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谱制定
- 格式:doc
- 大小:72.50 KB
- 文档页数:4
食谱制定原则
食谱制定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必须根据对象的生理条件和主要营养素的需要来编制食谱,特别是应遵循营养平衡、食物多样、饭菜适口和经济合理的原则。
2.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工作性质、健康状况及季节等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的食谱。
3.注意观察儿童接受食物的情况,必要时作调整。
4.每周更换食谱,确保食物的新鲜和多样化。
5.注意季节变化,冬季多用高热量食物,夏季可多用清淡凉爽的食物。
6.食谱所列的烹调方法和食物应适合儿童的消化能力。
7.品种多样化,并能促进食欲。
遵循以上原则,可以帮助我们更科学、合理地安排饮食,满足身体所需的营养需求。
食堂食谱制定制度及流程一、食堂食谱制定制度1.1 目的为规范公司食堂食谱的制定,确保食品安全,提高餐饮服务质量,满足员工的饮食需求,特制定本制度。
1.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食堂食谱的制定、修改及执行过程。
1.3 职责划分1.3.1 食堂管理员负责组织食谱的制定和修订工作,并对食堂餐饮服务进行监督。
1.3.2 食堂厨师负责根据食谱进行食品加工制作,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1.3.3 行政部负责对食堂食谱制定过程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食谱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4 食谱制定原则1.4.1 营养均衡:食谱应根据员工的需求,合理搭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
1.4.2 口味多样:食谱应充分考虑员工的不同口味需求,提供多种菜式,满足员工的饮食喜好。
1.4.3 食品安全:食谱应遵循食品安全规定,确保食品原料新鲜、合格,加工过程符合卫生要求。
1.4.4 成本控制:食谱制定应合理控制成本,确保食堂经营的合理性。
1.5 食谱制定流程1.5.1 调查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员工对食堂餐饮服务的满意度、口味需求和特殊饮食需求。
1.5.2 菜单设计: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营养均衡、口味多样、食品安全和成本控制原则,设计菜谱。
1.5.3 厨师意见征集:组织厨师对设计的菜谱进行讨论,充分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菜谱进行调整优化。
1.5.4 审批:将最终确定的菜谱报送给行政部进行审批,确保菜谱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1.5.5 公示:审批通过的菜谱应在食堂进行公示,让员工了解并接受即将提供的餐饮服务。
1.5.6 执行:厨师根据公示的菜谱进行食品加工制作,食堂管理员对餐饮服务进行监督,确保食品安全和质量。
1.6 食谱修订1.6.1 定期收集员工对食堂餐饮服务的反馈,了解员工对菜谱的满意度和建议。
1.6.2 根据员工反馈,适时对菜谱进行修订,以满足员工的需求。
1.6.3 修订后的菜谱应重新进行审批和公示流程。
食谱制定制度目的本文档旨在制定一个完整的食谱制定制度,以确保食谱的准确性和健康性。
背景食谱是指明所需食材和烹饪步骤的指南,对于保障食品的安全和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非常重要。
制度概述食谱制定制度包括以下重要步骤:1. 食谱规范制定:制定食谱的规范,包括食材使用的标准、烹饪方法和健康要求等;2. 食材选择:严格选择高质量、新鲜和符合卫生标准的食材;3. 烹饪环境卫生保障:确保烹饪环境的卫生和安全,包括定期清洁和消毒;4. 食谱审批流程:设立审批流程,确保食谱经过专业审核和批准后才能使用;5. 食谱实施管理:建立有效的食谱实施管理机制,包括记录食材使用、制作过程和食品留样等;6. 定期评估和改进:定期评估食谱的实施效果和反馈意见,进行必要的改进。
相关责任和流程以下是相关责任和流程的简要描述:1. 食谱制定责任:由专业营养师或相关健康专家负责制定食谱;2. 食材采购流程:确认食材供应商,采购高质量食材;3. 烹饪规程和安全流程:制定烹饪规程,保证烹饪过程的安全和卫生;4. 食谱审批流程:制定明确的审批流程,确保权威人员对食谱进行审查和批准;5. 食谱实施管理:建立记录和监督机制,确保食谱的正确实施;6. 定期评估和改进流程:定期评估食谱的实施效果和反馈意见,并进行必要的改进。
食谱制定制度的执行为确保食谱制定制度的有效执行,应采取以下措施:1. 培训和教育:向负责食谱制定和执行的员工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教育,使其了解制度要求和流程;2. 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制度的执行情况;3. 反馈和改进:鼓励员工提供反馈意见,并根据反馈意见进行必要的改进;4. 记录和文档管理:建立良好的记录和文档管理机制,保留食谱和相关记录。
结论食谱制定制度是确保食品安全和提供营养均衡饮食的重要保障。
本制度的执行需要明确的责任和流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和持续改进。
食谱制定管理制度一、前言食谱制定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提高营养质量,保障人民健康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是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的基础性管理制度之一。
本制度旨在规范食谱制定的流程、程序,确保食谱的科学性、营养性和合理性,帮助企业加强对食谱制定的管理,保障食品安全,维护顾客和员工的健康。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所有进行食谱制定的单位。
三、食谱制定的原则1. 科学性原则:食谱应该遵循营养学和食品安全的原则,科学搭配食材,确保食品的全面营养。
2. 多样性原则:食谱应该具有多样性,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口味需求,同时保证食品的均衡搭配。
3. 区域性原则: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和口味不同,食谱应当根据当地的饮食习惯调整和改良,使之符合本地人的口味。
4. 省时、节能原则:食谱应该具有合理的搭配和制作流程,能够节约时间和能源,并提高工作效率。
5. 质量与量的原则:食谱应该有明确的配料用量,以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口感,避免浪费。
6. 安全卫生原则:食谱应该符合食品安全卫生标准,采取符合卫生规范的烹饪方法,确保食品安全。
四、食谱制定的程序1. 开展市场调查和调研,了解当地饮食习惯、蔬菜、水果和肉类价格情况。
2. 招聘专业的厨师和营养师,组成食谱制定小组。
3. 制定食谱制定计划,明确食谱制定的时间节点、任务分工等。
4. 开展食材采购,确保采购的食材新鲜、健康。
5. 根据当地饮食习惯,结合厨师和营养师的建议,按照食品的季节性和口味制定食谱原型。
6. 进行试吃,不断调整和改良食谱,确保口感和营养的完美结合。
7. 制定食谱标准化流程,并进行备案。
五、食谱制定的管理1. 食谱的制定和调整应该由专业的食品大厨和营养师进行,并有行业经验的质检人员进行批准备案。
2. 食谱的管理人员需要定期对食谱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 食谱的调整需要提前进行调查研究,严谨的评审程序,确保食谱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如何进行早中晚三餐食谱制定人类的健康与饮食息息相关。
一日三餐不仅是生活的基本节奏,更是人体能量和营养的来源。
但是,如何合理搭配早中晚三餐的食谱,却是一个世界性共同难题。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确保所吃的食物有益于身体健康,下面就来探讨一下早中晚三餐的食谱制定。
一、了解基本食物营养分类人体需要的营养可以分为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几类。
按照不同的食物营养分类,我们可以对三餐的食谱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实现营养均衡。
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应该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搭配一定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同时尽量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从而摄取足够多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早餐食谱制定早上起床后,身体需要一定的能量补充,以便开始一整天的工作和学习。
因此,早餐的热量应该占一日总热量的25%左右,早餐中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比例要适中。
建议早餐应以主食为主,搭配适量的蛋白质,比如牛奶、鸡蛋或豆浆等,同时加上一份水果和蔬菜,既能补充营养,又有助于保持肠胃的健康。
三、中餐食谱制定中午的中餐是一天中能量摄入的主要来源。
建议中午的饭菜应尽量选择脂肪含量较低的菜品,比如清蒸或煮等简单的烹饪方式,同时保证蔬菜和蛋白质的摄入量,可以选择一份清炒蔬菜搭配火腿或者豆腐等,或是一份简单的麻辣烫也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还可以在中餐时多喝一些汤,有利于增加饱腹感和保持肠胃健康。
四、晚餐食谱制定晚餐时应以清淡为主,因为夜间身体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摄入过多的食物会给身体带来负担。
建议晚餐以粗粮为主,比如吃燕麦粥或者紫米粥,同时搭配一份蔬菜和适量的蛋白质,比如鸡肉或者鱼肉等。
此外,夜间的饮食也需要注意时间安排,晚餐可在18:00-19:30之间吃完,晚上再补充一些水果或者牛奶等易于消化的食物即可。
五、饮食小贴士1. 食物应该多样化,不要单一摄取某一种食物,也可以适当的从别的国家或地区的饮食中汲取灵感;2. 吃饭时不要做太多的嗑点,以免影响消化吸收;3. 不要太贪吃,多吃几餐也可以,但不要吃得太饱;4. 在选择食物的时候,除了要考虑自己喜欢的外,更要考虑食物的健康价值。
营养食谱的制定方法
1. 确定目标:制定营养食谱前,需要明确制定的目的。
例如针对减肥、增肌、增强免疫系统等目标,制定的营养食谱是不同的。
2. 食物选择:在选择食物时,需要根据身体状况、身体活动量、所需营养素等因素来确定所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食谱中应包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的食品。
3. 参考食谱:可以参照现有的食谱来制定自己的营养食谱,例如各种著名减肥、增肌餐等。
4. 均衡搭配:一顿餐需要搭配不同种类的食物,确保每种食
物都能摄入到所需的营养素。
同时也要合理搭配不同的营养素,比如适量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5. 合理分配:食谱中所摄入的食物的数量应该按照每日所需
的热量和营养素需求进行合理分配。
根据个人情况,调整每日所需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的比例。
6. 逐步实施:最后,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施制定好的食谱。
同时也要根据身体的反应,进行适当的调整。
食谱制定
【目的要求】
1.熟悉食谱制定目的和原则。
2.掌握食谱制定方法
【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食谱编制的目的:
将每日各餐主、副食的品种、数量、烹调方法、用餐时间排列成表——食谱。
食谱有一日食谱和一周食谱之分。
食谱编制是社会营养的重要工作内容。
对正常人来说是保证其合理营养的具体措施,对营养性疾病患者来说是一种基本治疗措施。
食谱也是炊事人员配餐的依据,可提高其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食谱编制是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具体落实到用膳者的每餐膳食中,使其按照人体生理需要摄入足够的热能和各种营养素,以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
根据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结合当地食物的品种、生产情况、经济条件和个人饮食习惯合理选择各类食物,可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用有限的经济开支来取得最佳的营养效果,节约食物资源。
2.食谱编制原则
总原则是满足平衡膳食及合理营养的要求。
(1)满足每日膳食营养素及热能的供给量:要根据用膳者的年龄、生理特点、劳动强度,选用计算各种食物用量,使一周内平均每日热能及营养素摄入达到膳食供给量标准,以满足人体需求
(2)各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除了全面达到热能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外,还要考虑到各营养素之间的合适比例,充分利用不同食物中营养素之间的互补作用,使其发挥最佳协同作用
(3)食物多样:“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将食物分成谷薯、蔬菜、水果、豆类、奶、肉(含鱼、虾)、蛋、油脂等八类,每天应从每一类食物中选用1~3种适量食物,组成平衡膳食。
对同一类食物可更换品种和烹调方法。
尽量做到主食有米有面有杂粮,副食有荤有素有汤,注意菜肴的色、香、味、形。
(4)食品安全无害:食物要新鲜卫生,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注意防止食物再污染。
(5)减少营养素的损失:选择食物烹调方法时,要尽量减少营养素的损失。
(6)其他因素:考虑用膳者饮食习惯、进餐环境、用膳目的和经济能力,结合当时气候情况、食物供应情况、食堂的设备条件和厨师的烹调技术等因素,以编制切实可行的食谱。
(7)及时更换调整食谱:每1~2周可更换一次食谱。
食谱执行一段时间后应对其效果进行评价,不断调整食谱。
(二)方法与步骤
1.食谱编制的方法
(1)按不同人群需要编制:
按用膳者的年龄、性别、劳动性质和强度、身体状况和其他有关因素,定出每人每日所需的总热能及三大营养的合适比例。
如某一普通定蛋白质占12%,脂肪占20%~30%,碳水化合物占58%~68%。
则每天所需的蛋白质为2200×(12%)÷4=64g;
脂肪重量为2200×(20%~30%)÷9=49~73g;
碳水化合物的重量为2200×(58%~68%)÷4=319~374g;
(2)计算主食的重量:
因一般主食即粮食每100g约产能量350kcal,
主食重量的换算方式为319×4×100/350=365g
或374×4×100/350=427g
(3)计算每日副食数量:
按消费水平及地区供应情况决定每人每日可以供应的肉、鱼、禽、蛋、豆类及其制品的数量,并计算其中营养素含量,然后加以调整。
如条件许可,动物性食物和豆类所提供的蛋白质应达到一日蛋白质总量的1/3,其余由粮食供给。
每人每日进食蔬菜量为500g,其中绿叶蔬菜类占50%。
由于各种蔬菜各有不同的营养特点,故以少量多品种的方式进行配制。
(4)主食和菜肴要有良好的感官性状,并符合多样化的原则;主食要粗细搭配、粮豆混合,有米有面;副食要有菜有汤,荤素兼备。
全天各餐食物的分配,一般情况下最好午餐最多,早餐和晚餐较少。
通常早餐应占全天总能量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
如果需要一日四餐、五餐、六餐者,应按照热能及营养素供给总量合理分配餐次。
在一日食谱的基础上进一步制定一周或一旬的食谱时,应使每天的菜肴有变化,尽量不重复。
食物数量不必按每天食谱计算,只要先确定一个食品消费的基本数字进行调配。
主要方法是以粮换粮,以豆换豆、以蔬菜顶蔬菜,同时经常改变烹调方法。
2.食谱编制的步骤
以4岁女童为例,
(1)查找总热能和各营养素供给量:
从“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中查找出四岁女童热能供给量
为1400kcal,蛋白质50g.
(2)计算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供给量
蛋白质50g,供热比为14%;【(50×4)÷1400=14%】
脂肪供热比为30%(设定)
碳水化合物供热比56%;
脂肪供给量=1400×30%÷9=47g
碳水化合物供给量=1400×56%÷4=196g
谷类200——159÷77.2%=200;
瘦肉类蛋白质含量以20%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