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教育硕士(十月联考)心理学部分(章节题库 第1章 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圣才出品】
- 格式:pdf
- 大小:508.64 KB
- 文档页数:31
在职教育硕士(心理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选择题 3. 名词解释4. 简答题 5. 论述题选择题每小题1分。
以下每道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认为所有复杂的心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感情这些基本元素构成的心理学理论学派是( )。
A.机能主义心理学B.构造主义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认知心理学正确答案:B解析:铁钦纳继承和发展了冯特的理论,主张把意识经验分析为最简单、最基本的元素,即感觉、意象和情感,并把这种心理学理论命名为“构造心理学”,因此正确答案为B。
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属于感觉的( )现象。
A.同时对比B.后象C.适应D.继时对比正确答案:C解析:同一感受器内,由于刺激物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适应。
有时,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刺激的变化,机体的感受性需要调整。
这种调整就是适应现象。
各种感觉都存在这种现象,例如“人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3.容量为7±2个组块的记忆是( )记忆。
A.瞬时B.短时C.形象D.动作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记忆过程的信息加工与保持时间长短把记忆划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短时记忆是指信息一次呈现后,保持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
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操作性、按原始信息的感觉通道编码等特点,其容量约为7±2个组块。
因此,正确答案为B。
4.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 )对概念掌握的影响。
A.定义B.定势C.过去经验D.词语的运用正确答案:C解析: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基本一致时,日常概念会促进科学概念的掌握。
反之,当日常概念的含义与科学概念的内涵不一致时,日常概念就会产生消极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所获得的“相邻”概念,对学习邻角、邻边有促进作用,这体现了日常概念和日常经验的影响对概念掌握的影响。
5.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特殊倾向称为( )。
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心理学选择题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下列心理现象中只有属于认识过程。
A、情绪B、兴趣C、能力D思维2、注意的两个特点是A、指向性和集中性B、选择性和集中性C、指向性和选择性D、调节性和集中性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A、心理过程B、心理现象C、个性心理特征D、认识过程4、是个性中最本质、最核心的部分。
A、气质B、能力C、性格D、意识5、人的心理实质是A、人脑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C、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6、人的心理现象包括A、认识过程与意志过程B、意志过程与情感过程C、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特征D、认识过程与情感过程7、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是通过形成并表现出来的。
A、认识过程B、意志过程C、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8、个性心理特征的结构成分主要包括A、认识、情感和意志B、感知、记忆、思维、想像C、能力、气质和性格D、需要、动机、兴趣、爱好9、人们在能力、气质和性格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心理学上统称为A、个性倾向性B、个性心理特征c、心理状态D、心理过程10、科学心理学诞生于A、公元前4世纪B、18世纪C、19世纪11、下列的不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
A、感觉B、表象C、注意D、思维12、由实验者主动操纵借以引起被试反应发生变化的因素或条件,称作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反应变量13、在日常生活条件下,对某些因素加以控制或改变去研究人的心理的方法,称做A、自然观察法B、自然实验法c、调查法D、访谈调查14、古希腊哲学家写了《论灵魂》一书,该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的著作。
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笛卡尔D、冯特15、在进行心理研究时,使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的身心发展,而应该符合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16、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是指心理学研究应遵循原则。
A、客观性B、发展性c、系统性D、教育性17、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叫做A、观察法B、测验法c、调查法D、实验法18、研究者将事先拟好的问题向被调查者提出,以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借以了解被试的某些心理特点的方法称之为法。
普通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概述一、单选题1、人的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称为( )A.个性特点B.心理过程C.心理现象D.个性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和记忆B.知、情、意过程C.需要、动机和世界观D.能力、气质和性格3、在心理学发展过程中,属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流派的心理学家是( )A.弗洛伊得B.罗杰斯C.威特海默D.斯金纳4、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系统性的原则、发展性原则和( )A.客观性原则B.自然性原则B.社会性原则D.主观性原则5、用标准化量表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实验法B.观察法C.调查法D.测验法6、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的学者是( )A.冯特B.华生C.费希特D.弗洛伊德7、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应,因此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 )A.边缘科学B.人文科学C.环境科学D.分支科学8、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是( )A.感觉与知觉B.客观现实C.认识过程D.反映活动9、伴随在心理活动过程中以保证人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心理特性是()A.注意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思维10、下列属于个性心理特征的成分有()。
A.能力B.需要C.动机D.信念11、()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1876 B.1877 C.1878 D.187912、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于1879年创建于()A.俄国B.德国C.日本D.美国13、()在道德莱比锡大学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实验室,使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A.魏特海墨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4、普通心理学是一门研究()的学科A.心理的发生、发展B.费希纳C.冯特D.韦伯15、人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它提供了心理产生的可能性,但如果没有()的作用,心理活动就无法产生,因此说后者是人心理产生的源泉A.活动B.客观现实C.主观能动性D.意志的努力16、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A.情感过程B.认识过程C.意志过程D.个性17、心理现象主要包括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它们是()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人格和认识过程C.心理过程和情绪、情感过程D.心理过程人格18、用所谓内省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试图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构造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19、人本主义心理学主张()A.研究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研究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研究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研究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0.()以研究知党与意识为主,主张知觉是有组织的,是整体的经验A.精神分析学派B.构造主义C.格式塔学派D.机能主义21.认知心理学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2.行为主义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3.精神分析学派主张研究()A.人的行为及影响因素B.影响及决定人行为的潜意识C.区别于动物的动机、欲望、生命意义、情感等复杂体验D.人的感知、记忆、思维等信息加工过程及影响因素24.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出现的被称为心理学第三势力的心理学派别是()A.神经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5.主张抛开意识,探索刺激与不良反应联系的心理学派别是()A.行为主义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6、认为整体大于部分的相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派别是()A.格式塔心理学B.人本心理学C.认知心理学D.社会心理学27.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是一个信息加工者,认为环境因素要通过()来实现支配外部行为A.心理特征B.认知过程C.情感过程D.意志过程28.机能主义的目标是()A.解释心理如何帮助人们生存和适应B.发展科学的、以实验室为基础的心理学C.决定心理经验的基本成分D.纯粹运用推理来了解行为29.对某个或某些被试者在较长时间内连续进行了解并分析其心理发展变化的研究方法叫做()A.产品分析B.个案法C.谈话法D.调查法30.由实验室选择用来引起被试者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A.控制变量B.自变量C.因变量D.无关变量31.研究者试图预测的行为被称为()A.因变量B.观察对象C.自变量D.控制变量32.实验法是指()的方法A.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发现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B.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C.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D.以个人或由个人组成的团体作为研究对象33.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 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34.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35.认知过程是个体认知活动信息加工的过程。
心理学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简述人的心理的实质。
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心理的实质是: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2、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答:研究心理,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方法论,具体而言,有如下四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地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应具备两个条件:即所研究的心理或行为应该是可以观察的,有时可以测量的。
2)发展性原则,就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3)系统性原则,即对心理现象的研究必须在各个因素的前后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去分析认识。
4)教育性原则,研究的选题、实用的方法和程序不应损害被试(即被研究者)的身心发展,而应符合教育的原则。
3、简述心理学研究的实践意义。
答:第一,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去影响人的心理;第二,能够更有准备地对待人的心理。
第三,使心理因素发生最佳的影响。
4、简述人的心理活动的诸因素。
答:影响人心理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有三类:1)环境因素,就是所接触到的周围事物的变化。
2)机体因素,比如体温的高低或饥渴等。
3)心理因素,即心理对心理的影响,如昨天发生的心理对今天发生的心理的影响。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什么是神经元,它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2、简述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答:1)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脑和脊髓。
2)脊髓的功能——进行反射活动和传导神经冲动。
3)脑的结构与功能:结构:延脑、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和大脑,前三部分合称为脑干。
功能:脑干——生理活动中枢,如:呼吸、心跳。
间脑——调节内脏,调节内分泌激素。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
大脑——保护、调节内脏和情绪,参与记忆,感觉整合。
4)大脑皮层:是脑的最高级部位,是心理活动的最重要器官。
名词解释第一章心理学的对象、任务和方法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3.认识过程:是人通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形式反映客观事物的特性、联系或关系的过程、4.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具体而言,是指在客观事物的作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大脑反映客观现实的过程。
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5.心理现象:是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统一体。
6.心理学研究的发展性原则:是将人的心理活动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发展中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上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7.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被试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做出详尽的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其心理活动的方法。
8.实验法: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地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去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心理的生理基础1.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它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2.突触:即两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
3.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
它是有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对一定的外界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
4.反射弧:执行反射的全部神经结构。
5.条件反射:是后天的,在个体生活过程中获得的反射。
是高等动物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反射。
它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建立起来的暂时神经联系。
6.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反射。
是机体和环境之间的比较恒定的联系。
它是在种族发展过程中建立并遗传下来的,它只是那些为数有限的固定的直接刺激作用于一定的感受器引起的恒定的活动,基本上是皮层下中枢的活动。
7.工具性条件反射:又称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指在一定刺激情景中,如果动物的某中反应的后果能满足其某中需要,则以后它的这种反应出现的几率就会提高。
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经学习而形成的一种反应形式。
心理学第一章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1.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科学?A. 心理现象B. 心理过程C. 心理活动D. 心理状态答案:A2.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什么?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B.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人本主义、认知主义D. 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系统理论答案:B3. 弗洛伊德是以下哪个学派的创始人?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精神分析D. 人本主义答案:C二、填空题4. 心理学的四个基本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答案:生物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5. 心理学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_______和_______。
答案:调查法、案例研究法三、简答题6. 简述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答案: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过程。
研究方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案例研究法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深入理解心理现象,揭示心理活动的规律。
四、论述题7. 论述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心理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利用心理学原理来设计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职场中,管理者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来改善员工的工作动机和团队合作;在个人生活中,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来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结束语:心理学是一门帮助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通过学习心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改善人际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本试题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7年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教育硕士心理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本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对事物的各种属性、各个部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综合的、整体的直接反映是( )。
A.观察B.感觉C.知觉 D.思维2.艾森克认为;性格差异除表现为内外倾似外,速有稳定性和( )性。
A.独立B.敏捷 C.直觉 D.求实3.英国心理学家培因把人的性分为理智型、情绪性和( )型。
A.独立 B.经济 C.理论 D.意志4.不能直接用于交际的言语是( )言语。
A.内部 B.书面 C.口头 D.独自5.思维是人脑对事物概括的( )的反映。
A.深刻 B.间接 C.抽象 D.综合6.主要分布于头、面部,并与头、面部的运动和感觉有关的神经是( )神经。
A.植物性 B.脑 C.脊 D.自主7.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是( )、心理学。
A.构造主义 B.行为主义 C.认知 D.精神分析8.把某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对象,把另一些事物或现象当作知觉背景,这是知觉的( )性。
A.恒常 B.选择 C.理解 D.整体9.其它刺激物的出现,对正在进行的条件反射发生的抑制称为( )抑制。
A.消退 B.超限 C.外 D.分化10.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是( )。
A.练习 B.正迁移 C.示范 D.反馈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
共5分)1.从刺激的来源分,感觉可分为外受感觉、内受感觉和 感觉。
2.巴甫洛夫学说以两种 活动来解释思维的生理机制。
3.反映事物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的思维形式是 。
4.现代心理学的第三种势力是 心理学。
5.班都拉的人格学习理论称为 论。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lO分)1.性格2.想象3.暗适应4.实验法5.习惯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皮亚杰关于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2.简述运动知觉及其主要类型。
3.简述思维过程中分析与综合的三种水平。
4.简述韦纳的归因三维理论的主要观点。
5.简述影响注意分配的条件。
教育硕士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A. 行为和心理过程B. 社会现象C. 生物学基础D. 社会文化背景答案:A2.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哪一部分代表潜意识?A. 自我B. 超我C. 本我D. 现实我答案:C3.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哪些方面?A. 情绪和动机B. 认知过程C. 社会行为D. 个性发展答案:B4.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至11岁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5.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6. 以下哪个理论不属于学习理论?A. 经典条件作用B. 操作条件作用C. 观察学习D. 认知失调理论答案:D7. 教育心理学中,哪个理论强调了教师的权威和纪律的重要性?A. 自我效能理论B.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C.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D.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答案:C8.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工具?A. 智力测试B. 人格测试C. 心理访谈D. 心理生理测试答案:C9. 哪个心理学派别强调了个体的主观经验?A. 行为主义B. 认知主义C. 人本主义D. 精神分析答案:C10.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发展心理学?A. 认知发展B. 道德发展C. 心理适应D. 心理障碍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中的三个结构及其功能。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结构理论包括三个结构:本我、自我和超我。
本我代表原始冲动和欲望,遵循快乐原则;自我是现实原则的代表,调节本我和超我之间的冲突;超我代表道德规范和理想,对自我进行监督和批评。
2. 描述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四个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2岁),儿童通过感官和运动来了解世界;前运算阶段(2至7岁),儿童开始使用符号思维,但尚未发展逻辑能力;具体运算阶段(7至11岁),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思考,但仅限于具体情境;形式运算阶段(11岁至成年),儿童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
第一章心理学旳对象、任务和措施一、填空选择1、心理现旬可以从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1998年填空题)3、个性心理特性是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旳比较稳定旳心理特点,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名词解释)4、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旳(论灵魂)一书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系统论述心理学思想旳著作。
5、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旳科学是从(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西比大学建立心理学试验室开始旳。
(1999年、填空题)。
6、从学科性质上看,心理学是一门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均有关系旳(边缘)科学。
(填空题)7、人在心理活动中还伴伴随一种心理状态,即(注意)。
8、探索心理规律就是要查明环境原因、机体原因、心理原因旳变化与(心理变化)确实定关系。
(填空题)9、人旳心理实质是:心理是(脑)旳机能、是对(客观现实)旳反应。
10、试验法可分为试验室试验法和(自然试验法)。
11、调查法可分为:谈话、部卷和(活动产品分析)几种详细方式。
12、在平常条件下,对某些原因加以控制或变化去研究人旳心理旳措施叫(自然)试验法。
13、(构造主义)心理学是心理滨第一种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冯特)。
14、对心理现象旳研究必须在各个原因旳前后联络、互相作用旳关系中去分析认识,这是心理学研究旳(系统性)原则。
15、在进行心理研究时,研究旳选题、使用旳措施和程序不应损坏被试者旳身心发展,而应当符合教育旳原则,尤其是当被试是小朋友时,更应注意这个问题。
这是由心理学研究旳(教育性)原则决定旳。
(选择题)16、对单一研究对象旳某个或某些方面进行广泛深入研究旳措施,称作(个案研究)法。
(选择题)17、影响人心理旳原因诸多,概括起来有三类:环境原因、机体原因和(心理)原因。
18、最简朴、最低级旳心理现象是(感觉)。
19、听到一首音乐,这属于(知觉)20、理解行为旳自然状态或对某些隐秘行为进行研究时,最佳采用(观测法)21、下列属于间接搜集旳措施有(调查法)22、活动产品分析属于(调查法)23、下列现象只有(思维)属于认识过程(选择题)24、科学家为了攻克科技难关而废寝忘食,这是(意志)旳详细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