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整理分类明细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目录第一篇: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目录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目录默认分类2008-04-22 12:02阅读239评论0字号:大大中中小小第—类:履历材料1、干部、后备干部(提拔)、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工人。
教师、学生、公安人员、医务人员、博士后、研究人员、工作队员、学员等各类人员的履历表、登记表、简历表;2、军人履历书,在重新装订时可按履历、自传、鉴定、政历问题审查结构四个部分分别归入一、二、三、五类。
其第一类履历部分可包括本人履历、家庭情况、爱人情况、社会关系。
军衔等级登记表等项、中间空白页如不影响材料内容的可以取出。
3、主要反映个人经历的各类登记表、调查表、审查表;4、个人参加革命活动简历材料;5、更改姓名材料(包括个人报告、组织批复、旁证材料);6、其他由本人填写反映个人经历情况的各种表格;7、履历表、简历表中兼有组织鉴定、意见等其他内容的,可按其主要内容、材料性质归入第一、三、九类。
第二类:自传材料1、干部本人在各个时期所写的自传;2、其他由本人写的叙述经历、家庭情况、社会关系的自传性质的材料。
第三类:鉴定、考核、考察材料1、个人鉴定;2、干部、党群机关工作人员、国家公务员党员、团员、学生等各类人员的鉴定材料;5、毕业、结业、出国、出境、调动、疗养、劳动鉴定及其他一些鉴定性质的材料;4、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干部表现情况材料;5、民主评议干部的综合材料;6、党员民主评议表;7、干部任职考察综合材料,组织审定的考察材料(考察材料附干部任免表后的归入九类);8、领导干部年度工作考核表,年度考核登记表(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9、高等学校招生政治思想品德考察表;10、干部个人的审计报告或审计意见材料,离任审计考核材料。
第四类:学历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材料(包括学历、学位、学绩、培训结业成绩表和评聘专业技术职务、考绩、审批材料)1、各类学校的报考书、报考表;2、各类学校选拔学生登记表、审查表;3、毕业生登记表、高等学校毕业生统一分配工作登记表;4、学习成绩单、记分册(包括自学考试、业务培训成绩单),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合格登记表;5、教育部门出具的学历证明材料;6、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出具的学历证明材料;7、干部本人业务自传;8、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9、聘任、套改、晋升、解聘专业技术职务(称)审批表、登记表;10、干部创造发明、科研成果鉴定材料、各种著作及有重大影响的论文目录;11、毕业论文的评语及论文获奖通知书;12、各大学毕业生学位评定书、晋升学位审批表;13、反映千部学历才识、专业技术方面情况的其他材料。
(详尽版)干部员工档案分类标准干部员工档案分类标准一、背景在组织管理中,干部员工档案的分类标准非常重要。
通过合理分类与归档,可以方便查阅档案,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介绍干部员工档案的分类标准。
二、分类标准1. 档案类型根据干部员工档案的不同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类:- 个人基本信息档案:包含干部员工的个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别、籍贯、出生日期等。
- 学历学位档案:记录干部员工的学历和学位信息,包括毕业院校、专业、学位等。
- 职称资格档案:记录干部员工的职称和资格证书信息。
- 奖惩记录档案:记录干部员工的奖励和处罚情况。
- 工作经历档案:记录干部员工的工作经历,包括担任职务、所在部门、任职时间等。
2. 档案级别根据干部员工的级别和职务,可以将档案分为以下几个级别:- 高级干部档案:包括担任高级职务的干部员工档案。
- 中级干部档案:包括担任中级职务的干部员工档案。
- 基层干部档案:包括担任基层职务的干部员工档案。
三、归档管理为了方便管理和查阅干部员工档案,可以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档案编号:对每个干部员工档案进行编号,以便唯一标识。
- 电子归档:将档案的电子版存储在计算机系统中,方便随时查阅。
- 保密措施:对涉密档案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确保档案安全。
- 定期检查: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四、总结干部员工档案的分类标准是组织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分类和归档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档案管理质量。
希望本文介绍的档案分类标准对您有所帮助。
(以上为800字)。
(详尽版)干部职员档案分类标准(详尽版)干部职员档案分类标准一、目的和背景:干部职员档案分类标准的制定旨在规范干部职员的档案管理,便于信息整理和查询。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干部职员的档案分类和归档工作。
二、档案分类标准:1. 基本档案分类- 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等个人基本信息。
- 教育经历:包括教育背景、学历、学位等教育经历信息。
- 工作经历:包括工作单位、职务、任职时间等工作经历信息。
- 培训记录:包括参加各类培训的记录和证书。
- 荣誉奖励:包括获得荣誉和奖励的记录和证书。
- 处分记录:包括受到处分的记录和处分决定书。
2. 档案归档标准- 按照干部职员的职级和职务,分别进行归档。
- 档案应按时间顺序归档,确保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 同一职级或职务的干部职员档案应分别归为一个文件夹。
- 档案应定期整理和更新,确保档案材料的安全和可用性。
三、案卷管理标准1. 案卷名称规范- 案卷名称应简明扼要,能准确反映所含文件内容。
- 案卷名称应使用统一的格式和标准,避免混淆和歧义。
2. 案卷编号规范- 案卷编号应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进行,便于档案管理和查询。
- 案卷编号应包含年度、职级(职务)和顺序号等信息。
四、档案保管标准1. 档案存放- 档案应存放在专门的档案室或档案柜中,确保安全。
- 档案室或档案柜应具备防火、防潮、通风、干燥等条件。
2. 档案借阅- 档案借阅应采取登记和归还的方式,确保档案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 借阅人需提供必要的身份证明和借阅理由。
五、档案销毁标准1. 档案销毁条件- 档案达到保管期限,且无需保留的。
- 档案损坏严重,无法修复或整理的。
2. 档案销毁程序- 档案销毁应经过审批程序,并留下相应的销毁记录。
- 档案销毁应采取安全、环保的方式进行,避免信息泄露。
六、附则本标准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如对本标准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反馈。
人事档案分类编号方案一、总体思路。
咱得把人事档案分得清清楚楚,编号编得明明白白,就像给每个员工的档案都找个独一无二的小窝,还得贴上容易找的小标签。
这样,不管啥时候想找哪个档案,都能像在自家衣柜找衣服一样轻松。
二、分类方法。
# (一)按人员基本信息分。
1. 身份类。
编号1 100:这一块就放员工的身份证、户口这些能证明“我是谁”的东西。
比如说,1 10号放本地户口员工的身份证复印件,11 20号放外地户口员工的,这样依次类推。
要是有特殊身份的,像人才引进有特殊户口政策的,就可以放在90 100号这个区间,单独做个小标记,写上“特殊户口人才引进”之类的话。
2. 学历类。
# (二)按工作相关信息分。
1. 招聘入职类。
编号201 300:招聘时候的简历、面试评价表、录用通知这些都在这儿。
201 220号放普通岗位的简历,221 250号放管理岗位的简历。
面试评价表就跟着简历走,比如说201号简历对应的面试评价表就是202号(或者你也可以用小数点区分,像201.1表示201号简历对应的面试评价表)。
录用通知就放在251 300号,按照入职时间先后顺序放,新入职的在前面,老员工的在后面。
2. 工作经历类。
编号301 400: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岗位调动记录、工作业绩评估、获奖证书这些都归到这儿。
301 320号放岗位调动记录,按照调动时间排。
321 360号放工作业绩评估,一年一份评估的话,就按照年份从早到晚排。
361 400号就是那些工作中获得的奖状、荣誉证书啥的,按照获奖时间来,最近的在前面,方便一眼看到员工最牛的成绩。
# (三)按其他信息分。
1. 培训类。
编号401 500:公司内部培训的结业证书、培训记录,还有员工自己参加外部培训的相关证明都在这。
401 430号放公司内部培训的东西,按照培训课程的先后顺序来编号。
431 500号放外部培训的,要是参加了好几个外部培训,可以按照培训费用从高到低排,贵的在前,便宜的在后,这样看起来也比较整齐。
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分类依据《干部档案工作条例》和《干部人事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规定》,结合当前工作实际,对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十大类内容的原则划分如下:一、履历材料:主要是履历表和属于履历性质的登记表等材料,包括:1.干部、工人、教师、医务人员、军人、学生等各类人员的履历表(书)、登记表、简历表(《学生履历表》放1类,《学生登记表》放4类);2.个人参加革命活动简历的材料,如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委员(候补委员)简历,人大常委会委员、政协委员简历;3.带有鉴定的履历表、简历表和登记表;4.其他由本人填写反映个人经历情况的各种表格。
二、自传材料:主要是自传和属于自传性质的材料及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材料,包括:1.自传;2.带有自传的履历表或简历表;3.带有自传内容的材料;4.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发生变化的报告表等材料。
三、鉴定、考核材料:主要是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组织、人事部门通过各种途径,对干部德能勤绩廉进行调查、评价的材料,包括:1.个人鉴定,干部、党员、团员、学生等各类人员的鉴定材料;2.毕业、结业、出国(境)、调动及其他一些鉴定性质的材料;3.以考核为主要内容的材料,如定期考核材料,年度考核登记表,援藏、援疆、挂职锻炼等考核材料;4.在重大政治事件、突发事件和重大任务中的表现材料;5.后备干部登记表(提拔使用后归档);6.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
四、学历学位、职称、学术、培训的材料(一)学历学位材料:学生登记表;高中毕业生登记表;中专毕业生登记表;学习(培训)鉴定表、学习(培训)考核表;普通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党校、军队院校报考登记表,入学考试各科成绩表,研究生推免生登记表,专家推荐表;学生(学员、学籍)登记表,学习成绩表、毕业生登记表,授予学位的材料,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复印件,党校学历证明;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等参加出国(境)学习和中外合作办学学习的有关材料;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授权单位出具的国内外学历学位认证材料等。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方法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方法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措施,它有助于组织和管理干部的信息,提高干部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下面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方法。
按照职级进行分类。
职级是衡量干部能力和责任的重要标准,根据干部的职级不同,可以将其档案分为不同的类别。
比如可以设立初级干部、中级干部和高级干部等不同类别,便于对各个层级的干部进行精细化管理。
按照工作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干部从事的工作性质和专业特长,可以将档案进行分类。
比如可以设立行政管理类、业务专业类、人力资源类等不同类别,以便更好地了解干部的特长和发展方向,为干部的选拔和任用提供参考。
按照履历进行分类也是一种常见的分类方法。
通过按照干部的工作经历和学历背景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了解干部的成长历程和专业背景,为干部的任用和培养提供依据。
比如可以将档案分为硕士研究生类、博士研究生类、在职研究生类等不同类别。
还可以按照考核结果进行分类。
干部的考核结果是评价其工作表现和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按照考核结果对干部档案进行分类,可以更好地评估干部的绩效和潜力。
比如可以设立优秀干部类、合格干部类、待提升干部类等不同类别,以便针对不同类别的干部采取相应的管理和培养措施。
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方法是对干部信息进行管理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通过按照职级、工作性质、履历和考核结果等进行分类,可以实现对干部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为组织选拔和培养优秀干部提供科学依据。
人事档案分类范本档案分类是根据归档文件的内容特征和形式特征,以不重不漏为原则,运用逻辑方法加以分门别类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人事档案分类范本,希望能帮到你。
1.党群管理类党群管理类二级类目的设置,重点是突出了党的领导,可依据党委的职能设置党务工作、组织工作、宣传统战工作、纪检与监察工作、工会工作、共青团工作、民间团体工作7个二级类目。
规模较小的中小型企业,党支部工作形成的档案数量少,可以将“纪检与监察工作”、“组织工作”、“宣传统战工作”合并设类,也可以只保留“党务工作”类,将工会、共青团、民间团体工作合并为“群团工作”类。
对于一般企业,不必再设置三级类目,特大型工业企业,由于职能分工细,形成档案数量大,可在二级类目之下再设置若干三级类目。
2.行政管理类一般可设置行政事务、安全保卫、法律事务、审计工作、人事管理、教育培训工作、医疗卫生、后勤福利、外事工作等9个二级类目。
根据企业规模和档案数量,中小型企业其二级类目可合并或减少,如将“审计工作”、”外事工作”两类归入“行政事务”类中;将”公安保卫”与”法纪监察”两类合并为”保卫监察”类,将”教育工作”和”医疗卫生”两类合并为”教育卫生”类。
档案数量很少的企业,也可以不设二级类目。
特大型企业,可在二级类目下设置三级类目。
3.经营管理类经营管理类档案是企业由传统单纯的生产型转变为生产经营型而产生的。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和企业产品经营的特点,经营管理类设置为经营决策、生产经营计划、统计工作、财务管理、资产管理、物资管理、产品销售、合同管理、信用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10个二级类目。
经营档案量少的企业可将“生产经营计划”与“统计工作”两类合并为“计划统计”类。
经营档案数量很多的企业可设置三级类目。
4.生产技术管理类生产技术管理类档案是依据企业生产技术管理的主要职能划分的,为了反映企业生产准备、生产指挥调动、辅助生产、保证生产和优化生产过程的主要内容,一般企业可设置生产调度、质量管理、能源管理、安全生产、科技管理、环境保护、计量工作、标准化工作、档案和信息工作等9个二级类目。
人力资源知识干部人事档案分类排序编目方法讲义一、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1.干部人事档案应按照年龄、职务、专业等方面进行分类。
2.按照干部层次,可以将干部人事档案分为省部级、厅局级、县处级、科级、办事员级等。
3.按照干部类型,可以将干部人事档案分为领导干部、专业技术干部、工勤干部等。
4.按照档案形式,可以将干部人事档案分为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等。
5.按照干部任职情况,可以将干部人事档案分为在职干部和离退休干部等。
二、干部人事档案的排序1.按照干部姓名的汉语拼音首字母排序。
2.按照干部的年龄排序,年龄小的排在前面。
3.按照干部的职务排序,职务高的排在前面。
4.按照干部的专业排序,同一专业的干部排在一起。
5.按照干部的工作经历排序,先按照工作时间长短排序,再按照工作岗位等级排序。
6.按照干部的学历排序,学历高的排在前面。
7.按照干部的荣誉、奖励等情况进行排序。
三、干部人事档案的编目方法1.编目方式(1)全宗编目法: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大量,内容分散,取材复杂的情况。
(2)单卷编目法:适用于干部人事档案数量较少,内容相对简单的情况。
2.编目要素(1)全宗:指文件保管系统中分类标准的最高一级分类单位。
(2)一级目录: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方法设置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
目录单位。
(3)二级目录:是指在一级目录下的细分单位。
(4)三级目录:是指在二级目录下的细分单位。
(5)具体内容:是指在三级目录下的详细记录单位。
3.编目流程(1)制定编目标准:根据文件保管系统的性质,组织编目人员制定编目标准和编目规范。
(2)建立分类系统:按照干部人事档案的分类要求,建立分类系统。
(3)编制编目表:将分类系统中的每个分类单元均以目录录入编目表中。
(4)草拟编目提要:对每个鉴定的目录单位,草拟编目提要。
(5)审核编目提要:对编目提要进行审核。
(6)编制编目册:由审核通过的编目提要组成编目册。
(7)校对编目册:编制编目册完成后,要进行校对、检查,以保证编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整理分类明细
第一类履历材料
应归档材料:
1、干部履历表(书),简历表,干部、工作人员、老师、医务人员、职工、学员、学生(初、高中学生登记表、毕业生登记表等)、军人等登记表;
2、属简历表性质的各种登记表;
3、更改姓名的材料。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二类自传材料
应归档材料:
1、干部本人历次所写的自传;
2、干部革命历史活动简历材料;
3、入党(团)申请书中能分开的自传内容材料;
4、有关自传内容的其它材料。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三类鉴定(含自我鉴定)考察、考核材料
应归档材料:3-1鉴定3-2考察3-3考核
1、以鉴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人员登记表;
2、组织正式出具的鉴定性的干部表现情况材料;
3、作为干部调动依据及平时对干部的考察了解形成的正式考察综合材料;
4、年度考核登记表,干部考核和民主评议的综合材料;
5、公务员年度考核登记表;
6、干部、职工、学生毕业生、学员、军人等各种鉴定材料
(包括工作、劳动的鉴定材料);
7、党团员鉴定表;
8、本人历次所写的属鉴定性质的材料;
9、后备干部登记表;
10、参加公务员考试登记表;
11、干部任职后公示期间的材料。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四类学历、学位、学绩、培训和专业技术情况的材料
应归档材料:
1、报考高等院校学生登记表、审查表、毕业登记表、学习(培训结业)成绩表(单)、记分册(初中、高中、技校、干部速成中学、干部业余补习学校等),学历证明、选拔留学生审查登记表;
2、中央党校培训班学习小结材料;
3、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专业技术职务考绩材料、聘任专业技术职务的审批表,套改和晋升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审批表;
4、干部的创造发明、科研成果、著作及有重大影响论文(如获奖或全国报刊发表的)等目录(该材料应由有关部门配合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分别摘录,并说明原件出处和形成日期,加盖组织公章后,才能归入本类);
5、由组织上调查形成的纯属学历、技术专长、业务能力和贡献等内容的各种专业人员“登记表”、“调查表”、“审查表”;
6、认定干部文化程度呈报(审批)表。
材料排序:应按材料形成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第五类政审材料
应归档材料:
1、对干部的政治历史关节问题审查结论、调查报告、上级批复、本人对结论的意见、与结论有关的主要证明及本人的检查交代材料;
2、因政治历史问题而受到处分的决定及有关主要证明、本人检查交代等材料;
3、凡已经查证清楚的有关干部政历问题的检举材料、查证材料;
4、有组织意见的“政审表”、“调查表”、“干部情况登记表”等表格;
5、有关确定、更改干部参加革命工作时间的组织意见、批复、调查证明材料及本人申请;
6、党籍问题的有关审查材料;
7、“文革”前的冤假错案、经复查后所作的复查结论或原处分的复查结论、报告及与结论有关的主要证明,本人申诉材料及原结论、原处分决定材料;
8、确定或更改干部的民族、出生日期、国籍的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依据的证明材料。
材料排序:每一类材料按其主次,如批复、结论、报告、主要证明材料(按问题集中排列)、检举材料、本人检查交代或主要申诉材料,对“文革”前的冤假错案经复查改正后,原结论放在复查结论后面。
不同类材料按时间先后排列。
第六类加入团党的材料
应归档材料:
1、中国共产党入党志愿书,入党申请书(凡有多份的可归
入1--2份全面系统的)和转正申请书(一般只放1份,可选择内容比较完整、离转正时间较近的1份;
2、中国共产党党员登记表,中国共产党党员重新登记表,党员重新登记申请书,不予登记的决定,组织审批意见及所依据的材料;
3、民主语言党员形成的组织意见或党员登记表,认定为不合格党员被劝退或除名的主要事实依据材料和组织审批材料,退党材料,取消预备党员资格的组织意见,支部关于取消党员资格或清除出党的处理报告,上级党组织的决定和批复,本人检查材料;(有关调查材料、综合报告归入文书档案)
4、保留中国共产党党员党籍的批复及报告;
5、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志愿书、申请书、退团报告和上级团组织批复、团员登记表、红卫兵转团材料;
6、民主党派有关材料,指加入该党派人员的通知材料。
材料排序:应将入团入党、入民主党派材料分别排列,志愿书放在各自材料前面,先团后党,然后按时间顺序排列。
如入团志愿书、申请书、团员登记表、超龄离团登记表、入党志愿书、申请书、转正报告、党员登记表、党员重新登记申请书、民主评议党员材料、入民主党派材料。
第七类奖励
内容包括在校及在职期间的奖学金、荣誉证书、获奖证书等。
按照类别和时间的先后顺序。
第八类处分
内容包括在校及在职期间的处分材料。
按照给予处分的机构层次顺序排列。
第九类审批、定级、工资调整材料
9-1 任免(部队中班、排、连)9-2工资9-3其他
应归档材料:
1、本单位、劳动、人事、组织部及上级有关部门审批表
2、本单位、劳动、人事、组织部及上级有关部门定级表
3、历次本单位、劳动、人事、组织部工资待遇政策落实调整表
材料排序:审批表、定级表、历次增资表
第十类其他参考资料
包括毕业通知单、检表、机读卡、就业协议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