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3.18 MB
- 文档页数:60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1)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2)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3)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存在,而且还保持着优势;(2)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但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3)皇帝虽然被推翻,但中国仍然实行封建专制主义的统治;(4)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5)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统治,中国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6)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国情的突出表现是:外无民族独立,内无人民民主,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贫困,国力衰微,经济文化极端落后且发展不平衡。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阶级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鸦片战争—辛亥革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五四运动--)农民阶级的历史局限性:(1)农民不是新的生产方式的代表,他们缺乏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理论的指导,因而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崭新的社会制度以彻底摧毁封建旧制度;(2)农民长期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的地位,也使他们难以在斗争中形成一个坚强统一的领导核心,农民队伍抵御不了统治阶级意识的侵蚀,因而也阻止不了农民革命队伍本身的蜕变;戊戌变法: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资产阶级改良派:谭嗣同、康广仁、杨深秀、林旭、刘光第、杨锐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孙中山)中国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见PPT30页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证明:见PPT32页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见PPT34页(三)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PPT35页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过程:一大——>二大——>三大——>四大——>八七会议——>抗日战争——>39年《共产党人发刊词(三大法宝)》40年《新民主主义论》、45年《论联合政府》——>解放战争48年《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总路线)》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1)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2)关于革命领导权和革命武装的理论(3)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4)关于人民军队和军事战略的理论(5)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1、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首要对象政治上,侵占中国领土主权经济上,操纵中国经济命脉文化上,实施文化侵略政策2、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又一主要对象3、官僚资本主义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领导权问题,是新、旧民主革命最根本区别;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关系到革命的成败。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教案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征,懂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及其主要经验,深刻领会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意义。
教学基本内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2、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年鸦片战争后,一个独立的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另一方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封建经济解体,使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发展,但在整个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
(2)近代中国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乃是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民族独立的国家-民族独立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使中国成为一个人民民主的国家-民族自由3、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2)中国革命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3)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指导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系统回答了中国这样一个落后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革命的一系列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的重大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不断总结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成熟和发展起来的。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实践及主要理论成果:关于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革命纲领问题、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关于农民问题等。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总路线基本纲领革命道路基本经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1)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2)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一)近代中国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社会性质和社会矛盾)演变过程5个关键点:《天津条约》(进一步加深)《南京条约》(开始沦为)——《北京条约》--------《辛丑条约》(完全沦为)《马关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仍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总结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六大特点:第一,半封建第二,半资本主义第三,半独立第四,半殖民地第五,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第六,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所少见的。
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矛盾是主要矛盾(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社会性质决定社会矛盾决定革命任务决定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近代中国革命包括:P书上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条件6:社会条件:中国人民斗争(中国革命发展的必然趋势)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壮大和工人运动发展(自在阶级——自为阶级)思想和文化条件:新文化运动思想武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转折点: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实现标志:中国共产党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笔记)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 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⑴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是随着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和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逐步形成的。
(形成及原因)⑵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⑶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三座大山),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⑴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重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⑵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友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⑶ 1919年的五四运动,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⑷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新变化,以及世界形势的新变化,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客观条件。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2.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3.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对党成立以来、尤其是大革命时期的经验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对中国革命的新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知识点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1.近代中国的国情(P64-65)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指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在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入侵后所形成的个特殊的政治、经济形态,政治上主权不独立,经济上兼有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特点。
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P65)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原来的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转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P65)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任务就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繁荣富强的国家和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这一问题主要是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条件。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1.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和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
2.旧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革命是民族民主革命,即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
3.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1)中国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
(2)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社会历史条件。
①经济上:“一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民主革命性质的转变创造了经济条件。
②政治上:A.“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对西方文明幻想的破灭。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教学目的]充分认识近代中国的国情和革命道路[学习重点]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历史背景[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师课堂教学为主2、使用自制多媒体课件【知识链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含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从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的,在此之前的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它的目标是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掌握革命领导权,彻底完成革命的任务,并及时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导入】毛泽东曾经说过:“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
”这是毛泽东在军事上的原则,然而打仗要如此,领导革命也要如此。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中国共产党要在这样一个国情复杂的东方大国里领导人民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深入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和时代特征。
而毛泽东也最喜欢阅读《二十四史》,他从历代君主治理国家的方法成败种汲取经验教训,并且结合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新民主主义论》。
【讲授内容】1、近代中国的国情(1)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形成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明朝中后期,已经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的国情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近代中国,已经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的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1914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资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
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观点。
1.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开始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
2.1922年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是反帝,反封建。
3.1923年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战线的思想。
4.1925年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系统论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理论,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
在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