一下吧!(课件播放视频)2、我们的祖国妈妈,不仅有这么多美丽的名字,更有壮美的山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二、识字写字,探究方法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神州谣》。
读课文前,老师需要提醒大家按照以下要求朗读(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请按下暂停键,开始吧。
(课件出示自读要求)·读准生字,读清字音,读通句子,把不认识的生字圈出来借助拼音多读一读。
·想一想,你能用什么方法记住本课的生字?2、初读完课文,我们先来学习生字。
请按下暂停键,自己试着读一读!神州谣涌动山峰耸立大陆隔离海峡台湾岛情谊浓厚一齐奋发繁荣参与借助拼音读字词,肯定难不倒大家。
(课件去掉拼音)去掉拼音读,你还认识吗?试着读一读吧!这些来自课文的生字你都会读了吗?3、引导学生交流归纳识字方法。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神州谣教案第【1】篇〗《神州谣》教学设计板书设计教案学习目标:1、认识11个生字。
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祖国的伟大。
3、有热爱祖国的感情,对三字经这种语言形式感兴趣。
学习重点:学文中认识本课生字,掌握“夕、与”等字的写法。
教学准备:1、同学课前收集祖国各地风景、少数民族资料,做词语卡片。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1、多媒体播放歌曲《大中国》师说:是啊,谁不爱自身的祖国呢?祖国是我们的母亲,我们是祖国的小朋友,我们都爱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描写祖国山河的三字歌。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同学字。
1、同学自读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对照下面的拼音读一读,还可以问问同桌,注意把字音对准。
2、卡片检查生字的字音,正音。
3、多媒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带拼音):神州、山川、长江涌、珠峰耸、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民族这些生字放在词语中你能把音读准吗?4、合作学习,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这些生字里面有没有你已经会认的字还没学呢,你是怎么认识的(同学介绍课外识字方法、途径。
)5、词卡去拼音检查。
相机纠:州---川鸟---岛与---写族---旅6、多媒体,读去拼音的词。
7、读通课文。
生先自由练读,在四人合作读并正音。
8、质疑:课文我们读通了,你有什么不懂得问题吗?三、朗读感悟。
1、师说:我们中国在古代又称神州、华夏,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
想去看看吗?(多媒体)2、你看到了什么?你到过哪里?3、边看多媒体边介绍有关黄河、长江、长城、珠峰的知识。
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4、看多媒体介绍台湾。
在我国东南部有一座宝岛—台湾岛。
它虽然远离大陆,但与我们大陆却是一家的。
它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但由于历史原因,台湾至今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
指导朗读第三句。
5、多媒体展示全国各族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指导朗读第四句。
《神州谣》
年级
二年级
下册
学科语文版本人教版
课程标题《神州谣》
编稿老师
一校某某二校林某某审核某某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有归类识字的意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祖国的美好与繁荣。
3.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认识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才能繁荣富强。
1.认识15个生字,会写9个字。
有归类识字的意识。
2.认识祖国的大好河山,认识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才能繁荣富强。
感受课文表达的感情,了解祖国的国情。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祖国山川河流图片,你看到了哪些美景?
预设:长江、黄河、长城、青藏高原、珠穆朗玛峰……
3.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神州谣》,走进我国的传统佳节。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
二、读认生字
1.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自读课文3遍。
画出课文中的祖国名胜,小组交流你的感受。
出示自读要求:
第一遍: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第二遍:边读边想词语的意思,在不明白的词语旁边打上问号。
第三遍:把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
3.出示会认的词语,检查自读情况。
共分两组,自读,轮读。
州涌峰耸湾隔峡
与陆谊浓齐奋繁荣
注音读,读准调号。
4.小组学习。
利用归类识字法给汉字归类。
(1)州与(独体字)
(2)涌峰湾隔峡陆谊浓(左右结构)
(3)耸齐奋繁荣(上下结构)
注意“熟字加笔画”、“形近字对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减笔画”等识字方法的运用。
(3)接读课文。
5.检查小组学习情况。
课件出示生字、词语。
开火车读。
神州涌动山峰耸立台湾
间隔海峡与其大陆友谊
浓情整齐奋发繁多繁荣
三、朗读表达
1.学习第一节。
我神州,称中华,山川美,可入画。
(1)课件出示图片:
感受祖国江山如画的特点,
(2)指导朗读:
神州大地,人杰地灵,秀丽风景,美如图画,作为成长在祖国大地上的人民是幸福的。
让我们带着这份幸福之情来读一读几句话,要读出自豪之情哦。
2.学习第二节。
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
小组交流:
说一说这几句话写了哪些风景?它们有什么特点?
(1)课件出示图片:
①黄河奔腾(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养育了华夏文明。
)
②长江汹涌(长江是中国的第一大河,是中国东西航运的重要通道。
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
③长城绵延(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防御工程,其建造体现了中华民族伟大智慧。
)
④珠峰耸立(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峰,还把高度有8840多米。
珠峰是青藏高原上耀眼的明珠。
)
(2)指导朗读:
出示图片:黄河奔流、大江东去、长城万里、珠峰耸立。
看到这些图画你想到了哪些词语?
预设:风景优美、江山如画、风景如画……
请你带着赞美之情过读好第二节吗?轮读课文。
3.学习第三节,台湾岛,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
(1)课件出示图片:
地图感受台湾岛与大陆的一衣带水的关系,知道宝岛台湾的位置。
(2)理解表达:
关于台湾岛,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预设:风景优美的日月潭、烟雾缭绕的阿里山、雄伟华丽的101大楼、壮丽的台北故宫、盛产水果……
4. 学习第四节。
各民族,情意浓,齐奋发,共繁荣。
(1)课件出示图片: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他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各民族无论大小一律平等。
民族团结共同努力,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民族团结是繁荣富强的前提条件,也只有各民族团结一致才能共享祖国繁荣的新时代。
(2)指导朗读: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文章的内容,小组交流一下应该怎样读好课文。
每一部分应该使用什么语气?自读课文。
5.祖国是我们每个人心里最温暖的词汇,关于祖国的词语,都是闪光的。
用自豪的语气读一读这些闪光的词语,记住它们。
出示词语:
华夏儿女炎黄子孙神州大地巍巍中华
民族团结世界大同奋发图强繁荣昌盛
四、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州、湾、岛、峡……”等9个生字。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认字,说说哪些字是自己已经认识的,是从什么渠道或通过什么方法认识的。
2.逐个学习,引导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指导书写。
(1)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以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范写,引导学生再次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重点讲解“州”注意中间在中线,注意三个点的变化;“民”竖提要挺直有力,斜钩要舒展斜出;“奋”上部撇捺舒展,下部上宽下窄。
(3)学生在田字格里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同学们是不是更热爱我们的祖国了呢?让我们为我们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六、作业布置
巩固生字:抄写今天学的9个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