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175.35 KB
- 文档页数:4
加快大运河风光带建设,打造靓丽城市名片的提案一、背景分析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大运河风光带位于京杭大运河河道及其两岸,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旅游观光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兴起,大运河风光带的建设已成为文化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二、建设目标1.充分发挥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和传承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
2.充分发挥大运河的旅游观光价值,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充分发挥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价值,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三、建设内容1.挖掘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
2.充分利用大运河的旅游观光资源,建设旅游景区、纪念性建筑,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3.加强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改善大运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改善。
四、建设重点1.保护和修复大运河的历史文化遗产,让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发扬。
2.加强大运河景区建设,规划和建设一系列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旅游景点,提升景区的旅游观光价值。
3.加强大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推动河道治理,改善大运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五、建设保障1.加大政府投入,制定专项规划,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资机制。
2.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大运河风光带建设,提高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和运营效益。
3.培育大运河风光带建设相关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就业增加。
六、建设效益1.提升城市形象,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游客、投资者等,带动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2.促进大运河沿线的旅游观光业、餐饮业、住宿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快速增长。
3.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七、建设前景大运河风光带的建设,将进一步凸显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我国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
运河核心区规划
按照高起点、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把原来的运河核心区由15.8平方公里拓展到48平方公里。
将新城核心区北移至通惠河、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的位置。
依托古老的运河、丰富的水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打造集文化商务休闲、会展综合服务、高端商住为一体的北京新商务中心区。
文化商务休闲区
主要包括文化博览区、文化演艺区、运河水乡区、商务酒店区。
文化博览区:将建设造型别致、气势宏伟的运河博物馆,呼应运河源头岛水绿交融的美景。
文化演艺区:将建设国际一流、体现中国特色的影剧院等演出设施,吸引国内外知名演出团体来通州献艺。
运河水乡区:将以最能体现运河文化的燃灯佛舍利塔、三教庙等人文历史景观为核心,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为载体,建设历史文化街区。
商务酒店区:将形成商务楼宇和高级酒店错落有致、互为配套的滨水生态商务区。
会展综合服务区
发挥北京国际大都市的优势,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着力建设国际一流的会展综合服务中心。
高端商贸居住区
建设大型商业设施和高档水景公寓,打造运河沿岸最便捷、最宜居、最具活力的高端商贸居住区。
通州新城东里规划方案
通州新城东里拆迁后未来规划的155平方公里,城区48平方公里,先期发展运河核心区是16平方公里,也是北京建设现代化国际新城发展的战略引擎区,是疏解中心区商务功能,提升消费功能,聚集文化功能的重要的空间载体。
五大区域包括:宋庄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将打造成为北京市面积最大的文化产业聚集区整个区域规划了一到两个综合性的国际医院和八到十个专科的国际医院;通州环渤海高端总部基地致力于打造全生态高端总部聚集区;而国际组织聚集区,也正在进行前期规划研究工作。
此外,还有通州文化旅游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目前这个区域,多个项目相继落户,其中环球国际影城已经开始动工,2018年将开门营业。
一些新的产业功能要往通州转移,今后要限制城六区的高端积聚,更多的资源要在通州承接,未来国家在国际化过程中,有很多企业做大做强走向世界、文化等。
总的来说,有两大特色,一个是商务,一个是文化。
八通轻轨、地铁亦庄线直达通州;M6线地铁东西横贯北京城区延伸至通州新城;规划中的R1、S3、S5、S6、M6支等线路将覆盖通州新城,未来整个轨道交通建成以后,将有十条轨道交通在通州境内建成,建成以后将会是北京轨道交通路网最密集的新城之一。
此外,还有通顺路、壁富路、六环路3条通向首都机场的快速通道。
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徐林白羽【摘要】2010年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新城建设、聚焦通州”的新城建设思路。
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的规划建设成为未来北京市新城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
2010年起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多家专业设计院协作组成规划设计团队,共同开展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市政工程综合规划,为实现独具特色的通州国际新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重点介绍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具体内容,总结和归纳了本次综合规划工作的创新与特色:包括创新规划设计理念,紧密联系实践,示范作用显著;提出“协同规划,同步设计”的工作机制,注重跨专业之间综合协调;统筹全局,调整优化规划设计方案,可实施性强。
高标准的地下空间综合规划和市政工程综合规划必将成为北京市其它新城建设的典型和示范。
【关键词】市政工程、地下空间、管线综合、综合管廊1.项目研究背景北京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位于通州新城构建“一河两翼,南拓东进,组团发展”的空间结构的中心区域,它地处历史文化悠久的运河源头,依托五河交汇独具魅力的港湾,是展示运河文化、联动新旧两区的空间载体,是具有优美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复合型城市核心区。
它是通州新城未来汇集高端文化商务、会展办公、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大型高端商务区,是通州国际新城的核心功能区和新通州的表率示范区,如图1所示。
本次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规划范围:西起新华南北路,东邻北运河,北到源头岛,南至玉带河大街,总用地面积约306公顷,总建设用地规划控制规模约179公顷,总建筑控制规模为458万平方米,如图2所示。
图1通州新城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运河核心区规划范围及用地示意图为贯彻北京市政府提出的打造“首都新区、历史名镇、北方水城”的通州国际新城的方针,保证运河核心启动区的“高标准、高水平、高起点”的建设,2010年起由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牵头、多家专业设计院协作组成规划设计团队,开展运河核心区地下空间规划、市政工程综合规划,为后续建设项目的开展提供规划依据和技术支持,为实现独具特色的通州国际新城打下坚实的基础。
城市界河景观案例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的建设和规划工作变得越来越重要。
在城市规划中,景观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其中界河景观设计更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界河是城市中的天然景观,如果合理利用和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还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关于城市界河景观设计的案例。
一、凤凰涅磐——石门河生态修复案例石门河位于重庆市中心,曾经是城市的垃圾河,水质污染严重,河道淤积。
经过重庆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多年的努力,石门河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
河道两岸种植了大量绿化树木,修建了步道、桥梁和观景平台,打造了一个集休闲娱乐、生态环保于一体的城市界河景观带。
如今,石门河成为了市民休闲散步、观鸟观景的好去处,也成为了重庆市的一张名片。
二、北京南水北调——通州运河景观设计案例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城市规划和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通州运河是北京南水北调的重要水系之一,也是北京市的重要景观。
在通州运河沿岸,北京市政府对河道进行了治理和整治,修建了沿河绿道和景观步行街,还在河道两岸建起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广场、雕塑和艺术装置,打造了一个集休闲、观光、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城市界河景观带。
通州运河已成为北京市民休闲放松的新去处,也成为了北京的一大旅游景点。
三、杭州西溪湿地——浑河自然公园景观设计案例杭州西溪湿地是杭州的一处天然湿地,也是杭州市区的一处重要界河。
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杭州市政府进行了全面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
修建了湿地生态公园、观鸟亭、生态步道等设施,打造了一个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于一体的城市界河景观带。
如今,杭州西溪湿地成为了杭州市的一处重要生态休闲区,也是市民了解湿地生态、感受大自然的好去处。
四、上海滨江大道——黄浦江岸线景观设计案例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城市规划和建设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滨江大道是上海市的一条重要城市景观带。
大运河功能区规划方案设计简介大运河,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运河,被誉为人类智慧的杰作。
大运河横穿中国东部,连接京杭大运河和盐运河,全长1794公里,沿线经过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和安徽等七个省市。
为了充分发挥大运河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制定了大运河功能区规划方案,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优化利用大运河资源的目标。
规划目标本规划的主要目标是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实现以下目标:1. 保护和修复大运河的生态环境,提升水质和水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2. 利用大运河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的繁荣;3. 试点创新,鼓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4. 改善运河沿线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社会福利。
规划内容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1. 实施水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大运河水域治理,提高水质标准,保护水生态系统的健康;2. 修复大运河两岸的湿地和植被,恢复生态功能,增加生物多样性;3. 加强大运河流域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减少农业污染。
经济发展和旅游业繁荣1. 在大运河沿线设立经济发展区,吸引投资和企业入驻,推动产业升级和贸易活动;2. 开发大运河旅游资源,打造国内外知名的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服务水平;3. 建设便捷的交通网络,提升大运河的运输能力和物流服务水平。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1. 保护和修复大运河的文物古迹,丰富大运河的历史文化内涵;2. 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支持创意企业的发展和创新;3. 举办大运河文化艺术节等文化活动,促进文化交流和文艺创作。
社会福利改进1. 改善大运河沿线居民的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居住环境品质;2. 完善大运河沿线的教育和医疗资源,提供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3. 加强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保障水平。
实施方案为了实现以上规划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几项实施方案:1. 成立大运河功能区规划管理机构,负责规划的实施和管理工作;2. 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明确各方责任和义务;3. 集中投资,加大资金的引入和使用,优先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4.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推动公私合作,共同推进大运河功能区的发展;5. 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提升大运河的国际影响力。
北京市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叶以农【摘要】通州新城是北京市的重点发展新城,运河核心区是通州新城最重要的发展功能区。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在分析国外建设国际城市成功案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提出了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的发展策略,转变以往先服务小汽车出行的规划思路,按照步行(自行车)-公交车-小汽车的服务顺序开展研究。
提出了以核心商务区地面机动车净化的措施,来为行人、自行车打造一个生态化、舒适化的怡人慢行交通环境,从而形成符合核心区发展方向的“绿色、低碳”的交通体系。
【关键词】机动车净化地下交通一体化设计1.前言通州区是北京市东部门户,环渤海多条发展走廊的节点,京杭大运河的源头,百里长安街的东端,地理位置优越,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交通方便快捷,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战略地位突出,区位优势明显。
在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中,明确了通州新城未来将发展成为北京市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北京重点发展的新城之一,是北京未来发展的新城区和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在城市职能上,通州新城将在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承担疏解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的职能。
在新的形势下,北京市政府提出北京市要建设“世界城市”的发展目标,并采取了“新城建设、聚焦通州”的战略决策,明确了将通州建设成为现代国际化新城的发展目标,这就对新城的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编制的。
2.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交通特征分析2.1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发展定位通州新城运河核心区位于通州新城的中心区域,总用地面积约3平方公里,总规划建设规模约457万平方米。
它地处历史文化悠久的运河源头,依托五河交汇独具魅力的港湾,是展示运河文化,联动新旧两区的空间载体,是具有优美环境和文化内涵的复合型城市核心区,是新城未来汇集高端文化商务、会展办公、娱乐休闲等功能的大型高端商务区,同时结合市、区级保护文物设置大面积城市绿色开敞空间,以高水平的人性化设施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强力打造运河北京新商务中心区,使之成为通州国际新城的核心功能区和新通州的表率示范区。
北京通州最新规划方案北京市通州区是北京市的一个地区,位于北京市东南部。
虽然通州区地处北京市中心较远,但是随着北京城市向东扩张,通州区成为了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新区。
为适应新时代城市规划的需要,通州区制定了最新的城市规划方案,本文将对其进行分析。
规划方案概述北京市通州区2019-2035年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的发布引起了广泛关注。
该规划方案的核心是“四网络、两轴线、一体系”,即建设东京城市中心区至通州的交通快速枢纽、连接城市各区的轨道网络、环绕全区的交通网、连接城市全域新型智慧物流网、“一带一轴”主轴与次轴及其发展带和海绵城市体系。
根据规划方案,未来的通州将呈现出市域轴网与城市地铁网交汇的枢纽地位。
轴网核心区将以公路交通及城市轨道交通为主,优化快速环线间的交通流,形成高效的快速枢纽。
同时,城市地铁网络的支撑将对整个轴网的贯通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快速道路联线、公共交通衔接,进一步优化轴网的快速互联。
通州与全市各区的联系将更加便捷。
未来发展的轨道九号线、四号线、五号线等线路将横贯通州,并在通州北部中心区形成交通枢纽。
通州还将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天津、廊坊等地区进行通道、节点对接,形成区域交通网。
规划方案重点交通网络交通网络是通州区未来发展的基石。
规划方案中提出,通州区将建设东京城市中心区至通州的交通快速枢纽,连接城市各区的轨道网络,环绕全区的交通网,连接城市全域新型智慧物流网、主轴线及其发展带和海绵城市体系。
在轨道交通建设方面,规划中提出了“轨道三百”建设,即计划在未来五年内,通州区内将新建或改造300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实现全区城市轨道交通网的全面覆盖和加密。
在公路交通方面,规划中提出“五快七慢”公路交通骨架的建设方案,即横向开发五个快速干线和纵向开发七个农村快速路,织密公路交通骨架,促进区域交通便捷快速。
主轴线为适应未来城市的发展需求,规划中提出了“一带一轴”主轴线的建设,即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计划,大力发展通州北中心区,以达到构建“北五环、南五环、中轴线”三大通道框架的目标。
项目概况通州运河城市景观区位于北京东部门户——通州,环渤海多条发展走廊的节点,京杭大运河的源头,规划面积15.8k㎡,生态环境良好,交通方便快捷,文化底蕴深厚,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以“岛影、塔影、楼影、树影”为总体设计理念,规划形成“河源文化、历史人文、运河风情、运动健康、商务休闲、生态教育”六大功能主题板块,将生态、文化等有机的景观要素穿插在城市肌理中,创造出北京地区独一无二的大尺度滨水城市空间。
区域内还设置了媒体制作、文化会展交流、商务商业、办公、高档酒店、国际生态住居、休闲娱乐等多种产业形态,为将来北京新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并将其建设为环渤海经济圈的区域服务中心、国际新文化产业基地。
1.1区域位置通州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地处首都北京的东大门,百里长安街的东端。
它在北京大都会的发展进程中,正逐步由中心圈层式的发展转向轴向多点式的发展。
在北京新一轮总体规划调整中,提出了“两轴、两带、多中心”的城市建设框架,并提出将城市发展的重心向东部城市带倾斜。
通州作为其中东西发展轴和东部城市带的交点,承担北京未来城市副中心功能,是未来北京城市建设的焦点。
京杭大运河北起通州,南至杭州,古为漕运、仓储重地,是万国朝拜、四方贡献、商贾行旅水路进京的必经之地。
历史享有“一京(北京)、二卫(天津)、三通州”之称,历史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本项目位于通州区未来城市中心地段,京杭大运河从地块南北穿越,形成狭长地块。
由于项目地块处于未来城市商业、金融、办公、居住的中心区域,周边已经形成旅游度假、文化娱乐、居住等设施用地,因此用地不同,地段对景观功能要求也有所不同。
同时,横跨运河的数座桥梁对地块景观也造成一定影响。
1.2设计范围本次设计范围北起北运河与温榆河交界处,南至六环路,西达滨河西路,东至滨河东路,并包括西海子公园以及滨河西路核心广场段,规划面积170h㎡。
2设计原则(1)滨水空间的重点处理原则突出城市中心区滨水特色,创造不同景观特色空间,以人性化尺度和城市尺度体现空间美感。
通州运河公园讲解通州运河公园是位于北京市通州区的一座城市公园,紧邻着通州运河。
公园总占地面积达到了1000亩,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是通州区居民休闲娱乐和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
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通州运河公园的特色和魅力。
公园环境通州运河公园地处通州区的核心区域,紧邻着运河湾水域。
公园的设计融入了自然与人文元素,呈现出一片和谐而美丽的景象。
整个公园沿着运河展开,绿化覆盖率高,有大片的草坪、花坛以及郁郁葱葱的树木。
运河公园内还有各式各样的花卉种植区,四季都有不同的花朵绽放,给游客带来美丽的视觉享受。
文化遗址通州运河公园是一个集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于一体的公园。
公园内分布着多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和文化遗址,例如昆仑会馆、北运河桥、梨香园等。
这些建筑和遗址都是重要的文化瑰宝,见证了通州区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
游客可以通过参观这些遗址,更好地了解通州区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
运河文化通州运河公园所在的通州区,是中国运河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运河是中国古代贸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公园内设有专门的运河文化展示区,通过图片、文字和多媒体等形式向游客展示运河文化的丰富内涵。
这里还会定期举办运河文化节,邀请民间艺术团体和学者分享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代意义,旨在向更多人传承和弘扬运河文化。
娱乐活动通州运河公园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文化资源,还开设了各种娱乐活动,让游客们可以在公园中尽情享受休闲娱乐的乐趣。
公园内设有儿童游乐区、健身区、自行车道等设施,适合各个年龄段的游客。
此外,公园还定期举办户外音乐会、文化艺术演出等活动,为居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放松身心的场所。
生态保护通州运河公园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积极推行绿色发展理念。
在公园内,有专门的生态湿地区域和湿地观鸟平台,供游客观察和了解湿地生态系统。
公园还定期组织志愿者活动,进行湖泊清理和环境整治。
通过这些举措,通州运河公园致力于打造一个优美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五大功能区规划
运河核心功能区
按照高起点、现代化、国际化的要求,把原来的运河核心区由15.8平方公里拓展到48平方公里。
将新城核心区北移至通惠河、北运河、温榆河、小中河、运潮减河五河交汇的位置。
依托古老的运河、丰富的水系、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打造集文化商务休闲、会展综合服务、高端商住为一体的北京新商务中心区。
商务总部功能区
在新城西北部地区,依托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借助商务园吸引一批高端企业总部。
沿温榆河水岸,打造低密度、园林式、国际化总部基地。
主题休闲功能区
在新城西南部地区,规划建设高科技与娱乐相结合、服务于东北亚区域、具有国际现代水平的主题公园。
以主题公园为支撑形成影视文化、娱乐休闲、专业会展为内容的商务娱乐新区。
完善周边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适时启动专业会展、专业服务、住宅博览等功能性项目建设。
医疗康体功能区
在新城东部建成综合医疗康体功能区。
规划建设高水平的医疗城,建设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引进大型医疗康体、三级甲等医院等项目。
借助大型医疗产业化项目的带动作用,发展集医学研究、康体服务、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康体医疗服务业。
行政服务功能区
在运河东大街两侧地区规划行政办公、综合服务功能区。
主要发展行政服务中心、标志性市民休闲文化设施、学校、档案馆等公共服务及商业配套等现代城市功能设施。
设施。
北京通州大运河美景介绍大运河南起浙江省杭州市,北至北京市通州区的通惠河入运河而北通入北京城区,然后由京杭大运河东走,首至运河大桥处改向,经由通州区燕顺路沿线良乡桥(桥·市雅宾利)以东的通州区管辖西边,流经六环、通州区次渠、通州区番口、通黄中学、通筑高速路以东,之后连通南口地区,流经南运河,最终注入白洋淀。
大运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重要的水运贸易通道之一。
在明清时期,大运河曾扮演着中国南北各地之间的重要运输通道。
如今,大运河已成为北京市著名的旅游景区之一,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游览。
通州大运河美景自古以来就备受赞誉,在历代文人墨客的笔下留下了许多赞美之词。
大运河两岸的古建筑、民俗风情和自然景观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通州大运河美景的各个方面。
首先,大运河两岸的古建筑是通州大运河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运河沿岸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桥梁、码头、古镇等,这些建筑往往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通州区的大运河沿岸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古桥,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京杭大运河上的大渠桥了。
大渠桥建于明代,是大运河上的三座古桥之一,也是最大的一座。
大渠桥不仅是大运河上的交通要道,也是古代水路交通的重要标志,至今保存完好。
大渠桥的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历经沧桑,现在依然可以看到当年的风采。
另外,大运河两岸还有许多古色古香的古镇,如南运河古镇、大疃古镇等,这些古镇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如古城墙、古街巷、古庙宇等。
游客可以在这些古镇中感受到古代水乡的风情,领略传统的民俗文化。
其次,大运河两岸的民俗风情也是通州大运河美景的一大特色。
大运河沿岸居住着许多传统的水乡居民,他们依水而居,过着宁静祥和的生活。
每当清晨,大运河沿岸便会有许多居民在河边洗衣、嬉戏,场面十分热闹。
在古镇中,游客还可以看到许多传统手工艺人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如雕刻、刺绣等,这些手工艺品体现了水乡居民的勤劳和智慧。
此外,大运河沿岸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如船歌、船灯节等,这些活动代表了水乡居民的传统生活方式和习俗。
北京通州运河城市段景观规划及城市设计
类别:建筑设计
甲方:北京市规划委员会、通州区政府
规模:13.5平方公里
地点:北京通州
状态:在建
特
开启运河三千里,雄视沃野八万顷;
色:
人文昌盛两千年,百里长安此为端。
内湖界得楼宇处,来往白领偕鹭游;
滨水新城何所在,一支塔影认通州。
独特的历史、交通和水系条件,为通州新城的设计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基于绿色城市理念,从营造生态、人文和高效的新城市目标出发,形成本方案的五大特色:
1.1、本方案的第一大特色:一套内河系统,三个滨
水界面
1.2、本方案的第二大特色:两个湿地公园,一条生
态廊道
1.3、本方案的第三大特色:一塔一网络的城市认知
系统
1.4、本方案的第四大特色:十字商业轴为骨架的中心城区
1.5、本方案的第五大特色:两环公交系统,一个绿色交通网络
项目背景
此次运河城市段设计范围属于一期工程,包括运河起始段沿线(北起运河北关闸以北约500米区域,南至六环路约8公里,运河两岸约1000米至2000米范围)共13.5平方公里,重新规划的运河河道宽将达到200米。
设计方案以发掘和弘扬运河文化为主题,兼顾历史与现状,对运河城市段的土地使用功能、空间形态、建筑布局、交通组织、地下空间利用、环境设计等进行综合研究,形成完整规划方案,使通州形成集商业与贸易、旅游与休闲、文化与娱乐、居住于一体的滨水城市,为北京城市东扩、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