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个人总结)
- 格式:pdf
- 大小:456.38 KB
- 文档页数:11
公差配合与精度复习总结绪论二、重点知识与规律总结1、基本知识互换性误差公差标准测量优先数系2、重点内容1)互换性的意义、种类和作用2)加工误差、公差、测量和互换性的关系3、规律总结1)公差越大,允许的加工误差越大,互换的范围越广,由此造成的结果是加工成本低,装配精度低2)优先数系的公比即10的开方数;公比越小,数值分布越密第一章尺寸公差及配合二、重点知识与规律总结1、基本知识孔与轴基本尺寸实际尺寸极限尺寸极限偏差尺寸公差公差带图间隙或过盈间隙配合过盈配合过渡配合配合公差标准公差基本偏差基孔制基轴制2、重点内容1)公差带图的绘制和分析2)实际尺寸与极限尺寸的关系3)标准公差和基本偏差的意义及数值确定4)配合类型的判别5)基准制的意义及选择3、规律总结1)从孔与轴公差带的位置关系判别配合的类型2)公差带的大小——标准公差——公差等级越低(大),标准公差越大(基本尺寸不变)公差带的位置——基本偏差——上半个喇叭是孔的,下半个喇叭是轴的(基本偏差的形状是一喇叭,其中H或h为分界点3)基孔制——孔(位置)不变,轴(位置)改变基轴制——轴(位置)不变,孔(位置)改变第二章形状和位置公差二、重点知识与规律总结1、基本知识形位误差形位公差要素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对称度圆跳动全跳动(作用尺寸实体尺寸实效尺寸理想边界独立原则包容要求最大实体要求最小实体要求可逆要求)2、重点内容1)要素的类别2)形位公差带的四要素3)形位公差带的代号及标注4)形状公差5)位置公差6)常用形位公差带的定义3、规律总结1)公差带的形状◆被测要素是直线(直线度、平行度、垂直度、同轴度、倾斜度、位置度)给定平面内:两平行平面在一个方向:两平行平面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四棱柱任意方向:一圆柱◆被测要素是平面(平面度、平行度、垂直度、对称度、倾斜度)两平行平面◆被测要素是圆柱面(圆柱度、全跳动)两同心圆柱面◆被测要素是圆(圆度、圆跳动、全跳动)径向:两同心圆轴向:两平行平面◆被测要素是点(位置度)给定平面内:一个圆任意方向:一个球2)标注◆被测要素的指引线(或基准代号的连线)指在可见轮廓线或其延长线上,并明显地与尺寸线错开,◆则被测要素(或基准)为轮廓要素;若与尺寸线对齐,则被测要素(或基准)为中心要素◆形位公差框格内公差数值前没有符号,公差带之间为一距离值;公差数值前有φ,公差带形状为一圆或一圆柱;公差数值前有Sφ,公差带形状为一球。
机械工程材料学总复习引言机械工程材料学是机械工程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涉及到机械结构和机械零件的材料选择、制备和性能的理解与应用。
本文将对机械工程材料学的相关内容进行总复习,包括常用材料的分类、机械性能的评价方法、材料制备技术等方面的知识点。
一、常用材料分类根据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质,常用材料可以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三大类。
1.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指主要成分为金属元素的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高的机械强度。
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结构钢:包括碳素钢、合金钢等,常用于制造机械零件。
•铸造铁:包括灰铸铁、球墨铸铁等,常用于制造铸件。
•铝合金:具有较低的密度和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航空航天器件。
•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能,常用于制造电子器件。
2. 非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主要是指主要成分不是金属元素的材料,其具有较好的绝缘性能和轻质化的特点。
非金属材料的分类包括:•聚合物材料:包括塑料、橡胶等,常用于制造塑料制品和橡胶制品。
•玻璃材料:具有良好的透明性和光学性能,常用于制造玻璃器皿和光学器件。
•陶瓷材料: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高温性能,常用于制造瓷器和陶瓷制品。
•复合材料: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具有优良的综合性能,常用于制造高强度和高性能的制品。
3.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材料组合而成,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
常见的复合材料包括:•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高模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等领域。
•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能,常用于制造船舶和建筑材料。
•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金属的导电性和复合材料的强度,用于制造电子器件和隔热材料。
二、机械性能的评价方法机械材料的性能评价是对其力学性能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定。
常见的机械性能评价方法包括:1. 强度评价强度是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常用的强度评价指标包括:•抗拉强度:材料在拉伸状态下承受的最大应力。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基本概念强度: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抵抗永久变形和断裂的性能。
1):屈服强度: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2):抗拉强度:材料在破断前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
硬度:衡量金属材料软硬程度的指标1):布氏硬度HBW 2):洛氏硬度HR 3):维氏硬度HV刚度:工程上将材料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称为刚度区别:刚度是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硬度是抵抗局部塑性变形的能力。
塑性:金属材料在静力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而不破坏的能力。
屈服的基本特征:应力几乎不变,应变却不断增加,从而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断裂的基本形式:脆性断裂、韧性断裂韧性断裂:在断裂前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
脆性断裂:在尚未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时已断裂的断裂。
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构1.基本概念晶体: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地排列。
非晶体:原子(或分子)无规则的堆积在一起。
空间点阵:原子或分子按一定的几何规律作周期性的排列固溶体:合金在固态下,组元间仍能互相溶解而形成均匀相,称为固溶体。
中间相:两种元素形成的新相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元素或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组元:组成合金的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相(基本相):合金中,具有同一化学成分且结构相同的均匀部分叫做相。
组织(P):组织是观察到的在金属及合金内部组成相的大小、方向、形状、分布及相互结合状态。
2.基本理论(2)了解典型晶胞密排面和密排晶向的画法。
(3)固溶体的分类按溶质原子在溶剂晶格中分布情况的不同可分为:间隙固溶体和置换固溶体。
按溶质在溶剂的溶解度不同可分为:有限固溶体和无限固溶体。
(4)缺陷的分类和代表类型1):点缺陷-----空位和间隙原子2):线缺陷-----位错3):面缺陷-----晶界和亚晶界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1)基本概念结晶:金属与合金自液态冷却转变为固态的过程,是原子由不规则排列的液体状态逐步过渡到原子作规则排列的晶体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结晶过程。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资料篇一: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机械工程材料复习第一部分基本知识一、概述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 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⒈材料的性能: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⒉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纯金属:体心立方(?-Fe)、面心立方(?-Fe),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
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
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
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⒊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⑴。
结晶组织与性能:F、P、A、Fe3C、Ld;1)平衡结晶组织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使各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①硬度(HBS):随C﹪↑,硬度呈直线增加, HBS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Fe3C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C﹪<0.9范围内,先增加,C﹪>0.9~1.0%后,?b值显著下降。
③钢的塑性(??)、韧性(ak):随着C﹪↑,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则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机械工程材料期末总结引言:机械工程材料是一门涉及了机械工程中所应用的各种材料的课程,包括基础材料知识、材料性能、材料选择与应用等方面。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塑料、复合材料、陶瓷材料等多种类型的材料,通过实验和课堂学习,深入了解了机械工程材料的特性与应用。
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并总结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
一、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一种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导热性能。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相图和固溶强化等基础知识,掌握了金属材料的加工性和热处理方法。
金属材料的应用广泛,例如在机械结构、汽车制造和航空航天等领域。
1.1 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晶体结构,如面心立方、体心立方和密排六方等。
了解晶体结构有助于理解金属的力学性能和变形行为。
1.2 相图和固溶强化我们学习了金属材料的相图,了解了相变和固溶强化的原理。
通过固溶强化,可以提高金属材料的强度和硬度,提高其耐热性和耐腐蚀性,扩大其应用范围。
1.3 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是指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变形能力和可塑性。
我们学习了金属的塑性变形和脆性断裂等基本概念,了解了金属材料的加工方法,如冷加工和热加工。
了解金属材料的加工性能有助于优化加工过程,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1.4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方法金属材料的热处理是通过控制其冷却速度和温度来改变其组织结构和性能的方法。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如退火、淬火和回火等。
了解热处理方法有助于优化材料的性能,提高其使用寿命和可靠性。
二、塑料材料塑料材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和可加工性的有机材料,具有重量轻、绝缘性能好等特点。
我们在本学期学习了塑料材料的种类、性能和加工方法。
2.1 塑料材料的种类塑料材料根据其结构和特性可以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类。
常见的热塑性塑料有聚乙烯、聚丙烯和聚氯乙烯等;常见的热固性塑料有环氧树脂和酚醛树脂等。
机械工程材料复习第一部分 基本知识一、概述⒈目的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成分、组织、性能和改性方法的基本知识(性能和改性方法是重点)。
具备根据零件的服役条件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具备正确制定热处理工艺方法和妥善安排工艺路线的能力。
⒉复习方法以“材料的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组织、结构→性能→应用” 之间的关系为主线,掌握材料性能和改性的方法,指导复习。
二、材料结构与性能:⒈材料的性能:①使用性能:机械性能(刚度、弹性、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断裂韧性);②工艺性能:热处理性能、铸造性能、锻造性能、机械加工性能等。
⒉材料的晶体结构的性能:纯金属、实际金属、合金的结构(第二章); 纯金属:体心立方(e F -α)、面心立方(e F -γ),各向异性、强度、硬度低;塑性、韧性高实际金属:晶体缺陷(点:间隙、空位、置换;线:位错;面:晶界、压晶界)→各向同性;强度、硬度增高;塑性、韧性降低。
合金:多组元、固溶体与化合物。
力学性能优于纯金属。
单相合金组织:合金在固态下由一个固相组成;纯铁由单相铁素体组成。
多相合金组织:由两个以上固相组成的合金。
多相合金组织性能:较单相组织合金有更高的综合机械性能,工程实际中多采用多相组织的合金。
⒊材料的组织结构与性能⑴。
结晶组织与性能:F 、P 、A 、Fe3C 、Ld ;1)平衡结晶组织平衡组织:在平衡凝固下,通过液体内部的扩散、固体内部的扩散以及液固二相之间的扩散使使各个晶粒内部的成分均匀,并一直保留到室温。
2)成分、组织对性能的影响①硬度(HBS):随C ﹪↑,硬度呈直线增加, HBS 值主要取决于组成相C F e3的相对量。
②抗拉强度(b σ):C ﹪<0.9%范围内,先增加,C ﹪>0.9~1.0%后,b σ值显著下降。
③钢的塑性(δϕ)、韧性(k a ):随着C ﹪↑,呈非直线形下降。
3)硬而脆的化合物对性能的影响:第二相强化:硬而脆的化合物,若化合物呈网状分布:则使强度、塑性下降;若化合物呈球状、粒状(球墨铸铁):降低应力集中程度及对固溶体基体的割裂作用,使韧性及切削加工性提高;呈弥散分布于基体上:则阻碍位错的移动及阻碍晶粒加热时的长大,使强度、硬度增加,而塑性、韧性仅略有下降或不降即弥散强化;呈层片状分布于基体上:则使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有所下降。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机械工程材料是指用于制造机械构件或零部件的材料,包括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在机械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直接影响着机械构件的性能和寿命。
因此,对机械工程材料的了解和掌握对于机械工程师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金属材料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刚性、导热性和导电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领域。
金属材料可以分为非铁金属和铁基金属两大类。
非铁金属包括铜、铝、镁等,它们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铁基金属有铸铁、钢等多种种类,它们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塑性。
金属材料的性能与其晶体结构和合金成分密切相关,通过合理的调整材料的组织和成分可以改善金属材料的性能。
非金属材料包括塑料、橡胶、陶瓷等。
塑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它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腐蚀性和可塑性。
塑料可以按照结构划分为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两大类。
热塑性塑料可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复熔化和冷却,而热固性塑料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硬化网络结构,不能再次熔化。
橡胶是另一类重要的非金属材料,它具有高弹性和耐磨性。
陶瓷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腐蚀性,但其韧性和强度较低。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材料组成的材料,可以获得各种不同材料的优点。
复合材料可以按照增强材料的特点划分为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和颗粒增强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和刚度较高,主要用于要求高强度和低重量的机械构件制造;颗粒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较低,但密度较大,主要用于耐磨、耐冲击的机械构件制造。
复合材料的性能取决于增强材料和基体材料的选择和组织设计。
在机械工程材料中,还有一些与特殊性能相关的材料,如高温材料、耐腐蚀材料和保温材料等。
高温材料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和抗热震性能,用于高温环境中的机械构件制造。
耐腐蚀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用于受腐蚀介质作用的机械构件制造。
保温材料用于保护机械设备,减少能量损失。
在机械工程中,材料的选择应综合考虑机械构件的使用要求、结构设计和经济性。
大学机械工程材料知识点归纳总结机械工程是一门涉及物质和能量转换的学科,而材料工程是机械工程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材料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机械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大学机械工程学习中,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类机械工程材料的性质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学机械工程中的常见材料进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金属材料1. 金属的分类与特点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金属材料包括铁、铝、铜、镁等。
金属材料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可塑性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用性。
2. 钢材钢材是机械工程中最常用的金属材料之一。
钢材的特点是硬度高、强度大、耐磨、耐腐蚀等。
根据用途的不同,钢材可以分为结构钢、工具钢、不锈钢等。
3. 铝合金铝合金是一种轻质、高强度的金属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和耐腐蚀性。
在机械工程中,铝合金常用于制造航空器、汽车零部件等。
4. 铜合金铜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耐腐蚀性能强。
在机械工程中,铜合金常用于制造电子元件、电缆等。
5. 镁合金镁合金是一种轻质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刚性。
在机械工程中,镁合金常用于制造航空零部件、汽车发动机等。
二、非金属材料1. 塑料塑料是一种轻质、非金属的材料,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耐酸碱性等特点。
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塑料材料有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等。
2. 复合材料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不同材料组合而成的材料。
复合材料的特点是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抗冲击性和耐磨性。
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复合材料有碳纤维复合材料、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
3. 陶瓷材料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耐磨性和绝缘性,但韧性较差。
在机械工程中,常见的陶瓷材料有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等。
4. 纤维材料纤维材料具有良好的韧性和轻质性能,常见的纤维材料有玻璃纤维、碳纤维等。
纤维材料在机械工程中用于制造复合材料、纺织品等。
总结:机械工程材料的选择对于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应用范围,合理选择材料是进行机械设计和制造的基础。
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机械设计及制造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可以确保机械的稳定性、可靠性及使用寿命。
因此,机械工程材料是机械工程师必备的知识之一。
本文将对机械工程材料的总复习资料进行详细讲解。
材料分类机械工程材料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分为多种类型。
例如,根据材料的化学成分和结构可分为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根据材料的特殊性质,可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此外,还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陶瓷材料、高分子材料等类型。
在选择机械工程材料时,需要结合具体应用场景进行综合考虑。
材料性质机械工程材料具有多种性质,如强度、硬度、耐腐蚀性、导电性、热稳定性等。
其中,强度是最为重要的性质之一。
强度指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是评估材料耐用性的重要指标。
硬度是指材料抵抗刮擦和磨损的能力。
耐腐蚀性是指材料抵抗化学物质和氧化的能力。
导电性是指材料传导电流的能力。
热稳定性是指材料抵抗高温的能力,是选择材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材料制备机械工程材料的制备方式多种多样,如熔铸、轧制、拉拔等。
其中,熔铸是最常见的制备方式之一。
通过加热金属原料,使其熔化后再浇铸成型。
轧制是通过压缩金属片材或带材,使材料获得所需要的厚度和尺寸。
拉拔是通过金属杆或管材被拉伸,使其获得所需的长度和直径。
机械工程材料的制备方式决定了其物理和化学特性。
材料的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在各种机械系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汽车零部件、铁路设备、飞机和航空器、机床、农用机械等。
机械工程师需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最合适的材料,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总结机械工程材料总复习资料包含了多种主题,如材料的分类、性质、制备方式和应用场景等。
在机械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合理选择材料可以显著提高机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因此,机械工程师需要掌握机械工程材料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实现产品的最佳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