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精华版)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41
等⾼线地形图的判读及应⽤1、等⾼线地形图的判读地形表⽰⽅法⽰意图和等⾼线图地形特征说明⼭地⼭峰闭合曲线外地内⾼四周低,中间⾼图中线段为⽰坡线,在等⾼线外侧,坡度向外侧降低盆地洼地闭合曲线外⾼内地四周⾼,中间低⽰坡线画在等⾼线内侧,坡度向内侧降低⼭脊⼭脊线等⾼线凸向低处,⼭脊连线从⼭顶道⼭麓凸起⾼耸部分图中虚线为⼭脊线,也称分⽔岭⼭⾕⼭⾕线等⾼线凸向⾼出,⼭⾕连线⼭脊之间低洼部分图中虚线为⼭⾕线,也称集⽔线鞍部⼀对⼭脊等⾼线组成相邻两个⼭顶之间呈马鞍形鞍部是⼭⾕线最⾼处,⼭脊线最低处陡崖多条等⾼线会合重叠在⼀处近于垂直的⼭坡,称陡崖——平原等⾼线稀疏,数值⼩——海拔⼀般低于200m,地势平坦——丘陵类似⼭地,数——海拔在500m以下,与⼭地类似,以数值进值⼩起伏⼩⾏区别2、特殊等值线的判读(1)确定弯曲部是⾼值区还是低值区:①在等值线图上弯曲最⼤处的两侧做各等值线的垂线,⽅向从⾼值指向低值。
若箭头向中⼼辐合,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为低值区;若箭头向外围辐散,等值线弯曲处与两侧相⽐为⾼值区。
(如下图)②在等值线弯曲最⼤处做某条等值线的切线,⽐较切点与切线上其他点的数值⼤⼩。
若切点数值⼩于其他点的数值,则该处为低值区,反之,则为⾼值区。
(如下图)(2)如果两条数值不同的等值线中间有闭合的等值线,则要遵循“⼤于⼤的,⼩于⼩的”规律确定数值。
如下图,a > b,则M > a;N < b。
3、等⾼线地形图在实践中的应⽤(1)选点:①⽔库坝址:应建在等⾼线密集的河流峡⾕出⼝最窄处,避开地址断裂带,并且要考虑移民、⽣态环境等问题。
库区适宜选在河⾕、⼭⾕地区,或“⼝袋形”的洼地或⼩盆地,这些地区不仅库容⼤,⽽且有较⼤的集⽔⾯积。
②⽓象站:应建在地势坡度适中、地形开阔的地⽅。
③港⼝:应建在等⾼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陆域平坦、⽔域深阔的避风港湾。
④航空港:应建在等⾼线稀疏的地⽅,地形平坦开阔、坡度适当、易排⽔的地⽅;还要考虑地质条件优越,注意盛⾏风向,保持与城市适当的距离。
浅谈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和应用等值线内容是高考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等高线、等深线、等温线、等压线等等,虽然各类等值线的特征、判读有差异,但万变不离其宗,本文仅以近几年来高考地理试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等高线为例,谈谈其判读和应用,以期对备考中的老师和同学产生一点启迪,达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功能。
一、等高线的基本特征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相邻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等高距即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图上所有标注高度均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
“0米”表示海平面,正值表示高出海平面,负值表示低于海平面。
3.等高线均为闭合曲线:闭合圈有大有小,小圈在本图内闭合,如盆地或山地。
大圈在图中看不到闭合,而中断在图框边上(这是因为受测绘区范围的限制),但一定会在相邻的拼接起来的多张图幅中闭合。
4.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合,但有时也会看到重合,这说明该处是陡崖。
5.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的陡缓:”密陡疏缓”,即等高线密表示山坡陡,等高线疏表示山坡缓。
6.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
山脊线为流域的分水线,山谷线为河流的集水线。
7.等高线向高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谷,可能有小河分布;等高线向低值处弯曲的部分为山脊;相邻两个山顶的中间部分为鞍部,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多条等高线重叠处为陡崖。
8.示坡线表示坡度降低的方向:在等高线图上画着的垂直于等高线的“短直线”,叫示坡线,它总是指向坡度降低的方向,故又叫做降坡线。
9.从山顶向四周,等高线先密后疏,为“凹形坡”;等高线先疏后密,为“凸形坡”,“凸形坡”容易挡住人们的视线。
10.特殊的或规则的等高线地图:往往是火山、沙丘,或者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梯田、大坝等。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根据等高线的基本特征,可以完成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判读,一般有以下五种基本方法:1.等高线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如果是谷地则为水流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重要的地图类型,也是历年高考的高频考点,因为它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空间概念、空间想象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要突破等高线地形图这一难点,需要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特征,掌握判读技巧,达到灵活应用。
一、等高线地形图的特征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海平面作为零米(要诀:同线等高)2.等高距(指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全图一致(要诀:同图等距)3.两条等高线绝不能相交一般情况下,同一地点不会有两个高度。
但在垂直壁立的峭壁悬崖,等高线可以重合。
(要诀:重叠为崖)4.等高线疏密反映坡度缓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表示缓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
(要诀:密陡疏缓)5.等高线与山脊线或山谷线垂直相交等高线穿过山脊线时,山脊线两侧的等高线略呈平行状。
等高线穿过山谷线(或集水线)时,向上游弯曲,成反V字形。
即等高线凸向低处则为山脊;等高线凸向高处则为山谷。
(要诀:凸低为脊、凸高为谷)6.相邻等高线间的地点海拔取值介于两等高线数值之间(要诀:大于小数、小于大数)7.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曲线,内部数值大小遵循“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的法则(要诀: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二、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1. 判读海拔高度和气温(1)某地在某条等高线上,即可读出该地的海拔高度。
(2)若不在等高线上,则此处海拔是一个范围。
(3)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2. 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利用“大于大数或小于小数”原则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低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高度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高度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高度高于其等高线的高度值。
如右图为等高线地形图,A区域高度小于700米,则为洼地;B区域高度大于900米,则为山丘。
3. 判别地势可根据海拔判别。
有的等高线地形图上没有数据,而是用示坡线表示。
示坡线也叫降坡线,表示降坡方向即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等高线地形图判读是中学地理学习中的一处重点,更是难点,先试从难点突破方面做点总结,希望对学生有所帮助。
一、山脊和山谷的判断方法:图中AB线为山谷线,CD线为山脊线方法一:横向地势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横向比较,即图中MN方向和XY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XY方向)为中间高两侧低;而山谷处(MN方向)为中间低两侧高。
结论:中间高两侧低——山脊;中间低两侧高——山谷。
方法二:纵向地貌比较法如果对山脊和山谷作纵向比较,即图中AB方向和CD方向,我们可以发现,山脊处(CD方向)等高线由高处弯向低处;而山谷处(AB方向)等高线由低处弯向高处。
结论: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战略通法:由等值线:“高高低低”判读:由高海拔(值)先低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高(值)(山丘);由低海拔(值)向高海拔(值)弯曲,说明此处为低海拔(值)(山谷)二、等高线地形图中鞍部的剖面特征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如果沿不同方向对鞍部作剖面图,可得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地形剖面图。
沿两座山峰连线方向看,两边高,中间低;沿垂直于两座山峰连线方向(为山谷)看,两边低,中间高。
三、有关定量计算1.相对高度的计算:公式:(n-1)×Δd≤ΔH<(n+1)×Δd n:悬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Δd:等高距理解:2.悬崖绝对高度的计算(1)悬崖崖顶的绝对高度:大≤H<大+Δd 大: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大的。
(2)悬崖崖底的绝对高度:小-Δd<H≤小小:指重合等高线中高度最小的。
理解:【例题】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等高线,读图完成1-2题1.陡崖A处的高度为()A.10米B.20米C.20米以上D.20米以下2.公路选择在该地形区通过的原因是()A.该部位是山脊,地势较高B.该部位是山谷,工程量较小C.该部位是鞍部,地势较低D.该部位岩层软弱,易于开挖【解题】1、陡崖A处有3条等高线重合,根据计算公式可得到其相对高度为20~40米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