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史(明清) 第一讲明清美术概况
- 格式:ppt
- 大小:161.00 KB
- 文档页数:2
教师资格美术指导:明清绘画面面观明代和清代(公元1366—1911年)长达五百多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后期,在这个时期,各项艺术文化都上承宋、元,继往开来,不断提高,在绘画领域更是名家辈出,名作迭出。
明代,涌现了“浙派”,“吴派”,“华亭派”,“白阳青藤”,“南陈北崔”等这些影响广泛、个性鲜明的流派名家;清代,“四王”“四僧”“扬州八怪”占据画坛主流,引领画风潮流。
下面就让中公讲师谢学海来给大家详细介绍下。
明代——“浙派”,“吴派”,“华亭派”,“白阳青藤”,“南陈北崔”。
1.“浙派”明早期山水代表,师承南宋院体。
浙派三大家:戴进,吴伟,蓝瑛。
戴进:浙派开山鼻祖。
中国美术史上第一个以地别命名的绘画流派。
擅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宋元,用笔劲挺方硬,水墨淋漓酣畅,发展了马远、夏圭传统;人物画师法唐宋传统,兼长二笔、写意。
作品有《春山积翠图》《风雨归舟图》《三顾茅庐图》《达摩至惠能六代像》等。
吴伟:戴进之后的浙派名将,早年笔法工细,中年之后变为藏进豪放,泼墨淋漓。
《踏雪寻梅图》《长江万里图》《雪景山水图》《灞桥风雪图》等。
蓝瑛:是浙派后期代表画家。
工书善画,长于山水、花鸟、梅竹,尤以山水著名。
其山水法宗宋元,又能自成一家。
晚年笔力蓊苍劲,气象峻,与文征明、沈周并重。
《秋壑霜林图》《溪山曳杖图》。
2.“吴派”明中期,吴派兴起,始创于沈周,成于文徵明,另有唐寅、仇英等,又称“吴门四家”。
沈周:早期谨细,师法王蒙,后期粗简,师法吴镇。
《吴门十二景》《庐山高图》。
文徵明:也分粗细风格,以细见长。
《绿荫清话图》《真赏斋图》等。
唐寅:字伯虎,题材处理方面更重思想性。
《骑驴归思图》《春山伴侣图》《秋风纨扇图》等。
仇英:青绿水墨均有,《桃源仙境图》《停琴听阮图》。
3.“华亭派”明代后期,上海松江一代。
代表人物为董其昌,扭转了吴浙两派的颓风。
他提倡摹古,师法董源、米芾等。
董其昌:追求以书法入画所导致的笔墨联系变幻的表现力。
明清美术知识点总结一、明清美术一般特征1. 逼真写实明清时期的绘画以写实为主,尤其是绘制人物、花鸟和山水的作品,力求逼真。
这与明清时期的社会氛围有关,当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各种艺术流派得到了迅猛发展,人们追求精细、真实的艺术作品,追求作品的表现力和真实感。
2. 注重传统继承明清时期的绘画很大程度上继承了唐宋的艺术传统,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多以唐宋画家的作品为模板,借鉴其意境、技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
3. 反映社会生活明清时期的绘画作品往往反映着社会生活,体现着人们的生存状态和思想情感。
在明清时期的绘画中,经常可以看到宫廷生活、乡野田园、民间风俗等题材。
4. 禅意风格禅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明清时期绘画的一种风格。
在山水画和花鸟画中,经常可以看到画家对禅意的表现,通过绘画来陶冶情操,追求心灵的超脱。
二、明清绘画流派1. 四王四王是指明清时期的松江画派的代表人物:吴江、唐寅、文征明、祝允明。
他们致力于复古,提倡古画法,师法自然,推崇唐宋画风,但同时也融入了元代画风和南方画风,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个性化的山水画。
2. 八大山人八大山人,又名朱耷,号山谷。
他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人画家,擅长山水、花鸟画,尤以山水最为精通。
他的画风自成一体,注重意境的表达,通常用简练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墨来表现。
3. 精粹派精粹派是明清时期新兴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文征明、李流芳等。
精粹派的画家主张“以心拟形”,强调画家的主观创造,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4. 洪武画派洪武画派是明代初期的绘画流派,主要代表人物有倪同仁、王时敏等,他们注重展现画家自己的个性和情感,作品以大气和神韵著称。
5. 青绿山水派青绿山水派是明清时期的画家在传统山水画的基础上,发展出的一种新的绘画流派。
该派的画家主张用色鲜艳,明快的绿色来表现山的真实感,同时也注重画家的个性和情感的表达。
6. 籀兰派籀兰派是以籀兰山(今天的籀兰山属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为题材的山水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有阮元、陈洪绶等。
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题库(考研复习用)中国美术史——明清美术题库(考研复习用)明清时期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期的美术作品不仅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法,还蕴含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通过题库形式,介绍明清时期的美术,帮助考生系统了解与学习。
一、题目:明代山水画的特点和代表人物是谁?明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技法,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在明代,山水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笔触和卓越的构图技巧,以及对自然美的深入剖析,创造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其代表人物是谁?山水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画种之一,而明代山水画家中的代表人物则是文徵明。
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艺术家,他继承了宋代文人画的传统,并加入了自己的创新与颠覆,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他的作品注重气韵生动,以笔墨浓淡交替,线条简练流畅为特点。
他尤其擅长以小品、随意笔触勾画山水景物,使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与宁和。
二、题目:清代人物画的特点和代表作品是什么?清代人物画是明清时期的另一个重要美术流派,它以塑造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为核心,充分展现了清代社会的特点和文化氛围。
清代人物画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作品?清代人物画注重形象写实,更加注重人物的气质和思想内核的表达。
与明代相比,清代人物画更加关注生活的真实性和社会的人情味道。
画家们通过细腻入微的线条和纤巧的笔法,使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与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清代著名的人物画家有石涛、吴昌硕等多位艺术家,在他们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清代人物画的特点。
例如石涛的《秋江渔隐图》中,他用精湛的画工塑造了渔夫的形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江渔隐的场景,使观者对渔民们的辛勤劳动和恬淡生活产生共鸣。
三、题目:中国瓷器的明清时期发展特点是什么?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此时期的瓷器无论在纹饰、造型还是烧制工艺上都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特点是什么?在明清时期,中国瓷器的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特点。
首先,明代的瓷器以宜用为主,注重实用价值。
明代美术讲解稿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当时,黄河泛滥,给沿河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红巾军为首的元末农民起义开始了,在此期间朱元璋趁势崛起,在南方先后击败张士诚、陈友谅等,1364年,建立西吴政权。
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国号大明。
同年攻克大都推翻元朝。
1387年9月,再接再厉的朱元璋任命大将军蓝玉率领十五万大军出塞在捕鱼儿海(今贝尔湖,呼伦贝尔草原的西南部边缘)彻底歼灭溃逃北方的北元朝廷,元朝正式灭亡,大批元朝皇室成员身陷囹圄,三千人被押解回南京,历史上靖康之变类似的情况再现,此时两者相差两百余年明代因覆灭元代而得以建立。
由于元代时间不算太长,其中后期许多画家都过渡到了明朝,所以明初的绘画基本上是元代的延续,而这些前朝的画家也纷纷被征召致仕,如王蒙、赵原、徐贲、王绂等。
浙派绘画是明代前期中期中国画坛的重要绘画流派,明代中后期浙派衰弱,其优势位置被吴门画派取代。
那些曾山入宫廷或同样以南宋遗风为宗旨的画家,在民间逐渐聚集在一起,他们的画风与明初的院体画家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有了更大的创作自由空间。
因这些人大多来自浙江一带,故被称为浙派,其中以戴进为领军人物。
浙派绘画有重要旁支江夏画派,代表人物是江夏(今属湖北武汉)的吴伟。
“浙派”的创始者和领军人物是戴进(1388-1462),他是地地道道的杭州人。
字文进号静庵。
他的绘画在年轻时就已经盛名远扬,宣德时曾经被征召入宫廷,但是受到谢环等人的妒嫉和排挤,之后又在北京地区寄寓多年,晚年回到家乡杭州卖画为生。
戴进虽然曾经在宫廷中供奉过,但是他的主要创作还是在民间完成的,其影响也是在民间。
所以后世将他代表的这一画派称之为“浙派”。
戴进在绘画方面有着超凡的才能,他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能,无所不精。
他的山水主要师承南宋刘松年、马远、夏圭,兼收北宋郭熙和元人的画法。
中国美术史知识点梳理整理可为八个章节:第一章原始美术;第二章先秦美术;第三章秦汉美术;第四章魏晋南北朝美术;第五章隋唐五代美术;第六章宋元美术;第七章明清美术;第八章近代美术第一章原始美术(一)原始陶器艺术1、陶器及陶器的装饰手段早期:以实用为目的,简单粗劣、种类少,第二个时期:既有实用价值又有作为艺术品存在的价值,采用了彩绘、纹饰等装饰手段第三个时期:种类繁多,造型丰富,镂孔、印纹等手法的应用。
2、我国新石器时代出土陶器的著名文化遗址3、新石器时代陶器的主要类型及风格特征(风格上分黄河上游彩陶[仰韶、马家窑]、下游素面陶[大汶口、龙山])仰韶陶器:在彩绘上表达美的意识和愿望,但受实用性的约束,形体变化不大。
龙山文化:表面装饰相对简单,但造型变化丰富。
许多器皿已摈弃了实用目的。
(二)原始绘画1、原始陶绘艺2、早期地画、壁画、岩画(三)原始雕塑1、史前陶塑艺术品的造型种类2、新石器时代石雕刻的两个中心及主要风格第二章先秦美术(一)先秦青铜艺术1、夏商周三代青铜器的发展过程及各阶段的风格特征(重点记忆)2、青铜器的分类:按用途分: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等。
3、青铜器纹饰的主要分类及其特征:动物(造型及主体装饰)和几何纹样(底纹或细部)两大类,造型装饰特征:a、根据动物形态造型,被称之为“尊”;b、将人或动物形象与青铜器造型融为一体;c、以主体动物形象作为青铜器的附件(二)先秦雕塑艺术1、青铜雕塑的两种类型a、以动物形象进行造型,大多表现与尊上,器物多为凝重宽博。
b、表现于器物的耳、盖、扣、嘴等附件上的立体雕塑。
2、战国帛画对后世人物画的影响用笔用色等绘画创作实践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墨线勾画人物的技法为后世传统绘画表现技法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第三章秦汉美术秦汉绘画1、西汉长沙马王堆1号墓帛画的主题、特点主题:乞求灵魂归天;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有机的将三部分贯穿起来,罕见的表现手法,画面突出了墓主的高贵身份。
第1章原始社会时期美术1.《周礼》“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苍壁礼天,以黄琮礼地。
”第2章、三章夏商周的美术1.商代青铜器要例:人面铜方鼎:大禾鼎(内壁有“大禾”二字)司母戊大方鼎:最大毛公鼎:铭文最多2.甲骨文:现存最早的成系统汉字甲骨文是中国书法艺术最早的代表;商代甲骨文多集中在河南安阳殷墟;3.漆器: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使用天然漆的国家。
4.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御龙图》是目前可见的中国最早的独幅画第四章秦汉时期美术1.秦汉时期大型纪念性雕刻的杰出代表:始皇陵兵马俑、西汉霍去病墓前石刻群2.秦始皇陵兵马俑:佣是一种殉葬品;(材质:木、铜、泥)特点:秦始皇陵在陕西临潼,兵马俑差不多与真人真马等大,阵容强大佣头和身躯分开制作,然后套和雕塑手法:模制+手塑塑成后入窑烧制,最后进行彩绘写实风格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始皇陵兵马俑3.汉代纪念性雕刻,以霍去病墓前石刻群为代表。
其中主题最为鲜明的《马踏匈奴》象征性地歌颂霍去病的战功及其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风格写意4.东汉甘肃武威出土的青铜佣中,最杰出的代表作是“铜奔马”,即“马踏飞燕”它表现一匹飞奔的马,后蹄踩住了一只展翼的飞鸟,一起翱翔在半空马的体形完美匀称,整个重心都落在踩飞鸟的那只足上。
无论是造型的高度完美,还是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堪称杰作现成中国旅游标志5.铜灯——汉代灯具把实用和欣赏巧妙结合起来。
最具代表性的是西汉河北满城“长信宫灯”“长信宫灯”通体鎏金,作一宫女跪坐之势,神情端庄,体态优美,不失为人物雕塑的精品。
宫女左臂下垂执灯座,右臂举起,衣袖与灯盖相通,点燃后烟尘通过衣袖而集中于人体之内;灯座可盛水,能将吸入体内的烟炱溶于水中,这就保持了室内空气的清洁,另外在其灯座上还有活动的环壁形灯罩,根据需要可以调整照射方向,控制灯光的强弱。
灯座、灯罩、头部还可以拆卸,便于擦拭清除烟尘,真可谓巧夺天工。
6.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T型帛画,内容分天上、人间、阴间三部分。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第一编史前及先秦美术1、中国的史前时代即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属社会发展史上的原始社会。
2、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主要的劳动工具是打制的石器,从事采集和狩猎经济活动。
第一章史前美术1、石器时代的美术是我国美术的起源和萌芽时期。
这时期美术的明显特征是艺术与实用的结合。
2、文化指考古学文化。
指同一时期。
同一地区具有共同特征的考古遗存的总体。
通常以首次发现地点或特征性的遗器、遗物而命名。
3、以使用磨制石器、发明陶器和出现农业与畜牧业为主要标志的新时期时代,是古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起点。
4、陶器的发明和磨制石器的应用,并列为新石器时代的两大标志。
5、陶器依用途可分为饮食器、炊煮器和储藏器。
6、按陶质来分有红陶、灰陶、白陶和黑陶。
7、彩陶和黑陶代表着我国古代美术创造的第一次高峰。
8、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艺术,主要体现在彩陶的装饰纹样上。
9、半坡类型的彩陶,以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遗址出土者为代表。
10、半坡类型彩陶早期纹饰多为散点式构图。
11、庙底沟类型的彩陶,以河南陕县庙底沟及陕西华县泉护村遗址出土者为代表。
庙底沟比半坡成熟。
12、仰韶文化彩陶类型中,半坡类型(多为动物纹样,散点式)和庙底沟类型(多为植物纹样,二方连续)最为杰出13、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晚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一个分支,它上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下接齐家文化。
P1114、马家窑继承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爽朗风格,但表现更为精细,形成绚丽、典雅的艺术风格,比仰韶有进一步发展。
15、岩画是用矿物质颜料涂绘或用石器磨刻、敲凿乃至用金属工具刻划在山崖石面上的图画。
16、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与干栏式建筑。
17、黄河流域的房屋主要采用木骨泥墙;长江流域的建筑主要采用木料,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发现了多种带榫卯结构的木构件,是用石器加工而成的。
第二章先秦美术1、先秦美术包括夏、商、周三代美术,其中春秋以前属奴隶社会,战国进入封建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