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训练:第十七单元 区域经济发展
- 格式:docx
- 大小:427.63 KB
- 文档页数:11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点1区域农业发展练好题·考点自测[2020广东惠州第二次调研]丹麦农业高度现代化,家庭农场与农业合作社历史悠久。
家庭农场专注于种植、养殖等直接生产活动;农业合作社专注于流通、营销,后来发展到培育良种、打造品牌、加工增值和拓展市场,形成农业—食品产业体系,实现“抱团销售”。
据此完成1-3题。
1.农业合作社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家庭农场()①地理位置偏僻②生产规模较小③生产经营分散④机械化水平高A。
①②B。
②③C.②④D。
③④2.农业合作社数量减少而规模扩大,主要是因为()A.农业技术进步B。
劳动成本上升C.农场规模扩大D。
市场竞争加剧3。
丹麦农业能持续发展,主要得益于()A.产研销一体化B.农场历史悠久C。
欧盟市场广阔D.国家政策扶持[2017海南地理卷,3—4,6分]云南元阳位于横断山地南部,当地著名的哈尼梯田是世界文化遗产.哈尼族人民种植的红米稻是经过长期耕种、筛选的特色品种,稻米色泽暗红,富含多种营养元素,品质优良。
1980年以后,为了提高粮食产量,当地逐渐推广种植杂交水稻。
下图示意目前当地三种发展类型村落的农作物种植结构。
据此完成4—5题。
4.1980年以后,当地红米稻面积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红米稻()A。
技术要求高B。
劳动力投入大C.种子成本高D。
单位面积产量低5。
乙类村红米稻种植规模较大的主要目的是()A。
提供粮食深加工原料B。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C。
建设特色商品粮基地D。
满足村民膳食需要6.[2020四川攀枝花期中,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陇南大红袍花椒是著名的花椒品种,主要产于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椒粒色红油重、粒大饱满、香味浓郁、麻味醇厚,是重要的烹饪调料和药材.陇南大红袍花椒树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光、耐寒、耐旱、抗病能力强,不耐涝,短期积水可致死亡。
陇南市地处甘肃东南部,境内峰峦叠嶂,沟壑纵横.当地椒农积极推广“树上花椒"和“树下辣椒”的“双椒”套种生产模式,使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
第十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第一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区域发展的条件有哪些]对区域农业来说,自然条件是制约因素,首先应从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适合该区域发展的农业类型。
如我国东北地区,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该区域有一个宏观认识。
1.范围A 黑龙江、B 吉林、C 辽宁三省和D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
2.自然条件(1)气候:(2)地形:E 高原、F 平原、G 山地,利于农业多种经营。
(3)土壤:黑土、黑钙土广布,有机质含量高,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基础良好;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
[区域发展现如何]1.主要农业生产区域(1)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松嫩平原、B三江平原、C辽河平原,主要种植玉米、大豆、小麦和水稻等作物。
(2)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大兴安岭、E小兴安岭、F长白山区,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樟子松、红松、蒙古栎、白桦等。
(3)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主要畜种有三河马、三河牛、东北红牛。
2.商品粮基地建设(1)地位:①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林业生产基地和畜牧业生产基地。
②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2)突出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存在问题与对策]1.存在的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2.农业发展遵循的原则(1)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
(2)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3.农业的发展方向(1)平原区: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
(2)西部草原区: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2018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1—2]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 ℃,较耐干,最忌积涝。
我国栽培菊花的历史已有3 000多年,贡菊、杭菊、滁菊、亳菊是我国名菊。
下图为我国四种名菊主要出产地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四种名菊出产地集中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可能是( )①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热量条件符合菊花生长需求②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③分布区地势低平,土壤疏松肥沃④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黄山贡菊具有药用价值,种植总面积已突破6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惠及70多万山区群众,下列做法最有可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是( )①利用基因技术改良菊花品种,增强其观赏性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成品牌效应③扩大贡菊种植面积,逐步取代其他农产品种植④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贡菊产品的外运销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18河北衡水中学全国大联考,37—38]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结合我国“九连增”期间各粮食作物产量变化表(注:各粮食作物的增产贡献率=作物增产量/粮食增产总量×100%),完成3—4题。
3.“九连增”期间,我国( )A.稻谷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B.小麦增产率超过粮食增产率C.稻谷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D.小麦增产对粮食增产贡献最大4.玉米取代大豆是粮食种植结构调整的重头戏,进行这类调整规模最大的地区最可能是( )A.东南地区B.西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北地区下图为陕西、山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Ⅰ表示以粮食为主的阶段,Ⅱ表示以发展林果业为主的阶段。
据图回答5—6题。
5.如果该区域继续按照Ⅰ阶段进行农业生产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是 ( )A.生态、经济的良性循环B.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C.过度抽取地下水,引起地面下沉D.黑土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6.为促进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主要有( )①采用现代农业技术,扩大农业用地②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③提高土地生产率,逐步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④发展林果产品的综合加工业,增加附加值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2013山东文综卷,2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区域经济发展一、选择题(2016·山西晋城模拟)读“某区域图”,回答1~2题。
1. 图中M处限制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是( )A. 水源B.热量C. 土壤D.地形2. 有利于N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 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B. 大规模发展沼气,节约能源C. 改进耕作方式,农林牧综合发展D. 增施有机肥,恢复黑土肥力1. A 【解析】M处距海洋较远,降水较少。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水资源比较欠缺。
2. C 【解析】该区域纬度较高,不适宜大规模推广沼气,且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常规能源丰富;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该区域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不适宜大规模发展耕作业。
(2016·辽宁锦州市模拟)玉米原产地在墨西哥,16世纪时传入中国,玉米在中国的播种面积很大,分布也很广。
读中国玉米分布图,回答3~4题。
3. 东北地区多春播玉米,华北地区多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气候变化B.市场需求C. 作物熟制D.水分差异4. 为了解决东北地区卖粮难的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应采取的合理对策是( )A. 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B. 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C. 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D. 提高机械化水平3. C 【解析】东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玉米适宜在春季播种(春播玉米);华北地区作物熟制为两年三熟,需要在6月上旬冬小麦收获之后进行播种(夏播玉米),造成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播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作物熟制。
4. B 【解析】发展养殖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业,可以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怪圈问题;对农民增加粮食直补可以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但不能解决销售问题;东北地区减少农作物播种面积,对我国粮食安全有不利影响;提高机械化水平只能提高劳动生产率,不能解决粮食销售问题。
(2016·黑龙江省鹤岗市模拟)蚯蚓具有喜温、喜湿的生活习性,最适宜的生存温度为20~27 ℃,此时能较好地生长发育和繁殖。
(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习题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习题)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全国版)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习题的全部内容。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考点1 区域农业发展[2018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1—2]菊花喜凉爽,较耐寒,生长适温18—21 ℃,较耐干,最忌积涝。
我国栽培菊花的历史已有3 000多年,贡菊、杭菊、滁菊、亳菊是我国名菊。
下图为我国四种名菊主要出产地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
我国四种名菊出产地集中分布在图示地区的原因可能是ﻩ( )①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地区,热量条件符合菊花生长需求②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降水丰沛,空气湿度大③分布区地势低平,土壤疏松肥沃④栽培历史悠久,种植技术成熟A。
①②ﻩB。
①④C.②③ﻩD。
③④2.黄山贡菊具有药用价值,种植总面积已突破6万亩,年产值达6亿元,惠及70多万山区群众,下列做法最有可能促进农民增收的是()①利用基因技术改良菊花品种,增强其观赏性②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形成品牌效应③扩大贡菊种植面积,逐步取代其他农产品种植④完善交通运输网,促进贡菊产品的外运销售A。
①②ﻩB.①③C.②④ﻩD.③④[2018河北衡水中学全国大联考,37-38]粮食安全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热点问题,2003—2012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历史性的“九连增",有力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粮食种植结构调整(高产粮食作物取代低产粮食作物)是粮食增产的重要途径。
第十七单元区域经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河南焦作定位考试]据考证,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就在中国云贵高原一带,其中有“高原古茶树之乡”美誉的久安拥有丰富的茶树资源,境内具有保护价值的古茶树在54 000丛以上,树龄均在600年以上。
种植于贵州的茶树品质优良,70%集中在24°N—27°N、海拔800—2 000米的高原地带,但长久以来贵州茶叶却籍籍无名,仅在当地销售,市场占有率偏低。
据此完成1—3题。
1.贵州出好茶的主要原因有()
①昼夜温差较小②纬度低,热量充足③光照较强④水和空气洁净⑤病虫害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⑤
2.相对于西湖龙井、江苏碧螺春等知名茶叶而言,贵州茶叶市场占有率偏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多山地地形,交通不便
B.距离东部发达地区远
C.劳动力、地价成本高
D.发展历史短,经验不足
3.促进贵州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措施是()
A.不断扩大茶树种植规模
B.改进加工技艺,增加附加值
C.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D.加大科技投入,引进优质树种
[2020江西临川二中测试]B/N比指区域某行业基本部分(对外服务的量)与非基本部分(满足本区域居民的量)的比值。
其值越大,区域的基本经济部分比重越大,该行业专业化水平越高。
下表示意2005年、2015年京津冀部分行业B/N比。
据此完成4—5题。
行业2005年2015年
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建筑业等)0.080.12
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信息传输、金融等)0.49 1.01
生活性服务业(批发、零售、餐饮、住宿、房地产、
娱乐等)0.700.65
公共服务业(水利、环境、教育、社保、公共管理等)0.100.21
4.表中数据能反映出京津冀()
A.工业的专业化程度最低
B.生活性服务业对外服务的总量在下降
C.GDP主要依赖于生产性服务业
D.生产性服务业B/N比增幅最大
5.关于京津冀工业B/N比较小的分析正确的是()
A.河北省工业主要服务对象是京津冀
B.河北省对北京、天津就业人口吸引力较强
C.河北省的城市化水平正处于一个快速上升阶段
D.河北省的发展定位为为京津两地提供生活性服务
[2020山西吕梁阶段性测试]新场村地处遵义市郊区,距离市区约15千米,共有162人,40户,耕地面积149亩(1亩≈666.7 m2)。
全村162人中,只有8人出省务工,村里大部分的剩余劳动力在遵义市实现非农就业。
下图为新场村40户村民的农业经营类型百分比统计图。
(本题数据统计于2017年12月)读图,完成6—8题。
6.新场村村民工农兼业比例较高的主要条件是()
A.收入水平低
B.地理位置优越
C.剩余劳动力多
D.村民受教育程度高
7.新场村向遵义市输出的主要农产品是()
A.小麦
B.稻谷
C.蔬菜
D.玉米
8.从事退守型农业的村民最可能是()
A.身体健康的低龄老年人
B.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壮年
C.掌握一定非农技术的中年人
D.丧失市场就业机会的老年人
[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第四次模拟]产业联动是指在一个区域的产业发展中,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内产业的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从而达到优化区域产业结构,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的目的。
新疆伊犁河谷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享有“塞外江南”的美誉,工农业发展均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但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度有待提高。
下图表示2007—2013年新疆伊犁河谷地区三大产业绝对联动程度(相对值)。
据此完成9—11题。
9.该地区第一、第三产业绝对联动程度远大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原因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有效结合
B.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粗放农业的有效结合
C.丰富的矿产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D.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特色农业的有效结合
10.该地区第一和第二产业绝对联动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
A.生态环境恶劣
B.干旱缺水严重
C.加工水平低
D.基础设施落后
11.为提升伊犁河谷地区产业联动程度,应该()
①调整产业布局,优先发展重化工业②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第二产业③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增强产业联动效应④利用区位优势,发展高科技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31分)
12.[2020山东统考,15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7月,李老师带领研学小组去宁夏中卫市沙坡头考察,沿途经过干旱的山区,远远望去,一片荒凉景色。
车到山前,同学们却惊奇地发现,在铺满砾石的坡地上“摆”着一个个圆滚滚的大西瓜(图1)。
李老师介绍,这是劳动人民为适应干旱少雨的气候条件,在长期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抗旱耕作形式——砂田。
砂田也叫“铺砂地”“石子田”,是在旱田之上铺盖了一层厚6—15 cm的粗砂砾或卵石夹粗砂的田地(图1)。
同学们通过网络查询了解到,中国的砂田起源于甘肃中部,并逐渐扩展到陇东和宁夏、青海的部分地区。
砂田主要分布在黄土丘陵地区,附近有黄河及其支流或者古河道分布。
(1)与当地瓜农交谈中,师生们了解到营建砂田需要大量砂砾或卵石。
推测铺设砂田所用砂砾或卵石的主要来源。
(3分)
(2)李老师告诉同学们,砂田与地膜覆盖虽然都是旱作农业生产栽培技术,但各有特点。
简述与地膜覆盖相比,采用砂砾或卵石覆盖的主要优点。
(8分)
(3)与瓜农进一步交谈后,同学们了解到中卫市的压砂西瓜主要种植在环香山地区以及中宁县、海原县等地(图2),产生的经济效益显著,但甘肃部分地区的砂田却存在撂荒现象。
借鉴中卫市的经验,为砂田撂荒区的农业发展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4分)
13.[2020湖南衡阳八中测试,16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柬埔寨与中国携手在柬埔寨西哈努克市推进国家级经济特区——西港特区的建设,特区入驻的企业涉及服装、制鞋、电子加工等多个工业门类,经过十多年的开发,配套设施逐渐完善,如今特区入驻的企业增加至100多家,为当地提供了2万多个就业岗位。
2007年,红豆集团的“先遣队”进入该特区时,这里一片荒芜,杂草丛生,没有路,没有电,也没有干净的水,到处都是茅草棚。
土地归当地300多户居民所有,农户主要以种植农作物和打猎为生,每户人家年收入300美元左右。
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柬埔寨《2015—2025工业发展计划》的激励下,未来,西港特区还将吸纳300家企业入驻,提供8万—10万个就业岗位。
下图为柬埔寨西港特区位置和交通示意图。
(1)简述红豆集团早期开发特区时面临的主要困难。
(6分)
(2)请具体分析在柬埔寨南部沿海地区设立西港特区的原因。
(6分)
(3)概括西港特区的成功实践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20四川名校质量测评]桑蚕是以桑叶为食、吐丝结茧的一种经济昆虫,吐出的蚕丝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江浙两省曾为我国重要的桑蚕生产中心,随着“东蚕西移”工程的不断推进,广西一跃成为我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级行政区,产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第一,形成了中西部“种桑养蚕”、东部“缫丝织绸”的局面。
广西凌云县平怀村凭借得天独厚的优势进行桑蚕生产,并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形成了独特的桑蚕生产模式(如下图),不断实现乡村经济振兴。
据此完成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