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特别通关制度
- 格式:ppt
- 大小:1.83 MB
- 文档页数:74
中国海关的通关制度和海关业务制度改革中国海关的工作职责和任务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监管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行李物品、邮递物品和其他物品,征收关税和其他税、费,查缉走私,并编制海关统计和办理其他海关业务。
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一)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是中国海关执法的基本依据,《海关法》规定: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必须通过设立海关的地点进境或者出境。
进口货物自进境起至到办结海关手续止,出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自进境起到出境止,应当接受海关监管。
中国海关根据《海关法》和国家有关进出口的政策、法律、规定,监督管理货物和运输工具的合法进出,检查并处理非法进出、逃避关税等走私违法活动。
海关监管货物,未经海关许可,不得开拆、提取、交付、发运、调换、改装、抵押、质押、留置、转让、移作它用或者进行其它处置。
中国海关对进出境运输工具、货物、物品管理的基本要求主要有几点:1. 依法如实申报的原则。
即任何进出境的运输工具、货物、物品在进出境时,均向海关进行真实、准确、完整申报,海关接受申报后,方可进行进出境活动。
2.接受海关监管的原则。
在海关未放行之前,一切活动均在海关监管之下,有关货物的各项活动应经过海关的准许,必要时应接受海关查验。
3.海关放行后提取的原则。
只有在海关按国家各项规定对申报情况和货物情况进行审核、查验,并征收相应税费后办理放行手续,货物所有人、运输工具负责人方可对其采取下一步处置措施——进境或出境。
(二)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中国海关通关制度的基本程序是:申报、查验、征税、放行。
1.一般规定申报:进口货物向应当由收货人在货物的进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出境货物应当由发货人在货物的出境地海关办理海关手续。
经收发货人申请,海关同意,进口货物的收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指运地、出口货物的发货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启运地办理海关手续。
海关流程管理制度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关工作流程管理,提高海关工作效率,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海关流程管理制度是海关工作的基本规范,适用于海关全体工作人员的工作。
第三条海关流程管理主要内容包括海关工作流程的规范、程序的规定、责任的明确、监督的机制等。
第四条海关流程管理制度的遵守和执行是海关工作的基本要求,所有海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
第五条海关流程管理制度的修订、解释和执行由海关总署负责。
第二章流程管理规范第六条海关工作流程必须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和海关总署的工作要求。
第七条海关工作流程应该规范、简洁、高效,避免复杂繁琐的程序和环节。
第八条海关工作流程应该根据工作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和完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第九条海关工作流程应该突出“风险管理”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加强对重点货物和重点环节的管理和监控。
第十条海关工作流程应该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术在海关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章流程管理程序第十一条海关工作流程的程序应该清晰明确,各环节之间应该有明确的衔接和协调。
第十二条海关工作流程的程序包括申报、审批、监督、检查等环节,每个环节应该有专人负责。
第十三条海关工作流程的程序应该注重外部和内部的沟通协调,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联系和配合。
第十四条海关工作流程的程序应该注重数据的保护和安全,避免数据泄露和损坏。
第十五条海关工作流程的程序应该强化风险管理和危机处理机制,做到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
第四章流程管理责任第十六条海关工作流程的责任由各级领导负责,保证海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十七条海关工作流程的责任由各部门负责,分工协作,做到职责明确。
第十八条海关工作流程的责任由各岗位人员负责,落实工作要求,做到责任到人。
第十九条海关工作流程的责任由全体员工共同承担,做到团结协作,共同努力。
第二十条海关工作流程的责任必须按规定履行,不得擅自变更,否则将受到纪律处分。
第五章流程管理监督第二十一条海关工作流程的监督由海关总署负责,加强各级海关的监督检查。
中国通关制度
中国通关制度是指在进出口贸易过程中,政府机关依法进行的通关程序和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保障国家利益、维护社会安全,促进贸易便利化和贸易发展。
通关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申报登记、查验审批、征收税费和监管等方面。
具体来说,货主或其代理人必须在进出口货物申报单中准确、完整地填写有关信息,同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
海关根据申报单内容,对货物进行查验、审核和审批,对有问题的货物进行拦截或退回。
同时,海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进口货物征收关税、进口增值税和消费税等税费,并对重要、敏感货物进行监管。
目前,中国通关制度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主要包括缩短通关时间、简化办理流程、优化服务质量、提升监管效果等方面。
这些改革措施有助于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便利性和竞争力,同时也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关系。
报关安全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报关安全管理,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从事报关业务的企业和个人。
第三条报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安全生产职责,落实安全生产措施,确保报关业务安全。
第四条报关企业应加强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确保员工能够熟练掌握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置方法。
第二章安全管理第五条报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检查制度、事故处理制度等。
第六条报关企业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报关现场安全。
第七条报关企业应建立健全事故处理制度,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及时报告、调查、处理和总结,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
第八条报关企业应加强危险物品管理,严格执行危险物品运输、储存、使用和处置规定,防止危险物品事故。
第九条报关企业应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保护海关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篡改和破坏。
第三章安全培训与教育第十条报关企业应定期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第十一条报关企业应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安全培训,确保其熟悉报关业务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二条报关企业应对员工进行定期安全培训,更新员工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四章安全监督与检查第十三条报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监督制度,对报关现场进行定期监督和检查,确保安全生产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第十四条报关企业应接受海关等相关部门的安全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五章奖惩与责任第十五条报关企业应建立健全奖惩制度,对在安全生产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员工进行处罚。
第十六条报关企业应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对发生的安全生产事故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七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6章特别通关制度本章练习题(一)不定项选择1.下列进口的废物中,可以申请转关运输的是:(B)A.木制品废料B.废纸C.废电机、电器产品D.纺织品废物2.担保人可以以下列财产、权利向海关提供担保:(A)A.人民币存单B.各种外币C.政府主管部门的保函D.中国人民银行的保函3.下列货物中需要海关后续管理的有:(BD)A.无代价抵偿货物B.出料加工货物C.一次性按货物实际价格缴纳税款的租赁进口货物D.进出境修理货物4.进出口快件货物报关时限不同于普通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有:(AD)A.进境的快件,应当在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申报;B.进境的快件,应当在自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24小时内申报;(括号内删除)C.出境的快件,应当在货物驶离海关监管区后3小时之内申报;D.出境的快件,应当在货物驶离海关监管区后3小时之前申报。
(二)思考题1.哪些货物不允许转关?答:属《限制转关物品清单》范围之列的进出口货物不能办理转关手续:(1)废物类中包括动物废物、冶炼渣;木制品废料、纺织品废物、贱金属及其制品的废料、各种废旧五金电机电器产品等、废运输设备、特殊需进口的废物、废塑料和碎料及下脚料等部分进出口货物;(2)化工类中包括监控化学品、可作为化学武器的化学品、消耗臭氧层物质、化学武器关键前体、化学武器原料、易制毒化学品、氯化钠等部分进出口货物;(3)汽车类部分进出口货物。
2.简述海关事务担保的特征及适用。
答:海关事务担保的特征有(1)履行性(2)惩罚性(3)补偿性海关事务担保的适用有(1)一般适用(略)(2)其他适用(略)(3)免予适用(略)(4)不予适用(略)3.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哪些货物禁止过境?答:下列货物禁止过境:(1)来自或运往我国停止或禁止贸易的国家和地区的货物;(2)各种武器、弹药、爆炸物品、及军需品(通过军事途径运输的除外);(3)各种烈性毒药、麻醉品和鸦片、吗啡、海洛因、可卡因等毒品;(4)我国法律、法规禁止过境的其他货物、物品。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海关关务安全管理,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海关正常工作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及其所属各级机构,包括海关监管场所、海关关员、海关监管对象等。
第三条海关关务安全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管理,严格执法;(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三)明确责任,奖惩分明;(四)加强协作,形成合力。
第二章组织机构与职责第四条海关关务安全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职责明确、协同配合的原则。
第五条海关关务安全管理组织机构包括:(一)海关关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海关关务安全管理制度,协调解决重大安全问题;(二)海关关务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海关关务安全管理工作;(三)海关关务安全监督部门,负责对海关关务安全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各级海关关务安全管理部门的职责:(一)制定和实施海关关务安全管理制度;(二)组织、协调、指导海关关务安全检查、查验工作;(三)对海关监管场所、监管对象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四)对海关关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五)依法查处违反海关关务安全管理制度的行为。
第三章安全检查与查验第七条海关关务安全检查与查验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检查,不干预正常贸易活动;(二)全面检查,不留死角;(三)重点检查,确保安全;(四)保密原则,保护商业秘密。
第八条海关关务安全检查与查验的内容:(一)海关监管场所的安全设施、设备是否符合规定;(二)海关监管对象的合法性和安全性;(三)海关关员的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执行情况;(四)其他可能影响海关关务安全的因素。
第九条海关关务安全检查与查验的方法:(一)现场检查;(二)查阅资料;(三)调查询问;(四)技术检测。
第四章安全教育培训第十条海关关务安全教育培训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涵盖各类安全知识和技能;(二)针对性,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层次进行分类培训;(三)实用性,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四)规范性,确保培训质量。
海关通关规章制度模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海关通关管理,规范通关行为,保障通关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进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关境的货物、物品的通关活动,包括申报、查验、放行等环节。
第三条海关通关工作应当坚持依法行政、公开透明、便利高效的原则,确保国家税收安全和进出口秩序。
第四条海关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职责权限,对通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对违反通关规章制度的行为予以查处。
第二章申报第五条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向海关如实申报进出口货物、物品的情况,并提交必要的单证和证明材料。
第六条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申报,并按照海关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第七条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使用海关规定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进行申报,并按照要求传输相关电子数据。
第八条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缴纳关税、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税费。
第三章查验第九条海关对申报的进出口货物、物品应当进行查验,查验内容包括货物的数量、质量、包装、标记等。
第十条海关查验货物应当在规定的场所进行,并通知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到场。
第十一条海关查验货物时,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提供必要的协助,并按照海关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二条海关查验货物时,发现货物与申报情况不符的,应当按照规定处理。
第四章放行第十三条海关对查验无误的进出口货物、物品应当及时放行。
第十四条海关对放行的进出口货物、物品应当制作放行通知书,并加盖海关放行章。
第十五条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规定办理提货、通关等相关手续。
第五章监督管理第十六条海关应当建立健全通关监督管理制度,对通关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海关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电子监管等方式,对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或者其代理人的通关行为进行监督管理。
报关部门制度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报关部门的制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报关部门制度管理应遵循依法治理、科学决策、规范操作、服务为民的原则,做到公开透明、公平公正。
第三条报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第四条报关部门应当积极倡导诚实守信、公平竞争的行为准则,加强与相关部门合作,做好信息共享和风险防范。
第五条报关部门应当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水平和素质,切实做到廉洁奉公、服务为民。
第六条报关部门应当加强考核监督,建立健全激励和惩罚机制,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益提升。
第七条报关部门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第二章组织管理第八条报关部门应当设立专门的制度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评估制度建设和执行情况。
第九条报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制度管理委员会,负责审查、批准和监督重大制度的制定和修改工作。
第十条报关部门应当设立制度管理处,负责具体实施制度管理工作,制定操作规程和工作流程。
第十一条报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制度档案,保留制度文件和相关资料,确保信息畅通和历史可追溯。
第十二条报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制度审查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
第三章制度建设第十三条报关部门应当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健全报关业务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报关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完善报关作业流程和规范操作程序。
第十五条报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人为错误和风险。
第十六条报关部门应当定期对制度进行评估和调整,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反馈做出改进和优化。
第十七条报关部门应当加强与海关、贸易商、物流公司等相关部门的合作和协调,形成良好的工作机制。
第四章制度执行第十八条报关部门应当明确工作职责和权限,建立健全分工协作和监督制约机制,确保工作顺利进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通关的规定【发文字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55号【发布部门】海关总署【公布日期】1995.12.25【实施日期】1996.01.01【时效性】已被修改【效力级别】部门规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令(第55号)现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通关的规定》,自1996年1月1日起实施。
我署于1992年11月20日发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向海关申报物品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选择“红绿通道”通关的规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简化进出境旅客通关手续的公告》同时予以废止。
署长钱冠林一九九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进出境旅客通关的规定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和其它有关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通关”系指进出境旅客向海关申报,海关依法查验行李物品并办理进出境物品征税或免税验放手续,或其它有关监管手续之总称。
本规定所称“申报”,系指进出境旅客为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规规定的义务,对其携运进出境的行李物品实际情况依法向海关所作的书面申明。
第三条按规定应向海关办理申报手续的进出境旅客通关时,应首先在申报台前向海关递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境旅客行李物品申报单》或海关规定的其它申报单证,如实申报其所携运进出境的行李物品。
进出境旅客对其携运的行李物品以上述以外的其它任何方式或在其它任何时间、地点所做出的申明,海关均不视为申报。
第四条申报手续应由旅客本人填写申报单证向海关办理,如委托他人办理,应由本人在申报单证上签字。
接受委托办理申报手续的代理人应当遵守本规定对其委托人的各项规定,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第五条旅客向海关申报时,应主动出示本人的有效进出境旅行证件和身份证件,并交验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主管部门签发的准许有关物品进出境的证明、商业单证及其它必备文件。
第六条经海关办理手续并签章交由旅客收执的申报单副本或专用申报单证,在有效期内或在海关监管时限内,旅客应妥善保存,并在申请提取分离运输行李物品或购买征、免税外汇商品或办理其它有关手续时,主动向海关出示。
特殊货物的通关制度
一、无代价抵偿货物的通关制度
(一)1、无代价抵偿货物的含义、特征及认定依据1.无代价抵偿货物的含义:无代价抵偿进口货物,是指进口货物在征税或免税放行之后,发现货物残损、短少或品质不良,而由境外承运人、发货人或保险公司免费补偿或更换的同类货物。
2.无代价抵偿货物的特征:
(1)是执行合同的过程中发生的损害赔偿:.即买卖双方在执行交易合同中,我方根据货物损害的事实状态向对方请求偿付,而由对方进行的赔偿。
对于违反进口管理规定而索赔进口的,不能按无代价抵偿进口货物办理。
(2)已经海关放行:即被抵偿进口的货物已办理了进口手续;并已按规定交纳了关税或者享受减免税的优惠经海关放行之后,发现损害而索赔进口的。
(3)仅抵偿直接损失部分:根据国际惯例,除合同另有规定者外,抵偿一般只限于在成交商品所发生的直接损失方面(即残损、短少、品质不良等) 以及合同规定的有关方面(如对迟交货物罚款等)。
对于所发生的间接损失(如因设备问题所发生的延误投产所造成的损失),一般不包括在抵偿的范围内。
(4)抵偿邢式:常见的抵偿进口形式有:a.补缺,即补足短少部分;b.更换错发货物,即退运错发货物,换进应发货物;c.更换品质不良货物,即退运品质不良货物,换进口质量合格的货物;d.贬值,即因品质不良而削价补偿;e.补偿备价,即对残损的补偿,由我方自行修理;f.修理,即因残。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对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监管办法
(初稿)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备注:1、请将修改意见填到对应的修改后的条款中;
2、请注明修改理由;
3、请列明所提意见的海关,请写到隶属海关或办事处,如北京海关下属机场海关。
如有其他意见请另附纸填写。
欧阳与创编 2021.03.08。
附件61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督管理,防止传染病传入、传出,防控生物安全风险,保护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及其实施细则、《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和《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入境、出境的微生物、人体组织、生物制品、血液及其制品等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监督管理。
第三条海关总署统一管理全国出入境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监督管理工作;主管海关负责所辖地区的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出入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监督管理遵循风险管理原则,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根据风险等级实施检疫审批、检疫查验和监督管理。
海关总署可以对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的生物安全控制体系进行评估。
第五条出入境特殊物品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标准的要求,输入、输出以及生产、经营、使用特殊物品,对社会和公众负责,保证特殊物品安全,接受社会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第二章检疫审批第六条直属海关负责辖区内出入境特殊物品的卫生检疫审批(以下简称特殊物品审批)工作。
第七条申请特殊物品审批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法律法规规定须获得相关部门批准文件的,应当获得相应批准文件;(二)具备与出入境特殊物品相适应的生物安全控制能力。
第八条入境特殊物品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特殊物品交运前向目的地直属海关申请特殊物品审批。
出境特殊物品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在特殊物品交运前向其所在地直属海关申请特殊物品审批。
第九条申请特殊物品审批的,货主或者其代理人应当按照以下规定提供相应材料:(一)《入/出境特殊物品卫生检疫审批申请表》;(二)出入境特殊物品描述性材料,包括特殊物品中英文名称、类别、成分、来源、用途、主要销售渠道、输出输入的国家或者地区、生产商等;(三)入境人体血液、血浆、组织、器官、细胞、骨髓等,应当提供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四)入境、出境供移植用人体组织、细胞、器官、骨髓,应当提供医疗机构出具的供体健康证明和相关检验报告;(五)入境用于预防、诊断、治疗人类疾病的生物制品、人体血液制品,应当提供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给的进口药品注册证书;(六)入境、出境特殊物品含有或者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应当提供病原微生物的学名(中文和拉丁文)、生物学特性的说明性文件(中英文对照件)以及生产经营者或者使用者具备相应生物安全防控水平的证明文件;(七)出境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的人类疾病的生物制品、人体血液制品,应当提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出具的销售证明;(八)出境特殊物品涉及人类遗传资源管理范畴的,应当提供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批准文件;(九)使用含有或者可能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出入境特殊物品的单位,应当提供与生物安全风险等级相适应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资质证明,BSL-3级以上实验室必须获得国家认可机构的认可;(十)出入境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者样本的,应当提供省级以上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的批准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