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姓的起源与变迁
- 格式:docx
- 大小:27.20 KB
- 文档页数:7
关于李姓的研究报告一、李姓的起源李姓是中国的大姓之一,其起源较为复杂。
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源自嬴姓传说李姓的先祖为皋陶,他是舜帝时期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员)。
皋陶的后裔理征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靠吃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为了报答李子的救命之恩,也因躲避追捕,遂改理姓为李姓。
2、李树图腾说有观点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3、源于姬姓商朝时期,有个叫巴人,居住在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巴人被封为子爵,称巴子国。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虎”读“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赐姓改姓在历史上,有不少帝王将相因各种原因赐予他人李姓,也有一些人因避难、入赘等原因而改姓李。
二、李姓的迁徙与分布李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迁徙和繁衍,逐渐形成了广泛的分布格局。
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主要在河南地区。
秦汉时期,李姓开始向周边地区扩散,尤其是向陕西、河北、四川等地迁徙。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频繁,李姓人口大量南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
唐朝是李姓发展的鼎盛时期,李姓作为国姓,得到了极大的尊崇和发展。
这一时期,李姓人口迅速增长,并进一步向全国各地扩散。
宋元明清时期,李姓人口继续增长,分布范围更加广泛。
如今,李姓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在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其中以河南、河北、四川、山东等地的李姓人口较为集中。
同时,李姓在海外也有众多的分布,尤其是在东南亚、欧美等地的华人社区中,李姓占有一定的比例。
三、李姓名人李姓人才辈出,在政治、军事、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代表人物。
1、政治领域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使唐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
他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轻徭薄赋,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2、军事领域李广是西汉时期的名将,被称为“飞将军”,他英勇善战,多次抗击匈奴,保卫了边疆的安宁。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引言李姓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历史长河中有着深远的影响和丰富的发展历程。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李姓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此次研究。
二、李姓的起源李姓的起源较为复杂,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1、源自嬴姓传说皋陶是尧帝时期的大理官(掌管刑法的官职),其子孙世袭大理之职,以官职为姓,称理氏。
商朝末年,理氏后裔理徵因直谏触怒纣王被杀,其子利贞随母亲契和氏逃亡,途中靠吃木子(即李树的果实)得以活命,为感激木子的救命之恩,也为躲避纣王的追捕,遂改理氏为李氏。
2、源自李树图腾说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
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
3、源于封赏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李姓。
唐朝时期,李姓为国姓,许多功臣被赐姓李。
三、李姓的发展1、先秦时期李姓的活动范围主要在河南一带。
2、秦汉时期李姓开始向各地迁徙,其中一支迁往陇西(今甘肃东南部),形成陇西李氏,成为李姓的重要支系。
3、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李姓人口为避战乱向南方和东南迁徙,同时也有向东北迁徙的。
4、唐朝时期李姓作为国姓,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陇西李氏、赵郡李氏等支系更是显赫一时。
唐朝的繁荣昌盛使得李姓人口迅速增长,其分布范围也更加广泛。
5、宋元明清时期李姓继续向全国各地迁徙,且在南方的发展尤为显著。
四、李姓的分布1、国内分布如今,李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分布极为广泛。
在华北、华中、华南等地均有大量李姓人口聚居。
其中,河南、四川、山东、河北等地是李姓人口较为集中的省份。
2、海外分布随着华人的迁徙和海外交流的增加,李姓也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
在东南亚、欧美等地都有李姓华人的身影。
五、李姓的文化1、郡望堂号李姓有众多的郡望,如陇西郡、赵郡等。
李姓起源与演变从古代贵族到普通百姓的姓氏变迁李姓起源与演变:从古代贵族到普通百姓的姓氏变迁在中国姓氏中,李姓无疑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根据史书记载以及学者的研究,李姓源于古代的贵族阶层,随着社会的演变与发展,逐渐普及至普通百姓中。
本文将对李姓的起源、演变以及从贵族到普通百姓的姓氏变迁进行探讨。
1. 李姓的起源李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属于周朝的姓氏之一。
据《姓纪》记载,李姓是黄帝的后代,黄帝的孙子颛顼之子李昆仑采用了昆仑山的代称为姓,从而形成了李姓。
这种说法在历史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认为是李姓的正统起源。
2. 李姓的贵族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贵族地位是由皇权赐予的,而李姓由于其与黄帝的关联,因此一直被认为是贵族姓氏。
在春秋战国时期,李姓的子孙出现了世袭爵位,成为当时社会中的重要一部分。
3. 李姓的普及与变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李姓逐渐从贵族中普及至普通百姓中。
最早的可考古书籍《封氏闻蔡》,记录了汉朝时期的李姓数量已经非常庞大。
晚清时期编纂的《百家姓》中,将李姓排名第一,可见李姓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普遍存在。
李姓普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3.1 社会制度变迁随着封建社会的演变,贵族的地位逐渐式微,社会制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李姓作为古代贵族的代表,也受到了这种变迁的影响。
随着社会上升的平等意识,贵族姓氏逐渐失去了特权地位,普通百姓开始自由选择自己的姓氏,因此李姓逐渐在社会中普及开来。
3.2 农耕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以农耕经济为主,李姓作为一个农耕民族的姓氏,具有农耕文化的深厚底蕴。
随着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人口增加,李姓也自然而然地在农村地区广泛传承下来。
3.3 此外,由于李姓在中国历史上的权势和影响力,也成为很多人追随效仿的对象,使得李姓在后来的历史中得以继续传承和普及。
4. 李姓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地位差异尽管李姓已经从贵族演变为普通百姓中的常见姓氏,但在不同历史时期仍存在着地位差异。
例如在宋代,李姓数量庞大,分布广泛,世袭贵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而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社会变革以及户口普查制度的实施,李姓分布更为广泛,普通百姓也能使用李姓。
李姓的来源和历史
李姓源出嬴姓说、源出姬姓、李树图腾说、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
相传李姓出自黄帝,李姓的始祖名叫皋陶,是黄帝孙子的后裔。
李是中国第二大姓氏,人口大约有八千七百多万,在中国以北方人居多,在台湾排名第五位。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王者多达60余人因为皋陶祖先为嬴姓,故李氏出自嬴姓。
在先秦时期,李姓的发展是比较缓慢的,并没有什么大的影响。
进入魏晋以后,李氏逐渐发展,成为当时的中原五大郡姓之一。
作为姓氏文化中,《百家姓》是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记载了中国姓氏的发展,它与姓氏家谱、方志、正史构成完整的中国历史,是中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
《百家姓》作品的出现,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姓氏,还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等的强烈认同感。
《百家姓》在历史的衍化中,为人们寻找宗脉源流,建立宗脉意义上的归属感,帮助人们认识传统的血亲情结,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据。
李姓的来源是什么姓作为氏族公社时期氏族部落的标志符号而产生,其后人有的便直接承袭为氏。
那么,李姓的来源是什么?一、李姓来源有五1、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是为洛阳李氏。
2、出自姬姓商朝时期,居武落钟离山的巴人,在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是周的同姓后裔,后向川东扩展。
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在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
公元前316年,秦国灭巴国。
一部分留于渝境的巴人成为板楣蛮,而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于东晋。
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3、出自赢姓李氏的远祖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五帝”时代的高阳氏颛项,出自赢姓。
颛项氏族属于东夷族,最早活动于今河南东部,后来北迁到帝丘,即今河南濮阳西南。
到了唐尧时代,颛项部落已分为八个氏族,其一为庭坚,其首领皋陶,为尧帝的大理官,即法官。
其子伯益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协助大禹治水,获姓赢。
治水成功,颛顼氏族也得到了发展。
皋陶的子孙一直作大理之官,至夏朝时,其子孙以官名为氏,即理氏。
商朝末,大臣理征因正直敢言得罪了纣王,被害。
其子理利贞出逃,隐于今河南西部嵩县的伊水旁。
因靠树上的果子(木子)充饥才得以存活,遂改理氏为李氏。
李姓至今已有3100多年的历史。
4、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5、外族基因的融入李姓的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
西南民族中多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取姓所造成的。
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年战乱,政权更迭频繁,外族不断进入中原,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移和发展。
李姓的来源,姓李的名人李一、来源有三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
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
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
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
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
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迁徙分布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1 / 5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李姓历史及研究报告李姓历史及研究报告引言:姓氏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研究姓氏的来源、发展和传承,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族群迁徙以及文化交流等重要信息。
李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其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本报告主要针对李姓的历史及研究进行探讨。
一、李姓的起源与发展:李姓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李姓的起源与周朝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周朝自西周、东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政治混乱、战乱频繁,社会流动性增加,许多姓氏迁移到不同地区。
而李姓就是其中之一,经过长期的演变与传承,最终在中国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姓氏群体。
二、李姓的分布: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
根据统计数据,李姓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占总人口的比例超过七分之一。
李姓在东北地区、华北地区、江南地区和西南地区分布较为集中,而在西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分布较为稀少,这与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徙和地理环境有关。
三、李姓的历史影响:李姓是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姓氏之一,有许多杰出人物出自李姓。
自古以来,李姓的历史影响力和家族势力非常大。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李姓人物,如李白、李贺、李时中、李世民等等,他们在文学、政治、军事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为中国历史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和历史遗产。
四、李姓的历史研究:李姓作为中国姓氏中最为普遍的一种,其历史研究也具有重要价值。
李姓的历史研究主要集中在姓氏的起源、发展演变、分布规律以及李氏家族的历史变迁等方面。
通过对李姓的历史文献、族谱、家族传承等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可以还原出李姓历史的真实面貌,了解到李姓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结论:李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分布。
通过对李姓的历史及研究的探讨,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变迁、族群迁徙以及文化交流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李姓的历史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姓氏文化、家族传承以及社会历史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李氏源流考揭示李氏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其源流及发展历史一直备受学者们的关注。
本文将通过考证李氏的起源、分布、重要人物以及影响等方面,揭示李氏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一、李氏姓氏的起源李姓的起源众说纷纭,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李姓起源于黄帝时期,是黄帝的后裔,具有统治阶级的血统。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李姓起源于春秋时期,最早是以国名作为姓氏,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演变为氏族姓氏。
而根据考古学的研究,李姓在河南一带的出现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时期,说明早在数千年前,李氏就已经形成一个独立的族群。
因此,可以确定李姓的起源是相当古老的。
二、李氏姓氏的分布由于李氏姓氏源远流长,因此在中国的许多地区都有分布。
根据统计,李姓在华北、华东、华南等地区人数众多,尤其是在河北、山东、江苏等地,李氏的分布比较集中。
不仅在中国广泛分布,李氏姓氏还随着华侨的移民而传播到世界各地。
尤其是在东南亚国家如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台湾等地,李氏也是居住在当地华人中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三、李氏姓氏的重要人物李氏姓氏的历史悠久,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这些人物在政治、文化、科学等各个领域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不得不提的是唐朝李世民,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被誉为“唐太宗”。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使得唐朝达到了鼎盛的繁荣时期,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之一。
此外,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诗人之一,被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奔放,充满着灵性和浪漫主义的情怀,对中国古代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除此之外,还有李自成、李鸿章、李大钊等众多李氏姓氏的重要人物,他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领域中都有独特的贡献。
四、李氏姓氏的影响李氏姓氏不仅在历史上涌现了众多重要人物,还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李氏姓氏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
自古以来,李氏一族在各个朝代都有显赫的地位,代表了封建王朝的权力和财富。
有关李姓历史的资料
一、关于李姓发展历史
1、古代早期
李姓是中华民族远古最大姓氏之一,产生于大禹治水时期,是“西湖文学男士李宗仁”高祖。
李氏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姓氏之一,如同“汉”、“宋”、“周”等,是推进中华文明发展的力量。
2、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谷梁之乱”以前,“三家分晋”时,李氏的分支和族群开始在西北和中原大量繁衍,人口激增。
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李氏的分支和族群在这一时期开始慢慢析出,并走向全国各地。
3、三国六朝
三国六朝时期,汉末春秋成熟的李氏家族也在各国贵族间一马当先地发挥着强大的社会影响力。
李氏的从政者曾在宋、梁、齐、魏、晋、魏等朝代达到最高的官职,更是让这个家族在中原地区得以繁衍。
二、关于李姓名人
1、李白:大诗人、文学家,被誉为“诗仙”,宋代最著名的文学家。
他的诗文犹如苍茫大气,道出了一种激情洋溢的文学观念和创新精神,对于宋朝文学史具有重要意义。
2、李光耀:享受“马李华”之誉的新兴企业家,在中国制造业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现代制造业发展的先行者,是建设中国的工业拓荒者,积极扩大国际经济和文化交流,在中国工商界留下了深刻而持久的影响。
3、李安:导演、制作人,
1/ 1。
李姓的故事李姓是中国姓氏中较为常见的一个,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姓氏起源和历史故事。
以下是关于李姓的故事,希望能够为您展现出这个姓氏的独特魅力和丰富历史。
一、李姓的起源李姓的起源有多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李姓起源于古代的姬姓,为周朝的始祖。
据《姓氏考略》记载,周朝的始祖姬昌在商朝时担任西伯的职位,他的后代在周朝被封为李氏,并担任了重要职务。
另一种说法认为,李姓起源于古代的嬴姓,为秦朝的始祖。
据《元和姓纂》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为了表彰功臣,封了许多姓氏,其中就包括李姓。
此外,还有说法认为,李姓起源于古代的子姓,为商朝的始祖。
不过,无论李姓的起源如何,其历史都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时期。
二、李姓的历史人物在李姓的历史上,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唐朝的皇帝李世民。
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唐朝的建立和扩张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的治国理念和政治手腕被后人称为“贞观之治”,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此外,历史上还有许多著名的李姓人物,如明朝的李时中、清朝的李鸿章等。
他们的贡献和影响,使得李姓成为了中国姓氏中的重要一员。
三、李姓的文化内涵李姓不仅是一个姓氏,更是一种文化内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李姓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首先,李字本身就有“果”的意思,代表着果实、收获和丰收的含义。
其次,李姓也有“正大光明”的意思。
这个意思源自于古代的皇帝制度,皇帝被称为“圣上”,而“圣上”的字义就是“正大光明”。
因此,李姓也代表着一种正义、正直和光明的品质。
四、李姓的传承和发展李姓的传承和发展,不仅仅是一种姓氏的延续,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在历史上,李姓曾经经历了许多起伏和变迁。
然而,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李姓的后代都始终保持着对姓氏的尊重和传承。
他们通过各种方式,如家谱、族谱、宗谱等,记录和传承自己的姓氏和文化传统。
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李姓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创新。
许多李姓的后代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农业社会,而是投身于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李姓姓氏源流和迁徙分布》的内容,具体内容: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李姓姓氏源流1、...李姓,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结果显示,中国大陆李姓人口多达9500余万,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李姓姓氏源流1、源出嬴姓说。
即认为李氏源出嬴姓,血缘先祖为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偃姓或赢姓),皋陶曾被任命为舜的大理(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理""李"古字相通),先为理氏,后为李氏。
得姓始祖为李利,李耳为十一世。
2、李树图腾说。
即认为李姓起源于图腾崇拜,以李树为图腾。
李氏因大理之官而得姓为理,后因理徵避难以木子为食而姓李。
因其所食为野生李,故由理氏培育成为家生李树,并以李树为神树,亦即图腾树。
故凡李氏子孙,常于宅旁种李以为象征,至今还保存这个习惯。
入李白家有桃李园,唐朝皇宫苑园多植李树。
3、源出姬姓(虎图腾)说。
商朝时期,有周的同姓后裔,名巴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
周武王灭商后,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
公元306年,巴人在四川建立大成国,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
李李有一种观点认为李氏图腾不是李树,而是老虎。
老子李耳生地陈楚地区的图腾是老虎,且"李耳"即楚语"老虎"。
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音用李姓。
4、源于封赏赐姓与恢复李氏。
蜀汉时期,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汉晋时期,北方游牧的少数民族内附,部分匈奴人和鲜卑人随之被赐为刘、李等姓;北魏时期,孝文迁都洛阳后,实行文化上全面汉化政策,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被封为李氏。
李姓氏的起源和历史渊源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几乎遍布全国各地。
据史书记载,李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29年的秦朝时期。
在此之前,中国人通常以自己的个名作为姓氏,而李姓则是由秦始皇的弟弟李斯颁布的一项命令而得名。
李斯是秦始皇的重要谋士和文官,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统一的法律制度。
其中之一的法令规定,人们必须采用统一的姓氏,以便掌握人口信息和进行统治。
李斯自己的姓氏“李”就成了被选中的标杆,于是开始了李姓的历史。
此后,李姓成为了一个氏族,逐渐扩散到全国各地。
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李姓也经历了一些变化。
尤其是在唐朝期间,李姓曾经达到巅峰,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而李姓也因此获得了更多的声望和地位。
许多文人、官员和学者都姓李,他们为唐朝的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此外,在中国的各个地区,李姓也演变出了不同的分支和变体。
例如,在福建、广东、台湾等地,有许多人姓黎,但其实这个姓氏与李姓源于不同的渊源。
黎姓源于古代的苗族,与李姓无关。
这也反映了李姓在不同地区的多样性和延伸性。
随着时代的变迁,李姓逐渐分散到世界各地。
尤其是中国人的移民浪潮,让李姓的影响力扩大到全球,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能找到姓李的华裔后裔。
总之,李姓的起源和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秦朝的战国时期,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和变迁,成为了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各地,李姓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作为李姓的后裔,我们应当珍视自己的姓氏,传承优秀的家族传统,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实际撰写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李氏姓氏的衍变与族谱文化传承李氏姓氏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中国的族谱中,李氏族谱属于最为庞大的一支。
本文将探讨李氏姓氏的衍变历程以及与族谱文化的传承关系。
第一部分:李氏姓氏的起源与发展李氏姓氏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表明,起源于古代的嬴姓。
嬴姓又名嬴,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姓氏之一,具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影响力。
后来,由于地理因素和历史演变,嬴姓逐渐转化为李姓。
这一转变不仅与政治制度的更迭有关,还与社会风俗的变迁息息相关。
自西周时期开始,李作为古代的封姓之一,与贵族地位和政治权力紧密相连。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氏姓氏逐渐向江苏、安徽、山东等地扩散,并形成了不同的分支和支系。
在中国古代的文献和典籍中,可以找到许多关于李姓的记载,反映了李氏姓氏的繁荣和影响力。
第二部分:传统的族谱文化中国的族谱文化是中国古代家族血脉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族谱是家族历史和家族成员的重要记录,其中包含着对祖先的敬仰和对血脉传承的尊重。
在李氏姓氏中,族谱文化发展得尤为显著,几乎每个李氏家族都会有自己的族谱。
族谱记录了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年月、婚姻、职业等信息,是研究家族历史和人口学的重要资料来源。
族谱往往被寄托着家族荣辱、生死存亡的感情,是家族凝聚力和身份认同的象征。
李氏族谱中的记录从古至今,丰富而繁杂,蕴含了无数个家族的历史和记忆。
第三部分:李氏姓氏的族谱文化传承李氏姓氏的族谱文化传承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经历了国家政治的变革和社会的巨大变迁。
尽管面临着现代社会的冲击,但李氏家族始终保持着对族谱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给李氏家族的族谱传承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通过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让李氏族谱更加便捷地传承和维护,成为现代李氏家族对族谱文化传统的创新和延续。
不仅如此,现代社会中的一些李氏姓氏家族还积极开展族谱网站的建设,为家族成员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信息查询和交流平台。
结语:李氏姓氏的衍变和族谱文化传承,是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一部分。
李姓氏与人口迁徙历史及时代背景李姓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常见的姓氏之一。
它源于远古时代的人口迁徙,与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发展和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人口迁徙的角度,探讨李姓氏的起源与演变,并分析其与历史时代的关系。
一、古代氏族的形成在中国古代社会,人口迁移经常发生。
由于地理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经常迁徙至新的土地寻求生存和发展机会。
在迁徙的过程中,与其他部落或族群融合或冲突,逐渐形成了各种各样的氏族。
李姓氏的形成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根据历史记载,李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农业社会的初期,人们开始崇拜自然力量,认为能够统治天地的人是神圣的存在。
这些统治者和神职人员往往需要用姓氏来体现他们作为神的代表的地位。
因此,许多姓氏的起源与古代的神话传说和民族史诗有关。
相传,当时有一位叫李姓的统治者,他以仁义治理,深受民众敬仰。
李姓因此被封妇好,成为一族的称号。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姓逐渐成为一个通用的姓氏,代表着崇高的统治者和贤良的传统。
二、李姓氏的迁徙与扩散古代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文化的国家。
各个部落和氏族之间的迁徙和交流是不可避免的。
与此同时,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战争和动荡也促使许多人民迁徙到新的领土上。
作为一个常见的姓氏,李氏很早就在中国各地扩散开来。
根据文献记载,李姓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和中原地区,后来逐渐扩散到南方和西部地区。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氏逐渐在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中获得了广泛的分布。
许多历史名人和杰出人物也是李姓。
与此同时,中国的历史变迁也对李姓氏的迁徙和扩散产生了影响。
比如战国时期的战乱,导致大量人民逃亡到其他地区。
这些逃亡者往往将自己的姓氏与家族关系带到新的土地上,为当地人口的繁衍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也促进了李氏姓的传播。
三、李姓氏与时代背景李姓氏的迁徙和发展与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密切相关。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李姓氏有着不同的社会地位和意义。
1. 李姓的崇高地位在中国古代社会,姓氏往往反映了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李姓的起源与变迁1、李姓由来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一一李树,属蔷薇科。
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一一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
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
”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
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0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
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
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
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
《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
《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
”《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
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 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
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
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 说。
|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
关于李姓的来历研究报告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其来历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姓氏起源和发展过程。
以下是关于李姓来历的研究报告:1. 起源传说:根据一些古代传说和文献记载,李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
相传黄帝的后代有一个子孙叫李春子,他在古代战争中表现出色,被封为“李国君”,后来他的子孙就以“李”作为姓氏,并世代相传。
2. 姓氏演变:在古代,姓氏的形成和演变与先祖崇拜、社会地位和职业分工等因素密切相关。
据研究,李姓最初可能是以氏、连、名、姬等作为姓氏,后来逐渐演变为单姓“李”。
这种演变可能与社会制度和族群融合有关。
3. 地域分布:李姓是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分布广泛。
根据统计数据,李姓在全国各地都有较高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密度。
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四川、江苏等省份。
4. 文化影响:李姓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李姓出自古代贵族之一的公卿李斯,他是秦朝的重要官员和政治家,并被誉为文化名人。
另外,历史上李姓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名人,如唐代的李白、李商隐,宋代的李时中,明代的李时中等。
5. 变种姓氏和复姓:在李姓的基础上,也出现了一些变种姓氏和复姓。
例如,鲁花李松年,罗门多李肃,刘李黎杨等。
这些变种姓氏往往与先祖的名字、职业或地域等因素有关。
总结:李姓作为中国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其来历和演变与古代社会制度、先祖崇拜、地域和职业等因素密切相关。
李姓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名人。
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变种姓氏和复姓,丰富了姓氏的多样性。
历史上李姓的起源及迁徙分布历史上李姓的起源及迁徙分布李氏历史来源:「李」源出有四。
一;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出自「嬴」姓。
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为姓,春秋时道家学说的创始人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李」为氏,称李耳。
二;据「北史」所载,赵郡李氏,为赵将武安君之后,李左车其先也。
三;据「魏书」所载,后魏有代北鲜卑族复姓「叱李」氏,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四;唐朝皇室姓「李」,「李」遂为国姓。
唐初开国元勋诸将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董,罗,朱邪共十六姓(其中五家为复姓)赐与国姓「李」。
此外还有许多家族改为李氏,由此李氏人丁大增。
迁徙分布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
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李姓的起源与变迁1、李姓由来李姓之“李”,最初指的是一种植物――李树,属蔷薇科。
李姓的直接来源却是商朝官名――大理。
李姓的来源,与原始人类的淳朴生活习惯有密切联系。
最初的“李”指某种植物,如《说文》所云:“李,果也。
”李树,属蔷薇科,为落叶亚乔木,高丈余。
李子,就是它的果实,球形,至夏成熟,红色有光泽,味酸甜,供食用,一名嘉庆子。
随后,“李”随着汉字形义的推移而与法理、星象等含义相通。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姓,则见于《通志o氏族略o以官为氏》:“李氏,皋陶为尧大理,因官命族为理氏。
商朝半年,理征改为李氏。
”有人把我国几千个姓氏归类排列,其中以植物为姓氏的,诸如花、草、树、苗、林、木、杨、柳、桃、李、桂等,有一二十种。
这可以追溯到远古氏族的图腾崇拜。
然而李姓最早的含义却不在植物,而是理官之“理”,至商朝时期才向植物之“李”转化。
从远祖皋陶到大唐脉裔是李姓由初萌到壮大的历程。
李姓血脉中的12个政权,58个帝王,无数将相名臣,大多出现在这个时期。
在中国姓氏发展史中,李姓见诸史籍在周之后。
《国语·郑语》中的祝融之后八姓、《晋语四》中的黄帝之后十二姓、以及《左传》所载的西周二十姓,都未见李姓。
《姓解》也说:“周之前未见有李氏。
”《史记》载:“自周有老聃,姓李。
”此后李姓见载逐渐增多。
关于李姓的来源,归总起来,有如下五种:第一,传说中东夷族首领皋陶(一作咎繇),曾任尧、舜的大理之职(掌管刑法的官),遂以官命族为理氏(古字中“理”与“李”相通)。
第二,老子因祖辈为理官,遂以理(或李)为氏。
又有老子为李氏女所生之说。
传说李母怀胎81载,逍遥李树下,乃割左腑而生,“生而指李树,因以为姓”。
此指树为姓,历来被称为“妄”说。
第三,春秋时赵国将领武安君的后代有李左车,其后为李氏。
第四,北魏叱李氏所改。
第五,唐代徐、邴、安、杜、胡、弘、郭、麻、鲜于、张、阿布、阿跌、舍利、朱邪、董罗等氏因建国有功,被赐李姓。
李氏来源的五种说法中,前三种在《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合为一源,皋陶、老子、李左车为同一世系中的人物。
对此,早已有人提出疑问。
《升庵集》卷50《李姓非一》中则说得颇为尖锐,认为“陇西之李与唐室之李不同族”,《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圹附会枉撰,媚时之说"。
陈寅恪也曾对李渊的祖先进行过考证,认为李渊的祖先可能是赵郡李氏之后,而不是陇西李氏之后,因其族葬在赵州昭庆县(今河北隆平县)。
由上可知,对于《新唐书·宗室世系表》中所记的世系,世人是有争议的。
然而,众多的姓氏学著作中,记皋陶为李姓之祖则是同一的。
至于大唐宗室李氏是否不属汉族而为“夷狄”,也无确凿证据,以西凉来断其民族,恐怕太武断。
而陇西李氏与赵郡李氏本来就同出一祖,因而追溯李氏之源流,仍不妨以《唐书·宗室世系表》为主要依据。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正是由于唐朝对李氏宗族的考证和详细记载,才有今天李氏宗谱的完整存在,像李姓这样将其族源详细载人正史的,并不多见。
这与其他姓氏多为家族传抄家谱、记载族源相比,自然更为可靠、详细。
2.指树为姓“指树为姓”是李姓生成的最早根源。
据《秘笈新书》引《姓纂》及《新唐书·宗室世系表》记载:“李氏,帝颛顼高阳之裔。
颛顼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咎繇(皋陶)”。
皋陶,为东夷部族首领,活动中心在偃(奄),即今山东省曲阜市。
《史记正义》引《世纪》说皋陶“生于曲阜。
曲阜,偃地,故帝(舜)因之而赐姓曰偃”。
这就是《左传》中所说的“天子因生而赐姓”。
皋陶,在尧为炎黄夷联盟首领时,任理官,即掌管司法的长官。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他主持制定了五种刑罚(墨、劓、(非刂)、宫、大辟),并依照罪行的轻重来量刑治之,还对不用五刑的罪人分等流放,使天下人心信服。
传说皋陶专门训养了一头名叫触(角圭)的独角奇兽,这奇兽有一种特异功能,那就是能辨善恶真伪。
它一遇见有罪的人,就会用尖利的独角去冲撞;一发现谁在说假话,就会怒气冲冲,令人生畏。
皋陶用这样的奇兽断案,真是再好不过了。
所以,皋陶以善理刑狱著称于世。
神话毕竟是神话,可这个神话故事却把人们带到遥远的上古时代,仿佛看到皋陶正直而果断的形象。
正是由于皋陶崇高的名誉,所以至舜继位后,仍用皋陶为大理。
于是,天下罪恶得以平正,人们安居乐业。
任职期间,皋陶多次提出贤明的谋略,认为治天下须慎修其身,特别强调“知人”和“安民”,他的主张深得舜帝赏识。
舜帝以皋陶最贤,将他作为继位的候选人。
但是,舜帝还未来得及把帝位禅让给皋陶,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死后,“葬之于六”《史记》引《括地志》云:寿州(安徽)安丰县南130里,故六城东),禹封其少子于六,以奉其祀。
以后六便成为一个偃姓小国。
楚穆王灭之,无谱。
皋陶有长子伯益,《帝王世纪》说:“伯翳(益),为舜王畜多,故赐姓嬴氏。
”可知,伯益因善训鸟兽而被舜帝赐了嬴姓,成为嬴姓部落的首领。
皋陶的次子名仲甄,又叫仲偃,仍以偃为姓。
以后,偃姓奉皋陶为祖,以姓为氏。
皋陶之后,历虞、夏、商,26二十六世为理官。
按照古人以官为氏的习惯,故称皋陶及其子孙为理氏。
以官为氏的理氏,传至理征时,任商纣王的理官,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沉湎于女色,理征屡屡进谏,执法不阿,为昏淫的纣王所不容,终遭亡身之祸。
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带着幼子利贞逃了出来,奔于伊侯之墟(今河南境内),饥饿不堪,见一树上结有果实,便采了来吃,母子得以活命。
其后,利贞畏于纣王的追捕而不敢姓理,于是以“木子”救命之恩,改称李氏。
这就是后来“指树为姓”之说。
按此说,李姓之始当在商末周初。
由上可知,李姓以皋陶为血缘始祖,是偃姓的后裔,曾以官为氏称理姓。
据清儒秦嘉谟所辑《世本》案:古理、里、李三字并通。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皋陶为大理,而《管子法法》记载:皋陶为李(理);《史记·魏世家》记为“李克”,而《韩诗外传》则记为“里克”,等等。
因而,李姓以做作理官的皋陶为血缘始祖之说,实不为妄。
皋陶作为李姓的血缘始祖,他正直果敢,富于创造性,功德高深,是李姓子孙的楷模和骄傲。
而按照“指树为姓”的说法,刚直不阿的理征之子利贞,当是李姓的得姓始祖。
3.改姓为李唐朝以来李姓鼎盛,附姓与改姓之风兴起,不少风光一时的人物都被赐之李姓。
唐末诗人和词人温庭筠云:“自从今狐楚入相,天下诸胡都改姓令狐。
呜呼!宰相之势不过10年,而人竟改姓附之。
况堂堂一统天子,300年之久,其冒附不知几百千万矣。
”从温庭筠的文辞中,我们得知在唐朝赐姓之外,还有不少非李姓氏,因羡慕大唐国姓,而改姓、冒姓李姓的。
另外,还有由汉化改李姓,或因其他原因改李姓的。
后魏《官氏志》载:有叱李氏,改为李氏。
这显然是鲜卑拓跋氏的汉化政策所造成的结果。
后魏叱李氏改李氏后,人们以其居地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阳县),而称其为河南李氏。
柳城,前燕胡人慕容(皇光)曾在此筑城,治今辽宁朝阳南。
据《古今姓氏书辨证》所载,柳城李氏有两族,一族为奚族之李氏,即张琐高养子张忠士所改之李氏,后奚族渐融于契丹,故将其归于柳城李氏之一族;另一族柳城李氏,则是李光弼家族,这一家族世代显达,知名于有唐一代。
李光弼祖上均是契丹酋长,其一世祖先迁徙到唐朝京城长安附近的万年定居,逐渐汉化,改姓为李,此后又世居柳城,因又称"柳城李氏"。
李光弼的曾祖父李令节曾经是唐朝的大将军及幽州经略军副使;其祖父李重,任唐朝鸿胪卿兼檀州刺史;其父李楷落(洛),被封为蓟郡公。
李光弼本人则为唐朝名将,战功显赫。
这一柳城李氏家族,世代出将人相,在高宗朝、武后朝、玄宗朝、武宗朝及宪宗朝,都有这一家族的子弟出任宰相。
柳城李氏为李氏宗族的历史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柳城李氏两族,均出于契丹。
契丹族原属于东胡种,因此,柳城李氏当属东胡人后裔。
契丹李氏还有李失活、李过折、李吐干、李尽忠、李邵国、李郁干、李婆固、李窟哥等,均为契丹大贺氏部落首领。
4.谕赐国姓唐朝大规模的赐姓,是李氏宗族庞大的转折点。
受唐朝赐姓者,见诸史籍之人数颇多。
据《路史》及《唐书·审相世系表》所载:徐氏、邴氏、安氏、杜氏、胡氏、弘氏、郭氏、麻氏、鲜于氏、张氏、阿布氏、阿跌氏、舍利氏、董氏、罗氏、朱邪氏,皆以立功被赐国姓李氏。
从此,李氏宗族的历史,又揭开了新的一页。
安息人李氏即武威李氏。
本安氏,出自姬姓。
黄帝后裔安(昌意之子)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
后汉末,遣子世高入朝,不久徙居洛阳(今河南洛阳)。
晋、魏之时,闲居于安定(今甘肃泾川县),后迁辽左。
至后魏,陀孙婆罗再不久徙,于周、隋时闲居凉州武威(今甘肃武威),由于定居武威,而被称为武威李氏。
武威李氏的子孙在唐朝时期有好几个被赐李姓。
其名人有唐朝将领李元谅,德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玉,玄宗时赐姓名;唐朝大臣李抱真,得赐国姓;唐朝大将李国臣,得赐国姓。
鸡田李氏本是河曲部落阿跌族子孙,因有功于唐,被赐李姓。
鸡田,是唐玄宗开元初年所设置的一个州,即今宁夏省宁武县一带。
此地原属于突厥,后来以地来归,唐朝依其旧名,置为鸡田州。
鸡田李氏,本河曲部落阿跌族的子孙,数代世袭鸡田刺史一职。
唐朝时期,此鸡田刺史家族出了光进和光颜两兄弟,光进官至总武节度使,光颜官拜河东节度使,两人皆对唐朝有功,被唐朝赐国姓李氏。
代北李氏居现山西代县一带,本为西突厥别部沙陀部落,姓朱邪氏,因朱邪赤心有功于唐被赐姓李。
代北,属当时的雁门道,即战国赵雁门郡地。
秦因之,汉亦为雁门郡,至隋改为代州。
唐仍置代州,中和年间,置代北节度,亦叫雁门节度,治代州,今山西代县一带。
李克用之子李存勖灭后梁,创立了后唐帝业,李嗣源、李继岌等继为后唐皇帝。
另外,唐末沙陀将领李克宁、李克让、李克修、李克恭、李嗣肱,都很著名。
唐朝时,有范阳(治今陕西大兴县)的奚人,原名张忠士(张琐高养子,冒姓张氏),先为安禄山部将,参加了“安史之乱”。
史朝义亡,乃以其地降唐,赐姓名李宝臣,为司空清河王。
李宝臣有子李惟岳、李惟简,袭国姓。
唐朝时期,有奚族部落联盟首领可度者,于太宗贞观年间,率众附唐,得赐国姓,名李可度;还有奚族部落首领琐高,在玄宗时降唐,得赐国姓,名李琐高;另外还有李日越、李归国、李延宠等著名的奚族首领,都得赐李姓或袭李姓。
渤海李氏本姓茹,茹常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
渤海国,是靺鞨人大祚荣所建,当时其疆域在今朝鲜咸镜、平安二道,后扩至包括今吉林的一部分。
渤海李氏,本姓茹。
唐朝时期,渤海靺鞨人茹常,为朔方部将,以战功多被唐赐李姓,更名嘉庆。
其子李怀光,为朔方帅,位至三公。
还有靺鞨著名李氏如李多祚,唐朝大臣,骁勇善射,其先世为部落首领,后迁中原,得李姓;靺鞨人李谨行,为唐朝大将,曾以疑兵退吐蕃论钦陵所率十万大军。
唐朝赐姓的靺鞨李氏,为李氏宗族增添了新鲜血液。
党项李氏本姓拓跋氏,其酋长拓跋赤辞率众归附,唐太宗赐他姓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