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节日 (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6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与习俗一览表以下是中国传统节日与俗一览表:节日名称:除夕时间:腊月三十说明:腊月的最后一天主要俗/象征意义: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XXX。
除夕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年画(门神)守岁等,以驱逐邪恶,迎接新年的到来。
节日名称:春节时间:正月初一说明:新旧迎新主要俗/象征意义:XXX《本命年的回想》中说:“XXX,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是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之一,包括贴春联、年画、守岁、吃团圆饭、放烟花爆竹等俗。
节日名称:元宵节时间:正月十五说明:元又称“元日”、“新春”主要俗/象征意义:元宵节又称“上元节”、“闹元宵”,象征合家团圆,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舞狮子等。
节日名称:清明节时间:公历四月五日说明:踏青、扫墓祭祖主要俗/象征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到墓地扫墓祭祖,祈求祖先保佑家庭平安、丰收。
节日名称:端午节时间:农历五月初五说明:纪念XXX主要俗/象征意义: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XXX,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挂香袋、插艾蒿菖蒲(祛毒消灾)等。
节日名称:七夕节时间:农历七月初七说明:又称“乞巧”,中国的“情人节”主要俗/象征意义: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人们会穿针乞巧,向XXX乞求智慧和巧艺,祈求美满姻缘。
节日名称:中秋节时间:农历八月十五说明:与“嫦娥奔月”的神话相关主要俗/象征意义:中秋节是为了纪念古代传说中的XXX 奔月,人们会吃月饼、赏月、祭月,祈盼团圆。
节日名称:重阳节时间:农历九月初九说明:现在被定为“敬老节”主要俗/象征意义: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人们会登高、赏菊,祈求长寿、健康。
节日名称:腊八节时间:腊月初八说明:吃腊八粥、祭祀众神主要俗/象征意义:腊八节是为了祭祀众神,人们会吃腊八粥(五谷杂粮熬成),祈求XXX。
传统节日的资料【春节】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
此节乃一岁之首。
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古代“春节”与“春季”为同义词。
春节习俗一方面是庆贺过去的一年,一方面又祈祝新年快乐、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多与农事有关。
迎龙舞龙为取悦龙神保佑,风调雨顺;舞狮源于镇慑糟蹋庄稼、残害人畜之怪兽的传说。
随着社会的发展,接神、敬天等活动已逐渐淘汰,燃鞭炮、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舞狮子、拜年贺喜等习俗至今仍广为流行。
【元宵】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
元宵习俗有赏花灯、包饺子、闹年鼓、迎厕神、猜灯谜等。
宋代始有吃元宵的习俗。
元宵即圆子,用糯米粉做成实心的或带馅的圆子,可带汤吃,也可炒吃、蒸吃。
【清明】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五日或六日。
此时天气转暖,风和日丽,“万物至此皆洁齐而清明”,清明节由此得名。
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历代文人都有以清明为题材入诗的。
【端午】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端阳、重午、重五。
端午原是月初午日的仪式,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成端午节。
据说,五月初五日是纪念春秋时吴国无辜被杀的功臣伍子胥的日子。
传说伍子胥死后变成涛神,民间就有迎涛神的风俗。
后来,这些风俗又和纪念战国时代的伟大爱国诗人屈原有关。
据说屈原愤而投汨罗江自杀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屈原的尸体,纷纷用糥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各样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年糕的来源。
【中秋】我国民间传统节日。
又称团圆节。
农历八月在秋季之中,八月十五又在八月之中,故称中秋。
秋高气爽,明月当空,故有赏月与祭月之俗。
圆月带来的团圆的联想,使中秋节更加深入人心。
唐代将嫦娥奔月与中秋赏月联系起来后,更富浪漫色彩。
历代诗人以中秋为题材作诗的很多。
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吃月饼的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动暴的日子写在纸条上,放进月饼馅子里,以便相互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起义。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日常识集锦
1. 春节
春节,又称为中国农历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它通常在农历正月初一举行,持续十五天。
春节是中国家庭团聚的时刻,人们会回家与家人共享丰盛的年夜饭,拜访亲戚朋友,交换红包,观看烟花爆竹表演以及舞狮舞龙等庆祝活动。
2. 清明节
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常在公历4月4日前后举行。
这一天人们会扫墓祭拜祖先,献上鲜花、食物和纸钱。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和放风筝的好时机。
3. 端午节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也被称为龙舟节。
它通常在农历五月初五举行,和其他节日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人们会包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佩戴五彩丝线等俗来庆祝这一节日。
4. 中秋节
中秋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举行。
这一天人
们会举行家庭团圆晚宴,一起赏月并品尝月饼。
中秋节还有一个传
说是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这也成为了这个节日的重要符号之一。
5. 国庆节
国庆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以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国庆节在公历10月1日举行,通常有七天的假期。
人们会参加各
种庆祝活动,如观看阅兵式、热气球表演和焰火晚会等。
同时,很
多人也会利用这个假期旅行。
以上是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一些简要介绍。
每个节日都有其独
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让人们可以了解和领悟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希望这份文档可以对您有所帮助!。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中国传统节庆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中国人民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的缩影,又是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大多数的节庆习俗,都是从远古时期开始出现的。
民间节庆源于人文、自然文化,最早的习俗是原始崇拜和祭祀文化。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自己的活动载体,比如庙会,灯会,舞狮,年节,扒龙舟,拜神,祭祖等。
中国传统节日大全(精选)中国传统节日大全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国家,拥有众多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世代相传,成为了中华文化的瑰宝。
下面是一份精选的中国传统节日大全。
1. 春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最热闹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正月初一,也是中国的农历新年。
春节的庆祝活动持续十五天,期间人们会举行舞狮、舞龙、放鞭炮、赏花灯等各种庆祝活动。
家庭聚会、互相拜访,以及赠送红包成为春节不可或缺的习俗。
2. 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节日。
农历正月十五,因为这天的晚上要放花灯,所以也叫花灯节。
元宵节的特色活动有赏花灯、猜灯谜和吃元宵。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各地会举办灯展,展示各种精美的花灯。
3. 清明节清明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
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清明时节,人们会前往祭拜先人和扫墓。
此外,清明节也是踏青赏花的好时机,许多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外出郊游,感受春天的气息。
4. 端午节端午节又称为龙舟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农历五月初五,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和挂艾草驱邪。
端午节最著名的活动就是赛龙舟,龙舟竞渡的背后是对屈原的纪念,也成为了一项被世界认可的文化体育盛事。
5. 七夕节七夕节,又称为中国的情人节。
农历七月初七,相传是天上的织女和牛郎鹊桥相会的日子。
七夕节的传统活动是观赏牵牛织女星、写情书、放飞孔明灯等。
这一天,年轻人也会选择向自己心仪的人表白。
6. 中秋节中秋节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也是月亮最圆的日子。
农历八月十五,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一同赏月、吃月饼。
同时,中秋节也是传统的祭月日,许多人在这一天还会向月亮祈福,并举行一系列的庆祝仪式。
7. 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登高节,是农历九月初九。
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
重阳节还有踏青、插茱萸、观菊花等活动,同时也是敬老、祭祖的日子。
人们还会佩戴茱萸、喝菊花酒等来祈求平安和驱邪。
(完整版)中国传统节庆与习俗一览表中国传统节庆与俗一览表春节-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 简介: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通常在公历1月或2月庆祝。
人们举行庆祝活动,包括贴春联、放鞭炮、赏花灯、包饺子等。
端午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古代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
人们传统上吃粽子、赛龙舟、挂艾叶等,很多地方还会举行划龙舟比赛。
中秋节- 时间:农历八月十五- 简介:中秋节是一个团圆的节日,也被称为“月圆节”。
人们会欣赏月亮、吃月饼、赏花灯、赏中秋卷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一个传统的祭祖节日,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会登高远眺,欣赏秋景,并且佩戴茱萸叶。
元宵节- 时间:农历正月十五- 简介: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
人们会赏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等。
清明节- 时间:公历4月4日前后- 简介: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也被称为扫墓节。
人们会扫墓、祭拜先人、踏青等。
端阳节- 时间:农历五月初五- 简介:端阳节是一个传统的节日,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等。
七夕节- 时间:农历七月初七- 简介: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也被称为“牛郎织女节”。
人们会以浪漫的方式庆祝,如放天灯、写信传情、赏星等。
除夕- 时间: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 简介: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也是春节的前夜。
人们会进行年夜饭、守岁、放鞭炮等。
农历正月初一- 时间:农历正月初一- 简介: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第一天。
人们会进行拜年、赏红包、贴春联等。
重阳节- 时间:农历九月初九- 简介:重阳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有登高赏菊的俗。
人们喜欢在这一天登高远眺,赏秋景,佩戴茱萸叶。
元旦节- 时间:公历1月1日- 简介:元旦节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也是西方的新年。
人们会进行庆祝活动,如燃放烟花、跨年晚会等。
教师节- 时间:公历9月10日- 简介:教师节是用来纪念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传统节日是每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瑰宝,它们与特定的历史和宗教传统联系在一起。
这些节日是人们传承文化、弘扬民俗的重要载体,也是人们欢庆团圆、祈福祈愿的重要时刻。
下面是关于一些传统节日的资料大全。
1. 春节(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农历新年的开始。
春节的庆祝活动主要包括家庭聚会、贴春联、发红包、吃年夜饭、放烟花爆竹等。
传统的庙会和舞龙舞狮表演也是春节期间的常见活动。
2. 元宵节(中国)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是春节之后的第15天。
这天晚上,人们赏月、猜灯谜、吃元宵等。
其中,元宵节的主题食物是元宵,它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圆球状甜点,馅料多样,如芝麻、豆沙等。
3. 清明节(中国)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日期一般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祖扫墓,烧纸钱,悼念亲人,还有一些地方会举行龙舟竞赛等民俗活动。
4. 端午节(中国)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纪念中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
这一天人们喜爱吃粽子,还会划龙舟竞渡,挂艾草镇邪等。
端午节的主要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并以各种方式驱赶瘟疫和邪恶。
5. 中秋节(中国)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圆之夜,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
人们会赏月、品尝月饼、赏花灯,还有一些地方会举办各种传统表演,如舞狮、舞龙等。
6. 圣诞节(全球范围)圣诞节是西方国家最重要的宗教节日之一,纪念耶稣基督的诞生。
人们会装饰圣诞树,交换礼物,唱圣诞歌曲等。
圣诞老人是圣诞节的象征之一,他会给小孩子送礼物。
7. 愚人节(全球范围)愚人节是每年的4月1日,是西方国家的传统节日。
这一天人们会开玩笑、戏弄别人,一些媒体也会发布假新闻来愚弄读者。
愚人节的起源已有很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源自法国,贵族将1月1日作为新年的开始,但有些人仍然在4月1日庆祝新年,被称为“四月愚人”。
8. 得墨忒耳节(希腊)得墨忒耳节是希腊神话中的一位女神得墨忒耳的庆祝节日,一般在每年的5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举行。
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中国十大传统节日一、春节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二、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这便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
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也是过去姑娘小伙最喜欢的日子之一。
三、清明节清明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公历4月5日左右。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相传在春秋时期,有“割股啖君”之功的介之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功不言禄,与母隐迹绵山。
晋文公求之不出,抱树而死。
后来晋文公为悼他,禁止国人在之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以后相沿成俗,这一天定为“寒食禁火节”。
寒食节最初确定在寒冷的冬季,后来“随时之宜,唯变所适”,逐渐演变确定在了清明节令期间。
鉴于寒食节活动内容长期在清明节日期间进行,久而久之,寒食节名称渐渐被“清明”所替代。
一般风俗是在清明前一天或两禁火禁烟,吃冷食。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
中国传统节日
腊八节
每年的十二月俗称,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
除夕夜
除夕:读作chú xī ;英文: Chinese New Year's Eve,又称Lunar New Year's Eve。
除夕是我国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
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
一年的最后一天叫“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守岁。
苏轼有《》:“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
春节
即新年,俗称,一般指和正月初一。
但在,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悠久,起源于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活动。
在春节期间,的和很多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
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为主要内容。
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特色。
元宵节
农历元宵节,又称为“”(the Lantern Festival),,是传统节日。
是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赏花灯、、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
寒食节
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夏历后一百零五日,节前一二日。
是日初为节时,禁烟火,只吃冷食。
并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秋千、、牵勾、斗卵等,寒食节前后绵延两千余年,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
清明节
是农历之一,在与之交,也就是后的106天。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历书》:“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之说。
清明节是一个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
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
端午节
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午日节、五月节、五日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本来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
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挂菖蒲`蒿草、,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避邪。
“中国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代有大量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传世。
七夕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
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女儿节”。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在这一天,妇女们,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七姐,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入第一批国家。
现又被认为是“”。
中元节
又称""或""。
中元节是的说法,"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有些地方俗称"鬼节"、"施孤",又称亡人节、七月半。
根据古书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
"中元节与、、(除、清、九)等三节,都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
《道藏》载:"中元之日,地官勾搜选众人,分别善恶……于其日夜讲诵是经,十方大圣,齐咏灵篇。
囚徒饿鬼,当时解脱"。
民间则多是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我国的传统之一。
关于节日起源有很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这天的和传统。
中秋节与、、并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名录。
重阳节
重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
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
重阳节早在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自魏晋重阳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之一。
下元节
为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月十五,亦称“下元日”、“下元”。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
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