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咏雪》教案设计(详案)

《咏雪》教案设计(详案)

《咏雪》教案设计(详案)
《咏雪》教案设计(详案)

《咏雪》教案

一、导入:

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请一学生翻译全文,全班同学和老师修正、补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大笑了起来,很高兴。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意:(1)大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风起:改变下顺序,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说话用语习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全班学生再齐读课文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析:谢家子弟在下雪日家庭聚会,比赛咏雪。

2、谢家子弟的咏雪比赛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析:谢太傅(谢安)。

3、谢太傅对比赛的结果有何表示?(用原文字词回答)

析:大笑乐。

4、(主问题)谢太傅为何会“大笑乐”?(教师恰当引导,充分挖掘学生不

同意见,学生小组间展开热烈讨论,言之有理的答案教师都可认可)析:

(1A)谢太傅对两个人的两个答案都满意,故“笑乐”。(追问拓展:两句话各好在何处?)

“撒盐空中”好在:

A、“撒盐空中”在晋代可能是一种常见的风俗,以敬神、驱邪,这一比喻来自于生活,有现实根据可依,说明胡儿善于体会、感悟生活。

B、历史上也不乏以盐喻雪的名句:李贺“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白居易“盈尺白盐寒,满炉红玉热”、苏轼“但觉衾裯如泼水,不知后庭已堆盐”。皆可见以盐喻雪恰当。

C、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都跟盐比较接近,因此将雪比作盐,十分形似。

“柳絮因风起”好在:

A、“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

B、柳絮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未若柳絮因风起”有深刻的意蕴。

(1B)谢太傅笑前喻,乐后喻。(即:对胡儿的比喻有略含贬义的笑,对兄女的赞许之乐。)(追问拓展:为何笑前喻乐后喻)

“柳絮因风起”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正如英国大诗人雪莱所说,“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未若柳絮因风起”有深刻的意蕴。况且“柳絮”凭借风力满天飞舞,富有生命力,而盐是被动的“死”的意象。

“撒盐空中”过于追求形似,却忽略了神似,忽略了诗句应当具有意蕴美的要求,追求形似忽略神似,没有意蕴美的诗句自然比不上形神皆备、意蕴深刻的诗句,自然“撒盐空中”也是比不上“柳絮因风起”的。

注:上述两种答案学生都有可能会想到,出现的次序皆有可能。若(1A)出现在前,即按照上述过程上课;若(1B)出现在前,可用追问(追问:同学们是不是觉得“撒盐空中”这句比喻差到一无是处?)的形式在充分肯定“柳絮因风起”句子更佳的基础上,也附带对“撒盐空中”的正面评价。

(3)谢太傅对“未若柳絮因风起”“笑乐”。(此处分析“未若柳絮因风起”句子的优美意境即可,对胡儿的未评价,对兄女的高度肯定。)

(4)谢太傅对家庭氛围的“笑乐”。

追问:本文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家庭,这个家庭具有怎样的家庭氛围?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或词语看出来的?

析:氛围:融洽、和睦、欢快、轻松、文化氛围浓厚

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欣然”、“未若”(说话直率,可见氛围轻松)等句子、词语看出。

注:可能会有学生认为谢太傅是对“撒盐空中”的认可(“撒盐空中”更好),因为雪的颜色和下落的姿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随风往上飞扬,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用盐更加形似。碰到这个答案,教师应用“好的诗句应该不仅

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是有意蕴美”来进行讲解。

5、兄子胡儿和兄女对自己的诗句有无评价?

析:学生很可能会说“没有”(“找不到相应语句”。)

教师要善于引导:“差”和“未若”,不自信和自信的区别,其实是有评价的。

6、追问:作者有无对这两句比喻有个谁优谁劣的评价?

生:有。

师追问: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最后一句可以明显看出:“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一句特意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不刻意去写胡儿谢朗),暗示谢道韫既有天资才气,又有后天的艺术熏陶等。表明了作者对谢道韫的才气是赞赏的。

7、资料补充

师:其实后人也多是对谢道韫的这句诗赞赏有加:

宋人蒲寿宬“当时咏雪句,谁能出其右?”;朱淑真“凭阑观雪独徘徊,欲赋惭无咏絮才”,秋瑾“咏絮辞何敏,清才扫俗氛”。

《咏雪》中,谢道韫说出“未若柳絮因风起”的名句时才7岁,小小年纪才气就已外显,她长大后成为了一个才女,人们因此句叫她为“咏絮”才女,曹雪芹《红楼梦》中对薛宝钗、林黛玉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他的判词从侧面写出了对谢道韫此句的肯定。

五、拓展积淀

1、文中的家庭氛围融洽、和睦、欢快、轻松,充满着浓浓的文化气氛,让我们也参加进去,看看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比喻来形容雪?

析:羽毛、棉花、蒲公英、梨花……

3、《世说新语》简介

一句“未若柳絮因风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才华横溢的谢道韫,我们现在能够有缘看到这句优美的诗,得益于《世说新语》的记录。下面请一位同学阅读屏幕上对《世说新语》的简介。(PPT展示)《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403—444)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36门。本文选自《世说新语》第二门——言语。在“言语”门中,所记的是在各种语言环境中,人物为了各种目的而说的佳句名言,多是一两句话,非常简洁,言辞或得体巧妙,或哲理深刻,或含而不露,或意境高远,或气势磅礴,或善于抓住要害一语破的,很值得回味。

4、反复诵读,背诵全文(时间多余情况下)

六、总结课堂

在这堂课中,老师和大家一起认识了有“咏絮才”美誉的谢道韫,也感受到了东晋士人家庭和睦欢快的气氛与雅趣;更让老师高兴地看到了你们的智慧在眼中闪现。现在我想把冰心的一首小诗送给你们,希望你们都做一名出色的聪慧、睿智的少年!

万千的天使

要起来歌颂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

含着伟大的灵魂

有着无穷的机智

——冰心

八、板书

咏雪

《世说新语》

撒盐空中(形似)

大雪纷纷大笑乐?

柳絮因风起(神似、意蕴美)

更佳

《设计网站首页》教案设计

《设计网站首页》教案设计 一、教学设计部分 教学内容分析 R本课的主要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设计网站的首页。首页如同一本书的封面、一个戏曲人物的脸谱,应该能够反映出整个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让访问者通过网站首页就能对整个网站有所了解。所以,网站首页的设计是整个网站设计的重点。 R本课与前后内容的关系 本课是在课的规划设计基础之上进行的学习活动。首页的设计一定要按照规划进行。本节中涉及的知识点是网站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用到的,所以学生应熟练掌握。教学目标分析 R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⑴认识网页的工作原理; ⑵了解网页编辑的一般过程。 ·技能目标 ⑴熟练掌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插入图片、插入水平线的操作; ⑵掌握网页的新建、预览和保存。

R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对网页操作中基本概念有清晰的认识; ⑵在操作中体会网页中图文混排遇到的困难,探索解决之道,为下一节课──用表格布局网页的学习埋下伏笔。 R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身边版面设计的素材:广告、报刊、课本,学以致用,将其用于网页设计中。 R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和水平线。 难点:图片和水平线属性的设置、嵌入式文件的保存。 R本课的课时分配建议 课时教学策略设计建议 R教法建议 因FrontPage与学生之前学习的ord、Excel同属微软的office家庭软件,在操作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照ord中的操作完成文字的输入与编辑、插入与编辑图片等操作;采用分组设置、对比效果的形式探究“水平线属性”对话框中各参数的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水平线的理解;在网页保存环节中,嵌入式文件的保存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教师应安排学生将不同的网页素材保存在站点中的不同文件夹中,以此达到强化的目的;组织学生进行网页预览时,提醒学生注意站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等词在特 定语境中的词义。 2、背诵课文。 3、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4、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教学重点】 1、把握本文语言简练、辞意隽永,以叙为主的特点。 2、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 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本文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 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 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 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师生 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 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请同学讲讲王戎评李的故事。(教师也可出示小黑板提示)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 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这个故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人。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 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 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 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 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 顺句子,疏通文意。 2、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 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如有小组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 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3、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 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 4、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⑴各组提问:

《咏雪》教案设计(详案)

《咏雪》教案 一、导入: 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请一学生翻译全文,全班同学和老师修正、补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大笑了起来,很高兴。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注意:(1)大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2)未若柳絮因风起:改变下顺序,使之更符合现代人的说话用语习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3、全班学生再齐读课文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析:谢家子弟在下雪日家庭聚会,比赛咏雪。 2、谢家子弟的咏雪比赛是在谁的主持下进行的?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 析:谢太傅(谢安)。 3、谢太傅对比赛的结果有何表示?(用原文字词回答) 析:大笑乐。 4、(主问题)谢太傅为何会“大笑乐”?(教师恰当引导,充分挖掘学生不

“设计与制作主题网站”单元教学设计

“设计与制作主题网站”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内容对应《刚要》的“信息的发布与交流”部分,是在学生学习了文字处理、图片处理、多媒体信息处理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掌握信息处理的方法,了解和掌握信息发布的另外一种形式——网站设计。初中阶段学习网站设计与制作也为高中学习这部分内容奠定了基础。本章希望通过网站设计,将信息获取(确定主题、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文字、表格、图片和多媒体等信息处理)、信息发布(在internet网上发布网站)综合运用于网站设计中,既复习巩固信息处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Dreamweaver软件窗口结构,了解站点与主页的概念,理解站点的意义,学会建立、删除站点,掌握简单网页的制作 (2)掌握网页中表格的制作方法、表格属性的设置方法及单元格的修饰与编辑。理解动态网页与网页动态效果的区别。 (3)掌握网页动态效果的制作,了解交互网页的概念,了解表单的功能及表单元件的使用方法,了解网上信息调查的设计方法。 (4)了解框架结构的基本知识、框架的作用及框架属性 (5)了解超级链接的含义及链接源和链接目标的含义,掌握同一站点内以及不同站点间网页超级链接的创建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动手设计网站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建立对象属性设置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其它软件奠定了基础。 (2)通过用表格结构设计网页,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表格的作用、功能及网页设计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3)掌握“插入”菜单中“组件”命令的使用,使得网页增添动态效果。(4)掌握表单元件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掌握表单各组件属性的设置方法。

《咏雪》教案(详案)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并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意义(如“内集”“因”等)以及文言词、句的特殊用法(如“儿女”为古今异义词、“何所似”为倒装结构等)。 2、反复诵读,通过想象、比较,品味“未若柳絮因风起”的优美意境。 3、通过对比,透过文字感受文学作品中丰满的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以反复诵读的形式,通过想象、比较,分析谢安为何而“笑乐”的可能性,品析“撒盐空中差可拟”和“未若柳絮因风起”两句语言的妙处。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讨论法,点拨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晚唐昭宗年间有位宰相叫郑綮,很善写诗。一次有人问他:“相国近有新诗否?”他回答说:“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是啊,似乎风雪与诗向来有缘,与诗家的灵感灵气有缘。有人冒雪吟诗,有人踏雪寻诗,而东晋名士谢安和晚辈们在家里也能咏雪联诗。今天,让我们穿越到1600多年前谢安家中的联诗现场,欣赏他们的诗句,感受他们的雅趣。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全班同学自由诵读课文两遍(力求读准字音,不回读)。 2、请一个学生朗读没有标点的文章,第一步要求加上句读,第二步要求读出句中停顿。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3、请一个学生朗读有句读的课文,其他同学从字音、流畅、情感、语速、轻重音等角度评价。 4、请该生在听取同学的点评意见后,再读。 5、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在流利、有感情的朗读中初步感知文章内容。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自读课文,同桌互助,结合注释,掌握重点文言词语(教师PPT投影展示重要文言词语,以提问形式补充落实)。 内集:家庭聚会;儿女:子侄辈;俄而:不久,不一会儿;欣然:高兴的样子;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不如;因:凭借;即:就是;何所似:倒装句,即似何,像什么。 2、根据屏幕上的注释和书本注释,主要以自我翻译为主,可以同桌互助,翻译全文。请一学生翻译全文,全班同学和老师修正、补充。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很大,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

七年级上册语文咏雪教学设计一等奖

《咏雪》教案 教材解读: 《咏雪》选自《世说新语》,它言简意赅地勾勒了疾风骤雪、纷纷扬扬的下雪天,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画面。文章通过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赞赏谢道韫的文学才华。“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文章第一句交代咏雪的背景。短短的十五个字,涵盖的内容相当多。东晋的谢氏家族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为首的是谢太傅即谢安。在这样的家族里,遇到雪天无法外出,才有“讲论文义”的雅兴。主讲人对这两个答案的优劣未做评定,只是“大笑乐”而已,十分耐人寻味。作者也没有表态,却在最后补充交代了谢道韫的身份,“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欣赏及赞扬谢道韫的才气。并写出了谢道韫是“咏絮才”,后来便把在诗文创作方面卓有才华的女子赞誉为“咏絮之才”。《红楼梦》第五回的“金陵十二钗正册判词”,便以“堪怜咏絮才”称许林黛玉。在《三字经》中还有“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之句。 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杨氏之子》、《伯牙绝弦》等几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了一些朗读和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我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并努力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感受“咏雪”的情境,学习古人的智慧。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本文,并试着背诵。 2、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意,对不理解的地方敢于提问。

3、了解“咏絮之才”这个典故的由来,学习古人的智慧。 4、积累古诗中的咏雪名句。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篇古文,并能借助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意思,积累咏雪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两个人对雪的比喻妙在哪里,文中的谢太傅为什么更欣赏侄女谢道韫的回答,谢道韫因何得名“咏絮之才”。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同伴互助,解决疑难;补充相关人物的资料。 教学准备: ppt课件搜集咏雪名句,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及资料。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人物,创设情境。 1、课件依次出示:谢安、谢道韫、王羲之的图片,师作如下介绍: 谢安,东晋政治家,军事家,也是当朝宰相,世称谢太傅、谢公。他自幼聪慧敏悟,气字非凡,甚至连被誉为“王与马,共天下”的著名丞相王导都知道他,以致于当时的学童连他的读书音韵都竞相仿效,蔚成时尚。在同权臣桓温的周旋与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咏雪》教案

《咏雪》 《世说新语二则》是初一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的第一篇古文,对古文言的知识了解的不多, 所以在讲解时一定要细致,尤其是对文言常识部分要重点说明,在教学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咏雪》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谢道蕴表现出咏絮之才。这篇故事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比较浅显,学习起来不太困难。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翻译,能流利翻译课文; 2、熟读并努力做到背诵全文; 3、能说出“内集”“俄而”“差可拟”“未若”等词的含义; 4、能将本文翻译成现代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顺畅翻译全文,并能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2、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会感受诗词的意象美; 2、比较“撒盐空中”与“柳絮因风起”的美感差异。 【教学重点】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字词翻译; 2、结合课后注释尝试翻译课文; 3、整体把握文意后,赏析文章的语言。 【教学难点】 1、学会感受诗词的意象美;

2、学习从人物语言分析人物形象; 3、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4、从时间、地点、人物、开端、经过、结果六个方面梳理叙事脉络。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语。 你知道古代有哪些智慧儿童吗? 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 2、作家和作品。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此人爱好文学,喜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刘义庆是编著者,并不是作者,他是组织者)是一部记述魏晋时期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内容上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juàn)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记述了东汉末年到晋代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也记载有一些古人的正道直言,善行美德的故事。《世说新语》的语言简练含蓄而又隽永传神,对后世小品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谢道韫(349—409),“咏絮之才”的起源,魏晋时期的才女。她自幼聪识,有才辩。是一代名将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之女,成人后又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二儿媳,即王羲之二子王凝之之妻,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3、知识链接。 谢太傅即谢安,字安石,东晋时人。做过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官职。他死后追赠为“太傅”,故称。 4、师生交谈家庭聚会时的情况,引入作对联,咏诗词歌赋,之后,师生共同研读短文《咏雪》。

部编优质课一等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教学设计 (1)

《咏雪》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骤、欣然、差、拟、未若、因”等词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 2、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3、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4、背诵这篇短文。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词义。借助注释,疏通文意;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 3、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谢太傅对两种不同的咏雪佳句到底有何评价?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学生初步接触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这则短文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们应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这就是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师生互动与学生互动结合,自主合作探究与点拨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 【教具准备】 多媒体 PPT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研读《咏雪》。学生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疏通文意;学生复述故事,把握文章情节,理解文章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有争议的问题,在相互切磋交流中,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我们古代流传下来许多聪明孩子的故事,你能列举一些吗?(学生答)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王戎评李等故事。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选自这本书的《咏雪》。(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多媒体显示: 刘义庆(403~444),南朝宋文学家。宋宗室,袭封临川王,曾任南兖州刺史。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三、研读《咏雪》 学生齐读课文(不是很满意) 这节课我们来细细读课文。 读课文要读得清楚、读得好听、读得有味。 学习任务一读得清楚 读得清楚,即要说得清楚,理解得清楚。 老师补充几个词语: 内集儿女文义俄而骤欣然差拟未若 关于谢太傅: 谢太傅即谢安,是东晋后期的一代名相,死后追赠“太傅”。《世说新语》是追忆前朝的事情,所以写谢安的官衔。故事中的谢道韫当时还是小女孩,后人称她为“王凝之妻”,也是后人追书之词 1、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设计网站首页》教学设计

《设计网站首页》教学设计 《设计网站首页》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R本课的主要内容与地位 本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设计网站的首页。首页如同一本书的封面、一个戏曲人物的脸谱,应该能够反映出整个网站的整体风格和特色,让访问者通过网站首页就能对整个网站有所了解。所以,网站首页的设计是整个网站设计的重点。 R本课与前后内容的关系 本课是在第一课的规划设计基础之上进行的学习活动。首页的设计一定要按照规划进行。本节中涉及的知识点(编辑网页:文字输入和编辑、插入图片、插入水平线;保存、预览和新建网页)是网站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用到的,所以学生应熟练掌握。 ?教学目标分析 R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 ⑴认识网页的工作原理; ⑵了解网页编辑的一般过程。 ·技能目标 ⑴熟练掌握在网页中输入文字、插入图片、插入水平线的操作;

⑵掌握网页的新建、预览和保存。 R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对网页操作中基本概念(首页、网页、网页标题等)有清晰的认识; ⑵在操作中体会网页中图文混排遇到的困难,探索解决之道,为下一节课──用表格布局网页的学习埋下伏笔。 R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身边版面设计的'素材:广告、报刊、课本,学以致用,将其用于网页设计中。 R本课的重难点 重点:插入图片和水平线。 难点:图片和水平线属性的设置、嵌入式文件的保存。 R本课的课时分配建议 1课时 ?教学策略设计建议 教法建议 因FrontPage与学生之前学习的Word、Excel同属微软的Office 家庭软件,在操作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对照Word中的操作完成文字的输入与编辑、插入与编辑图片等操作;采用分组设置、对比效果的形式探究“水平线属性”对话框中各参数的含义,从而加深学生对水平线的理解;在网页保存环节中,嵌入式文件的保存是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知识点,教师应

咏雪教案

《咏雪》教案 [教学内容] :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咏雪》,出自《世说新语》。《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咏雪》则被编入书中“言语”一门。讲的是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氏家族里的一个故事。在一次家庭聚会中,大雪纷纷,谢太傅以此为题要求子侄辈作诗,谢道蕴表现出了咏絮之才,给后人留下一段佳话。本文虽是文言文,但语言文字较浅显,又是围绕家庭生活和亲情,学生学起来相对容易一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

《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正确朗读短文,背诵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3、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这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

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一句名言:“自古英雄出少年。”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我准备了几个智慧少年的故事,看看大家是否了解。(播放图片) 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大家打开课本《世说新语》两则----《咏雪》。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注解①对刘义庆的介绍,教师补充《世说新语》。(多媒体显示) 三、诵读 1、生自读 查阅字典,看哪些字的读音需要注意。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习惯,看在那些地方需要停顿。 2、字音学习 3、断句分析

最新部编教材《咏雪》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篇古文,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方法。 2.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相关的文言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3.通过学习这篇古文,了解《世说新语》这一本书,感受魏晋时代风流人物。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不同方式的朗读,在朗读中培养文言语感,进而学会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谢安对谢道韫才华的赞赏之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人们赞赏一个人很有才会都会说什么呀?引出“才高八斗”这个成语的出处,才高八斗是谢灵运对曹子建才华的赞美之情,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他的《七步诗》,引出七步诗的出处。其实在《世说新语》里面,记载了很多有才华的文学名士,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一篇短文,文中的人物都是那个时代的风流人物。板书《咏雪》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通文章。 2.请个别同学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停顿; 3.学生合作朗读,个别朗读。 三、合作探究,掌握文意 1.学生小组合作,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 2.请学生完成重点字词的翻译:內集、儿女、俄而、欣然、差、拟、未若、因、即、何所似 3.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自己的话阐述) 四、逐步深入,品味语言 1.句子分析:“谢太傅寒雪日内集”该句点名了故事的人物、时间、地点、事件,这是古文与现代文的区别,简短的一句话,就能把事情说得很清楚。 2.从文中哪里可以体现古人家庭生活乐趣? 寒雪日內集、公欣然、公大笑乐。 3.把大雪纷飞的场景比作“撒盐空中”“未若柳絮”,谢安认为哪一个更好,为什么?你有不同的看法吗? 从公大笑乐来看,谢安更赞赏谢道韫,从俄而雪骤来看,谢朗的比喻也恰当。但从意境来看,后人还是更赞赏谢道韫的比喻,所以被后人称为“咏絮之才”。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教案公开课一等奖新课标人教版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30.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武穴市实验中学周元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以及边塞诗的特点。 2.有感情的朗读并且背诵诗歌。 3.通过品读和丰富的想象,感受诗歌独特的画面美、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奇”为切入点,把握诗歌的内容;从“情”出发,体会作者的英雄气概与儿女情长;鼓励学生个体感悟,小组合作,体味诗歌优美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面对艰苦的生活环境表现出的昂扬乐观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难点: 1.领略岑参诗歌“奇丽”的特点,体会诗歌的画面美与语言美。 2.感悟诗人乐观豪迈的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宋代大文豪苏轼对人生发出这样的感慨。是呀,离愁别恨作为一种永恒的存在,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是文学作品表达的主题,因此也留下无数动人的诗篇。请看大屏幕,你能根据画面的内

容说出相关的送别诗句吗,(屏显送别画面和诗句)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到大漠边关,与诗人岑参一道送送他的朋友,感受一下他们的深情厚谊。 出示课题、作者。 二、确定目标 师问:同学们,我们来商讨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要重点学习什么呢,采用哪些方法来学习呢, 生讨论,交流,师归纳本堂课要达成的学习目标为: 1.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音乐美。 2.赏读诗歌,体味诗歌的画面美。 3.品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三、初读感知,感受诗歌音乐美 1.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不会读的地方用横线标出。 师正音: 白草折zhé 即飞雪jí 散入sàn 锦衾薄qīn 冷难着zhuo 掣chè - 1 - 师指导生划分节奏: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户\铁衣\冷难着。 2.师配乐范读,提醒生听读时注意重音和节奏。 3.师指导生齐读课文。 4.题解: 题目是《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你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生回答,师点拨:诗的前半部分是咏雪,后半部分写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这是一首雪中送别诗。 板书(一):咏雪(景) 送别(情)

咏雪教学设计

《咏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在新版的人教版初中教材中,《〈世说新语〉两则》成为了初中阶段的第一篇文言文。我推测编者如此安排有以下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这两篇文章篇幅短小,内容并不复杂,有利于学生掌握文言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认识文言文学习的一些基本方法,掌握一些关键字词;二是两篇文章均取材于日常生活,以简练而生动的笔触表现出了人物性格,这与本单元通过普通的生活表现非凡的精神及个性是相一致的,这也正是本单元的写作训练要求“在生活中学习写作”。由此可见,学习本文,必须重点关注本文刻画人物的手法。 文言文的特点是言简意深,这在本文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文中描写了三个人物,谢安、谢朗及谢道韫,均通过一两个短语就表现出了其不凡的个性。如写谢安“欣然”“大笑乐”,表现出他在子侄面前的平易,以及对后辈的期望;写谢朗,用“差可拟”一词写出了他谦逊内敛的性格;写谢道韫,则以“未若”一词表现她的自信。语言虽然简练,但只需把两个词语比较一下,人物性格便历历在目了。学习本文,还可以进一步联系相关的材料,帮助学生认识人物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基础,初步了解文言文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情分析: 初学文言文,学生会感觉有难度。因此,需要悉心指导,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解读文本内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2、通过分析文章描写手法了解文中人物的独特个性。 3、通过比较文中的比喻把握比喻运用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 难点:把握人物个性,理解比喻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咏雪》一课,大家对文章已经反复朗读过了,我想问问大家,你觉得文言文与我们熟悉的现代文在用词及表达上有什么区别?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及时归纳板书) 归纳: 1、语言短小精练。 2、一些词语含义或用法与今天不同。 3、一些句子的结构与今天不同。 其实文言文并非与我们的现代文有天壤之别,两者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文言文最大的特征就是语言精炼,这主要是因为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都是单音节的词造成的。我们只需将之转换为今天常用的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语义就清楚了。由于时间的推移,词语的含义及用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才会有后两条特征的出现。不过,我们初学文言文,我们的教材对于一些难解的字词及语句均有注释,只是这类词语需要大家牢记,因为它们还会出现在其它文言中。 本文的题目是《咏雪》,篇幅同样很短小,可作者却通过精炼的字词,刻画出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并为后世留下了咏雪的经典名句。下面我们就来细细品读一下本文写人状物的妙处。 二、初读课文,通晓文章大意。

25《〈世说新语〉两则》:《咏雪》教案

25、??世说新语?两则?教案(2课时) 第一课时(?咏雪?) 一、出示目标 1、疏通字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 2、了解谢太傅对两种咏雪佳句的评价。 3、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 二、自主学习 (一)文学常识 1、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全书原8卷(今作3卷),按事情性质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分类记述汉末到东晋时期许多上层人物的言谈和逸事,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对后代笔记体作品影响颇大。 (二)朗读课文,翻译理解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给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fù差.可拟.chànǐ柳絮.xù撒.盐空中sǎ雪骤.zhòu无奕.女yì 2、听读课文,掌握节奏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三)探究课文,把握形象 小组讨论: 1、“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 三种理解:一种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二种认为是“笑”前者,“乐”后者;三种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没有具体的交代,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 2、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其他喻体:“鹅毛”“飞花”“梨花”“蒲公英的孩子”“翩翩起舞的蝴蝶”等 3、本文中的“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融洽、欢快、轻松、温馨 4、写出你所知道的咏雪的名句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吴判官归京》岑参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张渭 5、背诵课文 三、当堂训练

咏雪 优秀教案

咏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如“俄而、欣然、拟、未若”等。 2.背诵两篇短文。 能力目标: 1.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发挥想象,学习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描写事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感受机智、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引导学生敢于跳出书本,形成创造性阅读品质。【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教学难点】 两个咏雪佳句的评析。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初一的学生对于文言文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要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读顺句子,读懂文意。 2.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文本是叙事性的,但其中又包含着可议论的内容,这正是《世说新语》记事的特点。我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来处理这篇课文,利用它来发展学生的思维,多方讨论,交流看法,如《咏雪》中,你认为哪个比喻更好? 3.延伸阅读法。本文用一课时教读,如时间略有富余,可从《世说新语》中再选一两个故事让学生阅读。 【教学要点】 先由聪明少年导入文本,介绍《世说新语》,诵读《咏雪》品析佳句,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印好的阅读材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趣 师:看到同学们一双双充满智慧的眼睛,我就不由地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是啊,我国古代文献记录中就有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他们的故事至今流传。你知道哪些关于聪颖儿童的故事呢? 学生讲述自己准备的故事。如司马光砸缸、曹冲称象等。 教师:同学们,其实像司马光这样聪明的中国古代少年还有很多,如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我希望同学们多读聪明人的故事,但不要局限于故事本身,因为有自己创见的人才更聪明。今天我们再跟随古人刘义庆去认识古代的一位少年才女,和她比比谁更有才吧! 二、介绍刘义庆及《世说新语》 多媒体显示:刘义庆简介、《世说新语》简介 三、正文 今天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品读《咏雪》 1.题目解说:“咏雪”即歌咏白雪,歌咏落雪。标题概括了文章的内容和线索,以“咏雪”为线索,表现了三个人的文学功底和才华,尤其突出表现了谢道韫的才华。 2.重点字的读音(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多媒体显示: 俄.而é雪骤.zhòu 差.可拟.chànǐ无奕.女yì (放声读书,及时纠正读音) 3.读准节奏 多媒体显示: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齐读并指导学生明确根据文意来读准节奏)

制作网站首页教案设计

制作网站首页教案设计 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平台镇初级中学黄伟兴 教学课题:制作网站首页 教学背景: 网站首页是网站的“脸面”,学生通过学习设计网站首页,一方面培养他们为提高作品吸引力、展现自我而积极思考、探究、尝试的意识和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各种基本网页设计技术,亲历网页制作的一般过程,更好地为接下去几节课的学习和活动参与打下基本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网页一般由哪些元素组成。 (2)学会运用表格进行版面布局。 (3)能够在网页中添加网页元素。 (4)能在网页中设置超链接。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制作网站首页,掌握版面布局、添加网页元素和设置超链接的基本技术方法,达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2)通过学生动手设计网页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对象属性的设置方法,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软件奠定基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提高视觉素养,能根据网页主题确定恰当的网页风格并具有初步的创意。 (2)通过运用表格布局网页对象活动,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对象属性的设置方法和规律,提高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信心。 (3)在合作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小组协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合作帮助、团结协作的良好品质。 (4)培养学生大胆构思、自我创新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创作后的成就感。 (5)善于和老师、同伴一起分析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4、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具备了计算机软件使用的基础,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把注意力停留在技术实现的层面上,让学生认识和掌握制作网站首页的方法,故操作性强。在前面几节课学生初步确定了网站的主题,收集了部分资料。学生已经在word文档的学习中掌握在文档中插入图片、艺术字等素材方法,为制作网页中的添加素材这一环节打下基础,同时表格教学比较枯燥,表格嵌套、根据图片特点裁剪图片、设计制作表格等知识点更加枯燥乏味。图片处理操作水平的差异和教学内容的枯燥,可能会造成很多学生不愿动手、不会动手。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应该时刻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方面下足功夫。 5、素质目标: 制作网页要应用到多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同时给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七年级上-咏雪教案

《世说新语》二则 余丹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2.了解《世说新语》。 3.通过朗读培养文言语感,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4、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5、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两则故事。 6、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聪慧和方正,拉近与古人的心理距离。 7、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具有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在言语交际中恰当使用,增强文化底蕴。 《咏雪》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2.了解《世说新语》、谢安及谢道韫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咏雪》,直至背诵。 重点难点 1.重点: (1)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直至背诵。 2.难点:明确文言文应该学什么,怎么学 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头戴六角帽,身穿白衣裳,寒冷全不怕,迎风空中舞。”另外,纪晓岚有一首诗:“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九片十片千万片,飞入芦花皆不见。”说的是谁? 学生回答:雪 教师:你会将雪花比喻成什么?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跟随古人刘义庆去看看古代的少年才女是如何咏雪的? 教师板书课题 二、明确文言文的学习要点及方法 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有没有哪位同学愿意跟大家谈谈这篇文章跟我们之前学习的课文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回答,由此引出文言文学习要点,教师补充总结并板书)

(大屏幕出示) (1)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然、为、焉、以、因、于、与、则、者、之、诸。 (3)能够正确断句。 (4)能正确地将文言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5)分析、把握作者在诗文中的态度、情感、观点。归纳概括文段的思想内容。 (6)能赏析作品形象。 (7)品味语言表达技巧。 文言文离我们年代久远,你认为我们要怎么做才能学好它呢?可以结合我们学习现代文的方法和学习文言文的要点来考虑。 (1)知人论文: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以及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和作者写作的意图。 (2)多朗读并做好标注。在朗读的时候,可借助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并且还要注意朗读的节奏。 (3)多关注课下注释。 (教师进行补充。)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下面老师给大家补充一下:1、我们学习文言文必须要进行字词的积累,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加以积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2、翻译课文我们可以参考工具书和课下注释,可采用直译和意译的方法,但对中学生来说多采用直译的方法。具体做法有:留、删、补、换、调、变。3、为了巩固我们所学的内容,还应及时做一些练习题。 三、初识课文 1、了解《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由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的。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主要记晋代士大夫的言谈、行事,较多的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淡放诞的风气。被鲁迅先生称作“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全书有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 2、了解谢安和谢道韫 谢安(320年-385年),字安石,号东山,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浙江绍兴人,祖籍陈郡阳夏(今中国河南省太康)。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兼吏部尚书兼中护军、尚书仆射兼领吏部加后将军、扬州刺史兼中书监兼录尚书事、都督五州、幽州之燕国诸军事兼假节、太保兼都督十五州军事兼卫将军等职,死后追封太傅兼庐陵郡公。世称谢太傅、谢安石、谢相、谢公。 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在此简单给学生讲解东山再起和淝水之战的故事) 谢道韫: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的妻子。她与汉代的班昭、蔡琰等人成为中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而"咏絮之才"也成为后来人称许有文才的女性的常用的词语,这段事迹亦为《三字经》"蔡文姬,能辨琴。谢道韫,能咏吟。"所提及。 3、诵读课文 在疏通字音的基础上使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自读、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小组PK读等,力求达到熟练甚至当堂背诵的目的。为下节课的分析奠定基础。 四、总结 文言文是我国文化得以传承的一个重要媒介,我们要了解古人的思想和生活需要借助这一媒介,希望同学们能够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自主阅读古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