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掺杂石墨烯及其场效应晶体管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83
掺氮石墨烯的性质与应用1引言石墨烯是一种理想的二维材料,石墨烯中碳原子的sp2杂化结构使石墨烯具有理想的二维结构,它极大的比表面积(2630 m2/g)1,高热传导性(∼5000 W/mK)2,良好的化学稳定性以及较低成本等使它成为复合材料的理想载体。
目前已得到不同形态的石墨烯,包括二维结构的石墨纳米片(GNSs)3-5、一维结构的纳米条带(GNRs)、零维结构的量子点(GQDs)6,7,GNRs和GNDs的性质可以通过它们的大小和边缘进行调节。
然而,由于石墨烯没有能带间隙8,使得其电导性不能像传统的半导体一样完全被控制,而且石墨烯表面光滑且呈惰性,不利于与其他材料的复合,从而阻碍了石墨烯的应用。
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合成石墨烯衍生物、表面官能团化、化学修饰、化学掺杂等,可以实现石墨烯及其相关材料更为广泛的应用9,10。
其中,化学掺杂能够有效地调节其电子结构,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从而优化了石墨稀多方面的性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由于N原子具有与C原子近似的原子半径,可以作为电子供体以取代的方式对石墨烯进行掺杂,且生成的N掺杂石墨稀表现出诸多优良的性能,如打开能带隙并调整导电类型,改变石墨烯的电子结构11,提高石墨烯的自由载流子密度12,从而提高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稳定性,增加石墨烯表面吸附金属粒子的活性位等。
在场效应晶体管、传感器、超级电容器、裡离子电池、燃料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因此,对石墨烯进行N掺杂这项课题,吸引着大批的科研工作者来探索。
通常有两种化学方法合成非金属掺杂石墨烯13-15,一种是取代掺杂,即令sp2构型的C被其它杂原子,如N、B、Si等取代。
另一种是在石墨烯表面吸附气体16,有机分子17或金属分子18实现功能化。
N掺杂石墨烯有四种形态:吡啶 N, 吡咯 N, 石墨 N 和氧化吡啶 N。
吡啶N(N1)和吡咯(N2)在边缘或缺陷处,它们并不增加离域π键的电子数。
石墨N(N3和N4)代替了石墨烯结构中的C,因此增加了离域π键的电子数。
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是指在石墨烯结构中引入杂质原子,从而在石墨烯的能带中形成狄拉克点的现象。
石墨烯自2004年被首次成功制备以来,由于其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和独特的二维结构,在纳米材料领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兴趣。
而通过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可以调控石墨烯的电子性质,进而拓展其在电子器件、传感器和催化等领域的应用。
在石墨烯的晶格结构中,碳原子是以六边形的形式排列,在其正常晶格中,每个碳原子都有四个共价键。
而在掺杂石墨烯中,杂质原子的加入会破坏石墨烯的原有晶格结构,使得部分碳原子失去原子间的共价键连接,形成缺陷结构。
这些缺陷结构可以通过不同的掺杂方式来引入,例如N、B、S、P 等元素原子的掺杂,或者通过辐照、化学氧化等方法来形成。
通过引入这些缺陷结构,石墨烯的晶体结构中会出现额外的能级,形成所谓的狄拉克点。
狄拉克点是一种特殊的能带结构,具有线性色散关系,其带隙为零。
狄拉克点周围的载流子表现出类似于相对论性粒子的行为,具有高速度和长寿命等特点。
这使得狄拉克点成为了研究石墨烯电子特性的重要研究对象。
除了通过掺杂来形成狄拉克点,还可以通过外界的局域电场、应变、拓扑结构等方式来调控石墨烯的能带结构,进而实现对狄拉克点的控制。
这为石墨烯在电子学、光电子学、磁电子学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的研究不仅可以揭示石墨烯的电子性质,还可以为新型电子器件的设计和研发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
在传感器方面,通过在石墨烯中掺杂特定的杂质可以调控其电荷传输性质,从而实现对气体、生物分子等的敏感检测。
在催化方面,狄拉克点的存在可以促进催化反应的进行,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为环境保护和能源开发提供新的途径。
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意义,为纳米材料领域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对石墨烯电子性质和狄拉克点行为的深入研究,相信这一领域将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发展,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第一章绪论1.1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家安德烈·海姆和康斯坦丁·诺沃肖洛夫在2004年发现了二维材料石墨烯,他们因为发现二维材料石墨烯的存在,在2010年收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奖项说明了他们的发现预示了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
自从石墨烯发现以来,关于石墨烯材料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其在微电子、量子物理、材料、化学等领域都表现出许多非凡的性能和潜在的广阔应用前景[1],石墨烯二维材料一经发现就在全世界激起了巨大的波澜[2]。
石墨烯是平面形式的碳,它在非凡的量子物理世界具有独特的性质[3]。
作为二维碳材料,石墨烯具有许多有其他材料无法比拟的优点,石墨烯的厚度为一个碳原子那么厚,即0.335nm,所以石墨烯的比表面积超级大,理想的单层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可以达到2630m2/g,石墨烯中在狄拉克点附近的狄拉克电子呈现线性能量-动量色散关系,这使得石墨烯薄膜材料对在紫外-可见-红外区域的超宽带光谱范围里所有频率的光子都具有共振的光学响应,单层石墨烯薄膜材料的线性光学吸收关系不依赖于光频率,石墨烯薄膜材料对任何波长的低强度光波都具有π·α≈2.3%的吸收率(α为精细结构常数)而且其总吸收率与石墨烯层数成正比,这就使得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单层石墨烯是可以通过眼睛观测到的;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石墨烯具有非常优秀的导热性[4]。
石墨烯作为一种电的优良导体,表现出与铜材料一样的导电性,而作为一种热导体,它比其他的已知的热导体材料更为杰出。
石墨烯具有非常独特的晶体结构和优异的光学性能和热学性能,然而完美二维晶体结构的石墨烯薄膜材料所拥有的不仅仅是独特的光学吸收率2.3%,表面可以弯曲但却强度却比钻石还要高的,和导热系数高达5300 W/m•K,其独特的电子学性质也正吸引着许多研究者的目光[5]。
在石墨烯薄膜材料中,碳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非常强。
电子在石墨烯上的自由迁移,传统的导体铜的电子迁移特性远远没有石墨烯的好。
一、概述石墨烯和二硫化钼是当今材料科学领域备受瞩目的两种新型材料。
它们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机械性能,在微电子器件、光电器件以及柔性电子器件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和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作为两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其转移曲线的研究对于理解其电学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1. 石墨烯的特性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单层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材料,具有高电子迁移率、透明、柔韧等特点。
由于其独特的电子输运特性,石墨烯被广泛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等领域。
2.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由石墨烯薄膜和栅极等部件组成,其器件结构简单,制备工艺成熟。
在实际应用中,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对其电学性能进行评价和优化具有重要意义。
3. 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特性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通常呈现出双极性特性,具有高迁移率和低电阻率。
通过研究其转移曲线特性,可以揭示其载流子输运机制和介电特性,为其在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三、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1. 二硫化钼的特性二硫化钼是一种典型的过渡金属二硫化物材料,其层状结构赋予其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和光学特性。
在柔性电子器件、光电器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2.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结构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采用二硫化钼薄膜作为半导体材料,通常与栅极和源漏极等部件组成。
其制备工艺相对简单,能够实现大面积的生产。
3. 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特性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转移曲线主要受到载流子输运特性和接触电阻的影响,具有不同于石墨烯的特殊转移曲线形态。
通过研究其转移曲线,可以评价其电学性能和优化器件结构。
四、石墨烯和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的比较分析1. 电学性能比较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因其高迁移率和低电阻率而备受关注,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
而二硫化钼场效应晶体管则以其优秀的光学特性和载流子传输特性而著称。
掺氮石墨烯的制备及其ORR催化性能的研究李鹏飞;王升高;孔垂雄;杜祖荣;邓泉荣;王戈明【摘要】Some outstanding properties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The most synthesis methods of nitrogen-doped graphene need high temperature and long time which wiil destroy the structure of graphene and weaken the performance. In this article,we propose nitrogen plasma discharge method for synthesis of N-doped graphene sheets by simultaneous N-doping and reduction of graphene oxide(GO)sheets. Meantime,various characterization tech-niques,such as Raman,TEM are introduced. Electrical measurements demonstrate that products have higher catalytic per-formance for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in an alkaline solution.%由于掺氮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然而在石墨烯掺氮的方法中大部分(热解法、烧结法)需要过高的温度(500~900℃)和较长的反应时间(2~3 h)[1-3]。
采用微波等离子体对氧化石墨进行还原改性制备掺氮石墨烯,在低功率条件下反应时间只需20 min就得到了催化活性良好的掺氮石墨烯。
石墨烯场效应管(Graphene Field-Effect Transistor,G-FET)是一种新型的电子器件,利用石墨烯作为导电通道材料。
这种器件在未来的电子科技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因为石墨烯具有极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电导率,能够在非常短的时间内传输大量的电荷。
一、结构和工作原理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基本结构通常包括源极、漏极和栅极,以及一个由石墨烯材料制成的导电通道。
当电压施加在栅极上时,会产生一个电场,改变石墨烯通道内的导电性,从而控制源极和漏极之间的电流。
二、特性石墨烯场效应管的主要特性包括:1. 高迁移率:由于石墨烯的载流子迁移率极高,因此石墨烯场效应管的传输速度非常快。
2. 高开关比:由于石墨烯的电阻率非常高,石墨烯场效应管的开关比可以达到非常大。
3. 透明性:石墨烯材料对可见光透明,使得石墨烯场效应管可以用作透明电极。
4. 柔性:石墨烯是一种柔性的材料,使得石墨烯场效应管可以应用于柔性电子器件中。
三、应用前景石墨烯场效应管在许多领域都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例如:1. 高速电子器件:由于石墨烯场效应管具有极高的传输速度,它们可以用作高速数字电路、微波通信和传感器件等领域的电子器件。
2. 透明电子器件:由于石墨烯场效应管具有高透明性,它们可以用作透明电极、透明显示和太阳能电池等领域。
3. 柔性电子器件:由于石墨烯场效应管具有柔性,它们可以用作柔性电路、柔性显示和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4. 生物医学应用:石墨烯场效应管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例如作为生物传感器、药物输送系统和电脉冲治疗等。
四、挑战与问题尽管石墨烯场效应管具有许多优点和潜在的应用前景,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石墨烯的制备技术和稳定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同时还需要研究如何将石墨烯场效应管与其他传统器件集成在一起。
总的来说,石墨烯场效应管是一种具有潜力的新型电子器件,其应用前景广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相信未来石墨烯场效应管将会在更多的领域得到应用。
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共3篇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1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性质及应用研究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单层蜂窝状结构材料,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热学和机械性质。
自2004年它被首次发现以来,它的研究成果一直是纳米科学和材料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石墨烯具有很高的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机械强度和高比表面积,因此在传感器、电子器件、能量存储装置、超级电容器、太阳能电池、催化剂和生物医学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介绍石墨烯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石墨烯的制备有许多方法,包括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化学还原、流体力学剥离和微波辐射法等。
其中,机械剥离法是第一个制备单层石墨烯的方法,虽然成本低、易于实现,但需要大量时间和劳动力,并存在控制问题。
化学还原法则采用氧化石墨的还原,得到具有一定缺陷的石墨烯,且杂质易残留影响性质。
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石墨烯具有高晶格载流子迁移率、具有极高的缺陷密度的石墨烯,但过程复杂,成本高。
物理气相沉积法适合生产无缺陷石墨烯,但难以控制多层石墨烯形成、且温度高,影响成品质量。
流体力学剥离法利用石墨烯的自身表面张力减小形成薄膜,但制备过程仍需要控制单层厚度。
微波辐射法是最新的石墨烯制备方法,采用微波对石墨进行瞬间加热、膨胀、冷却制备大面积石墨烯,具有制备速度快、质量好、颗粒易于控制等优点。
石墨烯的独特性质使其在许多应用中具有广阔的前景。
首先,在电子领域,石墨烯可以用来制造微电子器件、包括场效应晶体管、半导体和光电器件等。
FET型石墨烯晶体管基于石墨烯中载流子迁移率的高值,值得在短时间获得了重大的研究进展;二维电子系统(2DEG)可以用于制造高速逻辑电路和高灵敏感受器。
其次,在传感器领域,石墨烯表现出高度灵敏性,可以用于制造各种传感器,如光学传感器、生物传感器等。
此外,石墨烯还可以用于制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声波马达等能量存储装置中。
第34卷 第4期2014年8月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SSE Vol.34,No.4Aug.,2014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檸殠殠殠殠射频与微波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研究进展*杨正龙1** 刘芯岩1 卜弋龙1 徐晓黎1 刘永生2(1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先进土木工程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2上海电力学院太阳能研究所,上海,200090)2014-02-08收稿,2014-04-04收改稿摘要:制备场效应晶体管的石墨烯主要分三种类型: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石墨烯纳米带和双层石墨烯片。
文中介绍了这三类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器件的研究进展和标志性成果,探讨了石墨烯对于场效应晶体管的影响。
研究认为:与大面积单层石墨烯晶体管相比,由石墨烯纳米带制得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的开关比和电流密度等性能能够大幅度提升,可应用于逻辑电路;与大面积单层石墨烯和石墨烯纳米带相比,双层石墨烯晶体管具有更高的开关比,因此其实际应用的潜力最大。
关键词: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大面积单层石墨烯;石墨烯纳米带;双层石墨烯片中图分类号:TN304.1;O613.7;TN3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819(2014)04-0345-05Research Progress of Graphene-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YANG Zhenglong1 LIU Xinyan1 BU Yilong1 XU Xiaoli 1 LIU Yongsheng2(1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Key Laboratory of Advanced Civil EngineeringMaterial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Tongji University,Shanghai,200092,CHN)(2 Institute of Solar Energy,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Shanghai,200090,CHN)Abstract:Graphene-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FET)a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i.e.large-area monolayer graphene,graphene nanoribbons and bilayer graphene sheets.In thisreview,a comprehensive summary is provided for such three types of graphene-based FET duringthe last eight years.The impact of graphene on the electronic industry is also discussed in detail,and it is found that compared with large-area graphene,the graphene nanoribbons based FET hasbetter on/off current ratio and current density,and it can be used for logic circuit,and thatcompared with large-area graphene and graphene nanoribbons,bilayer graphene-based FET hasthe highest on/off current ratio,and it offers perhaps the greatest practical potential for gra-phene-based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Key words:graphene;field effect transistor;large-area monolayer graphene;graphene nanorib-bons;bilayer graphene sheetsEEACC:2500;2520M;2560R***基金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2AA0303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1374204);上海市科委基础研究重点资助项目(12JC1408600,12JC1404400);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No.13SG52);同济大学大型仪器设备开放测试基金资助项目(2012014)联系作者:E-mail:yangzhenglong@tongji.edu.cn引 言近年来,石墨烯以它独特的结构和特性吸引了各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1]。
石墨烯的功能化及其相关应用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一种由单层碳原子紧密排列形成的二维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分离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电子、热学和机械性能,引起了全球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
由于其具有超高的电子迁移率、超强的导热性和极高的力学强度,石墨烯被誉为“黑金”,并有望引领新一轮的工业革命。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石墨烯的功能化方法,以及这些功能化后的石墨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从石墨烯的基本性质出发,详细阐述其功能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包括化学修饰、物理掺杂等。
随后,我们将对石墨烯在能源、电子、生物医学、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并分析其潜在的市场价值和挑战。
我们将对石墨烯功能化及其应用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能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从业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石墨烯功能化的方法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碳纳米材料,拥有出色的电学、热学和力学性能,这使得它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原始石墨烯的化学稳定性较高,与大多数溶剂和分子的相容性较差,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因此,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修饰,以提高其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和稳定性,成为了石墨烯研究领域的重要方向。
目前,石墨烯的功能化方法主要包括共价键功能化和非共价键功能化两大类。
共价键功能化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官能团或分子共价连接到石墨烯的碳原子上。
这种方法可以精确控制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实现对其电子结构和性质的调控。
常见的共价键功能化方法包括重氮反应、环加成反应和自由基加成反应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在石墨烯上引入羟基、羧基、氨基等官能团,从而改善其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和与其他材料的相容性。
非共价键功能化则是通过物理相互作用,如π-π堆积、静电作用、氢键等,将分子或聚合物吸附到石墨烯表面。
这种方法不需要破坏石墨烯的碳碳共价键,因此可以在保持石墨烯原有性质的基础上,实现对其功能的拓展。
常见的非共价键功能化方法包括π-π堆积作用、表面活性剂包裹和聚合物吸附等。
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石墨烯是一种单层的碳原子排列成的二维晶格结构,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和应用潜力。
狄拉克点(Dirac点)是一种在物质中出现的特殊现象,其能量被描述为一个具有线性色散关系的模型。
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指的是通过掺杂或引入其他元素或分子到石墨烯中,使得在石墨烯中出现这种类似于狄拉克点的现象。
石墨烯的独特性质主要来源于其特殊的晶格结构和碳原子之间的sp2杂化键。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电子迁移率、优异的导电性、高强度和高柔韧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应用于电子学、能源存储和传感器等领域的理想材料。
然而,石墨烯本身没有带隙,限制了其在一些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
狄拉克点是石墨烯中一种特殊的电子结构现象,其由两个能带相互交叉而形成。
在石墨烯中,由于碳原子的sp2杂化,电子能带呈现锥形,两个锥尖相互接触构成狄拉克点。
狄拉克点周围的电子具有无质量和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导致的线性色散关系,使得电子行为类似于相对论中的费米子。
狄拉克点的出现,赋予了石墨烯特殊的性质,如高度移动性的载流子和奇异的输运行为。
通过引入掺杂物到石墨烯中,可以调控石墨烯的电子结构,进而在其能带中形成类似于狄拉克点的现象。
掺杂可以通过化学气相沉积、离子注入、分子吸附、等离子体处理等方法来实现。
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可以开启石墨烯的能隙,拓宽其在电子学器件中的应用领域。
此外,掺杂还可以改变石墨烯的电荷输运性质、磁学性质和光学性质,为实现石墨烯的多功能化应用提供了新的途径。
通过对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的研究,不仅可以进一步理解石墨烯和狄拉克点的物理本质,还可以为材料的设计和合成提供指导。
同时,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例如在能源存储、光电探测、生物传感器等领域。
因此,对于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石墨烯、狄拉克点以及掺杂石墨烯狄拉克点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石墨烯T-stub P-N结中的电子输运性质》篇一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和材料科学的飞速发展,石墨烯作为一种独特的二维材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其中,石墨烯T-stub P-N结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结构,其电子输运性质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重点探讨石墨烯T-stub P-N结的电子输运特性,分析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并为其在电子器件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二、石墨烯T-stub P-N结的结构与性质石墨烯T-stub P-N结是由两个不同掺杂类型的石墨烯区域(P 型和N型)通过T型结构连接而成。
这种结构具有独特的电子性质,如高载流子迁移率、良好的电导率和较低的电阻等。
同时,T-stub P-N结在结构上具有灵活的可调性,可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电子输运性质分析(一)能带结构与电子状态石墨烯T-stub P-N结的能带结构决定了其电子状态和输运性质。
在P型和N型区域,由于掺杂类型不同,形成了势垒和势阱,从而影响了电子的传输。
在P-N结附近,能带发生弯曲,形成了耗尽区和空间电荷区,对电子的传输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载流子传输过程在石墨烯T-stub P-N结中,载流子的传输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电子在P型和N型区域内的传输受到掺杂浓度、缺陷和散射等因素的影响。
其次,在P-N结附近,由于能带弯曲和势垒的存在,电子需要克服这些障碍才能继续传输。
此外,界面处的散射和缺陷也会对载流子的传输产生影响。
(三)电阻与电导率石墨烯T-stub P-N结的电阻和电导率是评价其电子输运性质的重要参数。
由于P型和N型区域的掺杂浓度、缺陷以及界面散射等因素的影响,使得电阻和电导率在不同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性。
通过调整掺杂浓度、优化界面结构和减小散射等因素,可以降低电阻,提高电导率,从而优化石墨烯T-stub P-N结的电子输运性能。
四、应用与展望石墨烯T-stub P-N结具有良好的电子输运性质,在电子器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n掺杂石墨烯及其场效应晶体管研究石墨烯(graphene)是一种拥有二维结构的碳材料,每层石墨烯由碳原子通过sp2杂化形成的六角形晶格组成。
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优异的电子输运性能,石墨烯在材料科学和纳米电子学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一般情况下,石墨烯是一种零带隙材料,即其导带和价带在费米能级附近相交,使得电子无法被完全禁闭或针对特定应用产生高的载流子浓度。
为了改变石墨烯的导电性质,研究人员通常会往其结构中引入杂原子,其中掺杂氮(N)是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之一。
氮原子可以替代碳原子占据石墨烯的晶格位点,形成氮掺杂石墨烯。
氮掺杂石墨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石墨烯的导电性质。
一方面,氮原子的引入会导致石墨烯结构中断,破坏了部分π共轭结构,增强了其带隙性能。
这样的氮掺杂石墨烯被称为带隙石墨烯,其导电性能介于传统半导体和金属之间。
另一方面,氮原子的掺杂可以引入额外的电子或空穴,增加了石墨烯的载流子浓度。
这样的氮掺杂石墨烯被称为导电性石墨烯,由于额外的载流子浓度,其导电性能得到显著提高。
在氮掺杂石墨烯的基础上,研究人员开发了场效应晶体管(FET),以进一步实现对石墨烯电子输运的控制。
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通过在半导体材料上利用外接电场调节载流子浓度的电子装置。
在氮掺杂石墨烯上构建的场效应晶体管可以通过引入铝栅极和硅衬底来实现。
研究发现,氮掺杂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具有优异的电子性能。
通过调节外加电场,可以实现晶体管的开关效应,即使在室温下也可以实现高电导率和低漏电流。
此外,石墨烯的二维结构使得其表面与底物接触的面积较大,从而使得场效应晶体管具有高灵敏度和快速响应的特性。
除了在电子学应用中的潜在应用,氮掺杂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还具有其他许多有趣的特性。
例如,研究人员还发现氮掺杂石墨烯可以作为气敏材料,对环境中的一氧化碳等气体具有高灵敏度。
此外,石墨烯的高载流子迁移率、高光学透明性和强机械柔韧性还为其在光电子学和柔性电子学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石墨烯光学性质及其应用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兴的二维纳米材料,自2004年被科学家首次成功剥离以来,便以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特别是其光学性质,如强烈的光吸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可调谐的光学响应等,使得石墨烯在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传感器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石墨烯光学性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各领域的应用前景。
我们将简要介绍石墨烯的基本结构和光学性质;然后,我们将重点综述石墨烯在光学领域的应用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光电子器件、太阳能电池、光电探测器等;我们将展望石墨烯光学性质的研究趋势和应用前景,以期为该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石墨烯的光学性质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的碳纳米材料,自其被发现以来,就因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备受关注。
其中,石墨烯的光学性质尤为引人注目,为其在光电子器件、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石墨烯具有极高的光学透明度,单层石墨烯在可见光至红外波段内,透光率高达7%,这使得石墨烯成为透明电极的理想材料。
石墨烯还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其载流子迁移率极高,可在高速光电器件中发挥巨大作用。
石墨烯的特殊光学性质还表现在其独特的光与物质相互作用上。
由于石墨烯中的电子在强光场下可以被激发形成等离激元,这使得石墨烯在光调制、光探测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控石墨烯中的等离激元,可以实现光的高效吸收和调制,为光电子器件的小型化和集成化提供了可能。
近年来,研究者们还发现了石墨烯在非线性光学领域的潜在应用。
石墨烯的非线性光学响应强烈,可以在强光激发下产生显著的非线性效应,如光学双稳态、光学限制等。
这些非线性光学性质使得石墨烯在超快光开关、全光信号处理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凭借其独特的光学性质,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随着石墨烯制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其在光电器件、光电探测器、太阳能电池等领域的应用将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石墨烯的溶液门场效应晶体管
石墨烯是一种具有出色电学特性的材料,其高电子迁移率和极低电阻率使其成为制造场效应晶体管的理想材料。
然而,现有的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制备工艺存在诸多问题,如生长条件的限制、电极与石墨烯的接触问题等。
近年来,石墨烯溶液门场效应晶体管(SGFET)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型晶体管。
SGFET的制备过程简单,只需将石墨烯溶液沉积在基底上,并通过将栅极电极引入石墨烯溶液中来控制电子流。
与传统晶体管制备工艺相比,SGFET具有更好的可控性和可扩展性。
另外,SGFET还具有很高的电性能和稳定性。
实验表明,SGFET 的迁移率可达4000 cm2/Vs,远高于目前最好的晶体管。
此外,SGFET 还表现出了极低的漏电流和较好的温度稳定性。
总之,石墨烯溶液门场效应晶体管具有制备简单、性能优异等优点,未来有望在电子器件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1 -。
石墨烯材料的性能调控与应用研究石墨烯是一种由碳原子单层构成的二维晶格结构,具有出色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它的独特结构导致了其在许多领域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其性能调控和应用研究的兴趣。
首先,我们来讨论石墨烯的性能调控。
由于石墨烯的二维结构,其电子运动呈现出准粒子行为,具有高电子迁移率和低电阻率的特点。
这使得石墨烯可以用作高性能电子器件的材料,例如晶体管和逻辑电路。
然而,石墨烯的导电性相对于传统的硅材料较差,因此石墨烯的性能调控变得尤为重要。
石墨烯的性能调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化学修饰来改变石墨烯的性质。
例如,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可以调节石墨烯的电子能带结构,从而调控其导电性和光电性能。
此外,可以通过在石墨烯结构中引入缺陷或掺杂来改变其电子结构,进而影响其性能。
这些性能调控手段为石墨烯在电子器件和光电器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除了化学修饰外,物理方法也可以用于调控石墨烯的性能。
例如,通过对石墨烯施加外界电场或磁场,可以改变其能带结构和电子输运性质。
这种方法被广泛用于石墨烯基场效应晶体管和磁场传感器等器件的设计。
此外,通过在石墨烯表面引入人工微结构或纳米器件,可以进一步调控其性能。
例如,在石墨烯表面制备纳米线或纳米颗粒,可以增加其表面积,提高催化性能。
接下来,我们来探讨石墨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研究。
由于石墨烯具有超高的电子迁移率和优异的热传导性能,因此可以用作高性能的传感器材料。
例如,石墨烯传感器可以检测气体、湿度、温度等物理和化学参数,并具有高度灵敏和快速响应的特点。
此外,石墨烯还可用于制备高效的催化剂和电池材料,用于能源转化和储存领域。
除了传感器和能源领域,石墨烯还在生物医学领域展示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石墨烯具有高度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兼容性,可以作为药物递送载体、组织工程材料和生物传感器的基底。
通过调控和改变石墨烯的性能,可以实现针对不同疾病的精准治疗和诊断。