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空间作业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1
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
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规程:
① 作业审批:每次作业前都要进行审批。
填好作业申请表,像要进入一个污水井作业,把作业时间、作业人员、作业内容等信息都写清楚,得到审批通过才能作业。
② 气体检测:作业前要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
用气体检测仪检测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的浓度,比如氧气浓度要在19.5% -
23.5%之间,检测到可燃气体浓度超过爆炸下限的10%就不能作业。
③ 通风措施:进行通风,保证空间内空气流通。
可以使用通风机,像在一个封闭的地下室作业,提前半小时开启通风机从外部鼓入新鲜空气。
④ 个人防护:作业人员要穿戴好防护装备。
比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手套、防护鞋,进入有有毒气体的空间还要佩戴防毒面具。
⑤ 照明设备:准备好照明工具。
要用安全电压的照明灯具,像在一个储油罐内作业,使用12V的防爆灯进行照明。
⑥ 监护人员:安排监护人员在有限空间外监护。
监护人员要时刻关注作业人员情况,比如在一个电力管沟内作业,监护人员在沟外观察,和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⑦ 作业时间:控制好作业时间。
不能长时间在有限空间内作业,像在一个闷热的设备容器内作业,每工作半小时就出来休息一会儿。
⑧ 工具设备:检查作业工具和设备。
确保工具设备无损坏,像进入一个狭窄的管道作业,检查电动扳手是否能正常工作。
⑨ 应急措施:制定应急方案。
准备好应急救援设备,像在一个深的污水池作业,旁边备好救生绳、担架等,一旦有意外能及时救援。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作业流程一、作业前准备(一)风险评估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氧气含量、温度、湿度、压力等因素。
了解有限空间的结构、尺寸、通风情况等,预测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二)制定作业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作业方案应包括作业步骤、安全措施、应急救援预案、人员分工等内容。
作业方案需经过审批,确保其可行性和安全性。
(三)人员培训对参与有限空间作业的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
培训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有限空间的定义和分类、危险有害因素识别、通风换气方法、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应急救援程序等。
培训结束后,应对作业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四)设备和工具准备准备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照明设备、通讯设备、救援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工具完好无损,性能可靠,并在有效期内。
(五)设置警示标识在有限空间入口处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如“有限空间,未经许可,严禁进入”等,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二、作业前通风和检测(一)通风换气在作业前,对有限空间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和积聚的热量,增加氧气含量。
通风方式可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通风时间应根据有限空间的大小、危险程度等因素确定。
(二)气体检测在通风换气后,使用专业的检测仪器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检测,检测项目包括氧气含量、易燃易爆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
检测应在有限空间内的不同位置进行,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检测结果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三、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一)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应根据作业环境和危险程度,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带、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空气呼吸器等。
个人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检查和维护。
(二)作业监护在作业过程中,应安排专人进行监护,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
有限空间作业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至关重要,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顺利完成任务。
以下是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1. 评估风险,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确定有限空间的尺寸、通风情况、有害气体浓度、可能存在的危险品等因素。
只有在确定了所有潜在风险后,才能制定出适当的作业计划。
2. 许可和许可证,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确保获得适当的许可和许可证。
这可能涉及到向相关机构提交申请,以及获得必要的批准和许可。
3. 通风和气体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通风和气体检测。
这是为了确保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符合安全标准,以防止有害气体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
4. 作业计划,制定详细的作业计划,包括作业流程、使用的设备和工具、作业人员的分工等。
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清楚了解作业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
5. 安全装备,所有进入有限空间的工作人员都必须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头盔、防护眼镜、呼吸器等。
此外,必须确保提供适当的紧急救援装备和设施。
6. 通讯和监控,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确保与作业人员的通讯畅通,并且有监控设备对作业情况进行实时监测。
这是为了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
7. 紧急救援计划,在有限空间作业期间,必须制定详细的紧急救援计划,并确保所有工作人员都清楚了解应对紧急情况的程序和方法。
总之,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和作业的顺利进行。
任何违反规定的行为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必须对有限空间作业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给予充分重视。
受限空间作业程序当企业组织人员在有限的空间内工作时,必须履行下列程序,严格落实各项保障措施:(一)检测。
一是作业前,应严格按照“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根据作业现场和周边环境情况,检测受限空间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检测指标包括氧浓度值、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性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值、有毒气体浓度值。
未经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受限空间。
二是在作业环境条件可能发生变化时,应连续或定期检测工作场所的危险因素。
作业者工作面发生变化时,视为进入新的受限空间,应重新检测后再进入。
三是实施检测时,检测人员应处于安全环境,检测时要做好检测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气体种类和检测浓度等。
(二)危害评估。
一是作业前,应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工作环境的危害状态,制定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二是危害评估应根据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等标准进行。
(三)通风。
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以降低风险,保持空气流通。
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四)配备防护设备。
首先,为操作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要求的通风设备、检测设备、照明设备、通讯设备、应急救援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
当受限空间存在可燃性气体和爆炸性粉尘时,检测、照明、通讯设备应符合防爆要求,作业人员应使用防爆工具,配备可燃气体报警仪等。
二是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援设备设施应妥善保管,并按规定定期进行检验、维护,以保证设施的正常运行。
(五)配备呼吸防护用品。
呼吸防护设备的选择应符合GB/T18664《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要求。
缺氧条件下,应符合GB8958《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要求。
(六)配备应急救援装备。
应配备隔离式呼吸器,如全脸正压空气呼吸器或长管口罩、应急通讯报警器材、现场快速检测设备、大功率强制通风设备、应急照明设备、安全绳、救生索、安全梯等。
有限空间作业顺序有限空间作业顺序:1、接到通知需要进行一有限空间内作业,并办理相关票证,作业手续已经办理,启动应急方案及应急处置落实到位。
2、人员分工确认:第一作业人员甲;第二作业人员乙;气体检测人员丙;安全监护人员丁。
执行每道命令后,组长与组员进行确认。
3、能量隔离:由第二作业人员执行命令,关闭阀门,悬挂上锁。
4、气体检测:由气体检测人员执行命令,四合一气体检测仪已归零,记录确认,进行气体检测。
5、强制通风:由第二作业人员执行强制通风,在上风口安放通风机。
6、再次进行气体检测:由气体检测人员执行命令,做好相关记录并确认。
7、设置警戒区域:组长宣布,因气体检测结果依旧不合格,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方可进行。
现在小组人员设置警戒区域,挂设警示牌、设置警戒桩、拉设警戒带。
(尤其注意人员和设别不能划分到线外)。
8、清点工器具并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由监护人员配合第二作业人员执行,监护人员向第二作业人员交清并做好工具记录,有安全绳一条、梅花扳手一把、防爆手电筒一个、对讲机两部、正压式呼吸器一部、气体检测仪两部。
将对讲机调整为公共频道,将检测仪调零。
因作业环境复杂,约定使用第二套绳语沟通方式:拉一下拽一下表示安全、拉三下表示紧急撤离。
第二作业人员检查呼吸器面罩气密性,监护人员协助第二作业人员佩戴呼吸器。
9、持续进行气体检测:由气体检测员执行,做好记录。
监护人员做好监护,注意安全绳及自己的位置。
10、升井:由第二作业人员及监护人员执行,拉一下拽一下后,监护人员拽三下,监护人员协助第二作业人员返回井上。
第二作业人员拆除面罩、关闭氧气瓶气阀,与监护人员清点工器具。
第一作业人员与监护人:由监护人员配合第二作业人员执行,监护人员向第二作业人员交清并做好工具记录,有安全绳一条、梅花扳手一把、防爆手电筒一个、对讲机两部、正压式呼吸器一部、气体检测仪两部。
11、警戒解除、关闭有限空间:由小组人员执行。
组长确认,有限空间作业完毕,现隔离区域解除。
有限空间作业步骤(简洁要点)一、作业前准备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
3、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作业者应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开启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前,应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注:自然通风时间不低于30分钟,作业过程中不能关闭出入口。
4、安全隔离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通路。
5、气体检测(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注:气体检测应做好记录,至少包括:检测日期、检测地点、检测位置、检测方法和仪器、温度、气压、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监护者。
监护者应将监测数据和分级结果如实告知作业者并履行签字手续。
(2)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
注: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测点距离井底和顶部不应超过1米,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但不应超过8米;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最高值为准;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呼吸高度内,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
6、作业环境级别判定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 3 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 1 级:a) 氧含量小于 19.5%或大于 23.5%;b)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c)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 GBZ 2.1 规定的限值。
氧含量为 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 2 级:a)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b)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 GBZ 2.1 规定限值的 30%且不大于 GBZ2.1 规定的限值;c) 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和注意事项有限空间作业是一项需要高度谨慎和专业知识的任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为你介绍有限空间作业的流程和注意事项,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挑战。
一、引言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空间有限且进出口受限制的情况下进行的工作活动。
这些空间可能包括储罐、沼气池、下水道等,它们通常需要特殊的许可和注意事项,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二、作业流程1. 评估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
评估应包括对空间结构、环境条件和潜在危险的分析。
这可以通过使用风险评估工具和设备来完成。
评估的结果将帮助你确定适合的作业方法和必要的安全措施。
2. 许可和培训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之前,必须获得相关的许可和培训。
这些许可和培训可能涉及有限空间入口许可、气体检测、紧急救援和通风等方面。
只有经过许可和培训的员工才能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3. 气体检测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进行空间内部的气体检测。
这是因为许多有限空间存在着潜在的气体危害,如有毒气体和可燃气体。
通过使用气体检测仪器,可以检测到潜在的危险气体,并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
4. 进入和工作进入有限空间之前,需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
这可能包括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带和氧气监测器等。
在进入空间后,应注意周围的环境条件,并遵守所规定的安全措施。
在工作过程中,要时刻关注个人安全并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作。
5. 紧急救援在有限空间作业中,紧急救援是非常重要的。
在作业之前,应制定并实施紧急救援计划。
这包括明确的沟通渠道、紧急联系人和安全退出的途径。
所有参与作业的人员都应了解紧急救援程序,并在需要时能够迅速行动。
三、注意事项1. 个人安全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时,个人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确保你和你的团队都明确了解安全规程,并且始终遵守相关的安全要求。
2. 气体监测气体检测在有限空间作业中至关重要。
确保你使用可靠的气体检测仪器,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准。
3. 通风和通风设备有限空间通常需要额外的通风设备来保持空气质量。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流程一、作业前准备1.对有限空间进行详细调查,了解其结构、容积、通风状况等基本信息。
2.根据空间特点,准备必要的通风、照明、通讯、个人防护等设备和器材。
3.确定作业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安全知识教育,确保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4.编制作业方案,明确作业目标、作业步骤、人员分工和安全措施。
二、危害因素辨识1.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温湿度、有毒有害物质、机械伤害等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辨识。
2.根据辨识结果,评估作业风险,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三、安全措施落实1.确保通风设备正常运转,保持有限空间内空气流通。
2.检查个人防护装备是否齐全、完好,确保作业人员能够正确佩戴和使用。
3.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明确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四、进入受限空间1.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作业方案,有序组织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
2.进入前,再次确认通风、照明、通讯等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作业环境安全。
五、作业过程监控1.对作业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确保作业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2.定期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气体成分和温湿度,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3.保持与作业人员的通讯畅通,及时了解作业情况,指导作业人员正确应对各种情况。
六、紧急情况应对1.制定紧急情况下的撤离、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
2.发现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作业人员迅速撤离。
3.对受伤人员进行必要的急救和现场处理,并及时送往医疗机构救治。
七、作业结束与撤离1.作业完成后,确认有限空间内无遗留物或危险源。
2.按照撤离程序,有序组织作业人员撤离有限空间。
3.关闭通风、照明等设备,清理现场,恢复有限空间原状。
八、后续总结与改进1.对本次有限空间作业进行总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根据总结结果,制定改进措施,提升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3.对改进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跟踪评估,确保取得实效。
同时,将相关经验教训分享给其他作业人员,提高整体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有限空间作业步骤(简洁要点)一、作业前准备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
3、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作业者应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开启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前,应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注:自然通风时间不低于30分钟,作业过程中不能关闭出入口。
4、安全隔离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通路。
5、气体检测(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注:气体检测应做好记录,至少包括:检测日期、检测地点、检测位置、检测方法和仪器、温度、气压、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监护者。
监护者应将监测数据和分级结果如实告知作业者并履行签字手续。
(2)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
注: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测点距离井底和顶部不应超过1米,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但不应超过8米;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最高值为准;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呼吸高度内,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
6、作业环境级别判定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 3 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 1 级:a) 氧含量小于 19.5%或大于 23.5%;b)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c)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 GBZ 2.1 规定的限值。
氧含量为 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 2 级:a)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b)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 GBZ 2.1 规定限值的 30%且不大于 GBZ2.1 规定的限值;c) 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实操作业程序目录一、有限空间作业职责分工 (2)二、作业流程 (2)(一)作业审批 (2)(二)作业准备 (2)1、防范交底 (2)2、检查设备 (3)(三)作业开始 (4)1、危害告知(设置警示标志) (4)2、防范隔离 (5)3、清除置换 (5)4、自然通风 (5)5、检测分析 (5)6、强制通风 (6)7、再次检测(同上) (6)8、作业设备到位 (7)9、下井作业 (7)(十)防范撤离 (8)一、有限空间作业职责分工作业负责人(领队):对现场作业全面负责作业人员:负责井下作业监护人员:负责全过程监护检测人员:负责井下检测二、作业流程(一)作业审批1、所有作业人员统一着装、佩戴好防护帽。
2、检测人员负责填报作业表中基本情况,填报内容包括:(1)作业单位:(2)设施名称:污水井(3)作业内容:井下取物(4)相关作业人员填写个人分工。
(二)作业准备1、防范交底作业负责人先到作业井附近查看污水井是否开启,周围是否有燃气管线,车辆通行等,然后对队员进行预防工作交底。
防范交底内容:(1)此次作业任务是从“污水井井下取物”。
(2)此次作业的程序是先把井盖打开,自然通风30分钟,再检测污水井里的氧含量、有毒气体含量和可燃气体含量,如超标则进行机械通风,直至检测合格后,再下井作业,作业完成后,清理好工具,将井盖恢复原装,点验物品,作业结束。
(3)此次作业分工:1)检测人员负责检测,检测要注意准确选取监测点,并核对检测值是否达标;2)监护人员负责监护,作业前要对带的设备逐个进行详细检查,并签字确认;作业中要连续进行通风,要密切注意井下作业状况,不时了解井下分环境变化情况,同时整个作业过程中,要保管好应急器材,以备急用;作业完毕后,要清点人员和器材,确认无误。
3)井下作业人员负责井下作业,下井的时候要穿戴齐全,检查装备的有效性,要带着便携式检测仪,作业过程中要随时监测井下气体含量,如有超标现象则立即停止作业,使用对讲机呼救,随即升井。
有限空间作业程序及安全要求承包单位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应按作业审批、作业前的准备、作业的组织和实施、撤离、总结评价等流程,做好各阶段的安全工作。
1、作业许可证的审批进入有限空间作业点作业的,承包方必须办理《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许可证》,严格执行审批程序,经审批单位签字同意,方可进入作业,未经许可或审核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作业。
许可审批单位在作业审批时应对作业项目负责人及监护人、现场联系人等进行明确,并对其作业安全管理提出具体的要求。
2、作业前的准备承包方项目负责人接到任务后,应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听取发包方项目管理负责人员对作业内容以及危险因素和防范重点的告知。
(2)到现场对作业环境及相关设备设施、作业条件进行熟悉和了解。
(3)对作业成员进行分工,对安全提出具体要求。
(4)编制作业安全方案,填报有限空间作业许可证,并按规定程序履行申报。
(5)对作业用的设备、工器具、安全防护装备以及应急救护设施进行准备。
3、作业的组织和实施承包方作业人员到达现场后,应做好以下工作:(1)作业人员接受现场安全培训或安全告知教育,对作业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识别,对安全工器具进行检查。
(2)在作业区域设置警戒线和警示标识,如夜间作业,还需设置警示灯光。
(3)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以及使用的安全工具和必要防护器具。
(4)对作业场所的安全条件进行确认,对连接有毒有害物质的设备设施的隔离措施进行检查,并对现场通风进行确认。
(5)由专业人员对作业现场氧含量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进行检测,检测合格方可组织人员进入。
未经检测或检测不合格,人员不得进入。
动火作业,一氧化碳应小于12.5%,作业场所一氧化碳氧含量浓度应低于30ppm,氧含量为19.5~23.5%,硫化氢浓度应低10ppm。
如低于安全值范围,进入人员必须采取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并增加现场机械通风设施,加大通风量和换气次数。
(6)作业环境发生变化或工作时间超过2个小时的,还应对作业场所进行重新检测(每2个小时定时检测),根据检测结果,确定作业方案和防控措施的执行或补充。
有限空间作业安全作业流程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内的作业。
由于其环境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着较高的安全风险。
为了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预防事故的发生,必须严格遵循安全作业流程。
一、作业前的准备1、风险评估对有限空间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是作业前的重要环节。
了解空间内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危险因素,如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缺氧、高温、潮湿等,并评估其可能对作业人员造成的危害程度。
2、制定作业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方案应包括作业的步骤、安全措施、应急救援计划等内容。
作业方案需经过审批,确保其合理性和可行性。
3、安全培训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性、安全操作规程、应急救援知识等。
培训后要进行考核,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设备和工具准备准备好必要的设备和工具,如通风设备、检测仪器、个人防护用品(如呼吸器、安全带、安全绳等)、照明设备、通讯设备等。
确保设备和工具完好无损,并经过检验合格。
5、现场准备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清理有限空间内的杂物和障碍物,确保作业通道畅通。
二、作业中的安全措施1、通风换气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持续进行通风换气,确保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符合要求。
通风设备应安装在合适的位置,保证有效的通风效果。
2、气体检测在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定时进行气体检测,检测内容包括氧气含量、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等。
检测结果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行作业。
3、个人防护作业人员必须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根据作业环境的不同选择合适的防护装备。
如在有毒有害环境中,应佩戴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穿戴防静电工作服等。
4、照明和通讯提供足够的照明,确保作业现场光线良好。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
1.作业审批:作业审批由现场负责人对人力资源、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把关,
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具作业审批单
2.作业准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教育,明确作业任务、作业程序、作业
分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对防护用具进行检查,并正确佩戴。
3.危害告知:对作业场所张贴危险告知牌,警示作业者存在危害因素,警告周
围无关人员远离危险作业点。
4.安全隔离:将所从事有毒有害危险空间与作业场所隔离,确保作业安全。
5.清除置换: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有限空间中的污染物,
必要时用水车清洗作业环境。
6.检测分析: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分析,检测氧气、可燃气
体、有毒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
7.通风换气;无论气体监测是否合格都必须全程通风换气,保证作业中产生的
有毒有害气体顺利排除。
8.正确防护:作业人员进入有毒有害作业环境后,必须佩戴劳保防护用具,包
括防护服、正压式呼吸器等。
9.安全监护:由两名持证人员进行现场不间断监护工作。
10.安全撤离:当完成有限空间作业后,监护人员要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
全部退出作业场所,清点人数无误,方可关闭有限空间盖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
然后清点物资,清理有限空间外部作业环境。
有限空间作业步骤(简洁要点)一、作业前准备1、封闭作业区域及安全警示作业前,应封闭作业区域,并在出入口周边显著位置设置安全标志和警示标识。
2、设备安全检查作业前,应对安全防护设备、个体防护装备、应急救援设备、作业设备和工具进行安全检查。
3、开启出入口,进行自然通风作业者应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上风侧开启出入口(开启地下有限空间出入口前,应使用气体检测设备检测地下有限空间内是否存在可燃性气体、蒸气,存在爆炸危险的,开启时应采取相应的防爆措施)注:自然通风时间不低于30分钟,作业过程中不能关闭出入口。
4、安全隔离应采取关闭阀门、加装盲板、封堵、导流等隔离措施,阻断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水、尘埃或泥沙等威胁作业安全的物质涌入地下有限空间的通路。
5、气体检测(1)地下有限空间作业应严格履行“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地下有限空间外按照氧气、可燃性气体、有毒有害气体的顺序,对地下有限空间内气体进行检测。
其中,有毒有害气体应至少检测硫化氢、一氧化碳。
注:气体检测应做好记录,至少包括:检测日期、检测地点、检测位置、检测方法和仪器、温度、气压、检测时间、检测结果、监护者。
监护者应将监测数据和分级结果如实告知作业者并履行签字手续。
(2)应对地下有限空间上、中、下不同高度和作业者通过、停留的位置进行检测。
注:检测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上、下检测点距离井底和顶部不应超过1米,中间检测点均匀分布,但不应超过8米;每个检测点的每种气体应连续检测3次,以检测最高值为准;监护检测点应设置在作业者呼吸高度内,不应设置在通风机送风口处。
6、作业环境级别判定根据危险有害程度由高至低,将地下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分为 3 级。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 1 级:a) 氧含量小于 19.5%或大于 23.5%;b)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c)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 GBZ 2.1 规定的限值。
氧含量为 19.5%~23.5%,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环境为 2 级:a) 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5%且不大于爆炸下限(LEL)的 10%;b) 有毒有害气体、蒸气浓度大于 GBZ 2.1 规定限值的 30%且不大于 GBZ2.1 规定的限值;c) 作业过程中有毒有害或可燃性气体、蒸气浓度可能突然升高,如污水井、化粪池等地下有限空间作业。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及注意事项一、为什么需要有限空间作业流程?有限空间作业是指在工作场所或其他设施中进行的限制性作业,由于空间狭窄、有限的通风和照明条件以及存在潜在的危险因素,使得这类作业具有一定的风险。
因此,制定合理的有限空间作业流程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有效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
二、有限空间作业流程有限空间作业流程一般包括准备工作、安全措施、作业执行和事后处理等环节,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分别进行介绍。
2.1 准备工作在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制定作业计划:明确作业目标、作业时间、作业人员等重要信息,并编制详细作业方案。
2.指定作业负责人:有限空间作业需要一名专门负责指挥、监督和协调的负责人,负责整个作业的组织和协调工作。
3.进行风险评估:对有限空间作业可能涉及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危险和应对措施。
4.选派合适的作业人员:根据作业内容和要求,选派受训合格、具有相关经验的作业人员参与有限空间作业。
2.2 安全措施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以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其中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确保通风良好:有限空间常常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作业场所空气流通,防止有毒有害气体积聚。
2.提供适当的照明:确保有限空间内能够有足够的照明,以便作业人员能够清晰地看清作业环境,避免发生意外。
3.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作业人员需要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例如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以降低潜在风险的伤害。
4.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在有限空间的入口及有风险的区域,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人员注意作业环境。
2.3 作业执行有限空间作业的执行阶段需要特别注意安全和协调,以下是一些作业执行的要点:1.指挥统一:在作业执行过程中,由作业负责人统一指挥和协调作业人员的活动,确保整个作业流程有条不紊。
2.防止混杂作业:为了避免事故的发生,不同作业的人员要分开进行,防止因为混杂作业导致的意外伤害。
有限空间进入安全作业流程一、作业前准备1、风险评估在进入有限空间之前,必须对其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
这包括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物质(如有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粉尘等)、物理危害(如高温、高压、潮湿、狭窄等)以及生物危害(如细菌、病毒等)。
评估还应考虑作业的性质、时间、人员和设备等因素。
2、制定作业方案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详细的作业方案。
作业方案应包括作业步骤、安全措施、应急救援计划等内容。
方案应由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人员制定,并经过审批。
3、通风换气有限空间内的空气质量往往较差,因此在作业前必须进行充分的通风换气。
可以采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的方式,确保空间内的氧气含量在正常范围内,有害气体浓度降低到安全标准以下。
4、气体检测在通风换气后,需要对有限空间内的气体进行检测。
检测的项目包括氧气含量、有毒气体浓度、易燃易爆气体浓度等。
检测应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并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进行操作。
检测结果应记录在案,若气体检测不合格,不得进入作业。
5、个人防护装备为作业人员配备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呼吸器、防护服、安全帽、安全鞋、安全带等。
防护装备应符合国家标准,并在使用前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6、安全培训对参与作业的人员进行安全培训,使其了解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安全作业流程、应急救援知识等。
培训后应进行考核,确保作业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7、现场警示在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同时,在作业入口处设置专人监护,负责观察作业人员的状态和周边环境的变化。
二、进入有限空间1、再次气体检测在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再次进行气体检测,确保气体浓度符合安全标准。
2、人员登记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前,应进行登记,记录姓名、进入时间等信息。
3、进入方式选择合适的进入方式,如通过梯子、吊篮等。
进入时应缓慢、谨慎,避免碰撞和损坏有限空间内的设备和设施。
4、通讯联络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后,应保持与监护人员的通讯联络。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研判安全风险,坚决杜绝疏忽大意,避免悲剧发生!一、作业人员职责1、作业前应认真查看许可证内容,充分了解作业的内容、地点(位号)、时间和要求,熟知作业中的安全风险和风险防控措施。
2、作业人员在风险防控措施不落实、作业监护人不在场等情况下有权拒绝作业,并向上级报告。
3、服从作业监护人的指挥,禁止携带作业工器具以外的物品进入受限空间。
如发现作业监护人不履行职责,应立即停止作业。
4、在作业中发现异常情况或感到不适应、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向作业监护人发出信号,迅速撤离现场,严禁在有毒、窒息环境中摘下防护面罩。
二、作业监护人员职责1、应持有监护资格证,佩戴明显标识;熟悉作业区域的环境和工艺情况,有判断和处理异常情况的能力,掌握急救知识。
2、在作业前,负责对风险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落实或不完善时,有权中止作业。
3、作业过程中,监护人在出入口处保持与作业人员的联系。
当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制止作业。
4、应在受限空间外实行全程监护,作业期间不得离开作业现场或从事与监护无关的工作。
三、作业前安全风险分析生产基层单位应会同施工单位针对作业内容开展JSA,分析受限空间内是否存在缺氧、富氧、易燃易爆、有毒有害、高温、低温、高压、负压等危害因素,制定相应风险防控措施,并将风险和防控措施记录在作业许可证中。
四、空间内气体的检测1、作业前30分钟内,对受限空间进行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氧含量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
作业中断时间超过60分钟时,应重新进行分析。
2、取样分析应有代表性、全面性。
容积较大的受限空间,应对上、中、下(左、中、右)各部位取样分析,保证受限空间内部任何部位的可燃气体浓度和氧含量合格。
有毒有害物质允许浓度应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一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 2.1)的规定。
五、环境准备1、通道准备进入受限空间作业风险的重要因素就是进出口受限,因此对进出通道的准备至关重要,设置并保证通道尽可能的便利,不但可能提高作业的效率,在应急救援工作中也显得至关重要。
有限空间作业流程
1.作业审批:作业审批由现场负责人对人力资源、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把关,
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具作业审批单
2.作业准备: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教育,明确作业任务、作业程序、作业
分工、作业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应采取的防护措施等;对防护用具进行检查,并正确佩戴。
3.危害告知:对作业场所张贴危险告知牌,警示作业者存在危害因素,警告周
围无关人员远离危险作业点。
4.安全隔离:将所从事有毒有害危险空间与作业场所隔离,确保作业安全。
5.清除置换:在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采用有效措施,清除有限空间中的污染物,
必要时用水车清洗作业环境。
6.检测分析:进入有限空间前必须进行有毒有害气体分析,检测氧气、可燃气
体、有毒气体浓度并如实记录。
7.通风换气;无论气体监测是否合格都必须全程通风换气,保证作业中产生的
有毒有害气体顺利排除。
8.正确防护:作业人员进入有毒有害作业环境后,必须佩戴劳保防护用具,包
括防护服、正压式呼吸器等。
9.安全监护:由两名持证人员进行现场不间断监护工作。
10.安全撤离:当完成有限空间作业后,监护人员要确保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人员
全部退出作业场所,清点人数无误,方可关闭有限空间盖板、人孔、洞口等出入口。
然后清点物资,清理有限空间外部作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