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课后习题解答
- 格式:doc
- 大小:60.00 KB
- 文档页数:6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第2章本章摸索题1.什么是信用?它是如何样产生和进展的?答:〔1〕从经济意义上看,信用是以借贷为特点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表达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临时让渡或转移。
〔2〕信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是商品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
信用的产生与存在同市场经济的产生、进展以及有关特点高度相关。
社会化大生产过程中,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金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有大量的闲置资金,闲置货币资金在客观上具有再使用的本能要求。
在大量货币资金因各种缘故被闲置起来的同时,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又产生了对货币资金临时性的要求,需要借入资金。
可见,信用的产生起因于如此一个差不多事实:一个经济单位显现资金赢余,而另一个经济单位显现收支不抵时,便形成了双方借贷关系的基础。
通过信用,将这些资金在社会范畴内抽余补缺,以一方面的闲置抵补另一方面的短缺,就会使全社会资金的使用效益大大提高,社会的产出规模增大,人们的福利也会因此而增加。
2.试述信用的特点。
答:信用是以借贷为特点的经济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表达着特定的经济关系,是不发生所有权变化的价值单方面的临时让渡或转移。
不论信用的形式如何,它们都具有以下共同特点:〔1〕信用的标的是一种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资金。
它的所有权把握在信用提供者手中,信用的同意者只具有使用权,信用关系终止时,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才统一在原信用提供者手中。
〔2〕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信用资金的借贷不是无偿的,而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
信用关系一旦建立,债务人将承担按期还本付息的义务,债权人将拥有按期收回本息的权益。
而且利息的多寡与本金额大小及信用期限的长短紧密相关,一样来讲,本金越大,信用期限越长,需要支付的利息就越多。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信用是以授信人对受信人偿债能力的信心而成立的,借贷双方的相互信任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
假如相互不信任或显现信任危机,信用关系是不可能发生的,即使发生了,也不可能长久连续下去。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
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
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
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
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
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答:(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
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无体化、扩张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
但不管货币的具体形态如何,都是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
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效率的发展。
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第3章金融市场本章摸索题1.何明白得金融市场的内涵与外延?它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有什么特性?答:〔1〕金融市场是买卖金融工具以融通资金的场所或机制。
之因此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场所,是因为只有如此才与市场的一样含义相吻合;之因此同时又把金融市场视作为一种机制,是因为金融市场上的融资活动既能够在固定场所进行,也能够不在固定场所进行,假如不在固定场所进行的融资活动就能够明白得为一种融资机制。
从广义上看,金融市场包容了资金借贷、证券、外汇、保险和黄金买卖等一切金融业务,是各类金融机构、金融活动所推动的资金交易的总和。
〔2〕与一般商品市场相比,金融市场有其自身的特性。
第一,交易对象具有专门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具有各种使用价值的一般商品,而金融市场上的交易对象那么是形形色色的金融工具。
第二,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具有同一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交易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千差万别的,而金融市场上交易对象的使用价值那么往往是相同的,即给金融工具的发行者带来筹资的便利,给金融工具的投资者带来投资收益。
第三,交易价格具有一致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商品价格是五花八门的,而金融市场内部同一市场的价格有趋同的趋势。
第四,交易活动具有中介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买卖双方往往是直会见面,一样不需要借助中介机构,而金融市场的融资活动大多要通过金融中介来进行。
第五,交易双方地位具有可变性。
一般商品市场上的交易双方的地位具有相对的固定性,如个人或家庭,通常是只买不卖,商品生产经营者,通常是以卖为主,有时也可能买,但买的目的依旧为了卖。
而金融市场上融资双方的地位是可变的,现在可能因资金不足而成为资金需求者,彼时又可能因为资金有余而成为资金供应者。
2.如何对金融市场进行分类?答: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金融市场可分为:〔1〕按融资期限,金融市场可分为短期市场与长期市场。
短期市场亦被称作为〝货币市场〞,通常是指期限在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场所,其作用要紧是调剂临时性、季节性、周转性资金的供求,它要紧由短期借贷市场、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回购市场等构成。
★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有以下特点:(1)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是作为补充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
此时,等值的商品和货币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不再同时出现,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
(2)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而支付手段是跨期购买(4)支付手段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挥的作用。
(5)支付手段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
★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货币材料简称币材,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
2.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2)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要是指规定主币和辅币。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即规定货币是无限法偿还是有限法偿。
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都是由国家限制铸造的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了解和制约关系。
★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这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它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
曹龙骐《金融学》课后习题详解第8章货币供给本章摸索题1.试述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和进展。
答:〔1〕货币供给理论产生的宏观背景在纸币流通完全取代金属货币流通,以及在中央银行垄断了货币发行权之后,客观经济形势就迫切需要人们对货币供给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了。
〔2〕信用制造——货币供给理论的基础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不仅有其客观必要性,还有其现实可能性,这确实是信用制造学说的产生与进展。
信用制造学说兴起之后,流通中的货币是如何形成的和如何运行的等问题开始明朗化,作为货币治理当局的中央银行通过什么手段、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操纵等问题也就专门自然地提出来了。
〔3〕货币供给理论的进展过程①萌芽期。
信用制造理论为货币供给理论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据有关资料,货币供给理论的萌芽期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
②成长期。
货币供给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有了长足的进展a.早期阻碍最大的是米德和丁百根两人,他们的要紧奉献在于对整个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作了系统的研究,他们将实证研究方法引进货币供给理论。
b.弗里德曼和施瓦兹关于货币供给决定因素的分析见二人合著的«1867~1960年的美国货币史»一书。
c.美国闻名经济学家菲利普·卡甘于1965年出版了专著«1875~1960年美国货币存量变化的决定及其阻碍»,这一研究成果是对近一百年来美国货币供给量的最全面最深入的分析。
d.货币供给理论通过以上学者的进展,尽管存在一些不同观点,但差不多观点是一致的:即货币供给量由强力货币〔亦称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
由此就形成了一个大伙儿所普遍同意的货币供给模型,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2.试述货币供给的一样模型。
答:〔1〕货币供给量由基础货币〔亦称强力货币〕和货币乘数两个因素共同作用而成,即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MS=mB〔MS为货币供给量,m 为货币乘数,B为基础货币〕。
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1西方经济学的货币起源论:对货币产生的经济原因的分析并认为货币的产生最终降低了交易费用,提高了交换效率. 2货币的客观评价:货币的定义: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在不同的制度条件下体现不同的生产关系。
(本质意义上)货币实际上是法定物,是法律的化身,它是法律的化身,它是政府法律规定的(或法律力量赋予的)支付债务的能力。
(法律意义上)能够衡量商品和劳务价值的东西就是货币(功能意义上)对名义收入具有最大的可预测影响,能够为中央银行所控制。
(控制意义上) 货币的功能:交易媒介,价值标准,价值贮藏,延期支付的标准,*3信用货币及其特征信用货币又称不兑现的纸币特征:(1)除少数国家和地区外,信用货币通常是由中央银行所垄断和发行的不可兑现的,具有无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2)信用货币是一种独立的货币形态。
(3)信用货币是管理通货(4)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5)存在形式:现金和银行活期存款6)以银行活期存款为基础的非现金计算居主导地位 ((7)遵循经济发行的规律4货币层次划分的重要性便于货币量的统计分析为宏观调控提供依据,便于对不同层次的货币采取不同的控制策略和方法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货币层次的划分见P166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见P167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确定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本位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辅币的铸造及流通程序银行券和纸币的发行及流通流通程序发行准备制度 *8分析不可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的优缺点(1)优点:由于不可兑现的纸币本位制度与贵金属几乎完全断绝了关系,货币量具有较大的伸缩性,政府能够通过对货币量的调整与控制,实现政府的经济政策。
政府可以根据国际收支与国际贸易的状况随时调整汇率政府可以通过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来实现物价的稳定,并且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2)缺点:货币供给量的伸缩性较大,容易造成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第二章1如何理解信用的含义信用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是价值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2如何看待中国改革开放后的高利贷问题高利贷的从新活跃主要表现在农村地区(与现实不符)to East for the neijiang-Kunming highway bridge across the River, maming Creek Bridge, pond bridge, bridge, rongzhou bridge, and South Bridge. There are two bridges across the minjiang River: minjiang RiverBridge on neikun highway bridge. Inner-city transportation: Shu Nan road, binjiang road, North Road, the minjiang River, the Yangtze River Road, lingang3商业信用的局限性规模上的局限性方向上的局限性期限上的短期性管理上的困难性4银行信用的优点规模上的无限性方向上的无限性期限上的可选择性管理上的便利性5银行信用的作用调剂政府财政收支的临时不平衡弥补财政赤字筹集资金调节经济运行6信用消费的作用在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经济处于萧条阶段的情况下,消费信用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在社会总供给小于社会总需求时,消费过旺,经济过热,信用消费可能加剧市场供求的紧张形势推动物价上涨,造成通货膨胀。
金融学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一题:货币政策理论货币政策是指由中央银行制定和执行的旨在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以达到宏观经济稳定的政策。
货币政策的目标通常包括保持物价稳定、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护金融稳定。
下面是对货币政策理论的详细解答:1. 名义货币供应量(M)的组成包括现金(C)和存款(D)。
通常情况下,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控制货币供应量。
如果中央银行出售政府债券,存款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如果中央银行购买政府债券,存款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
2. 通货膨胀率是衡量物价水平变化的指标,它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和经济产出的增长率密切相关。
若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通货膨胀率将上升;反之,通货膨胀率将下降。
3. 货币与经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费雪方程(MV = PY)来描述。
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速度,P为物价水平,Y为实际产出。
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中央银行可以影响经济产出和通货膨胀率。
4. 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调整等。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购买或出售政府债券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存款准备金率指的是商业银行需按一定比例保留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利率调整则是通过调整短期利率或长期利率来引导经济走向。
第二题:投资组合理论投资组合理论是指通过合理配置不同资产的比例和权重,以降低风险并提高收益的投资策略。
下面是对投资组合理论的详细解答:1. 投资组合的关键是在不同的资产之间寻求相关性较小或负相关的资产以降低系统风险。
相关性较小的资产可以互相抵消风险,从而提高组合的整体表现。
2. 投资者可以通过构建有效前沿曲线来选择最优投资组合。
有效前沿曲线代表了在给定风险水平下,可以获得的最大收益。
投资者可以在有效前沿曲线上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
3. 马科维茨提出了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该模型可以帮助投资者确定资产的预期收益率。
CAPM模型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与市场风险有关,市场风险可以通过贝塔系数来度量。
金融学课后答案What is a classic? It takes about 100 years to become a classic.Chapter1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价值尺度是指货币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的职能;2.无限法偿:无限法偿是指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3.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他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4.信用货币信用货币又称不兑现纸币,是指货币本身价值低于货币价值,而且不能兑换成贵金属的货币;5.货币流动性货币流动性是指不同的信用工具在市场上能够转化为直接支付能力的速度和方便程度;流动性高,即转化为直接支付能力的能力强;流动性低,即转化为直接支付能力的弱;二.判断题1.有限法偿只要是对本位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错有限发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2.金属货币制发挥蓄水池功能的前提是要有足够大的币材金属贮藏;对3.铸造重量大、成色好的铸币是古代货币流通中反复发生的行为;错铸造重量轻,成色差的4.把各国不同货币的购买力加以比较,即可比出名称不同的货币单位相互之间的比值;对5.本位币的面值大多是辅币的1/10、1/100.错辅币的是本位币的1/10、1/100.6.强调货币的存在乃客观经济生活发展的必然,是通向认识本质的正确思路;循着这条思路,马克思用最完整的劳动价值论对货币产生的论证有划时代的意义;对7.银行券是一种信用货币;对8.香港特别行政区实行外汇管制;错回归后不实行外汇管制三.不定项选择题1.中国最早的铸币金属是AA铜B银C铁D贝2.在生活中,会用到的货币有ABCDA家庭与个人B公司、企业C非营利性的机关、团体D财政3.在我国的货币层次划分中,M2等于M1与准货币的加总,准货币包括CA长期存款B短期存款C长短期存款之和D公众持有的现金4.纸币的发行是建立在货币B职能的基础上的;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5.在信用活动中,货币发挥的职能通常是BA储藏手段B支付手段C流通手段D价值尺度6.作为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是BA价值符号B现实的货币C信用货币D观念上的货币7.金本位制度下,汇价的基本决定因素是AA铸币平价B商品的价格C货币购买力D物价指数8.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包括对BCA储藏手段的需求B流通手段的需求C支付手段的需求D世界货币的需求9.货币所具有的特征是ACDA表现商品价值B在世界范围内流通C衡量商品价值D与一切商品相交换10.我国的人民币制度属于DA金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11.下列哪项说法不属于法定货币的特征DA可代替金属货币B代表是指商品或货物C发行者无将其兑现为实物的义务D不是足值货币12.格雷欣法则起作用于以下哪种货币本位制度BA平行本位制B双本位制C跛行本位制D单本位制13.国内只流通银行券且不能兑换黄金,国际储备除黄金外还有一定比例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直射D的特点;A金块本位制B金币本位制C金条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14.对货币单位的理解正确的有BEA国家法定的货币计量单位B规定了货币单位的名称C规定了本位币的币材D确定技术标准E规定了货币单位所含的货币金属量五.论述1.试论述对货币本质的理解;a对货币本质的理解,许多学说各有论述,观点不一;货币金属主义把货币定义为财富,认为货币就是金属;货币明目主义认为货币是国家创造的价值符号或票券;凯恩斯把货币定义为国家通过法律强制流通的国家创造物等等;这些观点多从经济现象的表面论证货币的本质,虽有一定合理的成分,却缺乏科学的解释;b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认识货币的本质是具有科学性的;马克思认为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他认为货币是一个历史的经济范畴,起源与商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从商品内在矛盾的冲突中可以得出交换是解决矛盾的唯一途径;从交换的发展所引起的价值形态演变中可以看出货币是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结果;c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表明了货币与商品世界的对应关系,这一分析有助于理解货币外在形式的不断变化并不改变货币的本质;2.试论述货币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a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使商品和服务能够相互比较;b货币是商品实现价值的媒介物,现代经济活动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都离不开货币的作用;c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实际交易过程发生大量的债券债务关系,货币成为重要的支付手段和结算工具,它对市场的正常运作、债权债务的清偿具有重要作用;d货币也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储蓄和投资的重要工具;对储蓄资源的分配和投资活动发挥了巨大作用;货币能通过利率机制对投资活动进行刺激,并对国民经济发挥作用;马克思称货币是“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钱、货币、通货、现金是一回事吗?银行卡是货币吗?答:(1)钱、货币、通货、现金不是一回事,虽然其内容有所重叠,但这几个概念之间是有区别的。
钱是人们对货币的俗称。
经济学中被称为货币的东西,就是在日常人们生活中被称为钱的东西。
货币是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在商品劳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社会普遍接受的东西。
通货即流通中的货币,指流通于银行体系外的货币。
现金就是指家庭个人、工商企业、政府部门所拥有的现钞,包括纸币现钞、硬币现钞。
现金是货币的一部分,这部分货币的流动性强,使用频率高,对人们日常消费影响大。
(2)银行卡亦称“塑料货币”,是由银行发行,供客户办理存取款等业务的新型服务工具的总称,包括信用卡、支票卡、记账卡、自动出纳机卡、灵光卡等。
各种银行卡是用塑料制作的,可用于存取款和转账支付。
现在,特别在西方发达国家,各种银行卡正逐步取代现钞和支票,成为经济生活中广泛运用的支付工具。
因此,在现代社会银行卡也属于货币。
2.社会经济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货币?为什么自古至今,人们又往往把金钱看作是万恶之源?答:(1)社会经济生活离不开货币,货币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其客观必然性。
物物交换的局限性要求有某种商品充当共同的、一般的等价物,而金银的特性决定其成为货币的天然材料。
作为货币的金银等贵金属,便于携带、铸造和分割,大大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货币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经历了实物货币阶段、贵金属货币阶段、代用货币阶段和信用货币阶段。
当今货币正朝着专门化、无体化、扩张化、电子化的趋势发展。
但不管货币的具体形态如何,都是媒介商品经济所必需的。
货币节省了社会劳动,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有效率的发展。
对货币的使用是实现市场对资源合理配置的必要条件,也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从这个意义上说,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一种货币经济:货币方便了市场交换,提高了市场效率;货币保证了社会需求的实现,促进了市场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博迪莫顿版金融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作者:————————————————————————————————日期:金融学(第二版)答案博迪默顿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一 . 我的生活目标:●完成学业●找到一份自己喜欢且收入不菲的工作●结婚和生养子女●拥有我自己的房子●供养我的家庭生活●供养孩子上学●退休在我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金融所扮演的角色:答案样例:1,金融现在可以为我提供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育的学费并帮我完成学业,帮我决定投资于上学是否是一个好的投资决定 2,高等教育可以帮助提高我赚钱的能力以及获得一个我喜欢的工作的能力 3,当我结婚并且有了孩子以后,我就有了额外的金融责任(以具体情况而定),我必须学会如何在家庭中的个人之间分配资源,学会如何留置一定的资金以用之于紧急事件,教育,假期旅游等;金融也帮助我理解如何应对危机,比如残疾,生活,健康 4,金融也帮我决定我想买的房子是否值钱,也帮我如何用最少的金融资源购买那所房子 5,金融帮我决定我应该储蓄多少钱以备我子女的学业和我以后的退休我主要的权衡决策:答案样例:1,现在花钱接受高等教育(并完成学业)可是假设以后由于我的高等教育文凭挣更多的钱 2,现在消费更多为以后比如买房,买车或储蓄留置很少的钱还是现在消费很少,甚至少于我的许多朋友二.答案样例:净值=资产-负债$__________(很可能会被低估)资产包括:经常帐户余额储蓄存款帐户余额家具设备,首饰类(如表)车(如果有的话)负债包括:学生贷款信用卡结余的差额各种租用金的协定(不包括转租)应付车款在计算净值时学生会特别地排除了他们一生潜在的赚钱能力的价值三.一个单身汉之需要养活他自己,所以他可以独立自主的作出金融决策。
如果他不想购买健康保险(而愿意承担由这个决定而带来的金融风险)那么除了这个单身汉自身,没谁会受这个决定的影响。
另外,他不需要在家庭成员之间分配收入这件事上做任何决定。
金融基础课后练习答案项目一一、单项选择题1.D2.D3.A4.A5.D6.B7.C8.A9.C10. D项目二一、判断题1×,2.∨,3. ×,4. ×,5. ∨二、选择题1.ABCD2.AC3.D4.ABD5.ABCD6.AD7.CD三、略项目三一、判断题1×2. ×3. ×4. ∨5. ×6. ×7. ×二、选择题1.ACD2.C3.AC4.ABC5.BCD6.D7.ABCD8.ABC9.ABCD三、略项目四金融现象习题答案1、名词解释货币需求: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如个人、企业和单位等)能够并愿意持有货币的行为。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指一国经济体系中货币的投入、创造和扩张(或收缩)的过程。
基础货币: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高能货币,是指流通领域中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在总量上基本保持一致的货币流通状态。
若以M d表示货币需求,M s表示货币供给,则货币均衡可表示为:M d = M s通货膨胀:大多数商品和劳务的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过程。
通货紧缩: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对的概念,具体表现为商品价格的持续下降。
2、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货币需求是指一定时间内,社会各经济主体想要持有货币的能力。
(×)(2)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利率过低时,人们预期利率会上升,此时购买债券具有更多的盈利空间,因此选择购买债券,降低手中货币持有量。
(×)(3)商业银行吸收的定期存款没有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
(×)(4)假设基础货币下降3%,货币乘数增加3%,那么货币供应量不变。
第一章答案1.有形资产是指其价值取决于某些物理性能,如:土地,资本设备和机器。
金融资产,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代表了法律对于其部分的未来收益或现金流量。
金融资产的价值是不相关的索赔所记录的物理形式。
2.债务持有人的索赔是由合同,指定本金到期定期付款的利息,以及长期的形式的金额和时间建立。
债务持有人代表作为债权人,并在默认的情况下,他拥有的股权持有人对公司的资产有优先要求。
权益持有人具有剩余索取权,以资产和收入。
他能获得资金后,才其他申索人是满意的。
收入以股息而言,其金额及时间不确定。
3任何金融资产的价格是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或付款随时间流。
因此,在确定价格的基本变量是:预期现金流量,折现率和这些现金流的时间。
4现金流量的估计和判断是因为几个原因很难。
这些措施包括会计核算办法,默认情况下,发行人的可能性,并在安全的嵌入式选项。
利息支付也可以随时间而改变。
有不确定性的数量和这些付款时间。
5发行人的特性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些决定的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这些特点,决定了发行人的信用或违约风险,对回报为特定金融资产所要求的速率产生影响。
6金融资产的第一个作用是从盈余支出单位(即人士或机构的资金投入)资金转移到赤字支出单位(即个人或公司需要资金投资于有形资产)。
第二个作用是重新分配的人士或机构寻求和提供资金之间的风险。
资金供应商分享了有形资产所产生的预期现金流量的风险。
7美国国会研究中所述的五个经济功能可以根据以上五个功能可分为:“他们有可能使企业和政府单位筹集资金”- 功能1和2;“他们帮助把资本分配向生产性用途”- 功能3;“他们提供了一个机会,使人们通过投资于他们增加储蓄”- 功能1和5;“灵兽投资者对公司的潜在盈利能力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者提供指导”- 功能3;“他们创造就业和收入”- 从如下功能1和2让那些谁需要资金,用这些资金来创造就业和收入机会。
8货币市场是一年或以内到期的短期票据金融市场。
1•价值2•时间3•复利4•贴现率5•普通年金6•终值1.ABCD2.ABE3.A4.B5.A6.A7.C8.C 1•什么是货币的时间价值,怎样计算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有两种表示方法:(1)绝对数,即增值额(△G): (2)相对数,即增值额(△G)和本金(P)的比率,它是相当于在没有风险和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计算利息有两种方法,单利法和复利法单利是指在计算利息时,不论期限长短,仅对本金计算利息,本金所生利息不再加入本金计算下期利息。
单利计算公式为:I=P • r•nS=P(l+r • n)式中,I表示利息额,P表示本金,r表示利息率,n表示借贷期限,S表示本金和利息Z 和,简称本息和。
复利是指计算利息时,不仅对本金计息,而且对本金在上一时期所生利息加入木金一并计算利息,逐期滚算。
其计算公式为:S=P - (1+r)*I=S - P在复利计息方式下,在到期R之前每一年所生的利息将被进行再投资并获得利息,即利滚利。
由于复利计息有利于加强资金的时间观念,而且便于比较不同期限的资金使用效益,更符合资金的时间价值概念a2.如何理解终值和现值?利率的变动对现值和终值有什么影响?终值是指现在的一定资金按复利计息方法计算在将来某一时期结束后获得的本金和利息之和,用FV表示。
如果我们用PV表示初始的资金,用r表示利率, 用n表示计息的期数,则FV二PV(l+r)%现值是在复利计息方式下,未來一定金额按照某一利率折算到现在的价值,或者说为取得将来一定的本利和,现在需要付出的本金。
通过复利的终值计算公式FV=PVX(l+r)^我们可以倒推出现值的计算公式:由公式可知,终值同利率同方向变动,现值同利率反方向变动。
3.年度百分率和有效年利率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年度百分比率(annual percent age rate, APR )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 的利率,也叫做报价利率。
《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金融学》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货币制度一、名词解释1.铸币税:铸币税是由于铸造金属货币或发行信用货币而获得的收入,它不是一种专门税种,而是因货币特有的管理方式而形成的专门收益,在政府统一了货币铸造和信用货币发行后,这部分收益归政府所有,类似于一种税收,习惯上称铸币税。
2.信用货币:即信用货币形态,是指使用货币符号等信用工具作为货币的表现形式,信用货币的前身是货币符号,或称为代表贵金属货币流通的贵金属重(数)量的价值符号。
3.无限法偿:金属货币分为本位币(主币)和辅币,本位币是用货币金属按照规定的货币单位铸造的货币。
是足值货币,它是一种无限法偿货币,即本位币在支付中,无论金额大小都不得拒绝接受。
4.金本位:金本位货币制度,是国家法律规定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金属,确定货币单位,铸造方式和进行管理的货币制度,它经历了金币本位货币制度,金块本位货币制度与金汇兑本位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货币制度是金本位制度的最初及典型形式5.金块本位:亦称金块本位货币制度,是指国内不铸造金币,发行银行券代表一定的黄金量进行流通,银行可以有条件地兑换金块的货币制度。
6.劣币驱逐良币:是在银本位货币制度和金银复本位货币制度两种本位币流通的条件下,政府通过法令确定两者的固定比价,由于两种货币的内在价值发生了变化,两者的实际比价逐步偏离了政府过去确定的固定比价,而政府又没有及时做出相应调整,这时,人们都选择使用(放弃)价值被高估的货币(劣币)进行交易,而实际价值低估的货币(良币)被贮藏(退出),在流通中出现实际价值较低的货币充斥市场的现象,英国经济学家汤姆斯·格雷欣研究发现了这一现象,后被麦克劳德在其中书用了这一结论,并命名为“格雷欣法则”。
二、简述题1.货币价值形态的演变过程。
答:货币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人类的物品交换,货币诞生于商品交换,货币从萌芽到稳定于金属货币,是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的体现。
货币价值形态的历史演变过程为:简单的价值形态→扩大的价值形态→一般的价值形态→货币形态2.货币形态的演进过程。
2、你现在有10000元资金准备存在银行 5年,有3种存款方式可选择:存1年期存款, 每年到期后连本代利转存 4次;存3年期存款,到期后连本代利转存 1年期存款2次;存5 年期存款1期。
1年期、3年期5年期存款的年利率分别为 2%、2.2%和3%。
请问3种方 式5年后的终值各为多少?哪种方案最优?解:Fy =10000 (1 2%)5 =11040.81FV 2 =10000 (1 2.2% 3) (1 2%)2 =11090.66 FV 3 = 10000 (1 3% 5) =11500因此,方案3最优3. 你现在每个月存款 1000元,年利率为3%,10年后你有多少钱?这 10年存款的现 值为多少钱?4. 你准备购买价值 40万元的住房一套,目前 1年期存款利率为5%,贷款利率为6%, 利息收入税为20%,预测未来5年房地产价格平均每年上涨 3%。
你有3种方案可供选择, 以A 方案所需的时间计算,各方案的净现值和内涵报酬率为多少?哪种方案最优?A .你每个月存款5000元,多长时间你可以存储到可以一次性全额付款方式(一次性付清房款打九八折)购买该类住房所需的资金?B • 你现在贷款购买该住房,每月还款5000元,多长时间能够还清贷款?C • 如果你将贷款购买的住房出租,每月房租为1500元,一并用于归还贷款,多长时间能够还清贷款?解: FV 120八 1000 (1t =1 3%)t =139741.42 (元) 12PV 119=亠 1000t £)t=103561.75 (元)5解:方案A :粗略估计0.98 400000 (1 3%) /60000 5年,所以在第六年起房价不上涨的假设下,付款的终值为0.98 400000 (1 • 3%)5 = 454435.44 (元) 一年期存款实际利率为0.8 5% =4%,设从现在起第n月底可以一次性全额付款,则终值满足下列方程5 0.98 400000 (1 3%)5二「5000 (V 4%)nl t A12得到n =80,也即第7年8月底可以一次性全额付款。
金融学课后题答案一、名词解释第一章1、货币:是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劳动交换的相互关系。
2、信用货币:以信用为保证,通过一定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与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的现代形态。
(分为辅币、纸币、存款货币)3、电子货币: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4、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指一个国家用法律规定该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5、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由于法定比价与市场比价不一致,市价比法定价格高的金属货币(良币)在流通中数量逐渐减少,市价比法定价格低的金属货币(劣币)在流通中的数量逐渐增加(劣币驱逐良币),导致货币流通不稳定的现象。
6、信用货币制度:(管理货币本位)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作为本币,由政府赋予本位币无限法偿能力并通过银行信用程序进入流通的货币制度。
7、货币替代: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的比值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相对较低是发生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的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8、特里芬难题:以单一国别货币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
9、货币层次划分:把流通中的货币量,按照其流动性的大小分成若干层次,从而界定货币构成范围的一种方法。
10、货币流通:指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形成的连续不断的运动。
第二章1、利率:指借贷期内所形成的利息额与所贷资金额的比率。
2、货币时间价值: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
3、现值:又称本金,是指未来货币的现在价值。
4、终值:又称本利和,是指资金经过若干时期后,包括本金和时间价值在内的未来价值。
5、利率体系:在一个经济运行机体中存在的各种利息率由各种内在因素联结成的有机体,主要包括利率体系结构和各种利率间的传导机制。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答案详解:A金银作为自然的产物,其只有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后才作为货币,因此金银天然不是货币,B选项错误。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贝壳、铜在历史上都曾经做过货币,因此C选项错误。
金银只有在作为货币使用时才能作为一般等价物。
D选项也错误。
综合,A说法正确。
1.2 答案详解:A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纸币的发行数量、面值等等都是由国家决定的,体现着一个国家的货币政策。
但是,货币的购买力不是由国家或者法律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发行数量和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
如果生产力水平不变,社会生产出的总的商品数量不变,而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为原来的两倍,那么商品的价格也会变成原来的两倍,此时每种面值的货币只代表原来一半的价值。
因此选A。
1.3 答案详解:ACEF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的四个阶段有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货币价值形式。
参见第一章第一节有关内容1.4 答案详解:银行券指由银行发行的以信用作为保证的可以兑现的银行票据,是以银行信用为担保所产生的一种信用工具银行券有其自身的发展历程。
开始时为安全的缘故,一些人将金银交由从事货币兑换业务的商铺保存,商铺则给客户开出相应收据,并承诺随时提取原有数量的金银;后来,由于交易和支付日益频繁,人们可以使用保管凭条进行直接收付,这就是银行券的雏形。
随着商业信用的不断扩大和发展,商业票据的运用范围日益广泛,但持票人只能到期才能兑现自己所持有的商业票据。
为了解决持票人临时需要资金的问题,银行进行金融创新,开展贴现业务,并且当银行的现款不足以支付持票人时,银行可以使用自己发行的银行券来支付。
1.5 答案详解:当货币在生活中日益重要时,一般说来,作为货币的商品有如下四个基本特征:一是价值比较高,这样可用较少的媒介完成较大量的商品交换;二是易于分割,一方面分割之后不会减少它的价值,另一方面分割成本较低,以便于同价值高低不等的商品交换;三是易于保存,即在保存过程中不会损失价值,费用很低;四是便于携带,以利于扩大化的商品交易。
★如何理解货币的支付手段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有以下特点:(1)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是作为补充交换行为的一个环节。
此时,等值的商品和货币在交换过程的两极不再同时出现,货币不再是交换的媒介。
(2)支付手段除了服务于商品流通外,还服务于其他经济行为。
(3)就媒介商品流通而言,流通手段职能是即期购买,而支付手段是跨期购买(4)支付手段是在存在债权债务关系下发挥的作用。
(5)支付手段的发展,使商品生产者之间形成了一个很长的支付链条,一旦某个商品生产者不能按期还债,就会引起连锁反应,严重时会引起大批企业破产,造成货币危机。
★简述金属货币制度的主要构成要素1.规定货币材料:货币材料简称币材,是指用来充当货币的物质。
2.规定货币单位:货币单位的规定主要有两个方面:(!)是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2)是确定货币单位的值。
3.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主要是指规定主币和辅币。
主币就是本位币,是一个国家流通中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4.对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的规定,即规定货币是无限法偿还是有限法偿。
5.规定货币铸造发行的流通程序: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辅币都是由国家限制铸造的6.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货币发行准备制度是指中央银行在货币发行时须以某种金属或某几种形式的资产作为其发行货币的准备,从而使货币的发行与某种金属或某些资产建立起联系和制约关系。
★简述信用货币制度的主要特点1.现实经济中的货币都是信用货币,主要由现金和银行存款构成。
2.现实中的货币都是通过金融机构的业务投入到流通中去的,这与金属货币通过自由铸造进入流通已有本质区别。
3.国家对信用货币的管理调控成为经济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如何理解货币的两个最基本的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时,执行着价值尺度职能。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具有如下特点。
(1)它是商品的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外在表现。
(2)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3)它具有完全的排他性、独占性。
(4)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要通过价格标准这个中间环节来完成。
流通手段: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在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
具有以下特点。
(1)执行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2)不需要有足值的货币,可以用货币符号来代替。
(3)包含有危机的可能性。
★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作用:在商品交易中,购买方可能暂时缺乏必要的货币资本,如果没有商业信用,这种联系就会中断;如果卖方有能力提供商业信用,生产和流通过程就会通畅。
正是通过这种可以分散决策的商业信用活动,润滑着整个生产流通过程,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局限性:首先,是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
其次,是商业信用方向上的局限性。
再次,是商业信用期限上的局限性。
★简述消费信用的的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积极作用: 消费信用是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有效手段,短期内可以发挥扩大消费需求和刺激经济的作用。
特别是在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消费信用有利于扩大内需,提高总供求均衡点的水平。
消费信用对于促进新技术的应用、新产品的推销及产品的更新换代,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消极作用: 过度的消费信用会造成过旺的需求,若生产扩张能力有限,消费信用规模扩大也会造成消费需求膨胀与生产扩张能力有限的矛盾,造成市场供求失衡、物价上涨的虚假繁荣。
★什么是金融市场?它由哪些要素构成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简言之即买卖金融工具的场所。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一)金融市场的主体:1.政府部门2.企业3.居民个人4.存款性金融机构:(1)商业银行。
(2)储蓄机构。
(3)信用社。
5.非存款性金融机构:(1)保险公司。
(2)养老基金。
(3)投资基金。
(4)投资银行。
6.中央银行(二)金融市场的客体:金融市场客体是指金融市场的交易对象和交易的标的物。
金融市场的客体就是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主要包括票据(支票、汇票、本票)、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国库券、基金、债券、股票及各种衍生金融工具等。
★金融市场具有哪些功能1.融通资金 2.优化资源配置3.调节经济4.反映经济5.确定价格★什么是货币市场?它由哪些子市场构成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主要从事一年或一年以内短期资金的融通活动。
货币市场按交易内容可以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国库券市场、回购协议市场、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市场,等等。
★什么是资本市场?它由哪些子市场构成资本市场是指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资金借贷市场。
(交易对象主要是银行的中长期贷款、政府的中长期公债券、企业股票和债券。
)资本市场通常有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
★简述金融机构的职能金融机构的职能概括起来有四点:①资金融通职能。
金融机构通过其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各个部门。
②支付中介职能。
金融机构为客户办理与货币支付有关的各种技术性业务,③信用创造功能。
金融机构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规模。
④金融服务职能。
金融机构通过开展广泛的金融服务来扩展自己的资产负债业务。
★简述我国金融体系的构成. 我国的金融机构实行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分业经营,相互协作的格局。
我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按其地位和功能大致分为以下四大类:第一类是金融体系的领导机构,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第二类是银行,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又可分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
第三类是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投资基金等。
第四类是在中国境内开办的中外合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业务主要有哪些内容?(一)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1.自有资本:包括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股份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2.存款:主要有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三大类。
3.借款:(1)同业拆借。
(2)向中央银行借款。
(3)回购协议。
(4)国际货币市场借款。
(5)发行金融债券。
(二)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现金资产、贷款和投资。
(三)商业银行的其他业务: 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是什么?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上有三个经营原则,即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1)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的最终目标,能否盈利直接关系到银行的生存和发展,是银行从事各种活动的动因。
(2)流动性:是指银行能够随时满足客户提款和清偿要求及各种合理的资金需求的能力。
(3)安全性:是指银行在经营中要尽可能避免使资产遭受风险损失。
(4)三性的对立统一:商业经营管理要寻求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的最佳组合,但实际上这三者之间是既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的。
★中央银行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中央银行的性质可以表述为:中央银行是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和对金融业进行监督管理的特殊的金融机构。
1.中央银行是特殊的金融机构(1)中央银行的金融活动主要是宏观经济领域,它是以国家干预国民经济、调节全国货币信用的金融机构身份出现,借助货币政策工具,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干预和管理。
(2)中央银行不经营一般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因而其业务经营对象也有着明显的差异。
(3)中央银行虽然也从事货币信用业务,但它的宗旨是稳定币值、稳定金融、不以盈利为目的。
(4)中央银行具有国家授予的一系列业务经营活动的特权,如垄断货币发行,管理货币流通,集中存款准备金,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代理国库,管理国家黄金,外汇储备等。
2.中央银行是特殊的国家机关: 中央银行是国家机构之一,要贯彻执行政府的政策方案,国家通过中央银行干预经济活动,它是国家干预经济的工具。
中央银行的职能:1.发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而成为全国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银行的银行:它一方面代表政府对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行使管理和监督的职能,同时又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办理各项信用业务。
(1)集中保管全国各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最后贷款者。
(3)中央银行是金融业的票据结算中心。
3.政府的银行所谓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政府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财政收支并为政府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代理国库。
(2)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
(3)作为政府的金融代理人代办各种金融事务(4)充当政府金融政策的顾问和参谋,为政府制定经济金融政策提供信息。
★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有哪些?(一)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也就是其资金来源业务,是形成资产业务的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货币发行业务2.存款业务3.其他负债业务: 如发行中央银行债券、对外负债等(二)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资金的业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再贴现业务2.贷款业务3.证券买卖业务4.保管和经营黄金、外汇储备业务(三)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1.资金清算业务2.代理国库业务3.调查统计业务★试述银行是如何创造货币的前提假设:(1)部分准备金制度: 即超额准备金为零。
(2)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存款账户的转移来完成货币的收付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及解除,流通中的现金为零(3)非支票存款为零: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4)二元银行体制:由中央银行和多家商业银行组成,如果存款准备金率小于100%,则商业银行可将部分客户存款再贷出去,而获得贷款的客户则可能再将这笔钱存入银行,于是商业银行的存款便产生了一种派生机制。
★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政策工具有哪些?(一)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政府债券,可以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并通过货币乘数效应改变经济中的货币供给量。
(二)法定准备金率: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权决定法定准备金率。
如果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供给会增加;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则货币供给量减少。
(三)再贴现率: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需支付的利率,这一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
★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要符合哪四性要求? 准确地选择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前提条件。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取必须符合四个方面的要求: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和抗干扰性。
(1)可测性。
可测性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中介目标应有比较明确的定义,如M0、M1、M2,长期利率、短期利率等,同时有关中介目标的准确数据应能被中央银行及时获取,预测。
(2)可控性。
可控性即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准确、及时地对中介目标变量进行控制和调节,以有效地贯彻其货币政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