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地貌
- 格式:doc
- 大小:10.50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大兴安岭的资料大兴安岭是我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山脉地带,位于黑龙江、内蒙古、吉林三省交界处,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森林、草原、沼泽等自然生态系统复合地带之一,也是亚洲北部的重要地理区域之一。
大兴安岭地势较为复杂,主峰有齐达内山、锐洱山等,山势高耸,海拔超过2000米。
全岭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级式自然阶地,呈南高北低、东西狭长之势。
岭上有黑河、松花江、图们江、吉林河等五大江流经,境内沼泽湿地面积达2000多万亩,是珍稀动植物、生物区系的天然栖息地。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典型的亚北极气候区之一,全年可分为冰雪极寒期、冷凉季和温暖季三个气候季,而又有玄武岩基质、河流、湖泊、沼泽、林分等复杂的地形地貌,这种独特的气候土地质地形条件成就了这里独特的景观,是北方荒漠变绿洲,是南方森林上山林后的美丽恋曲,是东北平原的一匹野马奔腾之荷花岛,是中国亚北极湖区的东方之板栗岛,是中国针叶树种源的重要产地。
大兴安岭区域内,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全国乃至世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之一,有豹、东北虎、狍、熊和梅花鹿等珍稀野生动物,有驯鹿牧场和牛马羊畜牧业,有枫杨林、白桦林、针叶林、沼泽草原和红松林等丰富的植物资源。
这里的养殖业非常发达,以驯鹿养殖最为著名,也有着牛、马等畜牧业。
同时,大兴安岭也是重要的矿产资源富集区,特别是铁矿、铜矿、锌矿、煤矿资源丰富,矿藏量大。
该地区工业、交通等也日趋发展。
黑龙江省内的漠河市、嫩江市等城市发展迅速,成为了绿色能源、新材料、现代农业和旅游业四大支柱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总体而言,大兴安岭区域的特点是资源丰富,景色优美,气候独特,值得人们前来游览和探寻。
但同时也需要我们认识到,大兴安岭是全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保护它的环境,保护它的生态平衡,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和责任。
美丽的东北大兴安岭东北大兴安岭位于中国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被誉为中国北方的绿色明珠。
它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大型原始森林区之一,也是世界上绵延最长、最为完整的原始针叶林带,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与生物圈保护地网络”。
东北大兴安岭地广人稀,山川湖泊错落有致,草原森林辽阔壮丽,林莽深邃神秘。
这里的生物种类繁多,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一片珍贵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
首先,东北大兴安岭的山川湖泊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大兴安岭主峰拉布拉山海拔达到1765米,四周群山环抱,云雾缭绕,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这里的湖泊众多,如乌苏里江、黑龙江、松花江等,清澈见底,水草丰茂,是各种水生动植物的乐园。
其次,东北大兴安岭的草原森林景观让人陶醉。
这里的森林面积广阔,翠绿的林木、茂密的松针铺就了一片苍翠的绿海。
在草原上,会看到牛羊悠闲地吃草,听到鸟儿欢快地歌唱,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
再次,东北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
这里栖息着众多珍稀濒危动物,如东北虎、林鹿、白鹤等。
而植物方面,松树、落叶松和樟子松等针叶树种是这里最常见的植被,它们为大兴安岭增添了一道道绿色的风景线。
值得一提的是,东北大兴安岭的秋景尤为迷人。
当秋风袭来,大兴安岭的树木变得金黄、橙红,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而此时,大兴安岭的湖泊也映衬出了松柏和红叶的美丽景色,给人无尽的遐想和寂静。
除了自然景观,东北大兴安岭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文化。
大兴安岭是中国的猎人文化发源地之一,具有悠久的狩猎传统和富有民族特色的文化。
这里还有众多的原始村寨,村寨中的居民过着朴素自然的生活,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民俗活动,让人仿佛回到了过去的岁月。
总之,东北大兴安岭是一片自然之美的瑰宝。
她拥有壮丽的山川湖泊、绵延的草原森林、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
每个到访的人都能在这里感受到大自然的恩赐与独特之美。
让我们一起保护和珍爱这片美丽的东北大兴安岭,为后人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
大兴安岭是中国境内的一片广阔地区,位于东北部,横跨黑龙江、内蒙古和俄罗斯的边界地带。
这里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区之一,也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
以下是关于大兴安岭地理的一些介绍:### 地理位置:- **位置:** 大兴安岭地处中国东北,主要位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
- **边界:** 东临俄罗斯的远东地区,西南与内蒙古相连,北界是阿穆尔河和松花江。
### 地貌与自然环境:- **山脉:** 大兴安岭是一条横贯的山脉,是中国重要的分水岭之一。
- **森林:** 这里拥有广袤的原始森林,覆盖着针叶林、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林区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许多珍稀物种的栖息地。
- **湖泊和河流:** 该地区湖泊众多,河流密布,其中阿尔山、呼玛、额尔古纳等河流穿行其间。
### 气候:- **寒冷气候:** 大兴安岭气候严寒,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冬季气温极低,夏季相对较短,但也是最为宜人的季节之一。
### 居民与文化:- **少数民族聚居地:** 大兴安岭地区居住着多个少数民族,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等,保留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 **经济活动:** 以狩猎、林业、渔业等为主要生计,也有部分居民从事农牧业和旅游服务业。
### 自然资源和保护:- **自然资源丰富:** 这里拥有丰富的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如松木、落叶松等。
- **生态保护:** 大兴安岭地区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有关部门加强了对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大兴安岭地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而闻名,也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探索和体验。
一、概述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境内两大自然景观,其划分方法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实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划分方法,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二、大兴安岭的划分方法1. 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位于我国东北部,东与俄罗斯接壤,西连内蒙古自治区。
其纵深约1400公里,南北宽度200-400公里,总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
2. 自然条件大兴安岭地势复杂,主要由大兴安岭地槽、浑善达克河、松花江、鸭绿江等构成。
气候上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而寒冷,夏季短暂而凉爽。
3. 划分依据大兴安岭的划分主要以地质构造、地貌特征、植被分布等自然地理要素为依据。
在实际划分过程中,还需考虑当地的人文因素、资源利用方式等因素。
4. 划分方法目前,大兴安岭的划分方法主要采用综合分析法,结合GIS技术、遥感技术等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地形、地貌、植被、水系等多方面数据的分析和比较,确定大兴安岭的具体范围和划分方式。
三、呼伦贝尔草原的划分方法1. 地理位置呼伦贝尔草原位于我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南临大兴安岭,北接黑龙江流域。
总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草原之一。
2. 自然条件呼伦贝尔草原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年降水量较充沛。
这里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基地,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3. 划分依据呼伦贝尔草原的划分主要以植被类型、地貌特征、气候环境等自然地理要素为依据。
还需要考虑当地牧民的牧牛、畜羊等经济活动的分布情况。
4. 划分方法呼伦贝尔草原的划分方法同样采用综合分析法,结合现代技术手段,通过对地形、植被、土壤、降水等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确定呼伦贝尔草原的具体范围和划分方式。
四、结论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作为我国境内两大自然景观,其划分方法对于地理学研究和实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划分依据和划分方法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其划分方法主要依据自然地理要素,结合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和比较,以确定具体范围和划分方式。
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地下水特征【摘要】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地下水可以说是与其他非多年冻土区的成因、分布、排泄有所不同,因为它受到水文、气象、纬度、气温、地温、地质岩性、构造关系、加之多年冻土的分布直接的影响了地下水的生成、发展、运移规律,为此该区地下水由于冻土存在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关键词】多年冻土;冻土区地下水;大兴安岭1.自然地理概况1.1气象水文条件大兴安岭地处我国东北部,该区广泛分布着多年冻土,冻土面积占该区面积的70~80 %左右,主要分布在北纬47°00′~53°30′左右,平均海拔600~800m,是典型的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严寒漫长,夏季多雨短暂,但年降水量不大,年平均气温一般为-2~5.5℃,在最北部极端最低气温可达-52.3℃,月平均负温期长达6~7个月,年平均气温差较大,夏季短暂,冬季漫长。
而此区多为寒冷植物生长,由于森林的存在有利于涵养地下水。
该地平均地温一般在-1~-2.5℃,冻土厚度北部最厚,最大在130m左右,随着纬度降低,冻土厚度逐渐的有所减少,如南部边缘地区,冻土存在的厚度仅为5-10m左右。
季节融化层分布厚度不等,视岩性不同、地质不同、朝向不同、水文气象不同、植被不同等等诸多因素,大兴安岭季节融化层厚度也有所差异,由于岩性不同,最大厚度可到3-3.5m (如融区),最小厚度0.2-0.3m左右(如沼泽湿地区)。
该区年降水量450~550mm 左右,由于在多年冻土区,地表水入渗条件较差,多以地表径流排泄,大气降水也是如此。
1.2区域地质地貌情况①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多为中低山区,在其沟谷部分为山间河谷冲洪积平原区,其成因:中低山区为区域地质多时期构造运动的结果,构造发育断层较多,为地下水补给储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②山间河谷冲积平原区,大部分多为多年冻土,仅在大河两侧出现部分融区,为融区地下水提供了储存条件;③在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也同样存在着坡积层、残积层冻结层上水供水意义不大,水量随冻结时间的变化逐渐减少,甚至没有;④水文情况:大兴安岭分布着多条河流,如呼玛河、塔河、阿穆尔河等十多条河流,在河流两岸存在程度不等冻土分布,越往下多年冻土面积减少,融区补给条件良好,为各类地下水补给提供了有利条件。
文章编号:1003-7853(2019)03-0072-03基金项目: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运行补助(2019132116)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类型及分布规律牟兆军1,刘会锋1*,王立中1,2,刘学爽1,2,张婷1(1.大兴安岭地区农业林业科学研究院,加格达奇165000;2.黑龙江嫩江源森林生态系统国家级定位观测研究站,黑龙江大兴安岭165000)摘要:在土壤抽样调查基础上,对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土壤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类型划分,总结了其特性及分布规律,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供森林培育、群落修复等参考。
关键词:抽样调查;统计分析;类型划分;特性;分布规律中图分类号:S154文献标识码:ASoil types and distribution in theeastern forest region of Daxing'anlingMU Zhao-jun et al(Daxing'anling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Academy of Sciences,Daxing'anling165000,China)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soil sampling survey,soil analysis and classification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soil in the eastern forest area of Daxinganling,and its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rules were summarized.Relevant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orest cultivation and forest community restoration. Key words:Sample survey;Statistical analysis;Type division;Character-istics;Distribution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我国最北部的大兴安岭山脉(东南—西北走向)东侧,地处黑龙江上游,北部、东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西部、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接壤;伊勒呼里山脉(东—西走向,西端与大兴安岭山脉相连)横亘于中部,将该林区分为岭南岭北;地势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地形地貌以低山丘陵为主,没有高山及平原;林区总面积8.35万km2,是我国最大的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地带[1];区域内森林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是东北平原乃至华北平原重要的生态屏障。
大兴安岭山地气候资源特征周忠学陈申宽(扎兰屯职业学院扎兰屯市162650)提要:通过查阅文献,系统整理了大兴安岭山地地形地貌特点,气候特点和光、热、水、气象等气候资源,为进一步开展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奠定了基础。
对指导人工草地建设和天然草场的可持续利用均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兴安岭山地气候资源资源与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基本条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问题。
气候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它的开发利用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充分了解和大兴安岭山地气候资源的分布及利用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对环境、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大兴安岭山地地形地貌特点1.1位置大兴安岭山地以东北西南走向绵延于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北部,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
包括黑龙江省加格达奇地区的莫河县、塔河县、呼玛县,呼伦贝尔市的额尔古纳市、根河市、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阿荣旗、扎兰屯市、牙克石市,兴安盟的阿尔山市、科右前旗,通辽市的扎鲁特旗和赤峰市的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旗、巴林左旗和巴林右旗,长达1400km,宽度达200~450km。
大兴安岭主体地处呼伦贝尔市境内。
1.2地形大兴安岭山地山脉地势北低南高,海拔800-1700m,以山地面积为最广。
整个山脉山势和缓,山顶浑圆而分散孤立,几乎无重叠现象,从而缺乏形成小气候的条件。
山地海拔多在1000~1100m,属中低山地。
气候严寒,永冻土层分布广泛,细流密宽谷现象到处可见,沼泽遍布。
1.3地貌大兴安岭纵贯内蒙古高原东部,也纵贯呼伦贝尔中部,是气候变化的天然屏障。
岭东受海洋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大,草甸草原和森林草原得到广泛发育,并形成了半湿润的森林草原气候特征,创造了农牧林业生产有机结合的良好条件。
岭西受蒙古高压气团控制,高原大陆性气候明显,寒冷、半干旱,形成了广阔的高平原草甸草原和干草原,是呼伦贝尔市乃至全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美丽的小兴安岭主要内容是:
我国小光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分6个自然段,先总讲小兴安岭的树多“像绿色的海洋”,再按四季分别讲小兴安岭的景色,最后总结:小兴安岭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宝库。
扩展资料
小兴安岭的地质地貌:
1、地势走向: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绵延约,一般海拔500—1000米。
山势和缓,北低南高,伊春附近的大管山海拔1203米。
2、地貌差异变化:地貌相比差异显著,南坡山势浑圆平缓,水系绵长;北坡陡峭,成阶梯状,水系短促。
北部多丘陵台地,地表以砂砾岩、玄武岩为主,河谷多宽谷;南部低山丘陵区,多出露海西期花岗岩,河谷多形成“V”形谷。
大兴安岭的地理知识简介一、位置与范围1. 位置-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和黑龙江省北部。
它是中国东北 - 西南走向的山脉之一,地理坐标大致为东经121°12′ - 127°00′,北纬43°30′ - 53°30′。
2. 范围- 北起黑龙江畔,南至西拉木伦河上游谷地,全长约1200多千米,宽200 - 300千米。
二、地形地貌1. 山脉走向与地势- 大兴安岭呈东北 - 西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其西北坡较陡,东南坡相对平缓。
2. 主要地貌类型- 主要为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等地貌类型。
中山一般海拔1000 - 1400米,如黄岗梁海拔2029米,是大兴安岭的最高峰;低山海拔多在500 - 1000米;丘陵海拔在200 - 500米之间;山间盆地则地势相对平坦,如呼伦贝尔盆地等,为农牧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间。
三、气候特征1. 气温- 属于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漫长而寒冷,1月平均气温在 - 30℃以下,极端最低气温可达 - 50℃左右。
夏季短促而温暖,7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6℃ - 20℃之间。
年平均气温 - 2.8℃ - 5.3℃。
2. 降水- 降水集中在夏季,年降水量在300 - 500毫米之间。
降水的空间分布不均匀,东坡降水多于西坡。
由于蒸发量相对较小,气候比较湿润,这有利于森林的生长。
四、河流与湖泊1. 河流- 是众多河流的发源地,如黑龙江的支流额尔古纳河、嫩江等。
额尔古纳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侧,是中俄界河;嫩江则是松花江的最大支流,其源头在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
这些河流为周边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资源,对灌溉、航运、水电开发等有着重要意义。
2. 湖泊- 有一些小型湖泊,多为火山口湖或堰塞湖。
例如达尔滨湖,它位于大兴安岭东南麓,湖水清澈,周围森林茂密,是独特的自然景观。
五、土壤类型1. 主要土壤- 主要土壤类型为棕色针叶林土、暗棕壤等。
中国东西部的分界线——大兴安岭秦为胜大兴安岭位于东经121°12′至127°00′;北纬50°10′至53°33′之间。
东西横跨6个经度,南北纵越3个纬度。
东与小兴安岭毗邻,东濒广阔的松嫩平原,北以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与俄罗斯为邻,西侧是内蒙古高原,南北长约1220公里,是内蒙古高原和东北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东侧的辽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与其西北侧的黑龙江源头诸水及支流的分水岭,山脉南段西坡的水注入蒙古高原。
大兴安岭呈东北—西南走向,地势呈西高东低,处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结合部,大兴安岭地貌形成具有明显的不对称形态,大兴安岭东南坡较陡,西北坡向内蒙古高原和缓倾斜。
大兴安岭地形大多属浅山丘陵地带。
北部、西部和中部高。
平均海拔573米;最高峰黄岗梁,海拔2029米;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玛县三卡乡沿江村。
伊勒呼里山呈东西走向,横卧本区,东低西高,400公里长,系黑龙江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岭。
中山区相对海拔300~500米,分布于本区西部和中部的新林区、呼中区、塔河县。
山体由一系列宽缓复背斜组成,地形起伏大,切割深。
低山区相对海拔200~300米,主要分布于岭东的呼玛县和岭南的松岭区、加格达奇区。
山体浑圆,山坡和缓,坡角一般为15~30度。
丘陵区相对海拔50~200米,分布于东部、南部和北部。
地面呈岗阜状起伏,坡长而缓,坡角一般为10~15度。
山间盆地,分布于全区河谷地带。
河谷宽阔,谷底狭窄,直线河谷较多。
黄岗梁是大兴安岭最高峰,海拔2029米。
黄岗梁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内蒙古克什克腾旗东北部,黄岗梁地区保存了第四纪冰川最完整的形态,且类型多样,是典型的山谷冰川,黄岗梁两侧有冰斗、U 型谷、角峰、终碛堤、侧碛堤、条痕石漂砾等冰川遗迹,被称为冰谷林海,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冰川地貌齐全、科研价值最高的第四纪冰川遗迹。
大兴安岭冬寒夏暖,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2.8℃,最低温度-52.3℃,无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属寒温带气候。
东北地理特征东北地理特征是指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景观。
东北地理特征的独特性以及对当地经济、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使其成为研究和探索的重点。
本文将从地貌、气候、水文和生态环境等方面来介绍东北地理特征。
一、地貌特征东北地区地势较为复杂,主要分为三个地貌单元:长白山-松花江地带、伊吾-大兴安岭地带和辽河-黄河地带。
长白山-松花江地带位于东北地区的东部,以长白山为主要地貌特征。
长白山是中国重要的山脉之一,拥有壮丽的自然风光,如白云、瀑布和火山等。
松花江则是东北地区最长的河流,流经长白山脚下,形成了壮丽的峡谷和湖泊。
伊吾-大兴安岭地带位于东北地区的北部,以大兴安岭为主要地貌特征。
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黑龙江支脉,是东北地区山脉纵贯线的一部分。
该地带地势较高,气温低,森林资源丰富,是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
辽河-黄河地带位于东北地区的西部,主要由辽河和黄河流域组成。
该地带地势相对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黄河是中国的第二长河流,辽河则是中国东北地区最大的河流,两者在这里交汇,形成了广阔的平原。
二、气候特征东北地区气候条件复杂多样,主要分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和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南部和东部。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昼夜温差较大。
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丰水期河流水位上涨,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这种气候适宜农业和林业发展。
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北部。
冬季极寒,夏季短暂凉爽,昼夜温差较大。
该气候条件适宜冰雪产业的发展,如滑雪场和冰雕艺术等。
三、水文特征东北地区有着众多的河流、湖泊和水库,水资源丰富。
最重要的河流是松花江、黑龙江和辽河。
松花江流经东北地区的东部,黑龙江是中国边境线上最长的河流,为东北地区和俄罗斯之间的贸易和交流提供了重要的水路。
辽河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内陆河,流经中国东北平原,为当地的农业灌溉提供了水源。
东北地区还有许多湖泊,其中最大的是鄱阳湖和锦州湾。
内蒙古林业调査设计Inner Mongolia 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Design第43卷第4期2020年7月vol.43. No.4July.2020文章编号:1006-6993(2020)04-0078-02浅谈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泥炭沼泽自然环境穆红霞,陈伯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大兴安岭调查规划设计院,加格达奇165000)摘要: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泥炭沼泽主要由草甸泥炭沼泽化形成,按湿地类型分为草本泥炭沼泽和灌丛泥炭沼泽。
地处中温带北部和寒温带边缘,以寒温带占比例较大,中温带所占甚少,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关键词:自然环境;泥炭;沼泽;湿地类型中图分类号:P96 文献标识码:B1地理位置及自然概况1.1地理位置大兴安岭东部林区位于祖国的最北部,大兴安岭 山脉东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1。
11 '02"~127。
01'17", 北纬50。
05,01"~53。
33,25"。
北部和东部隔黑龙江与俄罗斯相望,边境线长786 km,南部和西部与内蒙古 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相邻,东南部与黑河市接壤。
1.2自然概况1.2.1地质构造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地貌骨架是由地台性质的 沉降区和地槽褶皱隆起区协同作用产生的。
古生 代的加里东活动,使地槽褶皱区产生中酸性及超基性岩的侵入,而地台区则相对下陷,其周围有大量的火山岩喷发和花岗岩侵入,通过漫长的地质历史 演变,主脉向两侧延展出无数支脉和长缓的岗岭,变成大量顶部浑圆的台原。
地面组成物质以花岗岩、石英粗面岩为主,其中花岗岩面积最大,在山地 轴部周围及河谷中有玄武岩分布。
1.2.2地形地貌大兴安岭东部林区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大兴安岭山脉纵贯林区西部,地势呈西高东低,中央高南北低。
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脉横跨在林区中部, 呈东西走向,西与大兴安岭山脉交汇于大白山,海拔1 528 m,为区内最高峰,自西向东地势逐渐降低,东与小兴安岭相接。
大兴安岭的原始自然与野生动植物大兴安岭的原始自然与野生动植物大兴安岭是中国境内最大的北方森林连片开发保护区,位于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交界处,是中国最后一个原始森林区域之一。
这里草木葱茏、山水壮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珍稀的野生动植物,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机会。
本文将从大兴安岭的地理特点、植被组成、动物种类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大兴安岭的地理特点大兴安岭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地处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三省之间,总面积约为17.5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地势较高,海拔变化较大,山脉连绵起伏,形成了独特的地貌风光。
大兴安岭的气候属于寒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
这样的地理特点为大兴安岭的自然环境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
二、大兴安岭的植被组成大兴安岭的植被多样且丰富,尤以森林为主要类型。
在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常见的树种有云杉、冷杉、落叶松等,它们高大挺拔,形成了独特的森林景观。
此外,大兴安岭的湿地面积广阔,湿地植被种类繁多,常见的有芦苇、香蒲等。
这些植被为大兴安岭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均衡的栖息条件。
三、大兴安岭的动物种类大兴安岭拥有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其中,大兴安岭黑土地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大面积黑土地区域,是中国独有的自然资源之一。
这里栖息着许多珍稀的动物,如东北虎、鹿、黑熊等。
大兴安岭也是众多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如白枕鹤、黑鸬鹚等。
此外,大兴安岭还是一些爬行动物的天堂,常见的有马陆、蜥蜴等。
这些动物的存在丰富了大兴安岭的生物多样性。
结语大兴安岭作为中国最后一片原始森林区域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珍稀野生动植物。
它独特的地理特点,丰富的植被组成,多样的动物种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奇妙之地。
在保护大兴安岭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加强科研力量,提高生态意识,为大自然的保存和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多的努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大兴安岭的原始自然与野生动植物能够长久地繁衍生息下去。
黑龙江-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古称大鲜卑山,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和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是兴安岭的西部组成部分,并且也是内蒙古高原与松辽平原的分水岭。
它是中国最北、纬度最高的边境地区,是中国最北部边疆,处于根河与嫩江两条地震大断裂带上。
大兴安岭地区的总面积约为8.3万平方公里,下辖1市2县4区。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388,327人。
大兴安岭地区的气候条件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作为中国保存较完好、面积最大的原始森林,大兴安岭拥有中国仅存的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同时这里还富含矿产资源等。
此外,大兴安岭的优美自然景色也使其成为了众多旅游者向往的目的地。
以下是一些值得一游的大兴安岭景点:
漠河北极村:位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漠河乡,是国家AAAAA 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国观测北极光最佳地点。
这里拥有中国最北、神奇天象、极地冰雪等国内独特的资源景观。
胭脂沟:是大兴安岭的一个著名风景区,拥有美丽的湖泊、山峦和森林。
石林:是一个独特的地质景观区,拥有各种形状的石头和奇特的地貌。
五道豁洛岛影视基地:这里是众多影视作品的拍摄地,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丰林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原始森林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尼尔基水库:是一个人工湖,适合垂钓和划船。
大兴安岭资源馆:展示了大兴安岭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
94ECOLOGY 区域治理作者简介:张柏鸽,生于1983年,研究方向为地质矿产。
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地区浅覆盖层基本特征黑龙江省自然资源调查院 张柏鸽摘要: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地区属于森林-沼泽浅覆盖区,受上覆盖层影响,难以获得或准确揭示下部基岩性质,大大降低了地质填图的准确度。
本文试图对森林-沼泽浅覆盖区覆盖层类型及特点进行研究,揭示其中的地质作用规律,提高地质填图的精度与效率。
关键词: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地区;浅覆盖层中图分类号:S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49-094-0001一、覆盖层类型划分黑龙江省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及其南麓区内任何一种覆盖类型都是在不同环境下几种不同外力作用的结果,所以覆盖类型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截然不同,其划分也是相对的。
其中,冲洪积物的划分是基于本地区河谷较窄,河流细小,沉积物及相应地貌单元范围小且比较零散,而沼泽常分布于较大河谷两侧,且常与冲洪积物、坡积物相伴产出,二者较难区分,工作中常将冲洪积物与冲坡积物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划分。
残坡积物划分的理由是残积物、坡积物经常伴生在一起,呈上下迭覆关系,分布范围大,且多分布于山坡上,以斜坡地貌为主,是研究覆盖层特点、碎石位移的重要参照物,故很有必要将其单独划分出来,按沉积物组合、地质营力、沉积物特征及地貌类型的统一性,结合前人资料,参照黑龙江大兴安岭浅覆盖区1∶25万填图方法研究中的划分标准,可知:本区覆盖层为低中山丘陵与河谷前期大多属于季节冻融侵蚀、重力与流水搬运、冲洪积、堆积等物理风化作用的结果,后期在老年期河谷盆地才有一点薄土壤层和谷坡上山地棕色针叶林土薄层沉积。
其发育条件主要受地形、地貌、坡向、河流、溪谷、雪盖、植被以及人为活动和火灾等因素的相互制约。
二、覆盖层基本特点测区内主要的覆盖层为植被、腐殖土层、残积层、残坡积层、冲坡积层、冲洪积层、沼泽及融冻堆积层等,这些堆积物遍布整个测区,且这些覆盖层大多数呈上下叠置关系,其分布多受植被、气候、地貌、地形、岩性等制约,但最为重要的形成因素是不同构造所形成的地形、地貌及母岩的抗风化能力等。
大兴安岭课文大兴安岭是中国的一个重要山脉,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跨越黑龙江、内蒙古和辽宁三个省份,是全国最大的林区和最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
大兴安岭的特殊地理环境造就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大兴安岭的地理特征、植物动物资源、保护措施和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大兴安岭位于中国松嫩平原和东北山地之间,由数个并列的山脊组成,总长约为1,200公里。
其形状如同一条巨龙蜿蜒盘卧在东北大平原上,这也是大兴安岭得名的原因。
大兴安岭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至2,000米之间,最高峰则是汤旺河岭,达到了2,404米。
山脉南侧多为陡峭的山峦,北侧则渐次平缓,直至与东北大平原相连。
大兴安岭是中国最大的森林分布区之一,其森林覆盖率高达80%以上,被誉为中国的“绿肺”。
这里的森林类型繁多,有针叶林、落叶林、湿地林等多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大兴安岭还是许多珍稀植物和动物的家园,如石楠、阿魏、珍贵草药等草本植物,以及东北虎、林麝、野牛等众多珍稀动物。
这些都成为大兴安岭得以保留原始状态和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的重要基础。
为了保护大兴安岭的生态环境和珍贵资源,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
首先,设立了大兴安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划定了严格的保护范围和管理制度,禁止非法砍伐、捕杀野生动物等破坏活动。
其次,加大了人工造林和植被恢复力度,通过植树造林和种植草地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森林覆盖率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此外,加强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和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科研力量和社会组织的参与,推动大兴安岭的保护事业。
大兴安岭的保护不仅对于中国的自然环境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于全球气候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兴安岭在保护全球生态系统和地球环境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同时,大兴安岭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
由于地理位置独特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兴安岭成为了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
大兴安岭地貌
大兴安岭山地属新华夏系第三起带。
地面组成物质以花岗岩、石英粗面岩和安山岩为主,其中花岗岩面积量大,在山地轴部边缘及河谷中有玄武岩分布。
大兴安岭脊部从地区西部通过,大兴安岭支脉伊勒呼里山东西走向,把大兴安岭地区分为岭南和岭北两个地域,同时也是黑龙江流域和嫩江流域的分水岭。
总的地势是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西部坡度陡,东部坡度缓,南部坡度陡,北部坡度缓。
山地起伏和缓,一般山地较平呈准平原状态。
最高海拨1528.7米,位于呼中区南部边位于呼中区南部边缘的伊勒呼里山山脉,最低海拔不到150米(位于呼玛县与黑河市的交接处的黑龙江国境线处)。
地貌形态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间盆地组成。
中山区相对海拔300—500米,主要分布在西部和中部的呼中区、新林区的西部、塔河县的南部地区,地形起伏大、切割深;低山区相对海拔200—300米,主要分布在漠河县的南部,新林区的东部、塔河县的中部和呼玛县的西南部及松岭区的北部地区;丘陵区相对海拔50—200米,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沿岸和嫩江沿岸地区;山间盆地分布于河谷地带,河谷宽、谷地狭窄,直线河谷较多。
在全区土地面积中,中山区面积占3.8%,低山区面积占49.6%,丘陵和山间盆地面积占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