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国情
- 格式:ppt
- 大小:1.60 MB
- 文档页数:13
中国近现代国情第一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第一节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第二节,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特点第三节,封建社会后期中国社会发展落后的原因分析第二章、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第一节一幅血与火的画图第二节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三节是民族危机还是现代化“良机”第三章,近代中国的政治第一节政治格局的变迁第二节触目惊心的政治腐败第三节积重难返的财政困境第四章近代中国的经济第一节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和垄断第二节中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发展历史的比较研究第三节近代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落后第四节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源第五章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第一节人口的压力第二节灾荒和饥馑第三节教门和帮会第四节罂粟之妖第六章中国近代文化第一节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与特点第二节近代文化演变及进程第三节西学东渐与文化重建第四节近代中西文化的论争第七章中国近代化问题第一节关于中国近代化的内涵第二节关于中国近代化的类型和模式第一章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第一节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基本国情1 ,社会性质。
1840 年以前的中国社会,是独立完整的封建社会。
进入明清时代以后,延续两千的中国封建社会,已发展到末期。
封建生产关系仍占统治地位,地主和农民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地主凭借对土地的占有,对农民阶级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迫,激起了农民阶级的不断反抗,特别是到了鸦片战争前夕,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2 ,政治概况。
封建社会政治的上层建筑是封建国家,封建国家是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实行专政的工具。
封建国家机器,主要有军队、法庭、监狱等封建法律是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地主阶级的意志。
封建官吏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是统治权力的执行者。
封建皇帝,则是封建国家权力的象征、标志和总代表。
3 ,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突出特征,是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中央集权制。
中国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就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官僚制度,并一直沿用到封建社会末期。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1.近代中国国情(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基本依据)近代中国,逐步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就必须认清这一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改变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轨道,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近代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000年理科单选题: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答:(A)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的发展必然需要民主革命理论。
2002年文科多选题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中国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E.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答:(ABC)2.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起了一个新的变化。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中国近现代国情一、历史背景中国近现代国情的发展,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
这场战争标志着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里,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勇敢地进行了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以期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
二、民族解放与国家独立1. 辛亥革命1911年,孙中山领导下的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然而,革命果实最终被北洋军阀篡夺,国家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与独立。
2. 抗日战争1937年至1945年,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场战争使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也为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础。
3. 解放战争1946年至1949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经过三年解放战争,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1.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土地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等一系列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1956年,我国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探索与发展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我国经历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等曲折时期。
尽管如此,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仍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
四、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1. 改革开放1978年,我国开始了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农民摆脱了贫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企业活力;对外开放,吸引了大量外资,推动了经济发展。
2. 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同时,我国在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五、社会变革与民生改善1. 社会保障体系完善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指的是中国形式上是有自己的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
“半封建”:指的是中国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凡英国人与中国人发生“交涉诉讼”,“其英国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即领事官)照办“。
丧失司法权独立:美国在《望厦条约》中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指出在中国境内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民刑案件,甚至美国人之间、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之间的民刑诉讼都要由美国领事审讯,中国官员不得过问。
丧失关税自主权:《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五口通商章程》进一步规定绝大部分主要货物的税率为5%。
丧失领海主权:《望厦条约》进一步侵犯中国的领海主权,允许美的经济命脉。
(战争赔款中仅马关条约就赔款2亿两白银,折合日元是三亿两千五百万,相当于日本四年财政收入的总和,而大清一年的财政收入为8800万白银,赔偿这么多,怎么赔,只能借洋债,当时跟英法俄德借了三亿两,因为除了赔日本还要拿3000万两赎辽东,但连同利息要还七亿两,而且贷款还有苛刻条件,要让洋人修铁路,要允许洋人进一步步扩大商品和资本输出。
1900年辛丑条约更是创下赔款之最,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9.8亿两,以海关税、盐税等做担保,从而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海关,左右中国的财政,控制和操纵中国经济命脉。
台湾、朝鲜是一个颜色,向台湾人灌输日本、台湾、朝鲜是一个国家,是天皇陛下的子民。
长期的殖民教育,使台湾的一部分年轻人逐步对日本帝国主义以及天皇产生认同。
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东南亚进行战争扩张,为了弥补兵力不足,在台湾征兵,共有20多万台湾青少年加如日本军队成为台籍日军,导致3万多人战亡,其中有2.8万人被供奉于靖国神社。
可见文化殖民所产生的效应。
近代中国国情:中国近代国情的认识近代中国国情话题:近代中国国情和文化科学知识中国100[标签:中国国情,近代,国情]要字数多一点啊而且急需啊大家帮帮忙要好的话我多加分啊大家帮帮啊问题补充2009-05-27 11:12大家快啊最好要原创的哦谢谢大家了被选的话我还会加分问题补充2009-05-27 12:06大家快啊最好要原创的哦谢谢大家了被选的话我还会加分匿名回答:8 人气:36 解决时间:2009-05-31 17:30满意答案中国近代(公元1840-1949年)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开始到1949年结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整个中国近代史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始自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止于1949年南京国民党政权覆亡,历经清王朝晚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时期、北洋军阀时期和国民政府时期,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到瓦解的历史。
19世纪中期,英、法等西方列强接连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西方列强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激化。
70年代以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
鸦片战争前,中国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制国家。
但由于清王朝这个封建地主政权腐朽没落、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已经不行了,所以封建制度已危在旦夕。
由于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借机侵略中国,但其实质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销售鸦片.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从此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大量输出商品和资本,逐渐冲击着中国封建经济。
1840年,外国资本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
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一场场强加给中华民族的灾难。
近百年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资本主义国家都对中国发动过一次甚至多次侵略战争。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逐字稿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指中国在近代历史中的国家发展状况和特点。
主要矛盾则是指中国社会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可以概括为一个农业大国和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土地和丰富资源的国家,人口众多,农业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在近代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中国在近代曾经遭受了列强侵略和内外战争的痛苦。
中国人民经历了长期的战乱和动荡,国家面临着分裂和动荡的局面。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是一个国家面临着困难和挑战的国家,但也是一个拥有众多人民和丰富资源的国家。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体现了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冲突。
主要矛盾可以概括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贫富分化明显。
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当前的发展状况之间存在着矛盾。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还包括社会主义与非社会主义的矛盾。
中国在近代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这是一个矛盾的过程。
社会主义制度与非社会主义的思想和力量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和问题。
了解和把握这些国情和矛盾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国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和人民的幸福安康。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也是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和方向。
近代中国国情及社会主要矛盾一、近代中国的国情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社会经济落后,人民生活水平低下。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革命和战争,包括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加速了中国的社会变革,但并未能解决中国的根本问题。
二、社会主要矛盾在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民族矛盾中国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割据,国家主权受到严重侵害,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中国人民要求摆脱外国侵略,实现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任务。
2.阶级矛盾中国社会存在着封建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农民阶级要求减轻赋税负担,土地改革和获得更多的权利;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政治和推进现代化。
3.封建主义和现代化的矛盾中国社会存在着封建主义和现代化的矛盾。
封建主义制度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而现代化则需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
中国需要进行社会变革,推进现代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
三、解决社会矛盾的方法和途径为了解决上述社会矛盾,中国需要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1.进行土地改革土地改革是中国解决封建主义和农民阶级矛盾的重要措施。
通过土地改革,实现土地的公平分配,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
2.推进现代化中国需要推进现代化,以适应世界的发展潮流。
现代化需要打破封建主义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推进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建立现代国家制度和法治社会。
三句话感慨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的国情
一、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3、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
二、
1、本来领土完整、主权独立的中国,沦为表面上独立、实际上受帝国主义列强共同支配的半殖民地国家。
2、资本主义在中国有了初步的发展,中国由一个完全的封建社会变为有了一定程度资本主义成分的半封建社会。
3、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是近代民主革命分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
三、
1、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是由封建士大夫阶级和资产阶级领导。
2、革命不彻底且具妥协性。
3、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就是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主导,建立新中国,革命彻底且符合我国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