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25.52 KB
- 文档页数:10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向学生介绍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解决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鸽巢问题的实质,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
他们对数学问题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害怕遇到复杂的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基本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归纳、推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态度,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基本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出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鸽巢问题。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作为学生练习解决鸽巢问题的例子。
3.教学用具: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以便于进行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实例,如鸟巢、鸽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在这些实例中,鸽子是如何分布在这些巢穴中的?通过观察和思考,引出鸽巢问题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鸽巢问题,如“有10只鸽子,要有几个鸽巢才能让每只鸽子都有一个鸽巢?”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并思考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尝试解决同一个鸽巢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第【1】篇〗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第一课时课题:鸽巢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68-70页例1、例22,及“做一做”的第1题,及第71页练习十三的1-2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鸽巢问题”的特点,理解“鸽巢原理”的含义。
使学生学会用此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究“鸽巢原理”的学习过程,体验观察、猜想、实验、推理等活动的学习方法,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用“鸽巢问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具体问题转化成“鸽巢问题”。
难点:找出“鸽巢问题”解决的窍门实行反复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课件出例如题1情境图)思考问题: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为什么呢?“总有”和“至少”是什么意思?学生通过操作发现规律→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探究证明→理解“鸽巢问题”的学习过程来解决问题。
(1)操作发现规律:通过吧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能够发现:不管怎么放,总有1鸽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2)理解关键词的含义:“总有”和“至少”是指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一定有1个笔筒里的铅笔数大于或等于2支。
(3)探究证明。
方法一:用“枚举法”证明。
方法二:用“分解法”证明。
把4分解成3个数。
由图可知,把4分解3个数,与枚举法相似,也有4中情况,每一种情况分得的3个数中,至少有1个数是不小于2的数。
方法三:用“假设法”证明。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证明都能够发现:把4只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无论怎么放,总有1个笔筒里至少放进2只铅笔。
(4)理解“鸽巢问题”像上面的问题就是“鸽巢问题”,也叫“抽屉问题”。
在这里,4支铅笔是要分放的物体,就相当于4只“鸽子”,“3个笔筒”就相当于3个“鸽巢”或“抽屉”,把此问题用“鸽巢问题”的语言描绘就是把4只鸽子放进3个笼子,总有1个笼子里至少有2只鸽子。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鸽巢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除法、整数乘法、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整数的基本运算规律有所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不能将数学知识灵活运用,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也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已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除法、整数乘法、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能运用这些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鸽巢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整数除法、整数乘法、整数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律。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已学的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解决鸽巢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鸽巢问题案例,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
2.教学案例:准备一些典型的鸽巢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3.练习题: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停车场停车、仓库放货物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安排空间,使得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鸽巢问题。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案模板【第1篇】一、教材分析“鸽巢问题”是六年级下册教学内容,“鸽巢原理”又称“抽屉原理”,是组合教学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原理之一,灵活多变,应用广泛。
教学“鸽巢问题”,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
这节课教学内容是例1。
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的操作情景,介绍“鸽巢原理”的最基本形式。
初步接触“鸽巢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时,应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上提供的两种方法进行比较,思考枚举的方法有什么优越性和局限性,假设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优点,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一般性的数学方法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及“做一做”第1、2题。
三、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鸽巢问题”的探究过程,通过数学活动理解“鸽巢原理”,学会简单的“鸽巢问题”分析方法,并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结合具体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形成过程,体会和掌握逻辑推理思想和模型思想,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鸽巢原理”解 决最基本的相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鸽巢原理”,能口头表达推理过程。
五、教学准备一副扑克牌、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知1.抢凳子游戏。
2.抽扑克牌游戏。
教师:这类问题在数学上称为鸽巢问题(板书)。
因为52张扑克牌数量较大,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先来玩数量较小的抢凳子游戏。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抢凳子”“魔术”入手,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提出需要研究的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
(1)把3枝铅笔放进2个笔筒中。
想一想:可以怎样放?有几种不同的放法?(不考虑笔筒摆放顺序,学生可用笔盒当笔筒)摆一摆:先用来学具摆一摆,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出来,如画一画,写一写。
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数学六下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鸽巢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数学中的组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材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探究、交流、合作等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鸽巢问题的本质,掌握解决类似问题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停留在表面,不能深入挖掘问题的本质。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掌握解决鸽巢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自主探究鸽巢问题的解决方法。
3.案例教学法: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抽象出数学模型,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展示生活实例和教学内容。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生活案例,供学生探讨和分析。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鸽巢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讲述一个关于鸽巢问题的故事,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呈现(10分钟)展示鸽巢问题的相关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关注问题的本质。
同时,让学生尝试用数学语言描述鸽巢问题,为后续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会运用鸽巢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说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说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玩过扑克牌吗?这里有一副牌,拿掉大小王后还剩52张,5位同学随意抽一张牌,猜一猜:至少有几张牌的花色是一样的?(指名回答)2、师:大家猜对了吗?其实这里面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叫做“鸽巢问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师:研究一个数学问题,我们通常从简单一点的情况开始入手研究。
请看大屏幕。
(生齐读题目)1、教学例1: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
(1)理解“总有”、“至少”的含义。
(PPT)总有:一定有至少:最少师:这个结论正确吗?我们要动手来验证一下。
(2)同学们的课桌上都有一张作业纸,请同桌两人合作探究: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探究之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一生读要求)(3)汇报展示方法,证明结论。
(展示两张作品,其中一张是重复摆的。
)第一张作品:谁看懂他是怎么摆的?(一生汇报,发现重复的摆法)第二张作品:他是怎么摆的?这4种摆法有没有重复的?还有其他的摆法吗?说板书:(3,1,0)、(4,0,0)、(2,2,0)、(1,1,2)师:我们要证明的是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这4种摆法都满足要求吗?(指名汇报:第一种摆法中哪个笔筒满足要求?只要发现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铅笔就行了。
)总结:把4支铅笔放进3个笔筒中一共只有四种情况,在每一种情况中,都一定有一个笔筒中至少有2支铅笔。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5 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人教版(4)一. 教材分析《数学广角—鸽巢问题》是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鸽巢问题的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数学问题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对于鸽巢问题这样的抽象问题,学生可能一时难以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鸽巢问题的基本原理和解决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鸽巢问题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从具体例子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例子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演示和练习。
2.准备鸽巢问题的相关资料和图片,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假设有一个班级有30名学生,如果每个学生都要坐在一张椅子上,至少需要几张椅子?”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鸽巢问题的相关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
例如,给出一个有5个鸽巢和6只鸽子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果有6只鸽子,至少需要几个鸽巢?”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规律。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鸽巢问题》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69页《数学广角---鸽巢问题》例1、例2。
【教学目标】1.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理解“鸽巢原理”,会用“鸽巢原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列举、假设、推理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形成比较抽象的数学思维。
3.通过“鸽巢原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和兴趣,感受到数学文化及数学的魅力。
4.使学生经历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建模”思想。
【教学重点】经历“鸽巢原理”的探究过程,初步了解“鸽巢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鸽巢原理”,并对一些简单实际问题加以“模型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抢凳子游戏游戏要求:老师喊“一、二、三开始”以后,请你们5个都坐在椅子上,每个人必须都坐下。
2. 导入课题:刚才的“魔术”表演和抢椅子游戏,这里面蕴藏着一个非常有趣的数学问题,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类问题,下面我们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
“鸽巢问题”。
(板书课题)二、合作探究发现规律(一)教学例1(由枚举法引出假设法,初步“建模”——平均分。
)出示例1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中,不管怎么放,总有一个笔筒里至少有2支笔。
1. 理解“总有”和“至少”的意思。
2.运用“枚举法”初步探究。
(1)把4支笔放进3个笔筒里,有几种不同的放法?自己动手在小组内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把出现几种情况都记录下来。
(2)汇报展示不同的方法。
(4)讲解:像这样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在数学上叫枚举法。
(板书:枚举法)3.通过比较,引导“假设法”。
启发:能不能找到一种更为直接的方法,只摆一种情况也能得到这个结论?4. 初步“建模”---- 平均分。
引导:运用“假设法”先在每个笔筒里分1支,这种均等的分法,又叫什么分?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列式表示吗?板书: 4÷3=1……1 1+1=25. 概括“鸽巢原理”的一般规律。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5数学广角(鸽巢问题)课程设计1. 教学目标1.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
2.熟悉鸽巢问题的解题方法。
3.建立对数学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考和严谨性。
2. 教学内容1.鸽巢问题的概念和实例。
2.鸽巢问题的解题方法。
3.练习双倍频关系的数码游戏。
3. 教学重难点3.1 教学重点1.鸽巢问题的概念和实例。
2.鸽巢问题的解题方法。
3.2 教学难点1.将鸽巢问题与数码游戏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 教学过程设计序号教学过程时间1 引入新课程 5 min序号教学过程时间2 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10 min3 发现鸽巢问题的规律15 min4 解决鸽巢问题的例题15 min5 讨论鸽巢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10 min6 数码游戏练习双倍频关系20 min7 总结与评价鸽巢问题的解题方法10 min4.1 引入新课程通过提问、图片等引入鸽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你们班上有多少个人,如果只有 3 个鸽巢,保证每个鸽巢只有 1 只鸽子,那么最多可以放几只鸽子?4.2 理解鸽巢问题的概念通过数字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鸽巢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如:•在一个公园里,有 5 个兔笼子,每个笼子里有 3 只小兔,共有 15 只小兔。
请问,如果有一只兔子要生小兔,放在哪个笼子里更合适?4.3 发现鸽巢问题的规律通过出题和解题的形式,提高学生对鸽巢问题规律的理解。
如:•一共有 17 只鸟,被分成了若干组,每组都是 4 只,那么最后会剩下几只鸟?4.4 解决鸽巢问题的例题通过教师讲解和学生自主解题,帮助学生熟悉鸽巢问题的解题过程。
如:•有若干只鸡蛋,放在两个篮子里,如果每个篮子放 1 个蛋,那么还剩余 1 个;如果每个篮子放 2 个,那么还剩余 2 个;如果每个篮子放 3 个,那么已经放完了;那么这些鸡蛋最少有几个?4.5 讨论鸽巢问题在实际中的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鸽巢问题解决的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